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老人新闻专稿一~四 与陆锦川讨论 香河老人至今怎么样

香河老人新闻专稿(一~四)

1995-11-26

新闻专稿一

眉题:历经三寒三暑肉身完好无恙

主标:“香河老人”成身之谜引起学者关注

本报讯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位老人,在停止呼吸后演化为“不腐肉身”,到今

年11月24日,其身体已在普通环境下完好保存3周年。

在香河县胡庄子村一间农家小屋里,记者看见了这位名叫周凤臣的老人的身体。

她安卧在土炕上,银发柔顺,黧黑的面部闪着光泽,四肢有玉石的质感,在手电光

照射下,手脚透出红色。屋子里有淡淡的奇香。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不腐肉身”的记载。佛家称“金刚琉璃体”,道家称“紫

金琼玉身”。周凤臣老人“成身”的奇异之处,在于她是现代的普通妇女;她停止

呼吸前,已在北京市儿子家的居民楼中居住13年之久。

一些医学专家、生物学专家先后考察了周凤臣“香河老人”的肉身。据周凤臣

老人的长孙、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科研处参谋杨学强少校介绍,老人在停止呼吸

前的半个月中,经过呕吐、咳痰、排泄、净口、减食等有条不紊的自我生理调节过

程,于1992年11月24日晚10时45分,神志清楚地说“我不需要氧气了”,随后拔掉

氧气管,平静地停止了呼吸和心跳。

在这以后,老人的身体出现了许多特殊现象:数日内身体柔软如常,肌肉弹性

良好,手臂和太阳穴处血管中可见血液流动现象;此后一个月内,老人身体出现充

气、排水等生理变化;1993年元旦后,老人身体开始排出颗粒状油脂,这一现象由

多渐少,持续至今。3年来,老人的身体在老家香河县的农舍中经历了高温(室温34度)

和高湿(相对湿度90%)的盛夏季节,经历了需烧炕取暖的寒冬,目前状况良好。

老人的体温状况也引起有关专家的注意,据科学部门3年来跟踪测试观察,

老人停止呼吸后体一度温如常,24小时后降至室温;3年来老人体温在各种季

节始终保持低于室温摄氏1度。

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原理事长张震寰将军在逝世前不久(1994年1月10日)说:

“老人身体的演化过程,举世罕见,为我国人体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特异生

命演化实例,为从现代医学和生物控制论的角度揭示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

自我调控奥秘,确立了极宝贵的事实。”

许多专家认为,目前对周凤臣老人成身之谜尚难做出成熟的科学解释。但他们

一致认为,对“香河老人”的研究工作意义极为重大,与21世纪人体科学研究需要

突破的前沿密切相关,此项研究也将在国际上引起震动和反响。

新闻专稿二

眉题:金刚琉璃体紫金琼玉身

主标:“香河老人”肉身不腐三载无恙

副标:毛泽东遗体保护专家等学者先后考察,对成身之谜的解释众说纷纭

本报讯大陆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位老人,在停止呼吸后演化为“不腐肉身”,

到今年11月24日,其身体已在普通环境下完好保存3周年。

在“香河老人”目前的安放处──香河县胡庄子村一间农家小屋里,记者看见

了这位名叫周凤臣的老人的身体。她安卧在土炕上,银发柔顺,黧黑的面部闪着光

泽,四肢有玉石的质感,在手电光照射下,手脚透出红色。老人身上散发出淡淡的

奇香。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不腐肉身”的记载。佛家称“金刚琉璃体”,道家称“紫

