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彝家调子客--李彩凤 彝家五行调理药酒


李彩凤


弥渡彝家调子客--李彩凤 彝家五行调理药酒


彝族歌手倮倮



参加CCTV-音乐频道《民歌中国》-弥渡风情录制

彝家调子客李彩凤

作者:魏树生

在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的伴奏下,在昆明、曲靖、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的舞台上,彝家调子客李彩凤演唱的彝族英雄史诗《黑七腊白》和清唱的《弥渡彝族山歌》迎来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虽然此时她已经63岁了,但嗓音仍是那么圆润嘹亮,清纯质朴,时而高亢粗犷,时而甜美悠扬,时而如诉如泣,时而激情满腔……准确生动地演绎了每个调子的不同情感、不同风格。不但让你听觉上得到审美的愉悦,也使你的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憾。
在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的伴奏下,在昆明、曲靖、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的舞台上,彝家调子客李彩凤演唱的彝族英雄史诗《黑七腊白》和清唱的《弥渡彝族山歌》迎来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虽然此时她已经63岁了,但嗓音仍是那么圆润嘹亮,清纯质朴,时而高亢粗犷,时而甜美悠扬,时而如诉如泣,时而激情满腔……准确生动地演绎了每个调子的不同情感、不同风格。不但让你听觉上得到审美的愉悦,也使你的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憾。

