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成都日报多媒体报刊

2010年东莞市“敬老月”活动期间,我市开展了首届“敬老模范单位”等4个奖项的评选活动。经提名推荐、镇街及单位核实申报、“敬老月”活动组委会初审、媒体公示、市政府审定,东坑镇人民政府等63个单位被评为东莞市首届“敬老模范单位”,蔡小琴等80人被评为东莞市首届“孝亲敬老之星”,李女等33人被评为东莞市首届“快乐寿星”,茶山镇南社村“欢聚古民居活动”等15个项目被评为“村(社区)敬老活动最佳创意奖”,大朗镇水口村“组织敬老活动”等18个项目被评为“村(社区)敬老活动优秀创意奖”。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营造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展示老年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老龄事业全面发展,市政府决定对上述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成绩。各地要积极宣传和认真学习先进典型的事迹,学习和弘扬他们孝亲敬老的可贵品质,以及热心公益、扶老助困的良好风范。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活动,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推动我市老龄工作再上新台阶。

东莞市首届“敬老模范单位”获奖名单(63个,排名不分先后)

道滘镇人民政府

东坑镇人民政府

凤岗镇人民政府

横沥镇人民政府

东莞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成都日报多媒体报刊
黄江镇人民政府

桥头镇人民政府

莞城街道办事处

南城街道办事处

中堂镇人民政府

海军91676部队

武警东莞市支队

市人民检察院

市委老干部局

市邮政局工会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沙角A电厂

沙田镇社会事务办

石龙镇农业和社会事务局

市公安局石碣分局

塘厦镇老干部活动中心

万江社会事务办

中堂镇文化站

茶山镇敬老院

大岭山镇敬老院

东城敬老院

莞城敬老院

虎门镇敬老院

清溪镇敬老院

石龙镇敬老院

望牛墩镇敬老院

樟木头镇敬老院

虎门镇新湾社区新桥敬老院

长安镇锦厦社区

东城堑头社区

石排镇太和社区

长安镇乌沙社区居民委员会

大朗镇大井头社区居民委员会

大岭山镇农场社区居民委员会

洪梅镇洪屋涡村民委员会

虎门北栅社区居民委员会

东坑镇新门楼村民委员会

南城新基社区居民委员会

企石镇霞朗村民委员会

企石镇下截村民委员会

桥头镇桥头社区居民委员会塘厦镇林村社区居民委员会

莞城罗沙社区居民委员会

万江石美社区居民委员会

望牛墩镇赤滘村民委员会

樟木头镇樟罗社区居民委员会

光华医院

健乐蜂业连锁广东分公司

大朗镇商会

横沥镇商会

麻涌镇商会

沙田镇商会

石碣镇商会

谢岗镇台商会

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黄江分会东莞市汇景酒店有限公司

清溪镇供销社

桥头三正半山酒店有限公司

东莞建达制造有限公司

高埗镇振兴纸品有限公司

东莞市首届“快乐寿星”获奖名单(33名,排名不分先后)

东城上桥社区103岁的李女老人耳不聋、眼不花,务农退休后一直订阅报纸。老人家心地善良,待人热心,每天早上去公园散步,常和几个老人玩康乐牌,一天三顿非常清淡、从不挑剔。

石碣唐洪街102岁的刘女老人秉性随和,食不求精、衣不求奢、住不求阔,凡事不愁不恼,总是自己动手做家务,常给后辈孩子讲故事、领孩子在家里家外做游戏,与左邻右舍聊天下事。

南城西平社区85岁的张富祥老人是一名抗美援朝老战士。他性格开朗,为人随和,遇事往好的方面想,从不与人计较,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平时喜欢读书看报,看电视,散步、下棋。

望牛墩横沥村101岁的梁见弟老人家中五代同堂,有子女辈3人,孙辈10人,曾孙辈5人,去年又有了第4代,身边围着一群孝顺的子孙晚辈。老人整天笑呵呵,过着十分幸福的生活。

