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街镇中学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 垂杨柳中学改扩建工程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第三章 生源市场分析. 11

第四章 项目建设基础条件. 16

第五章 设计思路与建设方案. 21

第六章 公用工程. 25

第七章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30

第八章 节能节水. 35

第九章 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37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 39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41

第十二章 财务效益分析. 44

第十三章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47

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49

附件

附表

附图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蓬街镇中学扩建工程

项目建设单位:路桥区蓬街镇中学

项目负责人:金 鑫

项目法人代表:卢子斌

项目实施地址:路桥区蓬街镇新阳居,蓬街镇中学现有校区内

编制单位:台州市华信基建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1.2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本项目拟在现有校园内,建设师生厨房、餐厅、学生宿舍、风雨操场等7300.7平方米,其中一楼学生大餐厅1852㎡,学生宿舍2638㎡,两层高度的风雨操场838㎡;同时改建学校田径场为300米塑胶跑道。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1.3.1 项目编制的依据

(1)国家公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行业标准、工程技术、经济定额规范等;

(2)《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

(3)《台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4)《台州市教育强市建设规划》;

(5)台州市路桥区发展和改革局路发改投资【2007】61号文件;

(6)台州市建设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通知书台路规选【2006】39号;

(7)台州市环境保护局路桥分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批复,台路环窗【2007】088号;

(8)蓬街镇中学提供的食宿工程项目建议书及其他有关材料。

1.3.2 编制原则

(1)合理设置项目,体现功能的完整性;

(2)科学确定建设规模,节约用地,节约投资;

(3)坚持现代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改扩建工程与学校总体布局的延续性及统一性;

(4)既保持沿街立面设计与周边建筑景观的协调性,又注意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形象。

1.4 建设单位情况

路桥区蓬街镇中学是路桥区规模较大、质量较好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现有在校生近1500多名,其中住宿学生1200多人,学生大多数来自蓬街镇各村居及周边各地。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高级教师7名,中级教师45名。大多数来自路桥、黄岩、椒江、温岭等地,离校较远,每天早出晚归,十分辛苦。由于学校坚持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几年来,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不断提高,学校充满了良好的教风、学风,教师敬业、笃学;学生文明、乐学;家长理解、助学。学校先后被评为台州市首批校本研训示范学校、浙江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浙江省示范初中。

近几年来,学校组织全校教师狠抓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校的“二次腾飞”目标。通过专家报告、学习考察、挂职锻炼、读书沙龙、专题论坛、计算机培训、导师结对等校本培训,逐步建立并健全相对稳定的学习型组织,给教师传达最新的教育形势、动态和学科信息,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学校持续发展。2005年9月1日,学校就出台了《蓬街镇中学开展“提倡终身学习,建设书香校园”教师读书活动方案》,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师们制订了三年自我专业发展思路,组织教师在每周周期会议前进行10分钟的读书交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加大了教师的培训力度,出台了《蓬街镇中学教师挂职锻炼方案》,选派一线教师和中层管理干部到富阳永兴中学等名校挂职锻炼,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为营造学生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还举办了《当代中学生的职责》、《中国将走向何方:以科学发展观为例》、《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等一系列专题讲座,把教育科研作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做到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三年来,学校获得省级课题立项一个,市级课题结题10个,区级课题结题30个,使学校教师的教学、教育水平和理论水平不断提升。

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加强学生的课外管理,蓬街镇中学还专门开办了家长学校,并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通过评比优秀家长、请优秀家长介绍经验、刊出《好爸爸好妈妈》栏目、编辑《育子心得》、问卷调查、利用校讯通发家教短信等活动,促进家长与学校的交流,使学生管理更加完善,学生素质全面提升,赢得了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随着学校信誉的不断提升,要求到该校就读的学生年年增多。据学校预测至2010年在校生将增加到2000多人,住宿学生将达到1400多人,而现在学校师生宿舍最多只能容纳1000人左右,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因此,急需学校食宿工程项目的建设,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发展,满足当地教育发展的需要。

