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作为一个新人,要展示一堂新教师成长示范课,课题是《声声慢》,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播放《二泉映月》,营造氛围,进入意境。
《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是盲人阿炳通过如怨如慕的二胡声演绎人世间的悲凉,这是音乐传达给我们的悲愁的经典。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血泪和着文字写成的《声声慢》。
二、讲讲你所知道的李清照
老师补充——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名篇之一,是她在遭受一连串打击(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历来人们公认是她的代表作。
三、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国文本是“读”的学科。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若能到这种境界,必将终身受用不尽。
从中可以知道,诗歌是用来吟诵的。
四、自由吟诵,整体感知
Q1:读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Q2:如果用词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板书:愁)
五、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
六、反复诵读,读词赏愁(本堂课的重点)
Q:读一读,讲一讲,为什么说词中句句皆现愁?(找出最能产生你的共鸣的词句)
学生自由品读,主要抓意象去分析赏愁,出示相关意象的诗词和名家点评,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赏析时老师及时点拨学生朗读。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形式上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内容上从人的动作、神态——到环境的悲凉——到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①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再婚离婚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为了派遣这种哀愁,作者一大早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
②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③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老师出示ppt: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2)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板书:酒)
①看到写酒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愁,本要说的是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用意含蓄,可此处不明说,却言“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此处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②比较少女时的醉酒: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该绿肥红瘦。
③出示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板书:雁)
Q: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因为“雁”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但雁可以再回到北方,而自己却只能客居江南。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此时再见飞雁,因而有旧时相识之感。
雨雁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3)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板书:黄花)
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词人自己因忧伤而憔悴,非指菊花枯萎凋谢。古人有九九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但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欣赏金石拓片。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渗透着深刻的生命悲哀。
(4)梧桐、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板书:梧桐、细雨)
①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落在梧桐上,又点点滴滴洒到地上。这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绪,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②老师出示梧桐细雨意象的诗词,加深学生对这意象的理解: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七、围绕一个“愁”,作者选取了那些包含深情的意象,心中的愁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句句皆现愁。让我们伴着音乐,化身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声声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拿起手中的笔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学生展示,老师也呈现一首小诗: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南国的雨啊,
你点醉了我的心
滴浓了我的眸
也催老了我的哀愁
独自,守着窗儿,
对一盏淡酒,
欲饮泪先流:
多少桨声惊起莲池的沙鸥?
多少离愁沉了双溪的舴艋舟?
多少秋雨敲碎窗前的芭蕉?
多少年头忘记相思的烦忧?
雨打梧桐
点点滴滴
脸憔悴
人常醉
泪常垂
夜难寐
鸿雁来时正伤心,
黄花满地憔悴损!
再回首
千年古蕴藏不住我心中的淡淡愁
难回首
江南阁楼载不下我眉头的缕缕忧
八、作者就在这样的秋雨的黄昏,用心中点点滴滴的泪,化笔下字字句句的情,用凄凄惨惨的愁,成就了声声慢的美。
让我们包含愁情的去朗读声声慢。(配乐)
老师也尝试着去范读(配乐)
九、总结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是何等的不幸;作为一位词人,李清照又是何等有幸。她的一曲《声声慢》,就如一朵美丽的奇葩,凄美又动人,永远在词河里流淌。让我们记住李清照,记住这位绝代才女!
十、作业
选取词的某一意象,结合平时具体作品,做简要分析
板书:
陈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