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金量子网站,本博有链接。
过度自信
引子
十一,好友相约去远郊别院度假,我们带了一大包保暖衣保暖裤,生怕有可能早晚很冷,
生怕不够,结果,到了那里,晚上在露天的院子大聊特聊到凌晨也不是很冷,回来的时候
,带的衣服几乎一件也没有用上。孩子笑我带一堆东西,我傻笑,心说:天气可是说不准
的,哪能去准确判断啊!准备多些,总比万一挨冻好啊。
回到股票投资上,网上朋友问我一些对近期股市的看法,我总是模棱,说不出个确切的涨跌观
点。不是低调,更不是掩藏什么,只是,真的是这样。
就像是对天气,我不敢肯定第二天是不是下雨,也不敢肯定后几天是涨还是跌,哪个股票
是涨还是跌。涉“市”不深的朋友很难理解,如果不能判断,还怎么做股票啊!我却一直
内心里面为“不再做短期很自信的判断”引以自豪,因为,这是这么多年以来,可以总结
出来的很少几个大的进步之一。
这又好像是天气,一两天的情况怎么变化,难以判断。但是从一大段时间看,事实上,我
们的处境还是很明显的。是秋还是冬,是冷还是热,大概率上,还是显而易见的,这又不
需要去判断,基于事实就感受到了。股市的后几天行情,哪个股票涨跌如何,都是很难准
确判断的,但是股市目前在何等的历史状况,实际上,看完整个股市的起伏全景,估值全
景,是很容易感受到的,比如,2000点,很明显是10年来的低迷点,加上10年的经济发展
,相对来说,2000点就更显低迷了。这就好像天气几天来都是-5度,而这个地区每年的温
度在-10度到35度,这就很显然这些天属于最冷的区域,或称冬季。
呵呵....股市也是如此,很显然的东西不需要判断,但是我们很想判断的东西其实无法判
断。
但人们还是对显而易见的东西比较忽略,对不能完成的东西很有想法和干劲,并以此标准
观察和衡量着一些市场人士的水平,而一些市场人士也乐于附和这样的想法。
很久以来我很少能再进一步说明这个情况的来源,直到读了下《投资心理学》,找了些资
料学习,才渐渐清晰:这个事如果从心理学方面挖根源,那就是“过分自信”,接着很多
现象就好像能说得通了。
过分自信,是啥呢?
比如说:有一群人参加一次考试,考完以后,做一个测试,预测一下自己的分数,这群人
的分数加起来平均了一下,大概是80分。但是,事实上,真正考试的分数统计下来,平均
分比70分还低。
以上的类似测试在上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们做过很多研究,他们看到:被试说他们对自己
答案的正确性有70%的信心时,其实他们的正确率比60%还要低;当他们说有90%的信心时,
其正确率大概只有75%。
当然更有趣的是对“驾驶水平”的自我认定的测试上。
在对很大一群人的问卷调查的统计上,有82%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是平均水平偏上的。
但事实上,平均水平之上的只能是50%的人。那么这个32%的偏差从哪里来的呢?是心理上
的过度自信。
而在往往不能很直观比较的领域,人们的过度自信更多一些。比如说驾驶技术,烹饪技巧
,艺术造诣,股市投资等等,人们很难像运动比赛一样精确裁判,更容易滋生过度的自信
。
有对此研究很深的专家Brad Barber和Terrance Odean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研究,认为:
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们在他们有一定知识的领域中特别过于自信。然而,提高自信水平与
成功投资并无相关。基金经理人、股评家以及投资者总认为自己有能力跑赢大盘,然而事
实并非如此。男性在许多领域(体育技能、领导能力、与别人相处能力)中总是过高估计自
己。
美国的约翰著《投资心理学》,引用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作为例子。
这个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以前曾在巴菲特的文中提到过,我的印象中是个投资界的“梦之
队”。合伙人都是投资界顶尖的重量级人物,还雇佣了24名博士。
