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神仙--苏州民俗和民间信仰调查金煦 神仙靠信仰生存吗

轧神仙

———苏州民俗和民间信仰调查

金煦

   (图片来自网络)



苏州有个风俗,每逢农历四月十四,市民和四乡农民都到老阊门里桃花坞附近的神仙庙去“轧神仙”。传说这一天是吕祖诞辰(八仙之一的吕纯阳),神仙在这一天要化身为乞丐、小贩,显迹到人间点化世人。逢到这一天,人们到这“轧神仙”(轧:即挤的意思),可以借到“仙气”,消灾却病、益寿延年。于是这里每年逢时形成一个盛大的庙会。苏、嘉、湖和沪宁沿线各地人都来苏州“轧神仙”,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尊重地方习俗,每年逢此节日派出公安干警及大批居民干部维持治安。商业部门也利用庙会,组织城乡物资交流。到了这一日,这里大街小巷万头攒动,就像一幅活动的“清明上河图”。“文革”期间神仙庙被毁,“轧神仙”民俗也日渐衰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活跃和思想解放,轧神仙庙会又兴盛起来。现在烧香拜神的人比过去日浙减少了,但庙会的市场被纳入一条吴趋坊巷中,其热闹程度仍不减当年。

“轧神仙”始于何年何月?《苏州府志》(清·同治年编)对神仙庙有如下记载:“福济现在皋桥东……俗称神仙庙,宋淳熙间建,初为岩天道院……”。由此可见神仙庙原名福济观。南宋淳熙年间为公元一一七四年,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那时道教盛行,苏州寺庙,道观很多,俗谚有“三宫六观十八坊”之说,这六观有天庆观(即现在玄妙观)、澄虚观、福济观、三茅观、白鹤观、清真观。福济观为道教寺观,曾经历代重修,除《苏州府志》记载“元至大(公元一二九二年)重建外,根据庙中原有几块碑文上记载,明嘉庆、清同治、光绪、宣统以及民国初年都重修过(这几块碑都已进博物馆),至今一块刻有吕纯阳像的石碑(为明代遗物),还砌于原寺庙遗址一百姓家墙中,由此可见神仙庙之说由来已久。福济观是庙的正名,神仙庙是俗称。轧神仙习俗至少是有了神仙庙以后才逐渐形成的。

吕纯阳实有其人,根据神仙庙正殿上悬挂的巨匾上记载:“吕祖字洞宾,号纯阳,唐朝河中府永乐县人士,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诞生”,这和《文献通考》及《史纂》上的记载基本相同。但《史纂》记载吕纯阳为官宦后裔,“曾祖廷立,浙东节度使,祖渭,礼部侍郎,父让,海州刺史……”已为史学研究专家否定。也有传说他是一个浪迹江湖的文人,写了不少诗篇。据专家考证,关于“吕纯阳传说的出现不会早于北宋。《太平广记》成书于宋初,收集所有宋初之前稍有名声的神仙异人,但不载吕洞宾”。据说岳州石刻有吕纯阳的《自记》“言其混迹人间,常游两浙汴京谯郡”①吕纯阳的传说也大都流行于市井之中,苏州神仙庙大殿匾额上记载吕纯阳曾“两举进士不第,授江州清化令”,以后到处云游,在“庐山遇火龙真人,传天遁剑法,年六十四岁于长安酒肆得见钟离云房祖师……”从此,他成仙得道,被尊为道教“正一”、“净明”等派的祖师。既然是神仙,出身当然不凡,据传他降生之时,“满室异香,天奏仙曲,有白鹤飞入帐中”,又说他“鹤顶龙背,足有隐约龟纹。”然而民间传说中的吕纯阳是一位富有人间七情六欲,能医治百病、渡尽众生的神仙,特别是他经常化身为道土、乞丐、小贩等来点化世人,在民众心目中,他是一位神仙世界来到人间救苦救难的使者。此间关于他的传说多是奖善惩恶,要人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悯老济贫,同情孤寡,讽刺世态炎凉,特别是他身背药葫芦,能为百姓消灾祛病,深得人心。