金琼玉身”。唐代高僧惠能的肉身至今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

周凤臣老人“成身”的奇异之处,在于她是现代普通妇女;她停止呼吸前,

已在北京市儿子家的居民楼中居住13年之久。

据周凤臣老人的长孙、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科研处参谋杨学强少校介绍,

老人在停止呼吸前的半个月中,经过呕吐、咳痰、排泄、净口、减食等有条不

紊的自我生理调节过程,于1992年11月24日晚10时45分,神志清楚地说“我不

需要氧气了”,随后拔掉氧气管,平静地停止了呼吸和心跳。

在这以后,老人的身体出现了许多特殊现象:数日内身体柔软如常,肌肉弹

性良好,手臂和太阳穴处血管中可见血液流动现象;此后一个月内,老人身体出

现充气、排水等生理变化;1993年元旦后,老人身体开始排出颗粒状油脂,这一

现象由多渐少,持续至今。3年来,老人的身体在老家香河县的农舍中经历了高温

(室温34度)和高湿(相对湿度90%)的盛夏季节,经历了需烧炕取暖的寒冬,目前状

况良好。

老人的体温状况也引起有关专家的注意,据科学部门3年来跟踪测试观察,老人

停止呼吸后体一度温如常,24小时后降至室温;3年来老人体温在各种季节始终保持

低于室温摄氏1度。

包括毛泽东遗体保护专家在内的许多医学家、生物学家先后考察了“香河老

人”的肉身。

北京大学生物学教授陈守良和蔡益鹏作现场考察后认为,老人躯体在自然状况

下长期不腐的现象值得研究,需要科学地进行解释,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保存至今,

因为在躯体保存上甚感困难的就是大肠杆菌的繁殖问题。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庄祥昌教授认为,考古学界比较熟悉的木乃伊是在特定的

干燥环境下形成的,但在常温下就不能如此。至今未发现对老人身体进行过特殊的

药物处理,这个现象需要解释。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病理学教授王德文说,需要解释的就是老人的内脏如何能

在常温下保存至今?她的内脏如今又是怎么一个样子了?体内究竟还有多少含水量?

也有的专家认为“香河老人”成身现象并不特殊。毛泽东遗体保护专家徐静博

士和协和医院病理学教授刘彤华说,老人临终前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上吐下泻”、

“咳痰”、“体表排液”等,导致身体大量脱水;老人辞世后被置于暖气边,

室温高而空气干燥,躯体内水分蒸发,二者是造成躯体干枯的重要原因。快速失水,

似木乃伊,暂不腐烂是可以解释的。

著名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道家“太极门”独脉传人陆锦川先生则认为

“真身”与木乃伊有明显区别。“肉身不腐”,自古分为“圣”“凡”两类。

圣,佛家称为“金刚琉璃体”,道家称为“紫金琼玉身”,凡即木乃伊。考察过

“香河老人”身体的陆先生说,从颜色、气味看,圣凡两种肉身都完全不同。

“香河老人”的身体如玉石玛瑙,身上有奇香,木乃伊颜色晦暗,有一种尸臭。

陆先生还从修为的角度谈到,真身有特殊的光和气,还有特殊的“场”,

和木乃伊都决然不同。

陆先生在香河县胡庄子村进行了考察。据他介绍,“香河老人”确有修为,

她生前心境平和,自然以处,关心乡邻。她虽然茹素,也礼神敬佛,但她并没有

归入佛教和道教,严格地说,是民俗意义上的“泛神论者”。“香河老人”是以

平常心入道的。

中国科学院教授牛实为先生正在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对“香河老人”进行研究。

他说,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威尔斯提出了“基因伦理学”,提出了“孤立波”的概念。

人作为宇宙和地球极端苛刻选择出的“万灵之长”,原本具有许多包括自我调控在

内的强大功能,但到“后天”有能量耗散的问题。“香河老人”的生命,以极小的物

质消耗,聚集了极大的生命能量,能如此有序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演变,实在需要认真

研究。

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院的考察报告称:据了解,迄今为止,人类遗体的长期保存,

不外乎4种情况:一是对特殊人物的遗体进行各种现代医学防腐处理后保存;二是遗体

进行长期冰冻保存;三是在沙漠或金字塔等特殊条件下形成木乃伊;四是宗教徒修炼

到高层次以后封缸塔葬或人工处理成肉身。周凤臣老人不同于上述四种情况,对她既

没有进行任何医学防腐处理,也没有进行冰冻;她所处的环境,既没有迅速脱水的特

殊条件,也没有像宗教徒那样在封缸时加入木炭石灰然后埋入地下与自然环境隔绝。

老人始终处于自然环境之中,身体的所有变化,完全是依靠其自身能量和自我控制

完成的。

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原理事长张震寰将军在逝世前不久(1994年1月10日)说:“老

人身体的演化过程,举世罕见,为我国人体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特异生命演化实

例,为从现代医学和生物控制论的角度揭示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自我调控奥秘,

确立了极宝贵的事实。”

