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雯·丽_ 费雯丽图片

费雯·丽

百科名片

Vivien Leigh

费雯·丽(Vivien Leigh)(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7日)。原名费雯·玛丽·哈特利(Vivien Mary Hartley),英国电影演员。她成功地饰演《乱世佳人》的斯佳丽·奥哈拉和《欲望号街车》的布兰奇·杜波依斯,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16名。

中文名: 费雯·玛丽·哈特利

外文名: Vivian Mary Hartley

别名: Viv, V, Vivling, Bibbs, Puss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印度

出生日期: 1913年11月5日

逝世日期: 1967年7月7日

星座: 天蝎座

职业: 电影演员

毕业院校: 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

代表作品: 《乱世佳人》、《欲望号街车》

主要成就: 第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

第二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

身高: 160cm

语言: 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

目录[隐藏]

生平简介

个人资料

作品年表

所获奖项及主要荣誉

经典形象

生平介绍

早期生活

婚姻家庭

获得全球成功

病情加剧

最后岁月

《乱世佳人》

历史评价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生平简介

个人资料

作品年表

所获奖项及主要荣誉

经典形象

生平介绍

早期生活

婚姻家庭

获得全球成

病情加剧

最后岁月

《乱世佳人

历史评价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费雯丽



生平简介

费雯·丽[1](Vivien Leigh)(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7日)

原名费雯·玛丽·哈特利(Vivien Mary Hartley),英国著名电影,舞台剧演员。她成功地饰演《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奥哈拉和《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波依斯,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16名。

费雯·丽与丈夫劳伦斯·奥利弗(又译奥利维尔)在银幕上有多次合作,奥利弗导演了多部由她主演的电影。在她30年的表演生涯中,她饰演的角色多变,从诺埃尔·科沃德和萧伯纳喜剧的女主角到经典的莎士比亚剧作中的角色。

费雯·丽以美貌出名,她认为有时这一点使她不能作为一个女演员被认真对待,不过她的健康情况是她事业最大的障碍。躁郁症几乎伴随着她整个人生,她也因此获得了难以相处的名声,演艺生涯也几经起伏。1940年代中期,她被诊断为慢性结核,因为反复发作变得更加虚弱。1960年,她与奥利弗离婚。

个人资料

英文名:Vivien Leigh

原名:Vivian Mary Hartley

中文姓名:费雯丽(港译慧云李)

中文全名:费雯·玛丽·哈特利

昵称:Viv, V, Vivling, Bibbs, Puss

生日:1913年11月5日

祭日:1967年7月7日

出生地:印度

国籍:英国

星座:天蝎座

身高:160CM

血型:A型

眼睛颜色:绿色

自然发色:黑色

语言: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

学历:曾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

奥斯卡成就:第十二届、第二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

婚姻状况:1932年嫁首任丈夫律师霍尔曼,1933年生女儿苏珊妮,1938年8月离婚。两天后与劳伦斯·奥利弗结婚,1960年离婚。

难忘的事情:扮演《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

常到的地方:湖

最喜欢的动物:猫,特别是暹罗猫

爱好:种植花园,猜字迷,搞聚会,收藏现代艺术品,散步

最喜欢的香水:Joy(JEAN PATOU),是传说中的世界最贵的成本最高的香水,每30毫升,至少需要10,000朵茉莉和28打玫瑰。

最喜欢的花:白玫瑰

最喜欢的国家:法国

最喜欢的菜:法国菜

最喜欢的电影作品:《魂断蓝桥》

最喜欢自己扮演的角色:《魂断蓝桥》中的“玛拉·莱斯特”

恶习:抽烟(据报道,拍摄《乱世佳人》时,她每天抽4包烟),说脏话(她从劳伦斯奥利弗那学来的“fuck”)

个人语录:

1.让观众哭比让观众笑更容易。(费雯丽关于自己的第二部舞台戏《伪善》(1935)的感想)

2.有些评论把我说成是伟大的女演员。我认为这是愚蠢的,因为它们把包袱和责任推给了我,我不能就这么接受。

3.有风采的人有自己的原则。 一个女人的迷人,一半来自于她的幻想。

作品年表

电影

1934 - Things Are Looking Up(渐有起色)

1935 - The Village Squire (乡村奇士)

1935 - Gentlemen's Agreement (绅士的协议)

1935 - Look Up and Laugh

1937 - Fire Over England - 英伦战火/火烧英伦

1937 - Dark Journey (黑暗旅程)

1937 - Storm in a Teacup (茶杯里的风暴)

1937 - 21 Days

1938 - A Yank at Oxford

1938 - St. Martin's Lane乱世佳人剧照

1939 - 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飘) (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1940 - 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

1941 - That Hamilton Woman(汉密尔顿夫人)(又译:绝代佳人/ 忠魂鹃血离恨天)

1946 - Caesar and Cleopatra(凯撒与艳后)

1947 - Anna Karenina - (安娜·卡列尼娜)

1951 -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欲望号街车)(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1955 - The Deep Blue Sea(蔚海深蓝)

1961 - The Roman Spring of Mrs. Stone (罗马之春)

1965 - Ship of Fools(愚人船)

主要舞台剧:

1935-《道德的假面》

1937-《哈姆雷特》

1940-《罗密欧与朱丽叶》

1945-《九死一生》

1950-《欲望号街车》

1951-《凯撒与克里奥帕特拉》/《安东尼与克里奥帕特拉》

1955-《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1961-《茶花女》

1963-《同志》

1966-《伊万诺夫》

所获奖项及主要荣誉

电影奖项:

因乱世佳人获得奥斯卡影后

■奥斯卡奖 Oscar / Academy Award

1940 获奖 最佳女主角 Gone with the Wind 乱世佳人

1952 获奖 最佳女主角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欲望号街车 【说明】费雯·丽未出席颁奖典礼,该奖由葛丽亚·嘉逊(Greer Garson)代领