神仙庙座落于苏州老阊门里,下塘街、虹桥畔,这里地处闹市,“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曹雪芹巨著《红楼梦》开宗明义第一章,就以此为背景,展开了他的宏篇巨著,那“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那梦中的“一僧一道”都可以找到痕迹。当然作家创作构思已全不是“真人、真事、真地”,无须加以考证。但这座神仙庙却别有一番风采,可惜它现在已荡然无存。老年人回忆,神仙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头山门前有照墙,门前有一口古并,山门正中有“吕祖庙”匾额,两边侧门有“安宁”“清泰”字样,山门内梁上又有“福济观”匾额,两侧有碑文,正山门屋脊上端正中装置一盆“千年蕴”(即万年青)。经山门,过御道,正殿前面为一露台(又称炉台),有“丹炉”高三米(又叫冲天炉),下面三脚均为铁铸狻猊头状。炉分三层,自下而上,第一层为方形,有“丹炉”二字,中层为磐园形,有“孚佑帝君”字样,两面有“耳朵”(把手),上面一层八角镂空,设八卦图及乾、坤、震、兑、坎、艮、巽、离八卦文字,八角亭柱上有对联如:“自卑胜念佛,作恶枉烧香”等字句。炉顶亦呈八角形,每角有惊鸟铃一只,此丹炉为清代无锡冶坊铸制。御道两旁有古树两株,一棵可三人围抱,枯干新枝,凭添古趣。正殿高近三十米,大屋顶上寿字图案,正中装饰“平升三戟”,四面飞檐上各悬惊鸟铃。大殿正门有抱柱对,上联是:“葫芦藏妙药众姓感神恩”,下联是:“剑拂起沉疴苍生沾浩津”。殿内神座前正中高吊琉璃灯(长明灯),两面有盘香一对,绣幡彩色缤纷自顶悬挂,左有龙凤鼓,右有金钟,正中神座为吕祖,左右两神,一为柳大仙(俗称柳树精),一个白髯祖师称白大仙,塑像均比真人大。梁上有巨匾,上书“黄梁一梦’,四个大字,(来源于钟离点化吕洞宾的传说,吕洞宾赴京赶考经“黄粱梦觉”才悟彻宦途险恶,功名虚无,追随钟离走求仙长生之道)。柳大仙、白大仙均为其弟子。正殿内右侧即为求签处所。大殿前面两面侧殿,各有六尊天医天相。屋檐悬挂红底黑字横幅,书写“天上辰星闪灼,人间疾苦消除”十二个大字。“仙方殿”设于右殿侧,左右侧殿内神像前有栏栅挡住,天相神采名异。如辛大天君,嘴如鸟喙,肩有翅膀,一手持剑,一手拿葫芦。据说这些天医天相均为历代名医的化身,像前有神位,标明姓氏。神仙庙还有一些附属的建筑物,如东园三观殿、雷祖段、火神殿、西园有文昌阁、魁星殿、钟楼等,不一一详述,此庙在文革期间已遭彻底毁灭,原大殿处盖了五层住宅楼,但每逢农历四月十四日,香客仍在向着这座楼房叩头膜拜。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八日为农历四月十四,轧神仙日,有的妇女香客还说她们看见“神仙”在楼房的玻璃窗上显现,这种疑神疑鬼招得围观群众发笑。有的老太说:“神仙庙要是还在,几化好”。从他们言语表情中对这座“神仙庙”十分留恋。

