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 小青龙汤

二陈汤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是一种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中医药方。而二陈的由来是因配药时,选取半夏和陈皮应以陈旧者为佳,故名二陈。

二陈汤

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钱(各15g) 白茯苓三钱(9g) 甘草炙,一钱半(4.5g) 生姜七片,乌梅一个
二陈汤 小青龙汤

用法

上药呚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效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病症分析

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临床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本方加减化裁,可用于多种痰证。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3.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热者。

4. 使用注意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方歌

(《局方》)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半夏(姜制)二钱,陈皮(去白)、茯苓各一钱,甘草五分,加姜煎。〕利气调中兼去湿,一切痰饮此为珍。(陈皮利气,甘草和中,苓、夏除湿,气顺湿除,痰饮自散。)

用法来源

【来源】《万病回春》卷三。

【组成】陈皮半夏(姜汁炒) 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 苍术(米泔制) 砂仁山药(炒) 车前木通 厚朴(姜汁炒) 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锉为一剂。用生姜3片,乌梅1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

【主治】痰湿中阻,泄泻或多或少,脉象沉滑者。

【加减】泄泻不止,加肉蔻,诃子,去厚朴。

二陈汤

【来源】《万病回春》卷四。

【组成】陈皮半夏(姜汁炒) 茯苓枳壳(麸炒) 牛膝(去芦) 猪苓木通 山桅麦门冬(去心) 车前子黄柏(酒炒)各等分甘草减半

【用法】上药锉为一剂。用灯草1团,水煎,空腹时服。

【主治】痰气闭塞,小便不通。

二陈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150克白茯苓90克 甘草(炙)45克

【用法】上药为粗散。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至9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痰湿内阻,脾胃不和,胸腕痞闷,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咳嗽痰多。

其它药方

二陈汤 药方一

【来源】《万病回春》卷三。 【组成】陈皮半夏(姜汁炒) 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 苍术(米泔制) 砂仁山药(炒) 车前木通 厚朴(姜汁炒) 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锉为一剂。用生姜3片,乌梅1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

【主治】痰湿中阻,泄泻或多或少,脉象沉滑者。

【加减】泄泻不止,加肉蔻,诃子,去厚朴。

二陈汤 药方二

【来源】《万病回春》卷四。

【组成】陈皮 半夏(姜汁炒) 茯苓枳壳(麸炒) 牛膝(去芦) 猪苓木通 山桅麦门冬(去心) 车前子黄柏(酒炒)各等分 甘草减半

【用法】上药锉为一剂。用灯草1团,水煎,空腹时服。

【主治】痰气闭塞,小便不通。

二陈汤 药方三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150克白茯苓90克 甘草(炙)45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用法】上药为粗散。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至9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痰湿内阻,脾胃不和,胸腕痞闷,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咳嗽痰多。

二陈汤加减歌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692)

二陈橘半茯苓草①,清气化痰为至宝。膈上不宽加枳(实)桔(梗),火旺生痰(黄)芩(黄)连好。(人)参(白)术加名六君汤,健脾和胃无如此。

①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四药组成。

中寒痰去了(人)参,香(附)砂(仁)炒用皆能止。饮食过飡①不克消,麦(芽)(神)曲山查厚朴调,再加枳实黄岑炒,何愁体虚胃脾弱。咳嗽生痰分寒热,热加(黄)岑(黄)连并枳(壳)桔(梗),寒痰枳(壳)砂(仁)配原方,化气胸中痰自灭。风寒外感嗽何辜,二陈(汤)枳(壳)桔(梗)与前胡,苏(梗叶)葛(根)杏(仁)桑(皮)能清肺,木香调气号参苏(饮)。二陈半夏性本燥,血虚发渴皆不要,四物汤中不必加②,贝母代之专夺效。又有风痰疾病生,天麻白附(子)皂(角子)南星③。湿痰在胃身多软,二术仍须配二陈(汤)。火郁胸中老痰结,滞在喉中咯不绝,瓜萎香附桔(梗)(黄)连(枳)壳,少佐元明(粉)痰自灭。痰在经络及四肢,姜汁还将竹沥施。胁间白芥(子)痰自除,脾胃有痰须枳实。温胆汤加竹茹(枳)实④,宁神豁痰为第一。若加枳实共南星,汤号导痰⑤能利膈。去(甘)草陈皮七气汤⑥,加添(紫)苏(厚)朴与(大)枣(生)姜,散郁消痰兼理气,

