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中县:塔尔寺

西行漫记——塔尔寺(上)

  (2013-08-13 14:32:38)



今年的天气邪门了,持续高温“烧烤”着有火炉之称的石家庄。我们这些生活在庄里的人倍受煎熬,自然想找个地凉快去,看了看全国天气预报,大半个中国都在“烧烤”,东北成天雨水不断,最后把目光投向清凉的大西北。可是刚把西行的路书做好,西北又闹地震了,没办法只好静观几天,等那边的大地不晃悠了再走。2013年07月26日清06:00时,经过半个多月的充分准备,我们按计划如期由石家庄出发,经新华路——鹿泉高速口——青银高速(G5)夏汾高速G20——盐中高速(G2012),大约在20:00时抵达海拔约2000米的中宁县鑫华宾馆。全天行程约920公里,用时14小时(因路上堵车占用1个多小时)。吃完晚餐后又接着吃了一通刚下来的硒砂瓜,才感觉到疲倦,大家便各自回到房间早早就寝,恢复体能。

青海湟中县:塔尔寺






07月27日清晨05:30时起床、洗漱、办理退房手续、吃早餐,07:00时由鑫华宾馆出发,前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鲁沙尔镇塔尔寺。车辆驶出县城后,经定武高速——京藏高速(G6)——兰海高速——丹拉高速G75——兰海高速G6——西宁环城高速——西塔高速,大约在14:00时,抵达海拔2295米的塔尔寺停车场。全程大约550公里,用时约7小时。下车步行至售票处,每人购买了80元门票后,开始游览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塔尔寺。







这座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圣,原名为塔儿寺,既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该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的大银塔,是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此地诞生而建的,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相传,宗喀巴离家赴藏一心学法多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1379年,其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后有寺,湟中地区的汉族群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全国解放后,塔尔寺受到国家重点保护,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政府历年拨款修葺,使塔尔寺更加壮观,成为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最主要的旅游胜地。

我们穿过中心广场,看见山门前耸立着两根很高的旗杆。在藏传佛教的寺院前立旗杆数是有讲究的,如立两根旗杆,表示该寺院设有佛学院;如只有一根旗杆,表示只是单一的寺院,不设有佛学院。经山门检票处进入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塔尔寺最具代表的建筑之一,始建于1776年的八宝如意塔。据说,这组呈一线形,覆钵式佛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各塔由东向西看,分别为:聚莲塔、菩提塔、多门塔、降魔塔、降凡塔、息诤塔、胜利塔、涅槃塔。每座塔的造型大同小异,圆形塔身白灰抹面,方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有一佛龛,里面藏有梵文。据说,在这8个塔内埋着历代高僧的衣冠,故各地信徒常来这里绕塔参拜,虔诚有加。八宝如意塔的西面不远是始建于1748年的太平塔,该塔由拱门、塔座、塔身、塔顶组成,塔身由青砖砌成,融合了汉、藏、回族砖雕艺术。









  看完八宝如意塔,我们沿着尕公馆与小金瓦寺之间的巷道前行,走到巷道口见左面有一座白塔,这就是矗立在小金瓦殿前的时轮塔。此塔建于1942年,是为纪念九世班禅来塔尔寺为众僧讲授时轮大灌顶法而建造的。三层塔座支撑塔身,基座四周有4个塌龛,里面供奉四大天王,第四层塔龛内还有金刚力士护法神像等。此塔造型别致,古雅秀丽。