高埗保安围85岁的胡葵老人,常常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精美百岁牌送给她的孙子、重孙及友人,不厌其烦地把手艺传授给儿媳及孙女,是制作“百岁牌”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中堂中心社区81岁的袁志华老人是一名退休教师。他家藏名著600余册,坚持到图书馆看书,每天散步、听粤曲、拉二胡,空闲时爱好集藏、聚会、外出旅游,为中学校庆积极奔走。

桥头正丰豪苑85岁的罗伴章老人身体硬朗、思维敏捷、豁达乐观。她关注社会事务,坚持读书看报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常到广场散步,参与适当的文体活动,积极为灾区人民献爱心。

沙田镇西大坦新区81岁的周奀老人,虽然患高血压,但仍坚持每天陪丈夫户外散步,做简单体操。她经常为村集体工作出谋划策,乐于帮扶困难的子女,节日还常到敬老院慰问老人。

洪梅镇洪屋涡村76岁的莫锦妹老人退休20多年来,先后组织村里妇女出外旅游近400次,从挑选景点、联系旅行社、确定日期,到用餐、住宿,她都倾心安排、精心组织、一手包办。

凤岗雁田布心80岁的周荣辉老人妻贤、家和、子孝。他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性格开朗,早上打太极锻炼身体,上午喝早茶、逛街,下午到老年人活动中心下棋聊天,日子过得充实。

长安镇霄边社区76岁的叶满康老人,每天坚持早起晨运、上午读报、中午休息、晚上散步“四个一小时”,睡眠保持9个小时,饮食定时定量,积极参加关工小组活动,热心帮助他人。

市委老干部局91岁的邝耀水老人,还在镇关工委、老干活动中心任职,坚持每天正常上下班,为离退休老同志安度晚年、发挥余热、贡献社会以及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好事实事。

莞城北隅社区76岁的陈志成老人每天早上参加健身运动,平时爱好剪报,喜欢曲艺文化活动,拉得一手好二胡。他在演奏中搜集整理、改编乐谱,为弘扬岭南特色文化作出了贡献。

企石铁炉坑村刘亮坤老人身体十分硬朗,92岁了还能帮儿、孙料理家务。他一生忠诚老实、为人厚道、乐于助人,一直与邻居村民融洽相处。他关心集体,积极支持协助村史编写工作。

樟木头镇百果洞村84岁的黄谭才老人是一名东纵老革命,平日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看报。去年入住敬老院后,每次活动他都一展歌喉,表演最拿手的客家山歌,被老人们封为“歌王”。

厚街竹溪社区88岁的林森老人举止得体,仪表端庄,待人热情,爱读书、常读书。他每天坚持散步、下棋、赏鸟赏花,是文体活动的铁杆拉拉队员,曾为汶川、玉树地震捐赠2200元。

茶山怡华路82岁的谢灿林老人,秉承“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宗旨,历经4年调查,主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社村完成了18万多字的南社谢氏村志暨谢氏族谱的编撰工作。

道滘大鱼沙村79岁的黄沃权老人待人热情,乐于助人,积极乐观。他喜欢读书看报,每天陪妻子散步、做体操。他关心村老人活动中心的施工进度,花了两年时间为村里编写了族谱。

81岁的苏秋老人是市环保局退休干部。他喜欢读书看报、书法、画画、唱粤曲,为人乐善好施,从不斤斤计较。他清晨6点即起,打扫房间后出门散步、锻炼身体,一日三餐以素食为主。

大朗镇长富一街78岁的彭灿康老人退休后当果场场主10年,致富不忘党恩,逢年过节带着家人慰问敬老院老人,资助老人开展文体活动。他帮助困难学生,到学校讲座、座谈达68次。

横沥镇石涌村75岁的吴群有老人善解人意、开朗乐观、关心时事、爱护家庭,经常为集体的工作出谋献策。她酷爱读书看报、种花,喜欢运动健身,每天都坚持早起到户外锻炼身体。

大岭山镇连平计岭81岁的李干鸿老人一生热衷写作,1999年出版了首部专著《荔熟蝉鸣》。2009年,他又搜集、整理和创作了大岭山的客家山歌集《山歌悠悠》,为客家山歌传承作了贡献。

