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吴邦国凤凰古城考察记
(刘昌刚,字浩瞻、流石,号湘西村民、尖岩山夫)
已经到凤凰县工作三年多了,可以说对情况已经十分了解,我不仅老老实实研读了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出版的凤凰厅志,而且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凤凰县志我也认真进行了研究学习。比如凤凰县阿拉营镇的地名来历,我就问过很多在凤凰县工作多年的同志,答法各有不同,有说是上海人对自己的称呼,有说是这样或那样,最后是我从凤凰县地名录当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因为阿拉营过去驻兵都是满族人居多,称呼这个营地为阿拉,即满语中和平的意思,防苗镇苗那是朝廷皇帝的事情,对于下层官兵来说都是不想打仗的,他们是多么希望和平啊,怪不得现在阿拉营镇的所在村,就直接称呼为和平村了。
传说凤凰是一种不死的神鸟,它在临死之前会衔来香木焚烧,投身烈火之中“涅槃”升天,从而开始崭新的生命。一座千年历史的古城凤凰,走出了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沈从文、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熊希龄、抗英名将郑国鸿等一大批名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曾是大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曾是历朝“防苗镇边”的苗疆要塞,曾一度被包裹在湘西的群山里沉沉入睡。
凤凰县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是一个以苗、汉、土家等18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992年7月27日凤凰南华山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部林造批字〔1992〕106号文件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4月19日凤凰古城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函〔1999〕52号文件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12月17日被国务院国函〔2001〕167号文件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5年3月22日凤凰古城被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物局湘文物〔2005〕46号文件公布评为湖南十大文化遗产。2005年凤凰天星山、九重岩、两头羊等峡谷被国家国土资源部公布为国家地质公园,凤凰风景名胜区有望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黄丝桥古城、湘西苗疆边墙(亦称中国南方长城)、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有望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古城有望在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的基础上向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冲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等六块“国字号”招牌,世界文化遗产“天字号”招牌,将会更加唱响凤凰旅游品牌。
唐朝白居易《路径曲》云: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处处闻管弦,无非送酒声。凤凰县素有“画乡”之称,是一个在沈从文的书里能读到、在黄永玉的画里能看到、在宋祖英的歌里能听到的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因其西南有座形似凤凰展翅的凤凰山而得名,又因山、水、城、人的巧妙结合相得益彰而名扬天下。清朝湖广总督、钦差大臣林则徐曾到此考察。杨静仁、胡耀邦、陈俊生、费孝通、钱伟长、布赫、司马义.艾买提、毛致用、彭珮云、李昌、王任重、王恩茂、张震、朱容基、曾庆红、曾培炎、罗干、杨汝岱、罗豪才、李铁映、钱其琛等2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凤凰视察,泰国公主诗琳通也专门来凤凰县考察访问,并为我们题写了“天下凤凰”四个大字,大批中外专家学者都来过凤凰古城考察讲学。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新西兰诗人艾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说“凤凰是满城风光,满城文物”。美国博士金介甫说“古城凤凰是一件天人合一的艺术珍品”。世界旅游组织资深专家JohnEnright(约翰·恩莱特)博士称赞凤凰为“中国的威尼斯”。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古城人气指数一路飙升,旅游人次倍速增长,迅速成为湘西旅游的龙头,成为湖南省继张家界之后又一旅游亮点,成为全国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成为中国21世纪最为耀眼的一大旅游热点。2003年被评为中国旅游十大最好去处,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齐名为“中国三大古城”。2004年被多家媒体宣布为中国五十个必去景点之一。2005年凤凰古城与丽江古城被世界著名媒体NHK电视台推介为“世界名镇”(目前在中国仅此两家)。天人合一、梦回故里、人文古城、天下凤凰,我县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内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真是锺灵毓秀神仙地,流金溢彩人杰城。“弹丸之地”,何以如此受到世人的青睐?她究竟美丽神奇在哪里?她的优势又在什么地方?
古朴的历史风貌,让人们追寻历史倘佯沧桑。凤凰县的历史沿革是,夏、商、殷、周之前,属“武山苗蛮”,秦朝属黔中郡,汉朝属武陵郡管辖。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设立渭阳县。元代,设五寨司,驻镇竿城(今沱江镇),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设凤凰营。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设镇竿镇,成为全国62镇之一。雍正七年(1729年)凤凰辖治大湘西20余州县(厅),成为全国8大兵备道之一。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91年)改凤凰营为厅。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厅为县,称凤凰县相沿至今。凤凰文物古迹众多,保存完好,是西南地区现存文物古迹建筑最多的县份。现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5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有古遗址116处,历史名村寨30多个,明清两代特色民居1200多栋,石板街道22条。古城用红石块砌成一圈坚固的围城,建有“升恒”、“静澜”、“阜城”、“壁辉”等四座城楼,城墙上留有上千个箭垛。有原唐朝渭阳县城旧址黄丝桥古城和全长392华里的“湘西苗疆边墙”(亦称中国南方长城),其残存墙体14公里,重要遗存点591处,并新建世界上最大的围棋盘。古建筑架构灵巧,精雕细刻,穿斗式木房设计简朴,古风犹存,吊脚楼群因河造型,凌空飞掠,形成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凤凰古城民居多为马头山墙的四合院和雕花刻月的木板屋,数沱江河两岸的吊角楼尤为民居建筑的精华。