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清纯美女明星! 清纯美女明星

80年代清纯美女明星

龚雪的家是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美术工作者,母亲是摄影师。她耳濡目染,自小就对艺术产生了兴趣,但她没有走父母的路,而是爱好表演,小学三年级时就参加了少年宫的演出。1970年中学毕业后到江西农村插队落户,1973年穿上军装当了一名文艺兵,1974年调到总政话剧团。龚雪第一次“触”电是在 1973年底,随部队参加《车轮滚滚》的协拍演出,当时她只是一个群众演员,三个月的拍摄,她对电影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祭红》,龚雪在影片中饰演程莹童母女两个角色,从此,她便开始了银幕生活。龚雪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虽说是第一次担任主角,但她还是较好地完成了表演任务。针对第一部片子存在的问题,龚雪认真总结经验,表演才华不断提高。在第二部影片《好事多磨》中,她饰演了女主角技术员刘芳,为此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人物关系、人物性格、情绪动作等,并注意对角色内心世界的发掘,正因为有了充分准备,龚雪才能在镜头前坦然自若、表演自然、分寸恰当。在随后的两年里,龚雪又连续在《楚天风云》、《石榴花》等多部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都获得了成功,龚雪的名字逐渐被广大观众熟悉。

1982年,她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不久,她在影片《快乐的单身汉》、《张衡》、《大桥下面》等中担任主角,这时,她的表演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特别是在《大桥下面》中的表演,深沉含蓄,显示了她对角色的驾驭能力,龚雪的成功表演,使她获得了1984年度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影片同时获得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和金鸡奖。1986年,龚雪到美国留学,她想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演技。1993年回国参加了影片《股市婚恋》的拍摄。龚雪现在定居在美国康涅狄格州,丈夫张迅是杭州人,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在美国柯达公司工作,两人于1988年11月生了个女儿,相夫教女的龚雪已经完全淡出了娱乐圈。

  李秀明1972年初中毕业后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学员班,1973年结业后留剧院任演员,步入影坛后,李秀明主演影片《年轻的一代》、《春苗》。1976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年被陈强选中参加《西沙儿女》拍摄,从此开始演艺生涯,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同年,电影《春苗》让人们看到了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李秀明那种纯真眼神和清澈笑容让人宁静,而坚忍内秀的气质总牵动著人心。1980年的电影《孔雀公主》轰动一时,李秀明扮演的孔雀公主清丽动人,善良可爱。次年她成功塑造了影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四姑娘形象,这也是李秀明的表演功力进入新境界的里程碑。1981年,因在影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扮演四姑娘许秀云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李秀明在银幕上塑造了一批美丽、贤淑、温柔、善良的女性形象,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青春偶像,和刘晓庆、张金玲一起被称为“北影三朵花”。其他代表作品有《年青的一代》、《巨澜》、《大河奔流》(上下集)、《甜蜜的事业》、《今夜星光灿烂》、《秋瑾》、《山林中头一个女人》、《你的微笑》、《红楼梦》、《燃烧的雪花》等。八十年代中后期国产电影陷入低迷状态,李秀明也青春不再,她把精力稍作调整,拜名师学习唱歌,苦学几年后终于在北京成功举办个人演唱会,之后选择了离开。

九十年代初经济大潮席卷神州,李秀明安静地“下海”了,从此没有再踏足娱乐圈,那时她38岁。1993年李秀明夫妇排除了当时房地产、股票挣钱快的“两大热门”,选择了既苦又累、投资回报慢的生产薯片实业。1997年底“大家宝”薯片上市,形成与“品客”薯片平分秋色的势头。 2002年,“大家宝”被百事集团收购。著名导演秦志钰筹拍《甜蜜的事业》续集时,曾想说服原来唐招弟的扮演者李秀明复出,被她以商务繁忙、分身乏术的借口推辞了。看得出,性格安静的李秀明并不太想重回这个曾经给了她巨大荣誉的圈子。

  陈冲是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华裔著名演员、编剧、导演,先后荣获金马影后、澳洲影后。陈冲从小生长在一个医务工作者家庭,受父母影响,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后,赴美国求学,先后就读于纽约州大学新帕西分校学习医学,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学习电影制作1977年,十五岁的陈冲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接收为表演训练班的学生,在《青春》一片中崭露头角,开始涉足电影。

不久,《青春》获得了巨大成功。演哑妹的陈冲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盛名之下,她所热爱的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也随之消失了。陈冲开始不知所措,这种危机感使她决定继续读书。1978年她考取上海外语学院,主修英美文学。大学伊始,电影《小花》的摄制组就找到了她,这次合作使她把当时全国影坛的最高荣誉「百花奖」收入囊中,同年在南斯拉夫电影节上获最佳女演员奖。以后又在影片《苏醒》、《海外赤子》中扮演重要角色。

为摆脱成名困惑,1981年,她断然谢幕,远渡重洋,先后就读于纽约和加州州立大学,开始了艰苦的留学生活。陈冲在赴美期间,通过奖学金和图书馆、餐厅打工维持生活。起初选择医学,但是发现电影仍然是自己的爱好,因此继续从事电影方面的学习,只身勇闯好莱坞。先是华裔影人推荐参与尊龙导演的话剧《纸飞机》,随后成为第一位被美国电影学会接纳为“会员”的华裔演员,并参与《双峰镇》、《百战天龙》、《霹雳游侠》多部美国热门电视剧演出。



