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华其人其事 北京首富李晓华现状

今日有关李晓华举行生日宴会的帖子引起热议,其实这也不是李晓华第一次大张旗鼓的搞生日宴会,并且这次的规模也不算高,以前连美国总统都参加过他的生日宴会。

07年的时候,日本NHK有个纪录片叫《富人与农民工》,里面的显示了李晓华奢侈的豪华生活,而片中他口口声声叫的老首长其实就是他住在中南海的岳父,前中央警卫局的首长。其实李晓华出身并不高,他的成功其实也是一步步搞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他成功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个时代凭借勤奋与汗水,眼光和智慧,首先在改革开放中暂放异彩的一代。那么,李晓华究竟经历过哪些风风雨雨呢?
一、早期1951年,李晓华出生在北京钱粮胡同。他父亲是北京照明器材厂的工人,在共和国诞生的前后,他可能对新时代有无限的热情和崇敬,所以一下子先后生了四个儿子。他用几十块钱工资养活一家,又赶上低标准,很艰难。李晓华那时正长身体,经常饿得前心贴后背。生在钱粮胡同的他,却对饥饿有一种创伤性记忆。他说,当时有个馒头掉到粪坑里,他都会毫不犹豫从粪坑里捡来吃掉。因为饿到这个程度,所以从小人家问他长大要干什么?他说长大要当大厨,当厨子能吃饱饭。因此,他后来爱吃猪肉炖粉条,吃到闻了都恶心的程度。这对他来说一度是最好的食品。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家里也不可能给他太好的教育,也不可能对他的未来有太高期许。
1967年李晓华初中毕业,在那样的特殊年代,把孩子们都送到祖国建设的最艰苦的地方,似乎是父母的意愿。所以他们兄弟三个同时坐上奔赴北大荒的列车,一路军歌嘹亮。他哥哥叫李晓明、弟弟叫李晓林,后来都是非常有名的企业家。当时他十七岁,到了我国最北边一个叫萝北镇的地方,这个地方最冷的时候能够达到零下60度。他被分在黑龙江建设兵团第二十七团,过去这里就是与苏联的边境线。年轻英俊的李晓华选择了学拖拉机,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拖拉机手。他在北大荒一干就是八年。
二、初恋有个漂亮的北京知青姑娘出现了。进入了他冰冷的世界,温暖了他的心。但是不久,开始有知青陆续回城。他们再也不回北大荒了。

  李晓华家里没什么背景,但也想回去,就跟女朋友商量,他先偷偷地回去,回去后再联系她。但他暂时没办法在北京落户,只能落户到离北很京近的涿州。他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回来,找各种关系把自己弄回北京,但都非常渺茫。

  突然有个偶然的机会。1977年,唐山大地震刚刚结束,家家户户都住在马路上。经贸部有个谈判大楼,里面有个当厨子的名额,说可以安置人。他就想法找人,好不容易疏通关系获得机会,单位让他赶快办回迁手续。他终于看到了希望,二话没说,连夜又搭火车回北大荒。

  那时候因为没钱,知青都搭火车。他连夜爬火车,下了火车又走两个多小时回连队。晚上大雪弥漫,他走了三个多小时回到连部时,已经夜里12点多。女友在另外一个连队,离他们那儿大概有七八里路,他要去她那里,以最快的时间把回迁的消息告诉她。他们同宿舍的人说你别去,明天再去吧,他说不,我要去。他非要去,因为终于可以走了,所以他心里很激动,就踩着齐膝大雪,赶到了他女朋友那边。

  他敲门,人家不给他开,他说我是李晓华,给我开门。人家说你女朋友不在,他以为她们骗他,继续敲门,人家没辙就开门了。同宿舍的人说,他女朋友已经回北京了!他觉得不可能,她回去得和自己说一声啊!他问她还回来吗?她们说不回来了。
李晓华心里一阵冰凉。一刻都不愿休息,立马回连队,然后立即回北京了。他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晚上,冷得要命,而亲情和思念在他内心燃烧,他一根筋地走啊走……

  回到北京他就去找女朋友。但怎么也找不到,他大概知道她家在哪儿,但也不清楚她家的情况,更不知道她是个高干子女。找不到她,他只好抓紧办回迁手续,不久就成了外经贸部食堂的大厨。


  她在哪儿呢?他千方百计地打听,最后得知她家在北京的东方歌舞团附近。他去敲她家的门,门一开,出来的不是女朋友,而是她妈妈。她知道李晓华来干什么,就说女儿不在,你不能见她,我女儿不能跟你在一起,我们的家庭差别很大。

  李晓华说我不理解,我这么辛苦地找她,你让我见她一面。她妈死活不让他见。最后女孩的妈妈问他,李晓华你有什么本事娶我女儿?他说我会开拖拉机。

  她妈说开拖拉机不是本事啊,你是什么家庭啊?是什么出身啊?