石排镇太和社区77岁的王焕珍老人乐观积极,经常走访邻居,乐于帮助邻里解决各种困难,是社区有名的“热心人”。她喜欢与人交谈,常常开怀大笑,带头参与社区的各项老年人活动。

清溪镇金龙村76岁的徐谭送老人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先后出版3部诗集,发表多篇诗词散文,27首诗作在2008奥运冠军嵌名诗、60周年国庆阅兵诗诗评和上海世博会诗评中获奖评优。

石龙兴龙社区94岁的唐巧如老人乐观向上、热心公益、待人热忱,平时爱看报纸杂志和电视新闻,喜欢零食,爱与晚辈一起散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经常自己到市场买菜。

虎门镇新湾新港南路、83岁的蒋耀老人十多年来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晨运,喜欢唱歌。他一生勤俭,却积极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经常帮助住敬老院的老人,与老人们分享快乐。

寮步石龙坑西门村100岁的陈克妹老人,为了怀念作古的老伴,一直独住在当年结婚的砖瓦房。她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干净整洁,爱好与邻居老人打牌、聊天,没上过学但仍喜欢看报。

黄江镇江海城富海大道84岁的罗章老人心胸宽广,性格开朗,待人和气,爱说爱笑。她每天早睡早起,平时喜欢看电视、种花养草,爱和老人们打牌聊天,经常到户外活动和锻炼身体。

谢岗谢山村80岁的谢求恩老人喜欢读书看报、与人讨论各种问题。他热心公益,组织成立了村文娱活动中心。退休后担任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长,在关心青少年成长方面不遗余力。

东坑黄麻岭村78岁的谢润轩老人热心于中国历史和黄麻岭历史的学习,协助《东坑镇志》的编写工作。他身为村里老人协会会长,崇尚文明科学生活方式,带领老人们开展各种活动。

万江坝头社区87岁的詹葵登老人热心公益、关心集体、德高望重、乐观健康。他每天坚持看报,参加体育和文娱活动,在每年清明祭祖、龙舟比赛等传统性群众活动中,都是带头人。

麻涌镇麻涌社区76岁的周日增老人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多动脑,爱好种植兰花,每天看书看报,早上起床锻炼,常参加粤曲表演,4次在比赛中获金奖。

塘厦镇莆心湖社区75岁的罗丽霞老人,是塘厦第一批党员。她倾心照料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的丈夫,关心集体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在加入关工小组的10年里,曾帮助6人成功戒毒。

东莞市首届“孝亲敬老之星”获奖名单(80名,排名不分先后)

樊稳,53岁,石碣敬老院院长。樊稳把敬老院的每一位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经常给老人换洗衣被,每天给老人打扫房间,督促洗脸洗脚,陪老人说话聊天,为患病老人端茶送水、洗脸擦身、打针喂药、及时送诊,用自己的诚心、耐心、热心,关心照顾着敬老院的老人们。

蔡小琴,28岁,樟木头敬老院院长。蔡小琴从学校毕业后克服重重阻力,主动选择到敬老院工作。任副院长后,她更加热爱敬老事业,真诚对待每一位老人,及时为老人排忧解难,亲自陪护生病的老人,无数次为老人喂饭喂药、端屎端尿、洗衣洗被,被老人们誉为“好孙女”。

黎优兰,37岁,长安沙头塘居民。黎优兰嫁入婆家第一年就主动担任祖父、祖母的“特级护士”,为老人端洗脚水,扶老人散步,陪老人聊天。今年婆婆摔伤腿入院后,黎优兰每天都自煮饭菜送到医院,饭后推着婆婆到病房外散心,带着小孩探望,言传身教孝亲敬老的美德。

何丽芳,48岁,永铖铝业有限公司(万江)经理。何丽芳热心老龄工作,倾心敬老助老,2003年以来共捐款30余万元,用于资助支持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她经常慰问病困老人和独居老人。逢年过节,何丽芳还会带员工给老人们送去大米、食用油和慰问金,为老人们奉献爱心。

陈达坤,71岁,万江机关老干支部委员。陈达坤积极为老龄工作出谋划策,定期组织康乐活动。在他带领下,其负责的老人活动中心环境优美、设施配套、氛围和谐。连续11年来,他都不辞劳苦地负责老运会和老年人艺术节代表团的训练和协调工作,历年成绩均名列前茅。

