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将腰剑斩楼兰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审美赏析 李白的塞下曲其一

愿将腰剑斩楼兰



愿将腰剑斩楼兰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审美赏析 李白的塞下曲其一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审美赏析

翻开李白诗集,有六首以《塞下曲》为名的诗歌。除了其中有一首是表现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之意外,其余几首都表现了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这首《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描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全诗如下: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歌首先写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意思是说,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雪花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五月”表明了季节,也是诗人出塞时间。在内地正是夏日。比如,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而李白所写五月却是塞下,望着天山,孤拔积雪。其中,“无花”二字一语双关,不但表明不见花开,也暗示了不是飞雪,而是积雪。上句扣紧题目中的“塞下”。下句紧承“塞下”“天山雪”而写出了“无花”的景象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其中,诗人用“寒”字,不但表明了“塞下”五月独有的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心绪感受。特别是“只”字用得很妙,不但强调了边塞的环境艰难,而且也突出边塞将士们生活的单调。

接着承上写道:“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杨柳”即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赠柳的行为就是表示留念之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意思是说,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也就是说,在寒风之中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春天在边塞是看不到的。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不但表现了苍凉寒苦的情调,也借此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在上面的基础上,诗人把诗意一转,词人写道:“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意思是说,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靠着马鞍入眠。这里,诗歌由苍凉的景象变为雄壮的气势。同时,这两句形成对仗,上句中的“晓战”与下句中的“宵眠”相对应,“晓”和“宵”结合,不但暗示了一日之意,而且表现出了边塞军情十分紧张急迫,从而在严整的形式中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从用词来看,这其中的“随”和“抱”字两个动词,不但表现将士们守边备战的英勇、警惕,而且也暗示了将士们力争建功立业的心态。

诗歌最后写道:“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意思是说,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斩楼兰”典出《汉书·傅介子传》。据记载,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恋他所献金帛,傅介子于是引诱楼兰王到帐中,杀死楼兰王。诗人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自己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可以说,这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的《从军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词语的运用上,也表现出独有的特色。比如,上句“愿将腰下剑”中的“愿”字与下句“直为斩楼兰”中的“直”字,前后呼应,不但增强了语气,而且一个威武不屈之士的形象也一跃然而出,表现出极大的力量。
在艺术上,首先,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概括生活,表现主题。其次,典故的运用,不但言志抒情含蓄,而且增强了表达效果。再次,用词准确,表意丰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9031.html

更多阅读

杜甫《新婚别》审美赏析 杜甫新婚别赏析

杜甫《新婚别》审美赏析 新 婚 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

飞魔幻短篇——《嫁与东宫妃胜雪》 飞魔幻短篇集

《嫁与东宫妃胜雪》作者:白泽一、出嫁。这是多少女子梦寐以求的事,更可况嫁的还是自己心心念念了许多年的人。本该是无比美好的事,可现下不管是长身玉立的新郎穆怀,亦或是端坐在床的新娘卿颜,此刻面无表情的脸上都找不到任何欢喜的

声明:《愿将腰剑斩楼兰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审美赏析 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为网友黑白记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