1.5 配套基本条件

蓬街镇中学位于路桥区蓬街镇新阳居内,蓬街镇地处路桥区东部沿海,东临东海台州浅滩,南和金清镇相邻,西依横街镇,北靠椒江区下陈、三甲街道。全镇下辖47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这里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雅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土地资源,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均较为完善,水产水果、蔬菜、粮油等物产充裕,经济基础雄厚,十分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本项目在现有校区内实施,学校位于该镇4个居委会之一的新阳居。学校主入口朝南,面临环镇南路,次入口朝北,面朝高新东路,东边紧贴新蓬南路,周边完善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能满足本项目的需求。

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学校现有校区是1996年新建成迁入的新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较好, 经校园的总体规划和测算,本项目及本项目建成后学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名 称

数 量

备 注



学校总用地面积(m2)

29451.4

(约合44.18亩)



学校总建筑面积(m2)

18083.2

其中

新建食宿大楼(m2)

7300.7

改建300米塑胶跑道

机动车停车场(车位)

17

非机动车停车场(m2)

288



建筑占地面积(m2)

5184.2



建筑密度(%)

17.6



容积率

0.61



绿地率(%)

35.5



本项目总投资额(万元)

1416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1416

1.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7.1投资估算

本项目新增固定资产估算为1416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1181万元,设备费用60万元,其他相关费用108万元,预备费用67万元。

项目建设期为11个月。

1.7.2 资金筹措

根据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区长办公会议纪要[2006]2号精神,学校食宿项目工程所需1416万元建设资金由区、镇两级共同分担解决。

1.8 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和评价

本项目为路桥区蓬街镇中学扩建项目,建设与学校发展规模相适应的食宿大楼,包括师生食堂、学生宿舍、风雨操场等7300.7平方米,同时改建学校田径场为300米塑胶跑道。本项目的建设一是有利于贯彻“科教兴市”战略,是发展当地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开展素质教育;三是有利于解决目前学校师生食宿困难问题,改善学生住宿和餐饮条件;四是有利于提升学校品位,推动学校向省标准化一类学校迈进。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在蓬街镇中学现有校区内实施,用地有保证。学校位于蓬街镇新阳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供水、供电等配套条件较好,均能满足本项目的需求。本项目建议书区发展和改革局己批复同意;项目的选址己经台州市建设规划局同意;环境影响评价台州市环境保护局路桥分局也己批复同意,建设条件基本成熟。

本报告的经济和技术研究表明,本项目符合蓬街镇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该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切实可行。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步临近,未来经济的竞争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主要靠人才,而人才成长的关键在教育。未来一个时期,台州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将快速推进,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将加速转型。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市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为此,台州市先后分别出台了《台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台州市教育强市建设规划》,并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市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一项重点工程,对台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对提高台州的综合竞争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加之台州是一个人口大市,要将人口大市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市,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构建普及、均衡、优质的教育体系,增加人才资源的拥有量,为实现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台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台州要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每一个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高中学习,每个县(市、区)都达到省教育强县标准;现代化合格乡镇和合格学校分别达到40%和50%以上,全市全日制高校在校生达3万人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占本科生比例达到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建成发达的服务于台州产业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招生占高中招生比例稳定在50%以上。

同时,到2015年,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基本均衡,基础教育质量跻身全省中上水平,有85%以上乡镇达到教育现代化合格标准,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较完善的教育发展支撑体系。

到2020年,全市形成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和教育发展支撑体系,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民主程度、教育质量、教育贡献率和国际化程度较高,使台州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全省中上水平,主要发展指标走在全省前列,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

