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的五次战役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

日期: 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

地点: 西线:温井、古场、云山

东线:黄草岭、赴战岭

结果: 中国人民志愿军胜利

起因:

领土变更:

参战方

西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39、40、50、66军,炮兵4个团又1个营,高射炮兵1个团

东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欠125师),炮兵2个团[1] 西线:

美军第1军

南韩军第2军团

东线:

美军第10军

南韩军第1军团[1]

指挥官

彭德怀 麦克阿瑟

兵力

西线:6个师1个旅及1个空降团

东线:4个师[1]

伤亡

1万余[1] 1.5万余[1]

第二次战役

日期: 1950年11月25日-12月24日

地点: 西线:博川、安州、价川、球场、宁边、三所里

东线: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1]

结果: 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性胜利

起因:

领土变更:

参战方

西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39、40、42、50、66军,炮兵1个营8个连

东线: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26、27军[1] 西线:

美军第1、9军

南韩军第2军团

英军第27旅

土耳其旅

东线:

美军第10军

南韩军第1军团[1]

指挥官

彭德怀 麦克阿瑟

兵力

6个军18个师

一线23万余[1] 西线8个师2个旅,东线:5个师

一线22万余[1]

伤亡

3.07万余[2] 3.6万余,美军占2.4万余[1]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介入朝鲜战争后发起的第二场战役。包括西线清川江战役及东线长津湖战役。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死于此役。

韩战第三次战役



日期: 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

地点: 朝鲜半岛“三七线”至“三八线”

结果: 中国人民志愿军胜利

起因:

领土变更:

参战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39、40、42、50、66军,炮兵2个师

朝鲜人民军第1、2、5军团[1] 美军第1、9军

南韩军第1、2、3军团[1]

指挥官

彭德怀 麦克阿瑟

兵力

中国人民志愿军13万余,朝鲜人民军7万余[1] 20余万[1]

伤亡

0.85万余[注 1][1] 1.9万余[1]

中国人民志愿军介入朝鲜战争后的第三场战役。包括西线第三次汉城战役及东线原州战役。

第四次战役

朝鲜战争之一

日期: 1951年1月25日-1951年4月21日
朝鲜战争的五次战役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

地点: 朝鲜半岛“三八线”至“三七线”及附近地区

结果: 僵持

起因:

领土变更:

参战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6、38、39、40、42、50、66军,炮兵第一师

朝鲜人民军第1、2、3、5军团[1] 美军第1、9、10军

南韩军第1、3军团[1]

指挥官

彭德怀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马修·李奇微

尼德·阿尔蒙德

李承晚

兵力

一线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21万余、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7万余[1] 一线23万余[1]

伤亡

5.3万余[1] 7.8万余[1]

第四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介入朝鲜战争后发生的第四次大规模战役。在这场战事后,战线重新回到三八线。

战役第一阶段是1月25日-2月16日,联合国军发动进攻,中朝方的数据是歼敌2.2万余。第二阶段是2月17日-4月21日,包括横城反击战,中朝方的数据是歼敌5.6万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势在砥平里战斗后几乎达到极限,开始边战边撤[1]。

[编辑] 经过

第三次战役结束时,志愿军已经相当疲劳,亟待休整和补充,毛泽东这时却下令:“打到三六线去!”。美国第8军团司令马修·李奇微根据以往的作战资料得出中国军队的攻势,最长的延续时间是8天,中国军队物资运输的手段接近原始的状态,到了第8天随身携带的武器弹药和口粮用完,不撤也不行了。李奇微称之为“礼拜攻势”。

1951年1月15日,李奇微下令反攻,1月25日,“霹雳作战”开始。1951年2月17日,中国军队从东线和西线开始主动全线撤退,同时进行坚决的阻击战,以迟滞联合国军的行动。在中国军队阻击下,美军平均每天的北进速度仅为数公里,中国撤退了100公里。志愿军原本落后的后勤运输依旧困难,部队弹药缺乏和饥饿十分普遍,另外美军以海陆空立体火力,在汉江南岸迫使中国王牌“万岁军”38军在承受了极大伤亡后撤退,这也是唯一的一次。

西线美军向汉城大举进攻。美军针对中国军队迂回穿插的战术,改采紧密靠拢,抢占山头,逐步前推的打法。西线的中国军队认为可能会陷入被动,1951年3月14日,志愿军主动放弃汉城。美国空军实行地毯式轰炸。仅中国军队一个团的阵地就落下近十万颗炸弹。美军火炮由炮兵校正机指挥发射,命中率高。空中有几百架飞机盘旋轰炸以封锁志愿军的后方补给线。志愿军为了保护后勤线的畅通,付出了极大的伤亡。美军坦克突入中国军队的后方纵深进行炮击。