其造型独特、构图灵活。吊角楼多位沿河而建,为干阑式造型结构。整个吊角楼建筑物从河岸处向外挑出,下部由木柱支撑,底层全部架空,多为二层或三层。水平腰檐之下设带形木窗。支撑木大小不一,排列不齐,甚至东倒西歪,体现出残垣断壁似的原始美。大多数吊角楼的底部设有石阶码头,便于妇女在码头上浣洗,男人们下码头划舟。有些吊角楼还在侧面加上一间悬挑的披屋,意在增加层次,丰富造型。悬建于凤凰古城沱江两岸的吊角楼,绵延千余米,形成了两条别具一格的线状建筑群体,其舒展大方秀美、古朴浪漫雄浑、参差高低起伏、层次变化丰富的外观特征,既给古城环境增添宏伟壮阔、气势磅礴的美,又给古城注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名人故居有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陈家宅院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沙湾民居、回龙阁吊脚楼等普通民房。各种寺庙建筑58处,现存文庙、天王庙、准提庵。祠堂馆阁达30多座,保存较好的有杨家祠堂、田家祠堂、万寿宫、遐昌阁、朝阳宫。凤凰古城风貌完整,历史街区、城防设置和街道布局,不仅具有鲜明的军事特征,更具有层次丰富的民间特色。各色古代建筑背衬南华山,面临沱江水,鳞次栉比,飞檐翘角,错落有致。
厚重的文化底蕴,让人们品读文化净化灵魂。凤凰县地处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区域与东部楚汉文化区域交汇之地,其文化特性主要是由文脉久远的楚文化民间的一支经沅水上溯与当地土著文化、苗文化融汇,后又加入流官与行商引入的汉文化演变融合而形成的,虽经历史沧桑,但两大文化脉络清楚。一是楚巫文化特色鲜明。方言土语保有《楚辞》遗风,喜好辣、咸、酸的饮食习惯,与楚民族“辣苦咸酸”的饮食习惯大致吻合,项圈、手镯、挂链、凤冠、花带、戒指等服饰古风不改,扎染、蜡染、玻璃吹画、纸扎、剪纸、雕刻等特种工艺少数民族文化色彩鲜明,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大师”称号的就有6人。阳戏、辰河高腔、傩戏、茶灯等曲艺有古戏曲遗风,椎牛、打猪、还傩愿等宗教活动,拜岩石、树木、水井等为干爹干妈的敬物习俗,无不是古代宗教信仰的延续。二是苗族文化古老绚丽。苗族喜爱歌舞,苗歌以情歌为精华,苗族善跳鼓舞,流行圆手鼓舞、花手鼓舞、起手花鼓舞等。苗族歌舞和戏剧的巨大价值已为世人发现和重视,谭盾的“地图——寻找失去的根籁”大型场景交响音乐会将傩堂戏、苗歌、哭嫁歌、打溜子等民族艺术介绍给了全世界,展示了民族艺术的巨大价值和文化魅力。
浓郁的民族风情,让人们解密苗族捕捉风月。凤凰县居住有18个民族,数苗族最多。苗族善歌舞喜刺绣,迎接客人要喝拦门酒,唱拦门歌,打拦门鼓,俗称苗族“三道卡。”谈情说爱以木叶声传情,以赶边边场订亲。在三月三、四月八、赶年场、六月六、七月鬼节、赶秋等节日要举行篝火晚会,要跳花跳月,表演吹唢呐、打苗鼓、跳鼓舞、唱苗歌、上刀梯、踩犁口、唱傩堂戏等一系列精彩节目。苗族妇女喜欢佩戴银饰,喜爱穿着蜡染、扎染、刺绣等制品制作的服饰,一套银饰一套服饰是苗族女孩出嫁时必备嫁装。与屈原词赋词韵相通的苗语,刺绣着苗族风情的衣裤、鞋子、帽子、腰带,展示着苗族审美情趣的银质项圈、手镯、挂链、戒指以及古腔古调的阳戏、傩堂戏、茶灯、苗鼓、苗歌等民族曲艺,精巧别致的扎染、蜡染、纸扎、剪纸、玻璃吹画等特种工艺,惊险刺激的椎牛、舞狮子、烧龙灯、民族武术表演、下油锅、穿石鞋、摔跤打柁罗、骑高脚马、龙舟赛等特色体育活动,赶边边场、背着小孩举行婚礼、喝拦门酒欢迎客人等古老习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苗族别致而又浓郁的民族风情。
辈出的名人英才,让人们领悟名人创造风流。凤凰县最大的神秘是名人英才辈出。天开图画,人出凤凰。一个个传奇的名人故事倾倒中国和世界。极富特色的文化沃土,形成了极具张力与活力的人文精神,涌现了沈从文先生及有关研究者所说的古怪的“凤凰人现象”:文人的一支形成了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肖继美等为代表的政治家、作家、画家和科学家;军人的一支则成为历史上知名的“竿军”,从太平天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都有“竿军”较大规模的相形登台表演。据统计,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的36年间,凤凰就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188人,突出的代表有抗英民族英雄、定海三总兵之一郑国鸿,怒斩不法洋教士的贵州提督田兴恕;民国时期仅38年,凤凰出中将7人、少将27人;当代以来,我县更是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将军、高级领导干部、作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家。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祖春,原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将朱早观,原中国武警部队政委李振军,兰州军区副政委、少将龙大位、两院院士肖继美,哲学家钟启禄等人都诞生在凤凰。特别是随着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龄,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出现,使凤凰不仅闻名全国,而且蜚声世界。
优越的交通区位,让人们跨越时空融合隔膜。凤凰县处于湘黔川三省边缘交汇的“金三角”,宛如一块璞玉镶嵌在云贵高原余脉和武陵山南部接壤的莽莽群山之中,东邻泸溪,一衣带水;南毗我省怀化市,成之交臂;西抵铜仁,互为连理;北接吉首,唇齿相依。不但是大湘西西通川黔的咽喉,同时又是湖南西部边陲的最后一个重镇,史称“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接川鄂,南连粤桂”的兵家必争之地。我县县城离长沙570公里,北距湘西州首府吉首52公里,距旅游明珠张家界200公里,南距铁路枢纽城市怀化90公里,西距贵州铜仁市60公里。209国道、308省道和“凤大”公路三条主干道穿境而过,张家界、大兴、芷江三大机场毗临县境,已经进入国家高速公路发展规划的包头至茂名、杭州市至瑞丽市的两条高速公路将经过县城,“三大主干道”、“三大机场”、“三大铁路站”和未来的“两大高速”,使凤凰成为连通长沙、张家界、成都、桂林、贵阳的东西南北的交汇中心,大湘西旅游经济区已列入国家长江三峡旅游经济区的整体规划区域。
神奇的山水风光,让人们陶醉山水感叹自然。凤凰县风景名胜主要分布在凤凰古城、苗疆边墙、泡水峡谷、山江苗寨、腊尔山台地、长潭岗水库等六大景区,凤凰古城、黄丝桥古城、南方长城、“华夏奇洞”奇梁洞、天下第一大石桥乌巢河大桥、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山国家地质公园及古战场遗址等景点镶嵌在县内城乡,清新亮丽的沱江、精巧灵动的跳岩,凝紫泻绿的南华山、旖旎隽秀的龙塘河、泻玉流珠的象鼻山、物我相通的天星山、飞雪飘雾的尖多朵瀑布、奇秀幽险的奇梁洞、天地合一的腊尔山台地,都是自然风光中难得的精品,更是物华天宝,见之忘俗。古城内东岭迎晖、奇峰挺秀、南华叠翠、溪桥夜月、梵阁回涛、龙潭渔火、兰径樵歌、山寺晨钟等八大景观风姿绰约,风韵犹存。沙湾景区更是一幅高度浓缩的山水画,杨柳依依,棒槌声声,虹桥卧波,塔影倒映。真是“走近凤凰城,古城风貌扑面;走入凤凰城,古城意境迷人”。
