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忠说太极拳之“神” 吴国忠混元桩

在中国传统武学武术(功夫)上,都提到“神”之重要。但正式论“神”的记述很少。但在其它方面提到神的地方却不少,如兵法要求“先声夺人”是*神;古人描述帝王将帅功夫高者是有“神威”,有了神威才能达到不动而能屈人之兵。这里的神只可意会。
为此,不少太极拳先师授课传道时特别强调说:太极拳一旦真正与人对敌搏斗,要养成未动手时即要将对方吞下去。人与人如何能“吞”?吞之义,在神也。太极拳初学推手,是借皮肤的感应,猜测对手之动静开合,久之著熟后,要听之於膜、膈、经络、呼吸,若在上一层则要听之於内气和神。若论听之於神,则及神明近矣。所以,神非但是直接和修养健康有关,而且它决定太极拳之推手、散手应用、发劲、实战之胜负甚大。

神字在东西双方有极大不同。中国文化讲“神”字是超凡入圣之神,是抽象的,很难用绝对理性的字义去解,与西方人论精神之神,和上帝天神有极大不同。如中国古人论神:“神居内,形不可见”。在太极拳里不可见才高。“神显於外,可见而不可述”。在太极拳可述不是真功夫。

“神以气为养。神气为命之根。气壮血和则神安体固;血枯气散则神奔;气足则神爽,气血调和则神不昏。神之清浊,为形之表。定贵*,谢善恶,则先看其神而后察阅其它。”太极拳要的就是这些。
“神宜敛。神敛则神有余,有余则贵。”在太极拳则谓:神气则气定神闲。

“露神即露相,相露则神游,神游如在四方飘散,无所依依。”在太极拳则谓:露相则不是相,相露神散则气散,气散则力拙劲断。
“神不可惊,惊则损寿。”太极拳要求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是修练延年益寿之法。
“神不可急,急则多误。”太极拳是谋而后动,是后人发、先人至,是以慢胜快的功夫。
“神不可燥,燥则多乱。”太极拳是以静制动,以定治乱。
神之不可露,不可惊,不可急,不可燥,都是太极拳“神宜内敛”的注解。这些如不用详解分析,仅看字面是很难知其真正重要。后学者若想进一步练太极拳,欲往深一层研究,岂可不详察这些?

中传统医学认为:“神帅气,气帅血,血动骨髓。”基本上神气体三者是一致关系,是无法分开的,否则体是死的,像具行尸走肉。吾人练太极拳,祖师爷留下遗论,第一句就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后学者如用“行尸走肉”去练太极拳,去练太极拳推手,能学好吗?以此推理,学太极拳肯定是和个人生活、修养,息息相关的。如:发属心,心火上升,故发生於上。(发为血余);眉属肝,肝木性,故眉横生。汗毛属脾,脾胃属土,土旺四时,故汗毛生於四肢。鼻属肺,肺属金,主敛,故鼻毛生於孔内。
发属肾,肾水下润,故生发垂下,上在口,下在阴。如 阴户,两腋皆生毛,无外肾者,口无毛。

除火木土金水,心肝脾肺肾,有现显於形外。涎、精、汗、泪、溺皆是。如:贪心一动,则生涎,涎由肺生。心火上薰於肺,故化涎。见到好吃的东西,流口水,即是一例。
淫心一动,则生精,精由肾生。欲火燥於肾,故溢为精。故不论眼淫,心淫,外肾举即是说明。

愧心一动,则生汗,汗由心生。心火蒸於脾,用发为汗。做错事,惊得一身冷汗,就是好例子。
吴国忠说太极拳之“神” 吴国忠混元桩
悲心一动,则生泪,泪涕由肝生。肝水不平,则为泪涕。故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不在伤心处。
怯心一动,则生溺,溺由脾(膀胱、小肠)生,脾土不能摄於肾,故奔为溺。读者听说过:有人吓得溺便直流。

“贪、淫、愧、悲、怯之心,即五意。”项项都是直接影响我们健康、精神、灵智。而健康、精神、灵智又统帅於“神”。

综上所述,太极拳之“神”不是嘴上说说就来,或者死练傻练可得,所以古人才说:太极拳是道技双修,身心并练,只有道技双修,身心并练才能出神入化,练成真功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6753.html

更多阅读

温庭筠小说《干馔子》之神鬼怕恶人 温庭筠

温庭筠小说《干馔子》之神鬼怕恶人唐代贞元(85-805)年间,道政里十字街东边有一处宅院,奇异现象每天都可以看见,人住在那里必然遭到大的灾祸。大学生房次卿租借西院住,一个多月也没遭遇祸患。大家夸奖他说:“看来他的前程没有问题,可以顺利

抗日之神鹰天降 抗日之浩然正气

点击阅读手机阅读放入书架全文下载vip图标抗日之神鹰天降作者:中国神鹰类别:历史架空授权类型:B级总收藏:8906总点击:63397201今日点击:11465昨日点击:18412完成字数:3908.3 千字历史总有许多遗憾

声明:《吴国忠说太极拳之“神” 吴国忠混元桩》为网友余梦似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