李华明,53岁,莞城街道办居民。李华明的婆婆年初腿骨摔伤入院,她端屎端尿、翻身擦洗,彻夜看护。出院后,李华明用家里微薄收入购买了轮椅,每天推着老人到户外活动身体。因担心对90多岁公公照顾不好,李华明跟婆婆同住一室,随时帮老人按摩、扶老人上洗手间。

胡福祥,50岁,望牛墩赤滘村村民。胡福祥每天都会为87岁高龄的母亲清洁房间,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他经常送老人检查身体、请医问诊,常常把青菜切细、肉剁成末,为老人烧菜粥或煮烂熟的面条,夏季每天为老人做绿豆汤、西瓜汁,冬天每天为老人冲热水袋取暖。

李锦渠,62岁,桥头朗厦村村民。李母102岁,生活不能自理。为此李锦渠辞去外企的优越职位,坚持与老人同住,亲自悉心照顾,千方百计求医问药,治愈了老人的老胃病。在今年5月老人患脑萎缩后,他为老人擦身、倒茶、喂饭、清理大小便,寸步不离,直到出院。

梁顺葵,46岁,万江敬老院负责人。梁顺葵倾心办院,致力于培养工作队伍,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各项规章,增设运动设施,组织健身活动,提高卫生意识,深入细致地安排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端饭、喂水喂药、洗澡、换衣、大小便、晒太阳、过节等,让老人过好每一天。

陈李和,54岁,黄江镇田心村村民。丈夫去世时,陈李和儿子才9岁,女儿仅5个多月。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维持生计等诸多重担一起落在陈李和柔弱的双肩上。17年里,陈李和对瘫痪在床的婆婆一直不离不弃,每天照料饮食、衣着、洗澡等,成为老人的“家庭特级护理”。

李立新,41岁,长安振安科技工业园副经理。李立新74岁的叔父双目失明、长期卧床、生活难以自理,是一名单身无后的退伍军人。李立新不离不弃,17年前把叔父接到家与今年83岁的老父一起,照料两位老人的吃、住、穿、洗、医,陪老人说话聊天,从各方面倾心奉养。

梁耀芬,36岁,黄江镇胜前纸品厂厂长。梁耀芬的父亲1997年患肝癌,他每月带老人到广州检查、做物理治疗,每年都有几次到医院看护照料。今年初老人癌细胞扩散瘫痪在床,梁耀芬每天帮老人洗脸洗澡、擦屎端尿、换洗衣服,精心照顾老人起居饮食,竭力提高老人生命质量。

陈有敬,64岁,大朗敬老院院长。陈有敬熟悉每个老人的起居习惯,待敬老院老人如父母。她每天逐间查房,嘘寒问暖。积极开展知识讲座、读报、唱歌、节目表演等,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陈有敬带领员工修建室外健身场,以院为家,把敬老关爱之情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黄月璋,68岁,企石上洞村村民。黄月璋现年96岁的婆婆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她和婆婆关系和谐亲密,从来没有过激言行和矛盾。黄月璋经常背着风湿病发作、行动不便的婆婆上厕所,老人常感不安,曾为少上厕所而控制饮食,后来经过她的劝导,老人解除了顾虑。

林肖珍,64岁,东莞市拓展实业有限公司(茶山)董事长。林肖珍关爱家中的老人,还在每个节日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慰问品、慰问金,献演文艺、曲艺,组织工人展开敬老服务活动。她还邀请村里的老人参加茶话会、联谊会和节日宴会,资助老人们外出旅游,10年来从未间断。

蔡珍玲,52岁,长安涌头社区干部。蔡珍玲一直从精神和物质上关心婆家、娘家的老人,数十年如一日。每天下班,她都抽空回娘家推着轮椅陪父亲到户外散心,稍后又回来洗衣做饭,陪公婆聊天。今年6月,公公因肺炎在广州住院,蔡珍玲每天变着法子做饭、悉心照顾老人。