看完时轮塔,我们移步至始建于明代的小金瓦寺,又名为护法神殿,藏语称之为“旃康”,是塔尔寺用以供奉、惩戒、保护众僧以及殿堂安宁的护法神殿宇。此殿分上下3层,底层和中层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底层为三面封闭的殿堂,中层为明窗式,在藏式双层平顶建筑上增建面阔三间的汉式歇山顶单檐建筑。清嘉庆年间将主殿改为鎏金铜瓦顶,与对面的大金瓦殿金顶相应成辉。殿顶中间有法轮,两边为祥麟的装饰物,金光闪闪,很是气派。进入院内见四周是两层藏式建筑的回廊,一楼墙壁上绘满各式护法神像和佛教故事等壁画,这些描绘藏传佛教形成过程中的壁画,不仅色泽艳丽,形象奇特,具有藏传佛教壁画的代表性,而且壁画中的人物动作常被寺庙僧人在宗教节日中加以模仿。塔尔寺的壁画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的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壁画的染料采用天然石质矿物,因此具有色泽鲜艳,经久不变的特点。塔尔寺的壁画属喇嘛教画派,因此具有浓厚的印、藏风味。壁画内容,人物主次多属密乘教义,画面构想巧妙,布署适然,色调和谐,工艺精湛,手法细腻。二层回廊陈列着有上百年历史的野牛、羊、熊、猴等动物标本。据说,这些填充而成,形态逼真的走兽标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大殿内有佛像、鎏金宝塔、经卷,神龛里供奉着各种护法神像,护佑着寺庙的安宁。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三世达赖喇嘛骑着这匹白马从西藏拉萨来到青海塔尔寺朝拜,当他启程要去蒙古传经说道时,这匹白马怎么也不肯走,留下来不久便不食而死。当地信徒把这匹有灵性的白马视为神马,将它制成标本保留下来供奉。





出门之前,我们看到像筒一样的器具,这就是在藏传佛教寺庙里最常见的嘛呢经筒。这些经筒用料不同,大小不一,一般是用木头或金属做成。经筒中间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经书。筒的侧面雕有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即“掩嘛呢叭咪哞” 梵文字体。藏传佛教徒对六字真言有很多种解释,如果从字面上来讲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含义,但佛教徒普遍认为常念这六个字,平时则可以消灾免祸,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免下地狱。转动经筒要用手按顺时针方向,口中默念着六字真言,这样既念了经书,佛祖又会保佑自己。

走出小金瓦寺,我们沿着石砌路前行不远就到了始建于清康熙的祈寿殿,也称花寺。据说是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念长寿经而建,亦名长寿殿。这座小巧幽静、独立的院落,正面为玲珑别致的硫璃砖墙突出小门,两侧墙面上有两幅精美砖雕,左面的叫“鹿鹤同春”,右面的叫“老鼠偷吃葡萄”,这两幅寓意吉祥的砖雕,以做工细腻而闻名,代表着塔尔寺砖雕艺术的历史悠久。进入大门的正前方有一块非常珍贵的石头,传说宗喀巴母亲生前背水途中常靠着它休息,故名“憩石”。自从此石被信徒视为朝拜的圣物后,又被称为“护法磐石”。石头上面贴满钱币,既是信徒对佛虔诚的一种表示,也是游客对寺庙的布施,表达了信徒和游人的一份心意。据说,能将钱币贴在石头上人,说明心中有佛,贴不上说明心中没佛,佛也就不会收的。院内植有几株旃檀树,也叫菩提树。只见枝叶茂密的绿树上开满了香气袭人的白花,遮天蔽日、郁郁葱葱、清洁优雅、香烟缭绕,如入仙界。传说达赖喇嘛为该殿开光时撒了一把吉祥米,便化作满天的花雨落下。这也是该殿又名“花寺”的来历。石头的后面是面阔3间,进深3间,两层重檐歇山顶式,屋顶四角翘起,斗拱、柱头、梁枋都饰以飞禽、走兽、花卉、文纹等彩绘木雕,显得细腻优美,精巧明快,犹如一幅优美的木雕画图,从中透出佛法的庄严。大殿正中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金身像,左右两边是佛祖的大弟子迦叶和阿难。三尊大佛的前面还有三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小佛像,即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其意思是:即从时间上体现佛的传承关系,又表示佛法永存,时代不息。大殿的四周还供奉着十六罗汉和四大金刚等栩栩如生的塑像。大殿的木刻浮雕,层层重叠,佛龛背景,雕木绘金。手工雕饰精湛细致,是塔尔寺木刻艺术的结晶所在。

