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沉默的羔羊》前前后后四部影片,心中真的是感慨万千,急急需要写出些什么来让自己平静平静。
《沉默的羔羊》讲述的是一个见习FBI女探员因为城中出现的一连串杀人剥皮案件始终得不到侦破而去寻求狱中汉尼拔医生帮助的故事。汉尼拔是一位天赋异禀的精神科医生,他之所以被判终身监禁,是因为他是一个令人害怕、令世俗发指的“食人魔”。而在此影片获得奥斯卡殊荣之后又拍摄的《少年汉尼拔》和《汉尼拔》中交代了他变成这样一个恐怖的“食人魔”的原因和他从狱中逃脱之后重新走上搜寻“猎物”的道路的后续。
汉尼拔·莱克特的童年是美丽,浸润在明媚的阳光之下。然而,历史上一场浩大的、与平民百姓无关的战争却改变了这个小人物的命运,让这个小男孩的一生变得不再平凡,甚至可以载入联邦调查局的史册。在这场战争中,小汉尼拔的父母双亲死于炮火,而他可爱娇小的妹妹死于一群散兵的饥饿——寒冷的冬季,萧瑟的森林没有充足的食物,那群无耻的散兵杀害了他的妹妹,把这个小女孩变成了炉火上“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肉汤。这些人唱着“小红帽之歌”,笑着的嘴巴却好像是撒旦在吟唱魔鬼的死亡之歌。童年的这一幕深深印在幼小的汉尼拔的心上,成了一道永远不能愈合的伤疤。他们一家人的房子成为战后收容孤儿的孤儿院,他亦为此中一员。本该受到呵护的他,因为经常被噩梦惊醒以及一些重创之后的反常表现,备受冷眼。后来,他成功反击了那个无礼的孤儿院工作人员,那种复仇的快感,喷涌的鲜血更坚定了他为妹妹复仇的信念。于是,他开始苦学医术,沉迷其中,苦苦追寻,个个击破。最终,当年的敌人一个个惨死在他精心部下的死亡之局中,无力逃脱。敌人全部毙命,他便开始寻找那些“无礼的家伙”,杀死,吃掉,成了一个“食人狂魔”。
很多人觉得这几部影片是不折不扣的“重口味”,因为它其中包含有太多太多精心布置的杀戮和让人作呕的血腥画面。但是,不得不说,这些杀戮也好,血腥也好,导演在吸引眼球之外还在用这种极致的手法向人们传达着更为深刻的含义。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表现客观世界中“真善美”的现象,但并不是说它不能展现生活中的“丑”,而是在于它在展现“丑”的时候,所在的角度如何。曾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影片,正是用这样一种恐怖的、阴郁的手法向观众揭露着美好生活中潜藏的丑恶,衣冠楚楚的人类面皮下潜藏的兽性,达到震慑人心的目的。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去除身上的头衔名号,其实都只不过是普通人。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责任,那就是为了生存,为了进步不享受生活而挣扎,所以人们本有的善良之心在生存的压力之下被隐藏,被泯灭,于是,人成了矛盾的动物,变得贪婪无礼。就像精神病院的奇顿医生,为了出一本独一无二的“食人魔”的精神分析的书而处心积虑,就像每天围绕在警局门前的记者,为了获得扣人心弦的新闻噱头而焦头烂额,就像FBI里相当一部分警员,为了自保又获取好处而得过且过,不再为正义而战。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他们似乎没有错。他们也许是为了利益,但那也是自己活下去的资本。错的是,他们可能因此而蒙蔽了眼睛,触犯了他人的神经。就连见习探员克丽丝这样正直的人,也有着矛盾的一面。她不是像在中国影视剧中常见的警察那样,以正义使者的形象出现,带着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的责任。她是联邦警局里为数不多的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优秀探员之一,但是她在追捕“水牛比尔”的时候,不只是为了侦破案件让社区太平,更多的是因为她父亲的死给她带来的刺激,亲眼目睹羊羔被杀后心灵的不安,还有就是为了改变见习探员的身份。包括汉尼拔自己,这个自命不凡的高出人类一等的“神”,都无法摆脱他依然为人的人的矛盾性。他在不停杀死当年啖食同胞妹妹的敌人的时候,一个在他屠刀下的敌人便大笑地揭露出汉尼拔自己也吃过自己的妹妹,半昏迷状态下的他对温暖的热汤留恋不止。这激怒了汉尼拔,使他不顾婶婶的劝说更加疯狂地实施报复。而此时,观众的心一定被编剧这一精心的安排狠狠击中了。原来汉尼拔极端的手法不是在进行所谓的正义的审判,也带着杀人灭口让真相永远掩盖的目的。没有绝对的道德,而所谓道德也只能在精神层面束缚着人,在实际生活中很难起到实质的作用——我们实在不指望蛮横成性的人有所谓的忏悔心,于是,“食人魔”便应运而生了。
汉尼拔是一个非常聪明,超越常人的人。他天赋异禀,又勤学苦练,也许这就是战胜敌人首先要必备的条件吧——必须强大,站在敌人的头顶才能将敌人的头颅踩在脚下。他先用难以想象的手法,折磨致死了自己的敌人,继而他的猎物就是那些粗鄙的蚁人或是那些变态的异形人。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往往是抱着救赎的心态。杀掉对婶婶紫夫人出言不逊的屠夫,杀掉对克丽丝粗鲁无礼的联邦警员,杀掉让自己失去自由的管理者,他无一不是抱着救赎的心态,救赎他人也救赎自己。在趁人不备举起屠刀的时候,在屠刀精准的落下的时候,在鲜血喷溅一脸的时候,他把自己视为耶稣上帝。这一点,在《沉默的羔羊》里汉尼拔杀掉看管他的两个警察之后,将其中一名以耶稣钉于十字架的姿势捆绑起来中可以看出。而且,汉尼拔也一直在对克丽丝说,要求她放开自己。他认为克丽丝是和他很相像的人,要求克丽丝放开自己,可以看作是他对她的“引诱”,也可以看作是他对人心的一眼洞穿。那童年的阴影,那隐藏的争强好胜,是人苦苦追求上进的动力,也是人束缚住自己,时时让自己在睡梦中惊醒的恐惧。汉尼拔以一名精神科的医生的身份,不停地想到达到拯救别人、拯救自己的目的。于是,他成了一个不同世俗评判标准的、绅士的“食人狂魔”。