许多专家认为,目前对周凤臣老人成身之谜尚难做出成熟的科学解释。但他们一致

认为,对“香河老人”的研究工作意义极为重大,与21世纪人体科学研究需要突破

的前沿密切相关,此项研究也将在国际上引起震动和反响。

新闻专稿三(配图片)

主标:“香河奶奶”

副标:中国的不腐肉身与人类生命之谜

在停止心跳整整3年之后,她恬静地躺着,躺在老家的土炕上。她的银发柔顺,

黧黑的脸上闪着光泽,手脚有玉石的质感。阳光透过窗纸,她亲手栽的那棵老枣树

枝影摇曳。远处传来狗吠和牛羊的叫声,飘来秋日玉米秸的香味。儿子在外屋生火

做饭,她的土炕散出温热。

周凤臣,中国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位老太太,她在呼吸中止后身体不腐,演化成

世界罕见的“肉身”。在她“离开”家人3周年的传统“祭日”里,这里没有丝毫

的悲戚,却充溢着温馨和欢乐,像是在为老人祝贺寿辰。孙子们说:“奶奶今年91

岁了!”

木乃伊?

你会想到古埃及金字塔中保存的、或是中国新疆戈壁滩上发现过的木乃伊,想到

中国出土的汉代古尸。──“香河老人”的肉身,是一具木乃伊吗?

一位毛泽东遗体保护专家和一位病理学教授,在1993年5月考察“香河老人”肉身

后说,老人临终前身体大量脱水;辞世后被置于暖气边,室温高而空气干燥,躯体内

水分蒸发,躯体干枯,似木乃伊。暂不腐烂是可以解释的。

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庄祥昌教授是最早考察“香河老人”肉身的专家之一,

香河老人新闻专稿(一~四)与陆锦川讨论 香河老人至今怎么样
他却认为:“考古学界比较熟悉的木乃伊是在特定的干燥环境下形成的,但在常温下

就不能如此。”

中国著名的传统文化研究者、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太极文化委员会主任陆

锦川先生说,肉身不腐,自古分“圣”“凡”两类。中国唐代高僧惠能,他留下的肉

身现在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距今已1000余年。这种肉身,佛家称为“金刚琉璃体”,道家称为“紫金琼玉身”,这是“圣”。“凡”的就是“木乃伊”。出土的木乃伊,不腐的