丰富的自然物产,让人们鲜尝美味独领天宝。凤凰县得天独厚,物华天宝,具有丰富的物产资源。一是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35种,探明储量的有15种,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4处,包括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分散元素及非金属六大类,主要矿藏有汞、铅锌、钒、磷、镉、镁、大理石、煤、石灰石、金刚石等,是全国有名的“汞都”,被列为环太平洋朱砂富集成矿带而世界瞩目。其中,钒矿潜在价值8000亿元以上,汞矿潜在价值6000亿元以上;竿子坪乡芒略村水泥用灰岩潜在开发价值3.78亿元以上;其它可开发利用的矿种还有煤、锰、铅锌等多种矿产,总潜在价值达1.5万亿元以上。二是水能资源丰富。人均占有水量4386立方米,分别为全省、全国的1.42倍、1.78倍。全县共有大小河流156条,总储藏量8.65万千瓦,可开发量5.58万千瓦,目前已开发2.5万千瓦,尚有3.08万千瓦的开发潜力。可建多个发电企业,装机容量可增加2万多千瓦。城市供水、水能资源综合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三是农业资源丰富。全县分布着1008种木本植物、199种野生动物,拥有着水杉、珙桐、银杏等珍稀植物和1982株百年古树,华南虎、云豹、金钱豹、黑鹿、白鹳、黑鹳、白鹤等珍稀动物。猕猴桃、娃娃鱼、柑桔、狮头乳猪、湘西黄牛、山野菜、罐罐菌、生姜、红晒烟等享誉全国。此外,有酸菜泡水豆腐、糯米腌酸鱼、糯米腌酸辣子粑、椒包糯米酸辣子、糯米粉腌猪、鸭子煮血粑、隔年熏腊肉、包谷粉丝煮鸡汤、板栗炒鸡丁、小米粉蒸肉等十大名菜土产,冷米豆腐、凉粉、碗儿糕、蒸子糕、猪血油条、姜糖、料糖、糖膳等十大风味小吃,别具特色,久负盛名。
最佳的人居环境,让人们享受温柔梦回故乡。凤凰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由于季风环流和山地地形的互相影响,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无霜期长。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环抱古城,使古城成为一座天然的大氧吧。古城规划、建设、管理的制度法规健全,城市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完好,行政区域内森林、湿地和生态脆弱区等特殊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是一座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秀丽、古朴典雅的美丽小城,完全达到安静优美居住小区的标准。城市绿地率4.2%,城市绿化覆盖率16.18%(不含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6.2平方米,比国家标准多6.2平方米;城市人均中心区公共绿地面积12公顷,远远大于国家4平方米的标准;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年平均0.035毫克/立方米,大气总悬浮微粒0.142毫克/立方米,分别比国家标准低0.025毫克/立方米,0.058毫克/立方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夜平均47.8分贝,比国家一类区标准低2.2分贝。地面水质量达到国家三级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25个项目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县工业企业全部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建有1座铺设污水干管4公里、日处理2万吨废水的全省第一家县级污水处理厂,全面实施污水处理收费和垃圾收费,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70%,比国家标准高25个百分点。
三是建设凤凰历史文化博物馆工程抢救性保护文化。凤凰历史悠久,夏、商、殷、周以前,为“武山苗蛮”之地,战国时期属楚疆域,公元前277年,属秦黔中郡,公元686年,唐设渭阳县,公元1913年改凤凰县,迄今已1300多年。凤凰人杰地灵,仅清道光二十年至清光绪元年36年间,出提督等三品以上军官188人;民国时期出少将以上将军34人,先后培育了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抗英民族英雄郑国鸿等。凤凰古城文化底蕴深厚,有“满眼风光,满城文物”之美誉,古城区1.8万平方公里内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7处,馆藏文物26000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300余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物10000余件,民俗文物13000余件,各类珍稀生物化石1000余件。另有保存完整的古街区5处,古码头6处,明清石板街弄就有20余条,挂牌重点保护民居120余栋,文物遗址116处。
苗疆边墙,即中国南方长城。据《凤凰厅志》、《辰州府志》等史载:“苗疆边墙”大部分位于湖南省西部的湘西自治州境内,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参将孙贤自麻阳移驻五寨司城(今凤凰县城),悉筑自五寨司奇梁隘至乾州望城坡止边墙七十里。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湖广参政,分守湖北兼署辰沅兵备蔡复一,请拔帑金四万有余,修筑亭子关至保靖涂乍边墙,四百余里,贯穿凤凰全境。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辰沅兵备副使胡一鸿,委游击邓祖禹复添镇溪千户所至喜鹊营边墙六十里。边墙完整体系形成于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全长七百余里。主要针对湘黔边界苗族聚居地,起着划分疆界与军事防御作用。边墙呈南北走向,由一条顶宽3尺,底宽5尺,高8尺的开放式墙及根据地形成“一”字、“品”字或“梅花”形排列的城堡、屯堡、碉、营汛、哨卡组成。材料因地制宜有土有石,有土石混合。有着分疆界、巡逻、了望,堵截攻战之功能。
明清时,凤凰城系五寨司城,及镇竿总兵和辰沅永靖兵备道的衙门驻地,是大湘西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边墙绝大部分位于凤凰县境内,从凤凰县西部同贵州交界的亭子关起经黄合营、鸦拉营、走步营、宜都营、全胜营、八斗丘、岩板营、鸦保洞、长冲营、靖疆营、得胜营(右营)、晒金塘(左营)、三炮台、二炮台至今吉首市境内的头炮台。凤凰厅建有汛堡51座,屯卡105座,哨台98座,炮台7座,碉楼544座,关厢5座,关门25座,共计835座。现据初步考古调查,尚有各类遗存点519处,其中边墙墙体遗存85处(段),总计长度13185米。2001年初保护维修1.78公里2003年初保护维修了2.5公里,同年五月对外开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4月21日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中国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考察认定:“湘西边墙当为明长城的一部分无疑。较之北京的居庸关、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毫不逊色,而且还展现了南国风光和湘西少数民族风情的特色。”
凤凰古城的特色民居,在其建筑技术、风格和艺术上,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反应了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轨迹。清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传入内地,使凤凰处于湘西统治中心的特殊地位。凤凰古城民居的建筑艺术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其一,凤凰厅是“苗疆咽喉”的“靖边”重镇,驻有清朝镇台道台大员,总理湘黔“边务”,曾大兴土木,修建了大量的官署、亭台及具有军事功能的建筑。其二,具有“尚武精神”的一大批镇竿男儿,从清末到民国又产生大批将校级军官,在炮火硝烟中变成了“簪缨门第”,建造了100多家府院宅地。其三,随之而来的大量商人,带来了新的文化修建了前店后院以及带有明显家乡特点的民宅。这些宅院建筑的典型特点是“三合院”、“四合院”明清建筑,有高大的围墙,高高的马头墙,深阁的天井,精美的雕砌、淡雅的园林。
