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 闽剧甘国宝
简要介绍
闽剧起源于明末,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流行于福州方言语系的20多个县市和台、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华人旅居地。闽剧历经数百年的变革,形成了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艺术风格,是福建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
闽剧,戏曲剧种。又称 福州戏。流行于闽中、闽东和闽北各县。明末清初 ,闽中长乐、福清一带,
流行着一种由农民业余组班演唱的民间小戏,因在地坪上围着草索演出,人们称之为“地下坪”、“牵草索”。这种演出活动,后来与外来戏班艺人结合,并以江西弋阳腔融合当地民歌俗曲形成的“江湖调”作为主要唱腔曲调,人称“江湖班”。当时演出的剧目有大戏36,小戏72,大都来自弋、昆诸戏。在闽东北福安、宁德一带,当时也出现了一种以“江湖”和飏歌为主要唱腔曲调的“平讲班”(“平讲”,意即用方言演唱)。所演剧目多移植“江湖戏”,或据民间故事编演,如《双金花》、《赠白扇》、《红裙记》等。后来,原用“正音”(官话)演唱的“江湖班”,也改用平讲(方言)演唱,渐与“平讲班”合流,同时又吸收了“唠唠班”(指当地人认为唠叨难懂的昆腔、徽戏等外来戏班)的部分唱腔,形成了以“平讲”为主,与“江湖”、“唠唠”三者合一的班社。在福州还流行着一种“儒林戏”,起自明万历年间,以外来声腔结合俗曲俚歌所创的“逗腔”为主要唱调。清光绪年间已有13家“儒林班”,盛行一时,剧目大多出自文人手笔,如《紫玉钗》、《墦间祭》等。辛亥革命后,“儒林班”逐渐与“平讲班” 、“唠唠班”三者合一,形成了“闽班”,即今之闽剧。
艺术特色
唱腔
闽剧的音乐唱腔是由洋歌、江湖调、逗腔和小调等四大类组成的:粗犷激越的"江湖调",通俗平畅的"洋歌",典雅婉约的"逗腔",清新活泼的"小调",其中前三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弋阳腔、昆曲和徽调的影响,并保留着高腔的帮腔形式,后台帮腔叫做"掏岭"。又有吸收自"唠唠"的部分唱腔和曲牌。演唱时
男女均用本嗓,其特点是高昂激越,朴实粗犷,但也有细腻柔婉的唱腔。
"逗腔" 有15种板调,特点是在曲中转折和结尾处多有"哎"、"依"的虚腔,主要曲牌有[自掏岭]、[宽板]、[急板]等。
小调系本地和外地传入的俗曲俚歌,很丰富,主要有[西湖亭]、[琵琶怨]、[新茶花]等。此外,从徽戏、京剧吸收的如[大补缸]、[七句半]等。
辛亥革命后,不少京剧艺人转入闽班教戏,所以闽剧音乐也吸收了皮黄调。
曲牌
江湖调常用的曲牌主要有〔江湖叠〕、〔柴排调〕、〔阴调〕等,具有声调高昂、字多腔少、一泄而尽的特点。闽剧的曲牌大部分从弋阳腔、四平腔、徽调和昆曲衍变来的,有不少唱腔仍保留有弋阳腔的特点,即"一唱众和"的帮腔和"夹滚"。
浪歌调主要曲牌可分为"大介大牌",如太师引、鳌头金柱、风入松、香罗带等;"中介大牌"如驻云飞、出队子、浪淘沙等;"大介盘答"如金厢、双蝴蝶、赏花等。其中人一人独唱的称为"大牌",两人或三人对唱的称为"盘答"。"大介"、"中介"及"小介"的区别在于起介(开头鼓锣)的不同。
乐器
乐器有横箫、唢呐、头管、二胡、椰胡等。打击乐器有青鼓、战鼓,大、小锣,大、小钹,磬等。
闽剧介头(打击乐过门),系综合江湖、平讲、逗腔、唠唠,以及本地民间音乐"十番"的锣鼓介头发展形成。所有介头较有地方色彩,武场吸收京剧锣鼓经较多,但打法上不尽相同。
角色行当