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和谐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优先、和谐、优质发展原则,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上乘、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满足台州现代化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2006年颁发的新《义务教育法》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发展教育的重任将主要由政府承担”。路桥区政府和蓬街镇政府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努力建设“教育强市”、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本项目是他们根据蓬街镇中学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台州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不断改善学生的膳宿条件” 的要求而提出来的。路桥区蓬街镇中学目前现有在校生1500名,其中住宿学生1000多人,学生大多数来自蓬街镇各村居及周边各地。随着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源不断增加。据学校预测至2010年在校生将增加到2000多人,住宿学生将达到1400多人,而现在学校学生宿舍根本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大多数来自路桥、黄岩、椒江、温岭等地,离校较远,由于学校没有住房,所以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不仅影响教学,而且造成不必要的路途辛苦。为此,蓬街镇政府和学校提出建设本项目,以更好地适应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改造蓬街镇中学,建设食宿大楼和塑胶跑道是十分必要,而相当紧迫。一是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发展当地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根据《台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1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每一个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高中学习,每个县(市、区)都达到省教育强县标准;现代化合格乡镇和合格学校分别达到40%和50%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蓬街镇中学的规模必然要扩大,办学条件必然要进一步完善。本项目提出建设包括食堂、餐厅、风雨操场、学生宿舍等在内的食宿大楼和改造操场跑道是十分必要的。二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学校教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各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为此,学校的教学设施要不断改善,《台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现代教育设施与装备达标率达到90%以上。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中优质资源比重达到80%以上,” 因此建设食堂、餐厅、风雨操场、学生宿舍,改善学校食宿条件和运动条件十分必要。

三是解决学校发展中现实困难的需要。目前,蓬街镇中学现有在校生1500名,其中住宿学生1000多人,学生大多数来自蓬街镇各村居及周边各地。学校学区包括二房、双和、蓬西、联东、盐业等,来校读书每天往返十几公里地,所以学生上学路上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学生家长要求住宿的呼声非常强烈。同时,随着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求到该校就读的学生年年增多。据学校预测到2010年在校生将增加到2000多人,住宿学生将达到1400多人,而现在学校宿舍根本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目前有些教师租用校外群众住房,许多学生因学校食堂容纳不下而到校门外摊贩用餐,给师生安全带来许多隐患,这些现实问题都迫切需要学校进行食宿工程项目的建设,才能满足广大学生在校住宿和用膳的要求。

四是有利于提升学校品位,推动学校向省标准化一类学校迈进。各级党委和政府一直来都十分重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要求学校提高质量,改善设施,提高标准,争创品牌。本次学校食宿工程建设和300米塑胶跑道改造,将为学校争创省标准化一类学校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学校提高品位,实现学校标准化升级的目标。

第三章 生源市场分析

3.1 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知识经济时代日益逼近,经济的竞争日益成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在教育,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和人才。我国也一样,各级政府、许多企业和人民也都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重视青少年培养,提出建设学习型单位和企业。我国将面临教育发展新时期,从幼教、小学一直到中学、大学各阶段的教育都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在职教育、终身教育都将不断发展。

我们台州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加速转型,加快教育发展将成为我市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教育事业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实现教育公平步伐将不断加快。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教育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异,矛盾比较突出。从地域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供给能力不足,生均教育资源拥有量、师资配备水平、教育观念等相对落后;从层次和类别看,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仍然是薄弱环节;家庭贫困学生、民工子女、心理行为存有偏差和身体残疾的学生需给予更多的关爱。今后教育资源将加快薄弱环节配置,实现教育公平步伐将逐步加快。

二是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将成为教育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要实现台州经济的新跨越,劳动力素质是影响产业结构的关键因素,必须把创新人才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培养作为台州未来发展的新选择。目前我市劳动准入制度滞后,社会需求无法转为教育原动力。从业人员上岗、在岗、转岗等社会培训需求,以及精品、技能、优质、可供选择的培养培训服务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呼唤教育向多元化、个性化方面发展,各类教育将做出积极响应,提高人的素质将成为教育发展新的目标和要求。

三是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将不断加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教育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教育用人制度改革相对滞后;15年基础教育普及以后,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模式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校园安全带来新的课题。目前亟需加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创设良好制度环境。因此,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将不断加快。

四是教育投入将不断加大。2006年颁发的新《义务教育法》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教育的重任将主要由政府承担。各县(市、区)财政性教育投入逐步达到《教育法》规定的“三增长一提高”要求;资源配置中公用经费将逐步增加;教育的筹资渠道逐步扩宽。“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将进一步落实,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将进一步健全,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基础将逐步夯实。

3.2 路桥区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路桥区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台州市南翼,交通便捷,通信先进,市场繁荣,是一座具有千年商贸历史的文化古镇,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路桥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不断摸索,找到一条适合路桥当地实情的发展经济之路,初步建立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格局,使一个比较落后的纯农业地区较快地完成了工业化初期阶段,目前已成为浙东南沿海地区商贸中心和台州市商贸中心功能区。路桥区民营经济发达,全区共有3.45万家民营企业,并己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大型企业集团。2006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人均生产总值5.82万元;财政总收入22.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35万元,均居浙江省前列,成为中国黄金海岸上的富庶之地。