从此,李彩凤就一直在那片远离城镇、生她养她的彝乡高寒山区,生儿育女、养猪放羊、沉寂了大半辈子,在社会上几乎没有什么声响。
然而,一颗好的种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芽开花。恰如后人补充鲁迅先生那段《路》的名言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不走这条路,就会走出多条路。
李彩凤走出的第一条路就是继续唱歌,不放弃。她没有因为命运的捉弄而去踢石头,也没有因为理想的破灭而自暴自弃,显然这是由于她天生爱唱的基因和她所在的家乡———多祜这个民歌的海洋所决定的。
据有关史料记载,多祜彝族是大理南诏王室的后裔,南诏第一代国王细奴罗曾在这一带游牧。从发掘的火葬墓群看出,早在一千多年前,这里的农耕生产已达到相当发达程度,明代朝庭曾在这里开办过银厂,至今还有遗址。所以多祜的民间文艺资源非常丰富,有像《黑七腊白》那样的长篇英雄史诗,也有像《小黑龙的传说》、《多祜的由来》、《芦笙的来历》、《瘸腿的白象》等民间传说,还有难以统计的四腔、三腔、二腔式的彝族古歌古调。每年正月十五、二月八、牡丹会三大节日上演唱的山歌调子和即兴创作的情歌对唱更是异彩纷呈。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她如痴如醉地唱歌,日积月累地吸吮,在歌声中医治心灵的创伤,在快乐中不断探索。跟老人学、跟同伴学、跟母亲学。她说,母亲比她漂亮,比她聪明,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歌手。所以在家里、在田间、在赶街的路上,或是参加婚丧嫁娶各种节庆中,只要母亲一哼,她就能搭腔,你唱我和,时间一长,母亲肚里的调子、山歌也被她掏空了。几十年下来,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装了多少山歌调子。反正村里凡是别人会唱的,她都会唱,更重要的是她比别人唱得好。人们就是喜欢听她唱。比如她演唱的《黑七腊白》就很有魅力。《黑七腊白》是一千多年来彝族人祭祀时通常演唱的彝族英雄史诗,反映南诏第一代国王细奴逻由牧羊人成长为国君的经历。是她学古歌古调学得最地道的一首。开头第一段她带着虔诚、崇敬、自豪的情绪演唱:
黑七腊白呀,满脸红彤彤,络腮胡子旺。
头戴圆斗笠,身穿黑衣裤,披着羊毛毡。
声音粗犷嘹亮,语调阳刚威武,把一代国君年轻时牧羊的气质、英武形像绘声绘色地呈现给观众。接下来,她用抒缓、悠扬、甜润的声音唱第二段:
白狗朝前走,黑狗朝后跟,赶着一群羊……
音乐轻快、飘渺,由远而近,仿佛使你看到牧羊人欢歌牧羊的场景。但再下一段,情绪就发生了变换:
来到马鞍山,天寒人打颤……
雨儿淅沥沥,树叶做床垫……
无人给做鞋,腊白肝肠断……
此刻李彩凤伤心欲绝,时而低声吟咏,如泣如诉,时而忧怨忧伤,凄声呐喊。这是李彩凤用音乐形象绘出的牧羊人的画,也是她多年感受体验这支曲子从心里发出的声音。既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又凝聚着她对古老彝族民歌独特的艺术造诣。同时也是李彩凤在沉寂三十多年中演唱技艺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
李彩凤走出的第二条路是唱自己心中的歌。
尽管1959年到省城的演员梦未做成,尽管接着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和十年文革,但随着时间的冲刷,在继续唱歌中,她的心态很快得到了调整,也更喜欢上了多祜这片养育她的土地。在这段时间,她有许多最爱唱的关于家乡的歌,如《我家住在高山上》、《提起唱歌就开腔》、《在一起》等等,但唱得最多的是《在一起》:
星星和月亮在一起,
珍珠和玛瑙在一起,
庄稼和土地在一起,
鱼和水在一起,
针和线在一起,
汉族和彝族在一起。
这是一首古老的彝族山歌,经她整理、加工后很受各族群众的欢迎,在演唱过程中不但医治了她省城演员梦的伤痛,也使她更爱家乡更爱唱歌。近十多年来从中央、省、州、县各地媒体、电视台采访她的人川流不息,她不知唱过成百上千遍,越唱越出采。在各种节日、晚会上特邀她演唱的频率也很高。所以,她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小河淌水》的母体歌曲的传人。
李彩凤走出的第三条路是博采众长,古为今用,开拓创新。在继承彝家古歌古调的同时,她渐渐感到天天传唱这些曲子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所以她经常走出去周边村寨,参加县、乡、镇的各种节庆活动,学唱新歌新曲,如《南泥湾》、《太阳出来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康定情歌》、《吉祥的云雀》、《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和大量的花灯调等等,同时自己也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如她在弥渡东谷梨花节上创作演唱的《春天来了》:
春风轻轻吹,
柳枝微微摆,
小草醒来了,
荒山披上绿衣裳,
桃花红了脸,
梨花喷喷香……
开始,她用口技惟妙惟肖地学布谷鸟神秘呼叫,接着她把两首彝族山歌的旋律揉合在一起用汉语演唱。这是一首典型的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歌曲,但节奏、弦律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几年每年“六一”儿童节,她都被邀去参加孙子所在学校的联欢会,除了唱经典的山歌,她都要演唱一首自己创作的儿童歌曲,一年和一年不一样,如《小朋友来上学》、《打电话》、《蓝蓝的天上》等等,风格上欢快、活泼,格调上纯真向上,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把她追捧成明星奶奶。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1997年的一天,李彩凤刚从山上耧草回来,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摄制组采访了她,她唱了许多山歌小调。翌年2月16日,央视一套《记录片之窗·小河淌水的地方》播出了她演唱的《小河淌水》、《放羊调》。
2000年,昆明市花灯团到弥渡采风和创作大型花灯剧《小河淌水》,团长王亦工和编导黄自廉一行曾两次采访她。
2003年8月1日,中国知名音乐人、时任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倮倮到弥渡,专门采访李彩凤,她即兴演唱了彝族青棚调》、《放羊调》、《弥渡山歌》,彝族史诗《黑七腊白》、《多祜打歌调》等。同年9月17日,云南中威民族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邵筱萍特邀李彩凤到昆明,为《小河淌水》音乐餐厅开业演唱。李彩凤演唱了《彝族青棚调》、《弥渡山歌》,反响热烈,前来参加的时任云南省政协主席的杨崇汇高兴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音乐。9月18日,云南音乐台在昆录制了李彩凤演唱的放羊调》、《弥渡山歌》、《彝族山歌》、《彝族打歌调》、《彝族青棚调》、《黑七腊白》、《梁山伯与祝英台》七首,随后在《云岭风行歌榜》栏目中播出,引起广泛反响。
2002年,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在大理现场直播,央视记者又一次深入弥渡采访了李彩凤。同年12月7日,央视西部频道《魅力12》35期首播《小河淌水》,其中李彩凤演唱了《小河淌水》、放羊调》。
2004年10月26日,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爱乐交响乐团团长左贞观到弥渡采风,听完李彩凤演唱的弥渡彝族山歌后激动地说:“我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像李大妈唱得这么动听的民歌还是第一次。”随后由云南中威民族文化传播公司把她所唱的民歌录制后带到莫斯科。左贞观将它融进了他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河淌水》第一乐章。与此同时,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录制的《小河淌水》小提琴协奏曲CD光盘由奔流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收录了李彩凤演唱的彝族英雄史诗片断《黑七腊白》。
2006年初春,当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序幕开启之际,《小河淌水》小提琴协奏曲在俄罗斯大剧院隆重上演,让聆听音乐会的俄罗斯乐迷朋友大开眼界。这次演出以后,俄罗斯爱乐乐团团长左贞观表示,除在俄罗斯演出外,他们将在享誉世界的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举办“小河淌水音乐会”等专题演唱系列活动,让《小河淌水》走向世界。
2005年底到2006年初,李彩凤应邀随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先后在云南曲靖、昆明参加云南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新年音乐会,云南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昆明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聆听云南·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2006“经典昆明”新年音乐会》等4场演出活动。
2006年1月5日晚,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专场音乐会《聆听云南》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俄罗斯爱乐乐团演奏小提琴协奏曲《小河淌水》,李彩凤声情并茂地唱了第一乐章中的《牧羊七哥》,一曲下来,观众掌声经久不息。云南中威民族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邵筱萍让李彩凤再出场致礼谢幕。但已经63岁的李彩凤上台后却出奇不意地即席发表了简短演说:“北京大学的老师、同学们,谢谢你们的鼓励,今天晚上我一定会让你们快乐、满意,再给大家唱一支我们彝家山上的彝族民歌。”她的汉语彝腔普通话,口齿清楚,声音宏亮,情感充沛,迎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接着她情感真挚、淋漓酣畅地清唱了《彝族情歌》,不仅再一次打动了观众,也深深感染了同台演奏的俄罗斯艺术家。