①飡:与餐同。

②四句是说:血虚咳嗽,虽然有痰.但因口渴。不宜用辛燥药。用二陈汤去半夏,加贝母,合四物汤。

③风痰,用二陈汤加天麻、白附子、皂角子、南星。湿痰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

④二陈汤加竹茹、枳实名温胆汤。

⑤二陈汤加枳实、南屋名导痰汤。

⑥二陈汤去甘草、陈皮,加紫苏、厚朴、生姜、大枣名七气汤,也叫四七汤。

妊娠恶阻①用之良。呕血皆因胃火炽,脉来洪数呕连绵,急用二陈(汤)加枳实,竹茹姜汁炒黄连。若还药石难吞下,槟榔少许木香煎。五六日来呕不休,心中胀闷手难揉,多加枳(实)(厚)朴(黄)芩(黄)连(白)芍,便秘(芒)硝(大)黄一服瘳。嘈杂嗳气一般看,胸中积热与停痰,石膏香附并(南)星藿(香),二陈(汤)加减有何难。闷胀吞酸与吐酸,本方加入炒萸连。水停心下名为饮,枳(实)茯(苓)猪苓利二便。此是二陈(汤)加减方,休将浪与及轻传。

①恶阻:怀孕后呕吐叫恶阻。

一、是否有二陈汤现象?

确实有的。古人和今人都不是在欺骗我们。即背熟二陈汤(或对金饮子、或全息汤等)确实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一方名医。

还有一句顺口溜是:学会柴胡汤,见病就有方。和二陈汤这句顺口溜差不多。

总之是说:学会或者自己摸索出一个适应面比较广的方子而且基本上一直使用它,可以在一个地区获得相当好的声誉。自然,收入——装进袋里的钱——也不错。

不过,这样的中医最多也只能是“一方名医”,而不可能成为一代名医或一国名医。

比如,那位X大夫,我相信他在当地颇有医名。他也是一个实在人——和某博士、L神医、二十一神医完全是两回事。

但是,把他的心得拿出来向整个中医界示范——即把他当作一代名医,或者如有人说的大师,就不行了。因为,他的心得和见解经不起历史的和现实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检验。

假如真的经得起检验,学中医、做中医就太简单了。

学会一个方子就可以通行无阻,何必有十万古今方法呢?

何必有汗牛充栋的中医书呢!

二陈汤之类至今没有成为主流,更火的“火神派”终于逐渐销声匿迹,就是因为他们终于经不起检验。

二、为什么会有二陈汤现象?

要明白这一点,首先要知道多数疾病的痊愈或缓解主要不是医生的功劳。换言之,病主要不是药治好的。即便是危急大证获得速效,也不能说完全是药物的作用,更不能说非用某药、某方不可。

朋友可能会问。

你为什么也介绍自己的医案呢?莫非那些医案不是你治好的,而是自己好的吗?

故在此郑重声明:

除了个别极其危重、复杂的情况,拙案大多是我的方法给了病人一点帮助。这些病,不是非用我的具体方子不可——拙案中大都有说明。

就是极其危重、复杂的情况,病也不是完全靠药物治好的——假如机体完全失去抗病能力,什么药物也无用。

反过来看这个问题就是:假如医家的方法可以在不少情况下从不同的方面给机体以某种帮助,他的方法就可以“治好”很多病,即在很多情况下他的方法都可以有效,因而他、她可以成为一方名医。于是,收入不错。

二陈汤之类就是这样的方法。

中医如此,西医也如此。

我知道好几个在某一个小范围内——比如几个或十几个村子中——有名的西医,不过是只会开抗菌素、激素、维生素,或者再加上输液。他们也偶尔治死人,但群众还是很遵信他们。因为群众没有更好的选择——总不能有病就跑到几十里数百里之外。

然而,这样的西医显然不能被当作典范或大师——其实他们的错误或偏颇很明显,完全不足为法。

三、二陈汤等为什适应面很广?

