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维基百科, 英文维基百科

张之洞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张之洞



大清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学部赠太保

籍贯直隶省南皮县

族裔汉族

字号字孝达,号香涛、香岩

谥号文襄

出生道光十七年(1837年9月2日午时)

贵州省兴义府

逝世宣统元年(1909年10月4日亥时)

北京

墓葬南皮县双庙北,原墓已毁于文革

亲属(从兄)张之万

(长子)张权

(幼子)张仁蠡

(孙)张厚珹、张厚珕、张厚玫

(孙女)张遵颜、张遵领、张厚粲

(曾孙)张法鹤

出身

咸丰二年壬子科举人(解元)

同治二年癸亥恩科进士及第(探花)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其名字或出自《庄子·至乐》中的“张之洞庭之野。”。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导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教育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还曾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广雅堂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目录

[隐藏]

1 大事记

2 评价

3 身后

4 逸事

5 后代

6 参见

7 资料来源

8 外部链接

[编辑] 大事记

1884年中法战争时,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起用退休老将冯子才,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又设广东水陆师学堂,立广雅书院,武备文事并举。

1889年至1907年任湖广总督。在英国、德国支持下,成为后起的洋务派首领。督鄂期间,着力扶持民族工业,先后开办汉阳铁厂、湖北兵工厂、马鞍山煤矿、湖北织布局、湖北缫丝局等重轻工业企业,并筹办芦汉铁路。他主持修筑的武昌南北长堤和汉口后湖长堤排除水患,划定了20世纪初的武汉三镇与今天的武汉市相近的城市规模,同时支持民族企业家操办水电等现代化市政建设,为武汉自近代以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890年创建两湖书院。

1893年奏请清政府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

1894年署理两江总督。曾上疏阻和议,要求变通陈法,力除积弊。邀请外国教官训练江南自强军。

1896年回武昌,任湖广总督,按照德国制式改造湖北旧军为新式陆军。创办湖北武备学堂。德国教官法金汉后来是一次大战时期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长。

1896年请奏创办江南陆师学堂。

1898年发表《劝学篇》,提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以维护中国传统伦理纲常,与戊戌变法的激进主张保持距离。[1]戊戌政变后,张之洞以先著《劝学篇》得免议。

1900年力主镇压义和团运动,与刘坤一、李鸿章等东南督抚实行东南自保,不理会慈禧太后对联军开战的命令。镇压唐才常自立军起义。

1901年与刘坤一联衔上奏提出“兴学育才”办法四条,仿日本学制拟定“癸卯学制”(即1903年经修改重颁的《奏定学堂章程》),为全国最早采用的近代教育体制。邀请日本教官训练湖北新军。

1902年继刘坤一,再度署理两江总督,1903年2月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强调办学首重师范,拟“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并委任缪荃孙负责筹建,为近代南京大学之开端[2]。

1903年回武昌,任湖广总督。

1906年,湖北新军经清政府中央练兵处统一编为陆军第八镇和第二十一混成协。

1907年授大学士,9月4日与袁世凯同日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

1908年督办粤汉铁路,晋太子太保。慈禧临终时受顾命,后力劝摄政王载沣不杀袁世凯。

1909年10月5日在北京白米斜街寓所去世,谥文襄。

[编辑] 评价

张之洞是慈禧扶植起来以抗衡湘军和淮军势力的重要人物,又是清流派重要成员,一生在清廷权力的中心周旋,试图以最小代价的改良实现中国向近代国家的蜕变。他对西方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有一定深度的认识,但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激进改良派持有不同的主张;对革命党人采取镇压态度。

而另一方面,他又是继曾国藩、李鸿章后,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为中华民族重工业、轻工业及近代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因此在清亡后被遗老们视为清朝灭亡的“祸首”。张之洞为官十分清廉,家有薄田若干,死后不增一亩,但创设工厂的巨大资金采取“中饱”、“私规”的方法进行募集(如抽签捐款),又得罪了当地富商。另外,所到之处,建设很多,人称“财屠”,与袁世凯(喜好打仗,人称“人屠”)、岑春煊(喜好弹劾官吏,人称“官屠”)并称“清末三屠”[来源请求]。因此,作为晚清政治界、思想界、经济界和文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张之洞树敌颇多,死后毁誉不一,甚至毁多誉少。