在这四场演出中,在曲靖首场演出曾出了点问题,李彩凤与乐团衔接不好,演出下来团长左贞观很生气,严厉指责了她。李彩凤却说:左老师,我不是专业演员,只是个地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已经60多岁了,第一次听到你们的交响乐,又没有时间排练,你能不能理解我。不过你放心,下次演出就不会出错了。果然第二场演出,李彩凤不但没有出错,还发挥得特别好。演出下来,左团长赞不绝口,当众热烈地拥抱了她,并用传统的俄罗斯接吻礼致意。李彩凤也非常激动,大方地与他亲吻。为了挽回昨天对左团长发脾气有点过份,她连忙说:“左老师,有您才有我李彩凤的今天呀”。左团长接着说:“不对,如果你不会唱,我拿什么写呀。”
李彩凤倔犟、聪慧、多情、感恩的天性可见一斑。
2006年5月11日,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首播《弥渡山歌》,李彩凤出场演唱了《弥渡彝族情歌》。
2008年5月18日,受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邀请,李彩凤赴京参加《民歌·中国》栏目“弥渡风情”节目录制,她演唱了《放羊调》、《黑七腊白》,并用三响蔑吹奏《弥渡山歌》、《小河淌水》、《绣荷包》。
在此前后,李彩凤被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被大理州人事局、文化局授予“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民族报》、《云南日报》、《大理日报》等媒体相继刊播了评介、专访李彩凤的文章。
这就是晚年的李彩凤人生路上的又一次辉煌。
李彩凤晚年,还有另一个辉煌,就是著书立说,留传后世。
从1997年到2009年这十年间,一个农民身份的老奶奶频频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断在社会上登台亮相,先后荣获了县、州、省和国家授予的各种头街和荣誉称号,这是对李彩凤一生的肯定和奖励。也就在这期间,她突然意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也逐渐意识到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很担心,古老的彝家山歌调子失传。所以,这几年,她与儿子合作,记录、整理了山歌、调子、花灯500多首,并已编印成书。有的还录了音,制成光碟。还有一些“指山为歌”即兴创作的新歌、民歌、情歌、对唱也将陆续回忆,整理出来。她说,我是快奔七十的人了,还能唱几年,我这一肚子的山歌、民歌,总不能带到地下去,要留给子孙后代、永远传唱下去。


