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之死 岳飞怎么死的

—— 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 袁腾飞

《两宋风云》第25集摘记

宋金两国战事稍稍停息,始终不信任武将的宋高宗就开始密谋处置武将,宋高宗不仅夺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的兵权,而且还要害他们。但是张俊、韩世忠深知上意,所以他们俩就巧妙脱身了,而岳飞却没能幸免。起初,岳飞以为自己辞去官职,退出朝廷就会相安无事;但是没想到秦桧等人合伙陷害忠良。他们编造了三条罪状,诬陷岳飞谋反,并将岳飞打入死牢,严刑逼供,最后惨死于风波亭。那么是谁出卖了岳飞,关于“莫须有”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岳飞在狱中的最后时光又是如何度过的呢?请继续收看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袁腾飞讲述《两宋风云》第25集“岳飞之死”。

皇帝在三大将交权之后,屠刀所指,千军胆寒。张俊、韩世忠逃过一劫,岳飞没有逃过。皇上要动岳飞,秦桧也要动岳飞。如果不动岳飞,就没法跟金国谈和。岳飞的本事是在战场上体现出来,秦桧的本事是在谈判桌上体现出来。有你使本事的空间,就没我使本事的空间。打仗自然是你扬名立万,自然是你立功露脸;谈判就是我立功露脸了。在社稷垂危的情况下,是我作为宰相挺身而出,跟金国人言和,保住半壁江山,这功劳在我,是我谈出来的;如果是岳飞打出来的,我的本事就看不出来了。秦桧作为宰相,位极人臣,我的权位一定要牢牢保住。在秦桧看来,我跟金国人谈和的方法,是最好的保全宋室江山的方法。你必须听我的,你不听误国啊。在秦桧看来,岳飞也误国。你不顾国力,你非要打,最后咱们都拖死算。你误国啊,所以你既然这么干,我就要把你扳掉。将相之间没法沟通,他俩和不了。岳飞什么脾气啊,皇上还没给两句太难听的,就撂脸子,就撂挑子,我不干了。你秦桧这样,岳飞能看在眼里吗?当然秦桧他也是。这两个人等于针尖对麦芒。秦桧认为,我必须这么干,谁要是不这么干,谁就是我的绊脚石,我必须得搬开谁。岳飞是:我必须得收复失地,必须主战,谁不这么干谁是汉奸。两人没法弄了。所以现在君、相都要治岳飞,很快找到了盟友张俊,君、相、将仨人要弄岳飞,要置岳飞于死地,岳飞不死还有其他选择吗?

宋高宗怕岳飞谋反,秦桧嫌岳飞阻挠与金议和,而张俊嫉妒岳飞,两人早就结下私仇。此番张俊更是推波助澜,伺机报复,要置岳飞于死地。那么张俊依仗高宗与秦桧,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去实施杀害岳飞的阴谋呢?

张俊就主动跟秦桧联系,听说相国要整岳飞是吧?我有招去整岳飞,你让我去整岳飞成吗?秦桧非常高兴,那太成了,你怎么整他呢?我去说动岳飞的部将王贵,我让王贵出头去告岳飞,告岳飞谋反。谋反这个罪名太大了。谋反这顶帽子是谁都承受不了的。怎么去告岳飞呢?王贵是相当于岳飞的副将,相当于岳家军的二把手,御前司都统制。岳飞的兵权交出来就由王贵来带,所以张俊就找到了王贵。史家记载,说张俊找王贵是因为第一王贵挨过岳飞的打,还差一点被岳飞杀了,所以怀恨在心。这一点确实并不成立。王贵多年追随岳飞,出生入死,情同兄弟,情同父子,岳飞是他的老长官,老上级,大哥,甚至父兄一样。王贵是因为部下犯了抢劫罪,所以受牵连挨了一百军棍。还有一次是因为大战在即时,王贵兵少,王贵面露怯意。岳飞当时就急了,当时跟他翻了脸,大战在即,你身为统帅,说出这种话来,丧我军志气,就要杀王贵。你想岳飞他可能真杀王贵吗?王贵、张宪,左膀右臂,他能真杀吗?不可能真杀。所以王贵并不会因为这个事去记恨岳飞。岳飞因为一点小事就把岳云搁在地上打了一百棍子,三天没起床。人家儿子都这样,你说部将挨打不很正常吗?有的史家说,张俊找到了一条足以置王贵于死地的把柄。后世史家就在研究,这个把柄到底是什么?到现在为止,没有研究出个结果来。反正王贵出头了,背叛了自己的老上级、老长官、老恩师,父兄一般的岳大帅。王贵一出头,岳飞可就真是在劫难逃了。

