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广泛而无一精擅是不是一种悲哀? 兴趣广泛 英文

【彭小样的回答(199票)】:

亲身经历回答你吧。

我不知道你什么状态,但我能体会到问这个问题时候的你的困惑,因为我也曾有过。

我的情况可能和你类似,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对什么都有兴趣,并且能做到那20%的优秀一部分。但最重要的是,也坚持不下去。

从小到大,同龄人里知识面比我广的人我还没有遇到过,在上大学以前我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这一点。在任何人的专业领域都可以和别人聊的下去,因为我都略懂,从学习,生活,百科,艺术,体育,历史,政治,烹饪,甚至驾车等等等等,不谦虚的说可以是个全才(某种程度上就等于庸才)。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强烈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性格。

数学考试没有及格觉得很丢人,高中三年后高考数学146分。

高中看别人打台球很帅,自己感兴趣开始学,到了大学成了全校台球知名人物,可是和半职业运动员聊过以后,放弃了继续深钻这项运动。

大学看到舍友都在打dota,自己开始学,从才开始智力敏捷英雄都不分,到毕业时掌握施法前摇后摇,意识各种技巧,可当技术需要提高到天梯2000分的时候,我又放弃了。

曾经年少轻狂,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比如说就算遇到了网球比我打得还好的人,心里会想,那又怎样,你学习有我好么,做的了一手好饭么,出国旅游过么。遇到学习好的人又会觉得你除了学习比我好剩下所有的领域都不如我。就这样在自己的傻逼逻辑里上完了大学。

圆面积越大,周长也越大。便知道了自己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可随之而来更大的问题是,我以后干什么?这可以说就是一种悲哀。大学期间我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却对自己专业毫无兴趣,旁听过建筑,经济,生科甚至医学院等等的课程。依然找不到今后的方向。这些专业我都感兴趣,可一想到要作为自己以后谋生的专业,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不甘心。认为自己只利用到了自己广阔能力的一个分支。说白了就是觉得很亏很浪费。可是事实上,就算我选择了任何一个领域。在当中也未必做到最好。所以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方向和能赖以为生的兴趣所在。也许三年五载,也许是一辈子也找不到。

我在国内不错的大学毕业以后,现在却还在日本读语言学校。不只是为了来盖学历,更为了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毕竟父母和女友对于我不确定专业,不深钻的状态已经非常着急了。现在节奏太快,比我更悲哀的是很多人的一生从自己填报大学志愿专业的时候起,就已经无法挽回了。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种悲哀的话,我深表赞同。可是如果你能很好的利用它,它就会成为你巨大的财富。

【Cat Chen的回答(121票)】:

我来说说领域专家这把钥匙打开的门是什么吧,然后你自己决定开不了这扇门算不算悲哀。跟 @彭小样 答案中的经历正好相反,我的经历让我十分清楚「一万小时定律」是如何生效的,而这就是那把钥匙。

我从幼儿园开始学编程,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参加编程竞赛一直到高中,申请保送时专业毫无悬念地只选计算机系下面的专业,大学后觉得竞赛这个事情连续做了 9 年没意思了,所以开始自己做项目、回答问题、写博客。毕业后进入前端这个细分领域,到现在做了差不多 5 年了。无论怎么算,一万小时的积累肯定是够了的。

这把钥匙打开的门,背后并没有工作机会,但有自信和社交机会。自信源自你对一万小时的切身经历。在你知道「一万小时定律」确实有效之后,你知道任何事情都不难,你只要积累精深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的时间就可以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精深练习和盲目练习有什么区别,但因为你已经在一个领域成功过,所以你知道如何为自己设计训练,或者是找怎样的领域专家来为你设计训练。(更多精深训练的话题可以去看《Talent is Overrated》和《The Talent Code》这两本书。)

除了自信,你还能更容易结识到其它领域专家以及跟他们建立信任关系,这就是社交机会。由于某些社交场合对背景的限制,在你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后,你会发现你有更多机会认为到毫不相关领域的专家。在这种场合通过熟人互相介绍认识的人,通常比较容易尊重对方,因为知道对方也经受过一万小时训练,结合自己的经历明白到对方也不容易。如果将来有机会合作的话,这样的人也比较容易建立信任,因为对方的经历证明他能够坚持。

【采铜的回答(143票)】:

我来帮@彭小样 同学,帮他把没写完的东西写完。他最后一句话里说“如果你能很好的利用它”,我就写写怎样才叫很好地利用。

如果用“精擅”为尺度,世界上可以分为三种人:

无一精擅的人,这种人一般做不成什么事情;

有一处精擅的人,这种人通常是社会中的“专业人士”,有稳定的收入地位,是社会的中坚;

有两处以上精擅的人,比较稀少,这种人通常是非凡人物,牛逼,高创造力,是社会的先锋分子。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简单地分为“有精擅”、“无精擅”两类人,而要把“有精擅”分为“一处精擅”和“两处以上精擅”,这两者之间难道有本质的区别吗?

有。

两处以上精擅的威力在于可以把两个不同领域的能力连接起来,发生化学作用,产生炫目的爆炸效果。高度的创造力就诞生于此。随手举一篇张佳玮张公子的篮球评论:

《豹子头林书豪教头大战玉麒麟卢比奥员外》

且说那玉麒麟卢比奥员外,生得玉树临风,技艺娴熟,诸家枪棒都使得,拈花微笑间就能运筹帷幄。豹子头林书豪教头,使一条杆棒虎虎生风,一地里卷入来勇健无对,棒舞如风,水泼不进。这二位都是天罡地煞,端的了得。这日狭路相逢相逢,果真是:恶狠狠来雄赳赳,雷吼风呼杀气显。一对虎争餐,两条龙竞宝。要知二虎相争如何?