最具地方特色的建筑是沿沱江河两岸的吊脚楼。高低参差错落,一端以河岸为支撑点,另一端则悬在河水面,高高悬柱立于水中或河坎边的岩缝之上作为支撑。上下穿枋承挑所悬出的走廊或房间,垂悬于河水之上,这些建筑于灵秀的山水风光之间,形成了凤凰特有的一种绚丽风光。另一类特色建筑是寺庙建筑,明清以来多元文化在这里撞击、融合,楚巫文化得到张扬,“以夷治夷”“攻心为上”的统治策略,使宗教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播。寺庙、祠堂林立,嘉庆年间厅境大型寺庙建筑有176座,占全省寺庙一半,古城两平方公里内就有58座。这些建筑的特点是:布局对称,多为梁柱式穿斗结构,规模宏大神秘。
位于沱江北岸老营哨街的田家祠堂,紧靠着湘西之窗放眼可以看到,指着它我说田家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位于西门外祠堂坪,明末农民起义毁于火。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贡生田景兴、千总田大榜等率族人重建于县城老营哨喜鹊坡下。咸丰十年(1860)提督军门田兴恕捐库银扩建。民国初,湘西镇守使、国民党中将田应诏(田兴恕之孙)又斥巨资最后修建完工。去年我们引资对它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它是一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氏族祠堂建筑群。有大门、正殿、戏台20多间屋宇,并有天井、天池、回廊,还设有“五福”、“六顺”两门。祠堂大门前有六级用红砂石条砌成的扇形台阶。阶前有一块较宽的空坪,大门建筑三间,中间大门呈八字形,两边均为青砖砌就,有石象一对、石鼓一双,极具气派。
大家为凤凰古城的风景陶醉,沱江两岸吊角楼是凤凰古城的灵韵,每一个来凤凰古城游玩的人莫不为之流连忘返。
我们一行继续陪同首长一行往沙湾景区漫步走去,悠悠的青石板就在脚下。青石板路是古城特殊的街道,这样平展洁净的岩石路面,就象一匹天然的地毯,铺展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共有36条,计4600多米长,青石板路是古城特有的产物,它背负着古城人民的希望,积淀着古城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走在这特有的平坦的青石板路上,仿佛沐浴着温情和暖的山风,听到了扣人心弦、清脆悠雅的木屐声。一条条平展敞亮的步行街游人如织,红男绿女,给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采。
虹桥艺术楼的桥洞下,一个背着孙儿做生意的苗家大嫂吸引了委员长,他兴致勃勃的问起蜡染布是从哪里来的?当她听说是自己加工的时候,就说你很聪明做生意肯定能够发财,摸着苗家大嫂背笼里小孙儿的胖脸,委员长笑着说从小都做生意长大会更行。走到买葫芦丝的老板面前,委员长情不自禁地拿起葫芦丝,吹起了一曲悠扬悦耳的月光曲,大家都为委员长的天才感到激动,想不到堂堂的国家委员长竟有此特长爱好,我们都为委员长的平易近人和多才多艺而折服。
很快就到了东关门了,信步就到了漾绿亭。东关门,实际的加入凤凰古城的关隘。关是择险而置的一种军事防御建筑,它是战争的产物故又称关隘。
中国何时建关,尚难考证。最初的关大概是选用天然险地,然后用土石垒起来,后来才建关城的。中国历代建关很多,其中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娘子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武胜关、友谊关是中国九大名关。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长城关,另一类是驿道关。长城关可以看作是国家的军事防御设施。其东端设有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东北,地势险要,扼东北与中原之咽喉,是明长城东部最重要的关口,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呈方形,墙高14米,墙厚7米,沿墙池走一圈有4公里多,整个墙内填实土灰,外砌砖石,十分坚固。关城的南北两侧与长城相连。关城的东、南、西、北各设一城门。东城门即山海关,气魄最大。城门上建有一座歇山重檐的二层箭楼,箭楼的北、东、南三面设有68个箭窗,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明末吴三桂引清兵入山海关,才攻陷北京,建立了清王朝。我抓紧时间介绍我所晓得的关隘的知识,并且不忘认真介绍了凤凰古城关隘的基本情况。凤凰古城的关门很多,保存完好的有东关、西关、迎曦关、亭子关、安静关、铜锣关、暴木关、靖边关等,数靖边关保存最为完整,关门上还有雄伟壮观的关门城楼。
首长一行驻足停步漾绿亭,欣赏沙湾景区的景色。首长满足大家的要求,一一和我们都照了像,王兆国副委员长不知道什么时间从漾绿亭右边的楼道下到了江边,很多记者也抓紧捕捉眼前的迷人景色,照相机、摄像机都在抢占有利位置……,下到亭下的江边,吴邦国委员长、王兆国副委员长、盛华仁副委员长三个一起以沱江虹桥为背景,非常亲切友好合影留念,这昭示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多么的紧密团结。接着我们省州县领导也争相和首长们合影,因为过道太狭窄我下去时已经没有站立的位置,我只好等到前面的人随委员长走开之后,我、吴凤齐、黄仕明和王兆国副委员长照了像。
对面我们一起随着首长的目光远眺,万寿宫、遐昌阁尽收眼底,首长非常专志地听取讲解员的介绍。
万寿宫位于凤凰古城东郊的青龙山麓,沱江之滨的沙湾。明末清初,江西大批移民定居凤凰从事商业,为祈求神灵保佑,在沙湾建立水府庙,供奉天、地、水三官。乾隆二十年(1755年)又集资扩建建筑群,设许逊神位,始称“万寿宫”。咸丰四年(1854年)江西人在殿宇东端临江建阁,名曰遐昌阁(即永远昌盛之意),万寿宫建成以后,成为江西移民集会联谊和处理商务的场所,即江西会馆。“万寿宫”背靠东岭面临沱江,坐东北、朝西南,崇垣高阁,宽敞宏伟。大门开设3个拱门,正与拱桥三拱遥遥相对。悠悠沱水穿桥而来,再从宫前经过缓缓东流。临河堤岸,扬柳依依,清风徐来,碧波荡漾。大门从戏台下穿过,两边苍松翠柏,正面台阶之上,是一群高大建筑物,排列三组:正中一组,前为正厅、后为正殿。正殿右侧一组殿宇,有肖公殿、宴公殿、财神殿及帐房、斋厨房等。左侧一组殿宇,有梅廊、天符、雷祖殿、轩辕、韦陀、观音厅等。修复后的万寿宫,现已成为江西百年商会馆和黄永玉艺术馆。
紧接着万寿宫的遐昌阁,占地137平方米,建筑面积91平方米,高20米,平面呈正六方形。阁以抬梁式大木构架为主体,分三层三檐,上布小青瓦,逐层向内收缩,形似金塔。屋面上层平缓,上层陡峭,顶端6条垂脊交汇,下冠彩绘“鲤鱼跳龙门”。檐下以卷棚支撑,构成垂脊屋檐,呈曲线,似羽翼展飞,下坠铜玲,每当风动铃响,清音远播。
矗立沱江边上的万名塔,一共有七层万名塔位于古城沙湾沱江左岸。始建于清咸丰甲寅年(公元1854年),原名镇蛟塔,又名字纸炉,一九五0年被拆除。一九八八年由著名画家黄永玉倡议开始捐资重建,取名万名塔。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矗立江边的白塔往往都是单数,我说要从中国阴阳哲学思想谈起,古来一是天即阳,二是地即阴,一般来说白塔都是祭天,往往就是单数层,这个道理很多人都不太清楚。
沙湾是凤凰古城山水之经典,沙湾是凤凰儿女灵魂的凝聚。沱江河绕古城流淌,在此转了个急湾,长年流水的冲积,形成一片沙洲,故名沙湾。沙湾聚四围山色为翠绿屏障,锁一江清流成一泓深潭,拓展出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这里凤凰代表性景点较多。夺翠楼,位于迥龙阁原关门。原为迥龙阁关门城楼,年久失修破烂不堪。1996年,凤凰籍著名画家黄永玉出巨资在此进行抢救性的修建。它全是木质结构建筑,整个房屋不用一块砖石。飞檐穿斗式结构,根据其地形设计,楼房采取叠层式的修建,颇具民族色彩和地方风味。房屋设计精巧,玲珑透剔,匠心独道,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传说奇峰寺、观景山、南华山同属一龙脉,沱江早先是绕奇峰而流从清沙湾出口,明初五寨司蛮族自拥蛮王,试图与明太祖朱元璋争夺天下。朱元璋午夜惊梦,见三支飞箭直插龙庭,请出军师刘伯温释梦。刘伯温进谏:“观龙脉风水,五寨司龙虎风云气盛,会有蛮叛,若要保住江山,则须斩断龙颈让河水改道。”明皇听后即取来湖广布政使的地图,找到五寨司的地方用珠笔一点,点断了龙脉。河水自然改道直贯沙湾,蛮叛也自然平息。这个民间故事,一直在凤凰人中世世代代传为佳话。