■金球奖 Golden Globe Awards

1952 提名 最佳女主角(剧情类)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欲望号街车

■英国学院奖 BAFTA

1953 获奖 最佳英国女演员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欲望号街车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NYFCC Award

1939 获奖 最佳女主角 Gone with the Wind 乱世佳人

1951 获奖 最佳女主角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欲望号街车

■西班牙圣后迪奖 Sant Jordi Awards

1957 获奖 特别奖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欲望号街车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Venice Film Festival Volpi Cup

1951 获奖 最佳女演员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欲望号街车

表演奖项:

■戏剧 托尼奖 Tony Awards

1963 获奖 最佳女主角(音乐类) Tovarich 同志

其他荣誉:

■ 好莱坞星光大道明星 Star on the Walk of Fame

好莱坞名人大道6773号(6773 Hollywood Blvd)纪念星

■ 美国电影协会百年百大明星 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100 Years... 100 Stars

1999 获选 美国电影协会百年最伟大女明星第16名

经典形象

《乱世佳人》中斯佳丽狡黠的眼神,《魂断蓝桥》中玛拉纯真无邪的笑脸、《欲望号街车》中迟暮美经典剧照

人的无奈与疯狂,是费雯·丽留给世界影坛的不朽形象。

当她以《乱世佳人》获封奥斯卡影后时,宣读的评委鉴定是:“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 12年后,《欲望号街车》中那个年华逝去、红颜不再的疯颠妇人,使她再登影后宝座。由此看来,光阴可以逝去,美人却不迟暮。

生平介绍

费雯丽1913年11月5日出生于印度大吉岭海峡附近的一个偏僻地方,费雯丽在印度这个

美丽的国家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初的六年,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中,父母想要返回祖国英国,但因为战火阻隔,还是呆在印度。但是母亲想要她接受正规的教会教育,于是在战争结束后把费雯丽送回了英国,进入了一所修道院学校,费雯丽成为了当时学校里年纪最小的学生。后来母亲又把她送到了位于伦敦西区的一所戏剧学校里,在那里费雯丽就立志做一名女演员。毕业后费雯丽遇见了赫伯特雷并且嫁给了他。1935年,费雯丽在影片《村庄地主》中扮演了罗斯温娜伯丽斯,这是费雯丽首次出演电影。同年费雯丽出演了三部影片:《情况好转》、《仰面大笑》和《君子协定》。

1938年,费雯丽去美国看望她的丈夫劳伦斯奥利弗,那时劳伦斯正在拍摄影片《呼啸山庄》。在那里,费雯丽幸运地遇见了塞尔兹尼克兄弟,兄弟俩儿正好在为影片《飘》布置焚毁的亚特兰大市的拍摄现场。而片中斯卡利特哈拉的角色还没有确定演员,费雯丽被邀请去试镜。当时有好几位大牌演员都是这个角色的候选人,像诺玛西拉、凯瑟琳赫本和鲍莱特乔达德,而且事实上舆论都认为乔达德夫人是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尽管如此,四天后费雯丽被通知她获得了自己梦想的角色,其余者则被淘汰。影片《飘》后来成为了电影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部电影,也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费雯丽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她领奖时的名字是劳伦斯夫人的名字。1940年,费雯丽出演了两部影片:《魂断蓝桥》和《21天》,但反响不大;同年费雯丽和劳伦斯奥利弗结婚,1941年两人合演了影片《哈密尔顿的女人》。1944年在拍摄影片《凯撒和克列奥帕特拉》时,费雯丽怀孕了,她两次都流产,同时患上了肺结核病,情绪时而狂躁时而压抑。尽管如此,影迷们却依然钟情于她。1951年费雯丽在影片《欲望号街车》为自己赢得了第二个奥斯卡金像奖,这之后直到1955年她才主演了影片《深蓝色的海洋》,又事隔多年,1961年费雯丽主演了影片《罗马之春》。

费雯丽最后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是影片《愚人船》,扮演一个失落的贵妇。1967年7月7日费雯丽因突发肺结核去世,享年53岁。按她的遗愿,死后她的角膜捐献出来;遗体火化,将骨灰洒进她生前最喜爱的小湖里;自己收藏的名画德加的《浴女》赠给前夫劳伦斯·奥利佛。

她是律师家的女主人,却渴望成为一名女演员

1931年,当31岁的霍尔曼在街道上遇见18岁的费雯丽时,这位一向举止得体的律师竟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那张令人神往的脸:圆润而俊俏的下颌,唇线清晰而优雅,双眸闪动出夺人心魄的聪慧,面庞秀丽得举世无双。霍尔曼律师按部就班的人生由此突然出现了爱情故事。

霍尔曼在街区的舞会上得以与费雯丽相识,他用最绅士的风度带着她起舞,他关切地与她聊到她的生活和愿望,对于在修道院长大的费雯丽来说,霍尔曼律师成熟的亲切与温存是她从未遇到的。第二年,费雯丽考上了皇家戏剧学院。于是,霍尔曼每天都在她下课的时候等在学院门口。出身名门,剑桥毕业,在伦敦有自己的事务所,还有众多事业有成的朋友,霍尔曼所具有的一切令费雯丽感受到一个男人的智慧是多么值得敬重。后来,霍尔曼律师所有的朋友对那时的费雯丽记忆最深的是:美丽而柔顺。

只有母亲了解费雯丽的生命里其实潜藏着不可遏制的激情,她知道这一点是温文尔雅的霍尔曼根本无法理解也不可能接受的,她警告费雯丽钦佩一个人并不等于爱这个人。但是,费雯丽从6岁起就独自与修道院的嬷嬷一起生活,这让她后来一生遇事总是习惯于首先揣摩别人的愿望,哪怕要隐忍下对自己的伤害。所以,当霍尔曼律师向她求婚时,还是学生的费雯丽就答应了。