闽剧的角色分行,早期较简单,儒林班、平讲班行当由生、旦、丑三个角色构成"三小戏",后来吸收徽班、京剧的分行,角色渐趋完整,增加到七个,曰"七子班",再到九个,称"九门数"。随着行当的细致化,又逐渐发展为"十二角色",有小生、老生、武生、青衣、花旦、老旦、大花、二花、三花、贴、末、杂等,相当齐全。
生行分老生、小生;旦行分花旦、彩旦、正旦、青衣、丑旦、泼旦、老旦、武旦,净行分大花、二花,丑行分文丑、武丑、短衣丑等。
闽剧特点
小调系本地和外地传入的俗曲俚歌,如“螃蟹歌”、“迭断桥”、“牡丹亭”等。主要伴奏乐器有横箫、唢呐、头管、二胡、椰胡等。打击乐器有青鼓、战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磬等。
自“唠唠”的部分唱腔和曲牌。逗腔有15种板调,特点是在曲中转折和结尾处多有“哎?”的虚腔,
其中的“宽板”、“急板”,原有后台人声帮和(称为“驮声”),后来有的改为自行拖腔(称为〔自驮声〕),或用小唢呐吹奏帮腔部分,作为过门,还有“滴水”、“滂水”等调,是吸收吹腔、梆子腔演化而来。
江湖调主要有:“江湖叠”、“柴排调”、“阴调”、“梆子叠”等调。飏歌据传来自青阳腔,有滚唱、滚白痕迹,过去曾称为“阳歌”,亦有后台人声帮和,现帮和部分已改用乐器伴奏。曲牌有“撑船歌”、“经商”、“香罗带”、“赏花”、“纱窗外”等。
19世纪末20年代初,"儒林","平讲","江湖"三种唱腔为求得各自的生存和发展,相互吸收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使三者逐渐合一.以"儒林"唱腔逗腔为主体,综合"平讲"之扬歌,"江湖"之小调和昆曲,唠唠等多声腔的剧种开始形成,亦名"福州戏",其班社统称"闽班",这是闽剧衍化,变革的一个关键时期.
1924年,祖籍长乐的郑振铎先生将《紫玉钗》剧本送交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首次以"闽剧"取代了"闽班",这也是有据可查的最早"闽剧"说法.2004年是闽剧正式命名80周年.
闽剧的源流
400年前"儒林班"在福州洪塘乡金山寺参加普度演出,标志着闽剧艺术的诞生.
唐代,福州就有歌舞百戏的演出.南宋时,南戏《张协状元》采用福州民间小调《福州歌》和《福清歌》作为曲牌.明代,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且福州方言戏曲亦逐渐兴起.清光绪初年到辛亥革命前后,福州的儒林班,江湖班,平讲班,开始互相吸收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互相移植上演剧目,彼此渗透,融为一体,发展成为"闽班".1924年,郑振铎先生将《紫玉钗》,《?间祭》送商务印书馆出版,书中正式以"闽剧"取代了旧时"闽班"之称号.
闽剧的音乐唱腔是由洋歌,江湖调,逗腔和小调等组成的.演唱时男女均用本嗓.其特点是高昂激越,朴实粗犷,但也有细腻柔婉的唱腔.闽剧的曲牌大部分从弋阳腔,四平腔,徽调和昆曲衍变来的,有不少唱腔仍保留有弋阳腔的特点,即"一唱众和"的帮腔和"夹滚".闽剧的角色分行,早期较简单,只有生,旦,丑三个角色,俗称"三小戏".后来吸收徽班,京剧的分行,角色渐趋完整. 闽剧的传统剧目有一千多出,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演义或古代传奇,杂剧.《炼印》,《紫玉钗》,《荔枝换绛桃》等传统剧目,同时还积极创作新编历史剧和上演现代革命题材的剧目,如《海上渔歌》,《张高谦》,《凤凰蛋》,《驸马削发》,《驸马削发》,《汉文皇后》,《渔女状元》,《梅玉配》,《魂断燕山》,《王有道休妻》,《三搜幻化庵》,《桐油煮粉干》,《荔枝换绛桃》,《春草闯堂》等,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第一届闽剧艺校简介1960年9月1日,在长乐会馆创办首届闽剧艺校,学员45名,年龄在12至18岁之间,县文教科科长杨尔兴兼任校长,吴昌安任教导主任并主持工作,庄尾珠,陈常彬,林祥官,林昌文,陈诚香,陈孝珠,林友和等任教师.