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银川市教科所网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2004年秋季,全国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在我区全面展开.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创建适合学生认知的平台,以此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兴趣,体验和感悟数学发现的快乐,提高数学能力,促进有效学习.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对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这将使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交流的时间增多,教师讲的时间,学生练的时间相对较少. 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工具,要掌握它,实践练习必不可少.教师讲得少还可以通过讲的精去弥补,而学生练得少就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形,究其根源,部分是因为练得少.科学的创新源于默会的力量.因此,不论数学课改如何进行,留给学生做的时间不能少,做的少了,从中悟到、学到的知识就少了,而从做中学到的恰恰是重要的数学基本技能、数学思维方法、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体验. 因此合理设计、协调和匹配不同思维方式和能力要求的习题,注重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有效引领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成为首先解决的问题.
数学学习素材(如数学习题)是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的数学观的重要资源.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数学学习素材的遴选.长期以来,学生的练习习惯于规定为统一的内容,这存在着不少的弊端.一是统一的练习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同样的练习量对程度相当的学生来说是适当的,对一些程度稍差的学生可能就比较困难,而有的学生可能觉的不值一做.二是统一的练习缺乏针对性.学生在课堂掌握知识的情况千差万别,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或需要巩固记忆,或需要进一步理解,或需要拓展视野,开阔思路.而统一的练习则缺乏针对性,达不到拾遗补缺的目的.其三,统一的练习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合理设计针对不同需求的练习套餐,让不同胃口的学生或吃饱或吃好,就成为我们下大力气研究的重要课题.
基于上述思考,我校从2004年秋季新课程实验开始,在数学组启动<<精选习题,强化训练,反馈矫正>>课题实验研究,学校组成了课题领导小组,制定了银川一中<<精选习题,强化训练,反馈矫正>>的课题研究方案.在学校领导和有关专家的指导协调下,课题组根据学校的实际和课题实验研究方案的规划,运用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历经07届、08届、09届三届五年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顺利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本课题组全体成员,总结回顾了五年来的全部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研究报告.
二、课题的设计
教育实验和其它一切领域的科学研究一样,在研究正式展开以前,对研究所要涉及的各种要素进行周密的设计,以便对实验的基本指导思想、研究过程应遵循的原则、研究各环节的具体操作计划,研究结果的理论假设和目标预期、实验施加影响的对象以及实验影响的具体实施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作出规定,并将其反映到研究方案中,使其指导整个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开始阶段花了大量时间,调查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使得我们的研究在课题展开的最初阶段,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周密的研究方案,以指导以后的研究工作.虽然原方案在研究的进程中有修改、补充和改进,但整个研究活动是在方案的指导下开展的.它保证了我们工作全过程的计划性和有效性,使得整个研究能够协调、有序地开展下去,从而为成果的获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 研究的目标
通过<<精选习题,强化训练,反馈矫正>>的课题研究,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不断地分析、总结、探究,以形成教师自我具有个性化的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创建适合学生认知、能够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兴趣的数学实验平台.引领学生从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通过强化训练,及时反馈矫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进而推动我校理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正确认识课程实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深入理解用教材教的本质内涵.结合学情,合理对教材再加工,使教学设计趋于最优化.
以集体备课作为课题研究的有效方法,探索新课程理念下,集体备课的意义、程序、使之成为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形成较具普遍性的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实施教学的底线,为实现教学最优化提供前提保证.
依据课时教学设计,编制同步课时指导训练作业本<<随堂导练>>,使之成为巩固知识,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关注不同需求,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兴趣的数学实验平台.
