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 晋国历代国君
晋国是称霸时间最长的诸侯国。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献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晋景公时迁都新田,称之为新绛。
晋原本叫做唐,是夏朝的故地,称之为夏虚。古唐国在周朝建立前就已存在,属于尧的后裔。周成王时,将弟弟唐叔虞封于此,当时仍称唐,其子晋侯燮即位后改名改为晋。晋最初只限于今山西南部的汾水流域一带。进入春秋后,于献公时迁都绛,并开始其扩张进程。最终形成了地跨今天的山西、河北大部,向西发展到黄河西岸,据崤山,西北最远达到汝水之滨,南方则发展到今河南北部的广大疆域。
晋的国都见诸于史的先后有唐、翼、绛、新绛等名字。唐叔虞受封时的都城在唐。春秋史籍《左传》最早记载的晋都是翼。翼、绛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争议,根据考古报告,唐和翼可能是一座城市,但翼、绛也可能只是一个城市的不同名称。《晋国史纲要》考证翼、绛是指同一个地方,最初由穆侯从唐迁都于绛,献公在位期间则对绛进行了扩建。《西周封考国疑》则认为国都自唐叔虞始封到晋侯缗时一直在翼,晋献公时才迁都绛。晋景公十五年(前585年),景公迁都于绛山之北汾河、浍河会合处的新田,称之为新绛,这也是晋国最后的都城。不过历代史书记载中,也有唐城在今太原市西南郊晋阳古城遗址之北的记载,但是目前缺乏充足的文物证据和史料证据,不被当代大多数所学者所认可。
曲沃也是晋国重要的城市,在晋国分裂时期是曲沃侯的都城,曲沃代晋后,武公在当地建造宗庙,做为祭祀历任国君的地方。
关于晋国的立国有两个传说,互为依托:
左传曰:“邑姜方娠太叔。”根据历代注解,邑姜是姜太公吕尚的女儿,嫁给周武王,梦到上天说:“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她生的儿子据此名叫“虞”。史记曰: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周成王因天子无戏言,遂封其弟于唐,史称唐叔虞。姬姓,名虞,字子于。
唐叔子燮(又称“燮父”),传说他徙居晋水边,因此改国号为晋——但是这种说法,出自《括地志》,未必可信。再者说,国号是那么随便就能够更改的吗?存疑。无论如何,自晋侯燮开始,唐叔虞的国就被称为晋国。
晋侯燮薨,子武侯宁族(或作“曼期”“曼旗”)。武侯薨,子成侯服人。成侯薨,子厉侯福(或作“辐”)。厉侯薨,子靖侯宜臼。自燮至宜臼,不知其年岁,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
靖侯十七年,周厉王出奔,共和行政。
靖侯薨,子僖侯司徒立;僖侯司徒薨,子献侯籍立。献侯籍薨,子穆侯立。穆侯有二子,长子仇,少子成师。传说晋人师服预言,说仇、成师这两个名字“庶名反逆”,今后晋必然乱于此——不知道这是不是古人附会,因为后来,确实是成师的子孙取代了仇的子孙当上晋君,其间的经历不可谓不残酷。
穆侯薨,其弟殇叔自立。四年后,靖侯的太子仇率众归来,袭杀殇叔,立为国君,是为晋文侯。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根据历代注解,可知周幽王被犬戎杀死之后,周携王立,但是诸侯不认同,而晋文侯杀之。申侯、鲁侯等诸侯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以此进入春秋时代。
根据史记“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知,晋国在春秋初期就有所气候,逐步壮大。
晋文侯仇薨,子昭侯伯立。昭侯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是为曲沃桓叔。“曲沃邑大於翼”。翼,是晋君的都城,可是昭侯却把自己叔叔封到曲沃,一个比国都还要大的城,这明显违背了君臣礼仪,仿佛冥冥中预示着当初的预言,成师的后代将取代仇的后代。果然,大臣潘父弑杀了昭侯,迎桓叔入翼。不过这一次,“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并没有得逞。晋人立昭侯子孝侯平,诛潘父。曲沃代翼第一战以曲沃的失败告终,尽管这个事实说明了曲沃还没有完全获得国人的心,但是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曲沃威胁到了国君的地位。
桓叔薨,子曲沃庄伯鳝立。孝侯十五年,庄伯在翼弑君。晋人攻庄伯,庄伯逃回曲沃。晋人立孝侯子鄂侯郄。鄂侯在位短短六年就死了,庄伯以为机会来了,发兵夺位。但是“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庄伯走保曲沃”,晋人立鄂侯子哀侯光。曲沃代翼第二战再次以曲沃失败告终。从中,可见当时的周天子仍旧有一定的号召力,而晋人仍旧拥戴晋君。
庄伯薨,子曲沃武公称立。曲沃武公发兵攻打晋君,成功地掳走哀侯。“晋人乃立哀侯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而“曲沃益彊,晋无如之何”。那个时候,鲁弑隐公,礼乐开始崩坏,王室式微。小子侯在位四年后,被武公诱杀。虢仲伐曲沃,立哀侯弟缗为晋侯。
在齐桓公称霸那年,“ 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釐王。釐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於是尽并晋地而有之”。至此,曲沃代翼。历时67年,前后三代人的努力,终于成功。
曲沃武公立三十七年而代翼,成为晋君,号“晋武公”,都翼。
晋武公在位两年薨,子献公诡诸立。都绛。
晋献公是一位十分有作为的国君,他挟着曲沃代翼的余风,率领充满新生活力的晋国大肆扩张,先后伐灭霍,魏(此魏非战国之魏国,却是其龙兴之地),耿 ,虢,虞(借道於虞而灭虢,随后灭虞;唇亡齿寒的典故出于此)等诸侯国。强大的晋国,“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
可惜,英雄难过美人关,晋献公攻打骊戎的时候得到骊姬,对她倍加宠爱,想立她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命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以此表示他的想法。后来,赐太子申生曲沃,这样一来更加明显地表达自己不立太子申生为君的想法(太子为国之储君,应在都城,而封以旧地,就像是清兵入关后,如果把皇太子封到燕京,那也就是不会立他了。)而骊姬时常吹枕头风,更通过陷害,让献公误以为太子申生想害他,于是赐死太子申生。重耳、夷吾害怕殃及自己,先后逃亡。献公薨,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奚齐异母弟(骊姬之妹少姬之子)悼子子。不久,里克弑悼子。里克先后迎接重耳、夷吾,可是两位公子都不信他,而夷吾通过秦穆公的帮助回到晋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成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惠公。晋惠公担心里克迎立重耳,于是诛杀里克,名义是里克弑二君杀一大夫(奚齐、悼子、荀息)。
晋惠公不仅违背当初对秦的许诺,还诛杀了里克、丕郑、七舆大夫,大失民望。此外,他还不礼周天子的卿士召武公,在诸侯之中,名望降低。荒年来到,晋得秦助,有米。等到秦国遇上荒年,向晋借米,晋惠公却听信庆封的话,以怨报德,趁机攻打秦国。结果晋国大败,晋惠公被俘。秦穆公的夫人是晋惠公的姐姐,见到弟弟被俘虏,哭得很伤心。秦穆公听了大臣的意见,就把惠公给放了。晋惠公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让太子圉到秦当质子。太子圉的母亲是梁女,结果秦灭梁,晋惠公又病重,太子圉担心有变,就逃回晋国。晋惠公薨,太子圉立,是为晋怀公。
秦恨晋怀公当初的不告而别,就寻找重耳,想立他为晋君。晋怀公下令让当初随同重耳逃亡的晋人在限期内回到晋国,不然灭其家。秦穆公帮助重耳入晋,栾枝、郤榖等人为内应,弑晋怀公。重耳立,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献公子。
尽管自献公起,晋国发生了内乱,但是并没有伤筋动骨,晋献公的强势扩张,为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晋文公即位,诛杀怀公大臣吕、郤,“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彼时,周襄王被王弟带逐。文公听赵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赶在秦师前面发兵围温,迎回周襄王,杀王弟带。周顷王崩,周王室公卿争权,“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以诸侯而立天子,晋国的霸主地位达到顶峰。
晋文公即位后,设三军,为晋国六卿的形成打下基础。郤氏(郤榖、郤克)、狐氏(狐毛、狐偃)、赵氏(赵衰、赵盾)、荀氏(荀林父、荀首)、先氏(先轸、先且居)、栾氏(栾枝)、胥氏(胥臣、胥甲)诸卿大夫开始兴盛。其中,赵氏最强。
赵衰、赵盾父子,历经文襄灵成四公,权势滔天。襄公六年,赵衰、栾枝、咎犯、先且居等重臣都逝世。赵盾得到了专政的机会。第二年,襄公薨,赵盾立年幼的灵公即位,“益专国政”,甚至以卿大夫的身份会盟诸侯,隐隐有僭越公室的迹象,到了灵公薨而成公立,赐赵氏为公族大夫,其他的卿大夫更加不满。而赵穿弑灵公就成为诸卿伐赵的最有力借口,那时赵盾死后,其子赵朔将下军救郑,打败楚国归来,结果却见韩厥来劝自己避难,赵朔不从,最后屠岸贾率众发难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史称下宫之难。(其后,在韩厥、程婴、公孙杵臼等人的帮助下,赵氏孤儿赵武长大成人,顺利报仇而灭掉屠岸贾一族,继续赵氏的发展)赵氏被灭,诸卿大夫争权。景公八年,士会(范氏之祖,谥武子,史称范武子、随武子)告老致仕,郤克执政,发兵攻齐而大胜,郤氏日益壮大。到了厉公的时候,郤锜、郤焠(郤犨)、郤至位列三卿,至此,郤氏四世八卿(郤榖、郤溱;郤缺;郤克、郤犨;郤锜、郤至)。当初,郤锜与栾书作伪证助屠岸贾灭赵氏,而郤克之后,栾书执政,郤氏却比栾氏更加强盛。栾书不忿,及至鄢陵之战,更因郤至不用其谋而心生怨恨。恰逢厉公想“尽去群大夫而立诸姬兄弟”,栾书伙同中行偃,谗害郤至,借胥童灭三郤。紧接着,栾书、中行偃趁厉公出游,弑杀厉公而立悼公。悼公即位重用魏绛(谥昭)而九合诸侯,戎、翟亲附。随着郤栾之争的结束,郤栾两家先后衰弱。但是“晋由此大夫稍彊”。
悼公薨而子平公彪立,此时,赵氏(文子武,赵成子衰之后)、韩氏(宣子,韩献子厥之子)、魏氏(献子,魏昭子绛之后)强盛,而吴延陵季子、晋叔向皆预言此后晋归六卿。
自景公始作六卿,经厉悼平昭四公而六卿稍强,至顷公,而“韩、赵、魏、范,中行及智氏为六卿”。(范氏,始于士会,他先封于范后封于随,其部分子孙以范为氏,他的祖父是士蒍;中行氏,始于荀林父,他在晋文公始作三行以备胡时担任中行将,遂以此为氏;智氏,始于荀首,他是荀林父的弟弟,荀林父和荀首都是荀息之孙。)
这六家之间,相互争权,最终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争斗:
其一,范、中行之乱:晋顷公六年,晋国六卿“平王室乱,立敬王”;顷公十年,赵简子鞅合诸侯而入周敬王于周,隐隐成为六卿之首;顷公十二年,魏献子率诸卿大夫以法诛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而弱公室,公室由此益弱。赵鞅的崛起,让范氏、中行氏颇为担忧,定公十五年,中行寅(中行文子)、范吉射(范昭子)率众攻赵鞅,而定公以三家作乱,独追赵鞅于晋阳而攻之。荀跞(智文子)、韩不信、魏侈与范、中行为仇,于是出兵帮赵鞅,结果范氏、中行氏败走。定公二十一年,赵鞅赶走中行氏、范氏,得邯郸、柏人。“赵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侔於诸侯。”通过此乱,赵氏成为六卿之首,专晋国政。
其二,三分智氏:范氏、中行氏被驱逐之后,晋国六卿只有四卿(智、赵、韩、魏)。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通告齐、鲁,要讨伐四卿。结果四卿惊惧,反攻出公。出公失败出逃,结果死于路上。智伯立哀公,由此专晋国政,遂有范、中行地,最强。智伯专政,日益骄横,甚至先后向三卿要求土地,而赵襄子不予,他就率韩、魏攻赵。智伯率三家之力而攻打赵氏的老巢晋阳,“引汾水灌其城”。赵行反间,激起韩、魏唇亡齿寒的念头,最终“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智伯”,而“赵北有代,南并智氏,彊於韩、魏”。如此一来,晋国六卿实际只有三家,而赵氏最强。
赵、魏、韩三卿分割智氏之地。晋幽公畏惧三卿,反而前往朝觐三卿,除了绛、曲沃,晋地尽入三卿之手。魏文侯立晋烈公,而与赵烈侯、韩景侯实际上成为了诸侯。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从名义上承认了赵、魏、韩的诸侯地位。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把晋君封于端氏。赵肃侯迁晋君到屯留,最终灭亡晋国。
在西周时代,晋国是周朝北部重要封国,为抵御戎狄的重要屏障。进入春秋以后,晋国不断并吞周围的诸侯小国与戎狄领地,实力大增。齐桓公去世,晋国进入争霸行列,文公时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国,跃升为诸侯霸主,开始长期主导华夏诸侯的政治。
齐国
齐国是周朝的母舅之国,其始封君姜太公之女邑姜便是武王正妃,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在西周时,晋齐君主曾同事周康王。双方不仅是同僚,也经常通婚,献公时的太子申生和穆姬之母就是齐女;文公流亡齐国期间,齐桓公对他礼遇有加,并将女儿嫁给他。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出现君位之争,其霸业衰落,从此进入到晋楚争霸时代。此后的齐国虽然为晋的盟国,但又欲挑战晋国的霸权,双方最终景公时期发生鞍之战,齐国战败。此战之后,身处海滨的齐国虽然表面亲晋,私下却极力扩张其在东方的势力。晋国自平公以后,内部卿大夫斗争激烈,齐国便开始以东方霸主自居,并多次与周边小国盟会。
秦国
秦国在东周才立国,其始祖因助平王有功而封为诸侯,获赐周室故地。到献公时期,晋国向西用兵取骊戎之地后,两国领地有所接触,并开始互相交流。一方面两国长期通婚,成语“秦晋之好”就是形容双方的联姻。惠公、文公则是由因秦穆公的帮助才得以即位;另一方面,随着两国领土的扩张,也面临着冲突。文公去世后,一心求霸的秦穆公乘晋国国丧伐郑不成,被晋国先后在肴之战和令狐之战中击败。两国自此由原本的友邦变成敌对,秦国开始联楚及勾结北狄来打击晋国。在景公和厉公时代,晋国多次被秦、楚合击。忍无可忍的厉公派吕相出使秦国,送出著名的吕相《绝秦书》为战书,联合齐、宋、卫、郑、曹、邾和滕共八国之师伐秦,在麻隧之战中大败秦国。秦经此一役,几世不振,元气大伤,从此不再对形成晋国西部威胁。两国对峙了八十多年后,到平公十一年(前547年),才在长期居于晋国的秦景公之弟后子针的调解下恢复关系。
楚国
晋、楚在西周时也曾为同僚。进入春秋后,楚国积极向北扩张,两国因为利益而发生战争已是不可避免。但文公流亡国外时,曾在楚国受到楚成王的礼遇,文公没有好的理由和楚国开战。直到宋国亲晋叛楚后,楚国发兵攻宋,晋国便以救宋的名义同楚国交战,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晋国从此确立了霸权,原来亲楚的郑、鲁等国都选择了和晋国结盟。此后的百多年间,晋楚两国多数爆发大战,但两国实力相差不大,双方都没有办法完全压过另一方。到春秋后期,晋国内部的斗争激烈,无暇对外争霸,便与楚国签订第二次弭兵之盟,自此退出争霸的舞台。
由于晋楚长期对峙,双国那些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大夫或家族往往会选择逃往敌对国家,以保存自己,成语“楚材晋用”就是指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的典故。比如晋国的伯宗被三郤所害后,其子伯州犁便逃往楚国为官;而仕晋的苗贲皇、申公巫臣原本都是楚臣,因为家族被灭或与权贵不睦才出走他国。
晋国与北方的戎狄毗邻。戎狄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当时对非华夏族群体的通称。这些戎狄部落有些很早就已居于晋国周边,有些则是受平王东迁的影响迁徙而至。
位于晋国和王室之间,活动于今山西绛县、夏县,中条山附近的条戎与奔戎是最早和晋国接触的。在西周晚期的周宣王三十六年(前792年),晋穆侯随周宣王伐条戎、奔戎并最终获胜。
北戎则是活动于今山西和河北北方的山戎,其最大的一部又称无终。晋穆侯在位期间曾大败北戎。穆侯以后,齐桓公率诸侯将多次侵犯北燕、邢、卫的北戎击溃,北戎至此衰落,并服于太行山一带的赤狄。北戎在悼公时一度与晋国和谈并达成近三十年的和平,直到无终联合狄戎各部攻击晋国为止。这次战争中,晋国改用步兵大败联军。