彝族著名歌手倮倮采访李彩凤

彝山“调子客”
——访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李彩凤

作者:刘泽(云南日报)

“啊嘻呷噜喏,讨亲的酒葫芦,没有到讨亲的地方呀,到了翻山的丫口,自己把自己给灌醉了……”彝族《青棚调》带着天籁的野味,从李彩凤的口中唱出,犹如一溪纯净的山泉,萦绕回转,韵味悠长。我在记载地方民族文化的文字里,早就看到过李彩凤这个名字。前些日子,我随大理电视台记者驱车走过蜿蜒陡峭的山路,来到了一个壑峰争秀的彝家山寨。眼前的李彩凤已是年过花甲的人了。她一身彝族服饰,谈笑声洪亮开朗,唱起歌,仍然十分动情、潇洒。最初见到她,是前两年在中央电视台的荧屏上。但见她,手挥放羊棍,一声吆喝,一曲曲彝族山歌脱口而出。“正月放羊正月正,辞别爹娘要起身;左手拿着放羊棍,右手打开羊厩门;大羊放出朝前走,小羊放出随后跟……”据说,当时央视记者王宝成找到李彩凤拍摄镜头,原本只想捕捉山地民族的音乐风情,寻找云南深山峡谷悠然飘歌的意境。李彩凤全然忘了跟随她的摄像机镜头,超然自若,尽展歌喉。词不重复,音不跑调,她一唱就是两个多小时。我怔住了,向李彩凤竖出大拇指:“百首歌王”。李彩凤唱出的《放羊调》,其优美的旋律与一支名曲十分相似,后来到昆明找到采访整理改编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尹宜公先生得到证实,《放羊调》就是《小河淌水》的音乐原型。李彩凤1943年5月出生于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西山多祜村。“多祜”彝语是多祥多福的意思。取此村名,是因为过去庄稼地里长的全是草,居住在村里的彝家人憧憬未来,期望美好,决心要用自己的勤劳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美好的家园。李彩凤的母亲是村里有名的歌手,得到母亲的传授和受本民族能歌善舞的熏陶。李彩凤从小家庭经济拮据,念完小学就不得不从课堂回到大山的怀抱,但他凭着对贫困的抗争和对生活的热爱,她以彝族同胞特有的表达方式,用山歌诉说心里的感情,练就了一副好嗓子。1958年6月,16岁的李彩凤成了当地十里八寨称颂的“调子客”。她走进了五一公社(今寅街镇)文工队,演唱的《弥渡山歌》、《提起唱歌我就开腔》等民歌小调出类拔萃,陶醉了观众,被选拔加入了拍摄电影《五朵金花》的对歌表演队。1959年,云南省歌舞团两次发通知调她到昆明当演员,但因家庭缺少劳力,她还是回到了依依不舍的胞衣之地。拿出精心保存40多年的省级调动通知,李彩凤虽然心存惋惜,但她说:“平静的人生是美丽的”。她唱道:“星星和月亮在一起,珍珠和玛瑙在一起,庄稼和土地在一起,鱼和水在一起,针和线在一起,彝家女总是离不开彝乡的蓝天和绿地。”李彩凤喜欢大山里的生活。她说:“我一生吃过不少苦,劳累的时候放声唱出心里的感受,有大山的回应,辛苦就会随歌散去。”在李彩凤的生活里,缺过下锅的粮食,缺过做衣的布匹,但从来没有缺过歌声和笑声。经历过短暂的演员生活,李彩凤得到了专业老师的指导,使她进一步掌握了科学的发音方法,丰富了演唱技巧。她的嗓音圆润高亢,韵味悠扬的高音区和尾音像她家乡辽阔的草场上一支悠扬豪放的牧歌;凭着她超常的记忆力和“指山为歌”的即兴创作才能,李彩凤弘扬了祖先传承下来的古老民歌艺术,创作了各种风格的彝家山歌调子。她的歌声,弥漫着彝族民间文化独特的淳香,包容了彝家人的习俗和喜怒哀乐。2002年,李彩凤被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谈到将来,李彩凤很担心古老的彝族山歌失传。过去她忌讳在儿女面前唱情歌,现在她打破了这种世俗,她要把装在心里的歌全部唱出来,让二儿子军若罗颇一首一首地记下,流传后人。儿子已帮她记录、翻译、整理出500多首民歌。“大山砍柴不用刀,大河挑水不用瓢,好妹不用媒来说,山歌架起五彩桥……”翻着厚厚的李彩凤民歌手稿集,听着她清脆甜润的歌声,我仿佛触摸到了彝族历史生活的律动。