去世之际,《天津大公报》评论说:观其一生,“张相国毫无宗旨,毫无政见,随波逐流,媚主以求荣之人也。”梁启超则称“张之洞,浮华之人也”。但他主政湖广多年,百姓口碑颇佳。[3] 而且,他在湖北打下的基础,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爆发创造了条件。孙中山曾称“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4]袁世凯曾盛赞张之洞学问。但却又消遣其不够务实:“张中堂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讲办事的。”张之洞幕僚辜鸿铭听闻,愤而斥之。[5]郑孝胥曾说“南皮(张之洞)有学无术,项城(袁世凯)不学有术,西林(岑春煊)无学无术,惟端公(端方)有学有术。”张之洞听说之后,笑着表示:“我是无术,也无学。不过比项城跟西林多认识了几个字。袁项城何止有术,根本是多术!至于端方,只是整天搜集假字画跟假碑文,这样也叫做有学?根本是郑孝胥在巴结。”消遣了郑、端、袁三人。[6]

[编辑] 身后

张之洞坟于1966年农历九月廿六被刨开[4],之后遗体处置方法有二说:

红卫兵将张氏夫妇尚未腐烂的尸体吊在树上,后人不敢收尸,任尸体吊在树上月余,至被狗啃食。

张氏夫妇的遗体被红卫兵抬出后,放在坟坑东面暴晒了数十天后,遗骨不知去向。后来,墓地附近的南关村村民张执信应村里胆小妇女提出的要求,和一位王姓老人把曝晒得异味扑鼻的两具尸骨拽到坟地的大坑里,偷偷将张之洞尸体和西侧一位夫人尸体用土掩埋起来。

至2007年6月,其尸骨被重新发现,目前张之洞和夫人遗骨被安置在南皮县烈士陵园,等进一步科学鉴定后,祭奠重葬[7]。

[编辑] 逸事

张之洞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每天下午二时睡觉,晚上十时起床办公。大理寺卿徐致祥参劾张之洞辜恩负职,“兴居不节,号令无时”。后来两广总督李瀚章(李鸿章之兄)奏称:“誉之则曰夙夜在公,勤劳罔懈。毁之者则曰兴居不节,号令无时。既未误事,此等小节无足深论”。

张之万在写信给张之京时说:“香涛(张之洞)饮食起居,无往不谬。性又喜畜猫,卧室中常有数十头,每亲自饲之食。猫有时遗矢(通屎)于书上,辄自取手帕拭净,不以为秽。且向左右侍者说:‘猫本无知,不可责怪,若人如此,则不可恕。’”

[编辑] 后代

张之洞有13个儿子。

长子:张权。 孙女:张遵颜、张遵领。

十子:张燕卿。

幼子:张仁蠡(排行十三)。 孙女: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子:张厚珹;

孙子:张厚珕,北京自来水集团工程师;

孙子:张厚玫,计算机工程师,在美国多年。

曾孙:张法鹤,目前在台湾。

[编辑] 参见

庙产兴学

[编辑] 资料来源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张之洞

^ 张之洞曾多次为强学会捐款,但婉拒入会。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前,张之洞也从未公开反对变法。他与康、梁属于不同的政治与学术派别,但远非互为仇敌、势不两立。但应当注意的是,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喋血于菜市口的杨锐是张之洞的得意弟子。从张的门生中,走出了许多后来的改良派甚至革命党人。

^ 苏云峰:《三(两)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的前身》,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1998。

^ 张之洞:一个认真的悲剧演员. 网易. 2009-07-05.

^ 4.0 4.1 . 凤凰网. 2008年11月02日 08:52.

^ 駡人高手辜鸿铭

^ 《白话点评世载堂杂忆》

^ 张之洞尸骸文革被暴尸荒野41年后再现身. 大洋网. 2007-06-22.

方方 著. 《汉口的沧桑往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ISBN7-216-03946-7.