凤凰古城的古八景其中五景出自沙湾,“东岭迎晖”的八角楼,“奇峰挺秀”的奇峰寺,“溪桥夜月”的古虹桥,“梵阁回涛”的回龙阁,“龙潭渔火”的陡山喇,象众星拱月装点了沙湾的美丽。而今依然风姿灼烁的“万寿宫”、“万民塔”、“东关门”、“漾绿阁”、“夺翠楼”、“准堤庵”、“古虹桥”以及数百年来与岁月同在的沿河“吊脚楼”,更衬托出沙湾“山外青山楼外楼”的绝世风华。
沙湾也是凤凰儿女一年一度举行龙舟竞渡的地方。人们分河而治蜀营魏垒,胜者得意洋洋,败者永不服输。充分展示出凤凰人倔犟性格和张扬了自尊、自信的民族精神。沙湾如一首诗,涛声船影是诗的韵律;沙湾如一幅画,山岚水雾是画的色彩;沙湾如一支歌,岁月沧桑是歌的和弦;沙湾如一个梦,千年流淌是历史的美丽……我们陪同委员长一行,陶醉在迷人的沙湾景区,有人指着夺翠楼旁边的吊角楼说,这是凤凰古城最古老的一排吊角楼,修建年代应该是在二三百年以前,所有吊角楼中它们弥足珍贵,申报世界遗产主要靠它们。我赶紧对委员长说,凤凰古城下一步的目标主要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为了借鉴国际经验来更好地保护古城。
(十五)2005年11月1日,中国凤凰古城东门城楼到陈氏宗祠
接着我们陪同首长一行穿过虹桥,来到了东门城楼。东门城楼,它昂然挺立,高接云天,象一个古稀老人,年年月月守望着古城的人民。时光易逝,岁月悠悠,时代的风雨在它的身上刻下了一道道伤痕,唯有它强健的身躯和深沉的微笑,在向人们讲述着古城不平凡的历史。据《凤凰厅志》记载:“东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公元一五五六年),是古城极重要的关隘要道。它曾经历过三百多次的战乱战火,从没有被攻破过,始终昂然挺立,坚固牢实。现有的城楼是乾嘉苗民战火焚毁后于清嘉庆五年(1801年)”重修的。在凤凰全境的沙盘前,讲解员给我们娓娓道起了凤凰古城的历史、介绍了苗疆边墙的基本情况,看着悬挂在墙上的凤凰直隶厅城防图,讲解员给首长汇报了当年苗疆的压迫与反抗、统治与同化的地方历史,联系昨天大家参观的南方长城,更加能了解当年湘西苗疆波澜壮阔的苗族起义的历史内涵。
参观了东门城楼,我们一行在讲解员小杨的带引下沿着古城墙信步走去。凤凰古城城墙经过三次变迁,据文献记载: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置五寨长官司,设沱江宣慰使司的土坯墙延续了18年之后,根据苗疆发展形势的需要,经过认真审慎地考虑之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由参将孙贤督促监工修建古城墙。为了早日完工,省工省时,采取分段包工实施工程,相互督促检查,工程进度激增。嘉靖36年(公元1557年)完工,费时一年,耗资570两黄金(山西巡抚刘臬《新建五寨司城记》)。自此城垣始成,垣墉高厚,碑碟楼墙,巍峨完整,可见当时古城的雄厚伟大气势。以上是凤凰古城的两度变迁。第三次,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改沱江宣慰使司为镇竿镇,改沅州总兵官为镇竿总兵官,并将总兵署衙从沅州移镇竿镇。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一五五七年)至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其间古城区经过了143年之后,很多地方已经损毁。于是在原古城墙的基础上,拨巨资进行加固整修,至此,加固修整的古城一直延续了249年直至建国初期。一九五八年,为了实现城市街道车子化,将从东门至西门的一段城墙拆除,两座城门一拼拆毁,只保留东至北门自来水站一段,但城墙上面的碟垛及附墙已被拆除,上面大量住有人家,只剩下墙基残址。2000年10月,县人民政府拨巨资将从东门至北门一段古城重新恢复修建,浑身伤痕累累满目疮伤的古城又焕发了青春。
接着我们又到了杨家祠堂,古色古香的杨家祠堂是凤凰古城祠堂建筑的代表作。这里展现了很多民族民间的工艺品,包括以前的生活用具用品等,苗家的大嫂也在这里现场做起了扎染、织布、打花带、做布鞋等传统工艺表演,讲解员详细讲解了杨家祠堂的历史文化。
杨家祠堂,在古城北门内老菜街,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子太傅果勇候杨芳任镇竿镇总兵时率族人修建的。占地面积770多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的四合院建筑。正祠三间,天井竖立有石牌坊,左右厢房各三间,头门一间内修戏台,官厅人士题长生禄位于祠中,香灯祭祀兴盛。
整个建筑采用传统古典结构,戏台单檐歇山顶,穿斗拱式,檐下为如意斗拱。台柱雕龙刻凤,金粉彩漆。正祠为台梁式建筑,工艺精细,窗户、门檐雕刻花卉,各类吉祥动物、人物、典故,无不栩栩如生。山墙为猫背拱,作户、门檐饰件,采用镂空,雕有各种各花异卉,吉祥兽禽,富丽堂皇,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凤凰总兵杨芳曾在红石的大门柱上题有杨家将传统对联一幅:
四知延世德,万里垄威名
1988年,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对杨家祠堂采取保护修复,重现了昔日风采。
这里,参观队伍分散考察,首长一行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兴致勃勃指东问西。荣获联合国民间工艺大师张桂英也在此现场献艺,首长夫人张老师对苗家工艺产品兴趣格外浓厚。当场购买了许多的衣、帽、鞋类的小产品,由此可见,我们凤凰古城的民间工艺产品开发潜力巨大。
扎染工艺是凤凰古城民间工艺的一绝。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扎染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从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来看,是出于新疆地区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的作品。如此看来,扎染这种工艺早在东晋已相当成熟。史载唐代时,由于经济的繁荣,扎染工艺十分兴旺,当时著名的纹样有“鱼子缬”、“撮晕缬”、“玛瑙缬”、“唐胎缬”等等。不过即便在盛唐时期,能穿着扎染服饰的也只能是达官贵族,一般的平民还是不敢问津的。宋时,为抑制侈靡、提倡素朴、重振国运、以安社稷,政府曾下令禁止扎染工艺的生产及使用。以后随着战乱不休、兵荒马乱局面的出现,扎染工艺便日趋衰落。然而,同时期的邻国日本,却将我国的扎染工艺视作国宝。至今在日本的东大寺内,还保存着我国唐代的五彩绞缬。经过数百年的工艺演变,扎染工艺的防染手段已有几十种,染色也从单色演变成复色的多次浸染。扎染纹样具有从中心向四周成辐射状的工艺效果,扎染纹样的生动与丝绸面料的飘逸相谐成趣。因此过种古老的印染工艺至今仍有极大的魅力。
扎染的防染手段很多。最简便的是将面料折叠后用线绳捆扎,经染色后再拆掉线绳,面料上就出现了色彩斑斓的画面。古时还用小米粒扎进面料内,染出点点小花,或许就是"鱼子缬"的印染法了。古时染料一般用植物染料,亦称草木染。常用染料有红花、紫草、蓝靛等。从宋代的印染工艺看,扎染是城市作坊常见的印染方法,应用面较广。
扎染技法有针扎、绞扎、捆扎等,不同的方法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湘西凤凰的刘大炮即是在捆扎方面摸索出新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抓扎,即用双手抓着白布入染,即兴发挥,操作自如,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
张桂英大师非常激动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作品舒展开来,我赶紧帮忙拿上一头,对张桂英大师说,赶紧给首长你的作品,看着几十米长的扎染画,委员长微笑着对张桂英大师说,你的作品真漂亮,张桂英骄傲而又自豪地说,对啊,不然怎么会叫民间工艺大师啦!
