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十二大家族的诅咒 美国大家族

是耶稣的安排,还是巧合?是梦的开始,还是魇的缔约……

老约瑟夫·P·肯尼迪 (Joseph Patrick "Joe" Kennedy,Sr.),波士顿银行总裁,这个肯尼迪家族的缔造者,噩梦的领航人,由于帮助富兰克林·罗斯福筹集资金竞选总统,在1937年被授予出任驻英国大使。这对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后裔来说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约瑟夫虽然精于赚钱,在政治上还很笨拙,主张对德绥靖。大战爆发后,对英法抗击德国持悲观态度,1940年曾建议罗斯福政府放弃给英、法军事援助的政策,未被采纳。同年离任回国。罗斯福没再任命他担任什么职务,他在政治上从此销声匿迹。但他并不甘心,他要让自己的四个儿子进入政界;因为他一直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就暗暗发誓:我已经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一定要让我的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


1914年,老约瑟夫·P·肯尼迪与波士顿市长约翰·F·菲茨杰拉德之女罗丝·菲茨杰拉德结婚,婚后共育有四儿五女。他设立了一些信托基金,提供给孩子们和妻子每人2000万美元。四个儿子:大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二儿子约翰·肯尼迪、三儿子罗伯特·肯尼迪、四儿子爱德华·肯尼迪。

在父亲的心目中,四个儿子中最有资格成为总统的是大儿子小约瑟夫。但无情的战争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盘。在对德战争中小约瑟夫参军成为飞行员,1944年奉命去炸毁纳粹德国的V-1飞弹发射架。在执行任务时,他驾驶的飞机因故障在英国上空爆炸,他和副驾驶被炸得粉身碎骨。此后便拉开了这个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诅咒的序幕,噩梦才仅仅开始……

两个星期后又传来噩耗。二女儿凯瑟琳新婚不久的丈夫英国人哈廷顿勋爵在法国作战时遭德国枪手狙击中弹身亡。几年后孀居的凯瑟琳有了新的男友英国人菲茨·威廉伯爵。1948年5月13日两人租用一架小飞机去法国度假,在山区遇大风双双坠机身亡。

在长子遇难后,家中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二儿子约翰·肯尼迪身上。按照约翰·肯尼迪后来的说法,“我的哥哥约瑟夫是一家中从政的当然人选。如果他活着,我会继续当作家。如果我死了,我弟弟会当参议员。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个弟弟会为我们去竞选。”子承父业,弟承兄业,就像一幅前仆后继的从政序列图。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Kennedy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是在1960年当选第35届美国总统。他的父亲约瑟夫是实现总统梦的总策划、总导演,他拿出大量的金钱调动新闻界、出版界,狂轰滥炸般地宣传他的儿子。他儿子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在约翰·肯尼迪组阁时,老父亲让他把弟弟罗伯特安排到内阁中去,罗伯特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司法部长一职。这此后三年简直是肯尼迪家族政治上的巅峰时刻,老约瑟夫·P·肯尼迪终于圆了自己的梦。

当一切都似乎顺顺利利的时候,1963年11月22日,中午12点30分,在达拉斯城街旁一座大楼射出的子弹击碎了这个家族的美梦,当时肯尼迪夫妇到达拉斯城为连任拉选票。第一颗子弹先是射进肯尼迪的喉部,紧接着在惊叫声还没有穿破整个热闹沸腾的闹市区时,第二颗子弹打中了肯尼迪的后脑,打碎了他的脑壳,肯尼迪被刺身亡了。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总统遇刺后,家族的使命无情的落在了担任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的肩上,这个对政治很敏感,却一心想逃离政治舞台的年轻人,在还没有顾上悲痛之余,他的妈妈轻声对他说;“孩子,现在轮到你了”。

1968年罗伯特为了继承家族的使命,决定参加总统竞选,肯尼迪家族似乎有可能再产生一位众望所归的总统。同年6月4日,他已赢得6个州中的5个州的胜利,包括南达科特这样的农业州和加利福尼亚这样的工业州。6月5日凌晨,他在当天在加州的预选胜利后,在洛杉矶大饭店对支持者发表演说后穿过厨房门厅离去时,遭到一个巴勒斯坦移民希尔汉的狙击,不治身亡。这个呼声甚高,能挑起家族兴衰大梁的年轻人,就这样倒了下去,同他的哥哥葬在了阿林顿公墓。

三个哥哥死于非命,爱德华·肯尼迪颀果仅存,他也在努力向政治巅峰冲刺,1969年当选为参议院民主党副领袖,有希望成为1972年总统竞选的热门人物。但在1969年7月发生的一件意外事件断送了他的前程。一天晚上他开车带着漂亮的金发姑娘科佩克内回旅馆,在过一座小桥时汽车冲入河中。爱德华·肯尼迪逃了生,可是女孩儿却死在车中,而且爱德华报案还很不及时。这一事件损害了肯尼迪家族的名誉,也使得爱德华不得不放弃竞选总统。
美国第十二大家族的诅咒 美国大家族