[编辑] 外部链接

张之洞督鄂115周年专题

官衔

前任:

张树声两广总督

1884年5月-1889年8月继任:

李瀚章

前任:

裕禄湖广总督

1889年8月-1894年11月继任:

谭继洵

前任:

谭继洵湖广总督

1896年1月-1902年11月继任:

端方(暂署)

前任:

端方(暂署)湖广总督

1904年-1907年8月继任:

赵尔巽

显示▼隐藏▲ 查· 论· 编

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殿试金榜

第一甲

赐进士及第

共3名翁曾源 - 龚承钧 - 张之洞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共78名周 兰 - 夏子鐊 - 龚显曾 - 陈 翼 - 廖寿恒 - 光 炘 - 边宝泉 - 杨仲愈 - 庄子桢 - 黄体芳

罗振云 - 何继俨 - 朱 庚 - 王绪曾 - 解 煜 - 许振祎 - 王 炳 - 张相宇 - 胡隆洵 - 胡有诚

郭怀仁 - 曹 炜 - 谢树棠 - 王椿荫 - 曾国霖 - 吕式梿 - 周维翰 - 何文涵 - 陈树勋 - 白 桓

梅啓熙 - 铁 祺 - 黄 基 - 蒋维垣 - 吴宣玑 - 邹振岳 - 鄂 芳 - 周声澍 -宗室奎润- 吴廷芬

李萃吉 - 李端棻 - 高学瀛 - 张鹏翼 - 裴荫森 - 刘嘉干 - 高 梧 - 方恭铭 - 李嘉乐 - 尹琳基

陈 锦 - 张怀恩 - 方朝觐 - 刘 燡 - 张攀桂 - 冯尔昌 - 陆尔熙 - 伍锡钊 - 祁德昌 - 王 縡

李士垲 - 楼誉普 - 沈宝枬 - 王冕南 - 刘 曾 -宗室承福- 彭君谷 - 李端遇 - 李时乾 - 裴峻德

郝荣街 - 刘子镜 - 刘锡金 - 云茂济 - 李 璲 - 陈振瀛 - 凌卿云 - 王宝善 - --- - ---

第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共119名景 善 - 朱熙宇 - 黄谋烈 - 王文棨 - 王鸿飞 - 余培轩 - 张观准 - 容鹤龄 - 文 澂 - 中 元

郑梦锦 - 王景贤 - 陈凤翥 - 柳怀珍 - 边崇瑄 - 胡清瑞 - 王炳耀 - 王毓藻 - 符兆鹏 - 黄桂丹

黄绍薪 - 梁钦辰 - 牟树棠 - 张 薇 - 张道渊 - 萧世本 - 胡日宣 - 全士锜 - 杨钧培 - 汤献祥

孟词宗 - 饶世贞 - 汤肇熙 - 刘仲篪 - 郑孝铭 - 宋家蒸 - 守 忠 - 李振辉 - 颜荣阶 - 许 焕

方 泩 -觉罗瑛桂- 徐芝淦 - 夏声律 - 景 瑞 - 盛一林 - 谭子中 - 柯 抡 - 孙 云 - 刘钟麟

韩耀先 - 苏 绂 - 延 茂 - 胡景辰 - 陈荣洙 - 郝绍汤 - 杨 郊 - 夏裕纶 - 张旭爔 - 娄 光

李铭霍 - 文 翰 - 卓 诚 - 汪彦增 - 张瑞麟 - 周友檀 - 杨正观 - 王培仁 - 王允善 - 周 杰

廖镜明 - 松 龄 - 高胪璟 - 欧阳焘 - 王家麟 - 姜桐冈 - 王槐三 - 高锡畴 - 蒋 山 - 张理澄

丁凤年 - 周绍达 - 刘福田 - 海 ? - 邢守道 - 罗重熙 - 朱景星 - 萧 书 - 谭定澍 - 魏璧文

蔡 钟 - 伊允桢 - 达嵩阿 - 冯学培 - 靳先登 - 马腾骏 - 赵国华 - 王懋昭 - 何玉福 - 袁允治

刘大壮 - 姚 暹 - 张炳烿 - 常 忠 - 程仰周 - 董雷琦 - 朱昌言 - 张蕙圃 - 梁士鹤 - 章光斗

孔广谟 - 毛立之 - 刘寿梅 - 彭九龄 - 李仲鸾 - 周信之 - 张元一 - 马 理 - 史大立 - ---

前一科:同治元年壬戌科 · 后一科:同治四年乙丑科

同科进士:同治二年癸亥繙译恩科、同治二年癸亥武恩科

显示▼隐藏▲ 查· 论· 编

清朝钦命宪政编查馆职官(1907年-1911年)

