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常见疾病症状之——水肿 常见男科疾病及症状

【【水肿的概念】】

水肿是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与肺、脾、肾、三焦各脏腑密切相关。依据症状表现不同而分为阳水、阴水二类,常见于肾炎、肺心病、肝硬化、营养障碍及内分泌失调等疾病。

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有明显的凹陷。水肿是一个常见的病理过程,其积聚的体液来自血浆,其钠水肿与水的比例与血浆大致相同。习惯上,将过多的体液在体腔中积聚称为积水或积液,如胸腔积水、腹腔积水、心包积水等。

中医水肿定义:

各种原因导致的体内水液运行障碍,水湿停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部、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病症,称水肿。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水肿的分类】】

①根据水肿波及的范围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水肿;

②根据水肿发生的部位命名,如脑水肿、喉头水肿、肺水肿、下肢水肿等;

③根据水肿发生原因分为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炎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淋巴性水肿、特

发性水肿(原因不明)等。

【【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水肿:风湿病高血压病、梅毒等各种病因及瓣膜、心肌等各种病变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

炎等;

2、肾源性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衰竭期、肾动脉硬化症、肾小

管病变等;

3、肝源性水肿:肝硬化、肝坏死、肝癌急性肝炎等;

4、营养不良性水肿:

① 原发性食物摄人不足 见于战争或其他原因(如严重灾荒)所致的饥饿;

② 继发性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多种病理情况,如继发性摄食不足(经常厌食、严重疾病时的食欲缺乏、胃肠疾

患、妊娠呕吐、神经疾患、口腔疾患等),消化吸收障碍(消化液不足、肠道蠕动亢进、吸收面积减少等)

排泄或丢失过多(大面积烧伤和渗出、急性或慢性失血、蛋白尿等)以及蛋白质合成功能受损、严重弥漫性

肝疾患等。

5、结缔组织病所致的水肿:常见于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等。

6、变态反应性水肿:如血清病等。

7、内分泌性水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症、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8、特发性水肿:该型水肿为一种原因未明或原因尚未确定的综合征,多见于妇女,往往与月经的周期性有关。 9、其它:贫血性水肿、妊娠中毒性水肿。

【【局限性水肿】】

1、静脉梗阻性水肿:常见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

2、淋巴梗阻性水肿:常见于丝虫病的象皮腿、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胸前水肿等。

3、炎症性水肿:常见于丹毒、疖肿、蜂窝组织炎等所致的局部水肿。

4、变态反应性水肿:常见于血管神经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等。

【【肾性水肿】】

由于肾脏的功能障碍造成的机体水肿称为肾性水肿。

1、是肾小球滤过下降,而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尚好,从而导致水钠潴留,此时常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因此组织间隙中水份潴留,此种情况多见于肾炎。

2、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过低所致。特点: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颜面部、足踝

部,以晨起为明显,严重时可以涉及到下肢及全身。肾性水肿的性质是软而易移动,临床上呈现凹陷性浮

肿,即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

【【水肿检查及表现】】

对水肿患者应进行详细的全身检查,因为许多系统、器官、组织的疾患都可造成水肿。

1、端坐呼吸、心率或脉搏增快,心脏扩大,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中心静脉压增高,大静脉淤血,颈静脉

怒张,肝脾淤血增大等,提示存在心功能衰竭,水肿是由心脏疾患引起的;

2、脾脏淤血肿大,腹壁侧支循环静脉怒张,门脉高压合并腹水者,提示肝硬化;

