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鉴赏 哦香雪电影下载

例文2010年05月17日 星期一 0:11

一、哦,“哦,香雪”

纯洁的雪,散溢默默的香,香雪,多么謦人心脾的名子啊。淡谈的散文情话里,香雪不仅仅是一个个小故事的中心人物,她还是小说的灵魂所在。铁凝对精神世界的无限追求在香雪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对“发卡”和“铅笔盒”欣赏角度的差异表现,也是凤娇与香雪在物质追求上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哦,“哦,香雪”!第一次知道“香雪”还是从我高中语文老师的口中,那时老师以范文诵读全班,我凭耳细听便觉“人文皆美”。现在捧书慢赏,借着仍有的记忆再看“香雪”,内心的感觉就自不可言喻了!

放着小说的大背景,伸入台儿庄的铁轨无疑是故事发生的引子。一个“与世隔离”的小山村本是该“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但是正因为有了火车的一分钟停留期,让台儿庄的年轻女该们匆匆地吃了点饭,放下碗筷就急着去等待火车的进站。香雪,是第一个出现的姑娘!香雪是这些人中惟一一个还在上学的女该儿,基于这一点,她的审美关念也有别于其他的姑娘。每当火车进站的时候,凤娇她们关注的往往是一件件漂漂亮亮的首饰,精致的发卡,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甚至是白白净净的“北京话”。而香学在意的却是皮书包,还有铅笔盒,她甚至还因为一个带有吸铁石的铅笔盒而在黑夜里步行三十里……

小说人物的对比堪称奇妙,同样是心地善良的女孩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但其性格的塑造完成还是具有明显的差别,表现在言谈举止上就是审美情趣的迥异。纵观全文,我们看不出作者对包括香雪,凤娇在内的任何一个人的批评情节,这也是作者写作的关键所在,因为作者从一开始就无意评论故事人物的丑恶。一个一个天女孩儿的渐次出场,就是一道一道天真美丽的风景。

她们有太多远离繁华的稚嫩,如果没有那两条直直的铁轨,她们也许还只是“更加”普通的女孩子:耐心的吃完晚饭,然后帮助父母收拾碗筷;不会刻意梳装打扮,等待“北京话”和她们搭讪;不会在意好看的发卡,小巧的手表还有装有吸铁石的铅笔盒……但正是因为有了火车,有了那虽仅仅一分钟的停留,让这些女孩的思想有了向往的憧憬!

哦,“哦,香雪”,是一首散文诗。这是大家们的普遍认同。景色的勾勒在注重纪实的基础上给人以一种美的静谧的享受,它脱离喧闹,远离繁华,只是一片平常的土地,却拥有其他一切都无法比拟的珍贵之处那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柔情与刚健,好似女儿的心思猜也猜不透! 这样的人,这样的景,这样的故事,哦,“哦,香雪”,就自然而然的是“不能言喻的我喜欢”了!

二、《哦,香雪》解读

建文

读青年女作家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一股五月幽幽槐花香的清新,扑面而来。小说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清新婉丽的语言,描绘了香雪这位农村姑娘天真、善良而纯洁的心灵;以一位青年女作家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又好象就在眼前的大山深处,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物质和文化生活贫乏落后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小山村;塑造了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血管里躁动着青春的炽热,渴望和追求现代物质文明和现代文化生活的农村姑娘群象。

《哦,香雪》鉴赏 哦香雪电影下载
香雪,这位寄托着作者美好愿望和审美理想的典型人物,是偏僻的小山庄唯一的一位中学生。她从书本上知道了山外世界的广阔与美好,并且从代表着现代文明的火车上,似乎已经找到走向大山外世界的道路,可惜的是,她真的踏上火车后,心里却是极度的惶恐和不安,只坐了一站地,就急忙下了为车,寻找回家的路。我们感叹作家塑造的,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故事情节,是这么深刻、冷峻而客观地揭示了,生活在物质、文化相对贫困落后的,边远地区的中国农民心理现状:他们已被贫困和落后压得喘不气来,极力想摆脱这世世代代,不知延续了几千年的厄运,但是,由于自身思想意识和文化素质的局限,还是找不到走出大山的路途,几经奋斗几番失落,心头炽烈的火焰渐渐熄灭。如歌所唱:“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爹还是爹,娘还娘。只有那篱笆墙,影子咋就那么长”。从这些人物身上,体现了作家对中国贫困落后地区农村的关注,对渴求过上现代物质文化文明生活的农民的深切关怀,并对造成他们命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审视和思考。

关注中国亿万农民命运,无疑是一个重大的主题。作家恰是把这重大主题通过细小的故事情节反映出来,这也是本篇小说突出的构思特点。小说的中心事件,就是香雪想得到一个她在火车上看到的,能自动打开的塑料文具盒。文具盒,这在人们眼里,可能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件小东西。作家就是通过这样一件平常的小东西,表现了以香雪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对现代文明的渴望和追求,表现了作家对中国农民所追求理想的感叹,也说明他们的渴望的微薄和局限。