致因一是自然的条件,一是人为加工成干尸。而“圣”的不腐肉身是自然形成的。

周凤臣老人的长孙、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科研所参谋杨学强少校的介

绍,似乎应证了这种“自然形成”的观点。他以一个科研工作者的严谨,观察记录了

老人身体演化的经过,积累了宝贵的研究材料。据他观察,老人在停止呼吸前的半

个月中,经过了呕吐、咳痰、排泄、净口、减食等有条不紊的自我生理调节过程。

这的确令人惊异。

杨学强回忆,他的祖母在1992年8月7日从北京回到香河老家。1992年11月6日,

老人突然感到身体不适,经香河县医院检查,确诊为急性肺炎,进行了常规治疗。

11月7日至10日,老人出现异常呕吐,呕吐物中有许多黑色颗粒状硬物。此期间,

她多次要求回家“静养”,不想留在医院。10日,老人又一次要求回家,当子女们不

答应她的要求时,她突然气脉全无,达5分钟之久;子女们答应她后,她的呼吸、心

跳、神志立刻恢复正常。

10日18时许,被送回家中的周凤臣老人身体虚弱到极点,子女们开始为其准备后事。但是她一直神志清醒,并可以吃少量西瓜汁。从第二天早晨起,家人为她输液,此后4天内,

共输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3瓶,洁霉素10支。

11月15日,老人的精神及身体状况基本恢复正常,并要求进食。但从此时起,她的

饮食习惯发生了极大变化,由以前的饮食“怕凉”一下子改为“怕热”,开始要求吃

凉饭、喝凉开水。在9天(6日至15日)未进食、未排大便的情况下,15日10左右,她要

求排大便,此次排便呈喷涌状粘稠便、颜色紫黑,在以后10天内,又先后7次出现上

述排便现象。

11月16日4时开始,老人咳嗽吐痰达3个小时,排出大量各种形状的黄绿色浓痰。

当晚,她让家人用清水漱口,这个不断漱口的过程长达24小时。

1992年11月16日,老人提出要回北京。19日晨,老人在让家人给她用冷水擦身后,

又让女儿用清凉油给她涂抹全身主要穴位。20日零时,在老人的安排下,她与儿子孙

子一起,从香河回到北京德外北沙滩家里。到北京以后,她就拒绝进食和输液治疗,

只是要求喝凉开水、吃药(5日内,共吃仁丹1包、牛黄清心丸5丸、蛋黄1个),并要求

打强心针一支。

1992年11月24日下午,老人多次说:“我要睡觉了!”22时45分,她在说完“我

不需要氧气了!”并随手将氧气管从鼻孔中拔出后,立即停止了呼吸和心跳,此刻她

像常人睡觉一样,面部安详,无任何痛苦表情出现。

老人心跳停止跳动10小时以后,体温仍然正常,身体未见任何僵硬,各部分肌

肉弹性良好,尤其是头部和四肢的血管,弹性尤其好。老人的孙子们坚信他们的祖

母只是睡觉了(假死),并坚信她能再次苏醒。26日晚,周凤臣老人的体温消失,但

与室温同,不冰凉,而且身体各部分仍未僵硬。

在停止呼吸后的5天里,老人额头上方均匀出现3个圆状紫斑,手背出现血液流

动现象,手指尖开始充血。她的手关节令人惊讶地仍能灵活转动。

杨学强决定保留祖母的身体!

1992年12月1日,老人身体开始出现表面皮肤松弛、下垂现象,并且皮内逐渐出

现红色液体。

12月3日,老人身体表面皮下出现充气现象,全身呈气囊状,弹性极好;然后身

体各部分表皮破损,有大量无异味的红色液体排出体外。此后,她身体充气部分气

体逐渐减少,血红色液体不断排出,直到12月底,血红色液体基本排完,身体躯干

恢复原状,表皮干硬,四肢呈紫红色或黄色的晶莹透明状干燥肢体。

1993年元旦后,周凤臣老人身体部分地方出现浸渗油脂现象,以四肢最为明显。

从1993年春天到夏天,老人基本完成了“排异”过程。杨学强在给学院领导的

报告中描述老人的现状:“她身体各部分已基本干燥,面容与以前基本相同,表面

平整,形象安详,全身无腐败现象出现,并且无异味,一些主要关节仍能活动(部分

关节由于干燥已僵硬)。但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她的脖颈一直未僵硬,头部活动自

如。更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自从她离开原来所在的房间(三楼)而放到接触地气(平

房)的地方时,仅几天时间,她的胸口由原来的黄红色干硬状肌肉,恢复为正常肉色

,而且弹性良好。”

经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批准,1993年7月5日,周凤臣老人的肉身被送回其老家香河

安放。3年来,老人的身体在老家农舍中经历了高温(室温34度)和高湿(相对湿度90%)

的盛夏季节,经历了需烧炕取暖的寒冬,目前状况良好。她的手脚,在手电光的照射

下可见红光。她的身体散发着淡淡的奇香。

人的奇迹

“香河老人”的肉身引起了各方面专家的关注。

吉林医学院解剖学教授、中国人体科学院研究员石世庆一行四人在1993年5月就对

肉身进行了考察。他们的报告说,周凤臣遗体在为加防腐处置的情况下,在北京的室

温下,保持了半年不腐败,远远超出了一般人死后遗体不腐败的时间,此例实属奇特,

有深入研究价值。

北京大学生物学教授陈守良和蔡益鹏作现场考察后认为,老人躯体在自然状况

下长期不腐的现象值得研究,需要科学地进行解释,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保存至今,

因为在躯体保存上甚感困难的就是大肠杆菌的繁殖问题。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病理学教授王德文说,需要解释的就是老人的内脏如何能

在常温下保存至今?她的内脏如今又是怎么一个样子了?体内究竟还有多少含水量?