与汉尼拔的残忍相一致的是《沉默的红龙》里的“red dragon”以及《沉默的羔羊》里的“buffBill”。他们手法凶残,给城镇制造一连串令人恐慌的连环凶杀案。但是他们又不同于汉尼拔医生,原因是他们在汉尼拔医生眼中都代表着那一类在精神上软弱无力的、渴望蜕变的“低劣的人”。“reddragon”是一位面部做过手术的男人,其实他高大挺拔的身材以及沉默忧郁的气质足以吸引很多女孩子,但是由于他在童年时常受到严苛的祖母的训斥、威胁和嘲讽,所以他深深的自卑,过分在意自己那足以让人忽略的缺陷。于是,他开始以红龙的名义杀死一个个无辜的人,特别是女人。他在她们眼中放入镜子碎片,其残忍背后无不隐藏着一个悲哀的目的,那就是让自己看清自己的丑陋,让女人看不见自己的缺陷。而“buffBill”也一样,他不停地杀害女人,剥掉她们细腻的皮肤,给自己缝制一件华美的袍。他渴望变成女人,极度渴望到不能自已的变态,究其原因是他强烈渴望母爱。母爱的缺失让他觉得自己一定要破茧成蝶蜕变为女人,才能感受到母亲般温暖的怀抱。
其实,这两位连环杀人凶手之所以会变成魔鬼的原因都是源自童年的爱的缺失。这一点是导演为了呼应汉尼拔的惨痛童年经历。而这一现象也揭示出了这一系列所谓血腥的影片背后“情”之所在。在幼小的孩童时期,最需要关怀的时期,大人社会的冷漠、残酷、有色眼镜,都令原本受伤的孩子愈加觉得无所依靠,愈加觉得这个世界孤独黑暗的可怕。于是,等他们长大了,有力量了,都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报复着这个世界,以一种极端的自我心态拯救着这个冷冰冰的世界。他们心中的兽性开始被放大,放大到他们可以机械地杀人,机械地用被害者身体的一部分器官作为战利品。但是他们心中仍然有着温存的人性。汉尼拔和相依为命的深深紫夫人之间的柔情,红龙和盲女之间的“爱情”,这些都让这群缺失爱的男人们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发自内心的敬畏。然而,已然决意报复一切的他们不得不远离这些潜滋暗长的情愫,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越走越远。于是,杀戮,还在进行。你可以说他们是无情的疯子恶魔,但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是我们,是作为旁观者无动于衷,甚至在别人伤口狠狠撒上一大把盐的更加残忍的我们!我们担任着各种社会角色,维护着各种既定的社会秩序和既得利益,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人情冷暖,只能在一片灿烂的血泊之中反省自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汉尼拔,这个汉尼拔包含有两种意义。人们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复仇的情结。这个复仇不是单纯的实施暴行,而是说变得强大。人们在白天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满心懊恼,在晚上都会躺在床上思绪万千。这时候人们渴望变成汉尼拔那样足够聪明、足够强大的人,向看不起自己的人say“Ican”,向一切不公平say“No”。夜晚我们带着这样的梦满足地睡去,一觉醒来的天明,我们继续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很少有人真正为自己的蜕变有所行动,更多人则是一如既往地对着利益控制者假意地微笑着,为了自己的生活迎合着,苟延残喘着。而此时另一个汉尼拔的形象便出现了,那就是人们在自己安于过这样生活的前提下,渴望出现一个强者,他可以去狠狠“教训”一下让自己心情不爽的利益控制者们,这样是多么大快人心的一件事。可是人们都忘记了,一个所谓强者在进行完一场“战役”之后往往会成为下一任利益控制者,你不过是换了一座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而已,也许会更让你难过。
每个人都在制造着一个汉尼拔,这个汉尼拔不再是智慧和凶残的符号,而是悲伤地小男孩的化身。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欺骗与被欺骗,冷漠与被冷漠。注定,我们的欺骗和冷漠使得其他人成了没有安全感的“汉尼拔”,而其他人对我们的欺骗与冷漠使得我们成了独自舔伤口的“小男孩”。就像遭遇背叛的人不再轻易相信爱情一样,就像遭遇天灾的人不再轻易相信上帝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不能被人理解,不能被人关怀,就连同情都没有。毕竟,人只有在自己的生命遭到威胁时才能最清醒地认识到那种痛苦。没有人真正可以设身处地,于是,每个人都在心里建起了一座高高的城墙。
《沉默的羔羊》这一系列影片无不渗透着黑暗的力量,而我的这篇感受评论也有着许多“不和谐”的论调。其实,看完这些充斥着大量鲜血的影片,我只有一个很感性的感受,那就是无论生活有多么残酷,都真的希望我们可以有一点点真正的悲悯之心,可以拉近一点点人心与人心的距离。因为有时候,一句话,一件事,也许可以摧毁一个人,到那时,悲哀的是他,自食其果的是自己。而如果人人如此,这个世界离末日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