小说独特的表达方式也是值得称道的。作家不是站在人物的对面,以一位画家的心态和位置去描写刻画作品中的人物,更不是站在高处,以俯视的姿态和心理,去写小说中的人物,而是走进生活之中,走进作品之中,走进人物心灵之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去关心关切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关心他们的生存和命运。如小说开头对环境的描写:“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山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地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褶皱里。从春到夏。从冬到秋,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读了这段文字,似乎可以触摸到作家与大山中的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狂跳不已炽热的心。此外,小说语言清新、婉丽的特点,也是非常明显突出的。

三、比较分析《哦,香雪》一文中的人物形象

闫晋诚

铁凝的《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凤娇为群体女孩的一个典型代表,但作者塑造的主要人物不是凤娇,而是香雪,本文试就两人的形象作一比较分析。

(一) 不同的人物话语,体现了不同的个性特点

凤娇等女孩说话大胆直率,性格泼辣,就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文中这样写道:“呦,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凤娇一声尖叫,“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这些直言不讳的话充分体现了其性格泼辣的一面。

而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火车在台儿沟停下时,众多姑娘七嘴八舌问“北京话”(一位火车上的男乘务员)问题时,香雪跟在众多姑娘后小声问了句:“你们城里人一天吃几顿饭。”在回家的路上,众多姑娘和凤娇开玩笑,凤娇让她帮腔时,而香雪却不说话,并且慌得脸红,说明香雪平时不善言谈,胆子小,很腼腆。在火车上与旅客做小买卖时,那么信任地瞧着你,还不知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在火车上当铅笔盒主人一定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时,她心里想“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于是在临下车时她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真无邪、淳朴善良的香雪。

(二) 不同的兴趣追求,表露了不同的人生目标

香雪和凤娇都带着那种山里人独有的质朴,火车的到来同样改变了她们两个人的生活。但是她们面对改变,凤娇改变得更加外露,而香雪的变化则显得内敛,表现了她与凤娇完全不同的性格,从而烘托出两人不同的追求,表现了她们不同的人生目标。凤娇只关注物质生活的改变,而香雪除了关注物质层面的同时更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她渴求文化。 转

在她们的兴趣追求中,凤娇注重的是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注意到的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在交换东西时,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调换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凤娇对那个“北京话”乘务员很感兴趣,情有独钟。这样写凤娇便是对台儿村原始生活状态的写照,她代表了真正闭塞在台儿村的人。而香雪更注重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她也不像其他姑娘那样对“北京话”乘务员感兴趣,打听的是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什么叫“配乐诗朗诵”、自动铅笔盒的价钱。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她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高一筹。所以她的眼界与关心的事物自然要比凤娇高出一些,她代表了最终要走出台儿村的希望。

(三) 不同的换物目的,展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

当这些姑娘们毅然决定了要用家里的东西换取自己喜爱的东西时,凤娇与香雪表现出了不同的心态。凤娇们羡慕城里人的头饰和手表,而背着家人用鸡蛋换了这些奢侈品回来,不知道几个圈圈套在头上并不就是好看,而手表也不一定越小越好,她们只是盲目地羡慕和追随,就像城市里的姑娘盲目追随潮流一样。而为了这些并无多少价值的东西,她们已经开始把自家不多的鸡蛋牺牲掉而宁愿挨父母骂了,在贪图享受的诱惑面前,对贫穷父母的体谅和爱也不再重要了,具有爱慕虚荣与追求享乐思想之嫌。而香雪却有着与众人不同的换物目的,她想换的不仅只是一只铅笔盒,而是要换回自己的尊严,甚至负出了比别人更大的代价。因其虽是全村唯一的初中生,但她穷,经常被学生歧视和嘲讽,她受的伤害令人难过。那只木头铅笔盒,虽是父亲亲手做的,凝聚着父亲的爱,但在她眼里很寒碜,是陈旧、古老与贫穷的象征。所以她唯一想的就是弄到自动铅笔盒,孜孜以求的铅笔盒,虽为一物,实是一种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的象征。若在别的学生面前自豪一次,这样可以挽回自尊。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就像黑夜中一盏闪闪的明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寻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地前进。她将设法获得真正的尊严,在这种强烈的自尊心和坚定信念的促使下,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在她一个人沿着铁路走回家乡的时候,对养育她的大山说:“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香雪对未来是憧憬的,对于家乡目前的贫穷和落后,香雪有着一种无比的乐观。再者在回家的路上她深深地为那篮母亲甚为珍惜的鸡蛋而自责,也体现了她的善良和淳朴。这与凤娇换物时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心态。相比之下,香雪确实是众姑娘中的最优秀者,她强烈的自尊心、上进心和不服输的顽强劲儿真令人惊叹。