  他说我工人家庭出身,出身很好,她说你又没有钱,你根本不具备娶我女儿的条件。算了,我们不是一类人。

  这件事的刺激让他刻骨铭心。很多经历过爱情的年轻人都能理解,但李晓华反应很强烈。他第一次被伤害,觉得自尊心遭受毁灭性打击。从前大家都是兵团战友,没有阶级、没有差别、没有物质,心心相印,却为什么不能走到一起?现在,他明白了,原来这些还不够,要获得一个女孩子的爱,需要很多物质条件。

  在人生的第一场爱情里,他悟到一个道理,感情的事得需要物质来解决。得弄钱,得出去,这蒸馒头娶不上媳妇。他一边揉馒头,一面想出路。那时已经到1978年,社会开始松动了。他从一个兵团战友那知道,南方的很多东西便宜,倒腾到北京来就能挣钱。像邓丽君的歌带、录音机、电子表、呢绒袜子、长统袜、蛤蟆镜等。知道了这个事情以后,他就慢慢地开始跟那个朋友要了几块表,偷偷地倒腾。他一倒腾就挣了五百块钱,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是三十二块钱,五百元对他来说是天文数字啊!从那儿以后,他礼拜六一下班就坐火车(还是逃票)到南方,连夜坐火车回来,一来一去倒腾,挣了不少钱。
三、结识爱人在这期间发生了对他生命有重要影响的一件事。那时他父亲身体不好,他经常到海军医院去抓药。有一次,他坐公共汽车去海军医院,上车后,他不想掏两毛钱。可正好赶上公共汽车有稽察,一逃票就让人给抓住了。售票员是个小姑娘,她毫不给面子地数落他:你丢人不丢人,还逃票,品德不好。

  恰好这时,一个穿海军制服的女军官走到售票员那儿,给了售票员两毛钱,说你别数落他了,让他走吧,他可能也是有难言之隐。票钱我给出了。在漫长的等待中终于到站了,他羞臊地赶紧下车,直奔海军医院而去。就在他拿钱要买药的时候,发现窗口里负责取药的女的人,就是给他付钱的那个女的,是个女军医。他也不好意思,就跟人家套上了近乎。这么总来抓药就慢慢聊上了。他看人家也是个军花,就隔三差五去骚扰。

久,李晓华倒东西的事东窗事发。

  事情是这样的,此前不久,他告诉一个朋友倒腾点电子表能挣点钱。朋友问他往哪儿倒腾呀,他说我帮你找,就从战友那儿拿了几十块表给这个人,让他倒腾去,结果这个人一倒腾就被抓了,把李晓华给供了出来。

  有一天他正在谈判大楼里揉馒头。突然保卫部来人,后面跟着公安。他们别的什么话都不说,就问你是李晓华吗?你被逮捕了,投机倒把罪,跟我们走吧。

  李晓华刚押走机关里就轰动开了,都说经贸部出了个投机倒把分子,给抓了。经贸部也觉得特丢人。当天的《北京晚报》还报了这事,这是李晓华平生第一次上报纸。

  警察审查他,非要追查手表从哪儿来,他死活不说。人家说你不说不行,你自己会造表吗?你不会造你哪儿来的?他说在自由市场向一个人买的。后来说不出所以然,被判了投机倒把罪,劳教三年,被送到团河农场。当时北京关押犯人的两个地方,一个是茶淀,一个是团河农场。

  女军医听说他被抓了,就去团河农场看他。她到团和农场,发现看犯人不是想看就看的,她只好去找关系。管事的负责人一看认识她,他是她爸的手下,她爸是中央警卫局的头儿。他问李晓华是你什么人?她就不好意思地说,"是我朋友。"那个时代一说朋友,大家就明白了。

  这负责人就说,"是你的朋友你就带走吧。"就这样,他女朋友就把他从团和带出来了。四、投机岁月这一次劳教是他人生的万幸。那个年代,如果你因投机倒把罪关了,得感谢投机倒把,为什么?那个时代有非常严格的秩序,非常狭窄的生活框架,就像孙悟空在唐僧划的圈里一样,冲不出去就没有新生的可能。其实那个圈很脆弱,是无形的,只要有外力帮助,它就像蛋壳一样,一打碎就可以出来了。这次劳教让李晓华冲破了"蛋壳"。