费雯丽成了霍尔曼家安逸的女主人,成了一个漂亮女孩儿的母亲。但是不久,费雯丽就告诉霍尔曼,她要回皇家戏剧学院继续学习。她没对霍尔曼说的是,她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女演员。霍尔曼律师对舞台不屑一顾,他的智慧再也不曾造访过费雯丽内心的渴望。他先是愤怒,继而嘲讽,后来就不解地沉默了。而费雯丽渴望着走上舞台;同时,她又不愿伤害霍尔曼和女儿。费雯丽天性的敏感令她深切地感受着自己的痛苦,她在这种苦痛中获得了她对男女情爱最果敢也是最伤怀的理解:爱情应该是自由的。

早期生活

费雯丽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1913年11月5日,她出生于英属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原名维维安·玛丽·哈特利(Vivian Mary Hartley),父亲欧内斯特·哈特利(Ernest Hartley)是不列颠印度军队的一个官员,母亲格特鲁德·鲁宾逊·雅克耶(Gertrude Robinson Yackje)的身世是一个谜,她宣称自己是爱尔兰人,但是似乎也同时具有印度帕西人的血统。 1912年,他们在伦敦肯辛顿结婚。1917年,父亲被调遣到班加罗尔,维维安与母亲则留在乌塔卡蒙德。维维安·哈特利3岁时就在她母亲所在的业余剧团上台表演儿歌《小波比》(Little Bo Peep)。格特鲁德试图培养她女儿的文学修养,让她阅读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路易斯·卡罗和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作品,以及希腊神话故事。1920年,父母将6岁半的她送到了英国伦敦附近的圣心女修道院寄宿学校。维维安在这里学会了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她在修道院的密友是后来同样成为女演员的莫琳·奥沙利文,她告诉奥沙利文自己梦想着要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

维维安在欧洲完成了她的后期教育,1931年返回英国与父母团聚。她发现一部莫琳·奥沙利文出演的电影在伦敦西区上映并告诉父母自己梦想成为一个演员。父母非常支持她,她父亲帮助她进入伦敦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

1931年底,维维安认识了年长她13岁的律师赫伯特·利·霍尔曼。尽管他对戏剧界人士不以为然,两人一见钟情,并于1932年12月20日结婚,维维安也因此而辍学。1933年10月12日,女儿苏珊出生,她对家庭生活感到不满。她的朋友推荐她参加电影《渐有起色》(Things Are Looking Up)的拍摄,在其中饰演一个小角色,这也是她初次登上银幕。她雇佣了经纪人约翰·格利登(John Gliddon),后者认为她的名字“维维安·霍尔曼”不适合作为一个电影演员的名字。她拒绝了格利登为她取的名字“阿普利尔·莫恩”(April Morn),采用“维维安·丽”作为艺名。格利登将她推荐给导演和制片人亚历山大·科达作为候选演员,但是科达因为她缺少潜力而拒绝。

1935年,她出演话剧《道德的面具》(The Mask of Virtue),声名鹊起,很多报纸采访了她,其中《每日快报》的采访文章提到“她的表情改变得很快”,也是第一次公开的出版物中提到她情绪变化迅速,这成为她的一个特征。[8]后来的桂冠诗人约翰·贝奇曼也为她撰文,将她描写为“英国少女的本性”。科达在观看了她的演出后,承认了自己的失误,与她签定电影合约,并将她的名字改为“费雯丽”。她继续从事戏剧表演,但是当科达搬到一个大的剧场的时候,费雯丽发现自己不能把声音送到足够远,来吸引使观众注意,因此很快演出结束了。1960年代,当费雯丽回忆起她第一次遭受评论界赞颂和突然而至的名声的复杂感受时说,“一些评论家看起来很傻地认为我是一个伟大的女演员。我想,这么说真愚蠢和缺德。因为这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和责任,而我无法承受。这使我花了很多年学习足够的东西来实现他们的期望。我发现这非常傻。我很清楚地记得那个评论家,并永远不会原谅他。”

婚姻家庭

1940年2月,吉尔·埃斯蒙德同意与奥利弗离婚,而霍尔曼也同意与费雯·丽分手,后来他们保持了一生的友谊。8月30日,奥利弗和费雯·丽在圣巴巴拉结婚,只有证婚人凯瑟琳·赫本和加森·卡宁参加了仪费雯丽与奥利弗

式。

费雯·丽希望能与奥利弗一起参加《蝴蝶梦》的试镜,该片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并确定奥利弗出演男主角。但是在费雯·丽试镜后,塞尔兹尼克认为“她看起来不象天真无邪的样子。”希区柯克和费雯·丽的指导者乔治·丘克也持有相同观点。塞尔兹尼克还注意到在奥利弗确定为男主角之前她并没有表现出对角色的期待,后来琼·芳登获得了该角色。塞尔兹尼克还拒绝她和奥利弗一起出演《傲慢与偏见》,葛丽亚·嘉逊得到了费雯·丽所希望的角色。

《魂断蓝桥》原定由奥利弗和费雯·丽主演,然而,塞尔兹尼克将男主角更换成罗伯特·泰勒,使他达到演艺事业的顶峰,成为米高梅公司最受欢迎的男演员之一费雯·丽在演员表上的头牌地位体现了她在好莱坞的位置,尽管她不愿意在奥利弗缺席的情况下参加演出,这部电影不仅仅受到观众和评论家的欢迎,同时也成为她最喜欢的电影。她将人物初恋时的幸福、分手时的忧伤、失去爱人后的绝望表演得淋漓尽致。