总之,在《哦,香雪》一文中,风娇和香雪都是台儿沟村最普通的两位农村姑娘,具有农村姑娘普遍共有的性格特点,在台儿沟那群活泼可爱的姑娘中,香雪是最为朴实、最不出众的一个,可是正是由于她的这份朴实和她身上所具备的那份与众不同的精神和人生态度,让她在文中的形象尤为突出。作者写凤娇是为了更好地反衬香雪的形象,使香雪的形象平凡中见伟大,有着一种独特的美,最终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心灵深处的渴望和交融

文世奎

《哦,香雪》是著名作家铁凝的代表作,也是公认的名作。编辑编发原作或者读者的心得体会,都具体体现了编辑的良苦用心,有利于提高读者自身的文学修养,让读者更加深入地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体验生活中的美感和幸福。

而名作之所以是名作,是因为它具有非常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经得起人们再三地咀嚼和回味。名作本身还蕴涵有艺术的凝聚力,字里行间具有常读常新的魅力。《哦,香雪》就是这样的名作,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不计其数。笔者认为,至少有三点可以深入探讨。

第一,该文成功地塑造了自强不息的中学生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从而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体现了作品的大气。自强不息的精神,能够让穷人发现生活中更多的乐趣和幸福,也能够让百万富翁在精神财富方面获得重大的收获。在这篇小说中,铅笔盒是一条明朗的线索。这个普通的文具用品,却是作者匠心所在,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整个小说有机地串联起来,拓展了短篇小说的内涵,形成了生态性的文艺作品。渴望铅笔盒—寻找铅笔盒—交换铅笔盒—携带铅笔盒—展示铅笔盒。小说的开头用了倒叙的手法,增强了生活的现场感,但线索仍然很清晰。小说的情节大致就是围绕这条线索发展的。全篇通俗易懂,行文流畅,就是作者在线索设置上非常巧妙,并且体现了作者成熟而高超的写作技巧。小说中作者暗中设置的线索就是生活中的矛盾。主要矛盾是贫困和富裕之间的矛盾,其他矛盾是围绕这个矛盾来写的。主人公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台儿沟没有学校,她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台儿沟是小地方,是穷地方;香雪是贫困地区走出来的中学生。小说中铅笔盒和小木盒是一对矛盾,用鸡蛋和自动铅笔盒交换是一对矛盾,西山口车站留宿和深夜回家是一对矛盾,香雪交换到了自动铅笔盒和父母的需求是一对矛盾。这些矛盾和主要矛盾相比是次要矛盾,是派生的。作为中学生的香雪驾驭生活中的矛盾,就表现了自身的能力。这也是贫困地区新生力量的精神风貌。当矿冶学院的女学生自愿赠送自动铅笔盒不要鸡蛋时,香雪的想法是,"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当凤娇劝香雪用汗衫换糖时,并教她说假话,香雪没答应交换。这些描写有力地突出了香雪的高尚的品质。香雪面对诱惑时,总是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非常难得的。用鸡蛋和自动铅笔盒交换,体现了香雪忘我追求美好事物的勇敢精神。当然,小说中的铅笔盒,意义立体化了,并不只是铅笔盒的本意。用汗衫交换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同用鸡蛋交换自动铅笔盒,是为了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在一个中学生眼里,铅笔盒就代表富裕,香雪是很单纯的。两处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香雪处理矛盾的能力,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中学生是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伴随着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就要靠中学生自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因此,《哦,香雪》就产生了强烈的时代气息。报刊载,个别中学生厌学。沉溺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就应该多读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哦,香雪》是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优秀文艺作品,应该编入中学生语文教材,促进中学生快速成长,从而少走弯路,让更多的中学生受益。

第二,作品中写出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表现了人们内心世界的充实和幸福,具有一定的特色。小说中表现了娘对女儿的爱,"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这些文字说明了母亲对香雪的信任和喜爱。小说中也写了陌生人对香雪的爱,"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这个陌生的矿冶学院的女学生对香雪非常理解和同情。小说中还写了姐妹们对香雪的爱,"尽管不爱说话是她的天性,但和台儿沟的姐妹们总是有话可说的。"这里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姐妹们和香雪有着深厚感情,常常支持她,接应她。姐妹们也是香雪的精神支柱。