沿着古城墙我们一行继续往前,两位苗家大嫂自发地唱起了苗歌,委员长驻足聆听,我们赶紧介绍说,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对最珍贵的客人表达谢意就是用苗歌,尽管委员长没有听懂苗歌,但他依然表现兴趣浓厚的样子,微笑着说你们唱得很好,记者手中的镜头和相机都留下了这美好的一刻,可以想象我们的委员长是多么地平易近人,建设民主政治,需要各级领导发自内心地做到平民、亲民,一举手一投足都要贴近咱们的老百姓,要与他们心情相通、命运相连,不要一幅当官做老爷的派头,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授以的吗,我们本身就是人民的公仆啊!
紧接着我们又步行到了陈氏古院。陈氏古院位于古城北东吴家弄第10号。这是一幢工艺精巧的古式四合院,它外墙高四、五丈,下半墙用紫红色砂石堆砌,上半墙为古砖填砌。大门为方形,全由红砂石构成。入门,青石板铺路,直达院中天井,天井中有金鱼池,两旁是假山和花坛。正房、厢房和左右厅,共十多间,全系木质阁楼式,整整齐齐的木栅栏,工艺精湛的雕花窗子,以及那设计新奇的折叠式活动木门,真叫人耳目一新。由于这幢旧时古院保存完好,因此不少外国朋友特来这里留影,不少电影艺术家也来这里排戏、拍景,古院现已开辟为旅游参观点。
委员长刚从陈氏古院出来,站在北门城楼的上海游客就高声叫到,老市长好!大家不约而同地拍起了响亮的掌声,从内心称赞这些上海游客的问候。委员长也高声回答,你们好,你们是哪里的?我们是上海的,是上海金山公司的,你还在我们哪里下过矿井哩!是的,是的。委员长非常肯定地答。
接着首长的考察队伍到了北门,大家非常陶醉的欣赏了沱江的波涛,以及矗立在沱江北岸的、参差不齐、风格各异的吊角楼,摄影机和照相机拍个不停。
沱江波声动画鼓,古城墙畔战马鸣。这座高大的门楼,它就是风雨沧桑、久经阅历的北门城楼。北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1556年),城楼格式为唐城建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质结构,石座券顶,高22米,通面阔为12米,通进身为10米,城门洞宽3米,高3米,石墙厚3.15米,城门厚25厘米,外有护城门一座,北门城楼是古城极其重要的交通要道。近五百年来的历史沧桑,几经战阵,至今留下了累累伤痕。请看,这两扇铁大门,铁皮上枪痕点点,犹闻硝烟扑鼻,似见战旗飞卷。鉴古观今,我们更要不忘历史,瞻观未来,在新的世纪里,大展宏图,建设我们的美丽故乡。
而横跨沱江的北门跳岩,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原为长方形石柱,在现今跳岩下游50米处。后因年久失修,许多立柱倒塌,居民过河多方不便,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又在沱江水浅处重修。
北门城楼和北门跳岩它们不仅有着悠久光荣的历史,同时也有着当今的辉煌,它们不仅是我县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同时也是众多电影、电视、画家和文艺家赞赏的福天宝地。著名的电影《血鼓》、《边城》、《芙蓉镇》、《湘西剿匪记》;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等都到这里拍过外景,真是文彩诗韵,沱水流长。
我们赶紧抓住时机,和首长一行合影留念,因为这里是凤凰古城标志性景点,在电影电视当中看到最多的就是这个画面,北门城楼、北门跳岩、沱江木桥、清澈沱江、吊角木楼,五彩人群交相辉映,无数美景尽入眼帘,很多人久久不愿离去……
我们步入了远近闻名的文星街。文星街位于古城北面,全长200余米。因此街皆出进土秀才而得名,原为青石板路面,1958年拆除石板路改为水泥铺地路,与原来的路很不协调。1989年又改修青石板路。为旅游方便和为古城增色,2001年3月动工,改修为红砂石石板路,成为一条典型的古城街道,熊希龄故居位于这里。
熊希龄故居座落在凤凰古城的文星街熊家巷,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建筑,已历时一百多年,经过修复,完全恢复了原貌。这栋房子系熊希龄祖父熊士贵任镇竿镇标左营把总时于道光年间(1840年前)购置的。从此,熊希龄祖父就离开了水打田乡燕子岩老家,迁居到这里居住,他的父亲熊兆祥青年时也就在这里生活,后来官至衡州协副将,澄湘水师营统带。清同治九年六月二十五日(1870年7月23日),熊希龄在这里诞生,渡过了七岁的童年生活。
熊希龄,民初国民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字秉三,人称“熊凤凰”,1937年病逝于香港,享年67岁。
熊希龄自幼聪颖过人,文采斐然。吟诗作对,大气浩然,被誉为“湖南神童”,22岁点翰林,24岁中进士,授庶吉士。35岁为清朝五大臣之一出洋考察欧美宪政,任参赞。40岁出任民国财政部长,热河都统,43岁被国民大会选为国务总理。
“此君一出天下暖”。熊希龄的政治生涯虽然短暂,但在中国历史的星空中却闪耀着光辉。中日甲午战争后,熊希龄多次上书反对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触怒了慈禧太后,被革职回湖南。1898年戊戍政变发生,谭嗣同、梁启超等“七君子”遇难,熊希龄被“革职永不叙用”。
熊希龄出任民国总理后,创立新政、力主共和,繁荣经济,推行资产阶级法治。熊袁矛盾日益尖锐,熊愤然辞职。民国6年,京津水灾严重,熊希龄亲赴灾区救济灾民。次年创办香山慈幼院,收养那些因灾流浪的孤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熊希龄以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长身份偕家人赶往前线救护伤员。上海沦陷后,熊希龄欲望取道香港回内地,同年12月5日在香港病逝。
熊希龄一生为学习国外经验,改革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呕心沥血,表现出一个大政治家“誓身许国、遑计死生”为民族,为国家奋斗不息,爱国不渝的浩然之气。
讲解员娓娓道来,大家都沉浸在对历史的回忆当中,当年为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富强和伟大复兴,很多优秀儿女风起云涌前赴后继,不畏流血牺牲,熊希龄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自己说的:意气消磨群动里,形骸变化百年中。这是他伟大而又艰辛一生的真实写照。
从熊希龄故居出来,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大成殿。大成殿又名文庙或文成庙。位于古城北面现凤凰第一中学校内。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一九八九年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文庙辟为凤凰县自然博物馆,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去参观了。
沿着文星街,文庙马上就要到朝阳宫了。朝阳宫实际上是陈氏宗祠,也就是当年湘西王陈渠珍公馆,是凤凰古城保持最完整的一座近代仿古建筑的宗祠,位于城中西门坡,是民国四年(1915年)乡绅陈炳、陈开藩(陈渠珍的兄长)等人发动族人捐资兴建的。每年祭祖、族议时,湘西族属乡绅及长者在此聚会商讨族事,唱戏庆祝。宗祠的建筑,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由大门、正殿、戏台、左右包厢等14间房屋组成,占地540平方米。大门为紫红色砖墙牌楼,左右两侧堆塑山水花鸟12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四合天井以红石块铺砌整齐。正殿一栋3间木结构建筑,内檐开有园形月拱大门,拱门四周为冰纹花格。正殿左右两厕各建两层三间木结构包厢一栋,各供看戏避雨。戏台背靠大门牌楼,正壁彩绘福绿寿三星,台口上方横书“观古鉴今”四个大字,两边台柱上楹联一幅:
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愚有神仙。
戏台顶为重檐青瓦,飞檐翘角,檐下斗拱三层,正脊两端有鸱吻,正中彩色葫芦宝顶。祠堂整个建筑布局对称,内檐装修、瓦饰、楹联及浮雕、彩绘等,古朴典雅,堪称建筑精品。我们一行在这里稍微休息,碰巧,凤凰书画院的艺术家们在这里挥毫作画。吴邦国委员长特别感兴趣的是绘画,他非常快地走到了田儒龙大师的玻璃吹画当前,认真而又细致地观摩。