3、如表情迟钝,毛发稀少,皮肤粗糙,提示有甲状腺功能低下即鼓液性水肿的可能。

【【水肿症状分析】】

1、水肿的分布

全身性水肿常为对称性,一般以下垂部位最为显著,且多表现在组织松弛的部位,如眼睑、面颊、踝部及阴

囊等处。局部性水肿则可发生在身体任何的部位。

2、水肿的部位特征

0晨起时仅表现眼睑或颜面部水肿者常为肾脏病患者;0水肿仅限于胸廓以上伴有静脉扩张充盈者,可见于上

腔静脉压迫征。此时应注意其颈腋部有无肿大的淋巴结;0胸、腹壁、腰部等处的水肿,如伴有压痛和发热常

提示有脓胸、肾周围炎等;0如水肿仅限于两侧下肢应考虑全身性水肿患者由于站立体位所致;0如仅一侧下

肢水肿者往往为静脉血栓、淋巴管阻塞等,常伴有阴囊水肿。0由于淋巴管阻塞而引起者水肿部位无指压性,

皮肤较厚较坚韧称之为象皮腿。

此外,局部性水肿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局部,常见为炎、创伤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炎症及创伤常伴有红、

肿、热、痛,此为急性期炎症的特征;变态反应性水肿往往发病急剧,可合并发痒,常有接触史和过敏史。 3、水肿的指压特性

根据指压可区分为指压性水肿(凹陷性水肿)和非指压性(非凹陷性)水肿两大类。

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出现的凹陷,抬手后几秒钟内不消失者称凹陷性水肿。凹陷性水肿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而非凹陷性水肿少见,仅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的黏液性水肿及淋巴管阻塞所致的水肿,这些水肿液中含

有大量蛋白,因而不表现指压性。

4、水肿部位的表现

水肿部位由于组织间液增多,因而表现肿胀、皮肤绷紧、弹性降低、组织重量增加。非炎症性水肿还表现水

肿部位颜色苍白、温度偏低,在凹陷性水肿的部位皮肤破损处可有组织液溢出。水肿程度加重在一定意义上

表示病情加重,但这不是一个确切的指标。

水肿本身的轻重程度并不决定预后的好坏,有些疾病水肿表现可以很严重,出现非常明显的水肿如肾病综

合征的病人,但预后不一定就坏,采用合理治疗后可以基本痊愈;有些严重水肿的病人,应用利尿剂后水肿

可以迅速消退,但其原发疾病并没有改善。

5、水肿病人体重的变化

在条件适当控制的情况下多次检测体重,观察体重的增减,是判定病人水肿消长的相当敏感和最有价值的指

标,它比临床上通常应用指压观察体表凹陷的程度要敏感得多。特发性水肿患者每天午后开始出现水肿,次

日晨起又消退,每天水肿时体重可增长1.4 kg,故一日多次测量体重可作为诊断的依据。此外还可在应用利

尿剂的前后,称量体重,以了解病人对利尿剂的反应及病人水肿液积聚和消退的程度。

【【水肿的原因】】

人体水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脾气的升化转输,肺气的宣降通调,心气的推动,肾气的蒸化开合。这些脏腑功能正常,则三焦发挥决渎作用,膀胱气化畅行,小便通利,可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反之,若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水湿浸渍,疮毒浸淫,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导致上述脏腑功能失调,三焦决渎失司,膀胱气化不利,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即可发为水肿。

1.风邪袭表

风(六淫之首,夹寒夹热,风寒或风热)邪外袭,内舍于肺,风水相搏,肺失宣降通调,上则津液不能宣发外达以营养肌肤,下则不能通调水道而将津液的代谢废物变化为尿,以致风遏水阻,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2.疮毒内犯

湿毒浸淫,内归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痈疡疮毒生于肌肤,火热内功,未能清解而内归肺脾,脾伤不能升津,肺伤失于宣降,以致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济生方·水肿》谓:“又有年少,血热生疮,变为肿满,烦渴,小便少,此为热肿。”

3.外感水湿

水湿浸溃,脾气受困脾喜燥而恶湿。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湿衣裹身时间过久,水湿之气内侵,可使脾为湿困,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而失其运化之职,致水湿停聚不行,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正如《医宗金鉴·水气病脉证》曰:“皮水,外无表证,内有水湿也”。