依据周课时教学设计,编制实施周测评试卷,真实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方法的掌握程度,清楚认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反馈矫正.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
2、研究的任务
以集体备课为课题研修的基本形式,探讨形成适合新课程理念和基本学情的,具有普遍性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普适性教学设计).为学生打造能够进行数学实验的实习作用平台<<随堂导练>>,实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3、课题研究流程图
4、教学实验对象的选择
为了保证实验对象的全面性,我们选择了银川一中07届、08届、09届高中全体学生,以及固原一中、中卫一中、银川六中、平罗中学09届全体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5、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
在本次新课程实验之初,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交流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课题组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他们对新课程和传统课程在理念、立意、内容结构和呈现方式上变化的认识,了解他们对学情变化的认识,了解他们对新课程实验过程中面临问题的思考.通过多次调查、分析、研讨,统一了课题组教师对新课程实验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的认识,达成了共识,为本课题的立项和顺利开展奠定了较为扎实的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了,我们确定了以集体备课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形式.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并通过分析矫正的方法解决问题.先后多次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在使用<<随堂导练>>同步课时作业的07届、08届、09届学生中,征求使用意见和修改建议.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理论、文献、网络资料研究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有关新课程专家解读. 对新课程教材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准确解读数学课程标准,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教材的研究水平,进而优化教学设计.精选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现实,体现教学目标,能引发探究动机,支持探究活动展开的数学学习素材,引领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实现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网络查阅、了解广东,山东,海南课改实验区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掌握课改实验区最新教学研究动态.并从中筛选出切合我区实际的文献资料进行学习研究.使我们的研究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使研究成果具有普遍性,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
编写普适性课时教学设计、编写<<随堂导练>>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组织课题组教师:(1)集体备课.分析本教学模块的目标和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合理划分课时,以课时为单位,集体讨论、交流形成普适性课时教学设计框架结构决议: ①教学任务分析,要有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②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要提出突破难点的方法;③教学基本流程分析;④教学方法建议;⑤注意事项:本课时中知识要掌握哪些,能力要培养到什么程度.
(2)编写普适性课时教学设计草案和相关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3)讨论修改普适性课时教学设计和相关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形成决议,指导课堂教学,依此确定同步指导训练作业本《随堂导练》的编写框架.
(4)编写<<随堂导练>>,周测评试卷,讨论确定.
(5)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反馈矫正.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1、 编写普适性课时教学设计
普适性课时教学设计的编写是集体备课的结果.每个模块的教学设计都通过多次的集体备课,反复讨论修改形成.教师在接到授课任务后,首先要学习钻研《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意图,把握教学思路,对三维目标要心中有数.第一次集体备课,通过交流讨论,形成怎样用教材教,怎样对教材再加工的共识.合理划分教学课时,制定每个课时所完成的基本教学任务,重点解决的问题,突破难点的方法,所学知识点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能力要求到什么程度,形成各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 课题组教师分工编写课时教学设计.同时把一些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讲解的重点、难点内容分解出来,并从中筛选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内容由课题组具有特长的教师,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第二次集体备课,讨论修改各教师完成的课时教学设计草案和课件,形成课时教学设计决议稿,指导今后教学实践.同时根据课时教学设计,讨论形成课时指导课时作业<<随堂导练>>的编写框架结构,教师<, /SPAN>分工负责编写<<随堂导练>>和周测评试卷.第三次集体备课,讨论形成<<随堂导练>>决议稿.第四次集体备课,根据教学实践,反馈矫正教学设计和<<随堂导练>>,在下轮教学实践中修正完善.
2、编写课时指导训练作业本《随堂导练》
在设计编写课时指导训练作业本《随堂导练》的过程中,我们以课本内容为依托,以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为支架点选取和设计试题.意在夯实双基,掌握探究方法,使之成为巩固知识,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关注不同需求,成为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兴趣的数学实验平台.为此我们把<<随堂导练>>设计成活页作业,每课时一页,具体设置五个栏目:一是知识清单.本栏目主要是引导学生课后,认真复习回顾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整理课堂所学即可完成,同时,本栏目概括了本课时概念,公式,定理形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基础达标. 本栏目所选习题,以课本中练习题或习题为原型,通过精心选编形成,主要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三是能力训练.本栏目以本课时所学知识和方法为基本素材,研究整合,强调对知识和方法的本质上的理解和领悟,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以上三个栏目要求全体学生必做,试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题量一般为11个题目,大多数学生可在45分钟左右完成.四是链接高考.本栏目试题主要选择1个或2个围绕本课时知识和方法的高考试题,目的是了解高考试题是如何对这些知识进行考查的,提高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五是拓展空间.本栏目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平台,所选取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本课时的基本方法,以问题的形式或探究课题的形式适度延伸拓展数学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获取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栏目四和五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 <<随堂导练>>五个栏目的设置为程度不同的学生设计和精选了适合其实际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知识结构的数学学习素材,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用内心体验与创造来学习数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3.编写周测评试卷