另外,还找了一个对岳飞怀恨在心的部将,叫王俊。王贵、王俊二王联名告岳飞,告岳飞谋反。谁出头来弹劾岳飞呢?岳王坟前面那四尊铁像又一尊就是万俟卨(mo qi xie),这个人是个文官。万俟卨他出头弹劾岳飞。万俟卨为什么要弹劾岳飞?“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万俟卨是个典型的小人。岳飞什么时候得罪了他啊?太简单的一件事了,岳飞当年宣抚京湖的时候,在鄂州祝捷的时候,万俟卨是当地的提刑官。据说他每次去见岳飞的时候,是赶上岳飞正忙啊,还是赶上岳飞心情不好啊,说岳飞很看不起他,对他很轻蔑,他就怀恨在心,于是上表弹劾岳飞。不但他弹劾岳飞,他还找了一个爪牙,两人一块上弹章。岳飞得知消息后,只好以退为进,就是学韩世忠,安身保命。所以岳飞马上给朝廷上表,辞去一切职务,甭管是枢密使,是少保,所有的实衔虚衔我都辞了。朝廷下旨,让岳飞充万寿观使,提举万寿观。一般宋朝的大臣退休致仕,皇帝拿什么来养你呢?让你提举一座道观,做道观的名誉住持。岳飞已经知道形势不好,当年削职闲住的时候,他曾经写过一首小词,叫《小重山》。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

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我们看跟“怒发冲冠凭栏处”完全不同的两种心境啊。“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大英雄末路的那种感觉,很无辜的那种感觉。

岳飞一腔热血,精忠报国,忠肝义胆,天地可鉴。然而昔日的百战名将,如今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再也不能上阵杀敌了,只能是填词一首聊以自慰。岳飞本以为自己辞去官职,退出朝廷就可以相安无事;但是秦晖等人岂能善罢甘休。接下来,他们又想出了更坏的主意来对付岳飞。

这个时候大网已经罩下,屠刀已经拔出,闪亮的屠刀已经出鞘了。秦桧这帮人给岳飞罗织三条罪名,条条可以置岳飞于死地。第一条罪名,说岳飞在某年某月某日,可能就是在朱仙镇班师之后,怀恨在心,在军营中公开放话:国家没救了,皇上不修德,本来能够收复失地,直捣黄龙,结果你十二道金牌班师,国家没救了。这话要传到皇上耳朵里,了得吗?指斥乘舆(乘舆就是皇上的尊称),你敢直接指斥当今天子,你岳飞敢公开说,“国家没救了”,“皇帝不修德”,你这不是找死是什么?至于这话是不是岳飞说的,岳飞在什么时候说的,无从考证。

还有足以置岳飞于死地的第二件事。在朱仙镇班师之后,岳飞很苦闷,置酒,跟几个心腹喝酒,散发胸中的苦闷,借酒浇愁。岳飞就问张宪,这天下的事应该怎么办啊?张宪回答,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你说岳飞跟张宪喝酒,谁听见了?他们俩的对话传到谁的耳朵里,岳飞下一句又说了什么,甭管,意味深长,“天下事怎么办”,“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您俩什么关系,上下级关系,手握重兵的武将,你想怎么办呢?这是第二件事。这件是摆在这儿,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一环套一环。

第三环,岳飞就被环死了。怎么个环法?岳飞跟张宪说,我跟太祖爷一样,都是32岁当节度使。咱先不说岳飞说没说过这话,就算说过,很得意嘛,高了兴嘛,你看太祖皇帝32岁,当了节度使,我也32岁当了节度使。我敬仰前贤,我崇拜太祖皇帝。可是这仨事连起来看呢,这三句话连起来听,毛骨悚然啊!“国家没救了”,“皇上不修德”,“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我跟太祖爷一样,32岁当了节度使”。所以,咱一听这三句话,我的天啊,那岳飞可不就在劫难逃了。我们说,很有可能这三句话他都说过,依照他那种脾气个性,他说这个话不新鲜。问题是他在什么语境下说的,他是不是这么个顺序説的。这没关系,给你一拼一粘,这三件事就出来了,你想取而代之!这是皇上念兹在兹,他最害怕发生的事马上就要发生了。所以这个岳飞的罪状往上一呈,没跑了。怎么办呢?先是拘捕岳飞的部将张宪,还有岳飞的养子岳云。王贵已经站到那个阵营去了,再拘捕张宪岳云,岳飞的左膀右臂就没事了。岳飞的养子岳云,当时22岁,百战名将。拘捕他俩岳飞并不知道,因为他俩在军中。然后以相府中书省三省的名义下发省牒,派殿前司统制杨沂中去抓捕岳飞。