第三,该文选材普通,以小见大,产生了特殊的感染力。有些编辑编发了一辈子的稿件,从来没有编出名作;有些编辑辛苦了一年,所编辑的作品,既没有获得报刊转载,也没有引起评论者的注意。当然,这主要是作者方面的原因。大多数作者感觉也很困难,亲身经历和感受生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机会毕竟很少,和高级干部。劳动模范等交往的机会也不多,因此,大多数作者似乎写出的作品质量就受到了限制,作品中自然而然地出现或多或少的缺失。《哦,香雪》选择的素材是日常的。琐碎的生活小事,但作品的质量却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响誉全国,风行不已。""你们那儿一天吃几顿饭"?"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香雪深夜回家的恐惧感受,等等,这些寻常的素材,通过作者的有效组合,焕发出了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这样普通的欢乐场面,表现了大家对香雪的成功而高兴。小说中作者似乎有意暗示,"它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萎缩在桌角上。"它是指小木盒,用拟人的手法,借指香雪。香雪是中学生,交换铅笔盒顺利归来,这是她挑战贫困的预演,作者用普通的小题材表现了深刻的内涵。末尾五个字"哦,香雪!香雪!"既有作者由衷的赞美,又有作者的期待。不少的读者都不是很明白,末尾五个字的言外之意。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郎伟在《时下文学创作的若干病象》中认为,时下的文学创作,某些病象日益凸显,实在到了需要认真诊治的地步。病象之一,是思想缺乏症和思想冷漠症。由于一些创作家思想价值系统的瘫痪或紊乱,文学不仅正在失去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和动员能力,难以洞察并说出生活内部隐藏的秘密,它甚至还在渐渐失去对于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的诗意的想象能力。文学的全部精神力量,恰恰来源于它对平庸琐碎的生活本身的超越,其重要性恰恰在于它能够像阳光和雨露一样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持久的温暖和滋润,指示我们在辗转挣扎于世俗的泥沼时,会抬头仰望遥远而灿烂的理想星空。病象之二,是道德感的丧失与虚无。病象之三,是个人的小情小趣和病态宣泄压倒了对生活严峻性的书写。对个人的过度甚至病态关注,会使作家们整天泡在阴暗诡异的潮水之中。对天下苍生之命运,自然无暇顾及。生活的潜流和暗流不是没有得到书写,而是常常被作家们微雕为个人性的小而发腻的生活琐事和生活心情,或者被种种不严肃的描写和议论化解了。(《小说选刊》2006.9)这是从理论方面总结某些作品表现出来的不良现象。《哦,香雪》就象一面镜子,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在创作实践方面给大家作出了表率。另外,在文坛中也有不少的作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丁玲和周立波面对'黄土地'和'黑土地',要在人民大众中沐浴革命的'阳光'和'骤雨';王蒙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严峻课题,要在'组织部'里呼唤'年轻'的知音,等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把自己自觉地融入历史的洪流,把握时代的脉搏,体察人民的心跳,在'进''退'之中痛苦地徘徊,艰难地抉择,最终选择了'呐喊',义无反顾地'与时俱进',在不断的进取中升华自己的灵魂,找到得其所哉的心灵的家园。(《文学评论》2006.2)还有风华正茂的邱华栋。徐则臣。海男等等,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作品,充实了当代文学艺术宝库。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应该学会自我鉴别,不能盲目地吸收,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自身的角度,循序渐进地取长补短,达成自我进步,自我发展。

著名作家赵恺在《欣赏苦难》一文中,揭示了艺术家的个人品德修养非常重要。因此,普通作者也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从作品中感悟名家的高尚风格,接受作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那种只在乎写作的文字技巧的作者,永远只会学到一些皮毛。

五、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哦,香雪》是一篇散文化抒情性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铁凝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文笔在这篇小说里倾注了较多的抒情成分;另外,小说受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个性解放等思潮的影响,表现出抒情化的倾向。也可以说,这种抒情倾向是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在一个短篇小说里的体现,又是《哦,香雪》所敏锐感应的时代精神在文学上的体现。

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生动描摹了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现了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的希望与惆怅的双重主题,抒发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复杂情感。

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失去了昔日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人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小说重点写了少女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上了火车,用积攒的40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30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作者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

作者选取了一个类似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断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人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这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作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就如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小说注重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小说前半部分侧重行动描写,后半部分侧重心理描写,使人物显得有立体感;在她的世界中,委屈与希冀、胆怯羞涩与果断执著、迷茫与追求的矛盾交替,折射出理与情、历史与现实的丰富内涵。小说对香雪精神世界的展示,使人们认识到:香雪与其他姑娘有共性——向往现代文明(新生活);但又有差异,多数姑娘的关注点是山外人物质层面的生活方式,香雪关心的还有山外人的精神文化,她超出了一般姑娘,追求的是自尊、文明……

小说的语言始终浸润、洋溢着作家细腻而热烈的感情。它既有切身情感的直接倾诉,也有移情于景的间接流露。在铁凝眼里,天地万物无不多情善感:“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是有生命的,“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景与情融会贯通,诗一样的语句创造出童话般的意境。香雪在心愿得到满足后,“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新奇的比喻,美妙的想象,都因情所致,诗情画意,物境、心境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总之,《哦,香雪》这篇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也并不纤弱、单薄和浅显,它寄寓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纯朴、淡远的美是迷人的,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淳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香雪和她的伙伴们,连同整个台儿沟,在走向新时代的路途中,将会经历怎样的变革呢?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感与迷信的时代,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正在逐渐形成并影响人们的思维方法,但敏锐的作家铁凝却对“现代化”(以火车为象征)到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作出由衷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散发永恒的魅力。