走出祈寿殿,我们来到一座颇似农家小院的院落,见门上的牌子写着塔尔寺印经院,本想进去看看,发现门柱上贴着一张写有“谢绝参观”的白纸,院内放着一块写有“游客止步”的牌子,只好遗憾的继续前行,当走到岔路口时,我们向左行来到金刚时轮坛城,这是一座佛教密宗四部本尊坛城,由十世班禅经师于1986年新建的。坛城外部建筑为重檐歇山式,三层大殿具有藏汉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大殿内建圆形立体坛城,呈内圆外方建筑格局。殿内有寓意为身、语、意三城,殿外有寓意为土、水、火、风等环城圈,三城十二门的城楼造型别致,并装饰有形象十分逼真、生动的本尊金刚像、飞禽走兽。大殿的右侧塑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左侧塑有弥勒菩萨像,四壁绘有极乐世界、本尊金刚、护法神等壁画。坛城大殿外面有环绕的嘛尼经轮。整座建筑体现出新老建筑手法相结合,为佛教建筑佳作。



看完金刚时轮坛城,我们来到夏日经堂,站在这里可俯瞰塔尔寺的主体建筑群。只见数十座殿、塔在幽深的莲花山坳里依山叠砌、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景色壮丽非凡。雄距全寺中心的大金瓦殿,金顶辉煌,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气象壮严的大经堂和各具特色、错落排列的弥勒佛殿、金刚殿、释迦殿、文殊殿、长寿殿,以及四大扎仓等采用了青海居民建筑布置的方式,及藏族固有的传统风格,构成了形式独特、布局严谨、汉藏相结合的宏大艺术建筑群。

















我们从夏日经堂下至沟底,直接前往对面的大经堂,也叫显宗经院,藏语俗称为“从灵多活或参尼札仓”。这座始建于明万历的藏式双层平顶,汉式楼阁遥相互映的建筑,是塔尔寺规模最大的土木结构建筑。1912年毁于大火,1917年在塞多·次称嘉措活佛的资助下,用两年半时间,依原样重建。这里是喇嘛集中诵经、辩经、学习进修的集合场所。遇到活佛莅临的日子,更是众多喇嘛聆听介法的场所。我们在进门之前,首先在正门看到一种好像是刺绣的特殊工艺品,经了解才知道这种艺术品叫“堆绣”,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之一。其做工是在刺绣之前先垫上一层棉花或羊毛,再用各种色彩艳丽的绸缎剪成各种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然后再绣在布幔上,呈现出层次分明,栩栩如生的明显立体感。“堆绣”的内容大都取材于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等。塔尔寺的堆绣制作精细,构图生动别致,色泽繁富绮丽,为美术界所称道。但是,堆绣的制作比较复杂,工艺要求又高,现在寺中已很少有人能制作,这就更显出堆绣这些珍品的可贵。我们看到的这两幅“八仙人物”便是塔尔寺的珍藏品,虽为寺中僧人所制作,但很有民间情趣。我们从侧门进入大经堂内,里面是由168根大柱分隔成很多小的藏式开间,其中60根为建在墙壁内的暗柱,我们实际看到的是108根。堂内设有佛团垫,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大经堂内部陈设非常考究,饰有黄、红、绿、蓝、白五色的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满堂林立。还有珍贵的大型堆绣挂佛、刺绣佛;梁檐上绘有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彩画细腻生动。殿内大柱上部雕有优美图案,下部围裹有蟠龙图案的彩色藏毯,地设铺有五彩条毯的长条禅座,供喇嘛集体诵经时用。三面墙壁上都布满了供奉弥勒佛像、十一面观音、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塑像、十世班禅镏金像等佛龛。在藏传佛教中很多佛像造型奇特,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主要是由于受到佛教密宗的影响。由于塔尔寺是班禅活佛的管辖范围,他曾多次驾临该寺居住,讲经,所以大经堂当中最显着的位置是留给他的。堂内四壁存放着数百册经卷,使整个经堂看似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堂。大经堂的顶层还供奉着宗喀巴像和大威德法王、多目天王、妙音天女等护法神像,是专供喇嘛们诵经的地方,一般不对外开放。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传统艺术、装有铜制镏金的金鹿法轮、各式金幢、宝瓶、宝塔、宝伞和倒钟等,把一个单调的草泥平顶打扮得绚丽多彩。远眺平顶,金碧辉煌,给人以威严之感。我们走出大经堂,顺便看了看前廊,见门楼上面筑有汉式亭阁,亭脊上设置有金轮,两侧各有金鹿一只,正在耸耳注目听经,象征“法轮常转”。山门前竖立有两根20米高的经幡杆,杆上挂有九色彩布做成的伞状经幡,这些设置显示经堂不同于一般活佛院和僧舍的重要标志。大经堂很美,但是这里的喇嘛很厉害,要是举起相机拍照,除了警告、训斥就是抢夺相机,这点叫我不能理解。前几年来这里并不是这样,在不影响喇嘛诵经、辩经的前提下,是可以拍照的。

