对晋国最有威胁的要数白狄,这支狄族散布于今陕西境内的黄河沿岸一带,是曾摧毁西周的犬戎别部。春秋以后,白狄逐渐分为两部:一支仍居原地;一支则越过黄河进入河北正定一带。自晋献公以来,晋国多次与坚守故地的白狄发生战争。晋成公以后,在晋秦两国的夹击下,这支白狄不得不一时服晋。
向东发展的白狄后来又分为鲜虞、肥和鼓三部。其中以鲜虞最强,其余两部都臣服于它。第二次弭兵之盟以后,中原战事告于平息,控制晋国的政权的六卿便向东北扩张以增强各自实力。肥国首当其冲的被中行氏所灭,并在接下来的三年间,又多次围攻鲜虞并迫降鼓国。鲜虞由此羽翼尽去,但其实力仍强,晋国多次被其攻击,损兵折将不在少数。鲜虞甚至于定公六年(前506年)仿中原制度建立的中山国,受到范鞅与卫国联军的攻打。十年后,晋六卿内乱,中山国参加了齐、鲁、卫三国攻晋的行动以救范氏、中行氏。进入战国以后,中山成为除战国七雄以外的北方强国之一,并持续对三晋形成威胁。
晋国和白狄虽曾多次发生战争,但双方的关系也一度良好。骊姬之乱后,晋文公流亡白狄部落达十二年之久。厉公时期,白狄受到秦景公的欺骗,愤而之下选择与晋国结盟。
赤狄是除白狄以外较有实力的一支,主要分布于今山西东南的方山、盂县、昔阳、武乡一带。它们在晋献公时又称“东山皋落氏”,一度严峻威胁著晋国。晋文公时先后在勤王成功后获得天子所赐的南阳之地,再加上通过战争获得的五鹿,对赤狄形成了包围之势。晋襄公以后,赤狄便分裂为潞氏、甲氏、留吁、铎辰和啬咎如五部,其中以潞氏最强。晋成公还将女儿伯姬嫁给潞氏君主婴儿为夫人。由于婴儿性格懦弱,大臣鄷舒擅权,他不仅弄伤婴儿眼睛,还将伯姬杀害。晋景公大怒,命荀林父灭潞氏,婴儿也被俘虏。第二年,晋国又连接灭掉了赤狄余下四部。赤狄灭亡后,其残余一部分华夏化,另一部分则北奔,后来形成了汉朝时的高车族。
狐氏戎主要活动于今山西太原以西的吕梁山,是晋国始祖唐叔虞流落到戎人地区所出的后代,狐氏大戎与晋国的关系较好,晋文公的母亲大戎狐姬便是狐氏戎女子,狐突和狐毛、狐偃父子都在晋国为官,是文公、襄公时期有影响力的家族。
位于今陕西临潼一带的骊戎跟晋国并不接壤,但晋国在献公即位的第五年就灭骊戎,取骊姬而归。骊戎由此成为晋国的飞地,直到十多数年后,献公灭掉虞、虢、耿、魏等国才将晋国本土和骊戎之地相连。
陆浑之戎也是一度强大的戎族,原居于今甘肃敦煌一带的他们在西周时与周宣王所率的南国之师战于千亩,周师损失甚大。晋惠公被秦国打败后,使计诱其东迁于伊川(河南嵩县),因伊川位于晋国境内黄河之南,故又称“阴戎”。东迁的陆浑之戎从此成为了晋国附庸,其后又分裂为居于西部的“姜姓之戎”和居于东部的“允姓之戎”。晋国自平公以后,霸权日衰,陆浑之戎改与楚国亲近,最终被晋荀吴所灭。
其他较常见的戎狄部落还有居于今山西平陆一带的茅戎、居于河南伊水、洛水附近的伊洛之戎。这些戎狄除鲜虞所建的中山国以外,剩下都被晋国所灭,其部众成为了晋国的人民。
唐叔虞,周武王幼子,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是韩姓的血缘祖先。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
晋国的开国始祖是唐叔虞,字子于,为周武王的幼子,周成王的弟弟,姓姬。根据西周“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度,他被封到今山西境内。他先是封在唐地,就以唐为氏,所以又被称为唐叔虞,国名大概也叫唐国。后来他的儿子燮父迁都于晋水之旁,就改名为晋。他的后代又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市西)等地,但国名依旧称晋不改。自唐叔虞之后,父子相继,历晋侯燮父、武侯宁族、成侯服人、厉侯福、靖侯宜臼,这几代记载缺失,没有年代和史事可据。公元前842年(靖侯十七年、周厉王三十七年)周都“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奔于彘(今山西霍州市),公元前841年开始了“共和行政”,称共和元年,这是中国有明确纪年的开始,也是晋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武王克殷之后,为确保周朝的统治,首次分封诸侯,所封对象有三类:一是古帝王之后,如黄帝、尧、舜、禹的后裔;二是姬姓宗室及功臣,如齐、鲁、燕等国;三是殷商后裔,其目的是安抚殷商遗民。武王对殷遗民很不放心,就派他的两个兄弟管叔鲜和蔡叔度对殷纣王之子武庚加以监视。后来管、蔡二叔因怀疑周公有不轨之举而与武庚联合,造成“三监之乱”。旧唐国也是三监之乱的参与者。
旧唐国在今山西境内。殷商之时,唐是殷的属国或封地。周王朝建立后,在周朝所辖的周边地区尚有戎狄势力,还有与周交错杂处的其他部族。它们对新建立的宗周政权依然具有威胁。武庚叛乱,迫使周公东征,这是对殷商残余势力的一次大扫荡,尽管遭到殷人的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镇压了武庚的复辟活动,而且荡平了唐国的叛乱,使旧唐国臣周王朝征服了旧唐国之后,就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军事领袖保卫胜利成果,治理这一方土地。唐叔虞正是被成王、周公所看中的比较合适的人选。《国语·晋语八》引叔向的话说:“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以为大甲,以封于晋。”由此也可见叔虞封唐决非剪桐儿戏。从宗法观念讲,叔虞作为武王子,成王弟,理所当封。周初大分封,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姬姓王朝的统治。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把自己的子弟叔伯同姓贵族和甥舅等异姓贵族封为诸侯,作为屏障,保卫西周王室,而其中以同姓贵族为主。《荀子·儒效篇》说:“周初封国七十一,姬姓五十二。”叔虞封于唐与其他姬姓宗室之封并无二致。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说,周之所以能纲纪天下是因为它有由立子立嫡之制而产生的宗法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周初的封邦建国正是为了维护宗周政权,纲纪天下的。那么,叔虞所封的唐在什么地方呢?殷周之际,以唐命名的地方不止一处。史家较一致的意见是在今山西境内,但究竟是在太原一带还是在晋南的翼城、绛县一带却争论了上千年。《左传》昭公元年说:“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杜注以为大夏在今太原市。服虔则认为大夏在汾浍之间,即今山西翼城、隰县、吉县一带。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一说唐叔封于翼。这个翼就是今翼城县。近人杨伯峻先生认为:“唐叔之子燮父改唐为晋,即今之太原市。四世至成侯,南徙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又五世至穆侯,复迁于绛,绛即翼”。《史记·晋世家·正义》两处引《括地志》,其一说为“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即尧裔子所封。”另一说为“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如果所引资料无误,这个以唐命名的地方在山西就有两处,一在太原,一在晋南翼城一带。
晋侯燮,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二任统治者。汉族,姬姓,晋氏,名燮,又名燮父,为晋国始封君唐叔虞之子,继唐叔虞为君。晋侯燮去世后,其子晋武侯姬宁族继位
晋国在晋侯燮前称唐国,晋侯燮即位前后才改国号为晋。此国号一直沿用六百余年,直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赵烈侯赵籍、韩景侯韩虔、魏文侯魏斯为诸侯,晋国才被取而代之。
晋侯燮为何要改国号为晋?《汉书·地理志》记载:“唐有晋水,叔虞子燮为晋侯,是燮以晋水改为晋侯。”此处的晋水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一代,春秋以前,那里还是戎狄活动的地方,唐(晋)没有在那里建国的可能,而且这种说法在文献上也没有佐证。
据《晋国史纲要》,燮父改国号,当是以唐叔虞曾晋献嘉禾给周成王的缘故,改称晋侯以志之,随后又将国号改为晋了。
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晋侯燮和齐国第二代君主齐丁公、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以及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与楚国君主熊绎共事周康王。周康王分此三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绎却无分。春秋时代的公元前530年,楚灵王仍忿然提起此事。
晋武侯(公元前?年-公元前?年),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三任统治者。汉族,姬姓,名宁族,铭文作曼期、曼旗。葬于今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南的晋侯墓地。晋侯燮去世后,其子晋武侯姬宁族继承王位,为晋武侯。晋武侯去世后,其儿子晋服继承王位,为晋成侯。
晋武侯曾因随周王出巡并受周王赏赐而为其父晋公燮父宗室作器《晋公奠铭文》。
晋成侯,即姬服人,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四任统治者。晋成侯继承其父晋武侯之位,成侯去世后,其子晋厉侯姬福继位。
晋厉侯,名姬福,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五任统治者。晋厉侯继承其父晋成侯之位,厉侯去世后,其子晋靖侯姬宜臼继位。
晋靖侯(前85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宜臼,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六任统治者,晋厉侯之子
晋靖侯十七年(前842年),周厉王残暴不仁,周人将他赶出镐京,让周公和召公共同当国,史称“共和”。晋靖侯于次年去世,子晋僖侯司徒立。
古书《尚友录》和《元和姓纂》提到,羊舌姓起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晋靖侯的儿子公子伯侨有孙子名突,晋献公时被封在羊舌邑(今山西省洪洞、沁县),故以羊舌为姓。
晋靖侯孙栾宾食邑于栾,是为晋国栾氏之祖。另《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记载,春秋时期晋靖侯孙宾的食邑是赵州,所在地就在平棘西北十六里古栾城,他的子孙以邑为氏,始有栾氏。故栾氏后人尊栾宾为栾姓的得姓始祖。
栾氏在晋国是大族,栾枝曾任下军将,栾枝孙栾书曾任晋国正卿,传至栾盈时,栾氏遭范氏驱逐,除栾鲂逃奔宋国外,栾氏全族被杀,栾氏采邑全部没入公室。
晋僖侯(前840年—前823年在位),又称晋厘侯,姬姓,名司徒,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七任国君。晋僖侯是晋靖侯之子,晋献侯之父。因晋僖侯名司徒,有避讳之说,便废除了当时的司徒官职,到晋文公时期称中军。
姬姓,名籍,又名苏,晋僖侯之子,前822年—前812年在位。周王三十三年,周王东巡至晋国,晋献侯率晋国的军队跟随,受王命征战今山东夙夷。周王直接向晋献侯下达指示,在取得二邑之后,周王亲自到战场巡视,晋军大获全胜。班师回国后,周王赐给晋献侯香酒、弓箭、驷马,晋献侯异常高兴,便将征战的两支队伍驻扎在今南常、北常一带隆重犒赏。晋献侯为报答和颂扬天子的恩德,铸造了两套共16枚编钟,把天子的恩宠记载在钟上。所铸之钟被称为“王赐苏钟”,钟上的铭文记载了这次战争的经过及周王将晋国的部队夸为周王室的“宿卫军”等文字。王赐苏钟被陪葬于晋献侯墓地。王赐苏钟,初露晋军克敌之锋芒,晋献侯也因此名垂青史
晋穆侯(?—前785年),姬姓,名弗生(或名费王、费壬),器铭曰“晋侯邦父”,前811年—前785在位,在位27年,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九任统治者。晋穆侯是晋献侯之子,晋文侯和曲沃桓叔之父。葬于今山西曲沃县北赵村南的M64晋侯墓地。
穆侯四年(前809年),取齐女姜氏为夫人。
穆侯七年(前805年),条戎侵犯晋国,晋穆侯兴兵讨伐,大败而归。晋穆侯深以此战为耻,适逢此时夫人齐姜生下穆侯的第一个儿子,穆侯为其起名曰“仇”,并立为太子,以示不忘条戎之耻。
穆侯十年(前802年),穆侯讨伐北戎,战于千亩并大获全胜。恰逢此时夫人齐姜生下了穆侯的第二个儿子,穆侯遂为其起名曰“成师”。
对于穆侯为两个儿子起的名字,当时的晋国的大夫师服曾预言说:“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左传·桓公三年》)叔服认为“仇”和“成师”兄弟二人的名字即预示了后来晋国政局的动乱,但却没能引起穆侯的重视,而穆侯本身对于其弟也没有足够的警觉,穆侯死后,其弟殇叔自立为君,太子姬仇出奔避难。
据《晋国史纲要》记载,晋国到穆侯时迁都于绛。穆侯是从什么地方迁到绛?晋国的第一个都城在哪里?绛在今天的什么地方?至今都是一大公案,史学家只能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描绘出一个大概的轮廓:晋国最早的政治中心是在翼城附近,而绛可能是位于浍水中下游(今天马—曲村遗址一带)。翼城位于太岳山下的高地上,交通不便,随着晋国疆域的扩大,政治中心逐渐转移到平坦开阔的浍水中下游,也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和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晋殇叔,姬姓,名不详,前784年―前781年在位,在位4年,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十任国君,晋穆侯之弟。
晋殇叔乃晋穆侯之弟,他大概多次协助哥哥征战四方,因此掌握了晋国巨大的权力。
晋穆侯在公元前785年去世后,身为晋穆侯长子的姬仇没能成为晋国国君,而由晋殇叔以兄终弟及的方式成了晋国的统治者。晋国嫡长子继承制第一次被打破,姬仇出奔他国避难。
殇叔三年(前782年),周宣王去世。
殇叔四年(前781年),姬仇率领其追随者成功袭杀殇叔,姬仇自立为晋君,是为晋文侯。殇叔也因这次被杀而被谥为殇。这次内战在当时似乎对晋国的各方方面并没有造成太大的震动,但它却为晋国后来长达67年的内战埋下的炸弹。
晋文侯(前805年―前746年),姬姓,名仇,晋穆侯费王(一说费壬)之子,曲沃桓叔之兄,前780—前746年在位。晋文侯是西周末年到春秋早期晋国的第十一任统治者,是晋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葬于今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南的晋侯墓地。
晋穆侯娶齐国公主齐姜为妻,齐姜产下长子仇,即晋文侯
姬仇本来是晋穆侯的太子,但其叔殇叔在穆侯死后自立,姬仇被迫出走。四年后姬仇以武力手段推翻殇叔而登位,是为文侯。
文侯十年,周幽王死。平王宜臼和携王余臣各自称王,周二王并立。
二十一年,文侯杀周携王。周室归一。故《国语·郑语》有评价为“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又《春秋左氏传》隐公六年:“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对晋文侯协助东迁的功德予以褒扬。
对晋文侯如此大功,“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尚书·周书·文侯之命》)《文侯之命》即是周平王褒奖晋文侯时所作。晋文侯在汾水流域扩张晋国疆土,并得到周平王的承认。《今本竹书纪年》:“(平王)赐秦、晋以邠、岐之地。”邠地就是晋文侯并吞的。
文侯在位共35年,于前746年去世。
晋文侯的夫人为“晋姜”,晋姜作晋姜鼎或称韩城鼎,晋姜鼎为宋代《考古图》所著录。其铭文叙述了晋姜辅助晋文侯的事迹。
文侯执政晋国的时候,西周王朝已濒临亡国。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周幽王荒淫无道,废掉了太子宜臼,欲立庶子伯服。宜臼奔逃至申,申侯联合鄫、犬戎等攻下镐京,杀死幽王和伯服,拥立太子宜臼为平王。犬戎进据泾渭,侵扰京师。王党虢石父又立幽王另一庶子余臣于携,史称携王。这时晋文侯率晋军入陕,与郑武公、秦襄公联合勤王,护卫平王东迁,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晋文侯二十一年(前760)执杀了非正统的携王,结束了周王室长达10年的二王并立局面,稳定了东周初年的局势,史称“文侯勤王”。晋文侯像周初的周公旦一样,大展匡扶周室之雄风,成为再造周朝的功臣。周平王为嘉奖文侯之功,作《文侯之命》,赐文侯“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给他颁了重奖,并提出殷切期望,表现了自己的一片感激之情。在晋国史上获得这一殊荣的仅三人,叔虞其一,文侯其二,文公重耳其三。晋文侯在位期间,是晋国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期。