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院的考察报告称:据了解,迄今为止,人类遗体的长期保存,

不外乎4种情况:一是对特殊人物的遗体进行各种现代医学防腐处理后保存;二是遗

体进行长期冰冻保存;三是在沙漠或金字塔等特殊条件下形成木乃伊;四是宗教徒

修炼到高层次以后封缸塔葬或人工处理成肉身。周凤臣老人不同于上述四种情况,

对她既没有进行任何医学防腐处理,也没有进行冰冻;她所处的环境,既没有迅

速脱水的特殊条件,也没有像宗教徒那样在封缸时加入木炭石灰然后埋入地下与

自然环境隔绝。老人始终处于自然环境之中,身体的所有变化,完全是依靠其自

身能量和自我控制完成的。

中国科学院教授牛实为先生正在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对“香河老人”进行研究。

他说,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威尔斯提出了“基因伦理学”,提出了“孤立波”的概念。

人作为宇宙和地球极端苛刻选择出的“万灵之长”,原本具有许多包括自我调控在

内的强大功能,但到“后天”,有能量耗散的问题。“香河老人”的生命,以极小

的物质消耗,聚集了极大的生命能量,能如此有序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演变,实在需

要认真研究。

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原理事长张震寰将军在逝世前不久(1994年1月10日)说:“老

人身体的演化过程,举世罕见,为我国人体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特异生命演化实例,为从现代医学和生物控制论的角度揭示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自我调控奥秘,确立了极宝贵

的事实。”

许多专家认为,目前对周凤臣老人成身之谜尚难做出成熟的科学解释。但他们一

致认为,对“香河老人”的研究工作意义极为重大,与21世纪人体科学研究需要突破

的前沿密切相关。

平常心

另一些学者试图从更深厚的“土壤”中去发掘“香河老人”成身的奥秘。他们一

次次来到香河县,来到胡庄子村,在小路上,水塘边,在一个个朴素无华的院落中,

寻觅老人的足迹。

香河县在北京与天津之间,距北京55公里,距天津70公里,在京津高速公路北

侧。乘坐“中巴”去北京只要5元钱。这个座落在潮白河南岸的县,属于河北省,但

它与大厂、三河三个河北省的县连成一块夹在北京和天津中间的“飞地”,与河北

省的土地并不接壤,甚至与它所从属的廊坊市也不接壤。

有一个说法,在文革前,这是北京、天津、河北都嫌弃不要的穷乡,现在成了北

京天津都想争而不可得的宝地。在未来,它既是北京的远郊也是天津的远郊。廊坊开

发区的广告词是“津京乐道”,道出了这块地方兼得京津两利的优势。

这里是大平原,夏日是一望无际的青纱帐,冬天遍地有散发着日头香气的玉米秸。

据说,在明代,明成祖朱棣将国都从南京北迁时,曾考虑过在香河建都。

300多年前,清代顺治年间,这里曾出过一位“肉身不腐”的王二奶奶,后人还

在香河以北平谷县境内的丫髻山上修了“王二奶奶庙”供奉她的真身。后来可能因

战乱,庙宇被毁坏,肉身失去下落。但早年香河一带的老百姓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

八还要纪念。姑娘媳妇们做出蚕豆大的小小的绣花鞋,星星点点地撒在潮白河的清

清水面上,说是给王二奶奶穿的……

周凤臣老人生于1905年,父亲在晚清朝廷和民国的政府里做过小官。她从小由姑

母带大,后嫁到胡庄子村。38岁那年,她得了一场大病,愈后开始吃素,并开始用偏方

和民间技法为人治病。

1958年大炼钢铁,村里办起了公共食堂,各家砸了铁锅。正当周凤臣犯难时,

一位平时受过她帮助的女干部保护了她,让她留下她的“素锅”,并且破例准许

到食堂去领回窝头。

文化大革命中,周凤臣被当做牛鬼蛇神遭到批斗。陪嫁的旧物品都被抄家抄

走了,她独独藏起了一瓶为人治病的蜂蜜。一天,她白天刚被斗争,晚上又有人

抱着病危的儿子前来求救,老人说:“豁上了明天再被撅出去斗一回”,抢救孩

子到深夜,直到孩子转危为安。

1976年,老人到北京后,全家六口人,靠当工人的儿子的五十多元月工资生活。

老人常常为那几个衣服上打满补丁、靠助学金读书的孙儿落泪。为了节省,她还到

菜场附近捡过菜皮。

“香河老人”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中国农村妇女。

老人在停止呼吸前曾叮嘱家人:“走到天边,说话口要对心,不要说假话骗人;

遇事要多替别人想;受人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不要忘恩负义;钱财是身外之物,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不要看得太重;要多作善事,别做恶事。善有善报,恶有恶