两个人都只威风了第一节。

……

……

正是因为张公子同时精擅小说和篮球,所以他的篮球评论是独一无二的,树起了一座罕有人可以企及的高峰。再看梁欢老师,左手App,右手音乐,一拍就做了个音乐App,其他人做得了吗?做不了。这就是我说的社会的先锋分子,高创造力的牛逼人物。

我写这些不是为了让@彭小样 同学进一步绝望,反倒是要给他希望。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牛逼人物,一般来说,不大可能从第二种人即“专业人士”那里转化过来的。因为专业人士之前往往是学校里的乖学生和学习尖子,高中文理分科——大学选定一个专业——连着读到硕士/博士——找到专业对口和体面的工作,每一步都往越来越狭窄(同时也是越来越艰深)的道路上走。他们可能在接触到足够多的兴趣之前,就早早地进入专业发展的单行线,进入了日复一日的单领域的打磨之中,如果要他们再拿出足够的时间和想象力去精通第二件事情,可能就太难为他们了。

而反倒是那些目前兴趣广泛而无一精擅的人,倒是有可能晋升为第三种人,这些人或多或少偏离了正统的流水线教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开拓对世界的多元认识上。甚至可以这样说,现在的第三种人就是从大量兴趣广泛而无一精擅的人里面羽化成仙修炼出来的。正是像彭小样同学这样的勇于尝试,才有可能让他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正是由于广泛涉猎开拓出来的眼界,才能使他不会一直局限在一个单一的领域,而有可能通过奇妙地关联组合,“连点成线”,创造出新鲜的事物来。

所以说,“兴趣广泛而无一精擅”是否是一种悲哀,我的答案是:“是,也不是”。“悲”的是,这些人目前来看就是第一种人,干不成什么事情;“喜”的是,他们的未来,尚有成为第三种人的可能。而“转悲为喜”的方法,就是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克服自己心头的畏惧,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努力化不精擅为精擅,变一处精擅为两处、三处,把分割、离散的精擅变为相互关联、交错的精擅,如是若干年后,江湖上就会有你的传奇。

【黄靖昀的回答(92票)】:

人生在世,所为何者。追求此与追求彼之间,并无高下。强行划分高下的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而主流意识形态这样东西,最是不靠谱,潮流一改,风向标就不同了。

不管什么潮流,做人必须要对得住自己。

不谈兴趣,先游移到价值观,它可大可小,决定了你要成为什么人,需要做所做的事,如同模糊编程一样。

1)有些人,一腔热血,献给国家献给党,消磨了青春,耗尽了生命,默默无闻做垫脚石,九死而不悔。你可以笑他傻,他也可以自嘲自己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2)有些人,汲汲于名利,所做之事,无一不以投入产出比来衡量,甚至将一场宴会,一次欢场都当作交易的拟态。你可以笑他痴,他可以笑你未看出世事艰难,不知为无钱之苦,万事都得苦心经营。

3)有些人,成就感附身,势要用脚丈量寰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足形容他的雄心霸气。整日里思索,写作,勘破人世一样读他的书,走他的名山大川,捉他的棋,品他的茗。你可以笑他避世,他可以笑你太俗。

4)有些人,闲云野鹤,名利如浮云,和尚敲钟,过得一日是一日,你何曾见他孜孜以求过学问,你可曾见他求过功名,你可曾见他清高过。他只想不装逼,或者你见到,会说他没志气。

凡此种种,周边的朋友总可对号入座,一样米,百样人。谁悲哀呢,你替他悲哀,他还恨你不争呢。

回到兴趣,亦复如此。兴趣多,于事无补,是好是坏,得看你想成为那种人。除非,你想成为第四种,如下建议,值得你一读。

你说你涉猎广泛,无一精通。那是当然,所有的产出,都需要投入,投入里最攸关成效的不过是专注的时间。人家一天24小时,你不会25小时,再居中刨去睡觉6到10小时,吃饭1到2个小时,在路上半个小时到2个小时,再剔掉分心的时间,你还剩下多少时间用于某方面的兴趣增益。工作以后,一天当中能抽出一个小时发展你所谓的兴趣,已经相当难得了。

纵使赐予地球温暖的太阳亦可作如是观:还记得放大镜之下,稀松平常的纸张竟然被点燃吗

所谓精力分散的天才,还比不上一个庸才。此间道理易明,做起来不容易。只是,你得知道,生命有限,你挥霍不起。

时间是量度人生轨迹的单位。五年后,你是什么样,完全由现下你的努力所决定。你的未来,由现在的你兴趣聚焦而塑造。

现在就从你的爱好中,找出能最大限度令你快乐并兼顾未来事业成长的爱好吧。我相信,你兴趣那么多,一定知道哪些兴趣比较有前景,全力扩展它吧。

坊间流行着一些“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作为过来人看之,颇有几分道理,你不妨试试。沉淫进去,浸泡在经验和知识之中,尽可能地拓展自己,你的路只会越来越宽。

苦心婆心,唠叨到这么多,勿怪

【SHI Wenxin的回答(97票)】:

前段时间看梁启超的家书,

他在写给梁思成的信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

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

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

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

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读后大为振奋,与题主共勉。

【Lawrence Li的回答(32票)】:

是的。

至少要精一樣。

【李桁的回答(26票)】:

首先,您最好解释一下这个"悲哀"。兴趣广泛无一深入的时候是里面的什么让你感到悲哀了。

看其他回答,感觉原因是:自己一事无成,没有在某项领域下狠功夫然后在这领域里出人头地,这让人悲哀.

然后,我就觉得这个悲哀跟兴趣广泛没太大关系了....而是因为"不成功"而悲哀了。

反过来说,兴趣专一就一定能干出大成就?