她与奥利弗在百老汇主演了舞台剧《罗密欧与茱丽叶》。纽约的媒体专著于报道两人交往初期对各自婚姻不忠实的事实,并质疑他们为什么不返回英国为战争出力。对演出的评论也多为负面。《纽约时报》的布鲁克·阿特金森撰文写道:“尽管费雯·丽小姐和奥利弗先生是英俊的年轻人,但是他们一点也没有饰演好自己的角色。”当大部分责备针对奥利弗的表演和导演的时候,费雯·丽也被批评。评论家伯纳德·格里班尼尔提到“费雯·丽小姐的嗓音很细,女店员的水准。”夫妇两人为了这部舞台剧投入了他们大部分积蓄,因此演出失败对他们来讲在经济上是一个惨重的打击。费雯与劳伦斯·奥利弗

1941年,他们双双出演《汉密尔顿夫人》,奥利弗饰演霍雷肖·纳尔逊,费雯·丽饰演爱玛·汉密尔顿。当时英国已经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该片是好莱坞几部激发美国观众亲英情绪的电影之一。影片在美国受到欢迎,并在苏联获得巨大成功。温斯顿·丘吉尔在他举行的一个聚会上请宾客观看此片,宾客中包括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并发表讲说,“先生们,我认为这部电影会让你们感兴趣,它展现的伟大的事件,和你们正在参与的相仿。” 丘吉尔一直很喜欢奥利弗夫妇,在他的余生经常邀请他们共进晚餐,出席一些场合。

奥利弗夫妇回到英格兰,1943年费雯·丽在北非巡演,为官兵表演直到持续咳嗽和发烧而病倒。1944年,她左肺确诊为结核,在医院呆了几周后,她看起来已经痊愈。春天,她出演影片《凯撒和克利奥帕特拉》时发现自己怀孕,但是不幸流产。她非常沮丧,严重时会对奥利弗辱骂和动手,直到自己倒在地上哭泣。这是她第一次神经完全崩溃,后来又发生多次。奥利弗开始识别即将爆发的症状——几天过分活跃后是一段时期的忧郁和一次彻底的崩溃,事件之后费雯·丽毫无印象,但是会非常局促不安和后悔。

1946年,她基本康复,恢复了表演,在桑顿·怀尔德的戏剧《九死一生》(The Skin of Our Teeth)中获得成功,但是那段时期上映的电影《凯萨与克丽奥佩拉》和《安娜·卡列尼娜》均不太成功。

1947年,奥利弗被授以爵位,费雯·丽陪伴他前往白金汉宫参加授权仪式。她成为奥利弗夫人,在他们离婚后,她在社交上的称呼为费雯-奥利弗夫人。

1948年6月,奥利弗夫妇抵达澳大利亚布里斯班。1848年,奥利弗是老维克剧院的董事会成员,他和费雯·丽乘船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巡回演出,为剧院筹集资金。在6个月的旅行中,奥利弗表演戏剧《理查三世》,也与费雯·丽合作演出《丑闻学校》(The School for Scandal)和《九死一生》。巡回演出获得巨大成功,期间费雯·丽受失眠困扰,她的替补演员在她生病的一周内代替她演出。但是总体上她还是完成了对她的要求,奥利弗注意到她有“使新闻界着迷”的能力。他们的同事后来回忆他们之间的几次争吵,最戏剧性的一次发生在克赖斯特彻奇市,当时费雯·丽拒绝上台演出。奥利弗打了她一巴掌,费雯·丽给予还击并咒骂他,直到她走到舞台上。在巡回演出结束后,两人都精疲力竭并且身体不适,奥利弗对一个记者说:“你也许不知道,你在和一对骨瘦如柴的人说话。”后来他评论道他在澳大利亚失去了费雯·丽。

巡回演出的成功坚定了奥利维尔在伦敦西区剧院表演的信心,除了巡演的剧目外,还增加了《安提戈涅》,因为费雯·丽坚持希望出演一个悲剧角色。

费雯·丽在《欲望号街车》中饰演布兰奇·杜波依斯。费雯·丽的下一个在伦敦西区剧院表演的角色是田纳西·威廉斯编剧的《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波依斯。威廉斯和制作人艾琳·迈耶·塞尔兹尼克观看了她在《造谣学校》和《安提戈涅》的表演后决定让她出演该角色,奥利弗担任导演。由于剧情中含有强奸的场景以及放荡和同性恋的内容,该剧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争议,媒体的讨论增加了费雯·丽的焦虑,但是她确性这部作品的重要性。作家约翰·博因顿·普里斯特利公开抨击了剧作和费雯·丽的表演,评论家肯尼思·泰南认为费雯·丽不适合出演该角色,因为英国演员“在舞台上太有教养而不能激动地表达感情”。剧作商业上的成功部分归功于观众希望看到一个他们认为是淫荡和轰动的故事,而不是奥利维尔和费雯·丽所预想的希腊悲剧,这点令他们很灰心失望,幸亏还有一些强有力的支持者,其中包括诺埃尔·科沃德,他认为费雯·丽表演非常出色。

在326场表演后,费雯·丽完成了她的舞台演出工作。然而,她很快受邀参加电影《欲望号街车》拍摄。她的无礼和经常有点下流的幽默感使她与男主角马龙·白兰度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但是和导演伊利亚·卡赞相处不太融洽 ,卡赞对她评价不高,认为她天分不高。但是随着作品的拍摄,他的评论充满了赞赏,变成了“她是我认识的最有恒心的女演员,如果她认为对表演有帮助,她会爬过碎玻璃。”费雯·丽认为这个角色繁重而累人,接受《洛杉矶时报》 采访时说,“我在剧院里演了9个月的布兰奇·杜波依斯,现在是她主宰着我。”电影好评如潮,她也因此获得了第二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以及英国电影学院奖和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田纳西·威廉斯认为费雯·丽带给角色“所有我所希望的东西,还有更多我从没奢望的。”但是后来,费雯·丽表示扮演布兰奇·杜波依斯“使我陷入了疯狂”。