报。”这也正是她为人的信条。

陆锦川先生在香河县胡庄子村进行了考察。据他介绍,“香河老人”生前心境

平和,自然以处,关心乡邻。她虽然茹素,也礼神敬佛,但她并没有归入佛教和道

教,严格地说,是民俗意义上的“泛神论者”。历史上的“肉身”,如南华寺的惠

能、憨山大师、丹田大师以及九华山的高僧们,离人们太远。而且,人们总认为,

他们是和尚;是修行人。“香河奶奶”却揭示:一个平常的人,一个非佛非道的人

──还要特别强调她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普通人,她停止呼吸前在北京市的楼房里住

了十几年,──她也能留下真身。它说明人类本来就有这种能力,与宗教没有关系。

而且古人能做到,今人照样能做到。陆先生说,香河老人“肉身”的存在,说

明人类有许多奥秘,特别是关于生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揭破。她属于全人类,相

信全世界的专家学者都会来保护她,研究她!

新闻专稿四:专家访谈

“香河老人”何以肉身不朽?

──访中国传统文化学者陆锦川先生

□ “香河老人”的肉身与木乃伊有区别吗?

□ 为什么真身在这个世界不腐烂?

□ “香河老人”实际上还活着,是吗?

□ “香河老人”的肉身到底能够保存多久?

□ “香河老人”她成佛了吗?

□这件事的发生有什么意义?

大陆河北省香河县的普通农家妇女周凤臣,于1992年11月24日停止呼吸,至今3

年,肉身完好不腐,安卧故乡家中;此事引起各方学者垂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理事、太极文化委员会主任陆锦川先生(仿佛居士),是道家“太极门”独脉传人,

著名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他的著作《气道》、《惠能大师传》、《养生修真

证道弘典》、《九灵针经·气功针经合璧》等,在大陆出版后广为流传,其中的

《九灵针经·气功针经合璧》已有台湾版面市。笔者就“香河老人”之谜,访问了

陆先生。

问:“香河老人”的肉身与木乃伊有区别吗?

答:有明显区别。我先说一说“肉身不腐”的类别。“肉身不腐”,自古以来

分为二途,即“圣”、“凡”两类。唐代高僧惠能,他留下的一具肉身现供奉在广

东韶关南华寺,这具肉身距今1000余年,直到现在都没有腐化。另外,我们现在看

到出土的汉代古尸,它也没有腐化。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从人类修炼的角度看,

一个属于“圣”,一个属于“凡”。圣,佛家称为“金刚琉璃体”,道家称为“紫

金琼玉身”,凡,现在的学名叫“木乃伊”。“香河老人”的身体我看过,很象道

家讲的“紫金琼玉身”。圣凡两种肉身的成因完全不同。出土的木乃伊,不腐的致

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条件,比如说埋葬处极度干燥,或碰上石灰岩,尸体迅速

脱水,这是自然形成;还有一种,人死了之后就进行人为的加工,把水分蒸干,这样

也就变成了一具干尸。这种不腐就是木乃伊。那么什么是“圣”体?圣和凡从怎样鉴

别?我认为要从三方面来看。一是颜色和润泽:如果他是一个圣体,颜色一定是明亮

的,不是晦暗的,是有光泽的,不是晦涩的。“香河老人”的身体如玉石玛瑙,和木

乃伊完全不同。二是气味:圣体,真身,气味一定芳香,或者有“异香”,过去称为

“奇香”。老人身上就有这种奇香,你走进她的院子就能嗅到。而木乃伊,不管怎样

保管,它总有一种尸臭。三是存放:我们现在看到的真身,不管是佛家的道家的,古

代的现代的,基本上都是自然以处,没有人为的处置。但是木乃伊,必须靠人为存放

。就象现在出土的古尸,几千年没有腐烂,大家觉得很奇怪,但是它是在墓穴里面,

不是在潮湿的空气中,如果你不注意蒸干它的水分,那么,它很快就发生变质。因此

,木乃伊的存在和真身是不能等同的。另外,我们再从“气”的境界中给大家提示

两点,当然,这是一般人看不见的。首先,真身有特殊的光和气,而木乃伊没有。如

果我们假定黄的光是真身的话,那么,木乃伊的光是黑色的,而且光色很短。再从“

气”来讲,圣身一般是祥和之气,而木乃伊是死戾之气,完全不同。再进一程,从“

气”到“场”,如果是真身,他的磁场和天地是一体的,而木乃伊,是死场。这就是

为什么许多人走进“香河老人”的小屋,都有温馨亲切的感觉,觉得“奶奶”睡着,

不定什么时间会醒来。

问:既然这个世界有形必有坏,为什么真身在这个世界不腐烂?