西行漫记——塔尔寺(下)

  (2013-08-16 13:29:40)

标签: 驴友攻略

旅游

杂谈



看完大经堂我们从右侧偏院来到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塔尔寺大厨房,这座位于大经堂外东北角的歇山式木阁楼,是塔尔寺喇嘛集体宗教活动时烧茶和做斋饭的地方。厨房里有直径为1.65米至2.6米,锅深0.9至1.3米的5口大型生铜锅,据说可容纳1石米、10头牛、20只羊、5斗葡萄干及蕨麻。其中年代最久的一口铸于清嘉庆十五年。这些大锅是在观经法会时专门给僧众供应膳食和茶水的地方。据说塔尔寺在全盛时期僧众人数多达3600多人,他们在大经堂诵经时,所需的茶水、饭菜就有大厨房供应。

看完大厨房,我们来到位于“觉康”前的宗喀巴佛殿,藏语称“贡康”,也叫金刚殿或依怙殿、欢喜佛殿。这座由西纳喇嘛贝觉坚参和宦觉仁钦叔侄二人资助建成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大殿内供奉着明代建造的宗喀巴镏金铜像,只见高达数米的宗喀巴头戴黄帽,坐在带有背光的宝座上,神态慈祥壮严,栩栩如生。背光上装饰着精美的佛教故事图和木雕“海怪”、狮子、大鹏、飞天、花卉等别具风格的浮雕。宗喀巴镏金铜像周围塑有造型各异的金刚像和本尊护法等神像。藏传佛教密宗本尊神,是一尊男女二人裸身相抱之形的雕像,其意思取自《造像度量经》中“一切护法神,都统男女二宗,以大显天为男宗,福女天为女宗,称欢喜佛”。这尊佛像叫男人看了笑哈哈,女人看了羞答答,呵呵。

走出金刚殿,我们来到与弥勒佛殿相对称,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释迦佛殿,俗称“觉康”或称“下贤康”,也叫下弥勒佛殿。由于喇嘛们在此殿又施资塑造了一尊戴冠的释迦佛像,酷似拉萨小召寺的不动佛,故又称为“小召殿”。该殿因主供释迦牟尼而得名,系塔尔寺早期建筑之一。大殿平面呈矩形,殿堂面阔5间、进深5间,为二层重檐歇山顶汉宫殿式建筑,青砖蓝瓦,重檐回廊与弥勒殿有同工异曲之美。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祖的泥塑镀金坐像,两侧塑有迦叶、阿难两大弟子的镏金铜像,由于此殿泥塑镀金的弥勒佛7岁等身像,与上“贤康”弥勒殿相对,因而就有了下“贤康”之称。大殿里还有佛塔,并供有带尖顶僧帽的宗喀巴成佛前讲经像。