1997年,罗伯特的另一个儿子迈克尔在科罗拉多滑雪时受伤,翌日在医院不治身亡。

本来这个家族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约翰·肯尼迪身上。他仪表堂堂,很有人缘,有在政治上振兴肯尼迪家族的实力。甚至有人估计,只要他宣布出山竞选,能与他抗衡的人不会多。可是1999年,小约翰驾驶的飞机在长岛外海域失事坠毁,这次的空难事故差不多是断绝了肯尼迪家族最后的指望,为肯尼迪家族的诅咒也划上了圆满的句点。

政坛常青树,担任参议员40余年的爱德华·摩尔·“泰德”·肯尼迪(EdwardMoore“Ted”Kennedy)于2009年8月26日辞世,享年77岁。在被脑癌夺去生命后,泰德·肯尼迪成为了富有传奇色彩的肯尼迪四兄弟中唯一一位死于自然疾病的,也是唯一一位活到头发苍白才去世的。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肯尼迪家族的性格里充满了争强好胜,拼命证明自己等冒险因素。父亲总是争强好胜,他总是认为,不得第一就说不上足够好。“只要哪个孩子没有得到第一,就会被关在厨房独自一人吃饭。不论哪个孩子已经获得了多少个第一,他还是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同时争取父母不断的认可。”——约瑟夫·肯尼迪9个孩子中的老五尤妮斯·肯尼迪·史里弗说。这个家里规定了严格的纪律条令:吃饭时,孩子们必须在饭前5分钟全部就座,等待父亲。母亲罗丝把报纸上报道当天大事的新闻贴在通往餐厅的走廊上,以便孩子们经过时读上几条,好在餐桌上参加辩论。

肯尼迪家有两条快帆船,只有在训练和参加竞赛时方可出航。每次出航,父亲都要在港口用望远镜观看,并在结束时讲评一番。有一次,罗伯特在转弯时不慎落入海中,当时他距海岸尚很远,可是小约瑟夫见此情景非但不救,反而扬帆继续航行。孩子们恪守“一切为了胜利”的格言,绝对遵从父命。在小约瑟夫、约翰、罗伯特三兄弟间,“一切为了胜利”这句格言经常引起他们的激烈争夺。当爱德华·肯尼迪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时,他曾被从哥哥们房里传出的吼叫、诅咒、谩骂和呻吟声吓得不知所措。为了赢得父亲的赏识,什么都可用来作为斗争的理由。

乔(对约瑟夫的昵称)领导的不像是个家庭,更像是个足球队,他既是教练,又是经纪人,又是裁判。罗丝的工作则是在孩子们身边喋喋不休,不断干涉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不惜任何代价取得每一项竞赛的胜利。——约瑟夫·肯尼迪的传记《父亲的罪恶》的作者罗纳德·凯斯勒说。

在约瑟夫·肯尼迪和罗丝·肯尼迪的家庭中,父亲的形象是苛刻、独裁并且冷酷的;母亲也天生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神情。有心理学家分析称,这样的家庭是产生自恋症的绝好温床。约瑟夫使用所有的手段,包括讽刺、挖苦和嘲弄将孩子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另一方面,罗丝·肯尼迪则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所有属于常人的感情似乎都已荡然无存了。“肯尼迪女士从来没有说过她爱自己的孩子们,”孩子们的保姆柳拉·亨尼西说,“她要的只是孩子们对她表示尊敬。”最优秀的自恋症研究权威奥托·克恩贝格在他的经典研究著作《边缘状态和病态的自恋》一书中列举了一些冷漠父母的形象,其中之一就有罗丝·肯尼迪。

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悲痛,一个畸形的家庭,即使有上亿资产,即使有政治天赋,但是没有人能有命去享受这常人看来美好的一切。是诅咒也好,是巧合也罢,是命运的无情,还是人为的性格,我不清楚,除了感叹这个家族的兴衰,只有唏嘘不已,有些感觉,说不清也道不明,就好像他们家族的所有意外,没有人能解释的清,似乎谜团有时候更吸引人,引人入梦。但是,是梦,是魇,谁也不知道……



著名音乐人张亚东创作
每种色彩 都因该盛开
别让阳光背后只剩 下黑白
每一个人 都有权利期待
爱放在手心 跟我来
这是最好的未来
我们用爱 铸造完美现在
千万溪流汇聚成 大海
每朵浪花一样澎湃
每个梦想 都值得灌溉
眼泪变成雨水就能 落下来
每个孩子 都应该被宠爱
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这是最好的未来

我们用爱 铸造完美现在
千万溪流汇聚成 大海
每朵浪花一样澎湃
这是最好的未来
不分你我 彼此相亲相爱
千山万水证明 这关怀
幸福永远与爱 同在
每个梦想 都值得灌溉
眼泪变成雨水就能 落下来
每个孩子 都应该被宠爱
他们是我们 的未来
同一天空底下 相关怀
这就是 最好的未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7310.html

更多阅读

四大家族的后人 四大家族的后人在哪里

四大家族"后人(图组)1942年,宋氏兄弟及其夫人在美国华盛顿共度圣诞节时留影。左起:宋子安与夫人吴其英、宋子良夫人席曼英、宋子文与夫人张乐怡、宋子良2006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民国“四大家族”的后人聚首上海。一个甲子前,蒋宋孔陈“

声明:《美国第十二大家族的诅咒 美国大家族》为网友莫欺少年木有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