丁岚自幼喜爱音乐和舞蹈,九岁开始学习小提琴,训练舞蹈基本功,11岁考入河南省歌舞团舞蹈训练班,12岁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演员班。在校期间,曾在排演的豫剧《红灯记》、《断桥》、《借伞》、《打金枝》中担任主角。1981年由戏校毕业,分配到河南省话团,排演过话剧《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十五的月亮》,后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丁岚的电影演员生活始于轰动一时的《少林寺》。1981年夏,正在戏校排戏的她被前去观看的《少林寺》导演张鑫炎看中,让她担任该片的女主角白无暇。当时的丁岚,既没有正式学习过武术,也从未上过银幕。为了符合影片影片的要求,她拜师学武,勤学苦练,终于演活了性格天真活泼、单纯开朗的牧羊女,倍受观众喜爱,她成了一系列武术片争先相邀的对象,在《少林俗家弟子》中饰女主角彩霞;在《少林少子》中饰女主角二凤,在中日合拍的立体片《侠女十三妹》中饰十三妹,在《东陵大盗》中饰女主角沈作虹。

生活中的丁岚,喜欢运动、学习,热爱大自然,又是一个性格内向、喜欢宁静的女性。良好的身体素质、舞蹈、武术基本功以及性格的二重性,大概是导演们总愿选她扮演古代侠女的缘故。但她不愿给自己定下框子。她也努力开拓自己的戏路,在戏曲片《抬花轿》中饰女主角王定云,《红楼梦》中饰贾惜春,电视剧《欲焚》中饰女主角史云,电视剧《魂断碧云庵》中饰女主角立新。1991年丁岚去了新加坡,在新加坡广播电视台当演员。

  傅艺伟原名“傅意伟”,工作于哈尔滨轴承厂研究所的父母注定与艺术无缘。在写字幕时,电影厂的师傅把“意伟”换成了“艺伟”。没想到的是,这个名字竟会将她随后的生活和演员这个职业牵扯在一起。两年后,长春电影制片厂来哈尔滨招收学员,自幼喜爱文艺的傅艺伟前去应试,当时她已是高中生了。她的形象和表演给考官很深的印象,顺利成为了黑龙江省四名录取者中的一个。

傅艺伟具有一种东方女性文静、含蓄、端庄、贤淑的气质,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人物塑造中,显出民族的古典的特质。后来,傅艺伟先后在电影《末代皇后》《贞女》一身饰两角,《红楼梦一部》《红楼梦二部》《红楼梦三部》《红楼梦四部》《红楼梦五部》《红楼梦六部》《咱们的退伍兵》《女兵圆舞曲》《超速》等挤在同一时间阶段拍摄。

  洪学敏上世纪80年代在《天云山传奇》、《喜盈门》、《甜女》、《田野又是青纱帐》中,都留下了她天真无邪的身影,初许多观众都会被她泼辣又不失可爱的银幕形象所吸引。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洪学敏悄然淡出影坛,让许多喜欢她的观众不禁在问:洪学敏,当年那个性格爽朗、敢爱敢恨的小姑娘哪里去了?后来,洪学敏作为嘉宾出现在长春电影节上,已经成熟的面庞还带着多年前的那份爽朗,而洪学敏的身份已经是某化妆品公司的总经理了。

  姜黎黎从少年时代起就热爱歌舞艺术,年轻时分配到沈阳和平医院当护士,在医院时仍坚持参与地区文艺宣传,197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面向社会招聘演员,由于姜黎黎容貌姣好,又能表演,顺利考上了长影厂做演员,拍摄的首部影片是1976年的《雁鸣湖畔》。1979年,姜黎黎拍摄完成一部电影《神圣的使命》之后,1980年遇到了《红牡丹》的导演张圆。原来长影厂的《红牡丹》剧组,找了半年一直没有找到女主角。突然得到这么重要的角色,姜黎黎非常高兴。也正是这部影片,让姜黎黎一炮走红。

姜黎黎是一位外柔内刚的姑娘,她的外表给人留下温柔娴静的印象。拍摄《红牡丹》时,姜黎黎平时胆子很小,连小虫子都害怕,更不用说骑马了。但是角色是马术演员,要求会骑没有鞍子的马。她在长春部队军马场开始练习骑马时,由解放军战士牵着缰绳慢慢地走。心里还是很紧张。可是当她想到不学会骑马就不能完成拍摄任务时,她便毅然让解放军战士松开手上的缰绳,自己用两腿轻轻一夹马肚,马开始小跑后,接着她又用力一夹马肚,让马奔跑起来。练习归来,大家都称赞她勇敢。为了提高骑术,姜黎黎练得两腿都磨成了青紫色,也从不叫苦,终于顺利完成了《红牡丹》的拍摄任务。

1982年,她接拍影片《赤橙黄绿青蓝紫》,出色地扮演女司机叶芳,并由此获得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和第六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从影数年后于1985年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干部进修班。1993年姜黎黎举家赴美到洛杉矶发展,并在一家网络电视台当主持人。姜黎黎的丈夫汪宝生也是长影演员,当年拍过《艳阳天》、《车轮滚滚》、《长空雏鹰》、《自豪吧,母亲》等影片,他到美国以后,与友人合作搞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 2000年,姜黎黎举家回迁祖国。

  李羚是11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七届理事。1970年,她随父母到农村插队落户,接触到质朴真减的农民。1972年随父母返回大连,1975年毕业于大连金重子弟学校,同年入金县汽车配件厂当平台工。

1978年李羚考取中央实验话剧院,实现了她幼时的心愿。她在话剧处女作《未来在召唤》中,显示出艺术潜力,1980年,以出众的本色表演饰演《苗苗》中一个心灵纯洁的教师形象崛起影坛,后又参加了电影《陌生的朋友》拍摄,饰演的失足女青年,表演自然、生动,获好评。接着,她在电影《16号病房》中饰演女主角常琳,在电影《黄山来的姑娘》中饰演一位渴望自食其力而进城当保姆的农村姑娘,以后还在电影《最后一个冬日》《村路带我回家》、《最后一个皇妃》中饰演角色。后出演多部电视剧。