六、香雪离我们远还是近

铁凝的《哦,香雪》发表于1982年,曾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被收入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最近又被选为人教版的新教材第一册,成为必读篇目。

《哦,香雪》是一个关于少女梦的简单故事。铁凝笔下的香雪无疑带有作家理想化的色彩。香雪有着“洁如水晶”的眼睛,“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那样“纯净无瑕、明净秀丽、不掺杂质”,望着她,你的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她是台儿沟惟一考上初中的人。当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时,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她们看的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而香雪一眼看到的却是“皮书包”——那种在小城市随处可见的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凤娇她们对火车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她指的是车厢里的电扇)“烧水在哪儿?”“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而香雪有时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同样向往外面的世界,显然,香雪和凤娇识见不同,关注点不同。也许就因为香雪是学生吧,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而且,香雪的心灵深处还烙着一个因为贫穷而不光彩的的痛,同桌的那只可以自动合上的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比出了她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小木盒的笨拙、陈旧,从此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于是,一个深秋的夜晚,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香雪提着鸡蛋做买卖,在车厢里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她果断地跃上了火车跟着走,用她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下了它。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想: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把“它”摆在桌上。

小说中最为动人的就是这个“铅笔盒”情结。它使得香雪不同寻常,为了这个“铅笔盒”,香雪不由自主,她明明知道“娘攒下鸡蛋,不是为了叫她乱打主意啊!”,按道理她应该像凤娇她们,用鸡蛋去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或者换回属于姑娘们自己的发卡、香皂。甚至冒着回家挨骂的风险,换回花色繁多的沙巾和能松能紧的尼龙袜。但她还是毅然拿了40个鸡蛋去换取了那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因为那个铅笔盒对她来说是太重要了,它是一个文明的象征,“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一连串甜蜜的念头支持着她的勇气,她丝毫也没有意识到那个普通的铅笔盒和她的付出之间是多么不相等,她突然迸发出热情,一举打破生活中的常态,做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事情。对现代文明的热切向往和对生活理想的执著追求,是香雪最值得称道的美德。

相信今天的台儿沟已经不再闭塞,香雪的好奇和热情也不再停留在那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上。二十多年后,教材的编写者把《哦,香雪》选入语文读本,又把它选入新教材,他们希望学生读出什么,香雪离我们远还是近,火车停留的一分钟对香雪和她的姐妹们意味着新鲜、渴望,当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大门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有香雪她们那样的机遇意识,香雪她们的那种期盼追求。文本阅读,就是要我们读出作家的思考,读出时代的碰撞,读出清新的诗意,让思想跨越时间,跨越地域,去寻找生活中、人性中相通的一面,让青春冲动和生命激情,引发我们对远方生活的憧憬,在骨子里永远保持那份对文明和进步的执着追求。铁凝在一次访谈中曾经说过:《哦,香雪》“对我很宝贵,因为她体现了一种精神, 她是纯情的、干净的,一个人在经历了悲伤、惆怅等情绪后如果有《哦,香雪》 这样的作品做底色,是很好的。”香雪生活的时代正离我们越来越远,香雪的热情和追求却永远离我们很近很近。

七、《哦,香雪》的心理描写

华彤庚

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傍晚七点才过,小姑娘香雪被列车捎到了陌生的西山口。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小树林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小说《哦,香雪》的高潮部分,就将主人公置于这样可怕的环境中。香雪是否又耍急得哭起来了呢?作者铁凝以她富有感情的笔触,从容展开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

香雪没有哭,她要一步一步走回去。须知这位“台儿沟惟一考上初中的人”,每天上学都要走到十五里路以外的公社去啊!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现在她的心里,除了害怕,还有满足。“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就为了得到这只小盒子,现在香雪不得不穿过那“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走回家去。但是香雪无怨无悔,她迎着“皎洁的月光”“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手中的文具盒,“还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香雪终于可以不用“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初中特意制作的”那只小木盒了!“她又打开盒盖”,“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询问她啊!”付出了四十个鸡蛋的代价(还搭上了一只篮子),香雪“感到心里很满”。“举”、“拍”、“摸”、“放”、“合”,这一系列动词,多么传神地写出了山村小姑娘内心深处摆脱贫穷、赢得尊严的希望!

