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某个小镇上,住着诚恳憨厚的居民、伯爵及其夫人,山上有一座古堡,里面住着一个性情孤僻的怪人,他经常做出令城里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他出格的想法让城里人忿恨。绝大大多数情况下,城里的居民都与他保持距离不相往来。一个星期天,怪人牵着一只独角兽走进城里,不一会儿,伯爵和夫人也牵着一直独角兽出现在大街上。过了几天,全城的人都牵着一直独角兽。下一个星期天,怪人又牵着一只蛇发女妖来到了城里,人们问他独角兽哪里去了,他说抹上胡椒粉给烤着吃了,所有的人都被吓坏了。正在此时,伯爵和夫人也各自牵着一只蛇发女妖出现在街头。几天之后,手牵蛇发女妖在城里流行开来。又在下一个星期天,怪人带着一只人面狮身龙尾的动物进城了,毫无疑问他处理掉了蛇发女妖。人们对他厌恶至极,和前几次一样,伯爵和夫人也牵着人面狮身龙尾动物出现了。不过几天,街上全是人面狮身龙尾动物。
城里人决定行动起来阻止怪人的屠杀,他们抄着武器浩浩荡荡地朝古堡进发,冲进古堡大厅时,城里人发现怪人奄奄一息躺在火炉前,独角兽、蛇发女妖、狮身人面龙尾三只动物安详的偎依在他身旁。怪人说,三种动物依次代表着他的少年、青年、老年,是他生命的核心。城里人理解了怪人的这种心理,并且很快把这种情节变为流行趋势。
这个故事是芭蕾舞剧《一个诗人的三个星期天》的情节。德国政治学家、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儿·诺依曼在他的代表作《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2001版前言中讲述了这个故事。在此书里,诺依曼提出了用以解释大众舆论如何影响个体意见和行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一个让人生厌的古堡怪人偶尔牵着一只奇形怪状的动物出现在人群里,为何能够迅速演变为全城的潮流?是舆论的力量!诺依曼分析了这个故事中各类人在这个潮流形成过程中所的扮演的角色。首先怪人是一个强大的、独立的,有思想的,并且能够被自己想象的图景所引导的人。伯爵和伯爵夫人则是肤浅而重要的人,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却无处不在引领潮流。他们是怪人的传声筒和播报员:伯爵和夫人正是我们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意见领袖。故事里的城里人都是跟风模仿者,他们先是嘲笑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然后又争想跟随每一个潮流,而最后却要显出道德上的优越感。当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体里,是什么力量保证了共同体的聚拢?传统观点认为是历史和文化纽带,以及通过法律保护的机构。似乎这些都不是通过日常的不断调试形成的,其实是生活中的“顺从”使社会保持行为能力和决策能力。
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作为一种动物总是希望从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自己陷于孤立状态,在表达个人观点之前,个人会先观察周围的意见环境,当发现属于“多数”或“优势”派时,他倾向于积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但相反当发现自己属于“劣势”或“少数”派时,一般人就会屈从环境压力选择沉默。如此一来,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都是一个螺旋式的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导致了另一方的加强,这种加强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人转向沉默。如此循环,就形成了一个“一方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社会传播过程”。
“沉默的螺旋”是一种考察大众传媒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舆论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中观点:第一种是政治哲学的观点,即把舆论看作是“公意”,及“共同体”的最高意志,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这种观点以卢梭为代表。第二种是社会学“有机体”概念,即认为舆论不是有个人意见的简单集合,而是社会互动的有机整体。这种观点以库利的“舆论不是100个人造100只船,而是100个人合力造一艘船”为代表。第三种是行为科学的观点,他或多或少的把舆论看成是个人意见的简单相加,其中多数意见便是“舆论”,这种观点较多的体现在现代舆论调查或民意测验当中。第四种是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这种观点把社会看成是社会控制的机制,认为舆论未必是事实上的多数人意见,但至少是表面上人们感觉的多数人意见,通过人们的从众心理来制约个人的行为。显然诺依曼的舆论观最靠近社会心理学范畴。她为舆论下了一个双重定义:所谓舆论,即“围绕争议性议题,在没有孤立危险的前提下可以公开发表的意见,”是“为了使自己不被孤立而必须发表的意见”。前者是围绕实事问题的舆论,后者则侧重围绕道德、传统、行为规范的舆论。舆论与其说是是“公众意见”或者“公共意见”,倒不如说是“公开的意见”。只有那些被多人共有的能够在公开场合表达的才能形成舆论。一种意见一旦具备这种性质就会产生一种社会强制力,公开与之唱反调就会陷于孤立,有受到社会制裁的危险。在诺依曼看来,舆论在双重意义上具有“我们的社会皮肤”:它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不仅如此,它又在维持社会整合方面就像“容器”的皮肤一样,能够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导致的社会解体。
诺依曼从多学科角度论述了沉默的螺旋的形成原因极其表现,他考察的时段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末。该书德文版1980年出版,直到2001(她本人生于1916年,2010年去世)年他还在做该书的补遗工作。诺依曼在观察最早注意生活中的“沉默的螺旋”现象是在1965年联邦德国的议会选举中,主要竞选对手一方是社会民主党,另一方是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的联合阵线。在整个竞选过程中,两党支持率一直处于不相上下的胶着状态。但在最后投票之际,后者以压倒性又是战胜了前者。为了找出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诺依曼对选举期间追踪调查的全部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诺依曼发现,尽管上双方的支持率一直未变,但对获胜者的“估计”却发生了明显的倾斜,即认为基督教两党阵线会获胜的人不断增多,到投票前变成了压倒性多数。
媒体在现代社会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沉默的螺旋理论解释了这种影响力产生的原因。现代人监测周围环境获知意见分布状况的主要信息源有两个:仪式所处的社会群体,而是大众传媒。在超出人们可以直接感知范围的环境中,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尤其大。一个群体中,只要反对意见不以激烈的方式表达出来,一般成员就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大家意见都是一致的,群体处于一种“多元无知”的状态。在以电视高度普及的信息社会中,传媒对人们环境认知产生影响的途径有三个:(1)多数传媒报道的内容具有高度相似性(产生共鸣效果);(2)同类信息在传播时间上具有延续性和重复性(产生“累计效果”);(3)媒介信息传递范围具有空前广泛性(产生“遍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