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斗商解三国 联纵智达咨询集团
魏蜀吴抢粮、抢人、抢地盘,打的是战争;现代商业社会讲究的是赚钱、赚名、赚市场,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高希希导演的《三国》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引起商业专家的关注。被称为“中国品牌第一人”的品牌策划师李光斗日前与上海“第一财经”频道合作推出“商解三国”节目,以商业视角解读三国人物:做老板学刘备,要赚钱学曹操,求职学孔明、富二代学孙权。
李光斗与上海“第一财经”频道合作的“商解三国”节目从6月12日开始在“第一财经”与宁夏卫视同时播出。他说,魏蜀吴抢粮、抢人、抢地盘,打的是战争,而现代商业社会讲究的是赚钱、赚名、赚市场,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做的是垄断生意,颇像现在的中国移动,不愁市场、不愁客户,连海尔总裁张瑞敏都羡慕中国移动走到天涯海角都能收钱的能力。
刘备是典型的个人创业者,一开始就确定了股份制的企业体系,义结关张,获得了两个最忠实的股东,不仅在制度上领先,而且最善于经营品牌,汉室宗亲名正言顺,先占人心,再占市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终成蜀汉王业。
东吴则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孙权虽是富二代,却好学敬士,还带领群臣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连学识浅薄的吕蒙都在他的带领下发奋读书,终成栋梁之才。
通过这档“商解三国”节目,李光斗颇为戏谑地告诫现代人:如果你想当老板,就学刘备,早些建立股份制企业结构,让员工都有奔头,死心塌地;如果想赚钱,就学曹操,做垄断性国有企业,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不想赚钱都不行;如果要找个好工作,就学孔明,未出茅庐时的诸葛亮,其实就是个应届的本科毕业生,没有具体的实际经验,但他善于自我营销,做好了充分的市场分析,刘备一来,就拿出了自己规划的商业计划书——隆中对;富二代则要学孙权,守住父兄基业,让老臣忠心耿耿地继续效命,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最后成就帝业。
李光斗在节目中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曹操指数”,作为验证社会道德和社会公信力的一个标准。李光斗认为,曹操越受热捧,社会道德指数和社会公信力越低,反之则越高。曹操最值得称道又最被人诟病的是惟才是举,只用才不用德,只问结果不问过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对现实的中国企业颇具启迪意义,企业家要有更高的价值追求,不仅要做产品,还要做文化、做人心、做品牌,取信于社会、取信于民,才能做成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
精 彩 语 录
★为什么曹操这么硬,因为朝里有人?不,朝廷里都是他的人。
★刘备是品牌运作的高手,用的是插位战略,曹操向左转他就向右转,凡是曹操反对的他就拥护,曹操拥护的他就反对。
★刘禅和很多富二代一样,喜欢结交“小人”,不喜欢和贤臣在一起,因为贤臣往往比较闷,不会打高尔夫,不会玩斗地主,更不会陪你逛街。
★凡是对曹操评价较高的年代,往往人心浮躁、信义缺失、急功近利,人们只问目的,不计手段,这就是曹操指数。
★曹魏是典型的垄断性国有企业,挟天子以令诸侯,做的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垄断生意;蜀汉是率先实行股份制的民营企业;孙吴是典型的家族企业。
★曹魏的古都在许昌,为什么墓却在安阳,而且如此简陋?答案是:曹操大兴土木,大搞铜雀台似的面子工程,弄得土地稀缺,房价居高不下,曹操在许昌也买不起墓地,只好选在当时的二线城市安阳草草安葬了事,看来高房价真是害死人。
百战归来再读书
孙权建立的是学习型组织
