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简介 伏尔泰是一个怎样的人

伏尔泰

添加义项设置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2.201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图书

1.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编辑本义项

伏尔泰

百科名片

伏尔泰油画

伏尔泰(Voltaire,1694.11.21-1778.05.30):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目录

人物简介人物生平思想观点文学观点主要作品名言伏尔泰的故事伏尔泰的养生法 概况 整洁 运动 乐观

人物简介人物生平思想观点文学观点主要作品名言伏尔泰的故事伏尔泰的养生法 概况 整洁 运动 乐观

展开

伏尔泰像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伏尔泰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他曾两次被捕入狱,主张开明的民主制度,强调自由和平等。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基督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他提倡卢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希望他将来做个法官,但他对文学发生兴趣,后来成了一名文人。伏尔泰

伏尔泰才思敏捷,一生多才多艺。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国,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研究英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

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亦亲身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他深刻地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他对朋友说:“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撒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天真汉》。他又写过不少历史著作,如《路易十四时代》、《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等。在哲学方面,他的代表作有《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

伏尔泰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以及他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统治者也念利用他。路易十五请他当过宫廷史官,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把他待为上宾,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曾接见过也,但最终都由于他的叛逆思想而不欢而散。痛苦的经历使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王往来。伏尔泰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采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他对劳动人民是十分鄙视的,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说“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

伏尔泰作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在他的各个方面都有局限性,这是毫不奇怪的。因为在他的身上也深深地打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不过他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的巨大的贡献,还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

伏尔泰的文学观点和趣味,基本上承袭17世纪古典主义的余风,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悲剧创作上。他的史诗《亨利亚德》(1728)以法国16世纪宗教战争为题材,写波旁王朝亨利四世在内战中取得胜利后登基为王,颁布南特赦令以保障新教徒的信仰自由。史诗中的亨利四世被当做开明君主的榜样来歌颂。伏尔泰的哲理诗说理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隽,有独到之处。伏尔泰毕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先后写了50多部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伏尔泰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体裁,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伏尔泰

1726至1729年避居英国期间,潜心考察英国的政治制度、哲学和文艺,回国后发表《哲学书简》(又名《英国书简》, 1734),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书简出版后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他逃至女友爱特莱夫人在西雷村的庄园,隐居15年。

1746年并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伏尔泰抱着对开明君主的幻想,应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邀请,于1750年来到柏林。他本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弗里德里希二世却把他当文学侍从看待。痛苦的经历使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王往来。

这一时期他接近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为《百科全书》撰稿,文稿后来收入他的《哲学词典》(1764)一书。

1753年他离开柏林,寄居瑞士。

1760年起定居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费尔奈庄园,与欧洲各国人士保持频繁的通信联系,并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撰写大量小册子,揭露宗教迫害和专制政体下司法部门的黑暗。

其间,法国发生宗教上的派性斗争,造成大批逃亡者。伏尔泰在自己的庄园内,先后收留过上百户难民。他还多次打抱不平,替穷苦人伸张正义,平反冤案。影响最大的一次,莫过于卡拉事件。

1761年10月13日,图卢兹市菲拉蒂埃街的一个住家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悲剧。这家的主人让·卡拉是颇受人尊敬的胡格诺派(新教的加尔文派)的商人。

当天深夜,让·卡拉发现长子马克—安东尼在店铺悬梁自尽,一时全家慌了手脚,母亲失声痛哭,惊动四邻。突然,在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说道:“马克—安东尼是被他父母杀死的,因为他选择了天主教。”天主教与新教经历了16世纪的宗教战争,至今已有两百多年,但对立依然十分尖锐。伏尔泰

伏尔泰简介 伏尔泰是一个怎样的人
图卢兹一位法官(注意:是法官,不是教会)闻讯赶来,一不调查,二不审讯,甚至连现场也没看上一眼,便将“谋杀”事件那天晚上在家的人全部拘捕归案。

马克—安东尼为什么自杀?原来,这位28岁的青年曾学过法律,一心想当律师,但因无法弄到天主教徒的证明书,被迫从事商业。他想从父亲那儿得到一笔钱作生意,遭父亲拒绝,失望之余,天天上咖啡馆借酒浇愁,后因债务缠身,更觉前途渺茫,一念之差便寻了短见。

头发斑白、年近古稀的老人怎能吊死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谋杀”之罪显然难以成立。检察官迪库大义凛然,出庭替老卡拉辩护,却被停职三个月。律师絮德尔想阐明事实真相,但陷入狂热兴奋中的法官却不屑一听,反倒认为这位律师无能。审判长滥施权力,逼迫卡拉供出同谋,卡拉义正辞严,断然地说:“既然没有犯罪,何来同谋?”