离不开彝乡的彝家女

--记云南弥渡彝族民间歌手李彩凤

作者:沙平

李彩凤是一位年已67岁但却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的大理州彝族老奶奶。由于她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方面有突出贡献,所以,这位农民出身的彝族老奶奶便有了许多头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云南省大理州民间文化艺术大师。省文化厅每年还给予她3000元的生活补贴。

李彩凤的一生,既平凡却又不凡,她历尽世事沧桑,走过艰难坎坷,有过大起大落,颇具传奇色彩。

1943年,李彩凤生于弥渡县寅街镇多祜彝族村。她从小就受到本民族能歌善舞的生活熏陶,而她母亲又是村里有名的歌手,加上母亲的传承,她从小就练就了一个好嗓子,16岁时她就已经成为当地十村八寨都称颂的“调子客”了。

16岁那年,也就是1958年6月,弥渡县五一人民公社(今寅街镇)歌舞团成立。李彩凤被选拔为歌舞团的演员。由于得到了专业老师的指导,使她进一步掌握了科学的发音方法,丰富了演唱技巧。她演唱的《小河淌水》、《弥渡山歌》、《提起唱歌我就开腔》等弥渡当地的民歌、小调,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喝彩。在歌舞团里,李彩凤是大家喜爱的演员,无论是随团到大理、祥云等地演出,还是参加影片《五朵金花》的拍摄,每次演出她都表现得十分出色。在大理三月街文艺表演比赛中,她演唱的《弥渡山歌》荣获二等奖。1959年,云南省民族歌舞团两次调她去当演员,但由于家庭缺少劳动力,加之怀乡恋土的情结及年轻幼稚的缘故,没去省民族歌舞团报到,错失了这一人生发展的良机。李彩凤虽然心存惋惜,但她说:“平静的人生是美丽的。”她唱道:“星星和月亮在一起,珍珠和玛瑙在一起,庄稼和土地在一起,鱼和水在一起,针和线在一起,彝家女总是离不开彝乡的蓝天和绿地。”

后来,随着“大跃进”带来的经济大滑坡,五一公社歌舞团解散,她便回乡务农,当起了公社的一朵“向阳花”。随着“阶级斗争”的升温,民歌小调所歌唱的都是些哥呀妹呀、山呀水呀、风花雪月、生产劳动等充盈着人性美、人情美、自然美、生活美的内容和情调,这与当时“阶级斗争要天天讲”的时代要求已完全背道而驰,故被当作异类文化和“四旧”而被严禁传播了!李彩凤因之被迫与艺坛绝缘了大半辈子,也沉寂了大半辈子。不过,她虽然失去了舞台,但她却可以在大山深处纵情地歌唱。虽然没有了听众,但大山不就是有声的听众吗?大山听了李彩凤高亢的歌声后,还会回应哩!于是,李彩凤便把大半生的时光融入了青山绿水,“指山为歌,即兴创作”,使她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素材。