晋昭侯(前745年―前739年在位),即姬伯,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文侯之子,晋国第十二任君主,在位7年,于前739年去世。
昭侯于元年(前745年)把曲沃一地封给他的叔叔姬成师,即曲沃桓叔,曲沃大于翼城,埋下了日后曲沃与翼(晋君都邑)对立的伏线。昭侯七年,晋大臣潘父弑杀了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败退,返回曲沃。晋人共立昭侯子姬平为君,是为孝侯,诛杀潘父。
晋孝侯,姬平,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昭侯之子,晋国第十三任君主,在位15年,于前724年为曲沃庄伯所杀。昭侯七年,晋大臣潘父弑杀了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但被晋人发兵逐回曲沃。晋人共立姬平为君,是为孝侯,诛杀潘父。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卒,子鳝代桓叔,是为曲沃庄伯。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在晋国都城翼弑杀了孝侯,晋人攻曲沃庄伯,庄伯退回曲沃。晋人立孝侯之子姬郄为君,是为晋鄂侯。
晋鄂侯,姬姓,名郄(或名郤),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孝侯之子,晋国第十四任君主(前723至前718),在位6年
《史记》称曲沃庄伯知道鄂侯死讯后,兴兵伐晋,周平王派虢公率兵伐曲沃庄伯,庄伯退回曲沃。晋人共立鄂侯之子姬光,是为哀侯。《左传》有不同记载,称曲沃庄伯联合郑、邢伐翼(晋国都城),周桓王派兵支援曲沃,鄂侯逃到随。后来曲沃叛周,周王在秋天命虢公伐曲沃,立哀侯于翼。
晋哀侯(?—前708年),即姬光,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鄂侯之子,晋国第十五任君主,在位9年,前717年—前709年在位。
哀侯八年(前710年),晋入侵其都城以南的小邑陉廷,陉廷与曲沃武公在次年联兵伐晋,哀侯被俘。晋人立哀侯之子小子为君,是为晋小子侯。小子元年(前708年),曲沃武公派自己的叔父姬韩万杀了晋哀侯。
晋小子侯(前708年—前705年在位),即姬小子,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哀侯之子,晋国第十六任君主,在位4年。
当时曲沃日益强大,《史记》称曲沃武公于小子四年(前705年)诱杀了晋小子侯,周桓王派兵伐曲沃武公,武公退回曲沃,周立晋哀侯之弟姬缗为晋侯。《左传》称晋小子侯于鲁桓公七年(前705年)冬被杀,周于次年冬立姬缗为晋侯。
晋侯缗,即姬缗,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鄂侯之子,晋哀侯之弟,晋国第十七任君主,在位26年至28年。
前706年(据《左传》则为前704年),周桓王出兵击败曲沃武公,立姬缗为晋侯。前679年,曲沃武公出兵灭晋,并向周厘王献礼物,厘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曲沃终于吞并了晋。
晋小子之四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杀之。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武公入于曲沃,乃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
晋武公(前754年—前677年),又称曲沃武公,姬姓,名称,晋穆侯曾孙,曲沃桓叔之孙,曲沃庄伯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公元前716年,继父位成为曲沃的国君,在吞并晋国前称曲沃武公。公元前678年,灭晋国,被周僖王封为晋国国君,并列为诸侯。曲沃武公改称为晋武公,纪年仍沿用曲沃武公纪年
公元前808年(晋穆侯四年),晋穆侯娶齐国女子姜氏为夫人。公元前805年(晋穆侯七年),晋穆侯攻打条城。生下太子仇。公元前802年(晋穆侯十年),攻打千亩,建立战功。又生下小儿子,取名为成师。成师就是晋武公的祖父。
公元前785年(晋穆侯二十七年),晋穆侯去世,晋穆侯的弟弟、成师的叔叔晋殇叔自立为君。太子仇出国逃亡。公元前781年(晋殇叔四年),成师的哥哥太子仇率领其徒党袭击晋殇叔而自立为君,是为晋文侯。
公元前746年(晋文侯三十五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之子晋昭侯继位。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元年),晋昭侯封叔叔成师于曲沃,称为曲沃桓叔。
公元前732年(晋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去世,曲沃桓叔的儿子、晋武公的父亲鳝接替曲沃桓叔之位,称为曲沃庄伯。公元前716年(晋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去世,晋武公继承其位,称为曲沃武公。
公元前710年(晋哀侯八年),晋国侵犯陉廷。陉廷和曲沃武公合谋联兵攻打晋国。公元前709年(晋哀侯九年)春天,曲沃武公率军攻打晋国都城翼,停驻在陉廷,以韩万(曲沃桓叔之子,曲沃庄伯弟,曲沃武公的叔叔)驾御战车,梁弘为车右,驱逐晋哀侯到汾河畔,大败晋军。当天晚上,俘虏晋哀侯。晋人于是立晋哀侯的小儿子为国君,是为晋小子侯。
公元前709年(晋小子侯元年),曲沃武公派韩万杀害晋哀侯。曲沃由此更加强大,晋国对于曲沃武公无可奈何。
公元前706年(晋小子侯四年),曲沃武公诱骗晋小子侯前来并将他杀害。周桓王派虢仲讨伐曲沃武公,曲沃武公退回曲沃,于是晋人立晋哀侯的弟弟缗为国君,是为晋侯缗。
公元前679年(晋侯缗二十八年),曲沃武公攻打晋侯缗,杀了晋侯缗,用所有的珍宝贿赂周釐王。周釐王便封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列为诸侯,于是曲沃武公全部吞并占有了晋国土地。
曲沃武公被封为诸侯时,已经在曲沃即位三十七年,于是改称为晋武公。晋武公开始迁往晋国都城,纪年仍沿用曲沃武公纪年,以明年为晋武公三十八年。
公元前677年(晋武公三十九年),晋武公去世,其子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
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曲沃桓公、庄伯子孙,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公元前677年(晋武公三十九年),晋武公去世,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五年),晋献公攻打骊戎,得到了骊姬和她妹妹,晋献公对她们姐妹二人十分宠爱。
公元前669年(晋献公八年),晋国大夫士蔿对晋献公说:“原晋国的公子们人数很多,不诛杀他们,将会发生祸乱。”于是晋献公派人把原晋国诸公子们全部诛杀,而建都城,命名为“绛”,开始以“绛”为都城。
公元前668年(晋献公九年),晋国有些公子已经逃亡到虢国,虢国因此再次进攻晋国,没有取胜。公元前667年(晋献公十年),晋献公想反攻虢国,士蔿劝说晋献公等虢国发生内乱再攻打。
公元前665年(晋献公十二年),骊姬为晋献公生下儿子奚齐。晋献公有意废掉太子申生,就说:“曲沃是我先祖宗庙所在的地方,而蒲邑靠近秦国,屈邑靠近翟国,如果不派儿子们镇守那里,我放心不下。”于是派太子申生住在曲沃,公子重耳住在蒲邑,公子夷吾住在屈邑。晋献公与骊姬的儿子奚齐住在绛都。晋国人据此推知太子申生将不会继位。太子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之女,名叫齐姜,很早就去世了。齐姜的同母妹妹是秦穆公的夫人。重耳的母亲,是翟国狐氏的女儿。夷吾的母亲,是重耳母亲的妹妹。晋献公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重耳、夷吾都很贤德。当晋献公得到骊姬之后,晋献公就疏远了这三个儿子。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晋献公扩充军队为二军。晋献公统率上军,太子申生统率下军,赵夙驾御兵车,毕万担任护右,相继灭了霍国、魏国和耿国,凯旋后,给太子申生在曲沃筑城,把耿地赐给赵夙,把魏地赐给毕万,并封他们为大夫。士蔿说:“太子您不能立为国君了。分给您先君的都城,封给您卿的爵位,预先把您推到人臣的最高地位,又怎能继位!不如逃走,免得大祸临头。效仿吴太伯的作法,不是很好吗?这样还能博得谦让的美名。”太子申生没有听从。
公元前660年(晋献公十七年),晋献公派太子申生讨伐东山。里克向晋献公进谏说:“太子是奉献祭祀宗庙社稷祭品、早晚问候服侍君王饮食的人,所以叫冢子。国君出行太子就应留守,有人代为留守就应随从,随从叫抚军,留守叫监国,这是古制。至于率师出征,须有专门军事才能的人方能胜任;发号施令,是国君与正卿的职责:都不是太子份内的事。军队在于服从将军的命令,如果太子一意秉从君命,就失去了统率的威严;如果独自把持军令,又对君王不孝,所以国君的继承人不能统率军队,太子统率军队将失去他份内的事,又没有威信,怎么行呢?”晋献公说:“我有好几个儿子,还不知将立谁为太子呢。”里克无话而退,去见太子申生。太子申生说:“我将被废掉吗?”里克说:“太子努力吧!君王命令你统率下军,只怕不能胜任其职,为什么会废掉你呢?再说您只怕不孝,不要怕不得继位。严格要求自己又不责怪别人,就能免于危难。”于是太子申生掌领军队,晋献公让他穿上左右各异的偏衣,佩带上金玦。里克推说有病,没有跟随太子申生。太子申生于是去讨伐东山。
晋献公私下对骊姬说:“我想废了太子,让奚齐做太子。”骊姬哭着说:“太子被立,诸侯都已知道,而且他数次领兵,百姓都拥护他,怎么能因我这贱人的原因而废掉嫡子去立庶子?您一定要那样,我就去自杀。”骊姬是表面佯装称誉太子,暗地里却叫人诽谤太子,想立自己的儿子
公元前656年(晋献公二十一年),骊姬对太子申生说,晋献公曾梦见他的母亲齐姜,让他速去曲沃祭祀一番,回来后把祭祀用的胙肉献给晋献公。太子申生于是到曲沃祭祀他母亲齐姜,并将胙肉献给晋献公。恰好当时晋献公外出打猎去了,于是将胙肉放在宫中。骊姬暗中派人在胙肉中放了毒药。过了两天,晋献公打猎回来,厨师将胙肉奉给晋献公,晋献公要吃胙肉。骊姬从旁边阻止晋献公,说:“胙肉来自远方,应试试它。”便把胙肉给狗吃,狗死了;给宫中厮役尝,厮役死了。骊姬哭着说:“太子为何这般残忍呀!连他父亲都想杀了去接替他,更何况其他人呢?再说父君老了,是早晚要死的人,竟迫不及待而想谋害他!”又对晋献公说:“太子这样做,不过是因为我和奚齐的缘故。我希望让我母子俩躲到别国去,或者早点自杀,不要白白让母子俩被太子糟踏。早先您想废他,我还反对您;到如今,我才知道在这件事上是大错特错了。”太子申生听说这消息,逃奔到新城曲沃。晋献公大怒,就杀了太子申生的老师杜原款。有人对太子申生说:“放毒药的是骊姬,太子为何不去把话说明?”太子申生说:“我父君老了,没有骊姬,就睡眠不安,饮食不甘。即使向他解释清楚,又引起他对骊姬发怒,这不行。”又有人对太子申生说:“您可逃奔到其他国家去。”太子申生说:“带着杀父的恶名逃奔,谁会接纳我?我自杀算了。”十二月十四日,太子申生在新城曲沃自杀。
太子申生死后,重耳、夷吾到朝中去,有人对骊姬说:“这两位公子都怨恨你进谗言害死太子。”骊姬害怕,又向晋献公诽谤两位公子说:“申生在胙肉中放毒,两位公子都知道此事。”两位公子听到这消息,害怕,重耳逃到蒲邑,夷吾逃到屈邑,依据屈邑,亲自守备。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二十二年),晋献公恼怒两个儿子不辞而别,认为他们有谋反的意思,就派兵讨伐蒲邑。蒲邑一个叫勃鞮的宦官逼重耳赶快自杀。重耳翻墙逃走,勃鞮追赶,只斩下重耳的衣袖。重耳出奔到翟国。晋献公又派人到屈邑讨伐夷吾,屈城防守严密,没能攻下。
公元前654年(晋献公二十三年),晋献公调遣贾华等人讨伐屈邑,屈邑百姓逃散。夷吾准备逃往翟国。冀芮说:“不行,重耳已在那里了,您再逃去,晋国必定转移军队来证讨翟,翟人怕了晋国,您们就有祸了,不如逃往梁国,梁国靠近秦国,秦国强大,等晋君去世后,您就可求秦国送您回国了。”于是逃往梁国。
公元前652年(晋献公二十五年),晋军攻打翟国,翟国因重耳的缘故,也在齧桑进攻晋国,晋国撤兵退去。当时的晋国很强大,西面拥有河西地区,跟秦国接壤;北面临近翟国;东面到达河内地区。同年骊姬的妹妹为晋献公生下儿子悼子(《左传》作卓子)。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二十六年)夏天,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国诸侯举行盛大盟会。晋献公因生病,去迟了,还没到葵丘,就遇见了周朝的宰孔。宰孔说:“齐桓公日益骄横,不修德政而专行侵略远方,诸侯心中不平。您只管不要参加盟会,他也不能把晋国怎么样。”加上晋献公正在生病,就返回了晋国。晋献公病情加重,就对荀息说:“我把奚齐作为继承人,他年龄小,大臣们不服,恐怕会有祸乱,您能拥立他吗?”荀息说能。晋献公说用什么做凭证?荀息回答说:“即使您死而复生,活着的我也不感到有愧,这就是凭证。”于是晋献公将奚齐托付给荀息。荀息担任国相,主持国政。同年九月,晋献公去世。
晋献公死后,诸公子争位,晋国大乱。奚齐被里克所杀,荀息复立骊姬妹妹之子卓子,又被里克所杀,里克迎立公子夷吾,是为晋惠公,晋惠公逼里克自杀。
晋惠公(?―前637年),姬姓,晋氏,名夷吾,晋献公之子,晋文公之弟,春秋时期晋国君主。公元前651年,在秦国的帮助下继位。晋惠公继位后,背信弃义,诛杀大臣,国人都很不顺服他。公元前637年九月,晋惠公去世,其子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
夷吾的母亲名叫小戎子,是翟国狐氏之女,她与其姐姐大戎狐姬同嫁晋献公。大戎狐姬生晋文公重耳,重耳年长于夷吾。
公元前665年(晋献公十二年),晋献公宠妃骊姬生下儿子奚齐。晋献公有意废掉太子申生,就说:“曲沃是我先祖宗庙所在的地方,而蒲邑靠近秦国,屈邑靠近翟国,如果不派儿子们镇守那里,我放心不下。”于是派太子申生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邑,夷吾住在屈邑(屈指二屈,北屈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南屈在其南)。晋献公与骊姬的儿子奚齐住在绛都(今山西翼城东南)。晋献公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都很贤德。自晋献公宠幸骊姬后,就疏远了这三个儿子。
公元前656年(晋献公二十一年),骊姬陷害太子申生毒害晋献公,太子申生无奈之下在曲沃自杀。当时夷吾和重耳到朝中去,有人对骊姬说:“这两位公子都怨恨你进谗言害死太子。”骊姬害怕,又向晋献公诽谤二人说:“申生在胙肉中放毒,两位公子都知道此事。”夷吾和重耳二人听到这消息,非常害怕。于是重耳逃到蒲邑;夷吾逃到屈邑,依据屈邑,亲自守备。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二十二年),晋献公恼怒两个儿子不辞而别,认为他们有谋反的意思,就派兵讨伐蒲邑。蒲邑一个叫勃鞮的宦官逼重耳赶快自杀。重耳翻墙逃走,勃鞮追赶,只斩下重耳的衣袖。重耳出奔到翟国。晋献公又派人到屈邑讨伐夷吾,屈城邑守严密,没能攻下。
公元前654年(晋献公二十三年),晋献公调遣贾华等人讨伐屈邑,屈邑百姓逃散。夷吾准备逃往翟国。郤芮(冀芮)说:“不行,重耳已经在那里了,您再逃去,晋国必定转移军队来证讨翟国,翟人怕了晋国,您们就有祸了,不如逃往梁国,梁国靠近秦国,秦国强大,等晋君去世后,您就可求秦国送您回国了。”于是逃往梁国(位于今陕西韩城南)。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二十六年)九月,晋献公去世。晋国大夫里克和邳郑想接回重耳,借申生、重耳、夷吾的党徒作乱[6],对荀息说:“三个仇家将要行动起来,外有秦国,内有晋国百姓帮助他们。您将怎么办?”晋献公临死前曾遗命荀息拥立奚齐为君,于是荀息说:“我不能辜负先君的遗言。”
十月,里克在守丧的地方杀死奚齐,当时晋献公还未安葬。荀息准备以死相报,有人说不如立奚齐的弟弟悼子(卓子)并辅佐他,荀息便立悼子为君,安葬了晋献公。