田儒龙,字秋生,号云田。原籍官庄乡龙家湾,1938年9月出生。后随家移居凤凰县城,曾在本县阳戏剧团担任舞台美工,继而供职县文化馆,任美术专干。田儒龙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多以山水花鸟为题,数十年孜孜追求,锲而不舍,终于获得成功。代表作品有《梦境》、《鹤翔深谷》、《武陵挹秀》、《南华叠翠》、《初雪》、《山间飞瀑》等。一生中留下近千幅绘画,精品甚多,为民间收藏和国内外人士购走。部分作品曾在州、省及全国美展中多次获奖。《人民画报》、《民族画报》、《羊城画报》、《南方日报》及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先后刊登和报道了田儒龙其人其画。1988年12月,田儒龙应邀随湘西民间艺术团赴香港出席葵青区第二界艺术节作吹画表演,香港“亚洲卫视”对其作了专访。大师的绘画艺术获得多项殊荣:1991年10月,获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吹画表演奖,国家民委、文化部先后授予他“民族优秀艺术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5年9月,他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其生平简历及艺术成就,被收入《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名典》、《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典》、《中国民间名人录》等辞典。
吴邦国委员长一行分散行动,大家自由地参观了凤凰籍的文艺大师的各种表演。闻世震是来自文艺之乡辽宁,素来对文艺有特殊爱好,看着凤凰籍书法家刘壮韬挥毫题字,也情不自禁地写上一笔,他对着刘老说,我们以文会友吧,我给你们写几个字,也想得到你们的指教。只见闻世震给刘老的题写是:宁静致远,大家拍手称赞,我也积极在为闻世震准备要带走的字画,事后在吃饭时就交给了闻世震手里。
在朝阳宫我给首长夫人张老师说,可否请首长给我们写几颗字?张老师答你可以给他说呀!我看准时机,在吴邦国委员长来到了书法桌前,抓住机会说,是不是给请首长为我们凤凰古城写几颗字?首长非常爽快地说,好啊!我们赶紧铺开宣纸,只见吴邦国委员长挥毫写下了“凤凰古城”几个大字,观看的人都拍手称谢。
(十六)2005年11月1日,中国凤凰古城张氏姜糖到蜡染店
从朝阳宫出来,我们到了张氏姜糖店。凤凰姜糖是凤凰古城的民间传统小吃,为历代贫苦百姓解决生计的手工食品,对象多为儿童。姜糖加工在凤凰古城有上百年的历史。它的主要配料是食糖、生姜、芝麻、纯净水。经过熬制加工和拉扯手技之后,就剪裁成大姆指一样、三角形状的成品。姜糖配方从中医角度分析,姜为药引,可驱寒祛淤,糖为中性食物,有开味、健脾之作用。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带动,民间传统小吃,已逐步形成一种产业凤凰古城姜糖作坊已近百家,产品配料和制作流程都在科学、卫生的指导、监督下,改进了产品包装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品味。仅姜糖加工一项就可每年创利4000多万元,解决城镇从业人员近千人。凤凰姜糖这个地方特产的传统品牌已打造成为凤凰古城旅游产品一绝,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若干新闻媒介的多次采访和报道。
我抓住机会给委员长汇报了凤凰旅游产品的开发情况,尤其是以凤凰姜糖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更是致富了农民。一亩生姜的产量一般是5000斤左右,原来的价格是每斤0.5元,开发旅游之后,价格已经上升到了每斤2至3元,这样每亩就可以增收近万元,所以现在凤凰生姜的种植面积由原来的万亩左右,扩大到了三万亩,仅生姜一项就可以增加收入20000万元。
委员长非常仔细考察了姜糖的加工,镇竿张氏姜糖的老板非常自豪介绍自家姜糖加工历史和方法。镇竿张氏姜糖由张家愉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始创,到今流传五代、百余年历史。系凤凰古城久传盛名的土特产品。主要配料一是赤砂糖,二是生姜,三是芝麻,四是纯净泉水。食用有助于温胃活血、防治感冒、止呕吐、化食、止咳化痰、开味生津,对晕车船者及受风寒感冒者有奇特功效,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休闲食品,堪为民间食用之上品。
张氏姜糖系用高超的技艺、祖传的配方、精细的工艺流程加工而成,世代因袭流传,经过不断改进创新,产品深受广大游客青睐。产品在质量、卫生都达到国家标准,获得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旅游定点单位、文化旅游先进企业称号。随行大家纷纷品尝了张氏姜糖,委员长和夫人也饶有兴味的小吃一块,并且对着我们说,凤凰姜糖有自己的特色,一定要认真研究,进一步的提质扩量。是啊!旅游产业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富民项目,旅游产业发展可以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多种行业发展,从凤凰旅游发展的实践看它能够富民强县。看来我们凤凰提出文化旅游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一化带三化”的发展战略是完全正确的。
走出镇竿张氏姜糖店,我们看到了繁华热闹的东正街。东正街是古城的主要交通要道。西起道门口,东至迥龙阁关门止,全长500余米。系古城最繁华的街道,也是古城的经济商贸中心区,原为青石板路。1958年改建为水泥路面,与古城很不协调。1989年改建为青石板路,路面破烂不堪。2001年3月,政府出资整治,修建为红砂石石板路。是古城最长最幽雅的一条步行街。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东正街开设了多家工艺品商店和文物古迹商店,现在成了工艺美术品及文物古迹一条街。考察队伍非常兴奋,东正街是凤凰古城最典型的古街,各种旅游产品琳琅满目眼花瞭乱,红男绿女川流不绝,大家纷纷合影照相……
往右边的方向一穿我们就到了沈从文故居。沈从文是世界文化名人,中国文坛巨匠。先生的故居,位于沱江镇中营街10号,一座典型的四合古院。院正中有一个小天井,正屋三间,厢房两间,前屋三间。古院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特别是那些带有湘西特色的雕花木窗,格外引人注目。
故居是是沈从文先生曾任提督之职的祖父沈宏富,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修建的。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7年,15岁的沈从文,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著部队,辗转于沅、澧、酉水流域。几年的部队经历,他目睹了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生活,亲历了兵匪抢劫的残酷现实,从而激发了沈先生的创作欲望。1922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漫长的从文生涯。1928年—1930年,沈先生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主编;1930年—1933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在27年的创作生涯里,沈先生先后用沈岳焕、上官碧、甲辰、小兵、窄而霉斋主人等笔名,创作了《边城》、《神巫之爱》、《一个女剧员的生活》、《湘行散记》、《湘西》、《从文自传》、《黑凤集》、《长河》、《八骏图》、《沈从文散文集》、《沈从文文集》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中国文坛。五十年代之后,沈先生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潜心于中国文物的研究,写出了填补我国物质文化空白的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及《唐宋铜镜》、《明锦》、《龙凤艺术》、《战国漆器》等一系列文物论著。
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性: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9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化瑰宝,也给后人研究旧中国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沈从文先生是凤凰人引以为骄傲的文化艺术大师,大师如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等不需要我们宣传,因为他们早已名扬中外了,但是一大批杰出的凤凰英才,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扩大影响。湘西的神秘、凤凰的古朴就体现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英才。委员长参观了沈从文故居,委员长怀着对文化人的崇拜,在我们工作人员铺开的宣纸上写下了:吴邦国,二○○五年十一月一日于沈从文故居,大家欣赏着委员长潇洒飘逸的书法,无不为委员长对凤凰古城的肯定而高兴。
