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老的《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 金缕曲.我亦飘零久

赵朴老的

《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

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厉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儒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伦比。

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赵朴初

一九七九年八月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一直鼓舞着广大教师克服各种困难去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这首诗的来历是这样的:

1979年9月,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在北戴河联合召开了二十三省、市、自治区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班主任工作为主题的会议,也是教育战线上一次表彰先进的小型群英会。会议期间,王震副总理、蒋南翔部长等接见了会议代表,表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对广大班主任的关怀和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给了大家很大的鼓舞。会上,教育部董纯才副部长、全国总工会宋侃富副主席、中国教育工会方明副主席和共青团中央胡启立书记都作了重要讲话。他们指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评价了代表们的思想境界和工作经验。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著名诗人赵朴初特地为这次会议写了一首赞歌:《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并做了讲解。赵朴初当时年事已高,又德高望众,大家都尊称他为赵朴老。

(左11是赵朴初)

赵朴老自己对这首诗有个解读:

我们民主促进会中央听到教育部和教育工会在北戴河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本来派我去向诸位学习,我也抱着殷切的期望准备参加会议,后来因为有事未去成。杨滨同志转达王震同志的话,要我为会议写一首诗。王老关心教育事业,关心人民教师,给我很大鼓舞。我遵命写了一首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表示一点心意。

我虽然没有参加大会,但是看了几份会议材料,很受感动,甚至流了泪。我认识到教师担负的工作实在是伟大的工作,肩负的任务,确实是非常光荣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现在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的王老(指王震—笔者注)是老英雄,他也是生产上的英雄,南泥湾精神,他是创始者,解放后在新疆、在全国军垦事业中又创建了伟大的功绩。现在又在工业战线上担负着领导的重任。是老一辈的英雄,是我学习的榜样。诸位也是英雄,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这首词,就是在看了材料之后心中涌现出这么一种炽热的感情写出来的,方明同志要我朗诵一下,我一边念,一边稍微解释一下。

“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这句话用不着解释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英雄们就在眼前嘛。下面说的是英雄的品质。“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大家都有感受,文化大革命中,老师们受到的冲击是很大的,精神上,身体上遇到的折磨,真是不堪回首:在座的民进中央副秘书长葛志成同志的前夫人华锦同志就是以身殉职的。说得上是历尽艰辛了。我还认识一位教师,当时被剃了阴阳头,打得遍体鳞伤,她自己把血衣擦干净,仍然回到教育岗位,并不懊悔。他们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就是因为把身子许给了孺子,献给了教育后代的革命事业,所以他们“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折齿”的故事出在《左传》,齐景公为自己孩子趴在地上做牛,让孩子骑在背上玩,一不小心头磕到地上把牙齿折断了。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用的这个典故。当时齐景公是怎样处理他的折齿的,不知道,也许是吐掉了。但我们的老师不是吐出了,而是吞下去,和着血吞下去的!什么也没有说,真是无怨无忧呀!他们把一片丹心默默向着红旗致祭,他们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爱人民,爱人民的后一代,他们的“忠与爱”真是“无伦比”的。

下半首是说教师是怎样像园丁一样在培育祖国的“幼苗”的。幼苗茁壮成长,不仅是园丁高兴,大家都高兴。但是,有几个人知道,教师们有多少辛苦?“晚眠早起”只是一个例。实际上,他们的辛苦劳动,是说不完的。“燥湿寒温荣与悴”这是从“幼苗”的现象来比喻学生的思想情绪、进步与退步等等。正如育苗人对待燥湿,天气的冷暖,叶子的青黄那样整天细心观察,耐心培育一样,都放在“心头眼底”。正是由于他们许身孺子,正是由于他们对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年轻一代的无限热爱,才能够做到这样,否则,哪怕是很大的问题发生在眼底,也会看不见的,更不会放在心头了。

教师们能够发现学生们的问题而又能够费尽“千方百计”来解决问题,这种了不起的智慧仍然是发源于“忠与爱”。你们现在培育的幼苗到本世纪末,就是承担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材。“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你们的“光和热”是“无穷际”的。

这就是我当时的一点感想,写成了这首词,敬献给诸位和所有的人民教师,请予指正。

赵朴老对人民教师的一片真挚感情,令人振奋和鼓舞。“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摧残和对教师的打击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影响短时间也难于消除。一直到1989年高等学校招生,还是很少有人报考师范。当年《吉林日报》以“高师院校生源紧张,素质下降前景堪忧”为题,报道了高师院校当年招生的困境:全省高师文理本科计划招生705人,第一志愿考生只有6人,而四平师院、长春师院、吉林师院、通化师院文科第一志愿考生均为零。

后来,国家通过提高教师社会和经济地位,改革高师招生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才从根本上加以扭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951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赵朴老的《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 金缕曲.我亦飘零久》为网友独舞天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