关于对金饮子,前帖引用的很全,不想再多说。总之,说它能治百病虽然不正确,说它对很多常见病、一般的病有效则有道理。况且,它的加减也包含着辨证论治因素。

至于二陈汤,则说来话长。

我们先看它的源流。

(1)二陈汤及其源流

A、二陈汤出处和最初的功用

二陈汤是宋代以后的医家很熟悉的方子。它最早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方类,是南宋绍兴年间续添的方子。关于它的组方和功用等原文如下:

二陈汤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两 白茯苓三两甘草一两半。

上为蚥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B、二陈汤的源流

二陈汤很明显的源自经方——《金匱要略》。

其中有:

橘皮汤:治干呕、哕等。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生姜半夏汤:治似呕、似喘、似哕。生姜汁一升半夏半升。

小半夏汤:治心下支饮,呕而不渴。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呕吐、心下满。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茯苓四两。

由上述四方可知,橘皮、半夏主要治痰饮所致的呕吐,也可以治喘。

然而,《千金方》中出现了同样以半夏、陈皮为主组成的温胆汤。

此方主要不治痰饮,而治不眠。原文如下:

温胆汤

此方最早见于《千金方》卷第十二“胆腑病”。原文如下: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

半夏 竹茹 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 生姜四两 甘草一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今教材关于温胆汤的功用如下说:

温胆汤功效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主治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

怎么半夏为君的方子用于治不眠了呢?

这又要追溯到《内经》去。

《内经》有所谓十三方。其中之一是半夏汤——见《灵枢、邪客第七十一》。此方只用半夏一味,是治不眠的。

C、《景岳全书》所列二陈汤系列

二陈、加减二陈、加味二陈、二术二陈、黄芩二陈、柴葛二陈、桂附二陈(具体组方略)

总之,到明末,二陈汤已经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方子,因而熟知此方的人也很多。所谓二陈汤,就是二陈汤系列。很多近现代名医也喜欢二陈汤系列。

这时出现“背熟二陈汤,钱往袋里装”之说,就毫不奇怪。

(2)如何看二陈汤功用

如上所说,古人认为二陈汤是治痰饮的。今教材大体上仍主此说。谓“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或近似说法。

如何中西医结合地看二陈汤呢?

就是它可以缓解呼吸道、消化道等器官的炎症——慢性炎症或比较轻的急性炎症,因而调整消化和呼吸功能。它对睡眠不佳也有一定的疗效——即又可以调整神经系统。

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是最常见的病种,于是10个病人可以有6、7个以二陈汤系列治疗。况且它还可以调整神经系统呢!

假如医家对它再有某种偏爱和更多一些加减,二陈汤系列看起来几乎可以治百病了。

其实,看看《局方》关于二陈汤的功用说明,也能知道它适应证相当多。

为此,再把原文引用如下: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中医常把杂病病因分为气、血、痰、瘀(郁),二陈汤对痰郁都有效,还有一定的健脾(即补中气)作用。故它从理论上就可以占据杂病治法的半边天。

下面再说以下什么是中医治痰。

痰者,炎也。咳嗽吐痰是因为气管、支气管发炎。呕吐粘液,是因为食管和胃发炎。泻下粘液,是因为大肠发炎。赤白带下,是因为阴道、子宫颈发炎。多流浊涕,是因为鼻腔、副鼻窦等发炎。多流浊泪,是因为外眼发炎。

故去痰实则去炎——消炎——当然,还有其他消炎法。

但是,由此可见二陈汤适应证之广。

它适用于临床上最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的炎症,教材上有明文。

我看,它对其他急慢性炎症——特别是较轻的慢性炎症,都有效。

四、效广与效专

朋友们可能问:到底是适应证很广的方子好呢,还是适应证很专的方子好呢?