对,有人说兴趣专一可以长时间钻一件事物,这样铁杵磨成针,成功概率总是大些的。但是同样如果你兴趣广泛,可以在各个领域里穿梭,你的视野广,你能将一个领域引入到另一个领域的可能性也更大,你创新的可能也更强嘛。

我觉得兴趣广泛才是热爱生活的表现。对万物好奇,竟可能对更多的东西感兴趣,并且去尝试一下,这才能让我觉得活在当前这个世界,古代回不去,未来活不到,也只能充分体验目前人类文明以及自然可以给你带来的一切了。所以我觉得这没啥。

当然,以上都是大话,很空的。如果你现在没有“条件”去兴趣广泛,那先专注做点儿什么吧,不然你的兴趣广泛可能只是透支快乐,而在消耗时间后懊恼。如果你已经不愁生存问题(当然,这个条件完全看自己了,有人能一天靠3个馒头过了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那么我觉得兴趣广泛,并能获得其中的快乐,毫无疑问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张宏川的回答(12票)】:

兴趣广泛却无一深入,兴趣太过深入却无法广泛,两者各有各的悲哀吧。

我觉得兴趣嘛,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拥有兴趣爱好是为了给人生减压的,而不是给本已压力重重的生活再施加更多压力的。

(不知道我是否有回答到你想问的问题。Hope this helps~)

【和泰的回答(12票)】:

兴趣广泛、无一精湛,真巧,看来我也是你说的这种人啊,呵呵。

你可能会羡慕专业人才在各个领域如鱼得水,但是自己却无一擅长。

但是,请醒醒吧,你悲哀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己无一精湛,而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从小学到高中,中国的教育一直鼓励通才,所以像你、我这种各个科目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孩子混的自然是如鱼得水。

可是,这个世界不仅需要全才,更需要的还是专才。

所以可能上了大学、参加工作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知识面变得一无是处了,失落感、枯涩感蜂拥而至,觉得自己忽然没有拿得出手可以与别人相比的事情了。

何必呢?

一切都是所谓的“好胜心“作祟。

如果你真的有所热爱,set up all your mind to do it,我想你一定可以做的出色。

当然我也知道,想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很难的一件事。

但是起码我知道,不需要自己样样都比人出色。

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做好自己想要做好的事情,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Sherry的回答(13票)】:

我是典型的最贴题的人,对各种东西好奇心泛滥

数数那些我因兴趣学过的东西

语言类:

法语,日语,韩语,泰语

技能类:

VC++,Flash游戏制作,ps,coreldraw,premiere视频剪辑特效制作,DW,PopSub,SAI

艺术类:

素描,油画,国画,芭蕾,街舞,钢琴

手作类:

擅长N种围巾织法,手工狂热者,烹饪爱好者,蛋糕初级菜鸟

兴趣是让人生活充满乐趣的东西,怎么会让人觉得悲哀呢?反问提问者。。。

【古越的回答(20票)】:

博而不专的原因只有一个:聪明人怕失败。

有一定天资的人,任何领域的入门都是轻而易举的,而这种轻而易举可以带个人巨大的智商上的快感。

而任何一种深入都会有碰壁的危险,能够做到博而不精的人都是某种层面上的聪明人,聪明人下意识地就会避免失败。

博而不精有那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和各种人都能轻易展开谈话,受人欢迎,易于装逼,简直是饭桌上的不可或缺分子。一点点的投入就可以收获巨大的回报。

专精的风险有这么多,需要花下大量的精力、时间的投入,却无法和非自己领域的人沟通,投入产出比看上去太低了。

聪明人不会让自己吃苦,但不吃苦就永远只有小聪明。

【王轶淳的回答(3票)】:

国富论告诉我们,分工是才是硬道理

【DrizztVII的回答(20票)】:

啊哈哈——啊哈哈——啊哈哈哈哈哈——————

我一直纳闷这种问题为啥经常都是“XXXXXX是不是一种悲哀”的格式而不是“XXXXXX是不是一种快乐”之类的,反正人就活那么几天,爱怎么活怎么活——都是自己选的路,干嘛从出发点就和自己过不去?

【田大馬的回答(4票)】:

興趣廣泛的人通常不是沉悶的人,那些好學所帶來的是樂趣。

譬如彈鋼琴,曉一兩首曲子,面對朋友偶爾得瑟一下,多好玩,但那個“精擅”,我估計是指用來賺錢,那你看郎朗小時候被迫連續幾小時練琴的時候有樂趣麼?

把樂趣和賺錢分開唄。

不過,其實,心底裏自卑的那個我,想說是。

【张一的回答(7票)】:

强烈建议看下《这一生,再也不会有的奇遇》这本书,对你会有启发性。兴趣广泛有很多梦想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兴趣广泛不是缺点,而是一种优势,但不应该都浅尝辄止,而是要给自己先创造一个大的平台,比如你可以先利用好的其中一个兴趣优势,将它无限放大,做专做透做大,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的梦想或兴趣也都会很容易的实现。

就比如看电视节目,你觉得看一台电视看效率高呢还是看三台多台不同电视节目的效率高呢?显然是针对一台。袁岳,零点创始人总裁,他把咨询调研这个梦想做好了,有了今天这个地位了,他就可以做他自己其它的兴趣梦想,比如写书、做主持、旅游等等,顺其自然的事情。

不过还得说,有的人确实很缺乏专注力,但你承认,还必须要努力去锻炼他,专注,是你这种人最大的敌人,如果做好了,你也就成功在望了!

【蚂蚁的回答(0票)】:

人生中总会有一个东西,让你奋不顾身放弃其它所有的

遇到,你幸

没遇到,你命

【邢永伟的回答(0票)】:

如果广泛的兴趣能给自己带来乐趣而不用考虑用擅长的兴趣为自己带来实质的好处,这不是很好么

【周涛的回答(2票)】:

从小到大,同龄人里知识面比我广的人我还没有遇到过,在上大学以前我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这一点。——@彭小样 上述感到找到知己了。

喜欢过太多的东西,有一次无聊着把曾经和现在的爱好列在一张纸上,一张纸都完了。我父母和你姐姐从小到大都十分反感的对我说着一句 “说什么你都知道,说什么你都能讲两句,为什么你学习就不好呢?” (——抱歉,我喜欢学习,但这不是应试教育中的考试成绩,我的成绩一直很糟糕。)

其实要做的不过是调整自己。

精简爱好和兴趣,尝试选出最喜欢,曾经花时间最多的三五样兴趣,并尝试重点发展,进而慢慢筛选出最终几个,让它们一直永远陪伴你一生。

毕业后我换了不少工作,而且工作的行业和内容完全不一样!我只是对它们有兴趣,就试试看喽。

父母对此很不高兴,总是说:“你的专业呢?”