路桥区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2004年进一步落实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系,强化了区、镇(街道)两级政府对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保障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据统计,全区2004年安排预算教育经费18825万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为1.45%。全年用于校舍维护和改造方面的资金为5730万元,专项经费支出630万元。

促进均衡发展,构筑和谐教育。全区小学在校生33181人,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在校生20616人,入学率达99.9%。全区共有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3所,初中16所,小学49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80所。全区中小学占地面积126.55万平方米,生均21.36平方米,建筑面积49.11平方米,生均8.29平方米,均基本达到省定标准。

教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04年续建完成了总面积为3.9万平方米的市、区两级重点工程;调整了总建筑面积为9.5万平方米的中小学校园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实施了总建筑面积为4.2万平方米的校园改造扩建工程;完成了全区近40万平方米的校舍年自然增长的破旧房改造及排危;编制了《路桥区实施浙江省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五年规划》。教育设备配置日益增强,目前全区学生与计算机比例达到14:1,实施新课程年级有90%以上班级配上了现代化教育设备。

3.3 生源分析的主要考虑的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推进,非义务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产业,其生源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因此,今后我国的整个义务教育市场是开放性的,一所学校生源的好坏或多少,主要取决于学校本身的市场竞争力。本项目生源市场的分析,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学校所在区域的小学的毕业生数量;二是当地社会发展规划对中学阶段教育发展所要求的指标;三是区域内中学阶段教育的供应能力和相关学校的竞争力。

3.4 生源市场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路桥区的教育事业也不断发展。2004年全区平均受教育年限7.1年,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99.92%,初升高比例93.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54个百分点,高考上线率83.8%。残疾儿童入学率98.9%。外来人员子女小学、初中入学分别占在校生的22.2%和9.9%,高校招生数达1629人。路桥中学被评为省重点普通高中,路桥职教中心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技校,金清中学通过省二级重点综合高中复查。社会资本不断进入教育领域,全区共有民办中小学5所。浙江贸易经济学校落户路桥,吉利中专路四中教学点开班,全区普职比达1:1.03。

本项目位于蓬街镇,是路桥区东部沿海重镇,处于在台州滨海工业新城的行政中心,东临东海台州浅滩,南和金清镇相邻,西依横街镇,北靠椒江区下陈、三甲街道。总面积44.4平方公里,下辖47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去年全镇总人口为6.4万多人,占全区15.7%,总户数为1.86万户。近几年来,教育事业也不断发展,相继被省、市两级政府授予“省教育强镇”和“台州市教育明星乡镇”的荣誉称号。堪称台州市一流的蓬街私立中学,200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学校,2004年被评为省三级普通高中。台州滨海工业新城作为台州市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大批工业企业相继涌入,仅台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的区块去年就有80多家企业入驻。随着这些企业逐步建成和生产,人口集聚也将不断加快,本校的生源将不断增加,目前在校生己有1500余人,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2000人,其中住宿生将超过1400人,本校生源充足。

3.5 项目的建设内容与规模

3.5.1建设内容:本项目拟在现有校园内,建设师生餐厅、厨房、学生宿舍、风雨操场等7300.7平方米,其中一楼学生大餐厅1852㎡,两层高度的风雨操场838㎡;4—6层学生宿舍2638㎡,同时改建学校田径场为300米塑胶跑道。

3.5.2建设规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总体规模是:在校生2100人,其中住宿生1500人;教师150人。本次新扩建项目,根据测算,拟投资1416万元,建设厨房及餐厅,可容纳1500多师生就餐需要;新建1200余平米的风雨操场,能解决学生的室内体育课及相关的体育活动;新建2638㎡学生宿舍,能解决528位学生的住宿需要。

第四章 项目建设基础条件

4.1 项目选址

蓬街镇中学位于路桥区蓬街镇内,蓬街镇东临东海台州浅滩,南和金清镇相邻,西依横街镇,北靠椒江区下陈、三甲街道。全镇下辖47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是台州滨海工业新城发展的行政中心。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土地资源丰富,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是理想的学校选址。