LTCM掌门人是梅里韦瑟(Meriwehter),被誉为能"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务套利之父。他聚
集了华尔街一批证券交易的精英加盟: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Robert Merton)
和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他们因期权定价公式荣获桂冠;前财政部副部长及联储副
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s);前所罗门兄弟债券交易部主管罗森菲尔德(Rosenfeld)。
这个精英团队内荟萃职业巨星、公关明星、学术巨人,真可称之为"梦幻组合 "。
在90年代,它与量子基金、老虎基金、欧米伽基金一起被称为国际四大"对冲基金"。
起初成绩骄人:在1994--1997年间,业绩辉煌骄人。成立之初,资修国际资本管理公司研
究部主管安德鲁产净值为12.5亿美元,到1997年末,上升为48亿美元,净增长2.84倍。每
年的投资回报率分别为:1994年28.5%、1995年42.8%、1996年40.8%、1997年17%。
1998年初,有40亿美元投资在权益类证券,还借钱1000亿作套利。但是,在98年8月,因
俄罗斯货币贬值导致新兴市场及全球的债券股票暴跌。一个月内40亿美元跌成6亿美元。因
为借钱太多,卖出清算肯定会影响整个市场的稳定,结果是有人出了35亿美元接下了其90%
的股份。
真是令人感叹!一个如此厉害的“梦之队”,辉煌了好几年,有这么多厉害的人士,还有
这么多的积累,怎么会在一个月内断送90%,如果不是因为其影响太大,如果规模不大,早
就清0了。
原因在于:在设计模型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有那么多方面会同时出问题。
而我们知道:资金可以盈利100%,200%,500%,甚至1000%,但是当我们损失的时候,却
仅仅只有100%,就已经完全完结了。
一种投资模型和思路,过分自信,可能就会完结在那一个很小的概率上能出现的一次问题
。而不要说只有顶级专家们会有,众多投资者更多更多,可能连有点控制的模型都没有,
那么,出现得因情绪变化而更多更随机。
过度自信的危害很大,尤其是对投资。
克服它并不是很难。
最难的,是意识到。
认识自己,向来是最难的。
能认识到并在克服中的朋友们,
都一定体会得到那种简单真实,低调中庸,可能才是有益处的自信。
让我们一起明白并努力!
羊群效应
股市里面有很多的现象,让人们觉得存在严重的偏差。
在美国,曾有家玩具企业,因为在网络上销售玩具,一下子市值达到了80亿美元,但实际
的经营,销售收入只有0.3亿,利润更是亏损的。而另外一家玩具企业,净利润是这家企业
销售收入的10多倍,但是,市值仅仅60亿美元。
在我们的股票市场,也有很多这样的偏差。
最近,投资一个银行股5-10年能够从赢利中赢回本金,还能留下相当数量的股票持有到永
久,有趣的是,这些股却卖得个白菜价,而某民营企业要进军民营银行,股价暴涨。那么
,人们在故事的逻辑里面,银行到底是有前途还是没有前途呢?
翻阅一下今年的牛股,涨幅在300%以上的有几只,几乎都是精彩故事催生出来的。与此有
很大反差,也是人们很容易发现的是,很多经营的稳健的公司,股价却没有什么激情,估
值很低。即便看同样的行业,如信息软件,有的市盈率达到100倍,有的仅仅10多倍。
这些偏差的现象时客观存在的。但,他们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认为:市场里面的“羊群效应”占了绝大的因素。
人们来股市之前,就对股市充满了想象。
人们在股市里面,也会对“故事”充满了想象。
人们在股市里面,会乐于寻找并接受一些“故事”,而唤起一种群体的行为,则成为一种
很情绪极高的心理倾向。股民非常乐于聊“某某股被炒作”,以及“谁在炒某某股”,这
样的情形随处可见。
而由于我们的人口密度很大,又是一个喜欢群体活动交流的地域,对于某种观点的倾向,
会很容易流传开来。比如,一段时间吃苹果要削皮,一段时间吃绿豆,一段时间流行不吃河鱼,一段时
间流行不吃鸡肉,一段时间流行这个,一段时间流行那个.....