曹操有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是我们知道曹操在三家企业里规模最大,光儿子就有25个,但他说生儿子就得跟孙权一样,只有孙权才是好儿子,这不摆明了说自己儿子不好吗?为什么曹操那么喜欢孙权?孙权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我们来看看。
孙权爱读书,“百战归来再读书”
孙权之所以成功,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建立了一个学习型组织,大家知道孙权是继承了他爸爸和哥哥家业的,他哥哥人送名号“小霸王”,一听就知道是在黑社会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和他爸爸打打杀杀才取得了江东这块宝地。
孙权坐上董事长的位置后,发现集团内部已然保留很重的黑社会气息,大家都不爱读书,可孙权自己很喜欢读书,并且不读死书,懂得“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道理。他不仅自己爱读书,还喜欢和大家一起读书,看到企业不爱学习,内心很是着急,于是就劝说企业上下全民读书,就像现在商学院的口号“百战归来再读书”。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有一次,孙权和手下的勇将吕蒙谈话,话说吕蒙这人从小是个街头混混,没有学历,学识浅薄,见识不广,孙权就对他说:“人要有出息,必须要读书,要与时俱进,你现在也是身居要职,更是要补充一下自己的知识啊。”阿蒙一听就回答他说:“我现在每天都很忙,经常得加班,哪里来的时间看书。”孙权摇摇头说此言差矣,“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归是有的嘛。我自己也很忙啊,但是还是保持天天读书的习惯。你看现在曹操年纪一大把了,还那么好学,自己还出了本《孟德新书》,我们年轻人怎么可以落后呢?没时间没事,“三上读书”嘛,马上、厕上、枕上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利用起来。”
吕蒙一听,觉得太有道理了。吕蒙学习细胞非常强,接受新知识非常快速。一日,鲁肃去找吕蒙喝酒,吕蒙问他,应该怎么对付关羽的突然袭击。鲁肃一时没有什么好办法,吕蒙把怎么样提防蜀国这方面讲得头头是道。鲁肃叹息说:“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居然到达了这个境地!”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么一来,吴国上上下下形成了一种爱读书、爱思考的好氛围。
白衣渡江大败关羽
吕蒙活学活用,把他所学知识的力量充分地表现出来,甚至打败了夜读《春秋》、博学大义的关羽。关羽虽然也好读书,但是随着位高权重,渐渐地脱离了实践,又不懂得知识更新,不上网,不会用电邮,也没有、MSN之类的聊天工具,渐渐被时代的潮流落在后面,OUT啦!
吕蒙了解这一点后,自己装病,又把权力交给了名气不大的陆逊,降低了关羽的防范之心,之后又叫全军装扮成商人的样子,集体白衣渡江,而关羽竟然对这事情毫不知情。这次偷袭大为成功,最终导致了关二哥大意失荆州。
孙权企业分权化做得最好
三国混战,为什么大家都想当皇帝?因为中国没副皇帝,从没有分权的概念。赢家通吃,皇帝一人集天下大权于一身,所以大家都想做皇帝。
而孙权他哥早就告诉了他要学会分权管理。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组织他人完成工作的艺术。“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在魏蜀吴三家之中,分权管理确实是孙权做得最好。孙权从不揽权,将权力均匀地分配给了手下,组建了专业的职业队伍。
而诸葛亮和曹操在这方面就没有孙权处理得好。诸葛亮事大事小事都要过问,什么事情都亲自管理,军中有人犯错,罚20杖以上的小事都要亲自处理,事必躬亲拖垮了自己的身子,真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曹操的管理方式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学习周公,求贤若渴,一日三吐辅,吃饭的时候都忙着批阅文件。袁绍的谋士许攸转会投奔曹操之时,曹操一听大喜过望,连衣服也顾不上穿,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了。如此的工作方式,怎么能不犯头疼病呢?