他们指的是我大学的专业,其实并非对大学的专业毫无兴趣,也就是有些兴趣,否则我肯定不选了啊。

最终在去年2012年,我又换了一个行业,这次跨度更大,想了很久,考虑了很多(综合对比分析筛选),还特意辞去工作培训了大半年,最终华丽转身,让父母“目瞪口呆”,哈哈。

我还总想起我当年和别人装X的话:“如果我不知道做什么好,我就在我众多兴趣爱好里面抓阄,选一个,然后全身心投入,再这么我也能成为一个出色……”

【张僧的回答(3票)】:

-

是。

有时候,需要简单粗暴的告诉自己答案

然后,昂首向前。

引梁思成的话共勉:既有所专而又多能,既精于一而又博学,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求学上应有的修养。-

【陈强的回答(1票)】:

如果兴趣真的广泛,所谓不精擅也只是因为精力分散,造成和别人在相同的时间内,你的积累不够量变为质变,如果你有大把时间以轻松的心态来享受这种学习方式,本身没什么可被指责的,无非是需要他人N倍的时间才能显出同样的某门成就来。如果你肩负着就业、出国、等具体的规划时,这种耗时颇长的学习方式便显得不切合实际,不及专攻一门好应付社会的需要。

如果可能会类似偏执狂一般,难以改变泛而不专的事实,不妨再多研究一门能将你兴趣统筹合力的知识框架,可以让每一滴知识都不至闲置、能成为对你切切实实的帮助。不过这类学问研究的人本也不多、要找到切合自己的模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大的可能只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而只是希望接触更多的事物来摸索出那个让自己心动的它在哪。最后我要说从来没有那种行为是错的,而多是不合时宜、所得非所用而已。

【邱岳的回答(0票)】:

谁规定兴趣一定要精湛了,把时间省出来多钻研吃饭的手艺,兴趣本来就是图一高兴的。

【邢哲wanderer的回答(2票)】:

可喜的是:其实视野好。

可惜的是:看回答就知道这样的人太多了。

【Kuhn的回答(4票)】:

先说句废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从来都觉得那种看起来对N多事情都感兴趣,但是总是浅尝即止的人实际上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我觉得对这样的人是其实去广泛的涉猎一下不同的事情也是一件好事。

找不到方向的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多多尝试不同的东西,直到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其实这个宇宙里很多事情都是一样一样的,任何事情,或是创业或是学习或是进行某种修炼,从来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先纵后横从来都是最优化的方式,不管是一个人也好一个公司也好,发展路线大多都是如此。

当一个点做的足够好以后,你所积累的这种经验(学习方式,交流方式,运用方式等等) 在当你进入其他领域的时候一定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丁玮婧的回答(4票)】:

看到这个题目就觉得好亲切。

曾几何时我也曾经这样质问过自己,也被别人质问过。

我从下喜欢绘画,绘画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广大的领域了,学过国画、后来转战素描和水彩,然后半路被领进漫画的歧途;同时,我还热衷于阅读,涉猎面从莎士比亚到梦的解析,从史记中国通史到文革大跃进时期傻到死的小说读本;与此同时,我还热爱拆东西组装和动手做事,作为一个女孩子从小玩四驱车、拆解闹钟敲打电路板同时还接接保险丝;然后,我也热爱计算机、手机软硬件应用,对制作各种手工作物比如十字绣、编织、篆刻、手工折纸等也颇有兴趣;另外我也热爱运动瑜伽锻炼;作为一个女生,除了这些男性化兴趣,同样也有女性化兴趣,比如化妆护肤保养、穿衣搭配和发型时尚等等,同时我还是语言爱好者,对于语言学习有着莫大的兴趣,除了坚持英语阅读,还努力学习法语,还对日语充满期待,我还是动漫和美剧狂热爱好者……

我真的无法全面顾及所有的这一切,大学的专业毅然决然选择了当下所有人非常不看好的“中文系”,持续阅读的同时也对未来感到深深的担忧,我要怎么办?怎么赚钱养活自己?

大学期间坚持不懈的实习,尝试了从HR助理到销售到市场等岗位,发现最适合我的居然是市场设计,于是专攻市场设计,一边上班一边自学了AI、PS、DW等软件,然后发现这是一个大坑,学完了这个软件居然又想学另外一个软件,于是越学越多越学越深,而我其他的兴趣……又被搁置了。

兴趣多其实很忙很忙,为了兼顾我的兴趣,让很多兴趣不至于荒废,我每天上班途中坐地铁,阅读通史若干页,下班途中的时间,一半用来阅读通史,另一半用于学习外语;同时,我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追美剧和动漫,双休日在家打扫卫生之余摆弄自己种的那些花草,时常看看安卓新闻等等。

其实兴趣太多真的不好,因为会累,而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之所以放不下这些兴趣和爱好,是因为我的完美主义倾向和强迫症,我无法将已经着手做了一半的事情荒废,所以用极大的耐心,用一点点爬的龟速追逐着这些庞大的爱好,而往往力不从心。

但是如果摈弃了我这些所有的强迫症患者的坚持,拥有这么多的兴趣也还是好的,当所有人都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浪费时间的时候、当你觉得百无聊赖需要依赖的时候、当你遇到人生中极大的波折让你无法建立心灵慰藉的时候,兴趣爱好能够全力补充和填满这些看似无法度过的时光,让你哪怕处在极可悲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因为心灵的空白而产生过多的悲观与绝望,因为兴趣如此庞大,生活如此丰富多彩,而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么多的兴趣与我,与其是一种负担,不如说是一种资本,它们让我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仍旧保持恬淡的内心,让我始终拥有自己的准则而不至于迷失。

【王彪的回答(3票)】:

这个问题本身有点问题。

兴趣广泛是好事,无一精擅是坏事。这是无疑的。

如果非要衡量广泛的兴趣和没有精通一门之间的利弊,问题就复杂了,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

从谋生、成功的角度讲,精通一门是必要的,只有专精才能带来财富、社会地位。

但另一方面,真正懂得人生的人,都是兴趣广泛的人,没有例外。保持对世界的好奇,才能充实自己的灵魂,懂得思考自我存在的意义。没有专精也不见得就混的惨,胜任一个工作不需要做到专家那个层次,只需保持在平均水准之上就可以了。

而且,只有涉猎过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甚至运动等各个方面,才能发现这些领域在最高的层次上都是相通的。专精一门的可以卓越,但很难成为大师。

所以总结我的答案,是宁愿兴趣广泛但没什么大成就,也不愿意成为一个无趣、只懂得埋头工作的专家。

这个答案有些偏颇,是因为我自己兴趣广泛,但还不能理直气壮的自夸是某领域专家......