在旧社会,苏州神仙庙是一座“神医院”,又称“天医院”。据早年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李益生先生告诉我们:从他的曾祖起,就在神仙庙里的仙方殿做营生,仙方殿实际上是一个中药铺。来这里烧香求签问病的人,大体有三种:一种是穷人,生病请不起大夫,只好来求神仙;一种是久病不愈,幻想神仙能治好顽疾;还有一种纯是迷信,不管有病无病都要求神仙保佑。平时来神仙庙看病的人只要化七个铜钿,买一付香烛,祭祀神仙,然后晃动签筒,求签问病。这签筒共有五个,分别为男科、妇科、幼科、眼科,外科。男、妇、幼科每个签筒共有101根签子,外科51根,眼科21根,其中一根称作“罚油签”,抽到这根鉴子被认为“心不诚”,要主动交上罚款,一般能出多少就出多少,以表心诚。抽到的签子,上面刻有数码,用数码对仙方。男科一般补肾,或止咳化痰,顺气开胃等;妇科一般是调经活血为主;幼科不外是小儿惊风、热积、泻泄等;外科一般为消炎、消肿;眼科是明目清火之类。求签后照方到仙方殿配药,价格低廉,一付草药最高二百四十钱,相当于现在二角左右,还可欠帐,这些仙方吃不死人,“心诚则灵”。也有人拿一些香灰仙水吃,病好了就要烧香还愿,所以神仙庙里香火一直很盛。每逢农历四月十四是吕祖诞辰,各地善男信女赶来烧香的更多,四乡来的船只常常把河道都阻塞了。

神仙庙进香的高潮,是在农历四月十三夜,因为许多香客要在十四日一早赶烧头香,以表心诚,所以十二、三日就进城了。这时神仙庙内外熙熙攘攘像是个盛大的节日,围绕着庙的周围,挤满了供应香火祭品和各种小吃的摊头。十三夜香客们也挤坐在庙内外守夜到天明。备好香烛,赶烧头香,庙里灯火通明,但是真正烧到头香的要让给当地著名的中医,因为吕祖是苏州中医的祖师,他们抬着一对大蜡烛,拿着钱粮元宝等祭物,一进庙门便作揖、叩头。有钱人家则在自己家里挂起吕祖的画轴,摆上糕团、蔬菜、水果、寿面供神仙,请堂名班子到家来演奏道教音乐。逢到此时,庙里的道士忙碌不堪,四出去挑灯拦、坐堂名。堂名班子一般只三、四人,乐器倒有七、八样,一人可操作二、三样,有唢呐、笛子、大锣、小锣、起钹、板敛等,能演奏全套“十番锣鼓”、“将军令”。简单的也有唱宣卷形式,如唱“散鲜花调”,以示神仙赐福消灾,唱词为:“神仙会散鲜花,毕诚方见散鲜花,散花散过吕纯阳,走过门前张一张,张张宣卷阿停当,停当相帮放爆杖……”。解放以后,音乐工作者十分重视搜集民间音乐,道教音乐的各种曲调已经收集起来做为研究资料。治好病的人家为了还愿,据说要连请三年堂名,不能“断堂名”。道士、乐班整日赶唱,一天可得三块银洋。讲究的人家,要唱昆腔。一般人家请堂名有只是摆摆样子,表示虔诚而已。农历四月十四日正日香客多,到十五日道士才在神仙庙大殿上正式打神醮。殿堂里香烟鼎盛,鼓乐齐鸣,香客送寿面给道士、亲眷,甚至不相识的人吃,可结仙缘。吕祖不吃素,但也不吃猪头三牲,上供的食品除水果外,还有酒水、整鸭、整鸡和鱼类。还愿的人写“灵”字,手持“寄名袋”(用红色绸子包姓名、生辰八字和吉祥草,千年蕴、米和茶叶等,求神仙收为“寄子”。忌用缎子包,因谐为“断子”。朝神仙磕三个响头,也有送“妙手回春”等匾额的,吹吹打打,招摇过市。打蘸从上午一直到下午四、五时,道士们把用香烛扎成的仙鹤,用黄纸书写“丹”字,送到殿外丹炉燃烧,算是送神仙升天,就此结束了一年一度的全部圣诞的仪式。



