清议:实话实说之5000亿SLF十解
1,不是量化宽松。无论是发端于日本的量化宽松,还是美联储的量化宽松,亦或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都是以购买资产的方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其特点是“无中生有”。但5000亿SLF是“有中生有”,其资金来源是央行自金融机构收缴的存款准备金。所以它不可以诠释为中国版的量化宽松。
2,与货币超发无涉。既然央行提供的5000亿SLF来自于此前收缴的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又来自金融机构的各类存款,而该等存款已经计算在广义货币发行量之内,鉴于货币超发是指广义货币发行量大于名义GDP的情形,因此,它并不增加广义货币总量,仅属于货币的“存量扩张”,即央行将此前从市场回笼的货币存量再次投放市场,或为再贷款。从生产性货币理论的角度看,那种认为广义货币的扩张是基础货币及其乘数效应的结果的说法是脱离实际的。
3,是央行的赚钱工具。一切赚钱皆是“低进高出”形成的,或为价差,或为利差。作为再贷款利差,5000亿SLF的利率是央行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利率的一倍以上。所以,SLF规模越大,央行赚钱越多。
4,不是降息。通常意义上的降息,是指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下降。由于SLF利率只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并不会直接导致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下降,所以不是降息。即便是考虑到它有可能存在进一步的传导作用,只要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没有相应降低,不能因此拉动居民增加消费支出,进而带动企业扩大投资支出,它就没有降息的意义。
5,是加息工具。如果承认更高的存准率意味着金融机构只能用更少的刚性付息存款去开展孳息的信贷活动,并且央行支付的存款准备金利率远低于贷款利率,由此必然以机会成本的途径相应抬高商业银行整体的贷款成本,那么,鉴于商业银行所支付的5000亿SLF利率是其收到的存款准备金利率一倍以上,因此它只能理解为加息。所不同的是,它不是透过机会成本的途径提高贷款成本,而是颇为直接。
6,不等同于降准。降准不仅意味着金融机构可贷存款的增加,机会成本的减少也意味着其贷款成本总体下降。恰恰相反,5000亿SLF不仅没有减少金融机构的机会成本,反而进一步增加了贷款成本。两者之间的差异如此明显,不能不加以区分。
7,无关“四万亿”。在很大程度上,“四万亿”是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尤其是以政府债务扩张的途径扩大财政支出。然而,5000亿SLF只是货币政策的单边行动,不能与“四万亿”同日而语。
8,难以左右宏观经济走向。去年年底便推出了SLF,今年以来央行所采取的预调微调亦不可不谓层出不穷,但是,伴随银行间利率的下行,宏观经济减速并没能受到遏制,反而亦步亦趋。这不能不让人看淡5000亿SLF之于宏观经济走向的影响。换个角度看,如果说5000亿SLF只是改变了金融机构短期资金的来源,那么,伴随这一改变,原来支付给货币基金的利息尚可能增加基民收入进而扩大消费支出,如今支付给央行等于货币紧缩,一丁点刺激作用都不会有。
9,金融机构难以从中受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宏观经济持续减速的负面影响先是在实体经济内部蔓延,但最终会打击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包括已知的利润增速放缓和不良率反弹。糟糕的是,在经济持续减速的过程中维持终端利率水平不变,就会形成新的减速压力。
10,中小银行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据报道,中小银行似乎不在申请SLF的范围之列。这意味着即便是作用有限的基础货币投放,也不会让中小银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