【濛耳的回答(3票)】:

a.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是兴趣不广,而且无一精擅。

事实上,当对某个领域稍有成就但不精擅,带给别人崇拜感,但带给自己更多的是自卑感。因为踏入这个门,才发现高手之多,自己之渺小。

所以呢~~先忘记自己的天赋,把自己回归为a类情况,然后好好过日子,发现过得还挺有意思的

【小麦丫的回答(6票)】:

没有深入就谈不上兴趣,纯粹的好奇心而已。

三分钟热度是因为再喜欢的东西也有讨厌与困难的时候,而你这时候却选择了逃避。

嗯,这样你永远也体验不到克服困难后所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李绍唐的回答(1票)】:

我来纠正你的三观的。

首先你要分清兴趣爱好和工作是两码事,兴趣爱好是来让你开心的,有的人通过提升水平来开心,有的人通过人多了热闹来开心,有的人比方你通过经常换爱好来开心。工作是绝定你生存状态和自我实现感的,对于工作,可以一开始有兴趣,也可以逼着自己有兴趣,真正的驱动力是自己的进取心,能力的提升是靠所谓的一万小时的积累和努力。

所以态度对兴趣爱好和工作要有不同的态度,工作要认真,爱好要放轻松。在爱好上的舍,是为了得。比如@彭小样 所说的dota,按照边际效应,我们通过正常的打和看视频,上1600分是不太难的,而要从1600打到2000分,要比1200分到1600付出的努力恐怕10倍都不止。所以如果你只是一个爱好者的话,放下反而让自己得到了时间。

当然在分清工作和爱好的前提下,可以意识到爱好也可以转化为工作,比如dota打得好,于是放下学业,做职业选手,或做视频解说,这时候你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去追求高水平,花大量的时间。但这时候的努力真心不是靠兴趣,而是意志力。听说dota选手训练完是靠打麻将以及和妹子聊天解闷的,没听说是继续玩两局来解闷的。再比如爱好涉猎比较广泛的人,往往也容易发现其他方向和自己本专业的切合之处,而有发明创新,这事对爱好也往往不需要很高的水平,而需要洞见。当然有的时候需要了解深入,那么从前的爱好也变成了专业或者工作了。

所以什么该悲哀的呢,工作不认真努力该悲哀,做着自己的兴趣还老纠结着自己的水平低才是悲哀。有时候水平低真是挺好的,我也是本科是才觉悟,几个爱好一旦水平练高了,就不太容易找到玩伴,享受简单的乐趣了。

【zhuoqun的回答(1票)】:

如果自己并不想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同,也不想「适应社会」的话,就不会去想这个问题了。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需要的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于是整个教育体系也往那个方向倾斜,努力生产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当大部分人都努力为了成功去适应社会的时候,另外一些人,比如「兴趣广泛而无一精擅」的人,肯定会觉得孤独焦虑,虽然除了对自己的生存和成功不利之外,追求的东西没有任何错误。

所以,如果确定自己想要建功立业有所成就,还是尽早改掉这个毛病,选一种社会需要的领域钻研下去;如果下定决心为了兴趣奋不顾身,也可以保持现状,兴趣广泛的人想必不会太笨,找个糊口的工作不会很难。另外,从山脚到山顶的道路不止一条,走自己的路未必不能到达山顶,只是可能需要更大的牺牲。

【韦金捷的回答(0票)】:

没错,我正常为此瞧不起自己。

【copyko的回答(1票)】:

兴趣不影响生产力,这是前提条件吧。所以没必要太计较,兴趣嘛,喜欢就喜欢就行,冷落了就代表你有新欢了。

【刘宇波的回答(1票)】:

不是。我总认为大多数人精擅一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大多数人涉猎广泛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我都尊重。

【zq ma的回答(1票)】:

主要看你处在什么阶段,是做什么的,是大而广,还是专而精,并不是一定的,刚工作的时候确实什么都想了解下,看别人会自己不会,会有一种危机感,但是当走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想什么都会什么都做到最好是不现实的,掌握一门自己精通的才是长久之计,但是很多东西是互通的,尤其是技术方面,原理很多都是互通的,有一种技术达到精通的级别,并不是就关闭了其他方面的大门,所以个人认为,在刚开始的时候是只了解一个方面的东西,第二个阶段是了解的东西会很多,在第三个阶段是术业有专攻,第四个阶段通过自己精通的东西又能够了解其他的,最后一个阶段对自己精通的东西会产生自己的见解,逐渐站在了精通之上的高度,这时候就是真正的专家级别的了,一通百通,对很多相关的方面也会产生自己的见解。但是不管处于什么阶段,一定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是也,不丰富自己,就不能提高自己,坚持下来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金雨的回答(1票)】:

画画,不必在专业人士面前展示绘画技艺,而是经常画一下怡情;

弹吉他也不必能弹成在路边能收钱的那种,而是聚会时看到吉他你能拿起来崩那么两下;

也不必去好声音取得名次,KALAOK厅里喜欢唱就扯着嗓子唱;

这都可以是欢乐啊。爱好越多,欢乐越多。

【王思雅的回答(1票)】:

我们是否总爱把兴趣跟利益混为一谈呢?

什么是兴趣?