艺校在教学艺术基本功的同时,还学政治,语文,自然常识等文化课.因自然灾害的影响,艺校办了六个月之后,被迫下马停办.和平剧团从中挑选陈绍俊,林文忠等10个学员,以团带班的形式,充实到团里去,成了该团的新生力量. 第二届闽剧艺校简介1978年7月再度开办艺校,学员40名,年龄在10至16岁之间,由县文化组主办干事夏仁俊和县闽剧团书记何清荣负责主持工作,薛鸿生,庄尾珠,高顺德,陈常彬,陈孝珠,林文忠等任教师.通过一年的教学,学员们基本掌握各自所学行旦的基本功,接着,以戏教戏.大型闽剧《状元拜妻》首场演出,受到观众的好评.1980年初,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艺校编制改为县闽剧二团,何清荣任团长兼支部书记,陈循灿任副团长,40多名演职员全部转正为计划内编制,全团上下受到极大的鼓舞.剧团坚持边演边教学,至1983年,已成功演出《鲤鱼公主》,《榴花梦》等10余部大型剧目.1983年排练《断桥》,特邀福州闽剧院表演艺术叫董小胡,陈明珠为导演,何赛卿为辅导老师,由黄慧主演白素贞,大获成功.黄慧先后获福州市和福建省优秀青年演员比赛一,二等奖,黄慧的表演还获得著名表演艺术家郑奕奏的好评.黄慧,林碧华,林国安等都成了二团的台柱.1984年12月,二团与一团合并. 第三届闽剧艺校简介1993年5月,三度开办闽剧艺校,学员50名,年龄在13至15岁之间,文化局副局长张文兼任校长,严希贤,黄水官,林醉惠,潘金珠,郭胜利,陈孝珠,林文忠,肖昌昆等任教员还从省京剧团请来武功教师,以戏代课,强化训练,当年演出,在演出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平均每年上演200多场次,仅三年时间就培养出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念打唱做较具水准的闽剧新秀.1995年10月应新加坡福清会馆邀请,出访演出《挡马》《拾玉镯》《反皇城》等10余本折子戏,获得成功,得到海外乡亲的称誉.1996年4月,转为福清闽剧艺校演出团,陈小芳任团长,陈孝珠,陈伟昌任副团长,同年7月,大型新编历史剧《流民图》参加福州市第17届戏剧会演,获剧本,演出,导演,舞美设计音乐设计和组织等7个奖项,同年10月获福建省第20届戏剧会演演出奖和演员奖两名.从此名声鹊起,戏越演越红火.钟志耀,林鸿,杨秀珍,林忠,陈雪华,陈建霞,俞香华,钟同勇等一批新秀,都成了福清戏剧舞台上的主力军.
闽剧流传在闽中,闽东,闽北等通用福州方言的市,县,是中华民族戏剧舞台上的一颗明珠.据古籍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五代时期,福州地区就已盛行音乐,歌舞,百戏,曲艺,木偶,杂技等各种民间艺术,到了明朝,具有地方特色的闽剧开始崭露头角.
学术界公认闽剧是在"儒林","平讲","江湖"三个同属弋阳腔(高腔)系统声腔剧种融合衍化的基础上,吸收徽调,京剧,昆曲,皮簧等艺术变革发展的产物."儒林"班起源明朝万历年间,"平讲"是明末清初由福州方言区民间歌舞小戏发展起来的,而"江湖"是明末江西艺人避乱入闽时带入的,三者相比,"儒林"历史最长,距今恰巧400年.
历史的见证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在外从政多年,历任南京户部郎中,四川参政,广西参政,江西布政使,浙江按察使等要职的曹学佺,因拒绝皇室宗藩动用国库私建藩邸而遭削职遣返故里.他在闲居福州西郊洪塘乡时,组织府中僮婢办起了曹氏家班,邀请儒士文人观赏娱乐,后人称之为"儒林班",是闽剧最早的前身.
曹学佺精通音律,擅长度曲,创研出适合福州方言音韵演唱的新腔.当时文人评论这种新腔是:"曲向花间度","翠管时调凤","新编乐府莺喉啭",可见腔调之优美.后来闽剧艺人称之为"逗腔".