李彩凤回乡务农大半辈子,她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种田砍柴,养猪放羊,和当时中国所有农民一样,过着极为困苦的生活。在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缺少过下锅的粮食,缺少过做衣服的布料,但从来就没有缺少过歌声和笑语。彝族人民本来就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她更是天性坦荡、乐观,所以她的歌声从来就没有停歇过。她说:“我一生吃过不少苦,劳累的时候放声唱出心里的感受,有大山的回应,辛苦就会随风散去。”所以,在那漫长的贫穷困苦的日子里,李彩凤的心底依然充满了阳光和希望。她放声对着大山高唱:“吉祥的云雀,没有飞不到的地方;太阳的光芒,没有照不到的地方;多祜人的歌声,在所有的河流和山川回响……”李彩凤的歌,总是这样释放着泥土的芬芳,洋溢着对故乡这片热土深挚的爱。

改革开放后,过去被视为“四旧”的山歌小调,又获得了新生,开始走上舞台、走上银屏,并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40年前与《小河淌水》曾经结缘的李彩凤,在沉寂了大半辈子后,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又与《小河淌水》再次结缘。从此,她的人生轨迹产生了巨变。

1997年的一天,李彩凤从山上割草回来,村支书通知她说: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来到了村里,要采访她。那天,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问她:“老妈,你会唱些什么歌?”她便脱口而出:“我会唱《放羊调》。”记者早知道:《小河淌水》的作者尹宜公就是当地的革命前辈,1949年就担任过中共弥渡地下党的领导人。当年,正是尹宜公根据弥渡西山流传了千百年的彝族民歌《放羊调》、《月亮出来亮汪汪》,整理改编后才产生了《小河淌水》这首东方小夜曲。想不到会在这里碰上了会唱《放羊调》的歌手,不由十分惊喜,便请李彩凤当场演唱。随后,中央电视台一套在《纪录片之窗》栏目中播出以弥渡民歌《小河淌水》为主题的纪录片《小河淌水的地方》时,有一组画外音介绍当时的情景说:我们随着羊群来到了山上,终于听到了向往已久的《放羊调》。彝族老人李彩凤赶着羊,唱着《放羊调》:“正月放羊正月正,正月正,辞别(那个)爹娘要起身,要起身。左手拿起赶羊棍,赶羊棍,右手(那个)开开羊厩门,羊厩门。放出大羊朝前走,朝前走,放出小羊随后跟,随后跟……”那天,听了记者的介绍,李彩凤才知道了她刚才所演唱的《放羊调》是《小河淌水》的母体之一。那天,她高高兴兴地给记者唱了许多山歌小调,同时也唱了《小河淌水》。这40年来她都没有这样高兴过,这样开心过,这样痛痛快快地过了一把唱山歌、民歌的“歌瘾”了。

从那以后,李彩凤演唱的山歌、民歌,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的一套、二套、四套、十二套节目中不断播出。据统计,从1997年起到2008年止,中央电视台来弥渡多祜采访她,或直接邀请她去中央电视台演唱山歌、民歌,前后播出的共有《放羊调》、《小河淌水》、《彝族打歌调》、《弥渡彝族山歌》、《彝族青棚调》、《黑七腊白》、《弥渡山歌》、《绣荷包》等8首,前后共计播出过近20次。

后来,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等通讯社和报刊,相继播出或刊出了专访李彩凤的文章《彩凤清鸣彝山中》、《中国彝族民歌倾倒俄罗斯》。由此,李彩凤逐渐认识到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性。过去她忌讳在儿女面前唱彝族情歌,但她担心古老的彝族山歌失传,于是,她打破了这种世俗观念,把装在心里的情歌、山歌全部都唱了出来,让在弥渡县文联工作的儿子李毕一曲一首地记录下来以流传后世。儿子现已帮她记录、翻译、整理出500多首彝族情歌、山歌,编印成书以传后世。笔者翻阅着这些彝族情歌、山歌,往往不时为之拍案叫绝。你看:“鸡爪花处做灵牌,粉团花处做棺材。”“千年不干洱海水,万年不变妹的心。郎是花针先行路,妹是丝线随后跟。”“大山砍柴不用刀,大河挑水不用瓢。好妹不用媒来说,山歌架起五彩桥。”“月亮出来亮汪汪,小哥约我去烧香。人家烧香求儿女,我俩烧香求成双”……这些情歌、山歌,多么朴实自然,一往情深,动人心弦。