看完释迦佛殿,我们来到位于全寺正中,始建于明代的大金瓦殿,俗称大金瓦寺,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这座依山傍水,被誉为“世界第一庄严”的塔尔寺主殿,之所以能成为最壮严而又富丽堂皇的建筑物,在于清康熙年间,共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将原来的屋顶改为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宝瓶及一对“火焰掌”,也称喷焰宝饰,四角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铃。大金瓦殿共分上下三层,下为藏式“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鎏金瓦顶,回廊周匝,是一座融有汉藏特点的宫殿式建筑。大殿外壁墙面遍贴绿琉璃砖,间以黄琉璃花饰,并点缀有精美浮雕图案;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大殿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名为“银壳神变大灵塔”(据说,银塔里还有一座最初为纪念宗喀巴而建的石塔,这座石塔成就了塔尔寺的盛名。还有人说,这座石塔里有一棵菩提树,宗喀巴大师就出生在这棵菩提树下。)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玛瑙、翡翠、象牙等各种珍宝,并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顶塔上有一龛,内供奉着宗喀巴金像,塔前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梁枋上布满了帷、幡、绣佛、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层层哈达,琳琅满目。殿内正中莲台上,供奉着各种佛像,陈设着大小不等的各种金灯、景泰蓝花瓶及象牙等多种法器和供养品。还有宗喀巴的童年足迹石、甘珠尔经和许多珍贵的宗教壁画等稀世珍宝。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阳光之下,金光灿烂,光彩夺目。在大殿门前附阶须弥座地板,为信徒磕等身长头场所。据说宗喀巴大师诞生的这棵菩提树上有十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都有一个佛陀。所以,来这里朝拜的藏人要磕十万次头,才算磕一个长头,要磕完一个长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全凭手上转动的念珠帮着计数。信徒们磕头动作是:双掌合十后高举过头,依次触额、触颚、触胸(心),然后匍匐在地,双手前伸,额头触地,才算是磕了一个完整的头。嘴角嗫嚅着颂唱经文或者法咒,向前跨出三小步,从头重复,周而复始,专心致志,旁若无人,全然不顾游客、旁观者各色的目光。由于朝拜者手足和地板不断磨擦,据说每三、五年必须更换一次木板,否则就被磨穿。在大金瓦殿的周围安装有油绘嘛呢经轮,大小不等,有数千个,上书佛教的六字真言(崦、嘛、呢、叭、咪、畔),内装各种经典,不论僧俗男女,用手转动,只许向左转,不准向右转。据说转一次,其功德即等于念经一部。













看完大金瓦寺,我们移步至弥勒佛殿,原名为十万尊胜弥勒洲,俗称“上贤康”,藏语称之为“贡本香巴”。这座始建于明代的歇山重檐式殿堂,既是塔尔寺最早的一个佛殿,也是塔尔寺最正式佛殿。此殿最初为僧众们长净、坐夏、朝暮课诵的地方。大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5间。15根藏式八椤柱承飞檐,起斗拱,精雕细刻,着彩饰花,粉金绣文,形成回廊殿,间竖嘛呢经轮8对,随信徒转动,吱吱作响。大殿内正中为盘膝而坐的弥勒佛12岁泥塑镀金身量像,体态庄重自然,表情慈祥而庄重,充满神韵,双手双叉,有长生持久之意,具浓厚的犍陀罗艺术遗风。弥勒佛内还装有如来舍利子、宗喀巴大师的头发、僧帽和宗喀巴父亲的额骨等。佛像左首为塔尔寺创建者仁钦宗哲的灵骨塔,右侧为塔尔寺第一任法台根本上师沃赛嘉措的灵骨塔。右侧柱上端挂有三世达赖赠给塔尔寺的文殊菩萨像、胄等物;柱下供有一尊双手合十、食指微翘的金刚佛像,手背上铸有“明嘉靖二十三年吉月”字样,据说是得于建殿之初整地基时的文物。殿门两侧的两块藏文石碑清晰地记载了九世班禅在1935-1936年驻锡塔尔寺的活动及清宣统元年班禅大师、章嘉国师、巴周活佛捐银修葺佛堂之史事等内容,为研究近代塔尔寺的重要资料。关于殿中的弥勒佛像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当年塑造佛像的时候,请来了尼泊尔工匠师徒二人,上半身分给徒弟塑下半身分给师傅塑。可师傅觉得把重要的上半身分给徒弟去塑是瞧不起他,于是这个师傅在塑佛像下半身时故意放小了尺寸,想等佛像合拢时给徒弟难看。没料到,在佛像建成开光时,佛像的上下身竟然自然合为一体。师徒二人深感佛力无边,于是虔心膜拜,后世代居住于此。