李羚曾先后获得过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飞天奖最佳女主角奖、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中国电影表演艺术成就奖、中国电视金鹰突出成就奖。1993年获首届“中国十大影视明星”称号,2004年获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这是建国以来中国文联、中国人事部首届颁发给文艺界的个人最高荣誉。李羚从政后,有着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等多重身份的她,多次为我国招商引资、海外联谊、促进统一、扶贫解困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林芳兵1973年进入南京艺术学院中专部学习戏剧,江苏省戏剧学校第78届扬剧表演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在江苏省扬剧团和江苏省话剧团任演员。1981年因出演影片《幽谷恋歌》开始从影,后又主演了《玉碎宫倾》。1982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学习,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在校期间及毕业后先后主演了《我们的田野》《一个女演员的梦》《夜行货车》《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死期临近》《残酷的欲望》等影片以及部分电视剧,因在电视剧《唐明皇》中扮演杨贵妃获1991年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1年在长影拍《幽谷恋歌》时,林芳兵邂逅了正在师从长影乐团首席指挥尹升山的沈阳音乐学院指挥作曲系奉天才子李凌,开始书信往来。林芳兵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后,李凌也被东方歌舞团团长王昆挖到北京,两人有了更多的接触,1987年1月9日结为终身伴侣。1997年下半年,林芳兵复出,在电视剧《燕子李三》中出演侠女李云馨,以后陆续拍了《家里家外》《苦瓜弄》《惠安女》《希望的天空》《做我太太生活照一百天》等影视剧。

  刘晓庆1963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扬琴和钢琴,1970年附中毕业后分配到宣汉县农场。1972年被宣汉县宣传队选取中,不久被借调襄渝铁路宣传队演出,年底成都军区文工团调她演出歌剧《杜鹃山》。1973年被八一电影制片厂选中,担任《南海长城》女主角,从此跃上银幕。1975年第一次试镜,拍摄文革后期的电影《南海长城》,先后拿过五次百花奖、一次金鸡奖。有人评价说,80年代的中国电影属于“刘晓庆时代”。

刘晓庆曾经出演过《神秘的大佛》《小花》《瞧这一家子》《原野》《北国红豆》《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芙蓉镇》《春桃》《大太监李莲英》《心灵深处》《无情的情人》《大清炮队》等多部影片,获得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第十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等,在国内外所得的奖项加起来有18个之多,可谓大陆电影演员之冠。

90年代,刘晓庆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电影外的世界,投资房地产、拍摄电视剧、拍卖书稿等,成为“中国的亿万富姐”。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中国富豪名列第45位的刘晓庆有9000万美元的身价。2002年刘晓庆因涉“逃税”拘押北京秦城监狱,并遭指控自1996年成立公司以来,公司逃税金额高达1458万元人民币。2003年刘晓庆获得好友姜文的帮助,被保释出狱。2004年,刘晓庆复出,主演舞台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电视剧《永乐英雄儿女》,著有自传《我的路》和《我这八年》。

  沈丹萍出生于江苏南京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1976年高中毕业的她多次报考扬州歌舞团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名声乐、舞蹈演员。1978年,她得知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招生的消息后,千里迢迢从南京来到北京参加考试。本想来试一试的她,却同时收到两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她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从此,也就开始了她的电影生涯。由于她有一定的舞台经验和表演基础,在进入电影学院的第二年便登上了银幕,在电影《百合花》中饰演新媳妇。随后她又在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影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扮演女主角,沈丹萍质朴、细腻、含蓄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荒妹这个追求纯真爱情的农村姑娘。这次成功,也使沈丹萍从此走红影坛。

电影学院毕业后沈丹萍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因表演质朴、细腻,给人一种清新感,因此,她饰演的角色大多是美丽、善良、纯真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沈丹萍的作品不算多,也就十余部。但由于她的表演才华出众,竟有多部作品获奖。可见,在沈丹萍的艺术生涯中,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81年,沈丹萍在影片《夜上海》中,饰演三十年代享誉我国及东南亚的歌星周璇,她仔细琢磨周璇的性格、为人、演技,用自己日臻完善的演技,把周璇演活了,使观众觉得周璇再生。

沈丹萍除了拍摄电影外,还参加了多部电视剧的拍摄,都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拍片之余,她还喜欢写作、画画、做布娃娃,她给自己和女儿做了许多可爱的布娃娃。她还与德国丈夫尔韦一起,从事中德电影的交流工作。

  肖雄高中毕业后曾在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当车工,1977年初参加上海青年业余话剧团,1978年考入空政话剧团。1979年,肖雄和达式常一起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他们在相爱》获得成功,又接连拍了《山重水复》《苦果》等影片。1982年她在著名导演丁荫楠执导的影片《逆光》中饰演重要角色造船厂女工徐姗姗,肖雄细致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成功地把握了她外表丑陋但内心善良既自卑又不失自尊的双重性格,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在影片《电梯上》中,肖雄赋予了女主人公秦爽以生活强者的性格特征,演来轻松流畅,真实自然。1983年肖雄因主演电视剧《蹉跎岁月》获得第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 1985年,肖雄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干部专修班进行为期两年的专业学习,和同学们一起出演了《鸳鸯楼》,之后又陆续演出了《弧光》、《最后的贵族》、《天堂回信》等影片。

  张伟欣1970年考入铁道兵文工团,成为一名舞蹈演员。1979年,考入中央歌舞团,同年参加了故事片《漓江春》的拍摄,从此走上了银幕。1982年,在故事片《飞来的仙鹤》中饰演芭蕾舞演员白鹭,这是她第一次饰演主角,张伟欣的自然质朴的表演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影片公映后,受到好评。1983年,应著名导演胡炳榴邀请,张伟欣在故事片《乡音》中饰演了贤惠,对丈夫百依百顺的农村妇女陶春,她准确、细腻,恰到好处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影片获得了文化部1983年优秀故事片二等奖,第四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4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参加了儿童片《下次开船港游记》和故事片《肖尔布拉克》的拍摄,都获得了成功。1985年,张伟欣在著名导演黄健中的影片《良家妇女》中,饰演善良、人性被压抑了的农村妇女玉娘。该片在国际国内多次获奖,张伟欣也因此片获第二十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漂亮的女明星奖。在随后的几年中,她又参加了影片《女市长的私人生活》、《我只流三次泪》、《多梦时节》的拍摄。除拍电影外,她还在《几度夕阳红》等电视剧中担任角色。为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作,张伟欣于80年代末出国留学,学习导演及剪辑艺术。