获得全球成功

奥利维尔尝试拓宽他的银幕生涯,尽管他在英国非常成功,但是在美国的知名度并不高,早期打入美国市场的一些尝试也以失败告终。1939年,奥利维尔获得了机会出演由塞缪尔·戈尔德温制作的《呼啸山庄》中男主角西斯克里夫,前往好莱坞,将费雯丽留在了伦敦。戈尔德温和导演威廉·惠勒邀请费雯丽饰演片中女配角伊莎贝拉,但是她拒绝了邀请,宣称只饰演主角凯茜,而该角色早已确定由默尔·奥伯伦饰演。

当时好莱坞正在公开寻找大卫·O·塞尔兹尼克制作的《乱世佳人》的女主角斯佳丽·奥哈拉的人选,很多著名或不著名的女演员都参加了试镜,包括凯瑟琳·赫本、诺玛·希拉、贝蒂·戴维斯、芭芭拉·斯坦威克、琼·克劳馥、拉娜·特纳等。1938年2月,费雯丽就让她的美国经纪人麦伦·塞尔兹尼克(大卫·塞尔兹尼克的弟弟)将她推荐给制片方。当月,塞尔兹尼克观看了她在《英伦浩劫》和《牛津风云》中的表演,从那时起就将其定为重要候选人之一。从2月到8月,塞尔兹尼克观看了所有她出演的英国电影,8月与制片人亚历山大·科达协商次年费雯·丽的档期问题,当时她还和科达签有合约。10月18日,塞尔兹尼克在给导演乔治·丘克的秘密便条中写道:“我还在期望是那个不太可能的新女孩”。费雯丽来到了洛杉矶,表面上是为了和奥利维尔在一起。麦伦·塞尔兹尼克也是奥利维尔的经济人,当他见到费雯丽时,就觉得她具备哥哥正在寻觅的女主角的特点。麦伦将费雯丽和奥利维尔带到正在拍摄亚特兰大仓库大火的场景,把他们介绍给大卫。次日,费雯丽在大卫·塞尔兹尼克安排的试镜中,试演了一个场景。大卫·塞尔兹尼克在随后给太太的信中说:“她是扮演斯佳丽的黑马 ,并且看起来非常出色。你自己知道就行了,不要告诉别人,现在候选人只有四个:保利特·戈达德、琼·阿瑟、琼·贝内特和费雯丽”。导演乔治·丘克持有相同的意见,并赞扬费雯丽“难以置信的野性”,不久就决定给她这个角色。

《乱世佳人》剧组电影摄制过程对于费雯丽来说非常艰难,丘克由于与塞尔兹尼克产生矛盾,离开了剧组。新导演维克多·弗莱明经常与费雯丽争吵。她与女配角奥丽维亚·德哈维兰在周末和晚上秘密会见丘克,向丘克请教饰演角色的建议。她和男主角克拉克·盖博、盖博的妻子卡罗尔·隆巴德 和德哈维兰相处友好,但是与男配角莱斯利·霍华德发生冲突,而他们之间有好几场感情戏。使她更为苦恼的是,有时候她被要求一周工作7天,经常工作到深夜,而她很想念在纽约工作的奥利维尔。她给利·霍尔曼写信,“我厌恶好莱坞……我永远不会适应——我真讨厌拍电影。”

劳伦斯·奥利维尔的传记中提到的费雯·丽在拍摄《乱世佳人》时狂躁的表现,2006年,德哈维兰对此做出回应。她为费雯丽辩护道:“费雯在拍摄《乱世佳人》时非常职业和遵守纪律,她有两件很忧心的事情——以最佳水平饰演一个特别有挑战的角色,以及与在纽约的奥利维尔分离。”

《乱世佳人》的上演立即为费雯丽带来影响和名誉,但是她说:“我不是一个电影明星;我是一个演员。作为一个电影明星,只是一个电影明星,是多么虚假的人生,为了虚假的价值和公众而活。演员的生活可以持续很久,总是可以饰演不可思议的角色。”《乱世佳人》共获得10项奥斯卡奖,费雯丽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还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

病情加剧

1951年,费雯·丽和奥利维尔演出了两部关于克利奥帕特拉的戏剧,威廉·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和萧伯纳的《凯撒和克利奥帕特拉》,获得好评。之后,他们来到纽约,在齐格菲剧院整整表演了一季。大部分的评论是赞扬的,但是评论家肯尼思·泰南使他们很恼怒,因为他认为费雯·丽平庸的才能导致奥利维尔水准也因而下降。泰南的诽谤几乎导致又一次崩溃。害怕失败并想获得成功的费雯·丽反复咀嚼他的评论,而忽略了其他评论家正面的评价。

1953年1月,费雯·丽与彼得·芬奇一起前往斯里兰卡拍摄《象宫鸳劫》。影片开拍后不久,她经历了一次精神崩溃。派拉蒙电影公司只好请来伊丽莎白·泰勒顶替她的角色。奥利维尔陪伴她回到了英国的家中,费雯·丽告诉他自己已经爱上了芬奇,并和他有了暧昧关系。她在几个月内逐渐康复。这次发病使许多奥利维尔的朋友得知了她的疾病。戴维·尼文说她已经“相当、相当疯狂”。诺埃尔·科沃德在他的日记中表达了他的吃惊:“大概从1948年左右起,情况已经变坏,并且愈来愈糟糕了。”

