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09年05月24日
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州市惠阳区陈江镇幸福村)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生于美国旧金山旅美华工家庭。1893年回国。1902年留学日本,先入读早稻田大学预科,后在中央大学政治经济学毕业。1905年加入同盟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元勋之一,中国国民党党内重要左派人物。早年跟随孙中山奔走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广东任都督总参议。1913年随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之后随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参加护法运动;并在国民党刊物内发表文章,赞扬十月革命。1921年孙中山到广州任非常大总统,廖为财政部次长。之后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财政部长,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等职。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孙中山逝世后,他继续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国民党右派所不容,1925年8月20日,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刺遇难。遗体先是暂厝广州驷马岗朱执信墓旁,1935年迁葬南京钟山地堡城龙脖子。
于2009年05月24日
廖仲恺墓位于南京紫金山麓的中山植物园西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筹建,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墓园范围约20亩,有碑亭,石阙,平台,墓穴等组成,除少数建筑物用了花岗岩外,大部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依山就势,庄严朴素。
墓道分左右两道盘环而合,合拢处是墓前广场,广场上立有一对仿南朝陵墓墓阙式样的华表,上有莲花状圆盖,盖顶上置有辟邪,这种设计构图充分体现了吕大师对南京历史文化的深深理解。
于2009年05月24日
墓前广场南侧是半圆形平台,沿平台周边是一圈石椅,可供谒陵者坐憩,平台中心原有一座八角墓表亭,内置有汉白玉碑8块,镌刻廖仲恺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的生平事迹,此亭于1972年被毁。由广场向北,有门壁两堵,穿越门壁就是甬道,甬道两侧遍植龙柏雪松紫薇桂花黄杨女贞等观赏树种,甬道尽头,拾级而上,有长方形的平台,平台左右各有一个仿木结构的水泥亭阁,亭阁底下分别设有警卫室。由此在拾级而上便是一个330平米的大墓台,墓台正面两侧饰以水泥花圈,廖仲恺的墓冢就在其上,这里也是这个陵区的最高处了。墓冢上半呈半球状,直径9米,下半为八角形,四周环绕着24根水泥圆柱,墓前矗立一方石碑,碑文原来是由林森题写的“廖仲恺先生之墓”几个大字,其妻何香凝1972年9月在北京逝世后,依照她的遗愿,运来南京和她先生合葬于此,碑文遂改为了“廖仲恺何香凝之墓”,由他们的儿子廖承志题写。墓碑前还置有一方大供台,供台两侧饰有水泥台布,墓后为半月形的石砌护壁。
整个陵墓布局对称,气象宏伟,民族特色浓郁,南京味十足,尽管其局部稍有破坏,但较其他民国政要墓葬而言,除了中山陵,就属他的墓葬保存的较为完整了,现在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于2009年05月24日
这是我收藏的廖仲恺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