心满意足的香雪,感觉“风也柔和了许多”。她还惊奇地发现月亮是那样明净,“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楚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唱歌”,“于是她不再害怕了”,她在枕木上“一直朝前走去”,大山,月亮,核桃树,全都让她觉得新奇。她还“像闹着玩几似的”想起了不分昼夜劳动的爹,想起了曾经那样想吃的芝麻糖。感谢列车一分钟的停留,使她得到了心仪已久的“宝盒”;感谢手中的“宝盒”,是它驱散了那些“黯淡”的、“模糊”的往事。香雪还要告诉娘,“这是一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香雪坚信娘会相信自己的话,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清纯朴实的香雪,这时听到小溪高昂的歌唱、看到小溪欢腾的奔跑了!一气赶三十里夜路,香雪不累吗?累,肯定累!“但她觉得很精神”!隧道愣在前面,“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辫里”,“就朝隧道跑去”。感谢手中的“宝盒”,给了香雪勇往无前的勇气;感谢三十里路风和月,陪伴香雪回到了台儿沟!

八、《哦 香雪》浅析

《哦,香雪》是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的代表作,曾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作品以香雪为主要人物,以香雪生活的山村台儿沟为主要地点,以火车在台儿沟停留的一分钟展开描写,以清新隽永的笔调表现了一个在闭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用词的精练与传神

第一段文字首先介绍了台儿沟的闭塞,作者用一句话生动形象的作了概括:“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褶皱里”。“褶皱”一词突显出台儿沟是大山中的大山,其闭塞落后的程度不可想象。

“台儿沟,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挽留”一词,将台儿沟拟人化,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二)富有诗意的抒情化描写

这部作品人物少,情节也不复杂,它的主要魅力就在于用诗一样的语言、散文化的笔法、精彩的生活细节写活了山村女孩纯真、率直、清丽的情怀。如,香雪的同村姐妹凤娇,认识了火车上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北京话”,并从与他的接触中产生了朦胧的情愫。凤娇与“北京话”做买卖,故意磨蹭,车开动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是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凤娇却很开心满足,因为她心甘情愿的为她爱着的人付出,这种爱毫不张扬,默默地,似乎还是很合情理的巧合。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山村女孩对可望不可及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而这种特有的情怀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还有一处细节:香雪下火车之前,“北京话”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这让香雪感到委屈——替凤娇委屈,也替台儿沟委屈。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的得到幸福。

(三)富有时代意义的主题思想及文章里处处隐含的寓意

小说写香雪用鸡蛋换铅笔盒一事,展现出主人公香雪内心深处的波澜,即向往大山外面的世界,”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同时,她又深爱故土,期待它发生巨大的变化,“火车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等这一系列的语言,预示着社会变革的趋势,其主题思想溶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具有生命的活力。

最后,香雪因在火车上停留超过了一分钟,不小心被带到了离台儿沟三十里的下一站西山口。深更半夜的山村,三十里对一个女孩来说该是多么的漫长而可怕!但她以珍贵的铅笔盒壮胆,相反觉得周围是那么的可爱。由于这个意外事件的发生,她第一次真切地、仔细地观察了这个生她养她的穷山村。这个细节似乎在诉说着一种麻木和认命,对周围的一切,我们应时时的学会审视和思考,从苦涩中寻找慰籍,从荒凉中寻找生机,才不至于感觉茫然和无助。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九、真与美的创作

——《哦,香雪》赏析

《哦,香雪》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 年第8期,荣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选编的《1982短篇小说选》。是铁凝的成名作。

小说以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生活为背景,描写了北方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台儿沟的山民生活,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乡少女们心理活动的生动描绘,十分真切地展现了火车一分钟的停靠,给宁静的山乡生活带来的波澜。

台儿沟是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并不为外面的世界所知晓。在这里,人们重复着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在这闭塞、孤独的角落里,人们贫穷、落后,同样,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然而,前进的时代巨流终将荡涤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火车一分钟的停靠,打破了台儿沟的寂静,也搅乱了台儿沟人平静的心。他带来了山外陌生、新鲜的清风,引动、诱发了台儿沟人的不安和种种欲念。短暂的一分钟,无疑为台儿沟人,特别是年轻人观察和探询山外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可贵的时机。

山村姑娘们是台儿沟最兴奋、最激动的一群。她们兴奋、欣喜和激动,期待着那一分钟的到来。尽管每个人的具体目的并不完全相同,但她们关注着外面的世界。有人喜欢看车厢里旅客的服饰、穿戴,有人关心列车员讲的普通话……,而十七岁的中学生香雪专注的却是,大学、皮书包和配乐诗朗诵,尤其是那个放在茶桌上带有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几乎牵动了她所有的注意力。于是,她在那一分钟里勇敢而果断地踏进了车厢,以四十个鸡蛋和独行三势力的代价,换回了她心爱的带有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香雪的行为是稚嫩的,只有像她那样渴求知识而又纯朴天真的山村少女才做得出。但是,在她的这行为,却显示了一个女孩子强烈的自尊和蓬勃的进取精神,表现出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渴望。