天后宫是我们招商引资开发的古城景点。天后宫又称玛祖庙,位于凤凰古城东正街,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1)为福建商人所建。福建人信奉玛祖海神,祈保下海渔民和外出游民平安发财,于是福建人在各地定居必建玛祖庙。天后宫原为凤凰古城福建会馆。是福建人聚会和议事场所。自清乾隆以来,多种文化相继传入凤凰,特别是宗教文化在凤凰盛行,庵寺庙祠如雨后春笋,小小县城各类庙宇竟多达58座。由此可见当时清王朝利用宗教戍边卫疆的安民政策,从而麻醉边民的反抗情绪。但从另一角度看,战争平息又促进了经济和生产发展,因此福建、江西等大批移民迁居凤凰古城,为古城商业繁荣起了重要作用。
天后宫在岁月风雨中残缺不堪,仅保留部分古建筑。2003年经县人民政府通过市场运作,引资委托经营保护维修,由妈祖殿、观音殿、财神殿、古戏台、天井回廊组成的天后宫整体建筑修复一新,体现了闽湘文化和苗汉文化的融合一体的建筑风格。2004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现为凤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过天后宫,我不会忘记介绍宣传凤凰古城的每一景点,随同委员长考察的队伍,大家漫步在东正街上仔细欣赏。紧接着天后宫是城隍庙,它位于古城东南角,建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由厅城通判何潜率众重修。后毁于火。嘉庆六年(1801年)由凤凰同知傅鼐捐资展修。道光二年(1822年),厅人捐资添建左右卷棚一座,而头门为砖石牌场。城隍庙历史悠久,香火极盛,有正殿三间,后殿三间,偏殿一小间,戏台一座,常年演戏不衰。是古城最繁华的庙宇之一。现屋顶已垮,屋基屋墙犹存,多年没有维修,比如此类景点在凤凰古城还很多,我就曾经提出过要让古城景点多起来,就必须恢复和维修一大批主题景点。
马上就要到蜡染店了,蜡染是苗家传统工艺,手工业社会走出来的老人们,个个心灵手巧。这里就诞生了一大批的民间工艺大师,仅联合国授予的民间工艺大师称号的就有六位。刚才在杨家祠堂就见了张桂英,现在就要走到熊承早蜡染店了……
熊承早,1943年出生于凤凰县沱江镇,自幼学习绘画,师从于著名画家黄永玉。七十年代初开始研究蜡染绘画艺术。现从事蜡染绘画创作。在获奖的蜡染作品中、特别是人物画《九十三岁白石》在第三界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获特别金奖,并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边城吊脚楼》在中国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二十一世纪首届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大展中获佳作奖。《沈从文先生的故乡》作品入选二千年中国艺术家长卷并获金杯奖。蜡染画《九十岁蔡老》已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旅游联合中心永久收藏。《虹桥》等多件作品被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的朋友及香港、台湾等国内外朋友收藏。中央电视台文化与生活、同一片蓝天、夕阳红、中国旅游卫视、香港凤凰卫视、北京、湖南、福建、浙江、广东、贵州等十几家电视台前后报道。民族画报、美国世界报、香港中国旅游、中国民航报、中国旅游报、香港名家等杂志和报社及网站都频频介绍过蜡染作品的文章。2003年5月16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参观了他的蜡染画后说:“你的蜡染画技术一定会让世上刮目相看”。
热情好客的熊承早把委员长吴邦国迎进里屋,店里挂满了他的蜡染作品,获奖之作都悬挂在中心位置。委员长饶有兴致听取熊承早大师的介绍,摄影师们手中的照相机频频闪光,留下了这动人的一刻。参观蜡染画,委员长对熊承早的腊染画给予高度评价。
讲解员乘机介绍了另一名民间工艺大师刘大炮。刘大炮是蓝印花布艺术家(Blueprinting clothartist),原名刘贡鑫,68岁,因性格直率如炮筒而得诨号。祖父为躲避匪祸从贵州松桃偏僻的苗寨迁来凤凰县城,以染匠手艺为生。他12岁进入染坊,在父亲严格的要求下,走上了学手艺的艰辛之路。刘大炮的印染古朴优雅,图案完美,制版精细,有近50件作品入选《湖南民间美术全集》。1980年进凤凰民间工艺厂,开始与黄永玉交往,并尝试豆浆画。1985年随自治州民间工艺代表团出访日本。1990年应邀赴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表演讲课。1999年,赴意大利佛罗伦萨进行手工艺表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执笔,为他出版了传记《刘大炮--凤凰染布匠》。考察队伍一行边走边聊,不经意我们穿过了东门城楼,到了虹桥艺术楼。
(十七)2005年11月1日,中国凤凰古城虹桥艺术楼
虹桥风雨楼,虹桥又叫卧虹桥。如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一五五六年)。为便于行人过往,在桥上建有房屋,名为风雨楼。后毁于战火。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又重新在桥面修建楼房,中为人行街道。两边设有店铺。出售饮食杂业及生活日用品,十分热闹繁华。1957年为修筑吉凤公路(吉首——凤凰)拆除风雨楼。2000年七月,在中人集团公司的援助下,又重新修复了风雨楼,故风雨楼以她多姿多彩的面貌又展现在古城人民的面前。
虹桥风雨楼的修复,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秀丽的风景。在这里可以观看凤凰古城最美轮美奂的景色,一些著名的景点在这里都可以一览无余,如吊角楼、东门城楼、北门城楼、黄永玉先生早期的画室等等。上了虹桥,我们安排小坐一会儿,这里是上午考察的最后一站,大家都意犹未尽……很多人依靠在虹桥两边的花格窗,欣赏着秀丽的沱江美景,凡是到过凤凰古城虹桥的人,都会为大自然这巧夺天工的人间杰作而感叹不已。乘着机会,我把凤凰已经获得所谓“国字号”招牌给委员长一一汇报,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等,但我们要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还要积极申报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都需要首长给予支持。
我指着郁郁葱葱的一片森林介绍说,那是国家森林公园南华山。古城南面的南华山,透迤纵横,象一道巨大的绿色屏障横亘在古城的南面,总面积12000多亩,全长十多里,山上古树参天,郁郁葱葱,有原始次森林之称,南华山山势陡峭险竣,有九岭十八峰,雄奇的虎尾峰高昂头颅,虎视沱江,气势恢宏,云障雾绕,奇景无比,南华山地势奇特,土质肥美,山上生长有数十种珍奇植物。白果树、拱桐、柳杉、云杉等。动物有穿山甲、锦鸡、猴面鹰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由于南华山独有的特殊地位和价值,一九九二年被划为国家森林公园。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最理想的避暑和旅游胜地。近年来我们投资从山脚到场部,修建了一条宽1.5米,长1200米的青石板路,一年四季游人如织,旅游事业越来越繁荣兴旺,它成了古城的聚宝盆,是镶嵌在古城南面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唐代诗人刘禹锡,贬任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时,曾经坐船游玩到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路旁曲》云:“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处处闻管弦,无非送酒声”。大家欣赏着美景,也在品味着凤凰的历史文化,很多人难解的是,为什么凤凰古城一个弹丸之地?何以出了那么多的名人英才?这的确是我们没有研究够的地方,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需要有千千万万的艺术家、千千万万的专家学者来做这篇千古不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