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彝族舞曲》背景解读 彝族舞曲 古筝讲解

古筝《彝族舞曲》背景解读 彝族舞曲 古筝讲解

《彝族舞曲》是一首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极其抒情的乐曲,它仿佛是用音乐来描述山野风情的画卷。


《彝族舞曲》是王惠然于1960年根据云南彝族民间音调编写。它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犷强悍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青年人舞蹈欢乐的场面。乐曲在散板引子后,用双弦滚奏出悠扬的笛声,描绘出恬静朦胧的山寨夜景。这一音调来自于彝族民歌《海菜腔》,在后面得到充分发展。第二段的主题音调是根据彝族民间乐曲《烟盒舞曲》改编的。它在琵琶最有光彩的中音区出现,并运用推挽手法奏出滑音,生动描绘了姑娘们轻逸俏皮又略带羞涩的舞姿。第三、四段是从这一主题变化发展而来的,又再现于第九段。第六段以强而有力的节奏和骠悍的气质,同前后形成对比,并通过音区的逐层提高而达到全曲的高潮

引子(第一部分)由慢到快的展开,犹如看到了彝族山寨在朦胧的月色下轻雾缭绕。乐曲的第二段是一支优美抒情的慢板旋律,这醉人的旋律,柔美、轻巧、富于弹性,塑造了彝族少女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音乐形象。表现出少女细腻而含蓄的心情。乐曲的第三、四、五、六段是快板,这段音乐节奏欢快,刚劲有力,它描绘了彝族青年粗犷、热情爽朗的形象和健美膘悍的舞姿。随着音乐逐渐趋向柔和,引出一段优美、抒情、悠扬的旋律,仿佛是彝族美丽的少女们,象天仙一般自天而降,飘然回入群舞的行列,徐徐地,音乐又转入强烈的快板上,将彝家的欢乐推向最高潮。乐曲的第七、八、九段,是引子的再现,使人们的情绪由激动转向心头涌起的无限幸福感。渐渐地乐曲进入尾声,音乐又回到了所描绘的意境,夜深、人静、尽兴的人们哼着悠扬的小调渐渐远去,只有远方还有芦笙在隐隐喧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3930.html

更多阅读

18.《广玉兰》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18公分广玉兰

教材解读: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咏物抒情”,课文由《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组成。《广玉兰》这篇散文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以传神含情的笔触,描绘了广玉兰的洁净、高雅,形态多样,叶片放光,充满

转载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 五百四十部首朗诵视频

原文地址:《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作者:木易《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万 献 初汉字数量巨大,今天能搜集到的汉字字形在十万以上,《汉语大字典》收 56000 多字,清代《康熙字典》收 47035 字,宋代《集韵》收 53525 字除去异体实收 32381

震撼:二千年来对《易经》的解读可能大都是错的

二千年来对《易经》的解读可能大都是错的翠明红枫编辑《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对中国的道家、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军事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到了西汉

《槐乡五月》文本解读(拜文丽 典中典三年级槐乡五月

《槐乡五月》文本解读【分析说明】本篇课文描写了五月槐乡槐花盛开的美景,先写槐花的多、香、白、甜等特点,再写槐花的多种用途,最后描写孩子们欢乐的场景,而最后一句话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因此,在分析课文的时候,紧紧抓住最后一自然段展

声明:《古筝《彝族舞曲》背景解读 彝族舞曲 古筝讲解》为网友轻一皱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