《哦,香雪》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小说。其不足万字的篇幅,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具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是构思的精巧。小说并未着笔于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也未设置激烈的冲突和矛盾,更不讲求情节的离奇曲折,而是截取了几个小小的生活场景,通过火车一分钟的停靠,向人们洞开了小山村——台儿沟的生活,也通过这一分钟的停靠,给山民们(尤其是山村少女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通过她们细致入微地心里变化和感情波澜,由此折射出时代生活的巨变。

其次是心理描写细腻感人。小说十分细致地描写了山村少女们心理的活动和变化。姑娘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凤娇对列车员的一见倾心,香雪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对带有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的企盼……,都十分真切的显现出山村少女对新生活、对美好未来的热切的呼唤。

第三,小说还具有清新淡雅,诗一般的风格。作家不铺排浓烈的辞采,刻意追寻的是淡雅的艺术风格。因而语言新鲜、活泼,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在作家笔下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写山、写树、写小溪、写山风、写火车,笔触所至,这些物体都跃动起来,有了体温、脉搏,有了感情、灵魂,有了语言、歌声……,和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一起,共同组建成一个和谐、充满诗意和生机的世界。使读者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清新的气息。

十、走出那个圈

——《 哦,香雪》有感

走出那个圈——我们要走出那个以身份为划分标准,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时代。去追寻一个文明、进步、现代化的社会。

《哦,香雪》中的主人公就做到了。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女作家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对一群乡村少女心理活动的描摹,刻画了少女们天真、单纯、可爱,亦表现了少女们追求现代化的思想。

《哦,香雪》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而几个女孩可爱的形象却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这或许是此作品能获大奖的重要原因。也许是因为作者没有刻意设计情节和矛盾冲突加强故事性,人们又容易忽视它的精彩,甚至对其中的人物产生误解。

有人说,主人公香雪确实表现出很多美好的品质。“香雪的天真、单纯。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又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当其它姐妹们在火车上发现各种稀奇的东西时,唯有香雪却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香雪亦是一位特别注重姐妹情的姑娘。

风娇因同伴们的言语而生气不理香雪时,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风娇手里 ,她示意风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风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风娇受了委屈。”但也有小部分的人认为故事里的香雪似乎也不难发现她同样具有虚荣心。“当她在学校因自己的铅笔盒而被取笑时,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可我想说的是,那时的香雪能不把贫穷落后当一种光荣,这样的观念在刚刚结束“越穷越社会主义”的“文革”的时代,当属很先进的了,这怎能说香雪虚荣心呢?

这其中有一种正视贫穷落后现实的理性和勇气,正是这样的令人所敬佩,才激发着香雪去追求“现代化”的铅笔盒。不难理解,那个自动的铅笔盒在香雪的眼里已经成为了文明进步的象征标致,她能用四十个鸡蛋去换的就不会是一般的文具。

为此,她勇敢地走了三十里夜路,这一点也不冤枉,在这件事上来看,她付出的代价和努力越大,就越能表明她追求现代化的决心和勇气。也正是这份使她追求现代化的决心和勇气驱使着她,使她勇往直前。

作者借香雪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以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了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在不断的改革中,时代在进步,不论是小说中那个勤学、勇敢、追求现代化的香雪,还是那些和她有着一样追求的人,都将会走出那个包围圈,迎来他们所向往的社会。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

十一、在西方人道主义与传统儒道间徘徊的迷惘

——《哦,香雪》的局限性分析

铁凝的小说《哦,香雪》刚一发表就受到广泛的称誉,即使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小说仍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主要得益于作家对时代特征深入的思考。“80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迷信的时代,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正在逐渐形成并影响人们的思维方法。但敏锐的作家铁凝却对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做出由衷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产生永恒的魅力。”细读这段话,不难发现铁凝的价值在于没有陷入当时普遍存在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对现实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但同时也暴露出作品的局限性,它还没有突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只不过消解了冲突的程度,情感上更多地回到了民间社会。用吴炫先生的话说就是还没有完全“穿越”。吴炫先生认为好的作品应是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表现在对政治的穿越、文明的穿越上。如果说铁凝保持了一个作家应有的清醒,没有盲目地对现代化大肆吹捧,可以理解为基本上穿越了政治的话,那么她在文明的穿越中却停下了脚步(这里所说的文明包括了西方观念和我国传统的“儒道释”价值体系)。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现代文明中的现代个体何在?小说着力塑造了香雪这个文学形象,她上着学,是村里唯一的中学生。她与凤娇等其他姑娘不同的是更关注外面世界的精神追求,更可贵的是体现了人的尊严。为了换回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走了三十里山路。我要提的问题是换回塑料铅笔盒的香雪将向哪儿去?香雪的路可能是这样的:一条是考上大学,到城里读书就业,从农村到城市,完成身份的变化。之后结婚生子,和大多数穷苦出身靠个人奋斗获得美好生活的人一样。二是没考上学校,带着不能实现的梦想回到台儿沟,这是高加林走过的路。三是也可能辍学,走上一条刘巧珍的路。如果这样我想问的是香雪的“独立的现代个体”意义何在呢?从作者关于香雪的性格和生活轨迹来看,我们还不能说作者给香雪安排了一条独特的出路。也就是说香雪这个文学形象只是“具象”还不能说是“个象”。不能如贾宝玉、韦小宝那样是个用现有概念无法概括的文学形象。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太多的八十年代从农村走出的知识青年的影子。