1953年,费雯·丽基本康复和奥利维尔一起演出舞台剧《睡美人》(The Sleeping Prince)。1955年,他们在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福镇演出一季莎翁的戏剧,包括《第十二夜》、《麦克白》和《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演出爆满并受到好评,费雯·丽的健康状况似乎稳定下来。诺埃尔·科沃德的新作《南海泡沫》(South Sea Bubble)邀请费雯·丽担任女主角,正当他享受成功的喜悦时,费雯·丽因怀孕推出该剧。几周之后,她再度流产,又经历了一次精神抑郁,这回长达数个月。她和奥利维尔一起参加《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的欧洲巡回演出,但是整个旅程因费雯·丽与奥利维尔以及其他同事间经常爆发的冲突而坏事。当他们回到伦敦后,她的前夫利·霍尔曼仍然对她有很大影响,与奥利维尔一起帮助她镇定下来。

1958年,考虑到她的婚姻即将走到尽头,费雯·丽开始和演员约翰·梅里韦尔交往,梅里韦尔知道了她的健康情况,向奥利维尔保证自己会照顾好她。1958年,她在1959年参加了诺埃尔·科沃德的喜剧《Look After Lulu》的演出,获得成功。《泰晤士报》如此评论她:“美丽、冷静,事实上她是每一个场景的焦点。”

1960年,费雯·丽和奥利维尔离婚,之后奥利维尔与琼·普洛莱特结婚。在他的自传中提到了这些年两人遇到的问题是因为费雯·丽的疾病,他写道:“尽管她会突然脾气暴躁、沮丧、并且越来越糟糕,她还是保持了她特有的谨慎——一种在除了我之外所有人面前掩盖她真实的精神情况的能力,在我面前,她不必如此费心。”

最后岁月

费雯·丽1958年照片梅里韦尔对费雯·丽有稳定的影响,尽管她看起来很满足,但是记者雷迪·哈里斯引用了她的话:“宁愿和奥利维尔度过短暂的一生,也不愿意和别人共度漫长人生。”她的第一个丈夫利·霍尔曼也陪伴了她相当长的时间。从1961年的7月到1962年的5月,梅里韦尔和她一起参加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拉丁美洲的巡演,没有奥利维尔与她分享公众的注意,费雯·丽很喜欢对她肯定的评价。尽管仍然受多发性抑郁症的困扰,她继续在剧院工作,1963年因百老汇音乐剧《同志》(Tovarich)获得了东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奖。她还参加了影片《罗马之春》和《愚人船》的拍摄。老年的费雯

1967年5月,当她与迈克尔·雷德格雷夫一起排练爱德华·阿尔比创作的舞台剧《人海万花筒》的时候,困扰了她超过20年的肺结核复发,在休息了几周后,看起来已经康复。7月7日晚上,梅里韦尔和往常一样将她留在家中,外出表演,半夜返回家中的时候发现她已经睡着了。30分钟后(已经是7月8日),梅里韦尔返回到卧室发现费雯·丽躺在地板上,已经去世。费雯·丽曾试图走到卫生间,但是由于她的肺中充满了液体而摔倒。梅里韦尔联系了奥利维尔,后者正在附近的一家医院接受前列腺癌的治疗。在奥利维尔的自传中,他描写自己“极度悲痛”,立刻赶到费雯·丽的住所,发现梅里韦尔已经将她的尸体搬回床上。奥利维尔表达了他的敬意,在帮助梅里韦尔处理葬礼的安排之前,“站在那里祈求原谅所有我们之间发生的不快。”

费雯·丽被火葬,她的骨灰撒在家乡的一个湖中,靠近英格兰东萨塞克斯。一场纪念仪式在西敏市圣马丁教堂举行,约翰·吉尔古德宣读了悼词。在美国的南加州大学也举行了一场悼念活动,乔治·丘克等好友宣读悼词。

《乱世佳人》

爱人使她得以走向《乱世佳人》,使她得以名垂世界电影史册

1936年5月,费雯丽被告知,她将与奥立弗合拍电影《英格兰大火记》。费雯丽见到奥立弗时说:“很高兴我们在一起工作。”奥立弗说:“片子一旦拍久了,我们很可能要讨厌对方。”事实是,当《英格兰大火记》停机后,奥立弗因为不能忍受分别而成为霍尔曼律师家每天必定出现的客人。朋友们直到费雯丽去世后依然记得他们当年“彼此深深为对方所陶醉”的情景。

费雯·丽_ 费雯丽图片
费雯丽天天晚上坐在剧院里看奥立弗演出《哈姆雷特》,回到家后,霍尔曼律师冷漠的目光令她只有通宵达旦地读书。双重生活折磨着费雯丽与生俱来的优雅,直到有一天不堪承受。她告诉霍尔曼,尽管他不同意离婚,但她也必须离去,因为一个人应该葆有心灵的健康,她要和一个懂得她的人生活在一起。而奥立弗对他的朋友说,他们两个都克制过,但已经无法坚持。奥立弗有过贫困的童年,有过等待成功的屈辱,费雯丽给予他的无限的爱是他从未遇到过的。而奥立弗的支持也令费雯丽的舞台生命更加动人,并最终使她走向了世界电影史上的不朽之作《乱世佳人》。