看完弥勒佛殿,我们来到一墙之阔九间殿,又称文殊菩萨殿或三世喇嘛佛殿。这座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属汉式硬山顶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将四根柱子之间的范围称为一个开间。九间殿廊柱为藏式朱色八楞柱,整座大殿以三间为一单元,从横的方向算共为九个开间,故称九间殿。殿内供奉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宗喀巴等塑像。殿前为一广阔的院落,左(南)面设有达赖三世灵骨塔亭和转经轮亭。右(北)面为廊房式指挥廊。九间殿分为三部分组成:北三间,中央供奉有佛祖释迦牟尼,但在这里却被称为狮子吼佛像,所谓“狮子吼”,是用来形容佛祖在宣讲佛法时声音宏亮,令众生猛醒。两厢列侍的是金刚尊胜母、白伞盖佛母等塑像,比较有看头的是面容和霭,双目有神的财源仙女和手抱瑟琶,体态自然,婀娜刚健的妙音仙女,这些塑像都是塔尔寺内著名彩塑之一。居中三间,正中莲台上供奉的是文殊菩萨像,他的代表法器为宝剑和经书。左右的协侍分别为普贤菩萨和观世音菩萨。这种排列方法在佛教寺庙中非常少见,因三位菩萨实际上地位相同。这是因为藏传佛教徒认为宗喀巴大师是文殊菩萨转世,所以在安排佛像时也将这位菩萨的地位提高了。这个殿中的几尊佛像面部线条丰满优美,在庄严中透出灵秀,是塔尔寺塑像艺术中的精品。南三间,正中供奉的是宗喀巴大师塑像,左右两厢的坐像分戴黄帽和戴红帽的两种。戴黄帽者为宗喀巴的两大弟子嘉曹杰和克珠杰以及一世班禅、四世达赖塑像。戴红帽者为古印度两大戒律师“二胜”及古印度六大佛学家“南赡部洲六庄严”,他们在藏传佛教的创立过程中曾起到很大的作用。殿内两侧还各有一造型怪异,面目狰狞的猛相护法神像。右侧一尊为怙主,藏语称“公保”,左侧一尊为法王塑像。除了这些雕塑外,还有一组是以宗喀巴为代表的格鲁派(黄教)与宁玛派(红教)辨经会场的情景图。大殿内陈列着一块圆柱状巨石,满涂酥油的上面有一个脚印和手掌印,据说是宗喀巴的老师端珠仁钦大师当年背水时所留。也有说是宗喀巴小时候留下的。虽是荒诞无稽之谈,但蒙藏人民崇敬宗喀巴,却视为圣物。殿中悬有雍正九年的“雨花金界”、明天启六年的“普济群生”匾额。大殿外门上悬有清宣统元年马福祥所题“慈云远被”和民国三十年于右仁所题的“光明圣地”匾额。九间殿前还有一个规模颇大的院子,被称为“社火院”,这个院子除了平时被寺中喇嘛用作讲经、“辩经”场所之外,每逢塔尔寺的几个重要宗教节日,还在这里举办跳大型宗教舞蹈,如马首金刚舞、法王舞、怖畏金刚护法舞等等。舞蹈的内容多取自藏传佛教教义,还包括一些藏族的民间传说,大意不过是消灾免祸,保佑平安。舞蹈中的角色均由寺中僧人扮演,舞蹈动作经过几百年时间已基本程式化。每逢这里举行活动,信徒和群众都纷纷赶来观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走出大殿先去右侧后至三世达赖灵塔殿左右,参拜三座由玛秀活佛建造的,具有亿万嘛呢经咒的大法轮亭,并加入众多的信徒队伍中,转动嘛呢经轮。