当代的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也和诸葛亮一样,在他年轻的时候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自己过目一遍,据说他一周工作时间长达100个小时,严密控制着整个企业的运作。但是王永庆读了《三国》之后,就对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整。他察觉到一个企业只单靠一个人的管理是不够的,在1968年成立了专业管理机构,之后又将企业管理电子化,这才轻松许多,一直活到92岁的高龄。
李光斗商解三国语录
升职绝杀技:给老板做100件好事,不如跟老板做一件坏事
李光斗商解三国语录:
1.升职的第一要素——业绩是第一位的。
2.升职的第二要素——要做老黄牛,但是要做会叫的老黄牛。
3.升职的第三要素——敢担当,在老板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4.升职还有第四要素,那就是“剩者为王”。
三国如同一个大。谁升职最快?谁跳槽最多?谁跳的最成功?谁跳的最失败?谁不跳槽却跳楼?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成功进入一家企业之后,接下来要琢磨的就是怎么升职。
哪种人升职快?
为什么有些人升职快,有些人媳妇都熬成婆了,职位还是没动?
在职场中有四种人:有能力有脾气的、有能力无脾气的、无能力有脾气的、无能力无脾气的。其中升职最快的,当属是有能力无脾气的。赵云可以说是有能力无脾气的典范,是三国最佳职业。赵云有勇有谋,当世豪杰,能力出众,而且人家还听话,很会按领导意思办事,不像张飞般火爆,也不像关羽般傲气。老板最喜欢这样的员工,升职当然也就快,如赵云成功进入刘备集团的股东层,成为四千岁。
如何才能升职?
升职的第一要素——业绩是第一位的。
企业是盈利机构不是福利院,要想升职,辉煌的业绩是第一位的。关云长攻拔襄阳、赵子龙单骑求主、老黄忠计夺天荡山、张翼德大闹长坂坡,每一个都是功绩卓著才换来了职位的升迁。
升职的第二要素——要做老黄牛,但是要做会叫的老黄牛。
其实这就是升职记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在职场中,如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踏实工作是必须的,但鲁迅所提倡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在职场却不完全正确。做出了成绩,要让老板知道。可能人们会觉得,当老板的本就应该能看到员工的工作状况,但是,老板都是很忙的,没办法做到所有事情都了然于胸。所以,别抱怨老板看不到自己很无奈,是你对职场规则不明白。在职场,要做老黄牛,但要做会叫的老黄牛,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下一个杜拉拉。
升职的第三要素——敢担当,在老板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三国赵云为何如此受刘老板的赏识,就是因为赵云敢担当,而且总是在老板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身边。比如,周瑜用美人计引诱刘备,在刘备相亲的时候把他干掉。是赵云作为护亲的保卫队长,识破了藏于左右的刀斧手,最终历尽艰险,圆满完成了任务,使刘备不仅全身而退,而且还抱得美人归。这才有了诸葛亮嘲笑周瑜的机会: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因此,在职场中要学会担当,勇挑重担,并能圆满完成任务,成为老板最需要的时候最可信赖的员工。如此这般,你想不升职都难。相反,如果不敢担当,别说是升职,你还有可能被降职。有这样一个故事:总统和外长同坐一趟电梯,总统不小心放了个屁,很尴尬,对外长说:你放屁了?总统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让外长给自己挡一下,但外长这人可能是比较诚实,很坚定地对总统说:不是我放的。结果,第二天,外长被免职了。外长问总统,我没做错什么啊,为什么降我的职。局长说:屁大点事都不敢担当,不降你降谁?