清兵入关后,曹学佺上吊殉国.曹府昔日夜夜笙歌,艺伎聚唱,名人云集的场面再也看不到了,儒林班从此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江西的弋阳腔也在福建民间广为流传,因戏班长年累月走乡闯寨流动演出,所以被称为"江湖戏",唱白均用"土官话",音乐曲调统称为"江湖调".它"不叶宫调",善于"错用乡语",拥有大量以历史故事和家庭婚姻为题材的剧目,常演的传统保留剧目俗称"江湖三十六本头",又称"七双八赠二十一杂",主要有《双钉判》,《双封侯》,《双救架》,《双状元》,《赠宝塔》,《赠宝钗》,《赠白扇》,《金印会》,《种葵花》,《料柯山》,《卧龙岗》,《三官堂》,
《鸳鸯帕》等.尤其是江湖戏的高台表演艺术与技巧以及前台干唱,后台帮腔,锣鼓伴奏,以及高亢激越的喧闹场面,特别适合广大城镇山乡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观赏习惯,因而在民间逐渐扎下了根.江湖戏与深受土大夫青睐的儒林戏,成了雅俗的鲜明对比.
由于江湖戏唱白均操土官话,在福州方言地区流传时受到一定限制,因而得不到发展,于是一种纯用福州方言演唱的"平讲戏",便应运而生.
平讲戏的兴起,促使了儒林戏的复苏.原儒林戏的发祥地洪塘乡耆老,因追念昔日本乡石仓园儒林班演唱之盛况,便利用做普度酬神演戏的机会,与乡间爱好戏剧者在石仓园旧址附近的真人庙,选拔农家子弟,继承曹氏传统,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办起了第一个以乡为名的"洪塘儒林班",沉寂了二百余年的儒林戏又重整锣鼓.戏班起初专门为普度演出,首演节目《水漫金山》,戏台搭在位于闽江畔的金山寺,使剧情内容与演出环境天然结合,产生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结果一炮打响,于是四邻乡村纷纷前来邀请,使早期曹氏的府第家班自此从深宅大院走向了民间,这是儒林戏的大突破."洪塘儒林戏" 时期演出的剧目有《状元拜塔》,《女运骸》,《长亭别》,《柳荫记》,《玉堂春》等,均成为后来闽剧的保留剧目.
儒林戏有一个优势,就是有一大批文人的关注.所以当儒林戏又复苏的时候,退居名人郭柏荫等人便根据《唐人说荟》中的《霍小玉传》,编成儒林戏《紫玉钗》.从此,作为一个独立声腔剧种的儒林戏,便进入了发展和成熟期.到了同治年间(1862-1874),在福州郊区先后出现了"陈厝儒林班","汤边儒林班","珠湖儒林班","潘墩儒林班","义序儒林班"等十余家均以所在乡名作为班名的业余性质的儒林班.
光绪元年(1875),儒林班开始从乡村向城镇发展,于是出现了专业性质的戏班.由卢诗孙筹划组织的"醉春园"班,率先打出改革旗号,采取津贴办法,公开向社会招生,延师习教"逗腔"戏文.一时四方城乡凡有谢神还愿,禳灾祈福,时令节日,都来聘订该班去演出.这时的儒林戏演员也从原来的七人(俗称"七子班")发展到了二十人,演出剧目除过去的《紫玉钗》,《拜塔》等外,还增加了《卖画》,《递柬》,《桃花村》等.
卢诗孙病逝后,"醉春园"儒林班便告停演.该班原编剧兼导演高喜福决定重整锣鼓,另起炉灶.他一方面把原来已散伙的部分艺人招回,另一方面亲自物色主要演员,如花旦胜玉环,小生崔传龄,小丑吴友亮等,并配以副角多人组成新班, 取名"驾云天".该班在福州鼓楼城隍庙首演,由胜玉环主演开台戏《打铁锏》,获得成功."驾云天"声誉雀起,订戏者源源不断,引起了同行的钦羡,于是在福州又出现了"达云霄","赛月宫","庆仙园"三个儒林班.随后不到三年时间,又先后成立了"凤麟奇","谱云霄","仿桃源","庆云天","乐琼天","仿霓裳","正天然"等班,与先前的四个班合称为"十三家儒林班",使儒林戏在历史上达到鼎盛时期.
这时期的儒林戏从福州传到长乐,福清,永泰,古田,闽清等县,而福州城里除了"十三家儒林班"外,又增加了"步云霄","海燕亭","歌舞台","大春台","新天然"等班.儒林戏在福州方言地区,已跃居剧苑芳首之位,使其"逗腔"成为后来闽剧的主体音乐.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
儒林戏与江湖戏,平讲戏结合融汇,俗称"三合响",开始形成了今日闽剧的雏型.
