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旧址游记
3月23日,利用到广州出差有车的机会,我们一行四人游览了广州黄埔军校旧址。
鱼珠码头上的珠江汽车轮渡
车子在鱼珠码头乘轮渡过珠江,在长洲码头登陆。
黄埔军校游览图
黄埔军校旧址就在码头边上,要门票却不收费。
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供人游览。
黄埔军校大门
军校大门两旁原挂有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现对联已移至侧边两小屋墙上。
走进黄埔军校,一起接近、触摸、感慨辛亥革命、东征北伐那段历史吧。这个世界,不该是“前人负责革命、后人负责纪念革命”那么简单吧。
近来我读了几本《百年辛亥》《百年南社》《百年语文》等史书,也“实地踏勘”一下那段风云际会的历史旧地吧。
黄埔军校校本部
二十世纪初叶,每一次的社会变革都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去推动,无论是兴中会、华兴会还是光复会(同盟会)、南社、黄埔军校,他们麾下都凝聚着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社会责任感极强的精英啊。
黄埔军校1至7期师生名单碑文(片断)
请记住那些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大胆尝试、舍生取义并英勇奋斗的人们吧,他们才是中华民族不屈的魂魄!他们是让近代历史汹涌澎湃的不竭动力,是穷苦大众翘首以盼的社会脊梁!
孙中山故居
中山故居展览内容突出了广东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历史地位,再现了第一次广州起义、惠州起义、第二次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东征北伐那段峥嵘岁月。
孙总理纪念碑
对比那些同世纪的“枭雄”,对待历史,断章取义,对待文化,断然扼杀,对待民主,断然反对,对待同僚,断头相向,对待权力,旦夕迷恋,孙中山先生更显得是何等的高山仰止,万古流芳!
总理训词
纪念碑身正面刻有“孙总理纪念碑”六个隶体大字,为胡汉民的笔迹,西面刻有总理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歌。
黄埔军校俱乐部
可容数千人的俱乐部,是当年军校师生集会、演讲、庆典、演出的场所,也是军校历史发展的见证。一个享有东征北伐播风撼地、令军阀闻风丧胆的旧址,如今却是堆满杂物的大仓库。
想当初,刚刚剪下辫子的国民,还在专制的奴性思维里没有回过神,国家在一些贪婪、阴险、保守、残暴的军人手里几经易手。民主多么需要民众的觉醒,自由多么需要奴隶翻身的文化土壤啊。
码头上的两艘军舰
时过境迁,现长洲岛驻扎着海军两个部队。
海军基地营房
军训归来的学生
黄埔军校旧址
2011年9月30日竣工、投资3亿元的“辛亥革命纪念馆”也在长洲岛上,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有6千平方米的展厅。由于我们当天必须赶回深圳、纪念馆下午4点谢绝进场,时间来不及只好改为下次莅临了。
谈到学习历史,不应是读“道德文章”,倾听感悟人生、灌输大道理的论述吧。学习历史也不可能像读“匕首和投枪”,针砭时弊,仅仅读来令人酣畅淋漓,解气痛快吧。学习历史更不是浏览“骂文”,只欣赏辩者的才思敏捷、能言善辩,对骂的哑口无言、七窍生烟吧。
历史,更不同于街头小流氓打群架,仅仅信念上的偏执与实用需要,是担当不起这“春秋如椽大笔”的。用句网络语言:再萌,也装不出来的。学习历史是须去寻找、发现并理解它的真实性。
纪念碑旁木棉花开红似火
看看一段辛亥革命历史,各家各派又是如何解读的:
孙中山解读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认为辛亥革命是民族革命,亦是民主革命,推翻了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
北洋系解读
北洋政府在辛亥纪念中,刻意“去革命化”。
毛泽东解读
辛亥革命,乃革命党和咨议局合演的一出“痛饮黄龙”。
梁启超解读
是国人的自觉心,到时一齐迸现的结果。
国民党解读
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胜利的是推翻了帝制,失败的是仍须高擎“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旗,去完成“民族、民权、民生主导两岸”的政治命题。
共产党解读
辛亥革命只有军队,没有民众的基础,所以必须发动新民主主义革命。
海外华人解读:
辛亥革命为海外华侨带来了新的思想,冲击了华人的旧社会和旧传统。利他主义,舍己为群,平等和自由之观念从此不断传开。
劳苦大众解读
辛亥革命实质上是觉醒的中国民众第一次吹响了民主与自由的号角。
想不到一段辛亥革命历史,解读是那么多种多样!
珠江上的白发艄婆
只有那珠江上的艄婆赤脚白发,艰辛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