答:这要从“不落时空对待”说起。大家知道,我们这个自然界存在着一个规

律。当你进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将决定你的发展,无论人、动物、植物,必然会

有一个规律管着你,它就是生老病死。什么东西都这样,最后都会死去,化掉,这

就是规律。所以,当你落入这个境界,你就不可能避免这个规律。如果要避开这个

规律,唯一一个条件就是你必须离开这个境界。我们现在看到的真身的境界就是离

开了这个时空的境界。有人可能会说,这个境界不是还在吗?“香河老人”不是还躺

在这个时空里面吗?还存在这个自然静态里面吗?不,她的气、质、神没有在这个里面

;她处在另外一个境界。当然,这个要讲清楚需要很多论证。同时,需要自身的体验。

问:您是说,“香河老人”实际上还活着,是吗?

答:这就要说到“生气长久不变”。大家知道任何生物生长,在于它的生气、生

机。如果一个生物已经没有多少生气和生机了,就预示着这个生物即将死去。那么,

只要有生机、生气这个生物就不会死。我们现在看到的,以为她已经死了,但她的生

气和生机还没有断。一个物体只有它自身腐烂以后,它才会生虫,变化。但是,香河

老人的肉身至今没有腐烂,所以她不可能生虫也不可能化朽。这是因为她的生气决定

了她的生机,生机又决定了她的存在。她是一“气”归了天地。大家知道,人是天地

产生的。天地生了人,但当人在天地间生活,成为独立体,你这个人的气和场已经和

天地分开了,由于你是独立体,你就进入了我们刚才讲的“生老病死”的境界。你如

果离开这个境界,回归到天地,这时你才不会受生老病死的束缚,不受它的控制。比

如说大海的水,长江的水,它是活的,它在流行中与天地是一体,所以它不会臭,但

如果你把这些水从大海长江里取出,隔离开来,这个水会臭掉。同样,我们脚底下大

地踩的泥土也是这样。大家看到,我们大地的土是活的,具有生命力,生机勃勃,如

果我们将一块土挖出离开地面,它和大地已经不是一体,也就是说这块土不能再回归

到大地的本来,它的生气和生机就不存在,不久,它将会死去。所以,香河老人之所

以能够存在,因为她和天地已经归于一体。

问:“香河老人”的肉身到底能够保存多久?

答:要看“愿力”和“道”;就是说,一个修炼的人,他自身有一个愿力;而道

,就是他修炼以后的成就。愿力和道结合,他想存多久就存多久。因为我们的人是物

质和精神的统一体。神能够主宰气,气能主宰形。这个气,我们前面已经讲了,只要

通了天地就能长留天地。再就是随境界、机遇而变化、存在。境界就是我们客观所存

在的这个“境界”。比如说气候发生极大变化,天翻地覆,那么这个肉身就会受到影

响。再一个是人为的损伤,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它认为你不合适,就把你毁掉,

那就另当别论了。比如我们刚才讲的惠能大师,已经存了1000多年了,可是他的肉身

到文革,小将们认为这是封建迷信,就把惠能的肉身抬到韶关镇子上去游街,当众宣

布这是假的,就在十字路口用柴刀在惠能的背后砍开一个很大的洞。由于清代时惠能

身下的坐垫被蚂蚁给蛀了,蚂蚁钻到肚子里,把内脏吃了,身体就往前倾斜,坐不稳,

为了让他坐正,和尚们就在他身后加了两根铁条,把身体支起来,外面用布缠上,外

面再上漆。红卫兵发现身体里是铁的,就说“假的,不是真的人”,最后再往下砍,

砍了一个大洞,看到里面的肋骨,见是真的人,吓坏了,东西一扔,都跑了。

问:“香河老人”她成佛了吗?