2004年7月,云南中威民族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邵筱萍请华裔俄罗斯著名作曲家、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团长左贞观将《小河淌水》改编为交响乐。左贞观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俄中音乐的交流与传播,每年他都要带上乐团来中国演出。他对《小河淌水》情有独钟,一直认为它是最有中国韵味的音乐精品之一。邵筱萍的邀请可谓正中下怀,他不仅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并且于2004年10月26日来到了《小河淌水》的诞生地云南弥渡县采风。在弥渡天生桥,他亲耳聆听了李彩凤演唱的《黑七腊白》、《多祜彝族山歌》、《彝族青棚调》、《彝族打歌调》等几首原生态的弥渡彝族民歌后,激动地说:“我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像李彩凤所唱出这样动听的民歌,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后来,左贞观把有关旋律写进了他创作的《小河淌水》小提琴协奏曲中,使原生态的民歌与交响乐融合在一起。

2005年12月30日,左贞观携带着已经完成的《小河淌水》小提琴协奏曲,率领着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来到了中国云南。在2006《经典昆明》新春音乐会上,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和李彩凤同台演出了《小河淌水》小提琴协奏曲。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直接采用了李彩凤用彝语演唱的彝族英雄史诗《黑七腊白》片断:“黑七腊白啊,满脸红彤彤,络腮胡子旺。戴圆圆斗笠,穿黑衣黑裤,披团团披毡。白狗朝前走,黑狗朝后跟,赶着一群羊。来到马鞍山,天寒人打颤,腊白伤心死。小羊不算数,大羊一千六,在山头放羊。在深箐放羊,怕凶豹咬伤,怕毒蛇咬伤。雨儿淅沥沥,树叶作床垫,松毛作被子。衣服半只袖,裤短只到膝,腊白寸断肠……”李彩凤的歌声飘渺、空灵,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不仅深深打动了满场的观众,激荡着他们的心灵,也深深地感染了同台演出的60多位俄罗斯演奏家。

2006年1月5日晚,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专场音乐会《聆听云南》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坛举行。当俄罗斯爱乐交响乐队演奏《小河淌水》小提琴协奏曲时,放了大半辈子羊的李彩凤,被邀同台演出,她用彝语演唱了《牧羊七歌》,一曲下来,掌声不息。这来自山区民间歌手原生态的演唱,感情真挚,自然动听,如泣如诉,淋漓酣畅,歌声像小河流淌的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有网民在网上就此发表评论说:“李彩凤的声音非常亮,很有穿透力。虽然她已63岁了,但是她在舞台上表演时,显得还是那样的年轻。”

李彩凤与俄罗斯演奏家们在云南、北京的同台演出中,她的纯朴真诚给对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特别是她与第一小提琴手玛丽安娜结下了深情。当爱乐交响乐团回国时,分别之际双方都依依不舍。玛丽安娜哭了,李彩凤也很难过,她便把自己用五彩丝线绣成的荷包送给了玛丽安娜以作留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8734.html

更多阅读

新浪博客集二 新浪博客李顺祥论文集

四个字201老兵3000胡杨37小红蚁78级同学JACK_平not安逸NYL大度爱德华夏爱的使者爱新阁老唵嘛呢叭按时发疯暗夜公爵澳门总舵八极剑客八十老头坝下闲人白话说事白雪皑皑白雪伊人白羊妈妈白衣大褂百科全书百年鸟人百姓是天百言副博暴君

李丰的博客文章列表 _ k中金博客 李丰新浪博客

文章列表黄金K线理论简述——李丰的操盘绝技(连载八)[ 原创 2009-09-17 08:35:43 ]顾名思义,确认性的标志性K线信号,就是它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主力的进场和离场。或者说是头部和底部确立。它的可信度很高,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是平时

声明:《弥渡彝家调子客--李彩凤 彝家五行调理药酒》为网友丶花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