4.湿热内盛

三焦壅滞“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湿热内侵,久羁不化;或湿郁化热,湿热内盛,使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三焦为之壅滞,水道不通,以致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5.饮食不节

饮食失调,伤及脾胃;过食肥甘,嗜食辛辣,久则湿热中阻,损伤脾胃;生活饥馑,营养不足,脾气失养;或久病伤脾,脾失转输,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停聚,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成水肿。如《景岳全书·肿胀》:“大人小儿素无脾虚泄泻等证,而忽然而通身浮肿,或小便不利,多以饮食失节,或湿热所致。”

6.禀赋不足,久病劳倦

先天禀赋薄弱,肾气亏虚,膀胱开合不利,气化失常,水泛肌肤,可发为水肿。肾气虚衰,气化失常“肾者水脏,主津液。”生育不节,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以致肾气虚衰,不能化气行水,遂使膀胱气化失常,开合不利,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上述各种病因,有单一致病者,亦有兼杂而致病者,从而使病情趋于复杂。本病的病位在肺、脾、肾三脏,与心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是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在发病机理上,肺、脾、肾三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肺脾之病水肿,久必及肾,导致肾虚而使水肿加重;肾阳虚衰,火不暖土,则脾阳也虚,土不制水,则使水肿更甚;肾虚水泛,上逆犯肺,则肺气不降,失其宣降通调之功能,而加重水肿。因外邪、疮毒、湿热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肺脾;因内伤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脾肾。因此,肺脾肾三脏与水肿的发病,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诚如《景岳全书·肿胀》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水肿的机理】】

生理情况下,人体的组织间液处于不断的交换与更新之中,组织间液量却相对恒定的。组织间液量恒定的维持,有赖于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和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如果这两种平衡被破坏,就有可能导致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过多体液积聚。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组织间液增多

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因素有: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压增高,引起静脉压增高的因素有:①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使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是心性水肿的重要原因;左心功能不全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压力增高是引起肺水肿的重要原因。 ②血栓形成或栓塞、肿瘤压迫可使局部静脉压增高,形成局部水肿。 ③血容量增加也可引起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将导致有效流体静压增高,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使组织间液生成增多。

2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由于血浆蛋白减少所致。其中白蛋白是决定血浆胶渗透压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引起白蛋白减少的原因:①合成减少,见于营养不良致合成原料缺乏或严重肝功能障碍致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低下。②丢失过多,见于肾病综合征,由于肾小球基底膜严重破坏,使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③分解增加 恶性肿瘤、慢性感染等使白蛋白分解代谢增强。④血液稀释见于体内钠、水潴留或输入过多的非胶体溶液使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渗透压降低使有效胶渗透压降低,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而致组织间液生成增多。

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常见于炎症、缺氧、酸中毒等。由于血浆蛋白浓度远远高于组织间液蛋白浓度,因而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使血浆蛋白渗入组织间隙,造成血浆胶渗透压降低和组织间液胶渗透压增高,有效胶渗透压降低,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此类水肿液中蛋白含量较高,可达 30g/L-60g/L ,称为渗出液。

上述三种因素导致组织间液增多,此时,淋巴回流量可出现代偿性增加,若组织间液的增多超过淋巴回流的代偿能力,即可使组织间隙中出现过多体液积聚,导致水肿。

4、淋巴回流受阻

见于丝虫病、肿瘤等。丝虫病时,大量成虫阻塞淋巴管;某些恶性肿瘤可侵入并堵塞淋巴管,肿瘤也可压迫淋巴管;乳腺癌根治术时,大量淋巴管被摘除,这些病理情况都可导致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回流是对抗水肿的重要因素,因为淋巴回流的潜力大,当组织间液生成增多达临界值,出现明显的凹陷性水肿以前,淋巴回流可增加 10-50倍。另外,淋巴回流也是组织间隙蛋白回流入血的唯一途径,该途径可降低组织间液胶渗压。当组织间液增多致压力增高时,部分液体可经毛细血管回流,而蛋白质仍存留在组织间隙,所以,水肿液中蛋白含量较高,可达40g/L-50g/L 。与炎性渗出液相比,这类水肿液无菌、细胞数量少,蛋白质多为小分子蛋白质,无纤维蛋白原等高分子量蛋白 。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钠、水潴留