十一月,里克又在朝中杀了悼子,荀息也以身相殉。[9]里克等人已经杀了奚齐和悼子,就派人到翟国迎接重耳,想拥立他为君。重耳辞谢说:“违抗父命而出奔,父死又不能按儿子的礼仪侍候丧事,我怎敢回国!还是请大夫改立别的公子。”使者回报里克,里克又派人到梁国迎接夷吾。夷吾想回去,吕省、郤芮说:“国内还有可立的公子却到国外来找您,难以让人信任。估计如果不去秦国,借助强国的威力返回晋国,恐怕会有危险。”于是夷吾就派郤芮送重礼贿赂秦穆公,许诺说:“如果得以回国,愿将晋国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并且又送信给里克说:“果真能立为君,愿将汾阳的城邑封给您。”秦穆公于是派兵送夷吾回晋国。齐桓公听说晋国内乱,也率领诸侯来到晋国。秦军和夷吾也到了晋国,齐桓公于是派隰朋会合秦人一同送夷吾到晋都,立为国君,是为晋惠公。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元年),晋惠公背弃诺言,派邳郑向秦穆公道歉说:“当初我把河西许诺给您,今有幸回国继位。大臣们说:‘土地是先君的土地,您逃亡在外,凭什么擅自将土地许给秦国?’我与他们力争也没有用,所以向您道歉。”于是没有割地给秦国。而且晋惠公也不把汾阳城邑封给里克,反而夺了他的权力。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元年)四月,周襄王派周公忌父与齐国和秦国大夫一起拜访晋惠公。晋惠公因重耳还在国外,怕里克发动政变,便赐里克死。对里克说:“没有您我不能继位。虽然如此,您也杀害了两位国君一个大夫,作您的君主不也太难了吗?”里克回答说:“不废除旧君,您哪有机会被立?想杀我,还找不到借口吗?却说这种话,我听从命令就是了。”于是里克伏剑自杀。当时邳郑因去秦国道歉还没回来,所以免于此难。
邳郑听说里克被杀,就对秦穆公说:“吕省、郤称、郤芮最不服秦国。若用重礼贿赂并与他们合谋,即可驱逐晋惠公,迎立重耳,事情必能成功。”秦穆公答应了,就派人与邳郑一同回晋国,送厚礼收买吕省、郤称和郤芮三人。三人说:“礼重话甜,这一定是邳郑把我们出卖给秦国了。”于是诛杀邳郑,并诛杀邳郑和里克的余党七舆大夫。邳郑的儿子邳豹逃往秦国,建议攻打晋国,秦穆公没有听从。
晋惠公因违背给秦国土地和给里克城邑的诺言,又诛杀了七舆大夫,国人很不顺服他。公元前649年(晋惠公二年),周灵王派召公姬过拜访晋惠公,晋惠公傲慢无礼,遭到召公的讥讽。
公元前647年(晋惠公四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向秦国请求购买粮食。秦穆公询问大夫百里奚,百里奚说:“天灾流行,各国都可能发生,救助灾荒,敦睦邻国,是国家应尽的道义。应该答应晋国。”邳郑的儿子邳豹却请求秦穆公趁机攻打晋国。”秦穆公说:“晋惠公虽然可恶,但晋国百姓是无罪的。”于是秦穆公派了大量的船只运载粮食,从秦国都城雍城(今陕西凤翔南)至晋国都城绛城运粮的船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
公元前646年(晋惠公五年),秦国发生饥荒,向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惠公与群臣商量,大夫庆郑说:“靠秦国的力量登上君位,过后便背弃割地的诺言。晋国饥荒时秦国还借粮食给我们,现在秦国饥荒请求买晋国的粮食,给他们就是,有什么可顾虑的?还要商量!”晋惠公的舅舅虢射说:“往年上天把晋国赐给秦国,秦国不知道夺取还借粮食给我们。今天上天把秦国赐给晋国,晋国岂能违逆天意?趁机攻打他们。”晋惠公听取虢射的计谋,不给秦国粮食,反而发兵去攻打秦国。秦穆公大怒,也发兵讨伐晋国。
公元前645年(晋惠公六年)春天,秦国度过灾荒,秦穆公率军大举进攻晋国。晋惠公对庆郑说:“秦军已经深入我国境内,该怎么办呢?”庆郑说:“秦国曾护送君王回国即位,君王却违背割地的诺言;晋国饥荒时秦国援助粮食,秦国饥荒时晋国却背弃恩义,反而想趁它饥荒进攻它,秦军攻入国境不也应该吗?”晋惠公占卜让庆郑给自己驾车和护卫,都得吉卦。晋惠公说:“庆郑对我不恭顺。”于是改由步阳驾御战车,让一个名叫徒的家仆担任车右护卫,进兵抵御秦军。
公元前645年(晋惠公六年)闰九月十三日,晋惠公与秦穆公在韩原交战。晋惠公所乘坐战车的马陷于泥淖走不动,秦军追了上来,晋惠公窘急,叫庆郑来驾车。庆郑说:“不听占卜,打败仗不是活该吗!”说完便掉头而去。晋惠公又命梁由靡驾车,虢射担任车右护卫,迎击秦穆公。秦穆公手下勇士奋力冲击打败晋军,晋军败逃,晋军没抓住秦穆公,而秦军却抓获了晋惠公带回秦国。秦穆公准备杀了晋惠公来祭祀上帝。晋惠公的姐姐穆姬是秦穆公的夫人,便穿着丧服伤心地哭泣。秦穆公说:“抓住晋惠公应该高兴才是,现在你却这样。况且我听说箕子看到唐叔虞刚刚被分封时,就说过‘他的后代定会繁荣昌盛’,晋国岂可就此灭亡!”于是与晋惠公在王城结盟并答应放他回国。晋惠公也派吕省等人回报晋国百姓说:“我虽然能够回国国,却没有脸面见社稷,还是选个吉利日子让太子圉(晋惠公之子)继位。”晋国百姓听到这话,都伤心流泪。秦穆公询问吕省,晋国境内是否和睦。吕省回答说:“不和睦。下等人担心失去君主而牺牲父母,不怕太子圉即位,都说‘一定要报此仇,宁愿奉侍戎、狄。’那些上等人则爱护自己的君主而自知有罪,等待秦国放回晋国国君的命令,说‘一定要报答秦国的恩德。’有这两种意见,所以不和睦。”于是秦穆公改换晋惠公的住所,并赠送他侯伯享用的七牢之礼。
公元前645年(晋惠公六年)十一月,秦穆公放晋惠公回国,晋惠公回国后将晋国黄河以西的土地献给秦国,当时秦国的地盘向东已经扩展到黄河。[21]晋惠公又诛杀了庆郑,重修政教。与大臣商议说:“重耳逃亡在外,诸侯们大多拥戴接纳他。”想派人到翟国诛杀重耳。重耳听到这消息,就逃往齐国。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子圉。当初,晋惠公逃亡在梁国时,梁国国君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晋惠公,生下一男一女。梁国国君为他们占卜,男孩将为人臣,女孩将为人妾,所以把男孩取名叫圉,女孩取名叫妾。
公元前638年(晋惠公十三年),晋惠公患病,晋惠公还有好几个儿子在国内可立为继承人。太子圉说:“我母亲家在梁国,梁国现在被秦国灭亡,我在国外被秦国轻视,在国内又无后援。君王假使一病不起,我担心晋国大夫瞧不起我,改立别的公子。”于是太子圉跟妻子商量一起逃回晋国。他的妻子说:“夫君为一国太子,在秦国忍辱负重。秦穆公命我嫁给您,是为了安定您的心。您逃回晋国,我不会跟随您,也不会声张出去。”太子圉于是逃回晋国。
公元前637年(晋惠公十四年)九月,晋惠公去世,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
晋怀公(前655年?-前636年),晋国君主,姓姬名圉。他母亲是梁国人。早年在在秦国做人质,后其父亲晋惠公逝世,太子圉做了君主。但不久,晋怀公的伯父重耳在秦穆公支持下回国,晋怀公的心腹吕省和郤芮都临阵倒戈,晋怀公被迫出奔高梁,很快被即位为文公的重耳派人杀死。死时只有22岁。
晋怀公的父亲夷吾当时流亡列国, 到梁国后,国君梁伯很器重他,将女儿嫁给了他。不久,妻子梁赢生下一对龙凤胎,男婴取名为圉,女婴取名为妾。
至鲁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九月,晋献公死了。晋国权臣里克杀掉献公的继承人公子奚齐,连骊姬一并杀了,向夷吾发出回国的邀请。
夷吾借秦国兵护送,回国,即位,杀里克,是为晋惠公。
此后,秦晋两国开战,惠公战败,不得已,将儿子送到秦国为人质,时间在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的夏天。
当时,圉的年纪大约十一岁。 秦国国君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穆公将公族之女嫁给圉,此女名叫怀嬴。嬴为秦国公族之姓,怀从圉后来的谥号。五年后,圉逃归晋国,而怀嬴不肯跟他回去。
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九月,晋惠公夷吾病死,他惟一的儿子圉于都城绛即位,是为晋怀公。
与此同时,公子重耳经过长期流亡,也为秦穆公招纳而至。秦穆公的意图,在于帮助重耳回国夺权,以此建立秦晋同盟关系。
怀公畏惧重耳回国夺权,遂下令狐突召回两个儿子狐毛与狐偃,意欲削弱重耳的势力。狐突看出怀公的地位岌岌可危,说了一番大道理,就是拒不执行怀公的命令。怀公年轻气盛,杀了狐突。[4]狐突之死,将晋国公卿彻底推向了重耳一方。
鲁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正月,重耳在秦兵三千人的护送下,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晋国,入国都绛,即位。怀公逃到高梁,不久被杀。
轶事典故
晋惠公在梁国时,梁伯为其娶妻。妻子怀孕,已经过了预产期,胎儿尚未出生。惠公心中焦急,请卜者(算命先生)招父父子占卜。招父的儿子掐指一算:‘公子将有一男一女。’招父点头,说:“是的。不过,男的日后为他人劳役(当人质);女的将为他人之妾。”因此,男曰圉,女曰妾。
晋文公(是《左传》载公元前671年-前628年;《史记》载公元前697年-前628年),汉族,姬姓,名重耳。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文公对内,拔擢贤能:以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赵国先祖)、胥臣辅其政;栾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将其兵;贾佗、阳子制其礼;魏犨(魏国先祖)、荀伯御其戎。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晋国由此大治。对外,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个称霸的霸主,亦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
前651年,年迈的晋献公将崩,欲将晋侯之位传于公子奚齐,且尊骊姬为国母,然献公尸骨未寒,里克、邳郑父等人果聚众作乱,杀死奚齐、卓子(献公与骊姬妹之子),逼死荀息。
里克弑二君,想拥立献公诸子嗣君位。献公子为数不少,可死的死,逃的逃,有贤名者只剩重耳与夷吾。里克借口杀二君是为迎贤主。公子党皆附里克。
里克派遣狐毛至翟国,面见重耳。狐毛者,狐偃之兄。狐毛向重耳谈及国内政变。重耳唏嘘不已,狐毛向重耳转达里克之意,重耳犹豫不决,转身问计于狐偃、赵衰。众人合计的结果:危险,保命第一!这些年,重耳目睹父亲过于残忍的手段,甚至怀疑里克为他设下的也是个圈套。狐毛回报里克。在里克心中,重耳是除申生外的第二人选,但早已被这些年的血雨腥风吓得畏首畏尾。里克的善意没有得到重耳的理解,转而又去招身在梁国的夷吾。
秦穆公紧盯晋国内政,试图插手,派人联络重耳、夷吾,希望帮助重耳为君,重耳谢绝穆公的好意:“父亲在世时,我就不讨父亲喜欢,为父亲怪罪。如今父亲去世,我又不能为父亲守丧。为人子者,大不孝顺!哪里还敢贪恋君位?”夷吾在获得了里克的聘书后,也召见了秦国使臣。夷吾喜出望外,便以割让河东五城为条件,获得了穆公的援手。
事实上,夷吾的谋士——冀芮与吕省早就将国内的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便积极怂恿夷吾回国登基。就这样,公子夷吾在内有里克为主,外有秦嬴为援的条件下,击败了重耳,顺利的回国即位,史称晋惠公。
晋献公的大军兵分两路,分别围住蒲城与屈邑。夷吾敢于与父亲的军队较量,寡不敌众。重耳则更干脆,不抵抗,声称:“儿子不能跟老子打!”
不久,蒲城陷落,晋军中有一人叫波提的追杀重耳,重耳越墙逃脱。重耳只能投奔其母国——翟。不久,在翟国与狐偃、赵衰等人会合。
重耳的母亲本就是翟人,这里是狐偃的故乡。对此,狐偃为重耳做了精心的安排,献公也没有去赶尽杀绝,重耳终于可以暂时歇口气,在翟国安居。在翟国一呆竟然就是12年,好在翟君对重耳还不错。生活在平淡中度过,但也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翟国攻打戎族,俘虏了两个貌美的少女,便献给重耳。重耳笑纳,与谋士赵衰分老婆,君臣俩连襟。季隗为重耳生了两个儿子——伯鯈、叔刘,都是历史的过客,而叔隗为赵衰也生了个宝贝儿子,他就是未来半个世纪威震天下的赵宣子。
在翟国重组了家庭,生活过得不亦乐乎,重耳渐渐习惯了,乐不思晋。
惠公即位后,积极打压昔日作乱的公子党,不久就杀死权臣里克、邳郑父,并将国政委任于冀芮、吕省等人,重用亲信,大兴党狱,坐罪者甚众,加剧了晋国高层的矛盾。
惠公恐国人附重耳,欲先杀之而后快,便派遣刺客去刺杀重耳。早有细作打听到惠公之谋,便赶往翟国向重耳报告,他弟弟要对他下手了。
重耳与谋臣商议,狐偃说:“我们在这已经呆了12年,盘缠也积蓄够了。现在应该去其他诸侯国谋取支持。”重耳依其言,便与家小作告别。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刺客已来,重耳吓得拔腿就跑,冲到城门口,见到准备好的马车,一跃而上。狐偃、赵衰、贾佗、魏犨等随即跟上,而先轸、狐毛等人则抱憾未能随行。
匆忙之间,重耳一行就上路了,盘缠都没带。自翟国往东,一路颠簸,终于来到卫国境内,没想到一生英明的卫文公一时糊涂,对重耳没有兴趣。
重耳没有得到卫国的一丝援助,又再度起锚。然而,钱财、食物都没有得到补给。在卫国五鹿,重耳终于忍不住了,放下架子竟向一个农夫乞讨。一个普通农民又有多少粮食去施舍给重耳等十几人呢?农夫从地上拾起土块,调侃重耳:“拿去,吃吧!”饥饿难耐且近乎绝望的重耳气愤的举起鞭子要抽打农夫。狐偃赶忙阻止了重耳:“这是上天要赐给我们土地啊!说明我们复国在望。”并且煞有介事地向农夫磕了个头,接过土块,装在车上走了。
这种精神胜利法勉强刺激着重耳,重耳的进取之心正在干涸。为了让重耳活命,从人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为纪念介子推,重耳继位设定了寒食节。
桓公待重耳一行甚厚,使其得到了很好的补给,可心里也有一些猜忌。在与重耳的交往中,意识到重耳——一个落魄公子——举止之中,气魄宏伟;谈吐之间,志在天下。而重耳身边的随从,皆世之豪杰,将相之才。桓公句句称好,却也默默惊讶,为自己的后人捏把汗。
桓公以其宗女嫁于重耳,盼能捆住重耳,即便重耳最终复国,也可得晋之欢,以为助力。
齐女贤,美丽娇艳,果然将重耳迷得团团转,在齐桓公的糖衣炮弹之下,重耳尽享驸马之贵,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这些年饱受苦难的重耳,只知自己为公婿重耳,便忘记自己本为晋重耳。
前643年,齐桓公病逝,齐国衰落,以齐之力复国已不实际。重耳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不愿再去品尝流浪奔波。狐偃、赵衰等人多次提醒重耳,重耳不从。
狐偃、赵衰等人密谋,恰有一侍女窃听,报与宗女。宗女杀死侍女,与狐、赵合计,将重耳灌醉。然后拖上马车,快马出城,离开临淄。
等重耳一觉醒来,为时已晚。重耳气得操戈要砍狐偃:“如果不能复国,我吃你的肉!”狐偃边逃边半开玩笑:“如果复国失败,我死在荒野,也是被狼吃。若你能复国,晋国的肉都是你的,我的肉不好吃!”重耳住手了,只能硬着头皮上路。
离开齐国温柔乡,下一站——曹国。曹共公完全不听大夫僖负羁之言,拒绝接纳重耳。曹共公早听说重耳身有生理缺陷,竟然在重耳沐浴之时,在窗帘外偷窥,看看重耳的骈肋到底长得啥样。
真是恶心,重耳知道后,痛恨曹共公,暗自要报复曹国。
离开了曹国,又步入宋国境内。宋襄公以仁义治国,自然不会对重耳熟视无睹。襄公以与齐桓公相若的规格,招待重耳,只差没有嫁老婆。此时,宋楚争霸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宋襄公依然奉重耳为上宾,重耳对襄公之恩牢记于心。
宋国只是重耳的驿站,重耳小住了一段时间,修整后便再度启程。重耳一行来到郑国关前,派人通报郑文公。叔詹说:“重耳,是晋国的贤公子,与君侯同宗,宜当结交!”郑文公是个连父子亲情都不认得的主,哪会买这个帐?文公拒绝:“每年从我们这里路过的诸侯、公子那么多,如果每个都去招待,我们哪有那么多钱?”
于是乎,郑文公催促着重耳一行赶紧赶路,不要在郑国闲呆。
重耳离开郑国,又踏上了漫长的旅程,继续往南,进入楚国境内。
楚正值强盛,在楚成王的领导下,打败了一心图霸的宋襄公。成王早闻公子重耳是当时贤人,便远迎重耳,安置重耳居住在郢都,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与重耳共论天下,命自己的臣子与重耳的手下人时常切磋。
有一日,楚成王在酒宴中问重耳:“今日,我待你如何?”重耳答曰:“甚厚!”楚成王又问:“他日若你返国,将作何报答?”重耳思忖一会,答道:“若返国,皆君之福。倘晋、楚对战于中原,我必然退避三舍,以报今日之恩!”
成王默然,令尹子玉大喝道:“寡君奉汝为上宾,汝安敢出此妄言?”楚成王命成得臣退下,子玉不甘心,强谏成王:“重耳,世之贤主;随从,皆有将相之才。倘使其归国,如鱼得水,他日必成楚之大患。今日,其羽翼未丰,宜当处之!”成王不从,命子玉退下。成得臣愤愤告退。
前637年,晋惠公病重,不能理政,命亲信往秦,告知正在秦国为人质的公子圉。公子圉闻惠公病重,怕父亲死后,君位被夺,便不带妻室,偷偷溜回晋国。惠公果然一病不起,不久薨逝。公子圉顺利继承父位,是为晋怀公。怀公之才,不及其父,更恐重耳回归,乃问计于冀芮、吕省等人。
郤芮说:“重耳若能得国,必赖于狐偃、赵衰之辈。今狐偃、赵衰之族皆在国内,可迫使其弃重耳。”怀公依其言,迫使狐氏、赵氏、毕氏族人招狐偃、赵衰、魏犨等人回国,其族不从。怀公恼羞成怒,竟逼死狐突等,又再度大兴党狱。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大家不禁在思念:若重耳为君岂会如此?