当地经济发达,农业、渔业、工业、商贸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基础雄厚。民风淳朴,群众求知欲望强烈,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学生文明、乐学;家长理解、助学,十分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项目在现有校区内实施,学校位于该镇4个居委会之一的新阳居。学校主入口朝南,面临环镇南路,次入口朝北,面朝高新东路,东边紧贴新蓬南路,周边完善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能满足本项目的需要,学校周边自然环境优越,周边规划区块的功能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四周没有高噪音源,因此项目选址是合适的。

4.2 自然条件

4.2.1 气象特征

台州市路桥区属亚热带边缘的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与湿度适宜。本区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雨水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部递减,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气候温和,光、热、水三者配合良好。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寒潮、冰雹等。

基本气象要素如下:

年平均气温 17.5℃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 27.6℃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6.1℃

年平均气压 1015.7hpa

年平均湿度 82%

月平均最高湿度 89%

月平均最低湿度 76%

年平均日照时数 1903.2小时

全年平均降雨量 1537mm

降水天数 166.6天

年平均蒸发量 1334 mm

年平均风速 2.6m/s

全年主导风向 西北风,夏季西南风

基本风压值 700Pa

最大积雪深度 240mm

标准雪压值 400Pa

本区年平均气温17.5℃,无霜期253天。每年十二月至次年三月,时有冰霜雪出现。五、六月份为梅雨季节,雨水偏多,七、八、九月份属盛夏,多晴少雨,高温干旱,常遇台风在附近地区和该市登陆,带来为期二到三天的风雨天气,有时会形成洪涝灾害。

4.2.2 地形地貌

路桥区属浙江沿海丘陵岛屿平原,西北边界为低山、丘陵、中东部为广阔的河网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属温黄平原的中心部位,地势西高低倾向大海。境内地貌以平原、河网为主要特征,兼有低山、丘陵、滩涂、岛屿等地貌,其浅海滩涂宽广。地基承载力一般为50~70KN/平方米。

本项目所在的蓬街镇位于路桥区东部沿海,处在台州滨海工业新城的行政中心,东临东海台州浅滩,南和金清镇相邻,西依横街镇,北靠椒江区下陈、三甲街道。总面积4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6万亩,海岸线长7公里。境内没有山体,河道纵横交错,属沿海水网平原。

4.2.3 河流水系

本区河流属金清水系。金清水系是台州市区和温岭主要的排灌、航运河道,流域面积1172平方公里,水源来自黄岩长潭水库及温黄交界的太湖山。

4.2.4 抗震设防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地区地震设防烈度小于六度,不必进行抗震设防。

4.3 外部条件

4.3.1交通

路桥交通便捷。104国道、75省道、甬台温高速穿境而过。跨省、市长途客运每日100多班次。距杭州、温州、上海分别为2.5个小时、1.5个小时、4 个小时车程;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雁荡山40分钟车程。路桥距海门港14公里,散 装、集装箱班轮通达国内外各大港口。境内的路桥机场已开通十余条至全国各主要城市的航线。

蓬街镇位于路桥区东部沿海,六车道一级公路的台州东方大道、连接甬台温高速公路的路院路延线以及沿海大通道等直通本镇,随着台州高速公路复线、疏港大道等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蓬街镇对外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现。本项目所在学校位于该镇4个居委会之一的新阳居。学校主入口朝南,面临环镇南路,次入口朝北,面朝高新东路,东边紧贴新蓬南路,西边紧挨一条河,周边交通完善畅通。本次新建食宿大楼位于校区的西南面,为环镇南路的临街地块。环镇南路可作为扩建期间的施工人员、材料及工程机械的进出口道路。一部分材料也可水运,直接进入校区。水陆交通都十分优越。

4.3.2 供电

蓬街镇有单独变电站和供电所,能满足当地人民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需要,学校可直接引入校区变电房。根据规范规定,本项目的校园道路照明、少量计算机网络和消防设施用电均属二类用电负荷,其余为三类用电负荷。

4.3.3 给排水

蓬街镇内自来水管网完善,学校生活用水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本项目建成后预计学校年用水量约为5万吨。本次扩建给水系统直接从校外市政给水干管接入,能满足生活和消防用水的需要。