1762年3月10日,法庭不顾一切无罪的证据,粗暴地判决卡拉车裂之刑。临刑前,老卡拉悲愤地说:“我已经说明真相,我死得无辜……”

事发不久,伏尔泰便听到各种传闻。他对教会历来持怀疑态度,认为无论天主教还是新教,都是无耻之徒。伏尔泰

卡拉老汉的悲惨遭遇,激起了他对教会和司法当局的无比愤慨,他决心为维护人的尊严、为争取信仰自由而奋斗。

他通过各种渠道,沉着冷静地亲自调查和搜集证据,并将被流放到日内瓦的卡拉的两个儿子召到费尔奈,根据他们两人提供的详情和从过往旅客中听到的反映加以比较,从而对整个事件作出个人的判断。其间,他发表了卡拉两兄弟的口供,写了揭露这起惨无人道的冤案的小册子,并为卡拉太太提供一切费用,把她接到巴黎,以引起舆论的注意。1763年2月3日,伏尔泰亲自写了上诉书,作出“我敢肯定这家人无辜”的结论。3月7日,枢密院下令重审此案,蒙受不白之冤的卡拉老汉及其一家终于得到昭雪。

编辑本段思想观点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伏尔泰肖像(20张)

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他在哲学上信奉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的经验论。

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采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他对劳动人民是十分鄙视的,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说“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

伏尔泰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的巨大的贡献,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

编辑本段文学观点

伏尔泰的文学观点和趣味,基本上承袭17世纪古典主义的余风,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悲剧创作上。他的史诗《亨利亚德》(1728)以法国16世纪宗教战争为题材,写波旁王朝亨利四世在内战中取得胜利后登基为王,颁布南特赦令以保障新教徒的信仰自由。史诗中的亨利四世被当做开明君主的榜样来歌颂。伏尔泰的哲理诗说理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隽,有独到之处。伏尔泰毕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先后写了50多部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伏尔泰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体裁,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和《天真汉》。

在哲学方面,代表作有《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历史著作有《查理十二史》(1731)、《路易十四时代》(1751)和《风俗论》(1756)等。

戏剧作品有《中国孤儿》(改编自《赵氏孤儿》,也是中国最早传入西方的剧本)等。

编辑本段名言

●人类最宝贵的财产——自由。

●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书读得多而思考,你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这里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位上帝

●神谕的最了不起的作用在于保证战争的胜利

●预言从来都只是为大人物而作的,小民无此必要

●任何人想以道理晓喻他的同胞,都会受到迫害,除非他是最强者。然而最强者却几乎总是加强无知的锁链,而不是去把它砸断。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与谬误的宝库 。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无论天资有多么高,他仍需学会了技巧来发挥那些天资 。

●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如同这个房间没有窗户。

●天分就是持续不断的忍耐。

注:“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一直被误传是伏尔泰所说的,其实这句话是在一个名叫《伏尔泰和他的朋友》的话剧里出现的,并非本人所言。

编辑本段伏尔泰的故事

案件背景

1761年,法国朗葛多克地区的图鲁兹有一位颇富声誉的商人叫让.卡拉斯,他是个虔诚的新教徒,当时已经64岁,他共有六个子女,其中有个儿子叫安东尼原来信奉新教,后来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大学学习法科,打算改信天主教,因为性情抑郁,与人相处也落落寡合,他不愿意象父亲一样做商人,喜欢读《哈姆雷特》以及古罗马折衷主义哲学家塞内克论自杀的作品。1761年10月13日晚,卡拉斯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席间他先行告退,卡拉斯的另一个儿子掌灯送他出门,结果发现安东尼吊死在门框上,随着他的惊叫,全家人以及周围的邻居都来到安东尼尸体的身边,其中有些天主教徒立刻扬言是卡拉斯夫妇为了阻止安东尼改宗天主教而谋杀了他,并且捏造说新教徒家长宁可置孩子于死地也不愿意他们改变信仰。

尽管周围认识卡拉斯一家的人都能够证明卡拉斯的仁慈和宽容,并且他儿子路易在女仆的劝说下改信天主教并没有遭到卡拉斯的激烈反对也是事实——甚至连女仆都没有被撤换,尽管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证明安东尼要改变信仰,更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卡拉斯一家人谋杀了安东尼,但是案件落在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法官大卫的手里,在天主教修士们的煽动下,信奉天主教的民众群情激奋,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谋害了安东尼,安东尼的葬礼也在天主教堂里举行,被煞有介事地作为殉道者对待。