周测评试卷的编写主要围绕本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 周测评是一次定题量(一般是6个选择题,3个填空题,3个解答题),定难度(各次测试相对难度一致),定时间(每周全体学生在同一节45分钟)的集体测评,目的是了解本周教学和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了解学习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有效的反馈矫正,同时加强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强化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
4、课堂教学实验和反馈矫正
根据课时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完成课时<<随堂导练>>,组织周测评.教师通过对学生每天<<随堂导练>>的批改和周测评的批改,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采取集体矫正、个别矫正、评价矫正相结合的矫正原则,既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矫正,又对少数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个别矫正,即对每个学生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矫正.通过集体讨论,矫正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5、总结提高阶段
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水平,交流研究经验,推广应用.课题组在银川一中07、08届学生中实验的基础上,将取得的成果<<随堂导练>>,经过认真的研究修改,并在09届银川一中、银川六中、平罗中学、中卫一中和固原一中学生中进行实验.课题组适时召集这些参与课题研究学校教师交流讨论,总结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促进了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学校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使课题研究成果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成果及自我评价
经过5年多的探索实验,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激发了教师钻研教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近5年的课题研究中,通过选择符合课题要求的数学素材活动,不断地反馈矫正和大量的集体备课活动,特别是在大量的课时指导训练作业的编写过程中,教师深深感到,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的.做到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结合学情和教学实际, 遴选教学素材,深入再加工教材,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用教材教的能力和水平.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集体备课是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是新课程中开展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教师们就某一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理解教材、探索教法,拓展教学思路,使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使遴选的教学素材针对性强,目的明确,难度适当,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使参与活动的教师增强合作意识和整体意识,在交流,反馈矫正中提高参与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近年来,课题组教师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学习、观摩新课程实验的大批教师,教师们对教材的准确把握,生动的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经验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把我区实施新课程的实验的成功经验推向全国,为全国深入全面实施新课程提供经验.
二是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由于课题研究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通过集体备课,互相交流学习,不断反馈矫正教师的教学行为,激发了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教学中教师们能够依托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支架点,从夯实双基,关注过程与方法,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兴趣为目的,遴选教学素材,避免为考而教,不考不教的现象,使其真正步入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的主方向和数学思维发展的主方向上.同时课题研究注重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做好查漏补缺矫正,辅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加深了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明显的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用数学观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这几年学生开展的研究性课题的质量明显提高,数学竞赛和高考数学成绩大面积显著提高,反映出课题研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题研究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课程标准对传统内容的编排和要求进行必要的探索和研究,在遴选数学素材时,注意问题情景的创设,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如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交流讨论、撰写论文等引导学生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发展学习能力.在教学和编写<<随堂导练>>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数学学习上的差异,将<<随堂导练>>设计成必做和选做的不同栏目,使不同基础、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和发展方向的学生都能学数学、做数学,都能得到具体的指导,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克服他们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成绩也有了程度不同的提高,学习方式得到明显改善.推动了数学教与学相辅相长,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是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完成了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课时设计,将必修部分的教学课时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发表在《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编写完成高中新课程课时指导作业<<随堂导练>>,并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广受欢迎并再版.形成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周测评试卷.分别编写了《成功之路》--2008、2009、2010年宁夏高考考前模拟试卷,由吉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课题组成员多次在区内外就新课程新高考研究做专题交流.课题组获2008年度银川市优秀教研组.
参考文献:
[1] 涂荣豹:数学解题的有意义学习 .数学教育学报.2001.4
[2] 刘次律: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数学通报.2003.1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章建跃:有效改进课堂教学.数学通报.2008.12.