是出于内心欢喜,并且喜欢为之坚持做的,享受其中过程的一些因此,列动作。

如果硬生生地把兴趣跟世俗所追求的目的放在一起的话,

曾经的兴趣已不再是兴趣,

那是一种“工具”。

因此,现在的我,虽然有很多兴趣,并不都样样精通,但我享受其中的过程。因为那是我喜欢的,管别人呢,走自己的路,伴随兴趣享受自己的生活,

那就足够了!

【周一一的回答(1票)】:

我现在来回答,一定会说如果你觉得自己悲哀了,你就悲哀了。

但是事实上,我也在被这个问题长久困扰着。回答LZ也为了给个机会回答自己。

我是典型只博不精的人。对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都有兴趣,什么书都会看一些。还遇上个注重通识教育的学校,选修的社会学科类的通识课的学分远远超过了要求,而且凭心而论,我花在通识课上的精力甚至比专业课更多,虽然我正在学的新闻学,当初也是我自己选择的喜爱的专业,而我选这个专业的原因,也是因为记者就是能什么都不精,但是什么都懂一点,然后去采访报道每个领域的专家。

因为新闻学的教学和广告、广播电视、设计都有交集,我的技能也是什么都会一点。会一点摄影摄像编辑,一点平面、交互设计软件,会一点广告文案,也有过一些实习经验,写过一些稿子。而且也许因为完美主义倾向也许是因为爱面子好胜心,我都会想尽量把每个作业任务做好。而且,的确,我每样活做得真的还不错,当然这种好胜心也让我很累,为了做好,我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去解决每个任务,于是放弃兴趣、娱乐休息时间也成了常事。

快毕业了,面临现实的未来的选择,我也仍在犹豫阶段。虽然有自己理想的工作位置,但开始烦恼自己是不是花了足够多的精力在上面。

是喜新厌旧、缺乏毅力的原因吗?是害怕自己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竞争失败而选择什么都比别人强一点么?也许都有一点,我情绪低落时也这样自责过。

但另一个声音也在回答,绝不止那么简单。

测过几次微博关键词,我的最中心的总是“人生”。对,我总是在关注、思考、烦恼人生。人生是什么,人生何求,我为什么会思考人生?这些就能解释我为什么对哲学、心理学、文学都敢兴趣了。也许因为成长经历,我也有天然的不由我控制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为了让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生活在一个有尊严的环境中,我想明白这个社会的运作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可能,所以我学新闻,看社会学、政治学的书。

写到现在,我发现,我烦恼的根本不是我广泛的兴趣。我烦恼的是我那莫名其妙的好胜心,那些我花了大量精力,却除了给我短暂的成就感不能给我真正幸福感的东西。而我在兴趣面前是没有好胜心的,那是纯粹的、不问目的的喜爱。因为回答人生的问题本身就是我生活的目的,我活着就是为了明白这些问题。自然也不问它是否“有用”。它就是我最后利用所有“有用”的东西去完成的东西啊。

我另外烦恼的可能还有我是否要专职去思索我感兴趣的话题。比如选择其中一门学科作为我专业的领域。但其实为了工作,你怎么可能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呢?就算选择其中一门学科作为专业领域,研究的东西也一定不可能总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真正令我烦恼的是我想把每件事都“理想化”的偏执。

因此,我要学的是接受生活和自己的失败与不完美。虽然不肯接受失败,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本就是青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像罗素说的:“对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他们不相信以热忱意志的全部力量去追求美好的事物不会成功。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由于死亡、疾病、贫困或责任之声的存在,世界并非为我们设计。”不苛求处处胜人,权衡后选定一个工作领域,就好好工作下去,也不怕选择错误,因为其实哪有正确的选择呢?也不怕成不了大师,成为大师就真不是能心想事成的事情。接受失败、不完美的人生,就得学会除了心以外,自己不能控制的客观世界的给自己的得失都接受,也学会听从自己的心去做感兴趣也对他人无害的事情,就算全世界都说那是“没用”的事情,只需回答一句“这本不是用来‘用’的东西,对于我,它是一切‘有用’东西的目的”。

其实我们不是做什么事情都为了得到现实的可见的物质利益的。所以知乎上的这个问题才会聚集了这么多人的关注和回答。也许,人生最重要的课题是,怎么不让自己感觉到悲哀。

PS:我现在便正在学会接受我永远也给不出一个完美、毫无疏漏、永远让自己满意的回答的事实。:-D

【JimSoup的回答(1票)】:

这个问题“兴趣广泛而无一精擅是不是一种悲哀?”还是有很多理解的。就我的理解,是喜爱很多事物但没有深入了解,在生活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用处。

那么,我的回答是,从短期来看是挺悲哀的,但长期来看,又是一种有利的优势。而人的成长,总是在广度和深度中互相周旋。

这里一般较平稳和成熟的成长过程分有3个阶段。

1.在初期是广度。必须涉猎许多不同的事物,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不然没有对比,没有”货比三家“,一开始便选择一样,风险不说,有时能不能坚持下去也是个问题(不了解其他领域,所以经常受不了其他领域的诱惑)。

2.在中期是深度。没有深度,就没有自己的定位和个性。这里分两方面:一是深度可以让自己深入了解一个领域,从这个领域里学习到有效的主要知识体系,构造自己的世界观;二是职场的主体也是更多是认可职业人在深度上的造诣。毕竟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每一个岗位对专业性要求也随着提高。

但此时不应该放弃广度的学习,因为广度的学习有下面几个好处:

1)让自己保持对主要专业的热情和新鲜度

2)调节大脑和身体的平衡

3)创造更多机会

4)让自己变得更有趣和健谈

3.在后期是广度。广度上的不足,体现了木桶原理,也成了许多专业人士成为大师的瓶颈。如果已经对一个领域有非常深入的理解,比如从0到90了,这阶段花了10年的时间。但实际上想从90提升到92得再花10年时间。而且这2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由于有初期的铺垫,除了对一个领域的理解和所具备的专业分析和技能,我认为最有好处的一点是:我们形成了有效的方法论。方法比技巧重要的是,技巧很容易过时,方法则是通用的。那么,如果把这些方法放在其他领域上的学习上,你会发现学习的速度非常快,这就是一通百通的原因。或许也是经常说的跨界。有人也是说过,往往某一行业的颠覆者,都不是科班出身的。