正常情况下,钠、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细胞外液容量保持恒定。肾脏是排钠、水的主要器官,并且可调节,因而在细胞外液容量的维持上起着重要作用。各种病因使肾脏排钠、水减少,导致钠、水的摄入总量大于排出量,则体内出现钠、水潴留。

肾脏排钠、水减少有三种可能的类型:

① GFR(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容量—毫升/分钟。若某一物质在通过肾脏时能全部被肾小球滤过而无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通过该物质的血浆清除率,就可以得出GFR,比如血清肌酐、尿素氮等等。青、中年正常人的GFR为100毫升/分钟左右,男女之间无明显区别)减少而肾小管的重吸收未相应减少;

② GFR 不变,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③ GFR 减少的同时伴有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1、GFR 降低

(1)肾脏本身的疾患:

某些肾脏疾患使肾脏排钠、水能力低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炎性渗出物及增生的细胞(包括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压迫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狭窄甚至闭塞,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囊腔内纤维蛋白及细胞堆积,大量新月体形成,阻塞肾小球囊腔;二者均使 GFR 减少。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大量肾单位被破坏,有滤过功能的肾单位显著减少使滤过面积减少,也使 GFR 降低。

(2)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和营养不良症等。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肾血流量减少,同时由于动脉血压相应降低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致使肾血管收缩,进一步减少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减少对入球小动脉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使肾血管进一步收缩,导致 GFR 降低。

2、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

生理情况下,经肾小球滤出的钠、水中,有 99%-99.5% 被肾小管重吸收。因而多数情况下,肾小管重吸收增多在钠、水潴留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引起钠、水重吸收增多的因素有:

(1) 滤过分数增高:

滤过分数是指 GFR 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约为 20% ( 120/600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肾血浆流量和 GFR 均减少,一般肾血浆流量减少 50% 左右,而 GFR 的减少却不如前者显著。这是因为此时出球小动脉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更甚,假定由 120ml/min 减少至 90ml/min, 则 FF 由 20% 增高至 30% ( 90/300 )。FF 增高即经肾小球滤出的非胶体体液增多。这样,近曲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降低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因而促使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

(2) 心房利钠肽(ANP) 减少:

心房利钠肽是由 21~35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类激素,它能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抑制醛固酮和 ADH(抗利尿激素是人体内一种荷尔蒙,负责维持血液中水分和盐分的平衡,但某些情形下体内产生过多的抗利尿激素,反使盐分降得太低,甚至会导致意识昏迷。 ADH分泌主要受血液渗透压之调节。老年人ADH分泌反应较强故易发生低血钠)的释放,因而具有促进钠、水排出的功用。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心房的牵张感受器兴奋性降低, ANP 分泌减少,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同时,对醛固酮和 ADH 释放的抑制减弱,加重钠、水潴留  (3) 肾血流重分布:

生理情况下,90% 的肾血流进入皮质肾单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和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肾血管收缩。由于皮质肾单位的入球小动脉对儿茶酚胺比较敏感,因而皮质肾单位血流量显著减少,血液流经近髓肾单位增加,这种变化称为肾血流重分布。由于近髓肾单位的髓袢细而长,深入髓质高渗区,并且有直小血管伴行,故其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的能力较强。近髓肾单位血流量增加的结果,使髓袢对钠、水重吸收增多。

(4) 醛固酮和ADH增多:

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时,使醛固酮和ADH 分泌增加,严重肝脏疾患还可使二者灭活减少。