附件一:实验方案:
倡导理性思维,提高数学能力,促进有效学习
-精选习题,强化训练,反馈矫正课题实验方案*
银川一中数学组
一、课题研究论证
1. 问题的提出
(1) 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这将使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交流的时间增多,教师讲的时间,学生练的时间相对较少。教师讲得少还可以通过讲的精去弥补,而学生练得少就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很可能会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形。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工具,要掌握它,实践练习必不可少。数学家齐民友说:数学是算懂的,而不是看懂的,当然更不是听懂的。这里的懂,有理解、应用的含义。从知识的分类上看,外在的知识,也就是教师能够直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分为可言传的和不可言传的,可言传的知识就是明确知识,这部分知识必须从听中学,不可言传的知识就是默会知识,这部分知识本质上是理解和领悟。必须从做中学,实践证明,实践技能很难诉诸于文字、科学的创新源于默会的力量。因此,不论数学课改如何进行,留给学生做的时间不能少,做的少了,从中悟到、学到的知识就少了,而从做中学到的恰恰是重要的数学基本技能、数学思维方法、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体验。
(2) 立足基础,突出能力是数学高考命题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教师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研究不同习题解题的思维方式,合理协调和匹配不同思维方式的习题,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的发展。
(3) 长期以来,学生的练习习惯于规定为统一的内容,这存在着不少的弊端。一是统一的练习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同样的练习量对程度相当的学生来说是适当的,对一些程度稍差的学生可能就比较困难,而有的学生可能觉的不值一做。二是统一的练习缺乏针对性。学生在课堂掌握知识的情况千差万别,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或需要巩固记忆,或需要进一步理解,或需要拓展视野,开阔思路。而统一的练习则缺乏针对性,达不到拾遗补缺的目的。其三,统一的练习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合理设计针对不同需求的练习套餐,让不同胃口的学生或吃饱或吃好,就成为一个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研究的重要课题。
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有效的练习设计,促进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的发展,是区内外许多重点中学都在积极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区外的许多重点中学都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并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而我区这项研究刚刚开始,课题的研究成功与否对开展我区数学新课程实验研究,对如何巩固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不断更新数学教育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精选习题,认真研究不同习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功能,引领学生从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通过强化训练,及时反馈矫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推动我校理科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目的。
4.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通过设计整个课堂教学结构, 寻求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方法。
(2) 研究编制课时练习的基本原则。
① 在时间和数量上定时不定量原则如何落实。
② 在难易程度上,相同或相近问题的分层设计的方法。
③ 练习梯度与学生层次的对应关系。
④ 在内容方面,如何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⑤ 研究反馈矫正的方法。
5.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从做中学,也就所谓的学数学就是做数学。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3)有意义学习的理论.
根据有意义学习的理论,有理由认为数学解题是有意义的学习,其实质应该是: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新问题与自己解题认识结构中的适当知识之间,建构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学习者的解题认识中除了包括已有的解题经验以外,还包含有影响数学解题学习的其它因素。数学解题作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包含着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新旧问题意义的同化与顺就,新旧解题方法的同化与顺应,新旧解题策略的同化与顺应等。所谓数学有意义的解题学习,也就是在所有这些新旧两方面之间,建构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要实现数学解题的有意义学习,首先是新问题对学习者是否具有潜在的意义,也就是新问题所涉及的的知识、方法、策略和思想都是学习者已经获得意义的,已经储存在学习者解题认识结构中的。其次,学习者要运用达到一定水平的一般思维动作和数学特殊动作,将数学新问题与自己认识结构中的有关方面的切合性做出识别。再次,学习者在新问题涉及的知识、类型、方法、策略、思想与原认识结构中的有关方面建构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那么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原有的解题认知结构也得到了改组和重构[1]。
6.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①课题是在校领导直接领导,教导处、教科研室协调组织,数学组全体教师参加研究的行动课题.
②我校数学组现有自治区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高级教师 12人.近年来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承担完成了银川市科研课题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获银川市首届中小学科研成果二等奖;科研论文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第十届中国数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获全国三等奖, 宁夏首届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承担骨干教师课题运用《几何画板》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课题研究,获宁夏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学科知识整合的实验研究被列为2003年宁夏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题;课题'MM教育方式'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列为2003年宁夏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作为核心成员参加了宁夏普通高中学校课程编排方案指导意见的研究工作。