(二)保留传统民间社会的什么?作家对传统社会的落后、闭塞开始还有些批判,但随着情节的展开,作者更多地对台儿沟进行了赞美。那段晚归的风景多么优美啊!“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我想问的是在现代化不可避免的冲击下,作者究竟要保留传统社会的什么?是淳朴、温情的人际关系吗?这种桃花源式的人际关系在现代农村已被冲击得支离破碎。金钱的影响已无孔不入。这种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固然是美好的, 但它丧失了与现实对话的力量,更谈不上改变现实,如《边城》中的翠翠。那么这种温情除了提供文人感伤式的怀旧外,还有哪些更富有启示的意义呢?作家本身是迷惘的,她自己也说不清。但倘若古老而淳朴的乡村文化不能产生更高的物质和精神的要求,那么传统生活哲学又如何说服并束缚生活在其土地上的人呢?香雪对乡村的爱能保持多久呢?她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又何必留恋呢?

出现以上两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我认为作家对现代化和民间社会的理解,本质上就是传统的儒道学说的理解。现代化代表了儒家积极改变现实的愿望,而淳朴宁静的民间社会则从中读出了道家意味。这样对现代化和民间社会的理解就缺少了作家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二者冲突的结果,不是归依儒家就是归依道家,或者始终在两者之间徘徊。我认为铁凝在作品中透露出的态度是清醒的迷惘。她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化是时代的潮流,势不可挡。她内心对这种潮流也是真心赞美的,可贵的是她超越了其他作家的盲从,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敏锐。这种敏锐使她保留了对道家传统的看法,台儿沟就一定是落后、封建、野蛮的吗?她用诗化的语言对台儿沟的风景人情作了热情的歌颂,这种歌颂本质上是对道家传统的依恋。进一步说,作家独立和依恋的背后透露出的是迷惘。她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儒道冲突的现实,也无法准确地预计冲突的结果。“女作家铁凝的《哦,香雪》在对偏僻山村的少女们对山外文明,对未来理想的朦胧憧憬投去深情一瞥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一连串严肃的思考:那美丽宁静的山村景色,那纯洁热烈的向往,在现代文明的推进中能保留多久?”这是作家启发读者的思考,也是作家自己的迷惘。她对世界的理解还没有穿越儒道释的传统体系,尚不能形成自己对世界独特的理解。小说的标题颇耐人寻味。这个“哦”字意味深长,包涵着批评、指责、赞许、同情、理解等,恐怕铁凝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不是透露出清醒的迷惘?

(二)借用人道主义到底解决什么问题。《哦,香雪》的创作借助了西方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当然不是说不能用西方文学理论指导创作,关键的是作家对人道主义文学思潮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把它化为作品的材料,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结构,构造一个有自己独特理解的世界。而描述人生的现实处境,反映和思考人在理想和现实间的选择两难,是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在那个时代的共性,如《人生》、《人到中年》、《烦恼人生》等。除了这些之外,对于那个时代的青年,还有哪些东西更值得关注?

一条可能穿越的路是对现代化进行批判。现代化就必然是进步、文明和美好吗?站在今天的角度看,现代化在伦理道德意义上就是破坏。如此一来,作家对现代化的理解就多了自己的东西,至少可以彻底穿越政治,给人带来丰富的启示。

当然,对当时还只有25岁的铁凝提这样的要求实在是太苛刻了,但如果纯粹从文学的角度出发,是不是更有益于我们对作品的评价和把握,更有益于作家形成自己对世界独特的理解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6059.html

更多阅读

读美文帕特里克.亨利《不自由,毋宁死》有感 帕特里克

2015年9月21日晨,读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帕特里克.亨利的著名演说《不自由,毋宁死》感慨良多!现在,中国的国际周边形势中,有某些十分类似于美国独立战争之时的成分:美国重返亚太60%的大军压境(当时大英大量军事力量横压美利坚要求独立的各州),诸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鉴赏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ppt

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重点字词】①潼关;古关名,在今陕西临潼。关城雄踞山腰,下临黄河,据秦,晋,豫三省之冲

声明:《《哦,香雪》鉴赏 哦香雪电影下载》为网友专业跑龙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