【【全身性水肿表现特征】】

1、尿量减少,体重增加

常见的全身性水肿有心性水肿、肝性水肿和肾性水肿,钠、水潴留是这些水肿的重要中间发病环节。因为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肾脏排钠、水减少,因而病人常表现为尿量减少、尿钠含量低(肾功能衰竭少尿期除外),体重增加。体重增加是细胞外液容量显著增加所致。因为钠、水潴留多达几升、体重增加 10% 可能仍没有明显可见的凹陷性水肿,因此,尿量及体重是水肿较为敏感的指标,观察尿量及体重的动态变化,能反映水肿的消长情况。

2、不同原因所致水肿,分布部位有差别

右心功能不全所致心性水肿,最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立位、坐位时,先出现足踝部位水肿;仰卧位时,则水肿先在骶部出现。肝硬化所致水肿,主要表现为腹水。肾性水肿表现为晨起时眼睑浮肿,也可波及颜面部,当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

影响水肿分布特点的因素有: ①重力和体位:如右心衰竭时,水肿出现于最低垂的部位,这是因为右心衰竭时,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增高,致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毛细血管流体静压也受重力的影响,最低垂部位的毛细血管压较高,因此,水肿最先在最低垂部位出现。 ②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如肝硬化病变引起肝静脉回流受阻,使肝静脉压及其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成为腹水形成的重要原因。③组织结构特点:眼睑部组织较疏松,皮肤薄且伸展度较大,组织间隙压力较低,水肿液易于在此聚集。肾性水肿因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的因素存在,在夜间平卧状态下,水肿液在组织疏松的眼睑部位积聚,晨起水肿较明显。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一、水肿对机体有多种不利影响,其影响大小取决于水肿部位、程度、发生速度和持续时间。

1、细胞营养障碍

组织间隙过量的液体积聚使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之间的距离加大,氧与营养物质运输时间延长;水肿液的堆积还可压迫局部毛细血管,致使血流量减少,造成细胞营养障碍。水肿部位易发生组织损伤、溃疡而不易愈合

2、器官功能障碍

水肿可导致相应器官功能障碍,如胃肠粘膜水肿可影响消化吸收,肺水肿可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心包积水可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喉头水肿可致气道阻塞甚至窒息,脑水肿可致颅内压升高,甚至形成脑疝,危及生命。若生命重要器官部位急速发生的水肿危害较大,而缓慢发生的非要害部位水肿如肢体水肿对机体可无太大影响。

二、水肿对机体也有有利的一面

1、水肿是循环系统的重要“安全阀”

2、可以稀释毒素

3、水肿液中的纤维蛋白可以限制病原体的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
人体常见疾病症状之——水肿 常见男科疾病及症状

【【水肿的伴随症状】】

1,水肿伴肝大者可为心源性、肝源性与营养不良性,而同时有颈静脉怒张者则为心源性。

2,水肿伴重度蛋白尿,则常为肾源性,而轻度蛋白尿也可见于心源性。

3,水肿伴呼吸困难与发绀者常提示由于心脏病、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所致。

4,水肿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者可见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5,水肿伴消瘦、体重减轻者,可见于营养不良。

【【水肿的临床分度】】

临床上根据水肿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水肿仅发生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出现组织轻度凹陷,平复较快。有时

早期水肿,仅有体重迅速增加而无水肿征象出现。

中度:全身疏松组织均有可见性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凹陷,平复缓慢。

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皮肤紧张发亮,甚至可有液体渗出,有时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积液

【【水肿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阳水:

多因感受风邪、水湿、疮毒、湿热诸邪,导致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而成。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每成于数日之间。其肿多先起于头面,由上至下,延及全身,或上半身肿甚,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实、热证。

阴水:

多因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引起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起病缓慢,多逐渐发生,或由阳水转化而来,病程较长。其肿多先起于下肢,由下而上,渐及全身,或腰以下肿甚,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不烦渴,常兼见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溏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

