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中的暴力 情感暴力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有时候远在天边的爱就是近在眼前的恨。”形容的是这样的一种人,他们对陌生人能够表现出爱心,在亲密关系中体现的反而是暴力。

为何如此?在很多人的小时候都会被教育在外面应该遵守规则,在公共环境中,我们理解为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需要谨慎和边界,以塑造自己在团体中的形象。但在亲密关系里,特别是夫妻吵架时,经常会听到:“我为你如何,你呢,为何不改变?”“你为什么这样对我说话,伤害我?”这里反复出现的一个字那就是“我”,在佛教中所经常强调的就是去掉“我执”,执为何物?我的理解为“天地万物以我为中心”,坚持以自我为圆心的观念,记得前几年一个广告的主题是“我的地盘听我的”,走进婚姻中,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两人世界应该由自己做主,这是自己的地盘,于是乎,痛苦与争执不断发生,在一次又一次挫败里,我们都成了婚姻里伤痕累累的困兽。

庄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句话的本意为:水看着恬淡却能长久,蜜过于甜腻反而很难持续。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亲密关系,保持一定距离,无论对于夫妻或者亲子关系都更有利。太过纠缠与亲昵都容易发生控制与逃跑的欲望。

何为适度?想起著名的豫剧《花木兰》唱段:“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分工合作是一个家庭发展的古老传统,今天的男女工作形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如同现代的“花木兰”越来越多,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协作精神,“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先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了再说。在家庭这个共同体里如何尊重他人是其中核心,我很同意一句话:两个人的结合是两个家族的结合。这需要一个人理解的是,即使他是你的老公或者老婆,但在对方心里,你也只是他(她)的一部分,他(她)有父母,有工作,有朋友。在中国的承袭现状里,会经常出现两类男女:妈宝男,具体意思我就不用解释了吧,这样的男孩子,成长开始在妈妈心中就是宝贝,因为丈夫不好依赖,儿子就成为女人生命的追求与依靠,于是这个男孩长大后,最害怕的莫过于女性与他过于亲密的关系,因为这意味着他再一次承受被妈妈吞噬的感觉,于是他会逃,会不愿承诺。而控制女呢,在爸爸角色缺失,妈妈担心与焦虑中成长起来的姑娘,心中无法放下的就是对安全感与自我价值感的确认。于是女孩子会在恋爱时,经常问得一句话就是:“你爱我吗?真的吗?”恨不得每天二十四小时都能黏在一起。到了婚后会有着雷达一般的感受力收集老公爱自己或者背叛的证据,当然这种雷达侦查系统普遍收集的是负面线索。日积月累,那个害怕亲密的男人会跑得越来越远,甚至跑到了另一个女人的身边。这个姑娘内心仿佛在印证着她妈妈的悲剧:“男人没有好东西”。这个循环,在无数个家庭发生着,继续着,如果不打破,下一代仍会如此。

亲密关系,无论是婚姻或者父母与孩子,都需要松弛的橡皮筋状态,你能挪动,转个身,我也好跳一跳,伸个懒腰。双人舞的要素是你退我进,你进我退,各自有个舒展空间,华尔兹才能优雅地跳下去。在我浪漫形容的背后需要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成长责任的觉知,体现在我们现实中,男人可以多些对女人的亲密感,而女人则需要往后退一点点,看看除了这个老公和孩子,生命中还有什么可爱的东西值得你探索。无论在任何关系里,边界与位置都是人与人交往的核心。

亲密关系,既是个充满温暖的地方,在你受伤时可以依赖的地方,也是成就一个人更完善人格的孵化器。

彼此能够呼吸,才叫做爱......


亲密关系中的暴力 情感暴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0875.html

更多阅读

亲密关系当中的四种恐惧 亲密 关系 恐惧 曾经

更多好文请看内在空间 www.innerspace.com.cn德芬在那里回答问题。导语:在亲密关系中,会激起我们各种被伤害、被忽视等等内心得恐惧。它们可能源于我们旧时的伤痛,或者我们未曾觉醒的意识。当我们为自己的成长负起责任,当我们能培养出自

亲密关系的变革 疯癫与文明

以下片断摘自学者祝平燕博克《致“情痴”们:走出依赖型迷恋关系,建立分享型亲密关系》尽管感情与理性有时候是矛盾的,但对待爱情正确的态度可能还需要我们更理性一些。英国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理论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他在《亲密

论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台湾 中美关系

摘要:台湾成为牵动中美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美国现在不断强调两岸问题的“和平解决”,这同样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而不是出于“爱好和平”的原因。中国任何一届政府都不会放弃和

声明:《亲密关系中的暴力 情感暴力》为网友年少的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