管理事务大臣庆亲王奕劻 - 世 续 - 鹿传霖 - 袁世凯 - 张之洞 - 醇亲王载沣 - 那 桐 - 戴鸿慈 - 吴郁生 - 贝勒毓朗 - 徐世昌

提调宗室宝熙 - 刘若曾 - 达寿 - 李家驹

总核王庆平 - 曹广桢 - 易 贞 - 刘榖孙 - 杨寿枢

参议杨 度 - 劳乃宣

总务处

总办左孝同 - 连 甲

帮总办汪诒书 - 宗室文斌

科员荫 桓 - 黄瑞麒 - 杨熊祥 - 于寶軒 - 张志潜 - 傅岳棻 - 继 宗 - 殷 济 - 许宝蘅

编制局

局长吴廷燮

副局长章宗祥 - 陆宗舆

正科员汪荣宝 - 曹汝霖 - 恩 华 - 陆宗舆(行走) - 金邦平(行走) - 唐宝锷(行走) - 李景鉌(行走)

副科员胡大勋 - 朱国桢 - 董 康 - 胡礽泰 - 陈曾寿 - 嵇 镜 - 富士英 - 章宗元 - 程明超 - 施哷本

颜志庆 - 高 种 - 张孝栘 - 熊 垓 - 严锦荣 - 廉 隅 - 陈 箓 - 许同莘 - 刘福姚 - 马德润

李景鉌 - 顾德邻 - 汪曾武 - 施 愚 - 萧鹤祥

统计局

局长沈林一

副局长钱承鋕

正科员延 鸿 - 林 棨 - 陈 毅

副科员宗室文斌 - 吴振麟 - 卢静远 - 张国淦 - 夏道炳 - 刘泽熙 - 顾 鳌 - 王建祖 - 嵇芩孙 - 陆梦熊

张鸿藻 - 钱应清 - 林蔚章 - 伍铨萃 - 林世焘 - 邵福瀛 - 吕 铸 - 李祖虞 - 张文浚 - 张则川

蒲殿俊(行走) - 张文浚(行走) - 彭萃文(行走) - 夏循坦(行走)