李云清,39岁,市雷明电子厂厂长。李云清的公公年老多病、婆婆残疾。她在生活中倾心照顾老人,从不顶撞老人。尽管工厂工作很忙,她几乎天天给老人送饭、送菜、送汤。李云清的公公每年要住院近30天,其间她每天送食物到病房,抽空精心照料老人,不是女儿胜似女儿。

陈对仿,62岁,洪梅洪屋涡东坊村村民。父母在世时,陈对仿悉心奉养,事事顺从。陈对仿视岳父母如亲生父母。其岳父患脑萎缩、大小便不能自理长达10年之久。其间有些亲人打了退堂鼓,他却一如既往地照顾老人,极尽孝道。每天帮老人刷洗床铺、端屎端尿、更换衣被。

黄德和,40岁,塘厦石潭埔治安队副队长。黄德和常常帮助社区里的老人,车送孤寡老人看病,为老人垫付医药费。他照顾全身瘫痪祖父4年,从三顿饭到大小便,无微不至。黄德和无论工作多累,都坚持亲自送经常半夜发病的祖母就医,并与妻子分班夜以继日地照料。

陈凤娇,47岁,凤岗黄洞洪屋围村民。陈凤娇婆婆十多年前做了肾切除手术,在这期间,她每天为老人端茶送水、端屎端尿。两个月下来自己瘦了十多斤。术后,针对老人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她想方设法,精心照料。多年来,婆媳间互敬互谅,从未红过脸,被邻里传为佳话。

梁沛森,53岁,万江新村居民。85岁高龄的梁母45年前双腿受伤、至今无法走动。梁沛森每天下班后坚持为老人端屎端尿,打扫卫生、清洗整理衣服,给老人做的热菜热饭顿顿不重样,事事征求老人意见,经常陪老人聊天,从不惹老人生气,创造各种条件让老人颐养天年。

黄玉媚,29岁,东莞市嘉梦家具有限公司(常平)出纳。黄玉媚早年即为父母分担家务,利用学校假期打工补贴家用,生活中照顾父母无微不至。她婚后一直留在父母身边,关心体恤祖父、祖母,以自己的积极、乐观感染着身边的长辈,堪为“80后”“孝亲敬老”的典型。

李群好,51岁,大岭山马蹄岗村计生办妇委。14年前,李群好把因病致瘫、80高龄的婶婶安顿到家里,在繁重的家务和工作之余,每天服侍老人起床,帮穿衣服,梳理头发,接屎接尿。冬天背老人晒太阳、帮老人盖被子,夏天给老人擦洗,年复一年,至今依然不变。

李婉华,59岁,虎门敬老院院长。李婉华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心照料,用真情感化。她教老人唱歌跳舞,组织文娱活动,换衣换裤、喂药喂饭,作为院长,所有岗位的事她都做。她总是第一个出来处理老人的突发急病或困难,13年来所有的节日都是陪老人们过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7748.html

更多阅读

九江社区报数字报刊平台 大理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社区报48期曾刊登《望天象测鱼花设鱼埠》的报道,详细地介绍了在西江捕捞鱼花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西望天象预测鱼花到来的学问,捕捞、分装、运输、买卖鱼花的详细过程。在更早之前的社区报,也有介绍了“数鱼花”这项民间绝活。79岁的关瑞

桂林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梧州日报数字报刊

央行支付 中流砥柱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铺设资金流动高速路近年来,人民银行桂林市中心支行根据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部署,加快支付系统建设步伐,在全辖区初步建成了以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电子交

欢迎浏览赤峰日报多媒体报刊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第005版:版面 上一版34下一版  敬老爱老的好媳妇  图  五旬老人为儿子换肾 再次践行母爱无疆  琴声伴我度夕阳  墙面去污有妙招买回鲜笋“尽快吃”家装慎用“奇石怪石”如何鉴定泰国香米

张家界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遵义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民间俚语可育人柯云 尚美一天笔者回老家探亲,只见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正在训孙,要他立志读书学艺,曰:“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男儿无志钝铁无钢,女儿无志烂草麻瓤。”又云:“养儿不读书,如同养头猪;养儿不学艺,压断撮箕系。”意思是人

声明:《东莞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成都日报多媒体报刊》为网友鬧够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