辨证虽然以阳水、阴水为纲,阳水和阴水有本质区别,但应注意,阳水和阴水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亦可互相转化,需用动态的观点进行辨识。如阳水久延不退,正气日虚,水邪日盛,便可转为阴水;反之,若阴水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肿势剧增,又可表现为以实证、热证为主,而先按阳水论治。

二、治疗原则

水肿的治疗原则应分阴阳而治,阳水主要治以发汗、利小便、宜肺健脾,水势壅盛则可酌情暂行攻逐,总以祛邪为主;阴水则主要治以温阳益气、健脾、益肾、补心,兼利小便,酌情化瘀,总以扶正助气化为治。虚实并见者,则攻补兼施。

三、针灸疗法:

1、阳水

主证:发病急,初起面目微肿,继之则遍及全身,腰以上肿甚,皮肤光亮,阴囊肿亮,胸中烦闷,呼吸急促。或

形寒无汗,苔白滑,脉浮紧;或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取肺、脾经穴为主。针用平补平泻法,以宣肺、解表、利水;表邪退后,宜参用阴水治法。

处方:列缺 合谷偏历阴陵泉委阳

方义:阳水为病,系肺气失宣,水湿内停所致,腰以上肿宜发汗,故取列缺、合谷发汗解肌,通利肺气;腰以下

肿宜利小便,故取偏历、阴陵泉利小便以消水肿;委阳为三焦下合穴,功可调三焦气化功能以消水肿。 2、阴水

主证:发病较缓,足跗水肿,渐及周身,身肿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复平较慢,皮肤晦暗,小便短少。或兼

脘闷腹胀,纳减便溏,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或兼腰痛腿酸,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

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取足太阴、少阴经穴为主。针刺用补法,并用灸法,以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处方:脾俞肾俞水分 复溜 关元三阴交

方义;阴水病因脾肾阳虚,针灸脾俞、肾俞、复溜可温脾肾元阳,促三焦气化;灸水分利水以消水肿;灸关元培

补元气以温下焦;补三阴交健脾利湿,通利小便。

四、饮食疗法:

本病水肿较甚,应吃无盐饮食,待肿势渐退后,逐步改为低盐,最后恢复普通饮食。忌食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若因营养障碍致肿者,不必过于强调忌盐,而应适量进食富于营养之蛋白质类饮食。

(1)玉米须茅根饮:玉米须、白茅根各50克,共煎汤,加适量白糖分次服用。适用于阳水。

(2)赤小豆鲤鱼汤:赤小豆60克,鲤鱼1条(去肠脏),生姜10克,共炖汤,不放盐,吃鱼饮汤。适用于阴水。

(3)黄芪瘦肉汤:黄芪60克,猪瘦肉适量,共煎汤,不放盐,吃肉饮汤。适用于阴水。

(4)红豆薏仁汤 红豆、薏仁和水   做法:将红豆洗净泡水,大约半小时后红豆变软,捞出跟薏仁一起加水炖

汤,煮至松软即可。

(5)速去水肿粥 鸡矢藤60克、薤白60克、太子参35克,赤小豆50克、白扁豆20克、大米100克。 做法:和大米一

起煮粥,大火沸腾,小火煮一小时三十分钟。功效:通阳化湿、健脾补气、利水养胃。

五、中医疗法

(1)宣肺利水:

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

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

常用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

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惨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常用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阳水】

1·风水泛滥

症状:浮肿起于眼睑,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甚者眼睑浮肿,眼合不能开,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

痛,小便短少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口渴,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无

汗,头痛鼻塞,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如浮肿较甚,此型亦可见沉脉。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

解释:方用麻黄宣散肺气,发汗解表,以去其在表之水气;生石膏解肌清热;白术、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化