伴随着神仙庙祭祀吕祖诞辰,形成了以神仙庙为中心的盛大庙会活动。它不仅显示了江南水乡经济繁荣昌盛的景象,而且是古城平民精神生活中的一大盛典,成为一个具有苏州特色的民俗文化现象。

据《吴县志风俗》篇记载:“四月十四为神仙诞,夜半至纯阳庙,相传有人遇仙,云弃千年蕴于路,食神仙糕。以彩线为方胜草笠并诸样花,戴之曰神仙花,剪五彩绫为笠,饰以锦绣孔雀羽曰神仙帽,令小儿戴之,医家咸祠纯阳,饮福有演戏者”。延至今日,轧神仙庙会仍不减当年。每逢轧神仙,老阊门内马路两旁摆满芬芳的花草和嫩绿的树苗,那些看来很普通的花草,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什么“万年青”、“千年蕴”、“古祥草”、“神仙花”、“龙瓜葱”……”。人们都习惯地在这一天买一些碧绿湛青的花草、树苗带回家种植起来,待到来年爆青时,把老叶剪掉,在农历四月十三日夜里,铺在自家门口让各路来给吕纯阳做寿的“仙人”从叶子上走过,以借到“仙气”,求得吉利。旧诗中有:“残翠满街人踏运,手拿龙爪认楼葱”之句。

“轧神仙”节日已时近端午,庙会摆满了各式泥玩具和香袋或丝线缠绕的粽子等小民间工艺品,真是彩色缤纷,叫人眼花缭乱。最醒目的要算卖“皮老虎”的摊头,这种泥制的民间玩具色彩鲜明,形象可爱,价格低廉,挤压发出的“嘎嘎”叫声,使庙会显得更加热闹,来此轧神仙的人几乎人手一个,带到家里有避邪意。据当地居民李惠庆老人告诉我们:“庙会上的泥玩具,最早有虎丘泥人,除财神老爷、吕祖神像外,其他品种有八仙、三母娘娘及不倒翁等,还有戏文和捏相,后来虎丘泥人逐渐衰落,为天津泥人和无锡惠山泥人所代替。无锡泥人运来最多,最盛时装运十几条船歇在九福里口,品种有大阿福、歪嘴和尚念经、老头老太、小猫小狗和积钱罐等。天津货就逐渐有了石膏做的孙中山先生像以及洋模特儿等。现在则大多被石膏制品所代替,塑料制品也在增多。除了这些玩具以外,传统玩具还有用废铅皮、破布料制作的各式小摆设。小器具如喷水筒、水吊子、黄包车、小挑担等。七巧扳、摇糖鼓、飞飞转、吹叫叫、万花筒以及小电话、转糖担、显微镜、千里镜等儿童玩具都可以用废料制作,儿童得到手,高兴非凡。

轧神仙庙会的风味小吃非常丰富,著名的小吃有:

素血汤:用料有油豆腐、线粉、扁尖等,鲜美可口。梨膏糖:以文魁斋最负盛名,一路卖糖,一路唱,手持错刀上有响铃声声作响,吹嘘之词,不绝于耳。例如:用的桔皮就有多少种,不是“呀呀呜”……等等。

交切糖、芝麻糖:当场炒、当场卷起来。还有—种叫牛皮糖,吃起来有韧性。

神仙糕:以陆万兴、五福来糕团店最有名。神仙糕呈长方形,色美味甜,比一般糕做得花俏,上有松子、核桃肉、瓜子肉、红绿丝等,往往在节日店门一开就全部卖光。

在庙会上卖的小乌龟,称为“神仙乌龟”,这大概和吕纯阳生得鹤颈龟背、脚有龟纹有关,总之买一只小乌龟,象征延年寿,其中绿毛乌龟价格昂贵,近年来要价竟高达上百元。

总之,在这里不管买什么东西都可以借到仙气,喝一杯茶叫“神仙茶”剃个头叫“神仙头”。过去在混乱中也有坏人混杂其中偷鸡摸狗,调戏妇女。如有的流氓故意摸女人乳房,说什么“拜拜神仙奶奶”,有的趁机偷窃,这些恶行一旦被发现惩治是非常严厉的,要吊在大香炉或大树上示众,直到庙会散了才放人。乞丐在十三、十四两天不在这里讨饭,十五才来讨钱,而且有求必给,这是因为神仙经常化为乞丐来点化世人的缘故。

