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成功的物理教学经验

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一、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

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三、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改革物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有一个特点: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按照教案设计好的程序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复习提问,背上节课的所学内容;其次开始进入新课,介绍概念,讲解规律、公式及其适用范围和条件;最后设计几个与实际不相干的问题,套用公式进行强化训练,来实现所谓的“教学目标”。这种塑造人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物理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然下来就很难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经过如下阶段: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提供创新条件→形成创新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事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设计要体现创新教育思想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创新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重点、难点或演示实验,也可以是教材上的小实验、思考题、阅读材料等,还可以是物理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中,牛顿未发现定律之前,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由两位学生分别代表伽利略、笛卡儿介绍的各自观点,最后再由教师代表牛顿在前两者的观点和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用创新结论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重视其发展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使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演示和学生实验中,要引导学生探索方法,设计步骤,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2、对讨论启发的内容,要设法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力求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论,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和“标新立异”。

3、物理计算题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的思维训练。

对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成功的物理教学经验
4、对像“科普讲座”、“物理学史”等自学的“阅读材料”内容,要提高趣味性,指导学生阅读,并加以总结。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相互辩论,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如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某同学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简单地否定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如在中考备考复习中,复习“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摩擦力不计),其机械效率是否相同?”时,为了方便记忆,我把结论说为: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摩擦力不计),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大;反之,机械效率越小。不少同学进行质疑:认为物越重,应该越麻烦,机械效率应越小,老师说的不对。为此我首先充分肯定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然后组织有质疑的学生进行实验,用数据证明这种结论是正确的,从而较好地完成了复习任务。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和质疑,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能使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让学生向教师质疑,让课堂充满问题,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我主张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能使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实施创新行为提供机会

在教法上采用“自学辅导法”、“分组实验法”、“探究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疑难点,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如在解答习题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由学生自己观察、独立思考;根据看到的现象和获得的信息,由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亲自得出研究性结论”的创新机会,在实施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习题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我们经常在授课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式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创新示范作用将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学生也会有跃跃欲试的创新想法,这就是学生创新欲望的体现。习题课教学要跳出“题海战术”的误区,能使学生尽量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分析解决同一问题,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就能发散思维或集中思维用自己的科学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如:“关于电功率的计算”这节教学时,利用自学辅导法,首先让学生认真审清两道例题,寻找推理计算方法有哪几种?是怎样推导的?通过例题分析能否得出一些子结论?(如额定电压相同的两个灯泡,额定功率大的,电阻小;P实=( U实/ U额)2·P额;把灯泡接在实际电路中,如U实=1/2 U额,那么 P实=1/4·P额等)。让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探索科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

四、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实施创新行为提供场所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掌握了一些物理实验方法(如间接测量法、控制变量法、替代法、比较法等)基础上,开放实验室,通过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欲望,使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同时要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实施创新行为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物理知识,故此研究性学习的体裁非常广泛,结合学科特点,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室的资源;二是开展课题研究。如探究单安法或单伏法测量电阻或电功率的类型和实验操作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电路控制作用的理解,掌握特殊实验技能和方法,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六、注意学科间渗透,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实例启发、诱导学生,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用有关的物理概念、规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国防竞赛、医疗卫生、人文知识跟物理知识在教学中的渗透,将最新科研成果、科技动态引入教学之中,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参与实践锻炼才智,培养他们用多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实施创新行为提供机会。如去年我国的“神舟五号”首次载人发射、回收成功事例,组织开设专题讲座,讲述“神一”到“神五”发展过程,各自的用途和意义以及杨利伟在飞船中的生活、工作情况,并设计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向学生介绍世界高新技术知识,是学生获得高新技术知识的渠道和手段,目的是普及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以及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为学生实施创新行为提供素材。在物理教学中还应该注意本学科的不同部分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以物理学科为中心,寻找物理与化学、生物等学科的交叉联系,实现跨学科知识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竞赛能力。

由此可见,物理教学除了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外,还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意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也是至关重要的;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放实验室、开展物理课题研究、开设“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讲座,注意学科渗透。这些都是实施创新行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新世纪的教育需要具有新观念的教师来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我们广大物理教师的努力探索。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我们将不断提出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改进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让物理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2001.html

更多阅读

关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关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一、作文难,可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已经悄然走入了我们的课堂。课堂教学也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责任感、健全其人格,培养创

声明:《对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成功的物理教学经验》为网友潮流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