1938年,为了能与在好莱坞拍摄《呼啸山庄》的奥立弗相会,费雯丽越洋过海来到美国。此时,全体美国人民正为一件事而争论不休:谁演电影《乱世佳人》中的郝思佳?制片人大卫对所有试演过这一角色的女明星均议而不决,这令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为《乱世佳人》操心不已。奥立弗知道费雯丽非常想扮演郝思佳。12月10日晚,通过奥立弗的引见,大卫的弟弟迈伦将费雯丽带到了大卫面前,他说:“喂,天才,我给你带来了你的郝思佳!”一直在关注着影片拍摄的大卫转过身来看到她,据说她当时惊得说不出话来。后来得报道说当时片场得正在焚烧旧的布景,用来拍摄亚特兰大被火吞没得场景,火景映衬出费雯丽翡翠般得绿色眼睛,他感受到了费雯丽高贵的外表下压抑着的瞬间即可爆发的情感力量。费雯丽没有一丝的怯懦和造作,她的柔媚可人中混杂着惊人的桀骜不驯,这种非凡的个性可以让一个女人在任何时候都与众不同。大卫终于为《乱世佳人》找到了郝思佳。1940年,电影《乱世佳人》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费雯丽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纽约时报》评论说:“费雯丽所扮演的郝思佳如此美艳动人,使人不再要求演员有什么天才;可她又演得如此才华横溢,使人不再要求演员必须具备这样的美貌。”而费雯丽为电影《乱世佳人》所付出的却是她永远无法重新得到的——拍摄影片所需要的红色尘土令她染上了肺结核。

这一年的8月28日,奥立弗和费雯丽分别离婚,两天后他们结婚。费雯丽懂得,爱情能够展示人性的美丽与尊严的时候才是有价值的。她坚信她与奥立弗炽烈而忘我的爱情能够经受住一切考验。20年后,当她发现自己错了时,竟难以置信。

她后来说,如果能重新拥有生命,她还会做一名女演员,还会嫁给奥立弗

费雯丽在《乱世佳人》之后又出演了电影《魂断蓝桥》、《汉密尔顿夫人》、《安娜·卡列尼娜》。1951年,因出演《欲望号街车》,费雯丽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随后又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令朋友们惊异的是,费雯丽无视自己在银幕上的成就,她仰慕着奥立弗杰出的舞台表演。奥立弗说:“必须去感受。痛苦、热情、忧伤,一切的感受都会使你永远地失去一些东西,而一切的感受又会使你的内心更加丰富。”奥立弗的主张对于费雯丽来说几乎是致命的,因为她太真挚,总是动情地感受他人的命运,又从来表里如一,于是她所表演的每一个悲剧故事都在消损着她的健康。《魂断蓝桥》中的玛拉因为爱而死在车轮下,《汉密尔顿夫人》中的埃玛因为尊严而失去了一切,《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因为不愿忘怀而被强行送往精神病院……一次次忘我地置身于这些角色中的费雯丽终于病了,没有人知道她脆弱而又紧绷着的神经何时会突然崩溃,她拍《乱世佳人》时染上的肺结核也更加严重了。

奥立弗开始感到了无能为力,他越来越长时间地离开家去巡回演出,费雯丽曾在极度绝望中给奥立弗写出长达22页的信,诉说她的孤寂和思念。但是,1960年6月,当奥立弗要求离婚时,费雯丽的回答是:当然,奥立弗夫人将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费雯丽知道爱意味着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男女之爱最不堪重负的是虚伪和强迫。她不能让奥立弗经历20多年前她与霍尔曼之间发生的痛苦。这样的理解令费雯丽在一往情深的爱情逝去时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

7年后7月里的一个晚上,费雯丽独自在她的寓所死去。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她曾给朋友送去两棵玫瑰,她说:“如果你现在种,它们很快就会生根。种花人把第一棵叫做费雯丽;另一棵是你,叫做超级明星。”朋友说:“这就是说,两棵玫瑰都是你。”费雯丽的眼睛一下湿润了,过了很久她才说:“所有的花都应该好好施肥……”

1967年7月8日,费雯·丽在心力交瘁中孤独地倒在卧室门口。53岁的生命到此结束了。当天晚上,伦敦的所有剧院都熄灭舞台脚灯一分钟,演员和观众一起默哀悼念这位天才的表演艺术家。费雯·丽虽然红颜薄命,但她创造的银幕形象却成为了不朽的电影经典。

历史评价



费雯·丽被认为她所处时代最美丽的女演员之一,导演们在她的大部分影片中强调了这一点。当问及她是否认为她的美貌成为了障碍时,她说:“人们认为如果你看起来相当不错,你不能表演,而我只在乎表演。我认为美貌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如果你真的希望看起来象你饰演的角色,而那个角色不一定象你。”

乔治·丘克认为费雯·丽是一位“技艺绝顶的女演员,受到了美貌的阻碍”。劳伦斯·奥利维尔说评论家应该“将她作为一个演员来赞美而不是永远因她的超级美貌导致歪曲他们的判断。”加森·卡宁同意他们的观点,称费雯·丽是“非常迷人的女士,她使人倾倒的美貌经常使人忽略了她作为一个演员的惊人成就。大美人很少成为伟大的演员——只是因为他们不必要这么做。费雯不一样:有抱负、有恒心、认真,经常有灵感。”

费雯·丽说她饰演了“尽可能不同的角色”,试图提高演技并驱散对于她能力的成见。她认为喜剧比戏剧更难表演,因为需要更精准的时间控制,并认为在一个演员培训的时候需要着重于喜剧的训练。在她演艺生涯后期,她演绎了多部诺埃尔·科沃德的喜剧和莎士比亚的悲剧,发现“让观众哭比让他们笑容易多了”。

她的早期表演迅速在英国获得成功,但是直到《乱世佳人》公映前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没有什么知名度。1939年12月,《纽约时报》的文章写道,“费雯·丽小姐的斯佳丽表明荒唐的演员挑选间接导致她走红,她是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其它任何女演员来饰演这个角色都是不可能的。”当她的名气提升后,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1969年,评论家安德鲁·萨里斯认为电影的成功主要归功于费雯·丽充满灵感的演出。电影评论家伦纳德· 马尔丁认为该片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影片之一,费雯·丽“饰演的角色光彩夺目。”