当然,升职还有第四要素——“剩者为王”。
坚守坚持,并做好工作,当你源源不断地送走一批一批同事的时候,你就成了元老,升职的机会自然会变大。不过,想升职也要克服急躁的心理,因为老板也会有自己的考虑,可能你觉得自己够升职的要求了,但老板还想再考验你一下,因此,不妨在等待一段。俗话说,试玉要待三日满,辩才须得七年期,是金子,老板总会看到你的光芒的。
如果你做到上以上几点,老板还没给你升职,那就再告诉你一个绝杀武器——给老板做一百件好事,不如跟老板做一件坏事。
商解三国笔记
一 公司战略
中国上下五千年,共出现85个中央政权。割据一方地为诸侯更是数不胜举。天下大势,合久必分,久分必合。魏、蜀、吴三国只不过是短暂过眼云烟,但却被国人津津乐道。电视剧新三国的出炉,更是让三国热高烧不退。新三国变成了曹操正传,曹操成了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但人们关注的只是电视剧中的貂禅太老了,吕布又太小,他们俩象姐弟恋。诸葛亮太奶油,猛张飞又太温柔。三国年代,魏、蜀、吴三分天下,用现代商业视野来解读的话,魏、蜀、吴就是三家不同类型的公司。曹魏是典型的垄断型国有企业,挟天子以令诸侯,做的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生意。蜀汉是率先实行股份制的民营企业,孙吴是典型的家族企业。这三家虽然性质不
同,但三家企业在当时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三家企业是如何获取成功的?各自的优势是什么?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中间又有哪些精彩的商战故事?为什么曹操实力强大,却没有品牌美誉度,自古被称作奸臣?为什么刘备一生东奔西走,颠沛流离,却能留下仁义、忠厚的美名?为什么孙吴是家庭企业却传承的代际最久?这其中的奥妙,都值得我们用心解读。
先来说曹操。曹操的出身并不好,曹操出身在宦官之家,他爸爸是太监的养子,然而出身不能选择,道路却可以选择。曹操从小就志向远大,审时度势,结交各路英雄。在他刺杀董卓未遂,逃出洛阳之后,很快在一个叫陈留的地方开办了公司,自立门户,招兵买马。曹操迈出的最关键一步,是给自己的企业带上了一顶经帽子。公元196年,曹操把走投无路的汉献帝劫持到了许昌,侠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以令不臣,天子成了他手中的砝码。他垄断了皇家资源,号令天下,巧取豪夺,以此来扩大市场,一下子变成了当时最大的国有垄断企业,而且取得了杀人执照。在那个年代,有了杀人许可证后,曹操可就只管杀,不管埋了,这大大降低了他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他又拥有了说一不二的定价权。诸侯上书。要先禀报曹操,再奏天子。曹操名义上是丞相,实际上是天皇。有了“国企”这块
金字招牌之后,曹操的地盘不断扩大,开始作起了垄断生意,他实际上成了大汉天子的代理人,各地诸侯都得听他的,都成了他的客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有点象全世界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移动,全国人民都是他的客户。无论你移动到哪里,国内还是国外,跑了和尚跑不了庙,都得乖乖回来按月缴电话费。你不缴,电话就给你停机了。又象是中石没、中石化这类企业,美丽的祖国我的家,走到哪里随便挖。世界原油涨价,它比谁都涨得快,这叫跟涨,世界原油降价,它却磨磨蹭蹭不肯降,每挺一天就多赚不少钱,里里外外都赚钱,这样不成世界500强之首才怪。所以曹操作大,在于他有垄断的政策,他有经帽子,当然这政策,也是他自己争取来的。曹操的市场开拓策略很简单,就一个字:抢。他人,抢粮,抢地盘。三国之中,势力最大,兵力最强的就是垄断
型国企。曹魏,凭着资源垄断的优势,曹魏一国独大,魏国的地盘,比蜀国和吴国的加起来还要大。当时曹魏的地盘是290多万平方公里,蜀汉是106多万平方公里,孙吴是144多万平方公里,你看吴国加上蜀国还不如魏国的面积大。在市场开拓方面,曹操这个“抢”的策略,是只讲硬道理,硬起来比谁都要硬。为什么曹操这么硬,因为朝里有人。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不对,不仅是朝里有人,朝廷里都是他曹家的人,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作为垄断型国企,曹操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规则的执行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他市场占用率低,就采取强买强卖的并购策略,霸王硬上弓,不管你同不同意,先并购了再说。从公元198年开始,曹操先后吞并