  张瑜1973年从华山中学初中毕业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女演员,1977年初登银幕,在影片《青春》中饰演角色、之后又在影片《啊!摇篮》中饰演了一位延安保育院老师的角色,获得好评。1980年参加了影片《庐山恋》的拍摄,在此片中她饰演了周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自小生长在海外,却对祖国怀有赤子之心的少女形象。她的表演热情而不矫揉,奔放而不造作,给人以清新质朴之感。同年她在影片《巴山夜雨》中饰演女主角刘文英,这是一个深受“四人帮”极左思想毒害的女青年形象,她身上具有“革命小将”的邪恶但未完全失掉做人的善良之心,张瑜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准确地完成了这一角色由恶到善的心理转变。1981 年,她主演了影片《知音》和《小街》,特别是《小街》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之后,她又出演了《小金鱼》、《清水湾,淡水湾》等一系列影片,分别获得金鸡奖、百花奖、文汇奖、政府奖,她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同年连获四冠的演员。

1985年她留学美国加州州立北岭大学,学习电影电视制作,后攻读硕士学位。张瑜留美期间,认真刻苦,成绩优异。她享受到了双料影后的礼遇,这一切不仅为她创造了稳定优裕的学习环境,而且为她在美国办公司及日后回祖国以商养电影准备了条件。1991年开始,张瑜在台湾拍戏三年,除了《李师师》外,还拍了《黄土地外的天空》、《纸婚》、《红花记》、《斩王爷》等片。1993年回大陆重返影坛,选择的第一部戏是张建亚的《王先生之欲火焚身》。并于同年荣获了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会颁发的《表演艺术家特别贡献奖》之称号。1995年她以制片人身份参与制作了影片《太阳有耳》,在柏林获最佳导演银熊奖和影评人最佳故事片奖。《太阳火》是她第二部“太阳”片,她除了继续按人制片人与女主角外,还参与了导演工作。影片出品后,在全国国产影片研讨会上引起瞩目。

1999年在极少人数的见证下,与台湾歌星方季惟义结金兰成为姐妹。随后的几部电视剧中张瑜既是制片,又是主演,《烟雨红尘》《危险游戏》《天命姻缘》《风云世家》《奇缘背后》《诚信无价》《未列入名册》不仅表现了张瑜那清新、自然、独特的表演风格,更显示出她的制片能力。2004 年张瑜拍摄了纪录片《中国电影在上海》,这是她首次拍摄纪录片,片中汇集了各个时代中国电影人在电影艺术上的心路历程,这是给中国电影百年诞辰的献礼。

2005年是张瑜的本命年,也正是中国电影百年之际她重返电影,参与投资,拍摄了影片《鲁迅》并出演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同年张瑜还深情演绎了2005年感动中国第一人的主旋律影片《任长霞》,该片在全国各地先后放映,播放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受到了领导的肯定,观众的喜爱和拥护,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她的记忆。

  赵静1973年入河南曲艺团任演员,1976年从影,主演了《新风歌》、《冰山雪莲》等影片。1980年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为一名电影演员。《海之恋》是赵静主演的第一部引起社会反响的影片,她在片中饰演海洋科学仪器厂工人立秋,这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角色,对于长期从事戏曲表演工作的赵静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赵静经过刻苦钻研揣摩,深入到立秋内心深处,彻底地理解了立秋这个人物。要演好这个人物关键是要了解那个人性扭曲的社会,而赵静恰恰对那段历史有着深厚的生活底蕴,因此从立秋刚开始的热情执着,到后来的被迫违心选择,到最后的大胆追求,都被赵静用心去成功表达海之恋饰演立秋出来。《海之恋》上映时轰动一时,直至今天它仍算得上是反思电影中的上乘之作,赵静由此奠定了她在中国影坛的地位。

继《海之恋》之后,赵静先后在近10部影片中饰演热情正直、善良多情的当代女青年形象。《笔中情》是应该着重提出的一部,赵静在该片中,第一次尝试古装人物的造型,饰演了绝代佳人齐文娟的形象。齐文娟温柔贤淑,对爱情坚贞不渝,通过赵静的尽心演绎,完全使观众耳目一新,切实领会了才女的大家风范。在《街上流行红裙子》中,赵静饰演纺织厂女工陶星儿,这个人物的精髓就在于爱美和掩饰美的矛盾心理的碰撞之中,陶星儿是一个闻名的劳模,但陶星儿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年轻的女人,凡女人都是爱美的,“劳模”的荣誉并不应该成为她追求美的束缚,赵静的出色表演使这个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人物形象深深印在观众心中。

  陈烨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市郊的一个农场工作,后来上影厂《难忘的战斗》摄制组到农场挑选演员,她被选中饰演女战士范子君。步入影坛后的陈烨,先后参加了《阿夏河的秘密》《蓝天防线》《曙光》《半张订婚照》等影片的拍摄。1980年,她应长春电影制片厂之邀,在影片《丹凤朝阳》中饰演女主角卢文凤。1983年,在香港导演李翰祥导演的影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中饰演善良、软弱的慈安东太后。1986年,她自费去美国留学。留学期间,曾回国在影片《一代妖后》中再饰东太后。在中国银幕上,陈烨还在《这不是误会》《刀光虎影》《黑蜻蜓》等片中饰演角色。