4.3.4 电讯

蓬街镇电讯设施齐全,固定电话、移动通讯、国际互联网齐备,并实现了通讯手段自动化、传输数字化,能满足学校信息通讯发展需要,并为学校开展电化教育提供了方便。

4.4 食物供应

蓬街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工商业发达,农副、渔业产品品种繁多,物产丰富、原料供应充足。农业生产己形成以大棚蔬菜、水产养殖、瓜果为主导的现代农业格局,是路桥区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基地”。“蓬蜜牌”洋香瓜、“绿森牌”红茄、“绿驰牌”蔬菜、“浙藤牌”藤稔葡萄、“台腾牌”葡萄、“蓬潮牌”水产品等农产品畅销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其中“蓬蜜牌”洋香瓜和“浙藤牌”藤稔葡萄被国家农业部评为绿色农产品,以及大陈渔场的大、小黄鱼、带鱼、鲳鱼、鳓鱼等数十种经济鱼类和对虾、梭子蟹等海产品,完全能满足广大师生的消费需求。

第五章 设计思路与建设方案

5.1 总体布局

5.1.1 布局依据和原则

(1)按照现行有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等;

(2)蓬街镇城镇总体规划以及发改局、城建、环保等部门的批复意见和要求;

(3)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安全舒适、环境优美的一流校园,尽可能满足师生的现代生活需求。

5.1.2 总体布局

学校位于该镇4个居委会之一的新阳居。从整个校园分析,按照教学、体育活动、和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各分区之间既联系方便,又互不干扰。校园的主入口位于区块的南面,面临环镇南路,位于新建六层食宿大楼和综合楼之间,以此为中轴线,东边为原保留建筑群,西边为北移的300米运动场,北面设次入口,南北出入口及其主干道自然形成了学校的主轴线,此次设计的食宿大楼置于地块的西南角,并将建筑物的入口处设置于中轴线的前端,使整个学校的整体结构比较完整。

汽车停车位和自行车棚位于主入口附近,方便车辆出入,同时又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对教学区的干扰。

5.2 建筑设计

5.2.1 设计原则

1.先进性:选取先进成熟的技术、设备、工艺,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

2、适用性:符合国家及当地的规范要求,布局紧凑、流线合理,各环节加强节能措施,做到节能、安全、环保。

3、经济性:在满足使用、充分利用各项设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建设投资,做到经济、实用、科学、合理。

5.2.2 结构设计

(1)结构设计依据及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J9-8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7-8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0-89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3-91

《建筑软弱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浙江省标准 DBJ10-1-90

(2)结构抗震标准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工程所在地区基本烈度值<6度,本工程不考虑专门的抗震设计。

(3)基础类型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建设场地特点,本工程拟采用桩基础。桩基计算方法,采用国内比较先进的理论-桩筏共同作用进行桩基设计。集体桩型待地质勘测资料提供后再定。

(4)上部结构类型

本工程采用框架—简体结构,楼板采用现浇楼板,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和《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规定取值。

5.3 大楼设计方案

本次改扩建工程设计主要在食宿大楼,该大楼采用裙房设计,主楼共六层,四至六层为学生宿舍。一至三楼和裙房一起设计为学生大餐厅和备餐间、风雨操场、厨房,综合餐厅。大楼采用桩基础,框架结构,平屋顶。学生宿舍开间4.05米,北侧按8人设计,南侧按12人设计。房间内设置衣柜、独立卫生间、盥洗台和淋浴间。每层宿舍入口处设置值班室,满足设计规范的规定。各层具体设计如下表:

食宿大楼具体设计方案

建筑面积(平方米)