1951年2月11日晚,志愿军发起横城反击战,在志愿军牵制住了砥平里的联合国军的情况下,志愿军计划进攻横城西北的韩国第八师,由此打开缺口,向原州的美军防线进击。志愿军取得胜利,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七师创造了朝鲜战争中一个师在一次战斗中歼敌最多、缴获最多的记录,歼灭敌人3350名,击毁和缴获汽车和坦克200余辆、各种火炮100多门。志愿军通过横城反击战迫使韩国第三、第五、第八师以及美军第二师一部和空降一八七团开始后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志愿军在整个战场上面临的压力。横城反击战后,东线联合国军出现了全线动摇的迹象,并开始不同程度的后退,除了砥平里的联合国军。[2]

2月13日,志愿军发起砥平里战役,是晚,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六个军以迂回穿插战术向联合国军发动攻击,获胜。 温玉成将军随即指挥五个师的人马,向横城以西砥平里的一团联合国军发动猛攻,美军的弗里曼团外加一个法国营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中队,以火海战术对人海战术,志愿军第39、第40、第42军的8个团蒙受惨重伤亡。 8个团伤亡高达5000余人。仅40军参加攻击的3个团就伤亡1830人,其中359团3营的志愿军几乎全部阵亡。美军也阵亡相当数量的士兵。

砥平里战役后,为了避免志愿军陷入不利局面,彭德怀果断下令志愿军全线后撤。之后,美军再发动“撕裂者行动”攻势。中国军队弹药不足,炮损严重,衣服破烂以致赤身露体,粮食耗尽被迫忍饥挨饿。幸亏中国军队的党支部都建在连一级,党员士兵紧紧控制非党员士兵。虽然形势急转直下,环境异常恶劣。美军乘志愿军后撤之时,又空降部队到志愿军后方,企图抢占咽喉要道,攻占重要高地,但由于志愿军的果断后撤,不仅目的没有达成,空降部队还受到志愿军和朝鲜军队的打击。志愿军节节阻击,在每一个高地与联合国军激战,对联合国军造成重大杀伤,同时有效迟滞了联合国军的前进,为志愿军的顺利撤退提供了保证。

4月20日,志愿军完成撤退,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也停止了前进,第四次战役结束。

这次的战役毛泽东体验到战争有长期化的可能,3月1日给约瑟夫·斯大林的电报说:“从目前朝鲜战场最近进行的战役中可以看出,敌人不被大部消灭,是不会退出朝鲜的,而要大部消灭这些敌人,则需要时间,因此,朝鲜战争有长期化的可能,至少我应作两年的准备。”3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动撤离汉城。4月11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被解职,由美军第8军团司令李奇微接任总司令。4月21日,第四次战役结束,历时八十七天。

第五次战役

日期: 1951年4月22日 - 6月10日

地点: 朝鲜半岛“三八线”附近

结果: 僵持

起因:

领土变更:

参战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19兵团所属各军及第39、40军,野战炮兵3个师,高射炮兵1个师

朝鲜人民军第1、3、5军团[1] 美军第1、9、10军

南韩军第1、3军团[1]

兵力

16个师3个旅1个团[1]

伤亡

8.5万余[1] 8.2万余[1]

第五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介入朝鲜战争后进行的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事,为志愿军从三八线向南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

对五次战役开打之前,彭德怀致电毛泽东:“这次战役是极为重要的,是一场大恶战。即使付出五六万人的代价,也要消灭敌人几个师”毛泽东批准了彭德怀的作战预案。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正式发起。

过程

联合国军则由詹姆斯·范弗里特接任美国第8军团司令官。战斗从晚上争夺由比利时军队防守的194号高地东部两座大桥开始。战役一开始,志愿军方面的重要后勤储备所三登(平壤以东,成川以南)被炸,损数三百万吨以上的粮食,暴露了中国军队运输和防空力量的落后。至25日,中国军队连续三昼夜作战,在加平对美军侧翼造成严重威胁,但歼敌不多。联合国军撤退至锦屏山、竹叶山、县里树平、春川的二线阵地,每晚撤退30公里,白天则转入防御,利用美军强大的火力优势给志愿军以杀伤,中国军队采取多钳合击的方式穿插前进。美军在整个防线设置了多层铁丝网,阵地前埋设了无数地雷,还安放了很多盛满汽油的燃烧桶。志愿军把二百多公里宽的战线推进了七、八十公里。进攻过程中,第六十四军被美军火力阻住,未能穿插前进。第六十五军的两个师又接踵而至。五个师六万多人挤迫在临津江南岸约二十平方公里的狭窄地带,连续两天遭受美军密集火力的攻击,又空投很多凝固汽油弹,遭受较大伤亡。