秦桧等人合伙陷害忠良,他们编造了三条罪状,诬陷岳飞谋反,并下令抓捕岳飞。而对秦桧的恶意陷害,岳飞岂能坐以待毙,任人宰割?那么岳飞会怎么办呢?而秦桧派去抓捕岳飞的杨沂中,他和岳飞又有什么关系?他见到岳飞后会怎么说,岳飞会老老实实地跟他走吗?

宋朝的武将啊,有结拜的传统,杨沂中跟岳飞也有八拜之交,杨沂中行十。岳飞一见杨沂中来了,杨沂中是御营司都统制,相当于禁卫军总司令,在皇帝身边的人,他来干什么?所以岳飞非常惊愕,他也感觉到大事不好,所以岳飞就问,十哥,你来干什么?你来有什么事?杨沂中就把省牒拿出来给岳飞看,这个省牒的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话:把活的岳飞给我带回来。杨说你别担心,咱到那里之后,你把话说清楚,可能有点误会,你说清楚这事就算完了,包括张宪、岳云全能放出来,你跟我走一趟就完了。岳飞看了这个之后,心情十分沉重,命令家人置酒,款待杨沂中,说,十哥,你等等,我回去收拾收拾,这么远的路,这一去谁知道多长时间啊?我在临安又没有家我带着换洗衣服。杨沂中害怕,这岳飞不会去上吊去吧?再一看,岳飞的家人端出酒来,给杨沂中喝。杨沂中不敢喝啊,这酒里给我下了药了吧?我喝了之后他会不会跑了啊?杨沂中端了这杯酒,犹豫不决,然后他就问岳飞家里的仆人,“岳少保他现在干嘛呢?”“他正在后边收拾呢。”“神色如何,面色如何?”“很正常。”杨沂中放心了,啪,一仰脖这杯酒进去了。然后,岳飞收拾完了出来,说,“十哥,我信你,你敢喝我这杯酒,你不担心酒里有毒,证明你心底磊落。”杨沂中一脑门子汗往地上甩,我不喝这杯酒的话,岳飞给我翻脸了,总算我的任务可以完成了。带着岳飞上路。岳飞上路要经过岳家军的驻地,岳家军都明白,大帅为什么去啊,大帅这一去绝无好下场。所以投宿的时候,借宿在古寺里,借宿在人家,杨沂中都让人看管岳飞。但是他不敢公开跟岳飞翻脸。岳飞不管论功劳论地位论声誉都远在他之上。

岳飞决定跟杨沂中回杭州,但是一回到杭州,不容岳飞分辩,就被打入大牢,严加看管起来。那么秦桧会派什么人来审理这个案子呢?而岳飞谋反的罪名又是否能够定案呢?
岳飞之死 岳飞怎么死的

一进杭州城就给下狱了,下了大理寺监狱。由御史中丞何铸主审岳飞。进入厅堂,岳飞一看四座官员,哎,我堂堂的岳侯,我堂堂少保,怎么跑这儿来了,你们干嘛把我带到监狱里来?何铸说,有人告你谋反。岳飞二话不答,衣服一脱,背上四个大字:尽忠报国。(这四个字不是他妈刺的,在身上刺字,这是技术活,他妈肯定干不了这个。)我不用说话。御史中丞一看,你说这样的人谋反,打死我也不能相信。让我审他,没法审。审了几天也审不出什么来。你说王贵告我谋反,好,你让王贵来跟我对质。王贵敢来吗?他不敢来,王贵根本就不敢来。他愧对自己的老上司。好,那你说王俊告我,你让王俊来,可王俊死了。因为王俊给张宪写过信,或者是张宪给王俊写过信,甭管谁给谁写过信,信上有谋反之意。岳飞说,那好,你把信拿出来我看看。信让张宪烧了。岳飞说,这叫什么,你说你有人证,人证死了;你说你有物证,你那物证烧了。然后你说我谋反。你让我承认,你不觉得滑稽可笑吗?何铸自个儿都不好意思,这案子没法审,本来就是冤枉人家,你看人家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我不能干这缺德事。何铸说,我不干了。找秦桧去了。丞相你换人吧。秦桧把实情说出来,说,“上意也”。不是我要你审的,皇上要你审。你不审,你这官还干不干了?何铸说:“我岂为区区一岳飞请命。”从这句话来看,何铸并不是很看得起岳飞,“区区一岳飞”。何铸,御史中丞,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监察部门的首长。文官看不起武将,“我岂为区区一岳飞请命”。