我的看法如下:

适应证太广的方子,功效必然很小。

换言之,什么病都治,约等于什么病都不治。

但是,这不等于可以完全不重视这些方子。

举个极端的例子:馒头、米饭、白开水可以治一切病。

你不能说此话毫无道理。

我确实经常告诫门人:食水是机体战胜一切疾病的本钱。治病一定不要忘记保护食欲。患者长期不能进食,什么疗法的疗效都要打折扣,甚至完全无效。

李东垣说:脾胃乃后天之本,也是这个意思。

然而,习惯上却不把馒头、米饭、白开水看作药物。

他们是治疗饥渴的——于是什么病也不治。

二陈汤之类不像食水这么泛泛,但它们的效用也确实不很明显。

于是,用它们治疗的必然是轻浅之证。

实际上,轻浅之证也不能用效宏力专的方药治疗。

比如轻微的胃气滞——也是二陈汤的适应症——用大承气(方名就是大顺胃气)治疗就不单单是杀鸡用了宰牛刀,而是会把病治坏——“打过了”。

反过来,大承气证用二陈汤治疗就完全“打不动”。

五、怎样看名医?

名医不是样样与普通医生不同——开的方子出奇,经常出怪招儿。

这几年很出了几个这样的“名医”——其实是怪医,搞得整个中医界充满了怪气。

名医治平常的病,照样用平常的方。

只是遇到危急大证、疑难重症,名医就不一样了。

他们治小病不犯错误,治大病更从容。

不但能继承前人的方法,还能自创方法。

不但能继承传统理论,还能发扬传统理论。

中医有那么几个学派,其创始人无不是发明了新学说、新方药,而且都是针对当时常见的、困难的问题。

再其次就是比较有名的医家——历史上大约数十个,他们主要是继承得比较好,整理得比较好。这样也算难得了。

以上这两种人都可以算作一代名医。

至于圣当时而祖百代的人,历史上没有几个。

如果算最近的,我首选王清任——尽管他的书很薄很薄。

最后,如果有的朋友不愿意承认二陈汤之类(自然包括全息汤)的局限性很明显,举一个我刚刚出诊看的病人,请问您如何用二陈汤之类治此证?

患者,女,72岁。15天前突然严重眩晕、呕吐、不能支持,在县医院做CT诊为小脑出血(片子上出血量约80ml),因为不能手术,住院3日即出院回家。出院后继续按县医院的处方输液治疗。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一直不能进食水,尤其不能饮水——严重呛咳。昨晚又出现严重呕吐恶心——当然吐不出来。发病后一直无大便。一直尿潴留——还在保留尿管。目前眩晕稍轻,自己翻身困难。神志大体清楚。面色晄白。脉弦滑略数。舌淡嫩苔少而干。患高血压10余年。目前血压140/80mmHg。

此证必须借重西医或中西结合治疗。

目前几乎完全不能下咽,可以下胃管。

于是可以灌中药。

您用什么方子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8992.html

更多阅读

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的适用人群

一、咳喘(慢性支气管炎)刘渡舟医案:柴某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迭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

3.8加味二仙汤(郑惠伯) 郑惠伯

3.8加味二仙汤(郑惠伯) (组成] 仙茅12克仙灵脾15克 当归10克知母10克 巴戟天12克黄柏6克枸杞子15克五昧子10克菟丝子15克复盆子10克 (功效] 滋肾阴,温肾阳,调冲任。 (主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乳癖辨证属冲任不调者;血小板减少。 . (用法)

小青龙汤 麻杏石甘汤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 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6g) 干姜三两(6g) 甘草三两炙(6g) 桂枝去皮三两(9g) 半夏半升洗(9g) 五味子半升(6g) [用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小青龙汤 越鞠丸 保和丸 越鞠丸哪些人不适合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 桂枝 芍药 干姜 五味子 细辛 半夏 甘草小青龙汤麻黄六钱 白芍六钱 细辛六钱 干姜六钱甘草六钱 桂枝六钱 半夏半升 五味半升用药意解按小青龙一方,乃发汗、行水之方也。因太阳表邪未解,以致水气不行,聚于心

声明:《二陈汤 小青龙汤》为网友我和孤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