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实录 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

执教:曹丽芳

班级:新区实小住宿部五(2)班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见到你们非常高兴。初次见面,首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姓曹,与你们学校那位美丽智慧的玉兰老师同姓,你们可以称呼我——

生:曹老师。

师:真聪明。平时我喜欢读书和旅游。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能告诉我,你去过哪些地方?并简单地谈谈所去地方给你的印象?

生谈。

师:看来,大家去过的地方还挺多的。我相信当你踏上旅程,你收获的绝不会仅仅是风景。

师: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名山大川,其秀丽的景色常常使游客们流连忘返。然而,有这么一位游客,当他游览完武夷山的“天游峰”(板书:天游峰)后,给他印象最深的倒不是那迷人的风光,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究竟是为何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那位游客所写的(板书:“的”)文章——天游峰的扫路人。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生:天游峰高不高?

生:天游峰在哪里?

生: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去天游峰扫路?

生:作者与扫路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可真多,其实把你们的问题概括一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天游峰怎样?二是扫路人怎样?

师:通过预习,你已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天游峰在武夷山。

生:我知道天游峰很高,有900多级石阶,一上一下有1800级石阶。

生:我知道扫路人是一位老人。他每天都要打扫等天游峰的石阶,很辛苦。

生:我知道作者还与老人交上了朋友。

……

师:大家预习的收获可真不小。学习是个不断探索,不断登攀的过程,想继续前进吗?

生:想。

师:就让我们一路同行。首先要把书读好。下面请各小组组长负责在组内检查课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开火车读,也可以齐读,开始。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实录 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

生读,师巡视,(板书:褪色 打量)

师:指“褪色”,这两个词语怎么读?

生读“tuì shǎi”。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的读音的。

生:我查了字典。

师:看来你非常会学习。这个词约定俗成,读“tuì shǎi”。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读。

师为“打量”正音,“dǎ liang”。

师:课文读好了。下面我们就要增加难度,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那好,请你们静心默读课文,记下本课中你最大的疑问,在感受深的地方可以用笔写一写。

生默读,师巡视。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

生1:请大家看文章第4自然段,为什么一杯茶就能沟通我们俩的心灵?

师:这个问题谁能解决?

生2:茶很热,很香,从中可以感受到老人的热情和友善,一下子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生1:我明白了。

生3:天游峰一上一下1800多级石阶,老人为什么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地回答“不累,不累”呢?

师:我听出来了,你的疑问是 “扫路人到底累不累?”(板书:累?)

生4:为什么说“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生5:因为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

生6:这句话也说明天游峰很重要,是武夷山的象征。

师:谁来说说,没到过哪里,就不算到过中国?

生:没到过北京,就不能算到过中国。

师:没到过哪里,就不能算到过无锡?

生:没鼋头渚,就不能算到过无锡。

师点头。

生:老人七十多岁了,为什么不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却每天扫天游峰,他不累吗?

师:我感觉到了你对老人的关心,(指着板书 “累?”)扫路人到底累不累呢?看来这个问题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生:文章最后说老人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我有点不明白:笑声笑过了就应该消失了,课文中怎么说笑声能跟着“我”走呢?

师:(板书:笑?)真是耐人寻味的笑。

生:文中第7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师:我想你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找到答案的。

生:老人已经70多岁了,作者说30年后再去看老人,老人自己说30年后还请作者喝茶。你们觉得可能吗?

师:你对老人能不能活到100岁(板书:100?)表示疑惑,是吗?

生:(点头)是的。

师: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举手。

师:下面请各组长组织,试着在小组内解决黑板上3个问题。解决不了,也不要着急,待会提交全班探讨。请组长的同桌对讨论的情况作简单记录。组内其他同学做发言的准备。

小组进行讨论。师巡视。

师: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的智慧在这里碰撞吧。哪一组先来汇报自己小组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

师:请你们组。其他组注意倾听,等他们小组发言完了,你们可以进行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

生:我们小组觉得扫路人日子过得很悠闲。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读第6自然段(感觉一般)。

师:既然是悠闲,你能把这种悠闲传达出来吗?

生再悠闲地读。一起读。

生:我们小组觉得老人工作很累,但是他自己却不觉得累。

师:你们是保持中立的看法——老人既累又不累。那请你说说理由,累体现在哪里?不累又体现在哪里?

生:读第八自然段——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从“瘦削”和“黝黑”可以感觉到老人风里来,雨里去,每天打天游峰很累,但从“炯炯有神”我感觉老人精神很好,不像累。

师:这是你从老人外貌上获得的信息,还有吗?

生:天游峰上山900多级,下山900多级,一上一下1800多级,天游峰那么高,老人要扫这么多石阶应该非常累。

师:播放天游峰的ppt。大家请看,这就是云雾飘渺中的天游峰,这是游人如织的天游峰,这是石阶连天的天游峰。看后感觉怎样?