看完九间殿,我们继续前行至塔尔寺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之一的时轮经院。时轮经院始建于1817年,学僧在这里潜心钻研藏族天文,历法知识以及佛教所谓香巴拉国和《时轮经》中的有关说教。主讲佛教所谓外器世间的形成、存在、变化和灭坏,内器有情世间的三界众生,所谓起次第的解所二依坛场和圆满次第的风、脉、明点等解脱之道,总称为外、内、别三种时轮。















离开了时轮经院前行不远就到了藏经楼。塔尔寺是藏传佛教圣地,历来以古籍(经卷)藏书众多而著称,拥有规模较大的印经院。尤其是塔尔寺木刻版的字体,在包括拉萨布达拉宫雪印经院在内的藏区所有印刷字体里是最有名的。新建藏经楼,抢救整理古籍,系统珍藏经卷,是塔尔寺活佛僧众的的夙愿。25米高的藏经楼系五层木结构藏式建筑,殿内主供奉高11米铜质文殊菩萨鎏金像,周围供奉3米高八大菩萨、1尺高千尊文殊菩萨鎏金像,二层以上珍藏《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以及印藏两地译师班智达的论著文集。藏经楼巍峨壮观,规模宏大,雕梁画栋,造型精美,佛像庄严,典籍汇集。













看完藏经楼,我们前往塔尔寺最著名的酥油花馆。酥油,是用牛奶经过反复搅拌(俗称打酥油)后提出黄白色的油脂。这种油脂呈凝固状,柔软细腻,色泽纯洁,清香扑鼻,可塑性极强,不仅是青藏高原藏族的奶油类食物,也是藏民礼佛时用于燃灯。酥油花,顾名思义,就是用酥油塑造成佛像、人物、花卉、亭台楼阁、动物等形象逼真,色彩绚丽,精巧玲珑的艺术品。至于酥油花的来历,传说黄教大师宗喀巴在西藏学佛成功后,想在佛前献花表示自己的敬意,由于当时西藏正逢严冬没有鲜花,宗喀巴便用酥油捏成一朵花供在佛前。从此,弟子们纷纷效仿,后黄教将酥油花视为礼佛珍品,很多黄教寺院都有制作酥油花的习惯,但塔尔寺的规模最大,也最出名。随着佛教的发展,酥油花的塑造方式、花色品种、内容、工艺技巧都有了大的改进和发展。其表现的艺术形式、题材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属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传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佛像和人物形象等。酥油花既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朵绚丽多彩的艺术奇葩,也是各种雕塑艺术中独具特色的艺术,但以酥油为主要原料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而独特。因制作时间必须选在冬季,作坊内不能生火以保持低温,避免酥油融化。喇嘛在制作时为了使酥油更加光滑细腻,取掉其中杂质,塑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要先将酥油浸泡于冰凉的水中长时间揉搓成膏状备用。制作酥油花的工序分四道:首先是“扎骨架”,即根据所表现的内容来选择麻绳、竹竿、棍子等物,并扎成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骨架,也就是基本模型。其次是“做胚胎”,就是用韧性好弹性强的油泥裹在骨架上,完成粗糙的基本造型。再次是“敷塑”,就是在加工成膏状的乳白色酥油中揉进各色矿物质颜料,调和成五颜六色的油塑原料,仔细涂塑在做好的形体上,有的还要用金、银粉勾勒,完成各色形象的塑造。要是塑造红花绿叶,或是玲珑剔透的玉石、珍宝等,则直接用彩色油料一次塑成。为了防止塑制中因手温而使酥油胚料融化变形,艺僧们在室温控制在零度的作坊里,每人身边还放置一个盛有冰块的水盆。不时浸浸冰水,抓抓冰块,从而用几乎冻的麻木的手去塑制。最后一道工序是“装盘”,将塑好的酥油花按设计、布局成单一的花卉图案或整幅的故事画面,使观赏者处于一个最佳的仰视角度。塔尔寺的酥油花制作已有几百年历史,相继建立了两个专门制作酥油花的机构,一个叫“杰宗曾扎”一个叫“贡茫曾扎”,俗称上、下酥油花院,专门培养油塑艺僧。两个花院的艺僧们遵守规矩,每年都要推出一套新作品,题材既不偷也不泄密,直到展出时才得见“庐山真面目”。若届时推出的作品选题相同,则被认为非常吉祥。