了徐州、冀州、青州和并州,并于207年8月一举吞并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但这也导致曹操和他的合作伙伴同床异梦,结果曹操经常后院起火。公元218年的汉中之战,曹操本来把张鲁打败了,但是由于后院起火,不得不匆忙退兵,留下夏候渊镇守,这才造成了后来刘备军团打败夏候渊占领汉中这一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地盘抢了不少,但是一有风吹草动,别人就反叛。公元202年,曹操用计吞并了西凉,现在的甘肃一带,韩遂马腾归降了曹操,但不到9年人家就扯旗造反了。曹操虽为丞相,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外东征西讨。他的一生杩敌甚多。曹操最怕的就是死后被别人掘坟鞭尸,所以弄了72座遗冢。狡兔才有三窟,曹操的窟是狡兔的24倍。但是曹操再狡猾,没有我们现代人聪明。在曹操死后的1790年之后,曹操的墓还是被聪明的当代中国人给挖出来了。发现的地点是河南的安阳,占
地只有700多平米,也就一亩多一点。人们奇怪的是,曹魏的首都在许昌,为什么曹操的墓却在安阳,而且如此简陋。答案很简单,曹操当政时,大兴土木,修铜雀台,房地产商趁机涨价,曹操在许昌买不起墓地,只好在当时的二线城市安阳草草安葬了事(经济适用坟)高房价害死不少人。但曹操的企业也存在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所有权问题,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国独大,但根本上没有解决企业所有权问题,魏国始终说不清是谁的。曹操虽然是当权派,但名义上不过是大汉天子脚下的高级打工仔。干的是皇帝的话,拿的是太监的工资,正如曹操的自我感叹,别看哥表面很风光,其实哥背地里很受伤,这就是曹操经常头痛的原因。而且随着曹操势力越来越大,曹操的头也就疼的越厉害,连华佗也治不好。其实曹操这不是头疼,是心疼。就象现在的国有企业老板创造再多的财富也没有分
享的机制。看着日渐增长的财富只能发愁,既不能分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免职。曹操也有差一点被免职的经历。建安4年(公元199年),汉献帝不堪曹操专权,把血书藏在衣带里,赐给国舅董承和工部侍郎王子服、西凉太守马腾、左将军刘备、密谋用武力发动宫廷政变罢了曹操,结果被曹操安插在宫里的间谍告发。曹操大开杀戒,才得以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备是个纯草根,而且是编草鞋的,草根都草到了脚底板,用现在的话说是穷二代。但刘备人穷志不穷,他最喜欢攀龙附凤。通过寻根问祖,查到了自己跟中山靖王沾亲,弄了个贵族头衔,变成了刘皇叔,也就是皇上他叔叔,有了“刘皇叔”这块金字招牌,刘备开始整合资源。刘备用的第一招,便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股份制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桃园三结义就是刘备股份制公司成立大会。第一次融资就吸引了当地的中小企业家张飞和关羽入股。张飞是涿县的屠宰大户,张飞牌牛肉到现在已卖了1800多年,直到现在还畅销海内外,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品牌。此后刘备又引进了新的股东诸葛亮、赵云、马超和黄忠,形成了一支超稳定的股份制团队。刘备还是品牌动作的高手,他用的是差位战略。曹操向左转,他就向右转。凡是曹操反对的他就拥护;曹操用拳头示强,他就用眼泪示弱;曹操先