湿,有崇土制水之意。可酌加浮萍、茯苓、泽泻,以助宣肺利小便消肿之功。若属风热偏盛,可加连翘、

桔梗、板蓝根、鲜白茅根以清热利咽,解毒散结,凉血止血;若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桂枝、防风,

以助麻黄辛温解表之力;若咳喘较甚,可加杏仁、前胡,以降气定喘;若见汗出恶风,为卫气已虚,则用

防己黄芪汤加减,以助卫解表;若表证渐解,身重而水肿不退者,可按水湿浸渍型论治。

2·湿毒浸淫

症状: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或咽喉红肿,或乳蛾肿大疼痛,继则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恶风发热,

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宜肺解毒,利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解释:前方中麻黄、杏仁、梓白皮(以桑白皮代)等宣肺行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利水消肿;后方以金银

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加强清解湿毒之力。若脓毒甚者,当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

若湿盛糜烂而分泌物多者,加苦参、土茯苓、黄柏;若风盛而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若血热而红

肿,加丹皮、赤芍;若大便不通,加大黄、芒硝。

3·水湿浸渍

症状: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腹胀,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较缓较长。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药:胃苓汤合五皮饮。

解释:前方以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苍术、厚朴、陈皮健脾燥湿,猪苓、泽泻利尿消肿,肉桂温阳化气行水;后

方以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健脾化湿,行气利水。若上半身肿甚而喘,可加麻黄、杏

仁、葶苈子宣肺泻水而乎喘。

4·湿热壅盛

症状: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或口苦口粘,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或沉数。

治法:分利湿热。

方药:疏凿饮子。

解释:方中羌活、秦艽疏风解表,使在表之水从汗而疏解;大腹皮、茯苓皮、生姜协同羌活、秦艽以去肌肤之

水;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协同商陆、槟榔通利二便,使在里之水邪从下而夺。疏表有利于通里,

通里有助于疏表,如此上下表里分消走泄,使湿热之邪得以清利,则肿热自消。若腹满不减,大便不通

者,可合己椒苈黄丸,以助攻泻之力,使水从大便而泄;若症见尿痛、尿血,乃湿热之邪下注膀胱,伤及

血络,可酌加凉血止血之品,如大小蓟、白茅根等;若肿势严重,兼见气粗喘满,倚息不得平卧,脉弦有

力,系胸中有水,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五苓散加杏仁、防己、木通,以泻肺行水,上下分消;若湿热久

羁,化燥伤阴,症见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可用猪苓汤以滋阴利水。

【阴水】

1·脾阳虚衰

症状: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

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温阳健脾,化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

解释:方中干姜、附子、草果仁温阳散寒化气,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益气,大腹皮、茯苓、木

瓜利水去湿,木香、厚朴、大腹皮理气行水。水湿过盛,腹胀大,小便短少,可加苍术、桂枝、猪苓、泽

泻,以增化气利水之力。若症见身倦气短,气虚甚者,可加生黄芪、人参以健脾益气。

2·肾阳衰微

症状: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

面色咣白或灰滞,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解释:肾为水火之脏,根据阴阳互根原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用六味地黄丸

以滋补肾阴;用附子、肉桂温补肾阳,两药配合,则补水中之火,温肾中之阳气;用白术、茯苓、泽泻、

车前子通利小便;生姜温散水寒之气;白芍开阴结,利小便,牛膝引药下行,直趋下焦,强壮腰膝。若心

悸,唇绀,脉虚或结或代,乃水邪上犯,心阳被遏,瘀血内阻,宜重用附子再加桂枝、炙甘草、丹参、泽

兰,以温阳化瘀;若先见心悸,气短神疲,形寒肢冷,自汗,舌紫暗,脉虚数或结或代等心阳虚衰证候,

后见水肿诸症,则应以真武汤为主,加人参、桂枝、丹参、泽兰等,以温补心肾之阳,化瘀利水。若见喘

促,呼多吸少,汗出,脉虚浮而数,是水邪凌肺,肾不纳气,宜重用人参、蛤蚧、五味子、山茱萸、牡

蛎、龙骨,以防喘脱之变。

本证缠绵不愈,正气日衰,复感外邪,症见恶寒发热,肿势增剧,小便短少,此时可按风水治疗,

但应顾及正气虚衰的一面,不可过用表药,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皮饮为主加减,酌加党参、黄芪、菟丝