  和面大师傅地位本来就很卑微,再加上坐牢,他的精神依托就全没了,也回不去了。现实逼迫他自谋生路。他义无反顾在北京和广州之间来回跑。1979年,正好赶上广交会。李晓华在会上转的时候,发现一家美国公司有个机器很有意思。它制出来的水非常的冰凉,非常好玩儿。李晓华就问人家就这东西怎么卖,人家说不卖,他就缠着人家要买,人家说太贵了你买不起,你要买的话三千块钱。他钱不够,就跟熟人借了五六百块钱,硬把这冰水机买下。

  买来后,他就跟北戴河街道办事处一个认识的负责人商量,说我这儿有一个好东西,夏天的时候我搬你那儿,咱们一块卖冰水。泡海澡时人们肯定口渴,卖完水以后,咱们来分成,我出设备,你出地方。
1979年夏天,他们把冰水机放在北戴河最繁华的中海那个地方卖冰水,奇迹产生了。每天买冰水的人排队排一公里的路,卖一毛钱一杯。这机器就变成了印钞机。整个夏天,他晚上那钱数不过来,就弄了一个大笸箩,钱都在里面扔着,一到晚上就雇四个人数钱,他高兴坏了,挣了不少钱。和他合作的办事处主任也高兴,说这事不错,明年咱们接着干。

  李晓华的商业天才这个时候显现出来了。他说咱们商量商量,不干了行不行?那主任就说那哪儿行啊,挣钱为什么不干啊?李晓华说要不你干,我把这机器就送给你,人家说你这东西这么贵重,你要实在不愿意干了,我就加一倍的钱买来,接着干。李晓华说你也别加一倍的钱,你原价给我就行。

  第二年,北戴河果然出现了一百多台冰水机。

  因为和那个人关系好,李晓华就说你再帮我一个忙。那会儿他老跑广州,那里港片、爱情片、武打片特别多。当时内地放的都是什么《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李晓华就约这个办事处主任开一个录像厅。录像厅一开更火了,那时人们精神上极其饥渴啊。火到什么程度呢?他们雇了十几个小伙子维持秩序,很粗的铁钢管仍然给挤变形了。那一年又挣了很多。

五、贵人指点
第二年李晓华又不干了。

  这时李晓华的钱已经过百万了。八十年代初,万元户就很了不得了,有上百万的人很少。有钱了回来后他就好买车,一年他就换了三辆车,最开始买了辆126P,后来又换了老上海,他是中国最早有私人车的人之一。

  那个时候买车不太好买,好车肯定是不卖给个人的,坐卧车是有级别的,没级别你享受不到。这期间,李晓华既有商业天才,也有贵人相助。北戴河那个还不算贵人,要说贵人,后面讲的这个才是贵人。

  李晓华在一个偶然的场合结识了一位忘年之交,他就是原北京市一商局副局长宋学进。这两代人也许有缘分吧,两人一见面几乎无话不说。有一天,两人促膝畅谈,老宋说:

  “你听我说,我是做了一辈子生意的人,旧社会当过店员,新社会当过营业员,在西单商场当过经理,又在一商局当副局长。在做生意上,我是前辈,你是晚辈。那么我告诉你:要学做生意,先得学做人。纵观古今中外成功的商人,无一不是道德修养非常好的人,这点是肯定的。做商人可不能只满足于几十万元的生意,要做就要做大生意……”老宋继续说道:“你现在的文化水平太浅了。要学做大生意,应该出国去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虚心向外国人学习经商之道。要有志气成为中国的大商人、爱国的商人,将来为国为民效劳。”

  宋学进一席肺腑之言,使李晓华茅塞顿开。

  听人劝,吃饱饭。李晓华大概是1984、1985年自费去日本,在日本东京的商业学校开始读书。这学校现在叫日本东京商业大学了。在这里他确实系统地学了一些商业规则,天生的商业悟性让他知道一个商品在不同地方的不同价值。通过学习,他开阔了眼界。

  1984年,中国已经开始流行高级轿车了,他也买了一辆二手奔驰280,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才有资格坐这样的车。在这期间他经常回国。有一次在日本看电视,看到电视上正在播一个中国的情景:一个日本医生在讲头发怎么怎么好,一个中国人在给他讲怎么治头发。这个人就是赵章光,他发明了一样东西叫101,治秃子特别灵。日本已经是发达社会了,脱发的人多,半秃、全秃很严重。他觉得这东西不错,能弄点过来的话,这不又能发财了吗?他知道,日本上层好多人也对这个东西感兴趣,他们也跟他讲过,你要能拿到这个东西我们都要。他二话不说,立马就不上学了。
这时已经是1987年,101在北京已经相当疯狂。那时已经有大量的去日本的留学生,像上海、南方的留学生,上学带两瓶101,就能挣半个学期的学费。李晓华回北京一看根本买不到。他就天天琢磨怎么找赵章光。