  王馥荔能成为一名深受人们喜爱的表演艺术家,与她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而家庭中对她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父亲。父亲在金融行业工作,酷爱京剧,是40年代出名的京剧票友。王馥荔五六岁时,父亲一有空就拉起京胡让她吊嗓子,她那稚嫩的童声伴着韵味十足的胡琴声,曾给家庭带来过无限的欢乐。王馥荔读小学时,父亲送她进了戏校,那时她已经对“玉堂春”、“苏三起解”等唱段十分熟悉了,可因为小姑娘尚未变声,老师们又看她活泼伶俐,就把她分到了学习刀马旦的班。聪明的王馥荔每天练完功后,总喜欢跑到话剧班看排练,她坐在排练场的边上,托着腮,聚精会神地看,一看就是大半天,戏剧班的老师在自己班里找不到她,都知道她准在话剧班里,于是就到那里去找。她第一次看曹禺先生的著名话剧《日出》,就是在当年的排演场,从排练到彩排,又到正式演出,她看了不知有几遍,对这个戏,她入了迷,所以后来在电影《日出》中,她能出色地扮演翠喜这一角色,获得了百花、金鸡双项大奖。

  陶慧敏12岁进入瑞安越剧团当演员,17岁成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曾荣获温州市第二届十佳优秀青年称号、浙江省艺术明星称号,2003年荣获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参演过越剧、话剧和几十部电影和电视剧。曾荣获温州地区优秀小百花奖、浙江省小百花奖;浙江省第三届戏剧节演员三等奖;在六部八集电影巨片《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女角第二名;在电影《出嫁女》中饰演“爱月”荣获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该片还荣获第十七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和评委特别奖;在风靡一时的电视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中饰演“小白菜”荣获第三届全国电视十佳演员、第九届电视金鹰奖提名;在电视剧《蚕乡恩怨》扮演“春花”和“金凤”荣获浙江省第四届电视剧牡丹奖二等奖;在电视剧《中国商人》扮演“辛萍萍”荣获第十二届电视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二等奖;在电视剧《乡村女法官》扮演“付金芝”荣获第十五届电视金鹰奖女主角提名奖并参加第十五届电视金鹰奖颁奖。

  朱琳1978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自幼喜爱艺术,学习过舞蹈体操,80年代初又就读于电影学院,再加端庄秀丽,文文静静,天生一股书卷气,因此导演常让她演知识分子形象:《叛国者》里的实验员,《白栅栏》及《凯旋在子夜》里的护士、《二十年后再相会》中的技术员、《远离战争的年代》中的歌剧演员。但是朱琳并不满足与此,她认识到生活本身并不是艺术,还需要筛选、提炼、浓缩,才能使生活的真实上升为艺术的真实。于是,她努力去理解自己将要扮演的角色,并回忆自己生活中相似的经历、场景,捕捉那些微妙的心里感受,去调整、补充、展现角色复杂细微的内心世界,注意从自己身上发掘最细小、最潜在的细胞,去创造角色性格中最具魅力的特征,如从《远离战争的年代》中的文雁对家人那扑朔迷离的感情,是怨?是爱?是恨?难以说清。

对离自己距离较远的角色,朱琳更是在认真研究角色的基础上刻苦学习,便自己向角色靠拢。如强演《梨园传奇》中的花想容,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朱琳别说演川剧,她连听都听不懂,而且对川剧的高腔难以接受。可在短短三个月中、她跟着川剧团下乡、拜川剧演员为师,每天跟着剧团练功,晚上观摩剧团演出,剧团的同行们休息了,朱琳就跟着录音机学习,最后不仅出色的完成了影片角色的塑造,而且还能演出完整的《秋江》等川剧名剧目。朱琳参加了《二十年后再相会》《别无选择》等12部电影和《弯弯的石径》《凯旋在子夜》等七部电视剧以及《迎接十月的阳光》等五部专题片的拍摄。

  方舒,中国著名女演员。1957年生于天津,1964年被水华导演选中,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饰“小萝卜头”,即引人瞩目。1984年荣获《中国青年报》评选的最受青年喜爱的十大影星称号。1984年荣获北影优秀青年演员进步奖。1985年,因在影片《日出》饰陈白露一角,获第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上影厂小百花最佳女主角奖、金鸡奖最佳女演员提名,最终获得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另有同名作家,男,1986年生,湖北武汉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大崩溃》等。



赵娜,影视女演员,赵娜是青岛人,1976年考入山东话剧团,后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80年开始,陆续拍摄了《元帅之死》、《花枝俏》、《大渡河》、《天山行》、《何处不风流》等影片,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干部专修班,毕业后因感情问题离开八一厂,回老家经商卖青岛啤酒。

赵娜的前夫祝延平曾因主演电视剧《武松》而全国闻名,他们1980年在《元帅之死》相识并结婚,离婚后她独自扶养儿子十几年,现在儿子已到澳大利亚留学,赵娜也再婚了。现在的丈夫是以出演《突出重围》、《绝对控制》等影片为大家熟悉的演员杜志国。



潘虹,世界演艺界领域最负盛誉和影响力,以及全球华人和亚洲演艺界迄今影视、文貌、才艺综合发展最成功的殿堂级表演艺术家。享誉业界“德艺双馨常青树、悲剧女皇、最美影后、中国嘉宝,和金鸡奖史上第一人”之美誉。亚洲演艺界女影星领域首位和迄今唯一获吉尼斯世界纪录个人殊荣的标志人物。全球华人演艺界领域首位和迄今唯一保持国内多项重量级奖项和影视作品最高纪录,以及受电影表演艺术研讨会为其个人成功举办过两次座谈会的标志人物。新中国首位上《时代周刊》封面和开创电视广告模特时代,以及首位省级影协女主席的华人艺人。勇于创新且涉及题材广泛的潘式表演风格蜚声世界的同时,也是上海《文汇报》等一些权威杂志专栏的特约撰稿人,更在戏里戏外提携影视新人的高尚艺德备受世界公众、媒体和几代观众的崇敬,被视为偶像和楷模享誉业界领域的标志人物。