人们对于投资,总体水平极为低下,毕竟我国有股市以来只有20年出头,因此在投资方面
经验极少,又担心风险,所以,有一种天然的依赖需要,就是依赖“群体”。羚羊是弱者
,它很少会离开群体,这也是为保护自己的需要,它会很机敏地观察其他羚羊的动向,而
不一定是观察“狮子”的动向,一旦群体向某个方向移动,它就毫不选择地行动。也是因
为这样的特性,称心理上的“群体无意识”的现象,也用“羊群效应”。
人们的交流群体里面,如果“炒作情节”盛行,股市炒作成为一种倾向性的心理,那么,
这个人就会站在“炒作”的立场上看问题,听消息追热点,会成为其行动的特点。在网络
中,这样的人随处可见。而一旦人们形成了自己的“先入为主”的心理倾向,如果遇到不
同的倾向,会格格不入,即便后来认为对方是正确的,会更痛苦。比如,内心徘徊在炒作
的暴涨期盼中,但又明知价值投资的正确,怎么行动,很纠结,追逐热点,一旦冷了,很
危险,比如,上面说的那个例子,那个80亿市值的网络销售玩具的公司,后来,市值仅余
下不到1个亿,那么期间投资了的,有多少人能及时退出呢!虽然他们多多少少会经历短暂升值的快乐!但是最终值吗?
日本核泄漏的时候,海盐大涨,各地超市被抢购一空,有一人高价买了几十吨,后来如何退出啊!虽然刚买到时没有跌得意思,只有涨的兴奋,按市场离奇价算,还觉得自己发财了。
包括房子,每个人都可以以市场价来计算自己的房产价值,涨了,是个很快乐的事情。但是,如果当北京的不到70年产权的房价能买下整个美国永久产权房产的时候,当北京的房价比东京还贵的时候,投资房产还有多少可以说出来的希望呢,尤其是贷款买房,钱借了,东西曾大涨过,但如果遇到没还完时,价格跌了,怎么控制风险呢!
在这样的“火热”“流行”中行走,如何有信心在转坏的时候全身而退,是个难题,而很多人往往不把这个放在计划内考虑,会觉得自己不会那么不幸。
越是看不上仅仅追上市场综合指数的人们,往往内心总是存在大幅超越指数的过度自信,实际的结果往往连指数都追不上。许多统计表明,短炒的人们在一大段时间里面,绝大多数是追不上指数的平均水平的。只是顺利的时候,满怀自信,豪情很多。
人们的心理偏差,与他所交往的一群人的心理偏差,可以共振,使得偏差一再放大。在人
们的惊呼声中,市场很多的不理性现象就产生了。我们看到了不理性现象,会产生一种去
把握它就能赚大钱的幻觉。
这种幻觉人人都有,但是它确实不可靠,如果可靠,得有多少人已经发财了!就好像彩票
,人们花2元钱,买个500万的希望,本身是有快乐的,虽然这个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人们
带着买彩票的期望买了股票,看着“精彩的故事”,看着“腾飞的走势”,感受着“群体
激扬的情绪”,也有一种极大的快感。这种快感可以有,只是,理智的人们会极小地投入
。而最终倾家荡产的人们,常因为当初情绪来了而倾巢出动。
人们老老实实自己选择的股票,如果不涨,或下跌,会感到很深的自责和遗憾,而如果是
大家都认为好的,认为要涨的,买了,不涨或下跌,虽然幅度一样的,但觉得会有一层保护,
似乎没那么悔恨和痛苦。这也是“羊群效应”总是能蔓延的心理因素。
美国有优秀的投资俱乐部,里面的人们年龄等不同,还来自各行业,因为有自己的理智投资观点和深入的研究行动,而使得他们的投资成绩非常优秀,大大好于那些“只是聚在一起聊天,但没有明确理念”的众多投资俱乐部。
要有自己的理性观点才可以避免羊群效应。
如实在没法躲过“羊群效应”,也要选择有理性的书,网站,群体,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