抢地盘,刘备就先作品牌。刘备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而事乃成。翻成现在白话就是说,他曹操偏狭,我就宽容;曹操残暴,我就仁慈;曹操狡诈,我就仁厚;只要败事和曹操反着来,事情就成功了。刘备成功地打造了正统、忠义、仁德的品牌形象,确立了“匡扶汉室,杀贼取义”的品牌理念,这叫企业目的神圣化,由此刘备成功的市场差位独占了“皇叔”这一市场概念。“皇叔”本身是个很高贵的头衔,可到了刘备这儿却让人往事不堪回首。刘备当大老板之前,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长年寄人篱下,前后给七家大企业打过工。依附过刘焉,后改投老同学公孙瓒,还跟吕布谈过合作,曹操把吕布并购后刘备又在其分公司干苦力,干了几个月,感觉没发展前途就又投靠了袁绍,袁绍也被曹操兼并了,刘备无奈又跑到本家兄弟刘表那里求发展,最后终于把老上司刘焉的儿子刘璋的企业给兼并了,所以说刘备是整合资源的高手。有了这个品牌基础,但刘备还是光杆司令一个,没有曹操那样的垄断性资源怎么打仗,总不能在打仗时说:我脱下草鞋砸死你吧。但自己没有资源不怕,刘备很会整合资源。为了使“刘皇叔”这个名号得到皇家的认证和市场的准入,刘备还想了一高招,用事件营销。刘备和有皇家认证权的国企老板搞过合作,他去投靠曹操的时候,跟曹操说,我是皇上的叔叔,这有点拉大旗作虎皮的味道。曹操见是皇上的叔叔,不敢怠慢,就把刘备引荐给了皇上。俗话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汉献帝正被曹操欺负得苦不堪言,一看有人说是自己的叔叔,也不去考证这个叔叔是不是山寨版的,当时就认下了刘备的皇叔地位和名号,取得了权威认证,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但这是曹操一生犯下的最大错误之一,帮着自己的竞争对手拿到了争夺天下的通行证。在扩大市场时,刘备和曹操不同,曹操是巧取豪夺,霸王硬上弓,刘备采取的是柔性并购。在扩大市场时,先让品牌深入人心,再徐图之。也就是慢慢来,慢火炖功夫。荆州的刘表,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想把荆州交给刘备,对刘备说,我已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了,我的儿子没有什么才能,恐怕继承不了我的大业,我死之后贤弟可自领荆州,但刘备坚辞不要。西川的刘璋下属要刘备取西川为王时,刘备也正义凛然断然地说,我与刘璋是同族兄弟,怎么忍心图他的地盘呢?这其实是刘备很好的广告,搞得民心所向,大家天天盼着刘备来接手,最后这两个市场刘备如探囊取物,市场自然是刘备的。刘备还是夹缝中求生存的高手。赤壁一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关键时刻,刘备却听从了诸葛亮的妙计,明知道关羽会义释曹操,却偏偏让关羽去守华容道,派一个守不住的人去守,为什么?因为只有放走曹操,才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有时候放走一个对手比灭掉一个对手更需要有智慧。如果赤壁之战杀了曹操,孙权一定会掉转枪口马上把刘备也灭掉。海湾战争,老布什也曾上演过一场中东版的捉放曹,因为捉放曹这一招,被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学去了。老布什在担任美国驻京办主任的时候,曾经仔细钻研过三国演义,对捉放曹大加赞赏。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完全的能力占领伊拉克,活捉萨达姆。但当多国部队打到科伊边境的时候,老布什却下令停止进攻,鸣金收兵,放萨达姆一马,这让多国部队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百思不得其解。多年以后,人们才明白了老布什的良苦用心,正因为萨达姆的存在才给了美军驻兵海湾的理由,保障了美国在海湾的石油利益。
孙权一家乃是春秋时期《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的后人,也算是个贵族。但孙权是个幸运的富二代,他的江山是从父亲孙坚哥哥孙策那里继承过来的。但是孙权是个有出息的富二代。孙氏集团是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大家都沾亲带故。周瑜和孙权哥哥小霸王孙策是拜把子兄弟,后来周瑜和孙策分别娶了绝代的美女小乔和大乔变成了一担挑,周瑜和鲁肃也是兄弟,鲁肃又和吕蒙拜了把子,而陆逊的妻子是孙策的女儿,看吧,大家都是亲戚。孙权自己是这样解释的,说,内结骨肉之恩,外托君臣之义。意思是说,对内我们是骨肉亲戚,对外我们是君王大臣。蒋介石想当年也是用的这个套路。军阀混战的时候,他实行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和他拜把子作兄弟,到后来他连自己有多少拜把子兄弟都不清楚了。不过好在蒋介石只不过和男同胞拜作兄弟,不象现在有的企业家,生意作大了,赚了点钱,试图把所有的女员工都变成自己的家属,这可就惹大麻烦了。当然家庭企业有自己的优势的。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家人的原因