1963年开始上小学一年级。小时候当过运动员,后成为一名出色的游泳健将。喜欢音乐,愿望是当医生和外交官。

初中刚毕业碰上十年动乱,父亲被判为右派。10岁失去父亲。

1973年到上海崇明农场工作,后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

1976年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后调到峨眉电影制片厂当演员。

1992年潘虹在上海浦东设立了工厂,创造“帝娜尔”名牌服装。

1976年她参演了故事片《欢腾的小凉河》。这部影片没来得及全面上映就被定性为“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制造舆论”,逐渐被人们所淡忘。然而自此之后,潘虹马不停蹄地出演了30多部影视作品,在银幕和荧屏上塑造了几十个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成为中国两岸三地家喻户晓的著名演员。她不像同时期有的演员那样,利用自己的名气“演而优则仕”或“演而优则商”,不时闹腾出一些令人侧目的绯闻、丑闻,而是始终不渝地钟情于影视表演艺术,除了精湛的演技,还有高尚的人格,这是潘虹最令人尊敬的地方。[2]

1994年潘虹试图开拓其他的风格,终于在电影《股疯》中大改戏路,将一位具有投机心理、泼辣的上海小市民演绎得深入人心,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证明了自己作为一个有实力的“青衣”并不是只能演悲剧。然而这只是她演艺生涯里少有的转型之作,悲剧仍是她的主要风格。

进入21世纪,人到中年的潘虹逐渐将事业重心转向小荧幕,塑造了一系列强悍母亲和铁腕家长式的角色,充分显示了一个专业演员驾驭各种角色的能力。2002年,潘虹与台湾英俊小生邱心志成功合作,主演了电视连续剧《梧桐雨》,在观众中广获好评。后来她又主演了《青衣》,尽管她的表演依然出色,但这部根据获奖中篇小说改编的剧集推出后各方反应并不成功。接着,潘虹原定参演电视剧《上海人家》,该剧请张国荣演其弟弟,由于张国荣当时身体欠佳,导演又不愿换人,宁可延期。这时,台湾著名电视剧导演胡秀兰受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等投资方的邀请执导古装戏《无盐女》,并请潘虹与邱心志再度携手。潘虹对接演古装戏一直很慎重,如果剧本不理想,她宁愿赋闲在家而不轻易接演。因此,至今她出演的古装戏并不多,只有《杜十娘》和《末代皇后》寥寥几部。然而在反复研读剧本后,潘虹郑重接演《无盐女》中江南刺绣名家的一家之主——古板而刚强的“徐家大奶奶”一角。

“我现在越发觉得接演这部戏的决定是对的,因为它把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内涵演绎得比较深刻。如此细腻地在电视上展现在江南从事织造业、印染业的大户商人的生活境况,在我的记忆当中这还是第一次。”潘虹说,除此之外,该剧写得很有“戏”,给了演员很大的塑造人物的空间,演起来格外“过瘾”。故事缘起就是慈禧想要一件龙袍,但这种手艺已近失传,慈禧就责令知府督办此事,由此展开了两代人、数个家庭的情感纠葛。而且,导演胡秀兰的这个团队早就是享誉圈内的“金牌班底”——一部电视剧主创人员的素质,是一部电视剧品质的保障。这也是让她动心的原因。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宋佳是中国最耀眼的女明星之一。她还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就被电影《淘金王》相中,塑造了一个被卖了29次的女人,令人震撼。此后,《蛙女》、《月朦胧鸟朦胧》、《庭院深深》、《落山风》等一系列佳作的出炉,让年轻的宋佳迅速走红,连获第13、14届中国电影百花奖的最佳女主角奖。

1993年是宋佳事业的巅峰,她选择去了美国,这成为她人生中最不堪回首的转折。此后的六年,宋佳辗转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奔波忙碌中独自品尝着自己年轻气盛、冲动出走留下的诸般滋味,萦绕在她心中的仍然是最爱的表演艺术。终于,一篇报告文学《嫂子,你是上帝派来的妈妈》促成了宋佳的回归。嫂娘张敏为了五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妹耗尽青春、奉献生命的真实故事震撼了宋佳,在息影六年之后,宋佳回国投拍电视剧《嫂娘》,这部由她自己担任主演和制片人的作品囊括了金鹰奖和飞天奖等八项大奖,自己也凭借此片荣货中国电视剧最高奖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宋佳再一次令万众瞩目。在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尘埃落定》中,宋佳又因出演"土司太太"这一重要角色获得2003年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的女演员奖"和"最具人气奖"。

08年和09年宋佳为大家奉上了<上海王><牛朗织女>两部作品,并创办了青岛宋佳国际艺术学院。



张金玲生于1951年2月25日,著名电影家,河北沧县人。1970年任湖北省话剧团演员。1974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重拍片《渡[1]江侦察记》中饰演刘队长。后参加拍摄影片《大河奔流》。1979年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同年在影片《从奴隶到将军》中饰演女主角,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青年创作奖。还参加拍摄电视连续剧《远洋船长和他的妻子》等。2000年参加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书画展2002年出版发行《张金玲影画集》在上海拍摄20集电视剧《偶然》,同年,在济南举行《张金玲影画集》首发式,2003年在南京举办《张金玲影画集研讨会》,并在威海、烟台、文登、莱阳等地举办书画展,在淄博举办国际儿童电影节书画展,拍摄电视剧《金粉世家》,饰演柳夫人,2004年出演《难忘1936》中的母亲,《曹定阳同志夕阳红》中的姐姐,《避暑山庄大传奇》中饰演德妃,2005年与深圳举办《庆祝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大型书画展》并出版画册,2006年8月在河北唐山体育中心举办个展,2007年9月在河北承德古玩城举办个展。

现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社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表演学会会员等。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电影基金会在朝鲜、日本、伊朗举办书画展,受到专家和艺术界的好评。