案件被图鲁兹法院审理,卡拉斯全家人包括那位客人全部身陷囹圄,卡拉斯受尽严刑,但是没有因此而屈服自诬认罪,尽管法庭并没有能够拿出证据证明他们杀害了安东尼,但是最后以8:5的投票结果宣判卡拉斯处车裂,家产没收,家庭其他成员释放(有的说女儿被强行送进修道院,儿子被流放)。1762年,卡拉斯被处以车裂酷刑,并且处以火刑。

这起惨案发生以后,伏尔泰的一位朋友从朗葛多克来看望他,顺便将此事告诉伏尔泰,这引起伏尔泰的极度震惊,恰好卡拉斯家属逃亡到日内瓦,与伏尔泰住地法尔奈很近,伏尔泰在了解了事情真相以后,立刻着手为卡拉斯的平反努力。他用了四年时间,发动他周围的朋友、法国上流社会的贵族们、甚至动用了普鲁士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和俄国新即位的叶卡特琳娜二世(即凯瑟琳女王)为卡拉斯案件呼吁,使得本案成为轰动全欧的重大事件,伏尔泰的申诉最后终于获得成功,1766年即卡拉斯遭受酷刑死去的四年后,巴黎法院最后审判结果是撤销原判决,法王还赐予卡拉斯夫人3万6千金币作为抚恤金[2] 。

编辑本段伏尔泰的养生法

概况

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声望最高的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伏尔泰21岁时还是个瘦弱多病的青年,后来靠各种保健与锻炼,体质不断增强,最终寿至84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那他的益寿奥秘又是什么呢?整洁

他把干净整洁当成有教养的标志。他经常洗澡、换衣服;他的居所窗明几净,书籍井然有序。他不迷信医生,对一般药物不感兴趣,只偏爱灌肠剂,每星期以肉桂溶液或油滑的灌肠剂清肠三次。1748年,伏尔泰得了重病,但拒绝按医嘱服药,而是先绝食一段时间,尔后吃些肉干、烤面包、淡菜、大麦与清水,终于康复。运动

他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他喜欢散步、跑步、击剑、骑马、游泳、爬山、日光浴等运动。直到80岁高龄时,还和朋友一起登山看日出。乐观

他重义轻财,常以金钱和其他物品赠送年轻学生,将剧作报酬给演员,而自己的日常生活却格外朴素简单。他幽默开朗,平易近人,对所有的人都彬彬有礼。伏尔泰曾说,与农民讲话,“就像对待外国大使一样”。因此,他的朋友遍及各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9731.html

更多阅读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幸运的人?——简介 越是努力的人,就越幸运。如果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幸运的人,就要努力。让自己在的身心都得到锻炼,通过努力让自己的身心变得更加好。让自己的生活富足,精神世界富足,心里欣慰。那么才能让自己的身心变得

我所知道的塞林格 塞林格是一个怎样的人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西北角,有个小镇名叫科尼什,很优美,也很安静,2000年时曾有统计说,小镇上的居民一共就1661人。曾以《麦田里的守望者》轰动世界的著名作家JD·塞林格,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隐居在这个小镇上。50年来,派遣记者前往这

高渐离击筑 高渐离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渐离击筑战国末年,荆轲为了帮助燕国挽救垂亡的局势,按照燕太子丹的计策,借献地图为名,来到秦王的宫殿上,行刺秦王。可惜没有刺中,荆轲壮烈牺牲了。秦王差一点死在荆轲手里,他恨透了燕国太子丹,当下就派大将王贲带领大队人马,帮助他的父亲王

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国演义里刘备是个仁慈的主,他的大仁大义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尤其是三让徐州,让人感到这样的人的确没有非分之想。不过看到后来取西川,我们不禁要问,同样一个刘备,为何前者如此仁慈,而后来竟然对西川大打出手。难道陶谦仁厚刘璋就不厚道

假如我是苏武…… 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唐畅:……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能融入敌方,忍耐,为国效力,即使被扣上叛国的帽子也无所谓吧。……这种方式顶多让别人赞许一下他的高尚的品质,也只能停留在“赞许”的层次了。苏武有忠义之节气,却看不到长远利益了,即使假装投降,再从中

声明:《伏尔泰简介 伏尔泰是一个怎样的人》为网友梦的怒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