二十世纪20年代
闽剧进入了多声腔剧种的成熟期,以郑奕奏为代表的"郑派艺术",是闽剧艺术的第一个高峰.郑奕奏在短短的几年间,先后成功地塑造了《新茶花》里的新茶花,《孤儿血》里的张桃珠,《百蝶香柴扇》里的林英姐,《黛玉葬花》里的林黛玉,《紫玉钗》里的霍小玉,《孟姜女》里的孟姜女,《秦香莲》里的秦香莲,《杜十娘》里的杜十娘,《钗头凤》里的唐婉,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万花莲船》,《邱丽玉》,《秋兰送饭》,《蔡松坡》,《救国救民》,《浪子魂》,《箱尸案》等上百个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遭遇的女性悲剧形象.他演唱的闽剧"逗腔"韵味悠长,缠绵悱恻,20-30年代就被百代,联声等几家全国有名的唱片社灌制成唱片,流传海内外,被誉为"闽剧泰斗","福建梅兰芳".
二十世纪50-60年代
闽剧进入历史上第二个高峰期,创作,改编出一批优秀剧目,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1952年由省文联组织的闽剧代表队,首次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出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钗头凤》,荣获演出二等奖,李铭玉,郭西珠分别获演员一,二等奖.1954年9月闽剧代表队赴上海参加华东区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出《炼印》,《荔枝换绛桃》,《渔船花烛》等剧目,其中《炼印》荣获创作一等奖和优秀演出奖,林赶山,林务夏,李铭玉,郭西珠荣获演员一等奖,还有一大批中青年演员获得二,三等奖.
80年代以后,闽剧新创作的剧目不断涌现,出现了诸如《洪武鞭侯》,《魂断燕山》,《曲判记》,《林则徐充军》,《天鹅宴》,《丹青魂》等一批题材新,主题高,立意深,结构巧,剧情妙的佳作.其中《天鹅宴》,《丹青魂》荣获全国剧本创作最高奖-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
1993年5月23日至6月3日,第三届中国戏剧节暨全国第十届梅花奖颁奖活动在福州举行,闽剧《拜石记》,《御前侍医》两台大戏,令人刮目相看.福州闽剧院一团的陈乃春获"梅花奖"(演员).7月份,又在"闽剧之乡"长乐县,举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闽剧艺术节",来自闽东,闽北,闽中等地区的十七个市县的闽剧团,汇集长乐,演出时间长达一个多月,这也是闽剧的一个空前盛事.
闽剧兴盛时期
辛亥革命后,闽剧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乐(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一旗(善传奇)两头羊(赛天然,庆乐然)"等班社.涌现了郑奕奏,曾元藩,薛良藩,马秋藩等"四大名旦",陈芝卿,傅亿侬,黄荫雾,林依豹,林芝芳,黄铭卿等也红极一时.武生陈春轩(艺名"嘉宾弟")吸收京剧武打技艺,创造一套独特的武功,其代表作《八大锤》,1934年曾由福建民众教育馆拍成无声电影.陈春轩饰陆文龙,唐秀山饰金兀术,赵长顺饰岳飞,武丑程利斌饰马夫,林赶山,林云玉,陈春利,林厚棋等饰四锤将.那时,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新国风等班社还赴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演出,深受欢迎.
30年代,上海益闻书局出版许多闽剧曲本,香港百代,高亭,联星等唱片社灌制了许多闽剧唱片.如郑奕奏的《孟丽君写批》,《黛玉焚稿》,《孟姜女》,《孤儿血》,《卿之苦痛》《百蝶香柴扇》;傅亿侬的《王昭君》,《刘智远》,《玉堂春》;林芝芳的《妙善哀史》,《窦氏女哭五更》,《嘉桂岭》;林依豹的《苏东坡游赤壁》;黄铭卿的《王莲莲拜香》;林亿媛的《劝同胞勿忘国耻》等.
抗战时期,1938年夏夜,闽剧艺人数百名在榕城举行抗日救亡火炬游行,个个手举火把,身穿黑色中山装,脚扎绑带.队伍从省府路出发,经过南门兜走向大桥头.站在第一排的有著名闽剧武生陈春轩,关传庚,剧作家林飞.他们沿途用闽剧曲牌[孝顺歌]高唱:"为国家,为民族,去,去,去!去当兵!"