庙会上还有变戏法的,如“野鸡毛阿三”,唱九腔十八调的“小热昏”,都来赶热闹。演京戏则只演“拾黄金”,因地窄人稠,大戏也演不起来。

这么狭窄的小街小巷,那么多人轧在一起有没有轧死过人呢?笔者曾带着这个问题询问七十多岁的老居民李惠庆老先生,他肯定地回答说:“没听说过轧死人,轧伤人是有的”。当然这和当地民警和街道干部及组织民众成立纠察队严密防范维持秩序有关。



苏州民间流传着许多家喻户晓的轧神仙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不仅是形成年深日久的民俗活动的舆论媒介,而且增加了节日的神秘色彩。现将笔者多年来搜集到的有关“轧神仙”的传说故事记录稿披露于后,作为参考:

《吕纯阳卖汤团》

传说,吕纯阳到下塘街采虹桥上来点化世人。

有一日,俚变个佬佬在采虹桥上卖汤团,口里喊:“三个铜钿买一只小汤团,一个铜钿买三只大汤团”。买主都要买又贱又是大格大汤团,啥人肯买小格呀?佬佬问买主:“买拨啥人吃格?”问来问去只有爷娘买拨伲子囡圄吃格,呒没伲子囡圄买拨爷娘吃格。卖到天黑,大汤团全卖光,小汤团呒没人买,佬佬气伤哉。把小汤团往河里倒下去,河边一棵柳树看见哉,伸出枝条把小汤团按住,一下吞进肚里。原来这小汤团是吕祖炼的仙丹,杨柳树小汤团吃仔下去就成仔仙,俚就是神仙庙里供奉在吕祖像左面的柳大仙。还有两粒掉拉河里,齐巧有一条白蛇和一条青蛇游过,吞仔下去,后来就变成白娘子和小青青。

这是一篇宣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劝世文”,流传甚广,有不同异文,这里附会于神仙庙,故事中提到子女对待爷娘的问题至今还有现实意义。

《拾菱壳》

记勿得是神仙庙里哪一代格祖师爷了,有一天俚到外面做法事转来,在山门口看见一个叫化子困勒地浪,身边放着一堆水红菱,一面吃,一面招呼老法师: “老人家转来哉!”老法师应了一声,毫不介意地刚要往里走,叫化子伸出一只龌里龌龊的手,拿仔一只鲜红白嫩的水红菱向老法师说:“吃一只水红菱吧?”老法师嫌弃地说:“勿吃,勿吃!”便走进去哉。

走到里面俚忽然灵机一动,勿对,勿对!刚到四月里,哪能会有水红菱呢?连忙跑出去一看,叫化子勿见哉,只见地上留下几个菱壳,老法师叹了一口气,又走进去哉。

走到大殿门口,俚又是灵机一动,“假使真是仙人,拾到几个菱壳也好啊”俚急忙别转身,到山门去寻,那晓得连菱壳也勿见哉!”

这则故事寥寥数语给我们刻划了一个道貌岸然优柔寡断的老道士形象,神仙对他的点化,包含着对封建社会宗法观念等级制度的轻蔑和嘲笑。

《虹桥遇仙》

这一日,虹桥面上困仔一个叫化子,身底下铺格稻柴,头底下枕仔一对钵头,人家看见仔才笑俚是痴子。
轧神仙--苏州民俗和民间信仰调查(金煦) 神仙靠信仰生存吗

一位秀才走过桥面,看见仔很稀奇,俚想:今朝齐巧是四月十四“轧神仙”日脚,这个叫化子枕格钵头口对口,勿要是吕纯阳变格?便过去讲:“喂!吕师父,阿晓得我啥个前程?”叫化子一翻身坐起来,对准仔秀才说:“我蛮好困一歇,倷格未代状元偏要吵醒我”。说完人就不见哉!这个秀才后来果然中了状元,他就是清朝的苏州末代状元陆润庠。