看完酥油花我们冒着小雨来到密宗经院,塔尔寺是青海省佛学院的最高学府,现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经院),藏语分别称为参尼、居巴、丁科、曼巴札仓。显宗学院设在大经堂,是塔尔寺最早的一所学府,主要学习佛学显宗理论,认为显宗是佛教的根本。学员在10至15年内学完《释量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阿毗达磨俱舍论》,可获得“噶然巴”格西称号。密宗学院传授“三密大法”,即通过身密、口密、意密可达到佛境,这种意境便是“即身成佛”,经过3至5年的学习,考试成绩合格者授予“欧然巴”格西学位。医明学院是研究藏医学的学府,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独特的藏医学理论体系,经答辩核准,可授予“曼然巴”学位。时轮学院是研习天文历算的学府,经考试成绩优秀者,可授予“泽然巴”格西学位。获得这些相当于博士学位的僧人,深受僧俗尊敬,在寺院享有很高的地位。











看完塔尔寺后,给我的感觉主要有三大看点:一是建筑。塔尔寺的寺庙建筑涵盖了汉宫殿与藏族平顶的风格,独具匠心地把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金刚时轮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形式融为一体,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二是文化。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三是艺术此外,塔尔寺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闻名于世,堪称“塔尔寺艺术三绝”。18:00时,我们告别塔尔寺乘车经西塔高速至西宁香格里拉大道,来到元树花园宾馆入住(标间140元,电话:0971-6245666)。办理好入住手续后,我们打的前往西宁莫家街小吃一条街,进入知名的马忠食府品尝、白条羊肉、砂锅面、酿皮、酸奶等美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3866.html

更多阅读

西宁旅游景点有哪些 西宁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西宁旅游景点有哪些?西宁旅游开放时间是什么时候?去西宁旅游应该注意些什么?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对峙之间,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西宁周围群山环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属高原半

青海塔尔寺导游讲解词 剑门关景点讲解导游词

青海塔尔寺导游讲解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所在的这个镇在藏语里称为“鲁沙尔”,汉语地名是“湟中”,意思是地处湟水的中游。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发源于古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地区之后

鸡鸣山下鸡鸣驿 张家口鸡鸣山团购门票

永定楼日出 大美青海系列之一 塔尔寺鸡鸣山下鸡鸣驿2013-08-13 10:40:09鸡鸣驿古城,早有耳闻,只是无缘相见。上个星期的周末,约上几个朋友一起拜访了鸡鸣驿古城。沿着京藏高速出京,过康庄收费站、官厅水库大桥、新保安镇,迎面就可以看到

成吉思汗——元太祖 成吉思汗是元太祖的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陵百科名片 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 (英Genghis Khan)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规模不算大,占地约5.5公顷,但颇有特色。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东胜区70公里。 蒙古族盛行“密葬”,所

达赖与班禅的早期历史 中国早期的历史故事

说到达赖与班禅必须先从一个人一个教说起。提到喇嘛教大多数人了解,但是说到宗喀巴这个人可能知道的就不多了。宗喀巴生于藏历第六饶迵的火鸡年十月十日,元顺帝至正十七年,也就是公元一三五七年。诞生于今天青海湟中县塔尔寺。宗喀是

声明:《青海湟中县:塔尔寺》为网友棄鋽暀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