所以,如果重新学习了另外的领域,去另外的行业跨界或是重新回来自己的行业审视一番,比单纯在深度上在钻研那么小一部分来得更有价值、有效。

那么回到作者的问题。兴趣广泛不悲哀。很多人就是因为前期学习了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在后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乔布斯说过他很庆幸,他大学时,学习了字体的设计。作者可以把眼光放长远些。

而我比较担心的是:

1)因为兴趣广泛,反而造成自己在深度选择上的困难。

2)看似对许多都有了解,其实是走马观花,没有学习到精髓——一个领域的方法。

3)认为广度也可以是一个人的主要优势。

总之,人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情,最好。

举个栗子。有位美国博士后导师在学生毕业后给予他一个忠告。



浅色大圆是人类的全部知识,而深色是我们基础教育所学习到的。



等到我们自己长大了,我们有了自己小小的兴趣偏向了。



如果你努力点,你会成为一个小领域的专家。



如果你愿意更努力,你会更出色,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花比你之前学习99%的还要多的时间。但你回头一看,你扩展了人类的知识形状。



但此时请不要停止学习,忘记了原来知识的形状。

P.S. 我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是因为我从小学习绘画,在艺术上比较有天赋。后在大学主修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学习单片机/ARM/DSP,后自学了C/C++/JAVA/HTML等,又修读了广告学广告设计第二专业。现在在用户体验中做视觉设计师。

如果说这些广泛的知识对我有什么作用,我想,我是一个为数不多的,在别人问为什么橙光是有温暖的感觉时,我可以回答说,红光和绿光叠加的不仅只有橙光,还有一束光飘到红外线去了。而红外线一般是会让人感觉温暖的。

对,这个原理,来自傅里列变换。

【张婉的回答(0票)】:

或许,悲哀不悲哀是看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当你觉得因为没有兴趣而悲哀了,那是不是说明你比较在乎这个事情?认识内心的自己,也是需要机缘的,也许某一天某件事,突然让你因为没有兴趣精湛而深感惭愧,并且,其实你的内心是很想要有一样兴趣是精湛的,这个时候,也许就是改变自己的最好的时机,一切,从零开始,不去计较年龄,不去计较时间,专注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养成一个习惯,有了这个习惯后,坚持发展你的兴趣,就会容易的多了,然后当你正真拥有一个属于你的兴趣之后,眼前就会豁然开朗,我不能回答你悲哀不悲哀的问题,只能分享我的心情,希望能与君共勉。。。

【讲江chen的回答(0票)】:

我有许多关系不错的朋友,但却没有一个知己,死党,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悲哀?

我想,你会觉得悲哀,是因为你觉得放弃了了很多美好的机会

放弃了,就会觉得后悔

要精于一项事务,除了要付出巨大的精力,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和永不满足的渴望。

【黄宇轩的回答(0票)】:

不论精湛专一还是涉猎广泛浅尝辄止,做不出有价值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悲哀。

乔老爷在斯坦福的毕业演讲上,说到他年轻的时候感兴趣的事情,看起来不是乱七八糟的么,到最后却发现能连点成线不是么?这是从广泛中得到灵感,广泛形成合力的一个例子。但是乔老爷始终都强调做事专注力求卓越——所以窃以为,在兴趣的培养上,一个“怂”字即可,广泛专一都是自然而然;把精湛二字留给做事,毕竟人生有限,只能做好那么一两件事情就不错了。

【asker的回答(0票)】:

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少,因若他失掉一样,还可亡羊补牢、转到另一样上去

【Woody的回答(0票)】:

其实我想守住一亩三分地然后去打家劫舍,有几个爱好去深深的研究,再广泛涉猎其他领域。足矣。兴趣爱好能不能精湛,还是看个人的克服困难毅力啊.

【卢梦尧的回答(0票)】:

觉得什么都知道一点,生活就会更精彩一点。 ----好欢乐的说

【韩菁的回答(0票)】:

也许兴趣广泛是热爱生活的一种体现,无关悲哀,开心就好。

【Ricky的回答(0票)】:

从中获得高兴愉悦就好,难不成说男人一辈子就老婆一个女人,没玩过其他的就是悲哀了?

【杨凯的回答(0票)】:

兴趣不一定就是自己擅长的吧,你只是单纯的喜欢它,这就够了。

【张博文的回答(0票)】:

总得有一两个非职业的兴趣,它可能会决定你未来的高度。

【胡金行的回答(0票)】:

这说明这些都不是你真正的兴趣!你所谓兴趣广泛只是说明求知欲强。

兴趣是能因兴致而生趣,因有趣而更添兴致,所以一定是会越发展越深的。

这样对于自己的兴趣,即便不精,也会比周围大部分都精。

这是我的见解。

【孙常青的回答(0票)】:

干啥悲哀啊 怎么了 干嘛这么说 没啥悲哀啊 不断发现新的东西 挺好玩

【韩瑞的回答(0票)】:

要有广泛的兴趣,因为这代表着视野,但同时必须在一个领域精深,这代表着专注。

【林照滨的回答(0票)】:

很同意那位“sherry”的回答。我们拥有广泛的兴趣,是因为我们热爱生活,我们钻研,不是为了拿来炫耀,而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不能说这就是一种悲哀,不热爱生活的人才悲哀。

【刘品的回答(0票)】:

不加选择的知识冲动,正如不分对象的性冲动,都是下流的标志。——尼采

看到这个问题,我也算是感同身受。我来说说楼上各位没有提到的一个问题。

从小到大,同龄人里知识面比我广的人我还没有遇到过,在上大学以前我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这一点。——@彭小样 我是小城镇的人,别说上大学以前,至今也没在现实中遇到过,不论年龄长幼。

大学毕业以后,逐渐发现“百事通不如一事精”所造成的问题。也算是机缘巧合,无意中找到了可以用来一生奋斗的方向。然而,钻研了几年才发现,兴趣广泛的性格背后有一个巨大的缺点,这个缺点本身就让我投入了不少精力。那就是:多年的习惯养成了做任何事都没有耐心,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背后的机理应该这样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兴趣广泛的人从小就没有克制甚至培养了自己喜新厌旧的情绪,当你试图改正的时候,这就是一个阻力。