答:现在各界人士对香河老人的“果位”十分关心。佛教界就认为她成佛了,也

许道教界的人士会认为她成真。但这些都是“名相”,确切地讲这是世间名相。佛家

的“果位”分两个等次,一个是“佛陀”,也就是佛;一个是菩萨,下面还有罗汉等

等。道家第一个“果位”称为“真人”“圣人”,第二个称为“神仙”。现在有人觉

得“香河老太”不是神仙不是圣人就应该是佛,反正要给她定一个名称。实际上,“

佛者,觉也”,觉,就是觉悟的意思。当你在人世间觉悟了,大彻大悟了,你就是佛

了。佛并不是塑在庙里的那个泥菩萨。真正成了佛,他已经进入了不生不灭的境界,

换句话说,成佛,已经不是佛了。他已经和这个名相没有关系,他已经离开有界了。

现在释迦牟尼被称为佛,这是“有界”的人这样看他。我们了解了香河老太太的家属,

从他们的介绍中我们发现,香河老太这一生,从来没有正规地归入佛教或道教。她没

有进入宗教。她和现在宗教修炼的模式基本上是没有关系的。当然香河老太太她也信神,

但她是一个“泛神论者”,凡是人间的神,她都拜。这说明,她有信仰,但没有宗教。

有人问,既然她没有归入佛或道,那她为什么又成道了呢?非佛非道,她怎么成道?宗教

是人类有界知觉的产物,和人类自然的修为本没有关系。释迦牟尼和老子,他们当年成

道的时候,还没有佛教和道教。释迦牟尼成了道之后,宣扬他的教义,后人才把它叫做

佛教。老子的思想传下来了,最后才成为道教。佛教和道教与释迦牟尼、老子他们

的成

道没有关系。现在的人拜佛、拜菩萨、拜神仙,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当年的释迦

牟尼他拜什么?当年的老子他拜什么?你念佛,释迦牟尼念谁?修为是人类的本能,我

们把它叫做平常心。平常心就是道。也就是说,人心处在平常的境界里面,你我平

等,天地平等,如果每一样的是非曲直都能以平常心处之,我可以这样说,这个人

已经得道。我看“香河老人”,她的修为很平常。由于她很平常,最后她结了一个

不平常的果。这个不平常的果,大家看起来高不可攀,实际上每个人都具有这个功

能。问题是,这条路你走不走。“香河老人”有五句话,是她一生的格言。这个五

句话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到这样有道德,那么,他的心就会是很平

静的,随时能进入“道”的理想境界。这个“境界”如果能够长期恒定,最后由量

变到质变,由渐到化,最后进入高深的境界。香河老太就是以平常心入道的。香河

老太她一生吃素,所以有人认为吃素可以成道。实际上,吃素吃荤与修道没有关系

。现在我们社会上吃素的人很多,但是不一定能成道。吃荤的人,如传说中的济公

,他照样要成佛。香河老太她的“礼拜”,也就是什么神她都信都拜,而且终生烧

香,于是宗教界的人士就认为香河老太是礼拜成佛的。我们要问,现在社会上这么

多人在礼拜,一拜就是几十年,可是能像香河老太这样成道的,又有几个?看起来,

礼拜也不能成佛。那么,礼拜与“道”有没有关系?有。礼拜是一种“敬心”,敬到

一定的程度,你的心就专一了,专一以后才能入静,入静以后才能得道,这也就是

“静能体大道”。

问:这件事的发生有什么意义?

答:这件事已经闻名全国,将来很可能闻名全世界。香河老太的“肉身”的存在,

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人类有许多奥秘,特别是关于生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揭破

。由于我们前面所看到的历史上的“肉身”,如南华寺的惠能、憨山大师、丹田大师

以及九华山的高僧们,离我们太远。而且,人们总认为,他们是和尚;是修行人。香

河老太却揭示了一个平常的人,一个非佛非道的人,我还要特别强调,她是一个现代

社会的普通人,她停止呼吸前在北京市的楼房里住了十几年,她也能成道。所以它说

明了,人类本来就有这种能力,与宗教没有关系。它还揭示,古人能做到,现代人照

样能做到。香河老太生前的生活,与万千个农村妇女一样,很平常,但她终于在平常

中得道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9207.html

更多阅读

小学体育水平一《走与游戏》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水平三说课稿

小学体育水平一《走与游戏》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提升学生运动兴趣的基本理念。以我校“活动式教学”为指导,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然走的正确动作,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参与意识,促

声明:《香河老人新闻专稿一~四 与陆锦川讨论 香河老人至今怎么样》为网友挥笔朝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