残暴统治遭到了国人的一致反对。昔秦穆公待怀公为上宾,怀公的不辞而别也惹怒了穆公。穆公便考虑再度插手晋国朝政,以图进取中原。而重耳则成为秦穆公的首选。
打听到重耳已经入住楚国,便派使臣公孙枝赶往,面见楚成王,要求见重耳。重耳听说秦伯要帮助他返国,喜出望外。随即便辞了成王,匆匆离开楚国,往秦国而去。一路上,重耳充满期盼……
来到秦国,面见秦穆公,穆公表示愿意辅佐重耳回归晋国,夺取君位。但旧事重提,要重耳即位后将昔日的河东五城,割让给秦国作为酬劳。重耳稍稍考虑后,便欣然应允。穆公非常满意,便要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文嬴(即嫁于晋怀公之怀嬴。文,重耳之谥,意为重耳正室;嬴,姓也。先秦女子用姓,故史称文嬴)嫁于重耳,重耳有些尴尬,毕竟是自己的侄媳妇。
好在博学多才的胥臣引经据典,才让重耳勉强接受。另外,穆公有将其宗室五个女子作为陪衬一起嫁给重耳。重耳也不“挑食”,全额收编。穆公看着重耳如此明事理,更愿意支持重耳。
前636年开春,秦穆公委派公孙枝,率领秦军三千,护送重耳渡过黄河。到此为止,重耳已经阔别祖国长达19年之久,心中感慨万千。
重耳回国后,立刻联络早已埋伏于国内的亲信力量前来接应,栾氏、郤氏、狐氏、胥氏、先氏等强族皆积极响应重耳的号召,受降吕省、郤芮,所附者甚重。在众人的簇拥下,重耳大军开到曲沃,朝于武宫,被众人拥立为君,是为晋文公。
怀公逃亡高粱,不久在四面楚歌中被杀。不久,惠公亲信吕省、冀芮发动政变,被人检举。文公又处死了两个在惠公朝极其得势的权臣。
经过了狐偃对朝政大刀阔斧的改革,晋国已越入强国之列,然而文公之志不仅如此,他要称霸中原。昔齐桓称霸,尊王攘夷。虽天子已不复昔日之威,但毕竟是天下的共主。然而历史往往就是这样耐人琢磨。就在文公为尊天子绞尽脑汁之时,机遇来临了。
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盗嫂事发,与襄王发生火并,王子带联合狄人军队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并告难诸侯。与晋文公同样有着图霸之心的秦穆公收到了周王的告急文书,便调兵遣将,屯兵于黄河岸边。晋文公关起门来商议,狐偃以一个大政治家的嗅觉,力挺文公:“想得到诸侯拥护,勤王是上上之选,足以取信诸侯,且合乎大义。周天子是天下之大宗,有他的支持,必能奉天子以令不臣。”
文公挺直腰杆,下令出兵勤王。这年三月,文公亲率大军,撇开秦穆公,向王畿腹地推进。自周邑阳樊(又作樊邑,今河南济源西南)分兵两路。一路赴泛迎襄王;一路从温(今河南温县西)攻叔带。很快,甘昭公的叛军在晋国部队大举攻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四月,败狄人,杀叛党叔带、隗后、颓叔等。周襄王被迎回王都。
襄王大为感动,亲自接见晋文公,并好酒好肉招待。姬姓很久没有这样扬眉吐气了,襄王自然对晋国的崛起异常看重,毕竟周、晋同宗,皆为武王之后。为了让晋国更加方便的辅弼王室,将阳樊、温、原、欑茅四个农业发达的城池赐予文公,晋国南部疆域扩展至今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一带,为其日后图霸中原提供了有利条件。逐鹿中原的大门顿时大开。
从此,晋国也成为周王室在乱世中维持其所谓“统治”的“宪兵”。
伐卫灭曹平定王子带之乱后,晋文公乃至晋国的国际形象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中原士人感慨:“桓公再世…诸侯又有领袖了!”在整个中原都处在从不讲信誉道义的楚国的阴霾之下,大家也迫切希望齐桓公再世,能够带领诸侯反击楚国。其中对楚国最深恶痛绝的当属宋国。
前637年5月,宋襄公重伤而亡,公子王臣嗣位,是为宋成公。成公为保全宋国而隐忍,表示愿意投靠楚国,并前往楚国,进行国事访问。宋国人恨楚之爽约,襄公之亡,抗楚情绪高昂,而晋国的崛起,让宋成公迅速倒向晋国。前634年冬,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北上伐宋,并兵围齐之榖邑,威胁齐国。宋国抵挡一年之久,派公孙固向晋国求救。
晋文公感念宋襄公昔日之恩,更想将中原诸侯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楚三王百年来强大的国力,已经在中原渗透极深,文公又有些畏惧。救宋,必绝楚欢,不救宋,是惧楚也。文公左右为难,权衡利弊还是没有结果。关键时刻,狐偃、先轸站了出来。
原轸说:报答宋国的恩惠,解救诸侯的危难,确立威望,成就霸业,就在此一举。子犯也为文公打气:楚国新得曹,且联姻于卫。若攻曹、卫,楚必救之。齐、宋之危可解(春秋版围魏救赵)。
狐偃、先轸可谓全才:政治家狐偃为文公算清军事帐,军事家先轸为文公算清政治账。天赐重耳以霸。
前633年,晋文公亲自率领晋国二军至庐,检阅部队。因为这些年,晋国国力膨胀太厉害,人口增长较快。文公召集众臣,重组晋军,将原晋国二军,扩大编制为三军。这一创举,宣布晋国正式步入大国行列(周代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军中求元帅,文公询问赵衰的意见,赵衰举荐了好读诗书、敦厚守礼的郤榖:“郤榖,五十余岁,守学弥敦。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敦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榖为中军将。”郤氏为晋国宗室近亲,由他担任元帅基本符合文公的要求。同时,赵衰又将郤溱推荐给文公,以为郤榖之辅,为中军佐。中军完全由晋国宗室近亲率领。
重耳又谋上军之将佐,欲以赵衰将上军。赵衰反荐狐偃为上军将,狐偃推辞,却向文公举荐狐毛。又以年龄小于狐毛为由,坚持以哥哥将上军,辅佐狐毛。
重耳又想以赵衰带领下军,赵衰又坚辞:“栾枝贞慎;先轸多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臂膀。”重耳只得以栾枝为下军将,先轸为下军佐,胥臣待定。
城濮之战,楚成王已经回国,并抽走了楚军的部分兵力。子玉围宋已一年有余,仍不克。若敖氏已经公开与王权叫板,如若无功而返,必然使家族在国内的境遇更加被动。为了家族的未来,也为了楚国的荣誉,子玉要坚持到底。
子玉先派使臣向晋文公求和:要求晋国放过曹、卫,楚便撤宋之围。狐偃、先轸集体反对,认为和解则楚国获利,晋国获利少;如果不肯和解,战争的罪责将由晋国来承担。
先轸向文公出谋:“我们不得不答应。若以子玉之言,宋、曹、卫三国皆可无兵灾之祸;如果我们拒绝,三国必遭涂炭。我们救援宋国,却不能让宋国免于灾祸,宋必怨恨我们。这样让我们左右为难。我建议先答应子玉,我们再与曹、卫谈判,只要他们与楚国断交,我们就恢复他们的利益。我们扣押楚国使者以激怒子玉,看子玉如何应付,我们再作下一步计划!”
文公霸业已成,率军撤退,一路高奏凯歌,军容甚整。回军途中,路过雍丘,帮助周天子修筑宫室,更加博得周襄王的好感。
晋文公亲自至周都,告捷献俘。周襄王万分感激文公,并亲自接见。文公献给天子楚国战俘:战车一百辆、步兵一千人。襄王赐文公酒,并正式策命文公为侯伯,意为诸侯之长,准许其保卫王室,讨伐不臣诸侯之权,并赐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
自此,文公继承齐桓公的“遗志”,将尊王攘夷之大旗独抗于肩,承担起保卫东周国际秩序的光荣职责。
前632年5月,晋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诸侯,齐昭公、宋成公、鲁僖公、蔡庄侯、郑文公、卫叔武(卫成公之弟,成公在野,未前往)及莒子,盟于践土。
7月,晋国大军凯旋, 士卒整齐排律,军乐高唱凯歌。至太庙献上敌人左耳,告慰晋国历代先君,并大赏三军将士。
入冬后,晋文公来到大夫赵衰的封地温邑,在周、晋边界线上再度以霸主之命号召诸侯,晋文公主盟,与齐昭公、宋成公、鲁僖公、蔡庄侯、郑文公、陈穆公、莒国、邾国国君、秦小子会盟,加固诸侯联盟。
前631年,周襄王欲召集诸侯,晋文公代襄王命诸侯至翟泉面见周天子。襄王特许晋国,以执政兼上军佐狐偃代文公会盟。6月,诸侯之会如期举行,周襄王面见晋国特使狐偃、宋成公、齐昭公、鲁僖公、陈穆公、蔡庄侯、秦穆公会盟于翟泉。晋以臣面见诸侯之君,彰显其高人一头的优越感,也标志着晋国霸业达到了巅峰。
自此,晋文公已征服了齐、秦、宋、郑、卫、鲁、陈、蔡、莒、邾等诸侯,成为继齐桓公后又一霸主。稳定霸权。
城濮之战后,中原出现了新的格局——晋国独大。卫成公还在国都之外,处于流亡状态,甚至连践土之盟都不敢参加,派大夫元咺辅佐公子叔武与诸侯会盟。很快,卫成公又疑神疑鬼,怀疑元咺要拥立弟弟顶替自己,便杀死元咺之子元角。叔武回国后,元咺却并未篡位。
卫成公一时性急,在兄弟重逢之时,误杀其弟,后明白真相,悲恸欲绝。元咺怕成公杀红眼,便逃亡晋国,请晋文公主持公道。晋文公审理卫国案件。
卫成公派宁武子、针庄子、士荣往晋,与元咺对质,结果成公败诉。晋文公处死士荣,砍掉针庄子双脚,并派军队去卫国逮捕成公至成周,释放元咺回国。卫成公沦为阶下囚,元咺则拥立公子瑕为卫侯。
前630年夏,晋文公欲通过给卫成公治病中毒杀成公,幸好侍奉成公的宁俞机警,贿赂医生,在毒药中减量才使得卫成公逃过一劫。
关键时刻,鲁僖公为卫成公求情,并慷慨解囊,赠与周襄王、晋文公美玉各十块,周襄王同意释放卫成公,晋文公虽为霸主,也只能顺着周天子的意。
有期徒刑18个月后的卫成公再度获得自由。成公不甘心就此沦落,近乎疯狂的贿赂卫国当权贵族,给予种种美好许诺。不久,在大夫周颛、冶廑的协助下,顺利攻下卫国,卫成公复辟,又开始复仇,杀死公子瑕及元咺。
通过扣押、废立卫侯,晋文公着实报复了当年卫文公的落井下石——父债子还。卫成公复位后,这种被关押险些丧命的仇恨埋藏心骨。
就在楚国返回江汉韬光养晦之时,诸侯们在晋文公的光辉普照之下,积极拥护晋国。但也有例外,他就是特立独行的郑文公。
很多人不明白,郑伯捷何以谥之“文”?同晋献公类似,郑文公虽在功业上远不及晋献公,但论起残忍狠毒,恐怕献公也有所不及。晋献公总共也只逼死了申生一个儿子;郑文公的七个儿子有四个都死在这个畜生老爹的手上,只剩嫡长子兰、嫡次子宋、及公子归生。
郑文公因曾经轻慢过晋文公而对晋国很不放心,于是就与楚国联络,希望以此为助力,然而郑国秘密通楚却不胫而走。晋文公早欲伐郑以报私仇,郑国君臣的轻佻给晋国讨伐他们提供了借口。
前630年,晋文公纠合秦穆公联合向郑国发起进攻,晋、秦联军很快就包围郑国,晋国兵至函陵,秦军驻扎氾南。晋文公旨在灭亡郑国,而不简单是教训一下。
郑文公惶恐,不知所措,病急乱投医,派早已不参与政事的烛之武前往秦营,面见秦穆公。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对秦穆公软硬兼施,颇有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气魄。最终,烛之武凭借着自己的口才,不卑不亢,捍卫国家社稷。
在烛之武巨大的战略诱惑面前,秦穆公决定不再给晋国充当打工仔,单方面与郑国谋和,并派遣兵将为郑戍守,自己却率领大部队撤退了。秦军的不配合让晋文公很是难堪:攻郑,必与秦兵交战;不攻,难以释怀。坚决主战派狐偃力主晋军先把秦军给收拾了,再单独灭郑。晋文公考虑则更为周祥,因为他不想就此就将人们最为称道的“秦晋之好”给葬送掉,因为翻脸还不是时候。
虽未灭郑,郑文公再也不敢对晋无礼,小心侍奉晋文公。前628年,郑文公一命呜呼,郑文公送于晋为大夫的公子兰回国即位,是为郑穆公。郑穆公在位22年,也始终是晋国的重要追随者。
在文公即位以来,文倚狐偃、武用先轸,整个晋国高层和气一堂,大家同心协力。大家之所以如此亲昵,不仅在于文公的手腕。事实上,文公、狐偃、先轸三人都属于作风强硬的政治家,风格强梁就难免会产生摩擦。这时就需要一位虚怀若谷、高风亮节的政客来润滑摩擦,这个人就是赵衰。
赵衰的为臣之道最让人称赞。晋文公初设六卿,赵衰频繁登场,表现积极但是更多的是呈现出他的品德——谦让。赵衰先后推荐郤榖、郤溱、先轸、狐偃、胥臣、先且居,在政治上出镜不多,却让人怀念。再加之赵衰与文公私交甚厚(连襟加翁婿),赵衰到此时尚未有过任何军权,文公赏赐给他的封地、财富他又让于他人,这让文公很过意不去。
随着晋国霸业的日趋稳固,君臣之间的矛盾也逐步呈现出来,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文公与执政官狐偃的舅甥蜜月期走到尽头。
狐偃才能卓越,却为人贪鄙。从他对重耳的拥护看,更像是一次投资。昔太子申生被朝中重臣拥护时,如果也去赶这个时髦,无权无势的他肯定是不太受待见的。他认准了重耳是一支潜力股。
漫长的流亡成为过去,重耳大器晚成,狐偃却一次次在外甥耳边提及自己,实为邀功。在晋文公始作三军六卿时,文公要立狐偃为卿,狐偃为卿无可争议。狐偃却说狐毛更有才华,逼着文公立狐毛为卿。
文公手腕强硬,狐偃则强梁而贪,君臣矛盾就在所难免免了。统治后期,文公有意无意的疏远狐偃,赵衰已是文公内定的下一任执政官,至少赵衰的性情较之狐偃要温顺得多。
在前629年,文公以赵衰将新上军,对舅舅实施紧逼。几个月过后,狐毛去世,文公撇开表弟狐溱(狐毛之子),命赵衰代狐毛,与狐偃同领上军。晋文公年近七旬,自感时日不多,可狐偃明显继承了狐突的长寿基因,依然健在。文公儿子们皆无任何政治经验,若再不选择废黜狐偃,将来国君大权旁落就在所难免。文公亲于赵衰,每每以国政要务委任,试图以赵衰稀释狐氏大权。
一年后,外甥终于熬死了舅舅,狐偃也去世了,文公终于松口气,正式任命赵衰为执政大夫。赵氏开始强盛。
前628年,功成名就的晋文公病重,年迈的身躯已经无法支撑他的生命。不久,一代霸主晋文公与世长辞,晋国大丧。众臣拥立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
晋襄公一面为父亲主持丧礼,一面派遣使臣至各国,将文公死讯告知天下。中原诸侯对晋文公敬畏非常,皆星夜赶到绛都,参加文公葬礼。晋襄公在诸侯面前盟誓,要继承文公之业,为晋国的霸业、中原的和平再接再厉。
数数各个诸侯,唯独秦伯没来。身为晋襄公外公兼舅舅的秦穆公并没有到场为先君发丧。秦晋之好第一次被人看穿其虚伪性。襄公对此隐忍。
秦穆公听闻女婿病逝,没有多少伤感,颇为乐观:秦国称霸的机会来了!这时,前些年守郑的秦将们告知穆公郑国有机可图。秦穆公信心满满的调兵遣将,以孟明视为主将,率领大军跨越晋地,远征郑国。郑穆公早有准备,秦军无功而返,撤军途中过晋国边疆,顺带将晋国的附属滑国攻灭。晋国朝野震惊。晋襄公问计于众臣,先轸力主伐秦。栾枝要维持秦晋之好。最终栾枝拗不过先轸,襄公被先轸说服。
晋襄公戴孝,命三军臂系黑布,以先轸为元帅,率领大军出征。先轸果断的分析占据,考察地利,将大军埋伏在秦军必过之崤山之中,只等秦人前来。
秦军过崤、函。先轸将令一下,晋军将士冲向秦军,各个奋勇杀敌。秦军措手不及。晋军将秦军围在山谷之中,围歼秦军。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秦军全军覆没,崤山之谷,尸横遍野。秦军三将皆成为阶下囚。
襄公与诸卿将士,俘虏秦军的残兵败将,凯旋。秦穆公入主中原的计划遭到了严重打击,秦国也无力再与晋国扳腕。襄公借此次大胜声名远播,坐稳霸主之位。
晋襄公元年,诸侯会葬晋文公,襄公为君父发丧,其棺椁葬于曲沃。文公时代结束,晋襄公时代来临……
晋襄公(?—前621年)汉族,姬姓,讳欢,谥号曰“襄”,侯爵,其名称“晋侯欢”(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姬欢),简曰“晋欢”。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前627年—前621年在位。晋文公之子,政治家,在位期间继其父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将晋国霸权再度推向高峰。晋文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鲁僖公四年被后母骊姬迫害,逃亡国外飘泊19年,辗转8个国家。到鲁僖公二十四年,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夺得君位,即位为晋文公。
晋襄公温文尔雅,善纳箴言,内政以赵衰为相,霍伯为帅,栾、郤、胥、先夹辅晋宗。初立,尊王室;联齐、郑;数败嬴秦;抑克荆楚,使晋国国势持续鼎盛,霸业得以平稳过渡。前621年,襄公擢赵宣子为正卿。不久,盛年而亡,赵盾当国且为政。
晋文公英雄一生,妻妾成群,儿女众多。晋襄公之母为逼姞。至于何时过的门,史料匮乏,无处可考。晋文公之正妻当为文嬴,秦穆公之女,文嬴似乎未能给晋文公添嗣,或者说嫡子早亡
前628年,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撒手人寰,公子欢作为晋文公之嗣子,无可争议的成为了晋国新一任的国君。
继承晋侯之位,那是众望所归。但是要想得到父亲晋文公所拥有的诸侯霸权,继承霸主之位,却还是扑朔迷离。在晋文公之前,郑庄公、齐桓公曾经称霸诸侯,很遗憾他们只得了管身前,管不了身后,死后诸子纷争,使先君拼斗一生才拥有的霸主权威因为儿子们的不争气而一去不复返。
晋襄公本性宽厚,不像其父手腕强硬,因为是父亲打下了江山,晋襄公的任务就是“萧规曹随”,父亲身前所用的重臣,襄公都让他们官居原职,使晋国在核心领袖晋文公死后,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人员调整,也就不容易发生骚动乃至叛乱。
晋襄公采用的垂拱而治,固然与其性格有关,但在当时政权尚未稳固的情况下,这本就是招妙棋,晋襄公基本得到了父亲的所有遗产,包括霸主的权威与地位。
晋献公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了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攻郑国。郑国烛之武夜见秦穆公,离间了秦与晋国的关系,秦与郑结盟友好而退兵,并留下杞子、逢生、杨孙帮助郑国防守。晋文公见秦撤退,也就退兵回国。
鲁僖公三十二年,帮助郑国戍守的杞子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郑国人让他掌管北门的钥匙,若秦悄悄地派军前来偷袭,郑国就可以夺取。
秦穆公很感兴趣,就同有名望的蹇叔、百里奚商议。蹇叔坚决反对,认为长途行军,不能保密,劳师远征,不会获胜。且在过崤山谷地时,将会遭到晋人的攻击。秦穆公不听,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率军偷袭郑国。
秦国军队走到滑国(今河南巩县境),遇到前往周王国做牛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在这紧急中,他一面假装是郑国派来慰劳秦军的使者,向主将孟明视献上4 张牛皮和12 头牛,一面派人快速回国报告。孟明视等真以为弦高是郑国派来的使臣,认为郑人已知秦军将到,偷袭不成,攻不下郑国,又没有后援,是不能攻打郑国了,于是灭掉滑国就回军。
秦军东进,正是晋文公死,他的儿子襄公新即位之时。中军元帅先轸主张趁秦军回军途中袭击他们。于是联合姜戎,在崤山谷中设下埋伏。当秦军到达晋军伏击圈后,遭到突然攻击,致使全军覆没,孟明视等三员大将被活捉。晋文公的夫人文嬴是秦穆公女儿,晋襄公的嫡母,她出面要求晋襄公将三位秦将释放,让他们回秦受罚,以免影响两国关系。三位秦将才得脱身回秦。
秦穆公穿着白衣白服到郊外迎接三将,向他们作了自我检讨,把失败的责任承担下来,仍然任用孟明视主持军政事务。孟明视尽心尽力治政养民,准备向晋报仇。公元前625年,孟明视将兵伐晋,晋先发制人犯秦,战于彭衙,秦军大败。同年冬晋率宋、陈、郑之兵伐秦,取汪及彭衙。秦穆公仍用孟明。
鲁文公三年(公元前624 年),秦军"过河焚舟",上下一心要报仇。
晋军坚守不出,秦穆公率大军攻下晋国的郊(今山西闻喜西)和王官(今山西闻喜)两地,然后从茅津(今山西平陆县茅津渡)渡过黄河,进入崤山谷中,掩埋了当年战死将士的尸骨,穆公发表了一篇深表自责的讲话。这篇讲话就是《尚书》中的《秦誓》篇。穆公于是率军返国。
秦国由于东进的道路被晋国阻塞,终春秋之世,不能越崤函东进一步。
秦国虽未取得相当大的实际战果,却给了牛气冲天的晋国人当头一棒,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晋国人的傲气。晋国君臣们从文襄盛世的梦中被敲醒,他们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诸多盛气凌人的对外政策。晋国人决定将霸主之德向诸侯展现而不仅仅是武力,以此改善同中原诸国的关系。
公元前624年冬天,秦国人撤走后不到半年,晋国主动向鲁国表达了歉意,热情邀请鲁文公再次访问晋国。
上一次鲁文公访晋遭受的屈辱,其记忆尚未完全消退。但是接到晋国的邀请后,鲁文公仍然不计前嫌,忍辱负重来到了晋国。
这一次他不仅见到了晋襄公,而且受到了晋襄公相当隆重的接待。在欢迎宴会上,晋襄公诗兴大发,把鲁文公比作君子,大加赞赏。
知书达礼的鲁国人被捧得有些飘飘然。在大夫叔孙得臣的指点下,鲁文公神色凛然地走下台阶,向晋襄公拜谢说:“小国受命于大国,哪里敢不端庄慎重?君侯您如此大礼相待,哪里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小国之所以开心,是因为大国的恩惠啊!”