谢芳,原名谢怀复,原籍湖南益阳,生于湖北黄陂。1935年年11月1日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神学院的教授,母亲早年肄业于燕京大学。谢芳原名谢怀复,因当时东三省被日军占领,故名怀复,取怀念并收复国土之意。谢芳自幼受父母的教育和熏陶,天资聪敏,喜读诗书,酷爱文艺。1950年从香港返回内地,在汉口圣罗以女中就读。1951年毕业后,被中南文工团吸收为演员,后该团改为武汉歌剧院.因为她素质好,又勤奋,很快便成为歌剧院主要演员,与她的丈夫曾同台扮演过歌剧《小二黑结婚》,《货郎与小姐》,《开花结果》,《白毛女》,《太阳初升》中的男女主角,名显一时,颇露才华。

195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青春之歌》,谢芳被著名导演崔嵬选中,扮演林道静而一举成名,轰动了中外观众,从此步入影坛。1963年在影片《早春二月》中塑造了大革命时期的小知识分子陶岚的形象。1963 年起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随后,她又拍了《舞台姐妹》,《泪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等影片,以及电视剧《女经理的一天》、《最后一位市长》、《舞台新姐妹》、《灯火阑珊处》等。

其表演细腻含蓄,擅长扮演知识分子形象。著有自传体艺术杂文《银幕内外》。塑造了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知识妇女形象。她的表演优雅大方,气度不凡,对人物心灵刻画,质朴无华,尤其是她那一双善于传情的被人称为"会说话"的大而聪慧的眼睛,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她性情文静持重,衣履朴素,不事打扮,然而在艺术创造上却一丝不苟,执着追求。



娜仁花,蒙古族。演员、导演、制片人。内蒙古锡林浩特人。 娜仁花1962年出生于内蒙锡林浩特市。 “娜仁花”在蒙古族语里是“太阳花”、“向日葵”意思,小时候的娜仁花,理想是当一名医生。但1976年,13岁,还在上初一的娜仁花被电影《战地黄花》剧组看中,从此开始了她的“星途”。

1978年她考入市歌舞团担任舞蹈演员。

1979年19岁时,在西影影片《乳燕飞》中出演女主角尚小立,受到广泛瞩目。之后调入西安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先后主演了《爱情与遗产》、《叛国者》、《皆大欢喜》、《无声的雨丝》、《战争,让女人走开》等片。

1982年娜仁花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毕业后留校当上了表演系的教师,其间因在谢飞导演的影片《湘女萧萧》中的出色表演而获得当年金鸡影后桂冠。

六年后,她被电影学院公派赴英国进修,1987年她又赴英国德雷斯顿大学留学,攻读语言文学及电影表演专业。1989年,转入英国电影学院学习导演,成为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的研究生。然而,娜仁花的电影表演梦挥之不去,不久,她应谢飞导演之邀,两人继《湘女萧萧》之后,再度合作主演了影片《黑骏马》,这也是娜仁花第一次主演自己本民族题材的电影。在片中,她和蒙古族著名歌星腾格尔饰演一对草原上青梅竹马的恋人,却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娜仁花回到家乡拍摄了纪录片《游牧人》,在对草原游牧生活细节的展示过程中表现出蒙古族的自然观和生存观,同时也流露出娜仁花对草原的深厚情感,

近年,娜仁娜仁花花还主演了一部20集的电视连续剧《静静的艾敏河》,她在剧中扮演一位扶养了3000个孤儿的蒙古族母亲,这位母亲像河流一样静静地流淌自己宽厚的母爱。娜仁花是个爱思考的演员,因此很想演一些内心复杂的人物。接下来,她将在一部反映都市女性题材的影片《美丽的上海》中,扮演一位主任医生,一个事业成功但情感孤独的单身女人。



秦怡,1938年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肄业后去武汉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同年至重庆,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任实习演员,在影片《好丈夫》中扮演角色,后相继参加中国万岁剧团、中华剧艺社等话剧团体,年轻时的秦怡在重庆、成都等地演出《大地回春》、《钦差大臣》、《茶花女》、《天国春秋》、《桃花扇》、《清明前后》等二十余部话剧。抗日胜利后回上海,作为“ 特约演员” 参加拍摄《忠义 之家》、《无名氏》、《遥远的爱》、《母亲》等影片。
80年代清纯美女明星! 清纯美女明星

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上影演员剧团副团 长。是中国影协第二至五届理事、全 国文联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

曾主演《农家乐》、《两家春》、《摩雅傣》、《北国江南》等影片,并在《女篮5号》、《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青春之歌》、《海外赤子》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1983年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上海屋檐下》(兼任艺术顾问),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特别奖,本人获首届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其表演细腻、质朴、自然,具有东方女性的神韵。

  斯琴高娃生于1949年01月20日,于1965年进入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任舞蹈演员、报幕员。1968年,斯琴高娃与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大她9岁的年轻导演孙天相相恋结婚,于6年后的1974年春节后离婚,当时4岁的儿子孙铁判给了丈夫,5岁的女儿孙丹跟着斯琴高娃。斯琴高娃其后再与影片剧务达斡尔族敖醒晨结婚,婚后第二年,已经怀有四个月的身孕而被八一电影制片厂选中主演电影《归心似箭》,斯琴高娃对这剧本极其喜爱,为此下了一个决定:舍孩子而取事业。1979年凭《归心似箭》中出色表演而获得获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优秀青年创作奖。

1982年,斯琴高娃因为成功塑造了《骆驼祥子》(凌子风导演)中的虎妞一角而一举成名,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六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在拍摄《骆驼祥子》的时候,斯琴高娃的第二次婚姻也走到了尽头。1985年凭《似水流年》获得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1986年12月,她和现任丈夫瑞士华裔音乐指挥家陈亮声结婚,并一同移居瑞士。1989年,她受关锦鹏邀请,同张曼玉和张艾嘉出演电影《人在纽约》,大获成功。

此后,斯琴高娃逐渐回到中国国内演艺界,陆续出演了一系列电影,如《香魂女》、《太后吉祥》等。1992年主演的《香魂女》还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2001年,她相继在电视剧《大宅门》和《康熙王朝》中饰演主要角色白文氏和孝庄,其演出获得了广泛好评。

2008年,斯琴高娃凭《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再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成为第一位两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中国大陆出生演员。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届理事。1986年后定居瑞士,现为瑞士公民。至今仍然活跃在国内影视剧界,并以她瞩目的艺术成就傲立艺坛,尤其是导演及主演的老舍先生话剧名作《月牙儿》可谓震惊剧坛,从而展示了她在话剧艺术上的完美追求!