  赵章光是101的厂长,卢积存是负责人。卢积存出进都被人围着,他天天开着奔驰车去厂里找,终于找到赵章光说这个事,他不同意,他就天天开车在那儿等。他最后索性说,这车我也不要了,我送赵章光了。赵章光说我不要,他说那我天天给你当司机,我天天来拉你。他想获得101的日本代理权。赵章光为什么不愿意把101买到日本呢?因为生产不出来,这个东西已经非常火了。

  赵章光这个厂是一个福利厂,员工不是瘸子就是聋子,都是有毛病的。李晓华特别聪明,就搞情感手段。每次来厂之前,他都跑到北京景泰蓝厂买景泰蓝手镯,一块钱就买一大把,见人就给一个。他后来一看残疾人上下班都比较难,就说赵章光我送你们厂两辆大轿子吧,果然,没几天就给他们厂买了两个大轿子。

  这一来,赵章光高兴了,被打动了。给他免费生产一批101,还把101日本代理权给他,其实,此前日本已经有代理人了。他把弄到这批货,一下子在日本成为一个公众人物。当他押着这些101从北京出厂时,都有武警跟着,怕人抢了。101当时就跟金子似的,那会儿北京最厉害的是21寸的遥控电视,而一瓶101在日本就能换一个21遥。他通过卖101把日本的政界、商界全部吃透了。

  的确,当时北京做101的根本想不到市场会有这么大。开门诊部的时候每天四五百人,警察都要维持秩序,很多后来的中国亿万富翁,当时都巴结过李晓华,上海首富周正毅,都曾是李晓华的马仔,紫檀宫的老板陈丽华,后来的凤凰卫视的老板刘长乐都卖过101。中国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产品能在发达国家造成这样的销售短缺,稍后的联想、海尔,那都是学人家的,101可是自主发明的东西,这一把让李晓华一下子成了富翁,他当时挣了有三四千万美金。美国《财富》杂志说他是中国最早的亿万富翁。
六、大展宏图
 然而,让李晓华真发大财的,是后面两件事情。

  这个时候,可以说他已经由一个投机客向一个投资商转型。特殊的社会环境,特殊的商业机遇,再加上在日本的学习,让他对他的商业手段有了很多的总结和提升。李晓华是一个会制造排队经济的商人,他做的事情都是要排队的。商人都愿做排队经济,在制造业方面的企业,更是需要排队效果。

  后面这件事,实际上挑战了他的商业智慧。挑战了他的政治敏感性,也改写了他的人生阅历。

1989年,他已经很有钱了,并开始在香港做公司。XX风波后,香港很多人移民加拿大、美国,出现了房子跳水价,要多便宜有多便宜。他当时就琢磨,1997年就回归了,中国政府能让香港这么烂下去?他判断这不太可能。他这个直观的判断是对的。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在香港大量买进房产,坚信这一把能赌赢。过了六个月,香港的楼市就开始疯长,就像现在北京楼价一样。他又发了。这笔赚得相当狠。他说我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今天我卖这个价,明天我就卖那个价,晚卖一天我就多涨。

  这个时候的李晓华已经跟那个海军军官结婚了,而且有个女儿。

  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很多人没有这样的品质。他一步步聚敛财富,但每次都在最辉煌时收手,这种赌性是常人没有的,他有一种豪赌之欲。

  接下来的一次人生博弈,让他经历了巨大的心理考验。1991年到1992年,他的社会声誉已经很高了,有很多社会资源,结交了很多的亚洲国家,如新家坡、马来西亚、泰国的政治权贵,很多的政治官员都跟他关系都很好。
李晓华其人其事 北京首富李晓华现状

  当时马来西亚总理的儿子告诉他一个消息,马来西亚要建的一个高速路附近发现一个大油田,问他有没有兴趣。他一听这里有巨大的利益,但要投十亿美金,他当时没有十亿美金,他爱人也坚决反对他做这个事情。当时他爱人说,你做这个事我就跟你离婚。他不听,他向马来西亚商业银行贷款,利息巨高。这期间他等于是坐了一次过山车,投完钱了以后就一直在等这个消息。他开始住在马来西亚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天天吃喝玩,但是后来越住心里越毛,这消息老不出来。不知怎么回事,也打听不出来。开始住四星级、后来三星级、二星级,最后酒店也住不起了。一个老华侨看他可怜,说你住我们家吧,我们家有个地下室。他就住那老头家了。