晋国人的高帽子自然送得贴切,鲁国人的马屁也拍得恰到好处。晋襄公听了,连忙也走下台阶,诚挚邀请鲁文公一起登台,再互成拜礼。鲁文公有感于晋襄公的热情,礼尚往来,也念了一首“嘉乐”之诗来应景,赞扬晋襄公“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晋襄公好人做到底,于第二年春,归还卫大夫孔达。当然,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晋国对外宣称:孔达乃是卫国的贤臣,晋国不忍心忠义之士因为尽忠国事而身陷囹圄,故释放孔达。这一说辞既给了自己的面子,也给了卫国面子。夏天,卫成公亲自到晋国,致拜谢之意。
没过多久,曹共公也主动跑到晋国来朝觐,表示臣服于晋国的领导。《左传》将这些事一一记录在案,是告诉读者,晋襄公通过仁德而不是通过武力,使得晋文公建立的霸业得到延续,而且受到诸侯的尊重。
这一年秋天,晋襄公派兵讨伐秦国,包围刓和新城。
没有等到百年,仅仅只有百余日。就在这一年(前621年)的8月份,晋襄公不幸病逝!襄公的英年早逝,宣告“文襄之世”的终结。晋襄公只留下一个还不满十岁的太子夷皋,临终前襄公放心不下夷皋,将赵盾招到自己榻前,托孤于赵盾。
晋襄公尸骨未寒,赵盾却公开违背襄公的遗嘱,召集卿大夫开会。赵盾宣称:晋国要维持霸业,必定要立长君,太子夷皋年幼,不能理政,当至秦迎立公子雍(襄公之弟)。
且不论赵盾怀的是什么心机,至少说明晋襄公死时,赵盾已经完全具备了左右君权,废立公侯的权利,这是晋国国君权威的第一次受到侵蚀。
在朝中也有敢于与赵盾为敌的人物,他就是贾季,狐偃之子。因为狐偃在世时,狐氏的力量非常强大,因此狐氏的周围也积聚了一团政治势力。贾季因为阳处父的几句多嘴,失去了中军将的权利,记恨赵盾,当赵盾要提出拥立公子雍时,贾季没有坚持晋襄公的遗嘱,而是凭一时意气,很自大的选择与赵盾对着干。他力主拥立在陈国的公子乐。赵盾自然不会同意,贾季想到了齐桓公与公子纠争立的故事,误以为谁先到达晋国,谁就是国主,于是急忙派人到陈国迎接公子乐回国。公子乐在还在路上,就被赵盾派人斩尽杀绝。贾季愤恨当初协助赵氏的阳处父,派人刺杀,赵盾顺势将贾季赶出晋国,贾季逃奔翟国,最后一支足以撼动赵盾的力量也被驱除了,赵盾联系秦康公,派士会、先蔑去秦国迎立新主。
太子夷皋不懂事,可他的母亲穆嬴深知事态的严重,在朝堂上与赵盾争讼,赵盾置之不理。穆嬴有自己的斗争方式,亲自到赵家求情,看赵盾太固执,就如同一个泼妇一般哇哇大哭不止……赵盾对这个远方本家妇女也是无可奈何,穆嬴甚至在为避免与赵盾拼个鱼死网破而作最后的争取。
赵盾屈服了,背弃秦国,拥立太子夷皋为晋侯,续姬姓之嗣,接襄公之位,是为晋灵公,灵公年幼,不能亲政,国政全权委任于赵盾一人。
自此,晋襄公死后的一系列变故才得以平息,赵盾执政,晋国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晋襄公是晋国霸业持续的第二位国君,与乃父刚烈强硬的为政风格不同,晋襄公有识人之明,从谏如流,其对内宽厚,对外仁德的为政纲领使得这一时期中原诸侯之间的混战大大减少,也使霸业更为稳固,并顺利的将其推向又一个高峰,且传之后世,使诸侯霸主这一光荣头衔长期成为晋国的固有财产。
晋襄公之子。姬姓,名夷皋。公元前620年即位,其时年龄尚幼,即好声色。后来渐长,宠任屠岸贾,不行君道,荒淫无道,以重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致使民不聊生。
晋灵公不行君道,荒淫无道,以重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厚敛以雕墙)。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一次因为熊掌没炖烂,就把厨师杀掉,把尸体装到筐子里让宫女拿去扔掉。大臣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感到很反感,暗中派刺客鉏麑刺杀赵盾。鉏麑却感叹赵盾忠君爱民,自己一头撞槐树而死。晋灵公又设宴招待赵盾,暗中埋伏士兵,打算趁机杀死他。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得知此事,赶忙跑到宫殿,扶著赵盾退下。灵公唆使一条獒犬来咬赵盾,提弥明把獒犬杀死,提弥明後来被士兵所杀。前607年赵穿攻灵公於桃园,赵盾派赵穿往周迎公子黑臀,是为晋成公,太史董狐写道,“赵盾弑其君,以示於朝。”
晋灵公不遵守做国君的规则,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头顶着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的手,便询问厨师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打算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经·大雅·荡》说:‘事情容易有好开端,但很难有个好结局。’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经·大雅·烝民》又说:‘天子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可是晋灵公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讨厌,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吨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了一条,还不如去死!”于是, 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公元前607年(晋灵公十四年)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了出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饿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问为什么,灵辄说:“我给别人当奴仆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离家近了,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公元前607年(晋灵公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
轶事典故
晋灵公好狗
明代刘基《郁离子》记载:晋灵公好玩狗,在曲沃专门修筑了狗圈,给它穿上绣花衣。深受晋灵公宠爱的屠岸贾因为看晋灵公喜欢狗,就用夸赞狗来博取晋灵公的欢心,晋灵公就更加崇尚狗了。一天夜晚,狐狸进了绛宫,惊动了襄夫人,襄夫人非常生气,晋灵公让狗去同狐狸搏斗,狗没获胜。屠岸贾命令虞人(看山林的)把捕获的另外一只狐狸拿来献给晋灵公 说:“狗确实捕获到了狐狸。”晋灵公高兴极了,把给大夫们吃的肉食拿来喂狗,下令对国人说:“如有谁触犯了我的狗,就砍掉他的脚。”于是国人都害怕狗。狗进入市集夺取羊、猪而吃,吃狍了就拖着回来,送到屠岸贾的家里,屠岸贾由此获大利。大夫中有要说某件事的,不顺着屠岸贾说,那么狗就群起咬他。赵盾将要进谏,狗阻止并把他拒之门外,不能进入。
过了几天,狗闯进御苑吃了晋灵公的羊,屠岸贾欺骗晋灵公说:“这是赵盾的狗偷吃的。”晋灵公发怒派人杀赵盾,国人救了他,赵宣子逃往秦国。赵穿趁大家怒恨、指责屠岸贾,便杀了他,接着又在桃园杀了晋灵公。晋灵公的狗在国内四处逃散,国人把它们全部捕获并煮了。
晋成公(?-前600年)姬姓,名黑臀,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的弟弟,晋灵公的叔叔,母亲是周王室孙女。
前607年,赵穿杀晋灵公之后,赵盾让赵穿从周京迎来襄公的弟弟黑臀,让他即位,这就是成公。壬申日,成公去武宫朝拜祖宗。这时期政治清明,孔子写:“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
成公于元年(前606),赐给赵氏为公族大夫。晋国讨伐郑国,因为郑国背叛了晋国。三年(前604),郑襄公刚刚即位,郑国归附晋国却背弃了楚国。楚王生气了,讨伐郑国,晋国前往援救。六年(前601),晋国攻打秦国,俘虏了秦国将军赤。同年,赵盾去世。七年(前600),晋成公与楚庄王争压霸权,在扈邑会见诸侯。陈国畏惧楚国,未去赴会。晋国派中行桓子(即荀林父)讨伐陈国,因而救援郑国,与楚国交战,打败了楚军。那一年,成公逝世,儿子景公据即位。
晋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据,是中国春秋时代诸侯国晋国的一位君主。为晋文公之孙、晋成公之子。于前599年继其父晋成公在位,晋景公曾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不过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晋景公在晚年将国都由绛迁往新田(今山西侯马),并改称新绛。之後又发兵消除专政的赵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对卿族的第一次胜利。前581年去世,在位共计十九年,之後由其子晋厉公继位。
公元前600年(成公七年)晋成公去世,儿子晋景公据立。
公元前599年(景公元年)的春季,陈国大夫夏征舒杀死了自己的国君陈灵公。
公元前598年(景公二年),楚庄王讨伐陈国,杀死了征舒。公元前597年(景公三年),楚庄王包围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救。晋国派荀林父统帅中军,随会统帅上军,赵朔统帅下军,郤克、栾书、先谷、韩厥、巩朔辅佐他们。六月,晋军赶到黄河。听说楚国已降服郑国,郑伯脱去上衣露出胳膊与楚国结盟,楚军就回去了,荀林父想班师回晋。先谷说:“总算是来救郑国的,不到达不可以,否则将帅将要离心离德。”晋军终于渡过黄河。楚国已经降服郑国,想在黄河饮马扬名就离开郑国。楚晋两军大战,郑国刚刚归附楚国,惧怕楚国,反而帮助楚军进攻晋军。晋军大败,退到黄河边,士兵争船渡河,船中有很多被砍掉的手指。楚国俘虏了晋军大将智。晋军返回晋国后,林父说:“我是大将,晋军失败我应该被杀,请求死罪。”晋景公想答应他。随会说:“过去文公与楚国在城濮作战,楚成王回到楚国后杀死了大将子玉,文公才高兴。今天,楚国已经打败了我军,我们又杀死自己的将军,这是帮助楚国杀死楚国的仇人。”晋景公听了这番话才罢手。
公元前596年(景公四年),先谷因为是第一个建议出兵而使晋军在黄河畔吃了败仗的,他害怕被杀,于是逃亡到翟,与翟国商量讨伐晋国。晋国发觉后就诛灭了先谷整个家族。先谷是先轸的儿子。
公元前595年(景公五年),晋国因为郑国援助楚国而讨伐郑国。当时的楚庄王很强大,结果在黄河边挫败了晋军。
公元前594年(景公六年),楚国讨伐宋国,宋国便向晋国求援,晋国想去援救。伯宗献计说:“楚国,上天正在使它昌盛,不能阻挡。”于是晋国派解扬谎称救援宋国。郑国人抓住解扬把他交给了楚国,楚国赏赐了他很多财物,让他说反话,以使宋国尽快败下阵来。解扬假装许诺,终于将晋君的话告诉了宋国。楚国知道后想杀死解扬,有人劝谏,楚国便放回了解扬。
公元前593年(景公七年),晋国派随会灭亡了赤狄。
公元前592年(景公八年),晋国派郤克出使齐国。齐顷公的母亲从楼上观看而发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郤克驼背,而鲁国使者跛足,卫国使者一只眼瞎,这样,齐君也派同样的残疾人去引导宾客。郤克很生气,回到黄河畔发誓说:“不报复齐国,河伯来见证!”郤克返回晋国,向晋君请求攻打齐国。晋景公询问进攻的原因后,说:“你有怨气,怎么能够烦扰国家呢?”晋君没有听。魏文子因年迈请求辞职,推荐了郤克,郤克执掌国家政权。
公元前591年(景公九年),楚庄王逝世。晋国讨伐齐国,齐国派太子彊到晋国做人质,晋军才停止进攻。
公元前589年(景公十一年)的春季,齐国讨伐鲁国,夺取了隆。鲁国向卫国告急。卫国和鲁国都通过郤克赂晋国求救。晋国就派郤克、栾书、韩厥用八百辆战车和鲁国、卫国共同讨伐齐国。夏天,晋国与齐顷公在鞍交战,顷公受伤被困,于是便与他的护右交换了座位,下车去找水喝,从而逃脱而去。齐军大败而逃,晋国追赶败兵一直达到齐都。顷公献上宝器求和,晋国不同意。郤克说:“一定要得到萧桐侄子作人质。”齐国使者说:“萧桐侄子是顷公的母亲,顷公的母亲如同晋君的母亲,怎么一定要得到她呢?你们太不讲信义了,请求再一次交战。”结果晋才答应与齐讲和而离去。楚申公巫臣偷娶了夏姬逃到晋国,晋君拜巫臣做邢邑大夫。
在晋国大败齐国後,楚共王兴全国之师,并联合郑、蔡、许等盟国攻打鲁、卫为齐国复仇。鲁、卫双双求和。楚国便邀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和鄫等共计十四个诸侯在蜀(山东泰安东南)会盟。景公为与之抗衡,便向天子献上齐国俘虏。
公元前588年(景公十二年),景公挟鞍之战大胜之威,命郤克与卫国联军将赤狄最后一部啬咎如翦灭。冬季,齐顷公到了晋国,想尊称晋景公做王,景公辞谢不敢当。晋国开始设置六军,韩厥、巩朔、赵穿、荀骓、赵括、赵旃为卿。智罃也从楚国返回晋国。
公元前587年(景公十三年),鲁成公朝拜晋君,晋君很不礼貌,鲁君生气离去,背叛了晋国。其后晋国讨伐郑国,攻下了汜。
公元前586年(景公十四年),梁山发生山崩。晋君询部伯宗,伯宗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
公元前584年(景公十六年),楚国大将子反怨恨巫臣,杀死了巫臣整个家族。巫臣十分气恼,给子反一封信说:“一定让你疲于奔命!”于是巫臣请求出使吴国,让自己的儿子作吴国的行人,教吴国士兵乘车打仗。吴、晋两国开始有交往,约定讨伐楚国。
公元前583年(景公十七年),晋国杀死了赵同、赵括,并灭亡了他们的家族。韩厥说:“怎么能忘记赵衰、赵盾的功劳呢?怎么能断绝他们的香火呢?”于是,晋君又让赵氏庶子赵武作为赵氏后代,又封给他城池。