成为孙氏企业强大的原因。所以在三国之中,孙氏家庭的传承代际是最久的。曹操只传了五代,而孙权却传了6个皇帝,当然有的很短命。在江南,国险而民富。孙权凭着自己的家庭企业抢占了江南的大部分市场。赤壁之战后,周瑜要除掉刘备,便献上了美人计,他想把刘备也变成亲戚,用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当诱饵,表面上和刘备联姻,实际上妄图囚禁刘备索回荆州。当时刘备已49岁了,而孙小妹只有19岁,是典型的90后,虽然两人年龄相差30岁,但是周公瑾怎么也没想到年龄不是问题,孙小妹一下就看上了来相亲的气度非凡的刘皇叔,这一下戏假情真,美人鱼看上了老渔夫。公元209年,孙氏企业的小公主孙小妹孙尚香和刘备成功私奔,为历史写下了一笔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让刘备捡了个大便宜
诸葛亮可谓是成功求职的典范,他没有高学历、没有留学经历、没有经验,但却成功的打入刘备集团的核心层未出茅庐时的诸葛亮,其实就是个应届的本科毕业生,一无过高的学历,不像别人是研究生、博士;二无海外求学经历,没有海归的光环;三来,更没有具体的实际经验。更重要的一点是,诸葛亮还是光棍一条,“单身”的身份对诸葛亮的影响非常大。因为三国时期不像现在,都玩晚婚甚至是玩单身,那时候讲究“齐家治国平天下”,先成家后立业,你没成家就属于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毛头小子,这样的人,别人用起来还真不放心。
各位观众大家好,这一集我们讲《商解三国之职场风云》。
“我不在上班,就在上班的路上。”现代都市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
然而,职场如战场,职场风云变幻,现在又流行办公室政治,处理不好,是很难混出个好摸样、衣锦还乡的。三国如同一个大职场。公司众多、人才济济,竞争激烈。三国是历史上高素质人才最为鼎盛的时期。然而,虽都是人才,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职场得意者,有职场失意者。诸葛亮为什么能成为求职者的典范,他的求职观是什么?三国中谁升职最块?谁跳槽做多?谁跳的最成功?谁跳的最失败?谁不跳槽却跳楼?
解读三国的职场风云,看三国群英是如何求职、升职、跳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唐骏跟盖茨对话的案例
其实,在现代职场中,打工皇帝唐骏也是这方面的高手。唐骏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1985年的时候日本经济各个指数突然飘红,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许多经济学家找不到块速发展的原因所在,令人很费解,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时候有个年轻人到了日本。后来90年代,日本经济萎靡不振,持续五年的增长突然停滞不前,而这时美国的经济从萎靡中摆脱出来开始块速增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时候有一个年轻人离开日本去了美国。唐骏把这个故事讲给盖茨后,问他微软从什么时候出现转折块速增长的,盖茨说94年,然后盖茨又说:不会你那时来的微软吧。唐骏说,恭喜你,答对了!盖茨是目瞪口呆。后来就给了唐骏“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的殊荣。
后来,唐骏还把这个故事讲给了朱镕基,问朱镕基: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开始块速发展的,总理说97年下半年吧,他说你不会那时回的国吧,我就告诉总理是97年下半年回的国
总结
跳槽与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跳得太急太频繁效果未必好。不能凭一时之气与一时心血来潮便马上跳槽,应该沉住气,选择时机,争取跳一次成功一次,收获一次,升华一次。
相较于在职场奔命的打工者,富二代的命运要好得多,天生的继承人,不用打拼便拥有一切。但中国俗话说的好,叫“富不过三代”,为什么蜀国传到阿斗即宣告结束?为什么魏国传到曹奂,却被异姓的司马家族篡夺?为什么孙吴的代系传承最久
用得其人,三国鼎立,用不得其人,国破家亡!