子等补气温肾之药,扶正与祛邪并用。若病至后期,因肾阳久衰,阳损及阴,可导致肾阴亏虚,症见水肿

反复发作,精神疲惫,腰酸遗精,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为主,兼利水

湿,但滋阴不宜过于凉腻,以防匡助水邪,伤害阳气,可用左归丸加泽泻、茯苓等治疗。若肾阴久亏,水

不涵木,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盛下虚,症见面色潮红,头晕头痛,心悸失眠,腰酸遗精,步履飘浮无

力,或肢体微颤等,治宜育阴潜阳,用左归丸加介类重镇潜阳之品珍珠母、牡蛎、龙骨、鳖甲等治疗。

脾阳虚衰证与肾阳虚衰证往往同时出现,而表现为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因此健脾与温肾两法常同时

并进,但需区别脾肾虚的轻重主次,施治当有所侧重。

六、结语

水肿为常见病,外感内伤均可引起,病理变化主要在肺脾肾三脏,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以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而成本病,其中以肾脏为本。临床辨证以阴阳为纲,表实热证多为阳水,里虚寒证多为阴水,但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转化。水肿的治疗原则是分阴阳而治,阳水主要治以发汗,利小便,宣肺健脾,水势壅盛则可酌情暂行攻逐,总以祛邪为主;阴水则主要治以温阳益气、健脾、益肾、补心,兼利小便,酌情化瘀,以扶正为法。虚实并见者,则攻补兼施。在调摄上,应特别注意水肿时忌盐,预防外感,避免过劳等。水肿消退后,还要谨守病机以图本,健脾益气补肾以资巩固,以杜绝其复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8142.html

更多阅读

《秦晋崤之战》背景、原文及译文 秦晋崤之战原文

《秦晋崤之战》背景、原文及译文  一.背景:  1.何谓“崤之战”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  2.具体原因经过   周襄王二十四

襄阳男科好医院男科检查 男科医院检查前列腺

襄阳男科好医院男科检查---襄阳男科好医院---襄阳第四人民医结合医院,甬城百姓的口碑医院。 襄阳第四人民医结合医院是一家专病专治为特色的专业男科医院,多年来致力于男科疾病的研究,并且将其男科疾病细分化,特设为五大科室:前列腺、生

延安男科疾病医院_博大平价收费 合肥博大男科

延安男科疾病医院_博大平价收费。延安生殖博大医学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保健为一体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医院设施先进、技术雄厚,专业治疗各类男性疾病,医院云集了20余位知名专家亲自坐诊,通过“首诊负责制

成都男科老中医史伟治疗阳痿用药经验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pdf

成都男科老中医史伟治疗阳痿用药经验四 辨证论治,选方用药(一)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肝郁化火者宜疏肝解郁清热。方药逍遥散合四逆散加白蒺黎、紫梢花、川楝子、醋元胡。方中柴胡、枳实、薄荷疏肝解郁;当归、白芍柔肝养阴;炙甘

汕头治疗阳痿的男科医院 治疗阳痿的男科医院

汕头治疗阳痿的男科医院汕头仁爱医院专家介绍:阳痿是什么意思?阳痿是指在有性欲要求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者虽然有勃起且有一定程度的硬度,但不能保持性交的足够时间,因而妨碍性交或不能完成性交。引起阳痿的原因很多:一是精神

声明:《人体常见疾病症状之——水肿 常见男科疾病及症状》为网友温柔妩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