吴海燕中国著名演员,原籍江苏省沭阳县颜集镇,1954年生于上海。吴海燕本是京剧舞台上一位文武全能的刀马花旦,她从事电影工作,可以说是半路出家,被时人称为“上影一枝花”。

吴海燕自六岁起进入福建省戏曲学校京剧班学习,她工青衣,花旦,尤以刀马旦见长。她的京剧表演动作优美,唱腔圆润,京剧表演的训练为她日后在银幕上的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4年,吴海燕在北影厂影片《海霞》中扮演女主角海霞,一位英姿飒爽的女民兵。《海霞》在群众中引起一定反响。“文革”后,吴海燕在影片《绿海天涯》中饰演一名为祖国科研事业牺牲在莽莽丛林中的女青年鲁琨。1978年吴海燕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参予演出了《等到满山红叶时》,扮演一个农村长大的姑娘杨芙。表演中她注重真切细腻,层次分明地展现复杂丰富的感情变化,其中尤以“哥哥”去世一场戏为佳。之后,在影片《白莲花》中扮演女匪首白莲花,将人物外表豪放坚强,内心细腻敏感的特征演绎得曲尽入微。1981年,吴海燕在《检查官》>中扮演一个戏不多的配角,一位致残的舞蹈演员。在表演出她充分体验角色不幸致残的深切痛苦和对舞台生活的同衷眷恋,通过表情准确揭示人物心情。

进入九十年代,吴海燕仍活跃在荧屏上,不断参予电视剧的拍摄,如《卖大饼的姑娘》、《浣纱女的传说》、《伴飞》、《你好,太平洋》等。



杨丽坤,一生中只主演过《阿诗玛》和《五朵金花》两部电影,却在中国亿万观众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两部电影给杨丽坤带来了莫大的荣誉,却也造成了她一生的悲剧。“文革”后,杨丽坤患上了严重的精神错乱,直到她2000年去世也没有完全痊愈。

随着央视《电影传奇》栏目播出了专题《寻找金花》和介绍杨丽坤的专题节目《小九儿》以后,杨丽坤——这个美丽的名字再次浮现在人们的脑海……



王晓棠,原籍江苏南京。1934年1月4日生于河南开封,幼年时代随父母迁居重庆。因受家庭熏陶,从小就拜师学唱京剧。初中时已学会“铁弓缘”、“惊梦”等许多唱腔。1948年举家迁居杭州。次年毕业于浙江省立中专,继续自学京剧。1952年参军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次年调入总政话剧团。1958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文革”中受冲击,复员到林场劳动6年,1975年平反。1984年起任导演。198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1992年9月起任厂长,后兼任党委书记,1998年8月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少将。

王晓棠,第一次登上银幕是1955年拍摄的《神秘的旅伴》一片,片中扮演一个黎族姑娘,传神的眼睛,奔放的热情,感染了观众,成为观众较为喜爱的电影演员。随后在《边寨烽火》一片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角玛诺,1958年获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60年代初又成功地塑造了《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性格不同的金环、银环姐妹俩,再次显示她高超的表演技巧。还出演过的影片《海鹰》、《碧空雄师》、《鄂尔多斯风暴》、《英雄虎胆》,其中以不多的篇幅,塑造了具有性格气质的人物,展现出她的较强的塑造力。后又导演和编剧多部作品。

王晓棠出身于京剧演员,她在银幕上的表演保留了京剧演员眼睛的表现力强的长处,又要适应电影表演的生活化,对表演加以抑制,收敛,赋予充实的内心活动,使眼睛会说话,可又不过火,走样。曾有人称她是“全能演员”,因为她除能说一口纯正的北京话,而且还会说地道的河南、杭州、四川、河北等地方言。周总理看过她用四川话演出的单人谐剧《卖电影票》,为之捧腹不止。可见她的艺术才华是何等的博学多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6566.html

更多阅读

80年代-2010年日本动画列表 80年代日本动画片

80年代1980年多啦A梦 大雄与小恐龙大白鲸宇宙战舰大和号怪物王子明日之丈汤姆索耶的冒险神勇战士铁人28号1981年IQ博士 (阿拉蕾)六神合体鲁宾逊漂流记忍者服部君战国魔神豪将军无敌小战士

80年代经典老歌500首1 00年代经典老歌500首

80年代经典老歌500首_百度文库 60,70,80,90年代经典老歌推荐 经典老歌500首 经典粤语英文老歌 好听的经典老歌,当然是越多越好啦1.一剪梅 <费玉清> 2. 千千阙歌 <陈慧娴> 3.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邰正宵> 4. 青藏高原 <李娜>5. 上海滩

80年代国产经典老电影全集 80年代国产破案电影

80年代国产经典老电影全集_经典怀旧_吹月_chuiyue.com2012年12月5日-80年代国产经典老电影全集:1《自豪吧母亲》2《他爱谁》3《他们在相爱》4《海之恋》5《第二次握手》6《最后八个人》7《丹凤朝阳》8《戴手铐的旅客》9《白...www.c

马来西亚80年代“十大歌星”评选 80年代马来西亚歌手

我手中有一份资料记录上世纪80年代大马“十大歌星”的评选情况,大致的情况是这样的:在1981年,大马最著名的华文报纸《南洋商报》发起评选首届“十大歌星”,经歌迷投票结果如下:马新男子组:罗宾,姚乙,唐尼,康乔,狄伦,魏汉文,黄泰伦,邱清云,李岚风,高

声明:《80年代清纯美女明星! 清纯美女明星》为网友梦幻的心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