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1.破山寺:即兴福寺,今江苏省常熟市。2.禅房:僧侣的住房。3.万籁:各种声响。4.磬:(qìng)和尚念经时敲的一种乐器。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

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山道通向幽静处所,

禅房深藏之处花卉缤纷。

山光秀丽怡悦群鸟性情,

碧潭映影净化人的心灵。

自然界的声音全然消失,

只听到院里的钟磬声音……

步入古寺,趁着拂晓的清新,太阳以它初升的光焰,为高高的林丛镀金。蜿蜒的小径伸向了幽深,幽深里,僧院覆盖着花木的浓荫。山岚的光彩,怡悦的鸣禽,清潭的澄影,心境的空灵。这周遭多么寂静,一切都失去了声音。唯有钟磬飘送着悠悠的余韵。

常建,唐著名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 727 )登进士第。天宝十二年(753)之前,曾任盱眙(今江苏盯眙县)尉。后去职,隐居于鄂渚(今湖北东南)一带。一生仕途很不得志,却颇具诗名。殷璠编《河岳英灵集》就将常建列为首位,评价很高。

他长于五言,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意境清远,风格淡泊,造语警拔,构思精妙。同时,边塞诗也颇有成就。

《题破山寺后禅院》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然县西北虞山上。

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划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迷人的山光景色使小鸟儿怡然自啼,山光和白云在潭水中的倒影更是秀美无比,令近潭观水者忘却心中的一切杂念。这就更加衬托出其景之幽静佳绝。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一个“空”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尾联“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

与一般五律不同,这首诗起首两句即形成对仗,而其颔联的“通幽处”和“花木深”却苛求工对,即吴乔《围炉诗话》中所谓的“偷春格”和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称的“蜂腰”,从而形成五言律诗的一种变格,实现一种别致的节奏美。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古寺,旭日初升,普照山林,水汽蒸腾,山色空蒙,如烟似雾,如梦似幻。诗人沿着竹林小径蜿蜒前行,只见浓荫蔽日,苍苔满地,于曲折幽深疑无路处,忽见花团锦簇禅院房。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这样曲径通幽的行程,使诗人惊叹、陶醉。。我们几乎可以说,自从清晨登山,一路行来,对诗人来讲,是一个欣赏幽美风光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禅佛的过程,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个不断寻找、不断追求、不断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让生命得到安顿,让灵魂找到归宿的过程。

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消寂无声了,钟磬之音反衬出禅院更为空寂,它使得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

这首诗通过写破山寺后禅院,诗人层层深入着力营造的是一个幽深静寂的意境,在这过程中,诗人内心的杂念也被一层层地剥除,最终,归于宁静,归于清纯。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穿过佛殿步入后禅院,经过的是一条修竹夹道的小径,置身在这翠竹掩映,静谧无喧的氛围中,自然会有一种超尘出世之感。

幽处”的禅房在茂密的花木丛中,一个“深”字十分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僧人们居处的幽雅宁静。绿树成荫,百花盛开,阵阵清香,这真是使诗人神往和留连忘返的“幽处”!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极口称赞这两句诗,他说:“吾尝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3148.html

更多阅读

尊师重道,玄门深似海 尊师重道的手抄报

从《绿野仙踪》来看尊师重道作者:龙在天古人云:三教圣人无不有师,千古帝王无不有师。尤其是我等修行之辈,既有掌教祖师,也有传道恩师。阳师亲度,玄师飞度,自古无师不传道。对于一个发心学道之人,应该先从敬师、尊师、护师开始。现代很多人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概括

《水浒全传》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施耐庵 罗贯中著丁永林注释话说鲁智深走过数个山坡,见一座大松林,一条山路。随着那山路行去,走不得半里,抬头看时,却见一所败落寺院,被风吹得铃铎响。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旧朱红

吓死宝宝,走出深V 吓死宝宝

上午大盘小幅高开,在金融上涨的走势下出现一波冲高,但随后由于创业板的快速回落出现冲高回落的走势,盘面继续二八的走势,题材概念股下跌较多,热点凌乱,量能也呈现出继续萎缩的状态,典型的过节效应。截止上午11:30,上证指数收于3059.36点,上涨

声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为网友我本凡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