"七·七"事变后,福州舞台上宣传抵御侵略,鼓舞抗日斗志的闽剧演出风起云涌.首先是剧作者拿起笔杆当刀枪,纷纷编写歌颂爱国主义的古代剧和揭露日寇暴行的时装戏.有剧作家林舒谦的独幕话剧《喷火口》,《毒》和三幕话剧《战》及大型闽剧《思儿亭》;郑如秋的《壮烈牺牲》,《黑衣人》;严天铎的《马占山》,《夜光杯》,《民族之耻》;林飞的《象园与金门》等.
抗战期间,陈春轩演出《八大锤》,黄荫雾演出《戚继光》,陈杏芬,林赶山,萧梦尘,黄荫雾合作《夜光杯》,轰动榕城.
"福建梅兰芳"郑奕奏与著名表导演艺术家晋响亭,受聘到福州公余闽剧社教授女演员林琼,金谷兰演唱《芙蓉恨》和《醉生梦死》等戏.每逢纪念日,游园会,他们就在"新生活促进会"礼堂义演,捐献寒衣,还在新舞台为"福州抗敌会"义演.黄荫雾还应邀到协和大学,为师生导演抗日救国小戏《到民间去》.
著名须生陈开明,在演出《火烧连营》中,插唱一段"卢沟桥事变"唱段;武生詹传顺誉称为"闽剧美猴王",在演出《少林寺》时,增念了一段宣扬爱国忧民的念白,还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作吟串.生角名宿李小白,每演一场戏,均在台上加唱抗日歌曲《松花江上》.名丑林仁,石务世还联袂演出《福州时事》,揭露日本侵略军轰炸福州王庄的罪行,在福州城引起轰动效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闽剧获得新生.1952年,《钗头风》(赠钗,泣别)晋京参加全国首届戏曲观摩大会,李铭玉(饰陆游)获一等演员奖,郭西珠(饰惠仙)获二等演员奖.1954年,发掘整理《炼印》,参加华东地区首届戏曲观摩演出,林舒谦获剧本奖,晋响亭获导演奖,林赶山(饰杨传),林务夏(饰李动)获一等演员奖;唐秀山(饰黄卞)获二等演员奖.1955年,《炼印》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戏剧艺术片.
从1953年-1964年,福州闽剧界创作,整理了《荔枝换江绛桃》,《陈若霖斩皇子》,《双玉蝉》,《贻顺哥烛蒂》,《六离门》,《夫人城》,《闹灯会》及现代戏《九命沉冤》,《海上渔歌》,《红桥》等.
"十年动乱"年月,闽剧受到严重摧残,绝大部分演职员当作城市闲散居民,下乡插队劳动.闽剧名家林芝芳被迫致死.刘小琴在家糊火柴盒,每天挣八角钱.李小白去拉板车……
东风解冻,柳暗花明,80年代后,闽剧团又获重建,再展新姿.闽剧又上北京城,再进中南海,还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在参加全国展演,省市会演和中国第三届戏剧节等活动中,获奖剧目有《洪武鞭侯》,《林则徐充军》,《魂断燕山》,《天鹅宴》,《丹青魂》,《御前侍医》,《拜石记》等.《天鹅宴》,《丹青魂》二剧还获国家"文华奖".青年演员陈乃春还荣获全国第十届戏剧的"梅花奖"和第三届"文华表演奖".这几年中也涌现出一批中青年优秀演员与闽剧新秀.
闽剧在上海
1954年秋,福建省闽剧代表队赴上海参加华东地区首届戏曲观摩大会.代表队假座新落成的"友谊会堂",演出《炼印》,《荔枝换绛桃》,《渔船花烛》,《起轿胶》和现代戏《不能走那条路》,盛况空前,场场爆满.上海文艺界权威人士皆来参加观摩,报刊纷纷撰写评论文章.同乡赠送锦旗,花篮极多.有一面锦旗上书:"慰我乡思"四字.
会演结束后,《炼》剧获优秀演出奖;林舒谦获剧本一等奖;晋响亭等获导演奖;李铭玉,郭西珠,林赶山,林务夏获演员一等奖.
1955年春,闽剧演乐员33人赴沪参加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戏曲片《炼印》的演出."喝酒设计"那一场戏,拍了500尺胶片,一个镜头拍这么长的胶片是很少见的.拍完了,导演晋响亭说了声:"阿弥陀佛!"使闽剧二次搬上银幕.