【赵平的回答(0票)】:

悲哀不悲哀是主观认识,如果你觉得悲哀,那就是悲哀的,如果你觉得享受,那天塌下来也是享受的。

众说总是纷纭,这不是一个客观题,大家能提供的只有自身的经验,相信提问的人提问时,一定是已经受到众多外部资讯的干扰,对自己的状态产生了怀疑,由此产生了不自信。这种主观认识的问题,唯一的答案就是回去面壁反复明确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方式去增值,“适合”的判断标准就是——有没有抵触情绪、下意识是否向往。

@Cat Chen 同学提到的一万小时背后带来的自信与相同经历人士间的认可,我理解为本质上是他对自己的人生角色认识得相当清楚,而@彭小样 同学看上去好像支持你继续兴趣广泛,但字里行间也没多少底气,他自己都迷茫着,唯一一句看起来有力点的支持就是最后一句别人填志愿怎么怎么样,至于将来什么价值他自己都不知道,空话一句而。

主线清晰的人生打法,比较容易实现自我认识,也比较容易对应现实生活中一个萝卜一个坑,更容易得到社会价值认同,而散打的方式比较适合自由散漫,心气浮动的天性。大多数人如果不是素质超群,还是不要指望年纪轻轻就能两者兼得,不可能什么好处都让你一人占了。

借用庄老师的话,小姐过得挺开心,丫鬟过得也挺开心,最不开心的是小姐心丫鬟心,自寻烦恼。

【一同的回答(0票)】:

你想要用你的兴趣来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呢?

如果你只是需要它们为你创造快乐,那你拥有广泛的兴趣不是很好么?说明有很多的东西能为你带来快乐,你不需要多么精湛于其中任何一个,只要它们能让你愉悦就可以了。

如果你希望它们能成为你安身立命的方式,那也许你需要选择挖掘一个兴趣。但是,这也不是很痛苦的事情不是么,去学一个你感兴趣的东西,总胜过学你讨厌的吧,你所需要的,只是潜下心来好好学习而已。

总之,它应该不是什么坏事~

【其升的回答(0票)】:

正中心窝,其实离作者的高度还是差了好远。自己兴趣广泛,学过c语言,学过德语,当然因故也是懂那么一点,现在在设计公司当学徒,先走着再说了,慢慢看路上的风景吧。

【狮子的回答(0票)】:

目前我都快三十了,这个问题我还存在,也是我比较苦恼的一件事情。

【谢大云的回答(0票)】:

自己开心快乐就好啊,有什么好悲哀的呢。

【黄振鹏的回答(0票)】:

这绝非一种悲哀,当你涉猎广泛并在各项领域中都有所斩获但也还远达不到“精”的水准时,你所做的任何思考都会有意无意间串联起你所涉猎的领域,它会让你更加综合的去考虑问题,而不是让你觉得悲哀。若从工作来说,一项精通的领域是你的敲门砖,而你从所涉猎的事物中获得的见地思路想法,极有可能决定你事业的高度。

【刘宋祺的回答(0票)】:

是,个人经历。

【杨富超的回答(0票)】:

因你活别的世界中,他人的期忘里。却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放不下。

【卓越的回答(0票)】:

我听过的话,书宜杂读,业宜专精

【wulong的回答(0票)】:

胡适曾说,有专才有博,没有专的博不过是无头苍蝇罢了.

最终也不过是茶余饭后多点闲聊的资本而已.

【唐陶的回答(0票)】:

兴趣广泛,不精通,久而久之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了。

【刘璐的回答(0票)】:

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雷涛的回答(3票)】:

当然不是,任何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别人认为这样的人是悲哀的,只因为这样的人没有按照他们规定的路线和价值观去生活……

【陈波的回答(4票)】:

我来告诉你,我兴趣不广泛,只爱code。我更悲哀好不好。唱歌不会,自从初中以来,我从来没有唱过,不会篮球,足球,也不喜欢运动。我是宅男,一直宅在家里。也不知道很多很多东西,唯一做的事,就是时不时的看会儿书。我时常就在想,自己是不是很悲哀,看到别人琴棋书画洋洋精通,而自己就跟煞笔似的,啥都不会。哎。你戳到我痛处了,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思维混乱了。

【kimmking的回答(2票)】:

收集了很多(书画、邮票、古币),却没有一个价值连城的,算不是一种悲哀?

喜欢很多美女,却一个没有追到手,是不是一种悲哀?

专精一个领域,却没有涉猎更多的人,是不是一种悲哀?

如果不“悲哀”要求的是一个数量和质量的度的话,那么什么数量和什么质量才算是不悲哀。

明显这些度对不同的人,和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

换句话说,随着度的变换,你一直都会悲哀。

叔本华: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如果你的兴趣,只是泛泛的兴趣,多了解一些,知道就好,专精是很耗心力的。

如果你的兴趣,跟职业相关,随着时间的磨练,随着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专精是必然的。

如果你的兴趣,慢慢发现是自己非常热衷的,那么这个问题,你自己会慢慢有了答案。

原文地址:知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1919.html

更多阅读

爱到最后是一种习惯?

雨林里,常有一种树,紧挨的两棵在一起久了,枝干会缠绕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哪怕有一天感到负累、厌烦甚至疼痛,却再也分不开,这样的树,摆脱不了的是命运。春节前的同学聚会,女同学C带来一个好消息,说她肚子里有了第二个小宝宝,大家都祝贺她,

MBA是什么东东?多种不同英文缩写都称为MBA mba缩写

大家都知道什么是MBA,但是其实MBA也同时是不同英语词汇的缩写,让我们来“温习”一下MBA有哪几种解读:1、MBA,(Master Of Business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中文称工商管理硕士。MBA是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

声明:《兴趣广泛而无一精擅是不是一种悲哀? 兴趣广泛 英文》为网友该笑丶你们幼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