考核专科

总办劳乃宣 - 杨 度

会办杨 度 - 吴廷燮 - 章宗祥 - 沈林一 - 钱承鋕 - 赵炳麟
张之洞维基百科, 英文维基百科

帮办汪荣宝 - 恩 华 - 黄瑞麒

正科员卢静远 - 林炳章

副科员胡礽泰 - 顾 鳌 - 傅岳棻 - 张志潜 - 王履康 - 夏启瑜

官报局

局长华世奎

编辑科员秦敦世 - 谢隽彝 - 刘树森

校对科员张 瓒 - 左念恒 - 张克一

印刷科员傅范初

委员吉 昌 - 宗室松溥 - 锡 锐 - 宝 树 - 启 冈 - 国 桢 - 谢伯森 - 宝 和 - 邓崇年 - 童兆乾

译书处

总纂严 璩

一等咨议官唐景崇 - 严 修 - 张亨嘉 - 沈家本 - 唐文治 - 吴郁生 - 陈宝琛 - 孙宝琦 - 张荫棠 - 宗室宝铭

傅兰泰 - 刘 果 - 乔树枏 - 刘廷琛 - 曾 鉴 - 周树模 - 钱能训 - 樊增祥 - 瑞 澂 - 沈曾植

丁宝铨 - 王人文 - 毛庆蕃 - 王树枏 - 余诚格 - 傅增湘 - 陈伯陶 - 孔祥霖 - 余 堃 - 高凌霨

吴庆坻 - 沈曾桐 - 叶尔恺 - 陈 骧 - 邓邦述 - 高而谦 - 张元奇 - 劳乃宣

二等咨议官周自齐 - 曾习经 - 许秉琦 - 李稷勋 - 袁嘉谷 - 陈 田 - 王式通 - 史履晋 - 江春霖 - 谢远涵

丁仁长 - 王同愈 - 胡嗣瑷 - 张启后 - 金邦平 - 晏安澜 - 范源濂 - 陶葆廉 - 张 检 - 严 复

祁颂威 - 汪士元 - 王仁东 - 周学渊 - 王为干 - 张一麟 - 林鹍翔

关联机关:考察政治馆 . 资政院 . 庆亲王内阁

显示▼隐藏▲ 查· 论· 编

清朝入祀贤良祠王公大臣

前殿和硕怡贤亲王 胤祥 - 和硕超勇襄亲王 策凌 - 和硕恭忠亲王 奕?