1957年夏天,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赴上海巡回演出《钗头凤》,《陈若霖斩皇子》等戏.上海观众为给剧团送锦旗,南京路的车子都停下来了.当时著名导演黄荫雾在上海"戏剧讲习所"学习,梅兰芳,盖叫天等京剧大师也都在,他们叫黄导去接旗.黄导出去一看,送旗的不仅是我们福州的"三山会馆",还有上海电影,戏剧界.如著名电影导演应云卫也来了.
一天,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曹孟浪先生到实验闽剧团找到团长陈啸高,说:"我们想请陈平再演一场《招姐》,让上海观众饱饱眼福."那年,陈平已改行当导演三年了,为了回报上海热情观众的要求,他再次粉墨登台.那天晚上,台下坐满了京剧,黄梅戏,秦腔等各剧种名家.只见舞台上陈平耍帕,戴花,拔鞋,照镜,舞蹈动作十分优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剧团在沪演出期间,上海福州同乡会戏迷要求陈平演出名剧《闹菊园》,在长江剧场加演早场.演出结束后,一些黄梅戏,越剧,京剧青年演员要求拜师.严凤英,潘璟俐等说:"陈老师,你演得太好了!比我们女演员演得更像."于是,陈平在上海还当上了几天"临时教师".为兄弟剧种女演员教授闽剧《钗头凤》中"钗头一支凤,展翅欲求凰"一段演唱.
同年,中央文化部在上海举办"戏剧讲习所".会上,"福建梅兰芳"郑奕奏演出《百蝶香柴扇》(三杯酒·妆台前),黄荫雾演出《断机教子》,黄铭卿演出《王莲莲拜香》等,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闽剧武生宗师陈春轩还跟盖叫天大师交流"练死做活"的教学经验.
1965年3月,省闽剧代表队第三次赴沪参加华东地区戏曲现代戏会演,演出《红色少年》.会后,上海市委挽留代表队为上海中小学青少年演出一个月.
新世纪初,2003年秋,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新版《贬官记》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赴中国上海参加第五届国际艺术节,受到上海戏剧界专家与观众的高度赞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称赞闽剧金牌小生陈洪翔(饰崔云龙)"才艺俱佳,上海少有".京剧名家李蔷华用"了不起"三字来评价《贬》剧的演出水平.有个上海观众看完演出后,十分兴奋,竟要求演员在他衣服上写"福建戏剧"作为纪念,为闽剧艺术增光,为上海剧坛添彩.
更多阅读
洋甘菊的功效与作用 洋甘菊精油功效
洋甘菊的功效与作用——步骤/方法洋甘菊的功效与作用 1、洋甘菊可消除头痛、偏头痛或发烧感冒引起的肌肉痛;并能抗老化、润泽肌肤,茶汤还可作为头发的滋养剂。饮用洋甘菊茶有镇静作用,让人变得温柔和善。此外,对于睡眠、稳定情绪也很有
甘氨酸的四大作用 jsp的四大作用域
甘氨酸的四大作用可用于治疗痴狂性抑郁症、极度活跃等症,有助于预防癫痫病;可治低血糖症;对胃酸过多有良好疗效;可治疗某些类型的酸血症。
蝙蝠侠阿甘之城怎么存档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 存档
蝙蝠侠阿甘之城怎么存档——简介《蝙蝠侠:阿甘之城》仍然建立在《阿甘疯人院》的气氛上,不过这次上升至阿甘之城——高谭市内戒备森严的,关押了大量暴徒的监狱之中。而且新作还汇集了众多明星参与的配音阵容以及蝙蝠侠中的极度凶残的恶
甘特图怎么画? project甘特图怎么画
甘特图怎么画?——简介本文介绍一下应用Excel快速画出甘特图的做法,虽然不是用专业软件制作,但是Excel应用画甘特图也是非常方便简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甘特图怎么画?——工具/原料Excel甘特图怎么画?——方法/步骤甘特图怎么画? 1、
DNF噩梦所说的黑色雪山寻找阿甘左 dnf寻找阿甘左任务
DNF噩梦所说的黑色雪山寻找阿甘左——简介阿甘左和西岚总是一对好基友,大转移之后阿甘左又去哪里调皮去了?DNF噩梦所说的黑色雪山寻找阿甘左——DNF噩梦所说的寻找阿甘左任务攻略:DNF噩梦所说的黑色雪山寻找阿甘左 1、DNF里有着一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