用途

备注

一层

1851.62

学生餐厅和备餐间

二层

1791.44

风雨操场、厨房

三层

1019.26

综合餐厅

不含风雨操场上空

四-六层

2638.41

学生宿舍

每层879.47㎡

合计

7300.73

外墙材料采用暖色面砖和白色涂料互相穿插应用,具有时代感。

5.4 通道设计

大楼垂直交通采用楼梯为主,其中,主楼东西各设一个楼梯,供师生就餐、住宿、体育活动等上下使用;裙楼一至三层单独设立楼梯和电梯,供后勤人员及物资上下使用。

另外,楼房周边设置机动车位17个,非机动车停车场288平方米。

本项目完成后,可增加528个学生的住宿,并可解决全校师生的就餐及学生的室内体育课和体育活动。

第六章 公用工程

6.1 给排水

6.1.1 设计依据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6.1.2 给水工程

1.用水量估算

经估算,学校正常运营后,日最大用水量约为320 m3,年用水量约为4.1万吨。见下表:

表6-1

序号

名称

日用水定额

最大用水量(m3/d)

备注

1

学生

100L/人

210

2

教师

100L/人

15

3

食堂

40L/座

90

4

绿化

5

5

合计

320

2.给水设计。

生活用水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原有校园内给水管网管径为DN150。本次扩建给水系统直接从校外市政给水干管接入,新建建筑给水管网管径均采用DN200。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可满足生活和消防用水的需要。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合供。

6.1.3 排水系统

室内排水采用污水、废水分流制,室外采用雨、污水分流制。粪便污水进入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后排入校园污水管网;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隔油处理后与其余一般废水进入废水处理设施处理,然后排入校园污水管网;校内污水由校园污水管汇总后排入校外市政污水管网。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75%计算,则年排放量约为3.1万吨。

6.2 供电设计

蓬街镇中学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 垂杨柳中学改扩建工程
6.2.1 设计依据

本工程根据国家规范及各种对电气专业的要求,《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I /T16-92)等进行设计。

6.2.2 设计范围

a. 配电系统的设计

b. 照明及防雷接地装置的设计

c.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的设计

6.2.3 电源

根据规范,本项目的校园道路照明、计算机网络和消防设施均属二类用电负荷,其余为三类用电负荷。电源直接从蓬街供电所城镇电网接入校区变电房。根据有关指标和本项目所建功能及建筑量,测算新增容电量。学生宿舍每平方米按30W,食堂按40W,风雨操场按25 W,加上道路等用电,则新增装机容量约为300KW,经计算视在功率约为185KVA,应配置200KVA变压器,配置节能型变压器及高低压开关柜,并选用自动功率因数补偿装置,补偿后功率因数达到0.92以上。可满足本次扩建工程的用电需要。

低压供配电线路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结合进行。为有利于节电及成本核算,除变电房高压侧设总计量外,低压侧与各供电回路也设计量。本项目全年用电量约为40万度。

6.2.4 照明设计

照明设计包括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设计,宿舍主要采用日光灯灯源,餐厅、走道主要采用白炽灯光源,食堂蒸煮间采用防潮防尘灯具。本工程除设有应急疏散照明外,变电所、餐厅、主要通道等均设有事故照明。

6.2.5 弱电系统

本工程弱电设计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灯光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系统。学校既有电话通讯要求,又有校园网络要求,拟采用综合布线系统,考虑语音、数据、图像等均在同一非屏蔽的五类双绞线传输,网络的干线拟采用光缆。餐厅、宿舍等均应有电视、广播、电话、电铃、计算机等网络线路。

6.3 消防设施

6.3.1 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修订版)

(2)浙江省消防管理条例(1994年8月3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30号令《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刻管理规定》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规范》

(5)《建筑灭火设计规范》

(6)各有关消防法规的要求

6.3.2概述

本工程项目消防设计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现行各种消防规范,以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在建筑防火技术,应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做到安全生产,方便使用,经济合理。本项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1)总图布置:各建筑物间均留有符合消防要求的防火间距,所有建筑物四周均设有环形消防通道,学校内道路呈网络状,宽度>6米,满足防火要求。

(2)建筑部分:根据《规范》要求,合理布置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各建筑物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入口按规范设置。

6.3.3消防给水部分

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合供,根据《规范》要求学校内设室内外消防。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5L/S,火灾延续时间2H。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5L/S,火灾延续时间2H。

自动喷淋30L/S。

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在室外连接成环状并沿道路两侧按间距100m设置室外消火栓,在每层楼层内设置室内消火栓。在学校内建筑最高部位设置高位消防水箱。

