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穆修传奇
穆修(979—1032)字伯长,宋朝郓州(宋朝时汶上归东平管辖)汶阳(今山东省汶上县)人,北宋著名散文作家,历任泰州参军、池州参军。自幼聪颖苦读,十岁时便能落笔为诵、出口成章,二十岁出头更是博览群书,对文体文风有独到见解。他极力主张扬弃当时流行的“西昆体”文风,提倡恢复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传统。
穆修著作有《穆修参军集》,代表作为《毫州魏武帝帐庙记》、《鲁从事清晖阁》等作品,给北宋文坛注入了清新之风,一时间,不胫而走,有些文章竟然传人宫廷。他的文章被宋真宗看到后,大为赞赏,真宗竟然责问左右说:“这等奇才,怎么不推荐于眹?”
宰相丁谓急忙上前参奏道:“此人出身微贱,行为不端,不可大用。”丁谓为什么进此谗言?原来,穆修与丁谓原是布衣之交,丁谓为官较晚,一谓阿谀迎奉,不思民忧,为穆修所唾弃。一次两人相逢于汉水,穆修非但未表示亲近,反而避而远之。丁谓由此耿耿于怀,故进谗言。
大中祥符年间,真宗东封泰山、祭奠孔子,途经汶上住在昭空寺,见儒释圣地之佳境,龙颜大悦,将昭空寺改为宝相寺,并诏举齐鲁人才,经宝相寺方丈知柔大师举荐,穆修应诏考取二甲进士,被委任为泰州司理参军。依照惯例,新上任的官员要备厚礼去拜会通判,然而穆修自负才华过人,不肯违心随俗。通判便怀恨在心。从此,穆修每逢坐班理事,都旁若无人,尤其对那些平庸之辈更没放在眼里。每看到官场出现的弊端,他都不分场合单刀直入地嘲讽。一些官吏人等,有意跟他来往,多半被他婉言回绝,这样很快得罪了一批人。后来通判捏造了几条罪名,将其贬往池州,一年后遇赦才获得自由。
毫州有一位富豪为使自己千古流芳,出资修建了一座佛庙,毫州知府张知白派人叫穆修为新落成的佛庙写了记,但没写上富豪的名字。富豪以白银五百两作为报酬,求穆修将自己的名字写于记中。穆修当即把银子掷于地上,随即打点行李准备还乡。富豪仍不甘心,于次日携更多的银子相求。穆修更加生气,大声喝道:“我宁可吃不上饭乞讨,也不拿这不干净的银子来玷污我的文名!”
当朝宰相久闻穆修的名气,派人传话想与穆修结识,且准备奏明圣上任命其为学官,然穆修性格刚直,平时喜欢谈论斥责当时的社会弊端,诋毁讥笑有权有势的人,始终没有去拜见宰相。数年后穆修被补为颖州文学参军。但这仍没有改变清寒的日子,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有诗《除夜》为证:
灯前清泪落衣间,守岁分为客是闲。老母今春年七十,寿觞争忍对慈颜。
母亲去逝了,因家境贫寒,就连好点的棺材都买不起,也没有请和尚做佛事超度,丧事期间,他自己日诵《孝经》、《丧记》哀悼,最后自己背着棺材去埋葬。从此,他再也没有牵挂了,对自己的追求更加执着。
穆修信奉道教,并不像韩愈哪样辟佛,也不排斥儒家学说,原因是他出生在儒释圣地汶上,汶上佛寺林立,2500年前孔子任中都宰,这里佛学儒家思想积淀深厚,穆修受其影响,有《送灵师归吴》诗为证:
灵师殊可尚,颇不类浮屠。
托迹虽依佛,留心独喜儒。
作为宋代古文运动先驱者之一的穆修,贫困一生,仕途坎坷,但刚直倔强,坚持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实践,不遗余力地介绍推崇韩愈柳宗元,他旗帜鲜明地提倡致力于韩、柳古文运动,提出了沟通佛道以治儒学的治学方法,为宋代古文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穆修卖掉家产,动手镂刻了频于失传的唐本韩、柳文集数百帖,然后用担子挑着,千里迢迢奔向京都汴梁。曾赋诗曰:
西京千古帝王宫,无限名园水竹中。来恨不逢桃李日,满城红树正秋风。
一些世俗人以为他是来赚钱糊口,,当他来到大相国寺卖书时,遭到几个儒士模样的人刁难,百般挑剔,佯装斯文。穆修忙将书夺过,怒目而视说:“我看你们有谁能读其中一篇不错一句,我把全书恭送给他;但若读错,你们就得以加倍的价格买下此书怎样?”结果几个儒士不知所措,当众出丑,没趣地溜之大吉!直到临终他都没卖自己的镂刻作品。
穆修就是当时以善于写作古文著称,苏舜钦兄弟等名流投师穆修门下,穆修将他们视为兄弟知己,谆谆教授指导,终使他毕生提倡并为之奋斗的古文运动得以后继有人,发扬光大。所以当时士大夫说起善于写文章的一定说是穆参军。穆修曾从师陈博,而精于《易》,对太极图也颇有研究,后传给弟子周子云。
穆修死后,古文运动又经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等人的弘扬开拓,终使宋代散文树起了一座丰碑,其所著文集三卷《穆参军集》传于世。穆修是古文运动的先驱,是儒释圣地—汶上人的骄傲,其文采魅力似浩瀚夜空里闪亮的星光,像黑暗中璀璨的明烛永放光芒。最后让我们再重温穆修的《烛》来怀念他吧!
一萡珠帘掩映垂,房栊清染麝香枝。
佳人盼影横哀柱,狎客分光缀艳诗。
禁锁翠明初唱漏,官窗红短尚围棋。
长霄且秉欢游去,无限风情见古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