③学校在每周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并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为课题的完成提供了时间和经费保证。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1.课题的界定:
①&, nbsp; 精选习题是指在教师精心钻研教材和教法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按教材的知识体系,分类设计课时练习。要求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到求异思维、创造思维,统箸考虑、全面安排,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造条件。在分类设计上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性发展,把每类练习按难易程度设计成不同的档次,在选题上突出能力立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选择地做练习,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
② 强化训练一方面是指学生按照必做+选做定时不定量的原则完成每天的课时练习。另一方面是指每周统一时间的全校各年级学生三定(定时、定量、定要求)的集体练习。
③ 反馈矫正是指教师通过每天课时练习和每周一次的集体练习的批改,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调整练习设计,采取集体矫正、个别矫正、评价矫正相结合的矫正原则,既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矫正,又对少数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个别矫正,即对每个学生按练习的选取量、正确量、认真程度或进步程度进行评价矫正。
2.课题的理论假设及研究目标
课题的理论假设:本课题研究认为,通过精选习题,强化训练,反馈矫正,对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培养素质,发展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促使教师研究教学,钻研教材,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 课题的研究目标
① 编制同步课时练习,课时测试并组织实施。
② 突出能力立意,倡导理性思维,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课题研究的变量控制
(1) 课题研究中的自变量:根据教学内容组织设计、编制同步练习过程中的途径与方法,不同思维方式习题的协调和匹配及不同层次水平的兼顾。
(2) 课题研究中的因变量: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3) 无关变量控制:本课题以我校高一,高二全体学生为实验对象,无关变量控制主要是影响客观效度的各因素,为此课题组采取如下措施:①以年级备课组为一个实际单位开展研究活动,统一教育内容、目标、要求、尽可能缩小因教师教育能力、教学内容理解不一致等原因造成的差异。②实验过程中采取学校教导处统一组织评价测试,用以客观验证课题假设,真实反映被测试对象的变化。③根据实验要求,实验中不搞班级之间竞争与评比,采用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测试方法,使实验评价趋于公平与合理。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精选习题,强化训练,反馈矫正,寻求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的方法。做到:①精、点、能。精---精心备课、精讲精练、精选习题、精心设计练习;点---分散难点、突破重点、抓住知识点;能---培养能力和学生的准、熟、巧 (准,准确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巧,在准和熟的基础上形成技巧,强化训练学生时短高效的学习技巧)。②合理匹配和协调不同数学思想方法的习题,突出能力立意,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概念,促进数学理性思维发展。③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改变重量轻质的题海战术,突出题目的典型性、代表性,防止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力求做一题通一类,会做的题都做对,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低效问题。④处理好速度与正确率的关系。课堂和课后练习实行限时训练,强化学生做题的时间意识,克服学生只管将题做完,不追求正确率的不良习惯。⑤研究分层次练习的编制的方法,以必做题、选做题相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做,发挥练习的最大效益,克服过去练习量大而低效、多重复劳动的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⑥及时研究周课时教学反馈信息,制定辅导矫正方案,实施针对而有效辅导。
5. 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①2004年3月----2004年9月,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分析学生学习数学状况,到外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思想基础。②审报课题,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04年9月-----2009年7月,设计编制同步课时练习并应用,组织课时测试,及时反馈矫正.
(3)总结提高阶段:2009年9--12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组织课题结题验收;汇编银川一中高一、二数学课时同步练习册,并推广应用.
6.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采用教育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要方法.个案调查与综合测试相结合.以实际应用为切入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7.课题预期成果
①课题研究报告;②课题研究论文;③汇编银川一中高一、二数学课时同步练习册;④附件材料。
8.完成本课题的主要措施:
(1) 学校教科研室大力支持,将本项实验列入正常教学活动中.
(2)教科研室提供人力保障和经费支持.
* 课题组成员为数学组全体教师,执笔人:马金贵。
参考文献:
[1] 涂荣豹:数学解题的有意义学习 .数学教育学报.2001.4.
[2] 刘次律: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数学通报。2003.1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更多阅读
17@3652013年/14年香港新界大埔区小学教育竞争力排名84校网 香港大埔区房价
衡量指标为:教育投入30%,教育过程20%,教育成效50%
论文喜获安徽省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选一等奖 征文比赛喜获一等奖
论文喜获安徽省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选一等奖附件五:安徽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获奖名单甲组一等奖(50名):市
转载 科学研究的艺术(八) 中国艺术科学研究所
(续七)科学研究的艺术(八)夏五四/摘到这一步的时候,研究人员可以将课题分割成若干公式化的问题,并开始从实验入手。在准备工作阶段,科学研究人员不应消极地用资料充斥头脑,而应该寻找现有知识上的空挡、不同作者报
教育科研成果有哪些表现形式?案例 科研成果形式有哪些
微型教育科研成果有哪些表现形式?(案例)主要的有研究报告、成果报告、调研报告、科研论文、案例,其次还有经验总结、反思记录、教育故事、教育日志、教育随笔、示范课、教具、校本课程开发等。微型课题的成果更侧重于哪些形态?我们的观点
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简介(中英文) 林业科学研究所
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 简介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致力于性与性别的教学、科研与社会工作。研究所的学术理想是:学术研究为改造社会服务,通过性学研究促进性人权,通过性别研究促进男性参与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