  还有七天商业银行的还款期就到。但还没有消息。

  在商业还款到期的前三天,马来西亚政府发布消息:在高速路沿线发现了大油田。消息一出,满世界的人都找李晓华,因为那一块的地都被他提前买了。

  他骨子里就是一个投资客,他就要做经营投资,在他的整个历史中,他一直在找这样的机会,时代赋予他这样一个角色。他是一个最早被投机倒把启蒙的人,他知道以时间作为手段和武器,获取巨大利润。这是投资客的一个基本素质。什么时候出手?什么时候收手?他很节制,这很难把握好,而李晓华把握的非常好。

  马来西亚出手让他很快的被列为世界级富豪。李晓华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他完全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国际性投资家。他主要的战场并不在中国,而是在海外。他有非常高明的商业营销策略。第一,他跟很多的政府官员有很好的背景,像澳大利亚的总理霍克,就被他聘到公司做商业顾问,霍克有很多的资源可以指导他。他在非洲、南非、美国、澳洲都做各种项目,什么项目挣钱他就做什么项目。
李晓华跟我说,在购买法拉利的那个晚上,他的心情特别的不平静。当法拉利的总裁把钥匙交到他的手里后,他晚上回家躺在床上,往事历历在目:没有钱、饿肚子、跑步上学、在北大荒差点死掉的情景,想起多年来遭人挤兑、遭人白眼的种种经历……。这辆法拉利向世界证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接受世界说最顶尖的消费品。买法拉利对中国是个标志,是中国人站起来的标志,是李晓华的,也是中国人的。

七、富贵后的单身
李晓华的这三十年是因爱而起的三十年,但他也是因爱而结束的三十年。为什么这么讲呢?李晓华的第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失败了以后,他要为真的爱情要奋斗,要拿物质的世界解决物质世界的问题,物质的世界得来的东西要归于物质世界,他只能解决物质世界的问题。在这三十年里面,他坚定的奉行了物质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他也解决了一切问题。
 但是有些东西是物质解决不了的,就比如他的情感问题,他的生活问题,他现在还是单身。我今年见他的时候和以前见他不一样,他比以前平和了,比以前看开了,比以前通达了,比以前更温情了,更有人味了。当我给他提出来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在海外漂泊了十多年,觉得还是要回来,为什么要回来呢?他说我这几十年,丧失的亲情太多了,损失的亲情太多了,为什么他要把国内的房子建的很好、很奢华?他实际有他的表达方式,他希望把很多的当年的一些亏欠的一些亲情找回来,比如说他现在常常把很多北大荒的战友请回来,唱过去的老歌,老战友有困难的话就去帮他们,他现在在国内建了几百所的希望小学,这些事情都是因为他要重新回到情感世界,用情感解决感情世界的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0668.html

更多阅读

留美博士翟田田其人其事 留美博士被父砍死

留美博士翟田田其人其事 “翟田田事件”引发国人热切关,翟甜甜的父母更是忧心如焚。据报道,5月25日,翟田田的父亲翟泰山找到外交部寻求帮助,希望通过官方途径了解翟田田目前的情况。5月24日到北京求助的,25日向外交部领事司提交书面材料

转载 叶海燕其人其事 李斯克老师其人其事

原文地址:叶海燕其人其事作者:吴法天提起“流氓燕”,早年混天涯的人或许有点印象,她是叶海燕的网名。为什么起这个网民,应该是跟她自己的经历有关。根据其自述,叶海燕1975年9月25日出

朱蓓薇院士其人其事 朱蓓薇

朱蓓薇院士其人其事易风很荣幸,我曾经是朱蓓薇院士(以下简称朱院士)的同事。至于朱凭什么当上院士,我相信她现在的同事比我更清楚,无须我多费口舌。我只想根据多年来对她的些许了解,粗略的谈点个人对她当上院士的看法。一、朱院士的学

苏丹总统------巴希尔其人其事 苏丹 巴希尔

苏丹总统------巴希尔其人其事(中文最全介绍)侯福斗现任苏丹总统巴希尔,全名奥马尔·哈桑·艾哈迈德·巴希尔,他的英文名字是Omar Hassan Ahmad al-Bashir,阿拉伯语名字为:عمر حسن اح

声明:《李晓华其人其事 北京首富李晓华现状》为网友毕竟我那么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