三国的兴亡,虽由于经济政治上原因,但与用得其人与否也大有关系。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崛起,三分鼎足,其关键在善用其人。
刘备得孔明而兴,由弱变强:杰出的人物能在历史上起伟大的作用,并非他们有三头六臂,或先知先觉,而是因其能从实际出发,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实事求是地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孔明未出草庐已预见天下三分,不愧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而他能制定“隆中对”,是由于他对天下大势有全面的深刻的了解,对各个政治集团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故能明确打击的对象和团结的力量,确定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而孔明不仅能从大处着眼,也能从小处着手,既有正确的战略决策,也有出人意料的“神机妙算”,他的才智使关、张、马、赵、黄五虎大将如虎添翼,大显神威,因而能调动三军,沿着他羽毛扇指的方向,奋勇直前,去夺取胜利。
曹操听荀彧之策,统一北方:荀彧并不像孔明、鲁肃那样给刘备、孙权描绘过天下的蓝图,但他的“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奉天子以从众望”和“坚守官渡已待变”的三大决策,是属于战略的范畴,是有关曹魏生死存亡、兴亡盛衰的大事,故他和孔明、鲁肃被誉之为三国时代三大战略家之一,也正是据此。而荀彧的三大决策,若非雄才大略的曹操也不能采用。庸主不能用奇才,明主始能用奇才,古今如此。
孙权行鲁肃战略,鼎足江东:建安五年,曹操兵力未强,未具有必胜的条件,而鲁肃却能断定东吴的主要敌人是曹操。他主张乘曹操无力南顾之机,占领荆州地区,“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可保东吴安全。鲁肃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完全符合当时的客观形势,是东吴所能采取的最佳决策。此策后来成了东吴的国策,孙权能雄踞江东,三分鼎足,实有赖于此。
“人才”之重要可见一般。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才易得,全才难求,如何在众才之中,选拔具有全局之才的人才,这才是取得事业成功至为关键的一环,也是用人艺术的一大学问。
更多阅读
李光斗激辩特劳特:定位定死了多少中国企业?
视频:李光斗激辩特劳特:定位定死了多少中国企业?http://v.qq.com/boke/page/i/0/h/i01368gk1oh.html柯达是胶卷,定位足够清晰;但数字化时代来临了,柯达仅仅
李光斗商解三国部分语录 李光斗商解三国
李光斗商解三国部分语录1、貂蝉太老,吕布太小;诸葛亮太奶油,猛张飞太温柔。2、凡是对曹操评价较高的年代,往往人心浮躁、信义缺失、急功近利,人们只问目的,不计手段,这就是曹操指数。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476660100jh
商解三国 商解三国 李光斗
从庙堂到草根:《三国演义》是中国人的智慧全书翻拍历史名著对导演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而电视剧翻拍最吸引眼球的因素就是翻案。高希希执导的《三国》就为曹操翻了案,把《三国演义》拍成了曹操正传,引发的各种评论如潮水般涌来。高希
《李光斗商解红楼梦》经典语录 红楼梦的经典语录
1.“薛宝钗现象”:薛宝钗比林黛玉更受欢迎的时代,往往是一个功利主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更愿意选择家境殷实、后台很硬、通情达理、善于持家的薛宝钗,而不是敏感脆弱、任性偏执、月缺伤心、落花流泪的林妹妹。 2. 宝玉出生
转载 李光斗演讲视频全集 刘媛媛演讲视频全集
原文地址:李光斗演讲视频全集作者:mst16580《李光斗演讲视频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