剧本作家菲利斯·哈特诺尔如此评论她在伦敦西区演出的戏剧《欲望号街车》——“作为一位演员,迄今为止她展现出来的最强的能力证明”,这个评价使她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英国剧院最好的女演员之一。评论家保林·凯尔认为接下来的电影版本中,费雯·丽和马龙·白兰度为“电影史上最佳的表演之二”并认为费雯·丽的演出是“极少数能真正同时引起恐惧和同情的表演之一”。

评论家肯尼思·泰南嘲笑费雯·丽1955年在戏剧《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中的表演比奥利维尔差远了,评论她在表演“听说要被在她丈夫的尸体上强奸时的表情就好像她仅仅很遗憾下面的垫子不够舒适”。 他也是对费雯·丽1955年重新演绎麦克白夫人持反面意见的几个评论家之一,认为她的表演空洞,缺少角色需要的愤怒。然而,在费雯·丽逝世后,他改变了观点,认为自己早期的评论是他所提出的“最糟糕的错误意见之一”。他开始认为在费雯·丽的重新演绎下,麦克白夫人利用她魅力一直吸引着麦克白,刻画角色的性格“比通常的战斧更加合理……”。在费雯·丽逝世后评论家的调查中,不少人认为这是她最成功的戏剧角色之一。

1948年,费雯·丽和劳伦斯·奥利维尔在澳大利亚宾馆。1969年,科芬园的圣保罗教堂,即演员教堂为费雯·丽竖立了一块纪念牌。1985年,为了纪念“英国电影年”,发行了一套邮票,采用了费雯·丽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查理·卓别林、彼得·塞勒斯、戴维·尼文的肖像。

1999年,伦敦大英图书馆从劳伦斯·奥利维尔的遗产中购买了收藏的资料文件。收藏品包括许多费雯·丽的私人文件,如她写给劳伦斯·奥利维尔大量的信件。费雯·丽的信件、照片、合同和日记归她女儿苏珊所有。1994年12月,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购买了一本相册,上面有交织字母“L & V O”,该相册被认为属于奥利维尔夫妇,含有夫妇两人1948年澳大利亚巡演的573张照片。如今相册作为澳大利亚表演艺术历史记录的一部分。

图书信息

书 名: 费雯·



作 者: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社: 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ISBN: 9787546401195

开本: 16开

定价: 26.00 元

内容简介

《费雯·丽》内容简介:曾经有这样一个女子,她在火堆上不停地旋转舞着,魔咒般,她不知道何时该停止脚步,在肉体风消云散的时刻也没有意识到死亡降至,她只是不停旋转,伴着疼痛,随风而逝。激起的火星飞入每个人的心中,点燃了不灭的神话。她是好莱坞的一段不朽的经典,这就是费雯·丽。

图书目录

[引子]上帝的“杰作”风中的玫瑰——费雯·丽

Chapter 1

少女之梦,含苞待放

小精灵的降生 青春年少时:修女也疯狂

花絮一生与猫相伴

Chapter 2

玫瑰初绽,大放异彩

律师家的女主人,却渴望成为一名女演员

花絮“-----得了一个小孩,一个女孩

星途贵人:格莱顿

银屏倩影《君子协定》《英伦战火》《黑暗旅程》《茶杯里的风波》《2l天》《牛津风云》《圣马丁小巷》

花絮----天生明星:费雯、·丽投入角色的能力,可谓无师自通

舞台人生《快乐的伪君子》《亨利八世》《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

Chapter 3

破茧而出,光芒四射

逝去的爱情神话I:金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生”无数

银屏倩影《乱世佳人》《魂断蓝桥》

花絮----帅得不能再帅的银幕俊男——罗伯特·泰勒

舞台人生《罗密欧与朱丽叶》

Chapter 4

戏剧皇后,在战争中诞生

逝去的爱情神话II:同赴英国,参加战争

银屏倩影《汉密尔顿夫人》《恺撒与克丽奥佩特拉》舞台人生《九死一生》

Chapter 5

重返好莱坞,再次折桂

逝去的爱睛神话llI.脆弱的婚姻和脆弱的神经

银屏倩影《安娜·卡列尼娜》《欲望号街车》

花絮----电影界的异教徒马龙·白兰度

舞台人生《恺撒与克丽奥佩特拉》《第十二夜》《麦克白》《复仇天使》《照看露露》

Chapter 6

美人迟暮,玫瑰花落

最后的玫瑰

舞台人生《茶花女》《同志》

银屏倩影《罗马之春》《愚人船》

花絮-----晚年知己:杰克·梅里维尔

Chapter 7

如烟往事,雪泥鸿爪

花絮----香消玉殒,辉煌谢幕

……



参考资料

1.

成就费雯?丽事业的重要影片

成就费雯?丽事业的重要影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9254.html

更多阅读

蒋雯丽,一个荒谬想法让我嫁给顾长卫 蒋雯丽顾长卫离婚

蒋雯丽并不美,而是好看。美是凛然的东西,有拒绝的意思,还有打击的意思;好看却是温和,厚道的,还有一点善解的。蒋雯丽的“好看”,让人舒服,让人亲切,透着知性和乖巧,随性得坐在你面前,说起家长里短。一,这个过份安静的婴儿,长大些,仍旧沉默,喜欢自

张艺谋女主角全裸出镜_——王予嘉图片 超模怀孕全裸出镜

广告人杨昆,王予嘉2003年,壮族女孩王予嘉在张艺谋执导的实景剧《印象.刘三姐》中,因在如画的阳朔山水中出演“天体浴少女”而备受关注。当年媒体、舆论对此等“创举”争议颇多,这使年方18岁的王予嘉被大量流言蜚语压得透不过气来,那时她

声明:《费雯·丽_ 费雯丽图片》为网友九兲炎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