当时,跟在秀才后面走的是杜三珍肉店的老板,听见秀才讲叫化子是吕纯阳,就连忙把俚困过的稻柴一抱,转去烧酱汁肉哉,所以苏州杜三珍的酱汁肉特别出名。

走在杜老板后面的是沐泰山药店的老板,俚连忙把口对口的钵头拎转去,拿来泡药,所以后来苏州沐泰山的痧药顶顶灵,是得仔“仙气”的缘故。

类似上面这一类的故事还很多,如“陆稿荐的故事”等,说法不一,大同小异,从这一类故事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带着封建宿命论的色彩,但还可以追溯到这样一个特点:苏州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最早的地区,商业发达,商人们很会适应当时社会的状况利用封建社会意识形态来为他们的“金字招牌”大作广告,从而使自己发财致富。

还有一类是神医的传说故事。苏州历代的名医也是闻名于世的,“轧神仙”是中医祖师的诞辰日,关于历代名医的传说也特别多,而且都和神仙有瓜葛。医生治病妙手回春,起死回生,都是受到神仙的点化。有一段故事说清代名医叶天士和吕纯阳同时要使一个人起死回生,吕纯阳用仙丹使死人的身体一半复活,而叶天士抓了一些草药放在药罐里,熬成汤,给死人喝下,死人身体的另一半也活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吕纯阳曾拿过药罐看来看去,使药罐也沾了仙气,于是死人吃了自然也能活了。

这些传说把医生完全神化了,目的也是为了扬名,追根溯源可以想见,吕纯阳也是这样被神化的,



轧神仙在苏州沿袭了数百年之久,它幅射面广,覆盖面大,影响深远,而且屡禁不止,为什么它能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呢?

民间信仰是民俗活动的核心,宋《吴郡岁华纪丽》载:“盖吴风淫靡,喜讹尚异,轻人道而重鬼神,合神医而崇巫觋,废宗庙而称祠司”。可见苏州自古以来,民间信仰盛行。最初福济观一年一度为吕祖诞辰举行祭祀活动,不过是一种宗教活动,后来它竟发展成为一个盛大的庙会,成为吸引成千上万人来参加的民俗节日,它的成因和当时社会制度下的政治经济诸因素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民间信仰所传布的精神因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不能正确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相信神是主宰和支配人命运的,当他们找不到生活出路而陷入极端苦闷时,便幻想神来解脱他们的痛苦,改变他们的命运。吕纯阳就充当了这样一位接近平民、普渡世人的神仙代表。轧神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吕纯阳本来是人变为神的,而在这几天他又将“显迹”,化为平民来点化世人,他可能化一个平民,结果究竟谁是神仙呢?谁也不知道,神仙来到的地方万事万物都有了仙气,人们笼罩在这样神秘的气氛里,来寻找精神慰籍,于是苏州变成了一座“幸运城”,人人都幻想轧到神仙,借到仙气,神仙到底存在不存在,姑妄言之,姑妄听之,那是虚幻的,而现实是人轧人,人人都成了活神仙,这是一个多么富于浪漫色彩的人间游戏啊!人神异化,人神合一,神是虚幻的,人是实在的,最终还是人在创造一场人间喜剧,不过蒙上了一层宗教色彩罢了。多少年来,人们为自己的生活组成了一张梦幻和希望的网,谁都不愿去打破它。民间信仰是人们心理上的精神支柱,轻易地摧毁这一精神支柱,就会导致精神空虚,或者引起精神崩溃,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富有哲理性的社会问题。