生:天游峰真高、真险啊!

师:你能通过朗读读出它的高与险吗?

生读第7自然段。(语气平平)

师:我感觉你怎么爬到100多级就急着下山了,注意这可是“顶天立地”的天游峰啊!

生再读,感觉好多了。

师:这次你已经爬到600多级了,我感觉心跳有点加快了。让我们一起来攀登这顶天立地的天游峰吧!

生齐读。

师:这回我感觉自己额头上有点出汗了。(学生读得很好,加上天气有点热,微格教室又关着窗)

生:我觉得老人扫一程后可以歇一程,还可以看好山好水,应该不累吧。

师:那请你试试每天来扫一遍,如何?

生:我认为游客只是偶尔来一次,而且目的是游山玩水,他们已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了,已经很累了,而老人却要无数次地扫上山,扫下山,怎么能说不累呢?

师:这位同学所说的“无数次”,就是文中的什么?

生:就是文中的省略号。

师:刚才那位对省略号提出疑问的同学现在找到答案了吗?

从这个省略号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老人每天都在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师:好一个“每天”!

引读:冰雪初融,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这位老人——

生: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师:烈日炎炎,暑气蒸人的日子里,这位老人——

生: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师:淫雨霏霏,秋风萧萧的日子里,这位老人——

生: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师:白雪飘零,寒气逼人的日子里,这位老人——

生: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师:老人的工作?

生:老人工作很辛苦,很累。

师:可是他却说——

生:“不累,不累……。”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老人很累,可是又那么悠闲,真是累并

生:快乐着

(板书:快乐)

生:我觉得老人爱天游峰的一草一木,所以尽管辛苦,却舍不得离开这里。生读第10自然段。喝的……吃的……呼吸的……我觉得,老人已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

师:(板书:爱)老人爱天游峰的山山水水,爱天游峰的一草一木,爱天游峰的花鸟虫鱼。所以他舍不得离开天游峰,虽然身体上是累的,但精神上却是快乐的。

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布衣布衫,干得是繁重的体力活,却不改其乐,贤哉,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现在,让我们交流第2个问题。老人能活到100岁吗?

生1:我觉得能。因为老人每天打扫天游峰,每天都在锻炼,他皮肤黝黑,十分健康。再说,他喝的是……吃的……呼吸的……没有一点污染,日子过得绿色环保,对身体有益。

生2:我不同意这种观点。一般人是很难活到100岁的。

师: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说,活到一百岁是不太容易。

生:我想这是作者对老人的美好祝愿,是心中的希望。

生:老人每天把天游峰打扫得干干净净,自己在打扫的同时身体更加健康了。在作者心中,老人与天游峰已经融为一体,他希望老人像天游峰一样永远不会老,希望像天游峰一样长命百岁。

师:这真是“山人合一”啊!让我们紧握老人的双手,心怀美好的祝愿,一起读——

生:我紧紧抓住老人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师:现在看第3个问题,老人的笑声为什么能伴随作者回到住地?请你们自己读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

生读。

生:我体会到,作者心里很开心,因为在天游峰交了一位朋友,并且产生了感情。

生:作者结识了这么一位老年朋友,很高兴。老人那自信豁达的笑感染了他。他要将把这种笑,这种乐观豁达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师:我想这笑声也会带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去的。

同学们,要问世间谁是真的英雄,我无法做出回答。但平凡的人往往给了我最多的感动。就像这篇课文里扫路人,他给了你什么?

生:老人给了我乐观、自信和豁达。

生:老人给了我坚持不懈。

生:老人让我明白:生活不能只求回报。

……

师:说得真好。所以一开始我就说,当踏上旅程,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风景。

师:今天的旅程即将结束,我想此时你一定有许多话相对老人说或对自己说。请用笔写一写吧。

生写。

(交流未展开)。

师:此时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笑声惊动了竹丛中的一对宿鸟,他们为什么飞起来后,又悄悄落回到原处?

师:这位同学对这个小细节产生了疑问,课后我们可以好好思考,下节课继续交流。下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9136.html

更多阅读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第一课时课前出示两段文字投影,目的是让学生情感产生落差,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逝,遂亡一镜矣

八年级思品《诚信是金》案例展示国培 八年级思品说课稿

案例展示【案例信息】案例名称:《诚信是金》(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授课教师:潘越洋(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中学一级)指导教师:康利(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中学高级)【教学设计】【说课】我是来自北京东方德才学校的 潘越洋 老师,我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说课稿 巨人的花园优秀说课稿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文章,和《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一起构成童话单元,作为单元起始篇目,学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地球自转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舒思维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说板书设计这五部分说课。说教材:教材分析:这一节包括四个部分的内

16.3分式方程第1课时 说课稿 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16.3分式方程(第1课时)说课稿太和八中  丁文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分式》第三节第一课时——分式方程.下面我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预想五个

声明:《《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实录 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为网友品味分裂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