后寝

达海文成  - 孟乔芳忠毅 - 李国翰敏壮 - 额色黑文恪 - 哈什屯恪僖 - 爱星阿敬康

宁完我文毅 - 范文程文肃 - 李国英勤襄 - 米思翰敏果 - 褚库襄壮  - 姚文然端恪

莽依图襄壮 - 傅弘烈忠毅 - 图海文襄  - 佛尼埒恭靖 - 于成龍清端 - 张勇襄壮

赉塔襄毅  - 王进宝忠勇 - 魏裔介文毅 - 魏象枢敏果 - 汤斌文正  - 靳辅文襄

根特襄壮  - 傅腊塔清端 - 李之芳文襄 - 施琅襄壮  - 赵良栋忠襄 - 阿兰泰文清

孙思克襄武 - 于成龍襄勤 - 费扬古襄壮 - 王熙文靖  - 励杜讷文恪 - 伊桑阿文端

吴琠文端  - 张英文端  - 顾八代文端 - 富善恭懿  - 熊赐履文端 - 张玉书文贞

徐潮文敬  - 李光地文贞 - 陈瑸清端  - 冯国相桓僖 - 玛尔汉恭勤 - 赵申乔恭毅

阿喇纳僖恪 - 张鹏翮文端 - 杨宗仁清端 - 高其位文恪 - 音德慤敬  - 田从典文端

富宁安文恭 - 齐苏勒勤恪 - 蔡世远文勤 - 杨名时文定 - 朱轼文端  - 李卫敏达

马齐文穆  - 徐士林  - 徐元梦文定 - 鄂尔泰文端? - 徐本文穆  - 那苏图慤勤

拉布敦庄果 - 傅清襄烈  - 陈大受文肃 - 潘思矩敏惠 - 高斌文定  - 福敏文端

和起武烈 - 喀尔吉善庄恪 - 鹤年文勤  - 汪由敦文端 - 黄廷桂文襄 - 蒋溥文恪

李元亮勤恪 - 史贻直文靖 - 鄂弼勤肃  - 梁诗正文庄 - 来保文端  - 兆惠文襄

方观承恪敏 - 董邦达文恪 - 沈德潜文慤? - 阿里衮襄壮 - 傅恒文忠 - 尹继善文端

陈宏谋文恭 - 吴达善勤毅 - 刘纶文定  - 刘统勋文正 - 钱陈群文端 - 何煟恭惠

觉罗奉宽文勤 - 舒赫德文襄 - 高晋文端 - 于敏中文襄? - 李湖恭毅 - 袁守侗清慤

英廉文肃  - 伊勒图襄武 - 许世亨昭毅 - 萨载诚恪  - 奎林武毅  - 福康安文襄

和琳忠壮? - 阿桂文成  - 鄂辉恪靖? - 金士松文简 - 彭元瑞文勤 - 刘墉文清

王杰文端  - 朱圭文正  - 戴衢亨文端 - 董诰文恭  - 明亮文襄  - 黎世序襄勤

汪廷珍文端 - 玉麟文恭  - 富俊文诚  - 曹振镛文正 - 托津文定  - 杨遇春忠武

长龄文襄  - 卢荫溥文肃 - 陶澍文毅  - 文孚文敬  - 隆文端毅  - 黄钺勤敏

王鼎文恪  - 陈官俊文慤 - 杜受田文正 - 潘世恩文恭 - 文庆文端  - 裕诚文端

杜堮文端  - 胡林翼文忠 - 桂良文端  - 沈兆霖文忠 - 翁心存文端 - 祁寯藻文端

骆秉章文忠 - 马新贻端愍 - 官文文恭  - 倭仁文端  - 曾国藩文正 - 瑞常文端

瑞麟文庄  - 贾桢文端  - 文祥文忠  - 英桂文勤  - 沈葆桢文肃 - 沈桂芬文定

全庆文恪 -宗室载龄文恪- 左宗棠文襄 -宗室灵桂文恭- 丁宝桢文诚 - 岑毓英襄勤

曾国荃忠襄 - 张曜勤果 - 宝鋆文靖 - 恩承文慎 - 宗室福锟文慎 - 张之万文达

李鸿藻文正 -宗室麟书文慎-额勒和布文恭- 李鸿章文忠 - 宋庆忠勤 - 刘坤一忠诚

荣禄文忠 - 长顺忠靖 - 裕德文慎 - 宗室昆冈文达 - 崇礼文恪 - 宗室敬信文恪

张之洞文襄 - 孙家鼐文正 - 戴鸿慈文诚 - 鹿传霖文端

? 其后因案撤出贤良祠不准入祀。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张之洞&oldid=25335806”

查看条目评分

给本文评分

给本文评分

条目评分

这是什么?

当前平均分。

可信度

客观性

完整性

可读性

我非常了解与本主题相关的知识(可选) 我有与其有关的大学学位

这是我专业的一部分

个人对此有深厚的兴趣

文中未列出我所了解知识的来源

我想帮助改善维基百科,请给我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可选) 我们将向您发送确认电子邮件。基于反馈隐私政策,我们不会与任何人共享您的地址。

提交评分 保存成功

你的评分尚未提交

你的评分已过期

请重新评估本页并重新评分。

发生了一个错误。请稍后重试。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

您要创建帐户吗?

帐户将帮助您跟踪您所做的编辑,参与讨论,并成为社群的一分子。

创建帐户或者登录以后再说

谢谢!你的评分已保存。

您知道您可以编辑这个页面吗?

编辑本页以后再说

19个分类: 1837年出生

1909年逝世

同治二年癸亥恩科进士

宪政编查馆职官

清朝入祀贤良祠

清朝顺天乡试解元

清朝探花

清朝翰林

清朝山西巡抚

清朝两广总督

清朝两江总督

清朝湖广总督

军机大臣

参预政务大臣

洋务运动领袖

武汉历史

南皮县人

张姓

谥文襄

1个隐藏分类: 自2012年12月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新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条目

讨论

大陆简体

变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港澳繁體

马新简体

台灣正體

查看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操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特色内容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条目

帮助

帮助

社区专页

方针与指引

互助客栈

询问处

字词转换

IRC即时聊天

联系我们

关于维基百科

资助维基百科

工具箱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上传文件

特殊页面

打印版本

永久链接

页面信息

引用本页

给本文评分

其他语言

Deutsch

English

日本語

???

Nederlands

Norsk bokm?l

Polski

Svenska

Ti?ng Vi?t

编辑链接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23:15。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记的501(c)(3)免税、非营利、慈善机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6172.html

更多阅读

读张之路新作《弯弯的辛夷花》未完 弯弯的辛夷花读后感

读张之路新作《弯弯的辛夷花》(未完)樊发稼几个月前,我写过一篇短文,里面两句话,好像深获一些朋友的认同:“一个有出息的作家,决不依傍他人,也绝不重复自己。”“一个有出息的作家,总是将不懈的艺术追求精神深深渗透在自己的每一部新作中

专访抗日名将张自忠之女张廉云 何基沣害死张自忠

“宜昌,我心中永远的牵挂”------专访抗日名将张自忠之女张廉云本报记者冯汉斌七十一年前的今天,1940年5月23日晨,在隆重的公祭仪式之后,宜昌十万民众倾城而出,满怀巨大的悲痛和崇敬,为七天前在与日寇浴血奋战中以身殉国的抗日名将张自忠

《荀子·劝学篇》原文 翻译 劝学篇张之洞原文翻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

声明:《张之洞维基百科, 英文维基百科》为网友好好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