宋史列传一三九

强敌未灭,

无故戮一大将,

失士卒之心,

非社稷之长计。

将来社稷有难,谁去定国安邦?

秦桧一看,你榆木疙瘩脑袋,怎么劝你都没用。你不审,下去吧,官甭干了。把大奸贼万俟禼推到前台,你去审他,你跟他不是有仇吗?他当年那么轻慢你,现在总算有一个出口气的机会了。所以,万俟禼来审岳飞。审岳飞用遍毒刑,拷打岳飞。岳飞一代名将,在厅堂之上受毒刑,挨了打,很痛苦。岳飞站立的姿势就很散漫。结果,岳飞刚松懈一点,想喘口气,马上狱卒就喊:“岳飞,插手立正!”这样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悚然听命,每读史读到这个地方,读史读到伤心处。那样的大将名将,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委命下吏。所以这么审审不出结果来。怎么办呢?最后宋高宗就下旨,甭管有没有结果,甭管有没有口供,赐死!

赐死

这道旨意,史学家们认为肯定有,如果没有宋高宗的首肯,秦桧是不敢弄死岳飞的。肯定有,但是永远找不到了,肯定后来就被销毁了。

风波亭上 断送忠良

岳飞当时被关在临安的大理寺狱中,这里是南宋最高法治机关之一,而风波亭正是狱中一座亭子的名字。相传一代名将岳飞就惨死在这里。那么岳飞最后是怎么死的,他在狱中的最后时光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据说,在监狱里的时候,,有的岳飞老部下,置酒去探望岳飞,岳飞是在监狱里过的大年三十啊,所以这个老部下就去看他,不知怎么混进去看他,让岳飞喝屠苏酒。岳飞看到屠苏酒,泪下潸然,见图苏想起黄龙痛饮。岳飞平时酒量很大,因为有一次喝酒打了人了,高宗皇帝说,你以后别喝酒了。所以岳飞立誓,什么时候我再破这个酒戒:收复中原,迎回二圣,我破酒戒;否则,我不开戒。现在,可能就是人生的最后一杯酒了,

见屠苏想起了黄龙痛饮,满江红班师诏,历历前尘。

本来这杯酒应该什么时候喝?现在在这种场合下喝,除夕夜,冷狱森森,想想这内心感受。

岳飞在大理寺蒙冤的时候,在监狱里假装让岳飞沐浴。古人的衣服不是很长大嘛,说给岳飞脱衣服的时候,力士涌入,猛击岳飞两肋,把岳飞给害死了。

还有的说法,是赐毒酒,岳飞饮了毒酒,含恨去世。

秦桧心存愧疚,大英雄被害死了,本来说的是岳云张宪流放。高宗皇帝下旨,判斩刑。两员名将啊!尤其是那个岳云,死的时候才22岁。那样的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百战名将,判了斩刑。

英雄殉难之后,夺官抄家。抄岳飞的家发现了什么呢?

《宋稗类抄》

岳少保既死狱,籍其家,仅金玉犀带数条,及锁铠兜鍪,南蛮铜弩,镔刀弓剑鞍辔,布绢三千余匹,粟麦五千余斛,钱十余万,书数千卷而已。

你看为国尽忠一辈子的人,死了之后,家里抄出点什么东西,都是兵器,平时自己穿的铠甲,三千多匹布帛,五千多斛粮食,十余万钱,一些薄田,也没几座宅子,而且都没收入官。你再看那几位,,包括韩世忠,岳飞也比不了啊。韩世忠一年,他的地租收成就是五万石,岳飞可能就是几千石。

大英雄去世的时候,含恨而死的时候才39岁。儿子22岁。所以可想而知,千古以来,就令志士扼腕叹息啊!