公元前581年(景公十九年)的夏季,景公病重,立太子寿曼做国君,这就是厉公。一个月后,景公逝世。
轶事典故
景公生病之后,做了一个恶梦。醒来后召桑田巫询问,巫师认为他将吃不到新麦了。不久,景公病情加重,便向秦国求医。秦桓公派医缓前来诊治。在医缓来之前,景公又梦到疾病变成二个小孩,一个说:“那人可是良医呀,恐会伤到我,需要逃跑吗?”另一个则说:“我们在肓之上,膏之下,他能将我们怎麼样?”医缓来后,直言景公已是病入肓膏,无法医治(这个故事后来就演变成了成语:病入膏肓)。景公认为他是良医,并赠以厚礼护送回国。不久,景公想吃麦做的饭,令人献上新麦,让桑田巫看到新麦,然后将其杀掉。正准备吃饭前感到腹胀,便去上厕所,但却掉到粪坑中死亡。此时有个宦官梦见自己背着景公登天,于是在中午由他将景公从茅厕中背出来,并用他来殉葬。
晋厉公(?―前573年),姬姓,晋氏,名寿曼(《左传》作名州蒲),晋景公之子,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73年在位。
晋厉公即位后,与秦桓公订盟,但后来秦桓公急欲向东发展而背约,与狄合力攻晋。公元前578年(鲁桓公二十六年),晋使吕相绝秦,并率诸侯伐秦,秦军大败,退至泾。
公元前581年(晋景公十九年)夏天,晋景公病重,立太子寿曼(《左传》作名州蒲)为君,是为晋厉公。一个多月后,晋景公去世。
公元前580年(晋厉公元年),刚刚继位的晋厉公,想跟诸侯搞好关系,便与秦桓公约定在令狐(今山西临猗西)会盟。晋厉公先到,秦桓公不肯渡河,却住在王城(今陕西大荔东,在黄河西岸)。两国只好派使者往返于令狐和王城之间订盟约。但晋厉公刚回晋国,秦国就背叛盟约,与狄人(翟人)攻打晋国。
公元前579年(晋厉公二年)秋天,晋军在交刚(今地不详,或说在今山西省境内)打败狄人。
公元前578年(晋厉公三年)四月,晋厉公派大夫吕相谴责秦国,与秦国断绝外交关系。并联合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国讨伐秦国。联军到达泾河后,在麻隧(今陕西泾阳西南)与秦军交战,大败秦军,俘虏秦军大将成差。
公元前576年(晋厉公五年),郤锜、郤犨、郤至向晋厉公进谗言陷害伯宗,晋厉公于是杀了伯宗。伯宗因喜欢直言进谏而遭此横祸。晋国人因此不亲附晋厉公。
公元前575年(晋厉公六年)六月,晋军与楚军在鄢陵(今河南鄢陵)交战,晋军打败楚军,并射伤楚共王的眼睛,史称“鄢陵之战”。楚国将军子反收拾残余部队,安抚楚军想再决一死战,晋军很担心。楚共王传唤子反,子反喜好饮酒,恰逢子反的侍者竖阳谷给他进上酒来,子反喝醉了,不能见楚共王。楚共王大怒,责备子反,并将子反射杀,于是撤军回国。晋国从此威震诸侯,想要号令天下谋取霸权。
晋厉公在外有很多宠姬,回国后想免去所有大夫的官职而任用那些宠姬的兄弟。有一位宠姬的哥哥叫胥童,曾经跟郤至有仇怨,当栾书也怨恨郤至不用他的计谋竟打败了楚国时,就派人暗中向楚共王谢罪。楚共王派人来欺骗晋厉公说:“鄢陵一战,实际上是郤至召来楚军,想趁机作乱,迎接公子周(一作纠,晋襄公曾孙)回晋国即位。因参与国没准备好,所以事情才没办成。”晋厉公告诉栾书。栾书说:“这有可能!请您再派人到洛京暗中察访一番。”晋厉公果然派郤至到洛京。栾书又使公子周会见郤至,郤至不知是被出卖。晋厉公验证此事,认为确实,就怨恨郤至,想杀了他。
公元前573年(晋厉公八年),晋厉公出猎,与宠姬饮酒,郤至杀猪奉献给晋厉公,被宦官夺走,郤至杀了宦官。晋厉公生气地说:“郤季子欺侮我!”准备诛杀三郤(郤锜、郤犨、郤至),还未动手。郤锜要攻打晋厉公,说:“即使我因此而死,晋厉公也将遭殃。”郤至说:“忠信而不背叛君主,智慧而不危害人民,勇敢而不制造动乱。失去这三种美德,谁肯帮助我?我死了算了。”
公元前573年(晋厉公八年)十二月壬午日,晋厉公命令胥童率领八百兵士袭击攻杀三郤。胥童又乘机在朝廷劫持栾书、中行偃,说:“不杀了这两人,公将有后患临头。”晋厉公说:“一天杀死三卿,我不忍心再杀人。”胥童回答说:“人家将忍心杀您。”晋厉公不听,向栾书和中行偃道歉说只是惩罚郤氏的罪过,让栾书和中行偃恢复大夫的职位。栾书和中行偃叩头直说幸运。晋厉公任胥童为卿。
公元前573年(晋厉公八年)闰十二月乙卯日,晋厉公到大夫匠骊氏家玩,栾书、中行偃带领党徒袭击逮捕晋厉公,将他囚禁起来,并杀死胥童,派人到周京迎回公子周拥立为君,是为晋悼公。
公元前572年(晋悼公元年)正月乙卯日,栾书和中行偃将晋厉公杀死,只用一辆车陪葬他。
晋悼公(前587年—前558年):姬姓,名周(亦作“纠”),谥号曰“悼”,侯爵,称“晋侯周”,简曰“晋周”(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姬周”),亦称“孙周”,美称其:“周子”。晋襄公曾孙,桓叔捷之孙,惠伯谈次子,晋厉公侄。春秋中期晋国国主,万乘之君,卓尔不群的杰出政治家。少聪慧,居洛,师侍单襄公,兼君、相之才,虚怀雅量,气魄宏伟,有争国之望,常揣窥晋之心。14入主晋国,开明伟岸,惩乱任贤,以韩、栾为股肱,祁、杨为谋主,重用韩厥、知罃、魏绛、赵武等贤臣,严军纪而恤民力,治律历而行礼法,晋宗谐睦,举国大治,戎狄亲附,惠及中原。史载凡晋之盟:“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故华夏尽附。悼公矫天子之命,僭天子之尊,十年之功,以靖外难,年仅26岁。晋国在其治下,国势鼎盛,军治万乘。与楚之庄王,堪称“春秋双璧”。
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他的文治武功引领晋国走向全盛,强化封建统治,铸造军国霸权。挟天子而令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使晋国强势崛起,称霸中原。天赋异禀的杰出政治家、战略家、纵横家,晋国霸业的复兴者,华、夏民族融合的积极推动者,春秋中后期最出类拔萃的诸侯。他勤政爱民,亲贤远恶,果敢敏捷,从谏如流,是先秦乃至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天才君主。他不是天子却胜似天子,无霸主之名而具霸主之实,年纪轻轻却在政治上异常成熟。短暂的人生,宛如流星闪耀,划破先秦的历史长空。其诸多英明决策,影响华夏数千年文明的发展与传承。
自厉王失政,周室渐衰。至幽王,镐京之役,平王东迁。天子失尊,列国之不尊尊者,不可胜数。诸侯诸家,篡弑相交,紊乱无序。
齐桓既殁,宋楚并立。葵丘之盟,楚失其信;泓水之役,宋失其志。至晋文复国,礼法同治,百业同兴,故能大治。
晋文公外结齐秦,席卷华夏,城濮败楚,践土主盟,翼荫周室,乃制其霸。文公后,晋世霸诸侯。
前574年末,荀罃(即智罃,罃食于智,“智”、“知”通假)、士鲂至成周,面见周子,声称奉栾书之意,诚邀周子从成公故事。
继续在洛邑博览群书、赋诗言志还是回归祖国、一展所学?30年前,赵宣子(即赵盾,盾谥宣子)曾派弑君凶手(即赵穿,前607年弑晋灵公)来此迎立公子黑臀,晋侯黑臀(即晋成公)在赵氏阴影下,度过最后的傀儡人生。此幕今朝重演:孙周不免迟疑:栾书是何居心?
谨慎考虑后的孙周毅然决定与荀罃、士鲂返回故土。稍作整顿,孙周见周简王、单顷公,辞行天子、单子,便在荀罃、士鲂的陪同下,离开周畿,踏上回国之路。
1月,孙周一行进入晋国境内,抵达清源。只见排山倒海的阵势,晋国留守国内的诸卿大夫已在清源恭候。栾书领班拜见孙周。
孙周毫无婀娜、暧昧,昂首缓步,走上高台,就职宣言语出惊人:“我能为君本非我欲,岂非天意?寡人羁旅他邦,且不指望还乡,岂望为君乎?君之贵者,命令以自出也。若以名奉之而不遵其令,不如无君矣。卿等肯用寡人之名,只在今日;如其不然,听卿等更侍他人。吾不能坐拥空名之上,为州蒲(晋厉公名州蒲)之续也。”
言毕,众皆惊异。诸卿大夫俯首再拜:“唯君是从!”孙周趁热打铁,与诸卿大夫盟于伯子同氏。
公元前573年2月初一,年仅14岁的孙周在众臣、国人的拥戴中,走上朝堂,正式继厉公之位,是为晋悼公。悼公朝武公之庙,告太庙于曲沃。
就这样,一个年仅14岁的孩子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车辕之乱,高层震荡剧烈,乱政与盘剥,高层离心离德,中下层贫苦潦倒。
悼公即位首日,责厉公之难,逐不臣者七人,碟杀程滑。自此,厉公朝的余孽基本被先后肃清,顺应民意。随即晋悼公出台了一系列新政:
1.悼公慧眼识人,选拔有才能的贤者补缺,故朝政很快稳定;
2.免除劳动者遭克扣、剥削而拖欠的财物,保持劳动者的积极性;
3.照顾孤老,凡70以上之老者,悼公亲自接见,让国人深感政府的关怀;
4.起用因各种原因而被废除、打压的贤良从政,士人附悼公甚众;
5.匡扶穷人、援助灾民、禁止奸邪,悼公行善,故国人皆效之而行;
6.统治者降低赋税、宽待罪人、提倡清廉、严禁贪污,官吏勤政廉洁;
7.慎用民力,明令统治阶级不允许侵农时,保障府库充实。
悼公政策一出台,满足晋国各阶层的利益需求,获得了所有人的支持。
昔重耳(晋文公名重耳)复国十一族:胥、籍、狐、箕、栾、郤、伯、先、羊舌、董、韩。当曾经光彩熠熠的贵族相继落魄,至悼公时已凤毛麟角,强宗林立是未来晋侯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故《晋世家》中就写到:“晋大夫由此稍强也!”一语中的。
厉公自取灭亡,导致晋侯与公室关系极度紧张,公族已禁不起更大的风波。
为挽回公族衰败的颓势,晋悼公一改献公“不蓄公子”之国策,并大力提升公族地位,强化公族力量。
1.公子从军:悼公不但使至亲公族居于国内,甚至鼓励公族从军,建功立业。
2.提拔公室:悼公对于祁氏、羊舌氏大力扶植,使两大宗族在高层满门朱紫。
3.团结栾、韩:悼公对栾氏、韩氏的青睐极为明显,维护甚至纵容不甚枚举。
4.囤货居奇:悼公允许、鼓励公族、栾、韩、羊舌、祁四族积财货,募私兵。
悼公初立,缺乏可靠的支柱来巩固统治。韩厥与晋同宗,且忠于国,培植韩氏以补郤氏之缺势在必行。此外,悼公肯定栾氏,并非姑息养奸,而是设身处地为保卫晋宗殚精竭虑。
晋悼公以宗庙之大宗主自居,收韩、栾、祁、羊舌之众,以身作则,严格律己,清心寡欲,以近乎完美的身心与姿态引导、指挥、教化他的家族。
虽只有14岁,悼公却已深谙权谋之术。立足未稳,不追究栾书,只归罪于程滑、夷羊五。但随着悼公掌控大权,尤其是获得了国人的广泛支持,栾书孤立无援。
韩厥,作为已侍灵、成、景、厉四朝的忠直老臣,自前615年任司马,韩厥果敢坚毅、克己奉公、无畏权贵。由于少时家败,被赵衰抚养,深感世态炎凉,多次劝诫晋侯体恤民力,注重、奖励农务。当悼公提拔这样一位长期超然于权力斗争之外、坚持原则的纯臣为正卿时,似乎也在暗示:权力斗争不再是主流。
晋悼公即位后的几件事,我们就能深切体会到,这位十几岁的晋侯那超凡脱俗的见识、手段、气魄与人格魅力。
晋国的局势时刻牵动着诸侯的心。一生谨慎的季孙行父率先陪同鲁成公造访晋国,压下了他政治生涯的最后一注。
悼公热情招待鲁国君臣,与鲁成公齐肩并行。季文子(即季孙行父,行父谥文子)感服,预感南北风向将变。晋国的稳定与兴盛让鲁国更加坚决的依附。就在鲁国正为加固晋、鲁联盟绞尽脑汁时,范宣子(即士匄、范匄,匄食采于范,谥号宣子)已奉命来到鲁国,作为对季文子聘问的回馈。
鲁国人热泪盈眶,并从此甘当晋国人争霸的急先锋。而鲁国不过是晋悼公实现中原联盟一体化的一部分,晋悼公对鲁国的尊重,无疑加强了晋、鲁凝聚力,给诸侯做出表率。
季文子做媒,悼公娶杞桓公之女。悼公效仿成(即周成王)、康(即周康王),对众诸侯一视同仁,使杞、滕、曹、邾、薛、莒、小邾等小国与诸侯并列,如成康之世。
终悼公一朝,晋国始终保持着海纳百川的伟大胸襟。而后发生的战争,晋悼公拥有一呼百应的绝对号召力,率领诸侯联军南征北战。相比于楚恭王使用武力驱使着郑、蔡等国参加兵战,悼公的心战之策无疑棋高一着。
悼公新政的效果立竿见影,短短几月将朝政梳理得井井有条,治国之道、御人之术驾轻就熟,令群臣瞠目结舌,诸侯竞相归附。这一年,晋悼公不满15岁。
楚恭王坐立不安,使郑攻宋,占其朝郏;又命子辛会合皇辰入侵宋城郜,攻占幽丘、彭城;委任流亡于楚的桓氏(即鱼氏、向氏、鳞氏。三氏源于宋桓公,故称桓氏)领三百乘据彭城,作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争霸的据点。楚、郑军各自回国。
桓氏返宋,华元惮之。7月,老佐、华喜叔侄围城数月,老佐战死,彭城难克。楚共王心忧彭城,11月,子重伐宋以救彭城。华元告急于晋。
晋悼公召开军事会议。韩献子(即韩厥,厥谥献子)一语定乾坤:“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强,自宋始矣!”悼公下达出师令掷地有声:“兵发彭城!”
晋国复霸战争吹响号角。楚王未料到晋国在朝政新定、大伤初愈即大胆对外作战。令尹婴齐(公子婴齐,字子重)北上,晋侯亲征,驻军于台谷,遥控战局。晋、楚会于靡角,子重退却。
晋悼公少年老成,思维缜密,作风务实沉稳,不务虚名而处实祸。尤其对待天子这样敏感问题时,尽览无余。
自悼公元年起,频繁的会盟,牢牢的掌控着中原。悼公即位后入则从政,出则从军,多次率军至虎牢,越王畿而不朝天子。可以看出,悼公比起齐桓、晋文、晋襄,对待天子要冷漠的多,视而不见。
利用现有的晋文公留下的特权,实霸而假方伯。他无心学齐桓、晋文去讨要、接受天子册封;更无意如楚庄、夫差争取九鼎、百牢徒招敌视。不闻不问,法制上尊重,礼制上僭越;形式上拥护,政治上孤立;道义上认同,经济上制约。
一系列云遮雾绕的政治手腕与规模宏大的军事行动,当众目睽睽,数十万精锐簇拥着一个20岁的少年,谁是天下之主,不言而喻。
这位春秋时代唯一一位挟天子令诸侯的霸主,矫天子之命,行天子之权,天子形同傀儡。通过频繁的征战,悼公架空国内侈卿的同时,陈兵周畿,炫耀其武。
邢丘之盟,悼公正式确立列国朝聘之礼,同时取消诸侯对天子的朝贡义务,此后诸侯不朝天子被合法化。晋国成为新的权威中心,堂而皇之索要重赋,稍不如意,即被斥为不庭。晋悼公充实府库,极具削减王室的收入,加速了天子权威的衰落。公元前6世纪末,王室财政赤字严重,矛盾激化,内乱不迭。至战国时,更是穷困潦倒,债台高筑。
各国贵族皆知悼公之心,连王室亦深感危机。所缺的,不过是天子的名号,不过是众人的推戴。
前563年,悼公以逼阳赐宋。宋平公奏《桑林之舞》,鲁襄公奏《禘乐》。杞孝公、宋平公、鲁襄公向晋悼公施以天子之礼,奏天子之乐。杞,夏后氏;宋,殷之后;鲁,周礼之所在。这是巧合吗?但桑林之舞奏起时,悼公惊退。一个征战四方的诸侯,又何至于此?