美军主力部队白天撤退,担任掩护的摩托坦克部队黄昏撤退。每天约退十五至二十公里,为志愿军一夜的行程。结果中国军队未能有效抓住美军并给以杀伤,反而在拂晓时进入美军预先设下的火力圈内,遭受美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承受伤亡。美军采用“逐步撤退,保持接触,大量杀伤中国有生力量”的战术。29日中国有一师军队从首尔下游渡过南岸从西面包抄汉城。强行渡江时,遭美军飞机扫射,伤亡惨重。汉江水变成红江水。另外中国第19兵团占领了国祀峰、梧琴里,第三兵团进至自逸里、富坪里地区,美军主力撤至汉城,首尔出现第三次难民逃离潮,志愿军攻势结束,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从1951年4月22日始,到4月29日止,历时七天。

5月16日,为了获取更大战果,中国军队联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发起第二次大规模攻势,中国方面方称为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美军方面称为“第二次春季攻势”,或者叫做“五月大屠杀”。中国人民志愿军集合第3兵团第9兵团,会同人民军3个军团向东部战线的韩军阵地发动猛攻,击破了3个韩国师的防线,韩国师丢弃装备四散逃入深山。东面战线被中国朝鲜军队突入防线十几公里。美军迅速出动飞机炸毁剩余的装备,之后美军第2步兵师坚守住了阵地,使中国人民志愿军突破口不能扩大。

联合国军从西线迅速增援部队,并利用空军和炮火封闭了突破口。5月21日,中国军队由于携带的弹药食品基本耗尽,终止了攻势,向北撤退。联合国军使用特遣部队在全战线迅猛追击,企图合围后撤的敌军大部队,人民军华川水库附近的顽强抵抗帮助大部分中国军队成功转移。中国志愿军第3兵团遭到了惨重的损失。

5月22日,志愿军已经较为疲劳了,也出现了较大的伤亡。剩下的部队人困马乏,弹药欠缺,粮秣耗尽。李奇微将军通过对“肩上后勤”能力的计算,知道志愿军的攻势已经接近尾声。联合国军共十三个师在五月中旬反攻。志愿军主动全线撤退。5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80师(原解放军60军180师,军长韦杰)被截断在三十八度线以南,大部分战死,被俘一部分,剩余少数撤退回三八线以北。

其它部队也遭到了一定损失,不得不继续向北撤退。联军一直推进到铁原金化一线。志愿军以六十三军死守铁原一线,与联合国军进行极为惨烈的战斗,终于阻止住联合国军的进攻,稳住了局势。中国全线后退40公里等待国内新锐兵团的到来,在6月10日,联军也停止了进攻,第五次战役结束。

中国方面的战役结果统计是重创敌军8万多人,为五次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一次。

战斗减员是8万5千多人,尤其是后期的撤退行动中,伤亡达1万6千人,其中损失最惨重的是第180师,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字为7644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人民军损失10000多人。

联军方面的战役结果统计是,4月攻势期间歼灭敌军75,000人(据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3卷),五月攻势期间歼灭敌军100,000人,总战果超过20万人(据韩国战争史)。

第五次战役为朝鲜战争以来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之后朝鲜战场上没有再发生大规模运动战。双方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攻防战。

参考资料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潮起潮落 作者 Mossman。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 《朝鲜战争》王树增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脚注

^ 1.0 1.1 1.2 1.3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军事历史研究部 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抗美援朝战史”第二章第五节“小结”,附件“抗美援朝战争重要战役战斗一览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6286.html

更多阅读

美国最惨的五次航天发射事故组图 曼岛tt事故死的最惨

轨道碳观测卫星艺术概念图美国宇航局在周二凌晨发射的研制8年、耗资近3亿美元的“轨道碳观测(OCO)”卫星在升空后不久,用于保护卫星的整流罩发生故障,导致卫星坠入南极洲附近的海域。航天发射向来以危险、复杂著称。自美国启动航天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如果真是这样,我愿意用一万次的顾盼来换与你的不期而遇。———题记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芸芸众生为生活而熙熙攘攘;逸海情天,红尘滚滚,痴心儿女为

历史重现:克里米亚战争的阿尔玛战役

历史背景简介:(1854—1855)年,英国、法国与俄国,为争夺黑海和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在俄国的克里米半岛展开了大规模的争夺战,爆发了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阿尔玛战役】和【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是这场战争中最著名的两大战

声明:《朝鲜战争的五次战役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为网友摩卡的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