岳飞一代名将千古英雄,就这样含恨而终。那么在当时,有没有人为岳飞鸣不平呢?这个人会是谁?而“莫须有”的典故又是怎么来的?“莫须有”正确的解读应该是什么呢?

史籍上记载,说岳飞在大理寺蒙冤的时候,韩世忠曾经就豁出去了。韩世忠本来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只要能保名不惹祸就完了。韩世忠这个时候急了,豁出去了,闯进相府见秦桧,“岳飞到底什么罪?你要害他。”秦桧回答:“其事莫须有。”

莫须有

“莫须有”后来变成了成语了。对于“莫须有”的解读,有人说是“可能有”。不对!“莫须有”什么意思啊?“难道没有吗?”,应该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秦桧跟韩世忠用的什么话呢?反问的语气,诘问的语气。“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他的罪难道没有吗?”一句话就把韩世忠给打发了,证明秦桧有恃无恐,我懒得跟你废话,秦桧的气势比韩世忠大多了。“难道没有吗?!”从这句话上就可以看出来,岳飞的悲剧的症结所在,秦桧有恃无恐啊,铁案如山,你翻不了。整个宋高宗一代没翻案,宋孝宗的时候才给岳飞翻案。岳飞死后几十年才追封鄂王(宋朝又要北伐的时候)《宋史》是元朝人写的,写到这一段,元朝人大发感慨。

宋史 岳飞传

两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秦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愁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

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说西汉以来啊,象韩信啊,彭越啊,周勃啊,灌婴啊,这样的名将,每朝每代都有,然而像岳飞这样的文武全才,仁志并施的名将,“一代岂不多见”,没有过。说关云长通《春秋左氏传》之学,但你也没见过关王爷的文章,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不都留下来了吗?我们看岳飞,在朱仙镇,皇上让他班师,他有答诏有奏折,今天岳飞的这些东西,全都保存下来。岳飞的孙子岳珂专门编了这么一本集子,全都留了下来。从他的东西,你可以看出来,他有诸葛孔明之风,他最喜欢的就是前后《出师表》,他的手书《出师表》都留了下来。所以他是这样的一个忠义之人,结果不幸遇害。就像当年南北朝的时候,刘宋杀檀道济,也是怀疑大将谋反要杀他。檀道济就说,你们自坏自己的万里长城。说岳飞也是。你宋高宗自坏长城。所以,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后人对他的评价是这么高。

当时出使金国的南宋使臣叫洪皓,听说岳飞冤狱之后,痛哭流涕,给南宋写密信,把密信藏在蜡丸里,驰书奏报,惋惜的表示:

金人所畏服唯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宋史 岳飞传)

金军跟岳飞叫岳大爷,“以父呼之”,我怕死你了。结果一听说他死了,大家摆酒相贺。

岳飞这个人,无论人品,无论他的战功,无论他的学识素养,在中国古代名将当中,堪称数一数二。曾经有这样一首诗:

题骤马风 岳飞

最后两句:

誓将七尺酬明圣,

怒指天涯泪不收。

我七尺之躯,捐报明君圣主,“怒指天涯泪不收”,结果“明君圣主”就这样对待他,酿成千古冤狱。岳飞一死,宋朝跟金国的和议就要达成了。

(根据视频整理,请指正。)2009——09——0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0962.html

更多阅读

历史上真实的秦桧及岳飞之死 岳飞后代与秦桧后代

秦桧(1090年~1155年),字会之,江宁人(今江苏南京),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多次任相。秦桧是南北宋期间的一个传奇人物,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汉奸或卖国贼。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

15、戚姬、刘如意之死 刘如意怎么死的

15、戚姬、刘如意之死五月二十日,太子刘盈即皇帝位,时年十六岁,是为汉孝惠帝,尊吕后为皇太后。高祖八子:长男刘肥,年龄长于孝惠,曹氏所生,为齐王;戚姬子刘如意为赵王;薄夫人子刘恒为代王;其他姬子所生子刘恢为梁王,刘友为淮阳王,刘长为淮南王,刘

转载 颜回之死 颜回是怎么死的

原文地址:颜回之死作者:罗素罗马2008颜回,又叫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空前绝后的高徒。《论语》谈到颜回近20处,出镜率不是最高的,但比较高。其中涉及颜回之死有4处,而且并排着以“颜渊死”开头,气氛凝重,足见颜回之死是件大事。如果把颜

声明:《岳飞之死 岳飞怎么死的》为网友淡水深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