不久后,悼公生病,硬是被左传的君子说成悼公忤逆,上天降罪。
推戴之事匆匆搁置。但悼公所为,其野心亦昭然若揭。无论悼公是否会以晋代周,都属大逆。所谓“尊王”,不过空言自欺欺人;“攘夷”也只是悼公发动战争的借口。
东周以来,虽然王室已失去固有的权威,仍能以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存在。作为一位有理想、有信念、有蓝图、有手段的大政治家,晋悼公将王室视作傀儡,附庸,他自信比周灵王更有能力掌控天下。
晋悼公功成名就,中原绥安。前560年夏,知武子、彘恭子(士鲂,鲂谥恭子)去世。二卿既去,诸卿又将重组。由于前两任正卿为超拔。这次又将有谁得到晋侯的垂青呢?大家不禁在打听、揣摩。
翌日,悼公率诸卿大夫在绵上打猎。田猎完毕,晋悼公问范宣子:“寡人欲以卿将中军,由伯游(即荀偃,偃字伯游)佐卿执政,可乎?”范宣子辞悼公:“不可,中行伯(即荀偃之尊称)贤于臣,我之佐中军,知知伯之故也。请寡君以之为政!”于是,悼公以中行献子(即荀偃,偃谥献子)将中军,由士匄辅佐。
悼公请韩宣子(即韩起,起谥宣子)将上军,宣子辞之:“臣才能、品行、年齿皆不如赵武,请寡君立赵武,臣不敢居其上。”悼公又问栾桓子,桓子辞曰:“臣不及韩子(即韩起之尊称),韩子尚下侍赵孟(即赵武之尊称)。臣无异议!”于是,悼公命赵文子(即赵武,武谥文子)将上军,韩起佐之。
在通过长期考察、检测,大彻大悟的荀偃重新获得了晋悼公的认可,被提为正卿,虽然这份殊荣因13年前的莽撞迟到了十年。而秉性贪侈的范宣子被原职待定。这样的安排,又基于中行氏与范氏素来相睦,荀偃自然满足,士匄则无话可说,惟命是从。
对群臣,亲之以德;敬之以礼;用之以智;惩之以法,故群臣恭效臣节,皆股肱也。史称:“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春秋之世,晋悼公缔造了“和、谐”社会。
这样,晋悼公悄然构建了一套可用数十年的内阁框架。可以想象:十余年后,当荀偃、士匄已成过去,悼公才正当步入事业巅峰期。彼时,悼公坐朝;赵武相晋;韩起、栾盈领袖公室;范鞅、杨肸(即叔向,肸之字)为谋主;中行吴、魏舒为良将;韩无忌、祁午、师旷、籍谈、羊舌赤、栾豹、箕襄、史赵、女齐为股肱。十年之后,晋国正式进入了人才的全盛期。
悼公的才能与品德都堪称一流,其人格魅力、政治韬略、外交手段以及对人才的任用、对臣僚的驾驭、对政局的控制、对战略的把握、对外交的捭阖都出神入化。悼公多谋善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十年后的楚灵王、四十年后的阖闾、六十年后的夫差穷兵黩武,造成巨大动荡,严重的阻碍了社会发展,都无一例外“极武而亡”。通过耗干国本穷兵黩武以炫耀武力的国主们为了争夺所谓霸主的虚荣,发动一场又一场战争却终难以复制晋悼公的辉煌。
悼公故去已千年,他的思想被后人悄无声息的传承着。三驾疲楚,暗合于孙武之“不战而屈人之兵”;魏绛和戎,与战国之“胡服骑射”、两汉之“和亲匈奴”何其伟岸;心战郑国,与三国之“七擒七纵”如出一辙;“挟天子以令诸侯”更被后世反复临摹……
晋悼公,思想之开明,决策之果断。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这汹涌磅礴的长河之中正暗伏着沧桑巨变。
晋国再度掌握了中原的绝对支配权和实际统治权。故古人云:齐、宋霸政之代兴,霸业常在晋国。此时的中国经过晋文至晋悼数代传承,初步形成以晋国为中心的“类幕府制”封建联盟体。
前560年秋,楚恭王卒,公子招立,是为楚康王,子庚代行王事,举国悲恸。当楚人还消沉在争霸失利的痛苦中,危机正在逼近。失去郑国的缓冲,楚国腹地直接暴露在晋军的兵锋之下。待休整国内、巩固北方后,晋悼公必然会矫天子诏,抑制荆楚。楚人急需修生养息,晋军轮番游弋于方城之外,威胁许、陈;吴国又在适时的配合晋国,磨刀霍霍。内忧外患,国家的危机还在加深。
7月,白昼之日,天狗食之。同时,就在晋悼公为伐齐而准备时,突然染病。初期病势并不沉重,但情况很快恶化。悼公一病不起……
16天星陨落编辑
前559年、558年,连续两年天象异常。日食对古人而言是极煞之兆……
前558年冬,悼公卧在榻上,病势沉重。悼公已预料到自己很难熬过寒冬。他必须准备后事,尽管还有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天不假年。
为维持霸业的延续,悼公将军事重任托付于中行偃,维持中原联盟的使命交予范匄,整顿内政只能委任于自己重点栽培的赵武。至于宗庙之存亡,那就拜托公子彪、韩起、叔向等同舟共济,听天由命了。
11月,悼公暴亡,年仅29岁。就这样,悼公匆匆走完了他轰轰烈烈却犹如流星般明亮且短促的一生。
公元前557年正月,葬晋悼公。悼公遗嘱:杨肸为太傅行司徒事,祁奚、韩襄、栾盈、范鞅为公族大夫。公族大夫逐步被“公族化”。
公子彪嗣位,是为晋平公,荀偃相之。荀偃败楚于湛阪、围齐于临淄;士匄索重币于诸华,锢栾氏于清丘。十年后,赵武相晋,整肃朝纲,晋国人才储备在悼公死后达到鼎盛,可惜河山如故事全非。
20年后,平公殆政,粉饰太平,高卧虎傂,倾听金石之乐,“戎马不驾、卿无军行”,荷国之重的韩宣子偷梁换柱、制国之法的范献子(即士鞅、范鞅,鞅谥献子)窃国养家造成“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叔向空悲切:“此晋之季世”。
悼公洞悉人性,洞察人心,用其长而避其短。然阅人无数,终百密一疏:韩起籍以其高超的伪装假以君子之名瞒天过海、欺世盗名,瞒过了韩厥、韩无忌、赵武,也瞒过羊舌肸(即杨肸,肸食采于杨)、公孙侨、晏婴,最终被寄以厚望、委以重托的韩宣子假公济私,不仅葬送了悼公霸业,更将国之社稷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当世人幡然醒悟,韩氏已富可敌国。
当虎傂之宫奏起靡靡之乐,这亡国之音在绛都奏响。靡废的公族,再度抬头的侈卿。晋宗失其鹿而六卿共逐之,晋国失其鹿而天下共逐之。
自鲁襄公12年,天狗食日,阴霾从此笼罩着整个晋国、整个中原,久久不散。晋国何人才能拨云见天?中原何时才能重见昊日?悼公之后,天下齐喑,诸侯暗弱,大夫凌上的颠覆,霸权政治走向衰亡。以晋侯代替天子,以晋国取代周室的“类幕府”封建制军政体系雏形初具即不幸流产。
悼公之死,野望成空,留给晋国以无限遗憾。十年后,各国贵族们在山重水复的迷茫中,思考着新的课题:“中国,路在何方?”
晋平公(?―前532年),姬姓,晋氏,名彪,晋悼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前557年―前532年在位。
即位之初(前557年),与楚国发生湛阪之战,获得胜利。 后来,令祁黄羊举贤,祁黄羊先后推荐仇人解狐和儿子祁午,留下“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美誉。二度有疾,鲁昭公元年(前541年),求医于秦国。秦景公派遣医和往诊,医和诊病后说:“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在位22年去世,死后其子晋昭公继位。
公元前558年(晋悼公十五年)冬天,晋悼公去世,晋悼公之子彪继位,是为晋平公。
公元前557年(晋平公元年)三月,晋平公召集鲁、宋、卫、郑、曹、莒、邾、薛、杞、小邾等国国君,在湨梁(今河南济源县西)会盟。其他国家都是国君会盟,齐国却只派大夫高厚来参加。接着晋平公在温(今河南温县境)宴请诸侯,让各国陪同国君的大夫唱着歌和着节拍跳舞,并要求“歌诗必类”,即要表达本人的心意。高厚唱的歌与舞不相配合,晋中军元帅荀偃生气,说“诸侯有二心了!”让高厚同诸侯大夫结盟,高厚却逃离会场,回到齐国。诸侯大夫于是结盟,声言“同讨不庭”。晋国本想把齐国包括在内,将中原诸侯团结起来。但因出现分裂,却成为讨齐国的一次聚会。
齐国在高厚逃离盟会后,又向鲁国进攻。鲁国请求晋国相救。公元前555年(晋平公三年),晋、鲁联军伐齐,深入齐境。齐灵公率领齐军在平阴(今山东平阴东北)迎击。晋鲁联军攻击齐军阵地防门,大量杀伤齐军。齐灵公胆小,晋国范匄就对齐大夫析文子说:我们认识,不能向你保密。鲁、莒两国请各以一千辆兵车,从本国出发攻齐。这样,齐国就要灭亡了,你先替自己打算一下。析文子将这个“秘密”报告了齐灵公,齐灵公十分害怕。晋军又在各处插上旗,充作阵地。还在战车上作假人,充当武士。并在车后拖上柴树枝,使扬起满天尘上,造成晋军人数众多的假象。齐灵公登上巫山(一名孝堂山,今山东肥城县西北),观看晋军是如此众多,十分惧怕,就悄悄地带领齐军逃走了。
晋军分别攻下齐鲁边界上的险要关塞后,直追齐军到齐国都城临淄城下。齐灵公驾上车准备再逃到邮棠(疑在今山东平度东南),被太子光和大夫郭荣阻拦住。晋军在临淄城外烧抢了一阵,并未攻进城去,又向东攻到潍水北,向南到达沂水。平阴之战齐国虽败,但仍未服晋国。
公元前554年(晋平公四年),晋国士匄再次伐齐,到达谷地(今山东东阿县南东阿镇),听到齐灵公去世的消息,就退兵回国。这年八月齐国诛杀了高厚。
公元前552年(晋平公六年)齐国国君齐庄公到澶渊(今河南濮阳西北)同晋平公及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国结盟,承认了晋国的盟主地位。晋国的霸业又得到恢复。同年,鲁襄公朝拜晋国。晋国大臣栾逞因犯了罪,逃亡齐国。[4]
公元前550年(晋平公八年),齐庄公暗中打发栾逞到曲沃,并以兵跟随在后。齐兵上了太行山,栾逞从曲沃内部造反,袭击绛城。绛城没有防备,晋平公想自杀,范献子制止了他,带领自己部下反击栾逞,栾逞败回曲沃。曲沃人攻击栾逞,栾逞死去,于是灭了栾氏家族。栾逞是栾书的孙子。他进入绛城时,曾与魏氏相谋。齐庄公听说栾逞失败了,于是返回,攻取了晋国的朝歌离去,以报复临淄一战之仇。
公元前548年(晋平公十年),齐国大臣崔杼杀了齐庄公。晋国趁齐国内乱,在高唐打败齐军离去,以报复太行一战之仇。
公元前544年(晋平公十四年),吴国延陵季子出使到晋国来,与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会谈。过后说:“晋国的政权,最终将归于这三家了。”]
公元前539年(晋平公十九年),齐国派晏婴到晋国,与叔向会晤。叔向说:“晋国处于末世了。晋平公加重赋税修建池台楼阁却不务政事,政务落在私家门下,它还能长久吗?”晏子觉得这话很对。
公元前536年(晋平公二十二年),晋国攻打燕国。
公元前532年(晋平公二十六年),晋平公去世,其子夷继位,是为晋昭公。
轶事典故
炳烛而学
晋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旷的乐师说:“我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想要学习,恐怕太晚了吧?” 师旷说:“那为什么不赶快把火把点起来?”晋平公生气地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就认真地对他说:“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把的光亮。’点亮了火把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听后,说师旷讲得很好。
祁黄羊荐贤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晋平公很是称赞祁黄羊的话,就任用了解狐。国人对此都说好。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对祁黄羊说,“国家缺少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晋平公又称赞祁黄羊,就又任用了祁午。国人对此又都说好。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这些话太好了!推举外人不回避仇敌,推举家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称得上公正无私了。”
师旷撞平公
晋平公和群臣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就得意地说:“没有谁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人敢于违背。”师旷在前面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避,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撞谁?”师旷说:“现在边上有个小人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这不是做君主的人该讲的话。”近侍要求处罚师旷,晋平公说:“赦免了他,把这作为我的鉴戒。”
晋昭公(?—前526年):姬姓,晋氏,名夷,按先秦贵族礼制,男子用氏不用姓,昭公自称晋夷,姬夷一词属于后世杜撰。晋平公之子。公元前531年至公元前526年在位。六年卒,子顷公去疾立。
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昭公为恢复霸业,与齐国争夺霸主,召开平丘之会,会见刘子、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等十多国代表。会中齐、晋二国有冲突,齐国宰相晏婴提出“盟无常主,惟有德者居焉”。晋将羊舌肸说:“德虽不足,而众可用也。”,后来晋国渐渐失去霸主地位,晋昭公时,韩起为正卿,专管国事政务。
据《史记》,昭公死后,六卿强而公室弱,国家大权旁落至赵、魏、韩、智、范、中行六家手中
晋顷公,姬姓,名弃疾,晋昭公之子,在位14年(前525至前512年在位),在位时期,六卿逐渐壮大,积极向公室夺权。顷公十二年,赵简子联合晋国的知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消灭了公族祁氏、羊舌氏。十三年(前513年)冬天,收全国生铁四百八十斤,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铭铸于大铁鼎上,成为晋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称“铸刑鼎”。
昭公六年卒。六卿彊,公室卑。子顷公去疾立。
顷公六年,周景王崩,王子争立。晋六卿平王室乱,立敬王。
九年,鲁季氏逐其君昭公,昭公居乾侯。十一年,卫、宋使使请晋纳鲁君。季平子私赂范献子,献子受之,乃谓晋君曰:“季氏无罪。”不果入鲁君。
十二年,晋之宗家祁傒孙,叔乡子,相恶於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
十四年,顷公卒,子定公午立
晋定公(?─前475年),姬姓,名午,晋顷公之子,在位37年(前511至前475年在位),刚即位,荀寅便有意趁此时机消灭赵氏。晋定公十二年,晋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是太原第一座古城。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简子升任晋国正卿,赵鞅囚禁同族赵午,随后杀之。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赵鞅率军迎战增援范氏、中行氏,誓师“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晋军大振,取得胜利。晋定公三十年,定公与吴王夫差争长于黄池,吴王曰:「于周室我为长。」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晋定公三十七年(前475年)薨
晋出公,姬姓,名凿,晋定公之子。晋出公九年(前466年)和晋出公十三年(前462年),智伯两次率师伐郑。树立起勇武善战的形象,并壮大势力。智家大权在握,势倾朝野。要求韩、赵、魏三家割地。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韩、赵、魏、智家灭范氏、中行氏。晋出公出走,逃亡齐国,四家立昭公曾孙姬骄为国君,是为晋哀公。
晋哀公(?─前438年),《世本》、《赵世家》作晋懿公,《竹书纪年》作晋敬公,名姬骄,晋昭公的曾孙。晋昭公生姬雍,姬雍生姬忌,姬忌生晋哀公。前457年,韩、赵、魏、智赶走晋出公,立晋哀公。前453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同杀死了智伯瑶,全部吞并了他的土地。三家共灭智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韩、赵、魏掌权。 前434年,晋哀公死
晋哀公(?─前438年),《世本》、《赵世家》作晋懿公,《竹书纪年》作晋敬公,名姬骄,晋昭公的曾孙。晋昭公生姬雍,姬雍生姬忌,姬忌生晋哀公。前457年,韩、赵、魏、智赶走晋出公,立晋哀公。前453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同杀死了智伯瑶,全部吞并了他的土地。三家共灭智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韩、赵、魏掌权。 前434年,晋哀公死。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出公实际上成了傀儡。公元前457年(已进入战国时期),晋出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出公。出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晋出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
晋幽公(?―前416年),姬姓,名柳,晋哀公之子。晋哀公十八年(前434年),晋哀公去世,晋幽公即位。赵烈侯,韩景侯,魏文侯瓜分晋国的一些领地,但三家并不是诸侯国,晋幽公恐惧三家权力,反而要朝见赵,韩,魏之君。晋幽公十八年(前416年),晋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被盗所杀。晋幽公死后,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晋幽的儿子公子止(一说晋幽公是的弟弟),为国君,是为晋烈公。
晋烈公(?─前389年),姬止,春秋时期之晋国君主。晋幽公之子。《史记.六国年表》作晋幽公之弟。
前416年,晋幽公被杀;烈公即位。烈公十三年(前403年)发生三家分晋:从此魏国、韩国、赵国成为诸侯国。魏国控制晋国。烈公二十七年(前389年),烈公死。
晋孝公(?─约前357年),《古本竹书》称作晋桓公,名姬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晋国的君主,晋烈公之子,烈公二十七年(前389年),烈公死,孝公即位。孝公死年不详,子晋静公即位。晋孝公时,晋国的大多数领土已大多落入韩、魏、赵三家之手,屡被迁移,孝公二十年(前369年),赵迁晋君于屯留,后封晋君于端氏。
晋静公,生卒年不详,名俱酒,是战国时期晋国的最后一位君主,晋孝公之子,孝公死,静公即位
据《史记》记载,静公元年齐威王初立。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瓜分了晋国公室仅有的土地,废静公为庶民。晋国彻底灭亡。
更多阅读
灭权臣赵氏的屠岸贾实为晋国忠臣_叶之秋 西游局中局 叶之秋
灭权臣赵氏的屠岸贾实为晋国忠臣叶之秋赵氏是赵国的创立者,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开始兴起。其中,在晋景公时代曾经一度被灭门,仅留下赵武一人,但赵氏最终恢复了往日的荣光,最终三家分晋,建立了赵国。 那么,赵氏何以被灭门,又如何恢复地
西周及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历代国君 越国那年在位
鲁国姬伯禽 前1043年-前998年 在位46年鲁考公 姬酋 前997年-前994年 在位4年鲁炀公 姬熙 前993年-前988年 在位6年鲁幽公 姬宰 前987年-前974年 在位14年鲁魏公 姬晞 前973年-前924年 在位50年鲁厉公 姬擢 前923年-前887年 在位37年
历代寓言 秦国历代国君
历代寓言弈秋诲弈【原文】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孟子
齐国国君 魏国历代国君列表
搜索设置|百度首页|登录注册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音乐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更多?推荐:用手机随时随地上百度?来百度推广您的产品咨询热线:400-800-8888e.baidu.com齐国国君都有谁_百度知道2个回答 - 提问时间: 2008年10月1
图说中国历代皇帝大全1-321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大全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皇帝、炎帝、大禹及夏朝历代君主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商朝各个君主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3---西周周武王姬发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4---西周成王姬诵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5---西周之周康王以后西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