民俗能使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人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中国民俗学会会长钟敬文先生曾经写道:“民俗是标志人类存在的一种文化。每个人类共同体都要有自己的一套风俗习尚,正如鱼类需要水一样”,②一个地方的民俗就是生活在那里的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千百年来为广大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族最基层的文化现象,其内容几乎涉及到人民全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农历四月中旬,正值春夏之交,是旅游的大好季节。苏人好游,自古闻名。其中所谓“民俗旅游”四时不断,有时是倾城空巷,结队往来,这种旅游活动常常与宗教活动结合在一起。神仙诞辰选择了这么好的天时地利,自然更吸引四处游人。于是人们从八方汇聚,自然成“会”。农民正值夏忙前的一段空隙时间,他们带上农产品,采集些山花异卉、蟠根树苗,满足城里人养花植草、绿化庭院、培植盆景的爱好,农民换得报酬在城里购置农具和各种生活用品,形成了一次城乡物资交流。他们还顺便给吕大仙送点香火,以求消灾祛病,带回一点仙气求神仙保佑五谷丰登。每逢佳节,这里一片花市,万头攒动,不禁使人想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苏州做刺史时写的有名诗篇:“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使人心旷神怡。

轧神仙这一古老民俗,至今还能和现代生活同时共存,这是一个奇异现象,民俗和民间信仰是一定经济基础所反映的意识形态,它必将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发生深刻的交化。我国各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具有明显时代差异的古老民俗事象,还同时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之中,这并不奇怪,它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千差万别。做为旧时代文化的沉积物的某些民俗事象,已成为比较少见的“活化石”,反而在人文学科中有重要研究价值。自古以来,围绕着民间信仰,派生出许多形态各异的民间风俗,创造出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化,它和文物古迹一样具有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而且其中含有极为丰富的传统精神文明的内涵。民俗是社会生活的一面折光境,在文化的开拓工作中,应该重视属于大文化范围内的民俗风情的探索和挖掘。民俗是传统精神文化的一块厚厚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移风易俗,都不可能离开这块基石。现代文明的浪潮必然要冲刷一切旧事物,但却不可能轻易改变千百年来造就的民族精神。不管那一种社会制度和那个国家重视自己的民族传统和精神文化这不是愚昧现象,相反是这个国家的文明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其根本目的是要为人民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党的政策一贯主张尊重各民族、各地方人民的风俗习惯,革命者的理想就是要把人民千百年来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变为现实,因此简单轻率任意扼杀民俗是不明智的。民俗将随着时代的变化,变换其内容,这当然也需要加以引导,使其去伪存真,去芜取精,才能更健康地发展,否则也只能自生自灭,或为时代所淘汰。

① 以上均引自邱希淳:《论吕洞实传说在宋之间的兴盛》载《民间文学论坛》一九八八年第二期

②见钟敬文先生为苏州民俗博物馆建馆的题词,载《苏州民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2922.html

更多阅读

金钻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花卉金钻怎么养殖方法

金钻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简介金钻也叫春羽,同样也有一种叶子成暗红色,微红色的叫做红钻,叶片宽,手掌型,根系发达、生命力顽强。能够很好的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有毒气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比较适合作为室内观叶植物。金钻的养殖方

芙蓉国里的民俗和旅游(湖南) 湖南民俗村

湘中(长沙—韶山)民俗旅游区一、湘中“金三角”重要景观长(沙)、株(洲)、(湘)潭,素有湘中“金三角”之称,这自然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说的。如果从民俗和旅游的视角看,那么,省城及楚文化、湖湘文化要地的长沙,毛泽东同志家乡的韶山(原属湘潭),刘少奇

甲亢和大脖子病的区别:症状脖子粗是甲亢吗?

大脖子病和甲亢有什么区别:“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俗称"大脖子病"。”大脖子只是甲亢的一个症状表现。为什么缺碘会引起“大脖子病”“大脖子病”医学上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这种病的病人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颈前部有一弥

声明:《轧神仙--苏州民俗和民间信仰调查金煦 神仙靠信仰生存吗》为网友东京逝去巴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