6.4 防雷、接地、电气安全

6.4.1防雷:建筑物按三类防雷标准设计,在屋顶明缚镀锌圆钢避雷带作为接闪器,利用柱子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引下线不少于两根,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极,要求接闪器、引下线、接地极相互焊接连通,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6.4.2接地:低压380/220V为TN-C-S接地系统,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6.4.3电气安全:各建筑的电缆进线处均应可靠的重复接地,各用电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电缆的金属外皮、电线的保护钢管均需与保护线可靠连接,每路照明干线中设有专用接地线,配电箱至插座(箱)回路应设专用接地线。在各建筑物内主要通道和出入口均设应急照明和疏通指示灯。

6.5 火灾报警

在校区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装置。

校区内设消防报警控制室,电源经双电源切换箱切换后供给报警控制器,报警控制器拟选用智能型火灾控制器。在各建筑物内安装烟感探测器,在走道及楼梯间安装并联动消防泵开泵。并专设火警电话,与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建立通讯联系,以便失火时有利于当地公安消防队及时施救。

第七章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7.1 环境影响分析

7.1.1环境保护标准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本项目主要采用如下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污水排放综合标准》(GB8978-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3-1999)

《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 14-2005)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90)

其他有关标准

7.1.2 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污水为厕所、厨房含油废水。厕所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厨房含油废水经隔油处理后,可合并纳入市政管道,对周边水体环境无直接影响。

(2)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各主噪声基本在55-85dB之间。各声源中分体式空调及配电等声源经墙体隔音后,对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厨房设备噪声经厨房内合理布局和隔声处理,对外界的贡献基本可以控制在50dB以下,各边界昼间噪声叠加值均可达标。

(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废气排放主要为厨房油烟及锅炉废气。油烟经净化处理装置达标后排放;锅炉燃料采用0#轻质柴油,也可达标,锅炉废气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排放。因此本项目以上两股废气的排放对周边的环境影响较小。另外本项目停车场汽车停放数量不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小,汽车尾气中主要为CO、NOX、HC等物质,对周边环境影响相对很小。

(4)固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及食堂废料。本项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食堂饭、菜剩余物也可委托环卫部门处理,食堂隔油池泔水油要求由专业的废弃食用油收集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收集和处理。各类固废经合理处置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境保护研究所提供的《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中学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本项目落实各种污染防治对策后,产生的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具体内容详见台州市环境保护局路桥分局批复的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7.1.3 项目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在整个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作业有土地平整、打桩、回填、道路灌注、建材运输、露天堆放、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加上大风,施工扬尘将更严重。

( 2)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施工的噪声源主要有挖土机、推土机、装卸机、打桩机、水泥搅拌机、吊车、沙轮机、电钻、电梯、切割机及各种车辆等。

(3)施工排水、弃土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日常生活需排放一定量的生活废水;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废弃物,同时在建设施工期间需要挖土、运输弃土,运输各种土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砖瓦、木料等。

二、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应严格按照当地有关规定进行文明施工,落实具体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对运输黄砂、石子、建筑垃圾等车辆应严密覆盖,绝对防止散落;对施工场地和道路应实施洒水抑尘;对露天砂石等建筑材料堆场必须用帆布或塑料纺织布封盖。

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高噪声施工设备的维修管理,减少设备非正常的噪声;施工车辆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和噪声敏感时段;除抢修、抢险、施工工艺或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外,尽量不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因特殊要求需夜间施工的,报环保部门审批,并且告示附近居民及在校师生,施工噪声标准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的标准的规定。

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废水、机械清洗废水、施工队伍和生活污水应经处理后方可排放;不能综合利用的建筑垃圾及多余建筑材料,不能随意堆放,应及时清运、妥善处理。

7.2 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等标准进行。项目在施工建设中的地基开挖及施工车辆的频繁往来将不可避免地损坏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1404.html

更多阅读

医院可行性报告模板范文格式 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目录

发布时间:2009-04-20 13:59医院可行性报告模板范文格式第1章 医院项目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1.1.2项目承办单位§1.1.3项目主管部门§1.1.4项目拟建地区、地点§1.1.5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1.1.6研究工

声明:《蓬街镇中学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 垂杨柳中学改扩建工程》为网友墨锦倾城染白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