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员之歌》下载 勘探队员之歌 mp3

《勘探队员之歌》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山野情镜像http://mfzgzj.com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曾几何时,一首勘探队员之歌曾激励着老一辈勘探队员战严寒,斗酷暑,风餐露宿,四海为家,为国家的地勘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热血。今天我们在这里重温这首歌,也许能激起老职工的对当年火热生活的回忆,也许能使我们新一代的地勘职工领略一下地勘行业厚重的历史底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从下面下载这首歌听一听。



《勘探队员之歌》(激昂版)

原汁原味,好似你和伙伴们当年在工地的歌声

点击下载

《勘探队员之歌》(抒情版)

舒缓深情,颇有《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味道

点击下载



抚今追昔

诵美文







我感动,我推荐



这个日子是1964年6月22日。

第一个感到内疚的人是本文的主人公,成都军区测绘大队的一名军官,名叫杜永红。当时他正奉命带领一个作业小组,来到西藏岗巴中区的山野里,测量中尼边境线。杜永红时年24岁,未婚。当然他有未婚妻,而且有了好多年了,但由于常年在野外工作,几乎没时间与未婚妻在一起,故至今未婚。他带领他的作业组在岗巴执行测绘任务已经二十多天了。岗巴地区平均 海拔4000米,而他们测量的地方就更高了,“荒无人烟”这四个字是无法概括这儿的艰苦和恶劣的。杜永红病倒了,而且患了非常可怕的肺水肿。但他不肯休息,坚持上山作业,结果昏倒在山上。同小组的战友们把他抬下 了山。他在帐篷里醒来,恢复知觉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内疚。他想,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还是个作业组长,怎么能没完成任务就倒下了呢,怎么能让同志们抬下山呢?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于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他一刻也没休息,就开始整理当天的资料和图纸,一直整理到深夜。当他终于完成工作想要休息时,才感到自己呼吸十分困难.以至于根本无法入睡。也许那时他的肺里已积满了水。他想,反正躺着也睡不着,不如去站岗,让能睡的同志去睡。他就走出帐篷,换下了站岗的战士。

第二天早上.杜永红看天色微亮,就叫醒做饭的战士起来烧火做饭.他们今天还要上山,还要走很远的路。叫醒炊事员后他就去睡了。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坚持到早上的,谁也不知道他去睡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胸口好受一些了。

这第二位内疚的,就是被替下岗来睡觉的哨兵。事后回想起来,他不停地自责:我为什么要让他替我站岗呢?是的,他是组长,可他也是病人啊!我不该那么听话地把哨位让给他。是的,那天我也很累,我的身体也有气无力,可他病得更厉害啊,他比谁都累啊。再说,他们组里哪位同志不累呢?他们进藏执行任务的全体测绘兵 谁不是靠意志在支撑呢?

哨兵因为这样的自责而哭泣,不,是痛哭,痛哭不已。我们再往下说。早饭做好后,炊事员把大家叫起来吃饭,叫到杜永红时他有些犹豫了,他知道他天亮才睡下,还知道他在生病。于是他绕过了他。

吃完饭要出发了,杜永红还在睡,一个老同志说,今天咱们就别让组长上山了,让他在家歇一天吧。大家一致同意。他就嘱咐炊事员,千万不要惊醒他。让他好好睡一觉,到中午11点时再叫他起来吃饭,免得他又硬撑着上山。炊事员点头答应。

一个上午,帐篷里都静悄悄的。炊事员在准备午饭时十分小心,轻手轻脚.生怕惊了组长的梦。他知道只要组长醒来;就会不顾一切地上山去。总算到了11点,炊事员走到帐篷门口,侧耳听了听,里面一点儿声音也没有。他想组长实在是睡得太香了,已经很久没这样睡过了。他决定让他再多睡半个小时。

到了11点半,太阳老高了,而且暖洋洋的,炊事员想,这下可以叫组长起来了,吃碗热乎乎的面条,再好好晒晒太阳。他走进去,拍他。叫他的组长,叫那个叫杜永红的人。但杜永红一动不动,他大声叫,他不动,他用力拍他,他也不动,他就使劲儿推他,他还是一动不动,就像一块紧贴大地的岩石,除非火山爆发才能令它改变。他预感不好,掀开被子,才发觉他们的组长,他们的战友杜永红,早已僵硬。

这第三位内疚的便是炊事员。他想自己为什么要自作主张地晚叫他半小时呢?也许早叫半小时还会有救的。尽管后来医生说.杜永红的死亡时间是在早上,他还是内疚不已,他想我竟让他的遗体那么孤孤单单地在帐篷里呆了一个上午。我该去陪陪他的啊。

炊事员抽噎着说不出话来。组里那位老同志劝慰他说,你不要这样自责,如果怪应该怪我才是,是我叫你不要叫醒他的,是我说让他好好睡一觉的。当然,我不知道他会一觉不醒,如果我知道,我一定不会让他去睡的。哪怕我们轮流给他唱歌,哪怕我们轮流给他讲笑话,哪怕我们再让他去站岗,去工作,我们也坚决不会让他睡的,我们会尽一切一切的努力让他醒着,醒在这个世界。

但所有的后悔都已无济于事。杜永红毕竟是睡去了,而且是永远地睡去了。老同志成了第四个内疚的人。他默默地淌着眼泪,领着组里的同志把杜永红仔细地包裹好,放在担架上,抬到岗巴他们的总部去。

抬到半路时,见一匹马卷着尘土飞奔而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大队医生。医生一见担架就想下马抢救,但所有的目光都在告诉他,已经晚了。医生扑在担架上就放声大哭,边哭边说,我来晚了,我该再快一些的!我该昨天晚上就出发的!我就知道是你!我对不起你啊!

原来.杜永红病倒后,就给大队医生写了封信,他说小组里有人病了.希望医生方便的时候过来看一下。他没说是谁病了,也没说是什么病,有多严重,他是怕医生知道了着急。他知道医生很忙;进藏后生病的人太多。但医生了解他,知道他身体不好,也知道他是个工作起来就不要命的 人。一看信就猜到生病的是他本人.而且还猜到一定是病很重了他才写这封信的,所以医生一大早就骑马往这边赶,没想到竟在路上与他的遗体相遇了。

医生怎能不放声大哭?

讲到这里.医生已经是第五个感到内疚的人了。

但故事还没有完。杜永红牺牲的消息传到了阿里。当时在那里工作的另一个测绘小组的组长.是杜永红的好友,名叫王玉琨,他一听说岗巴牺牲了一个同志,心里马上有种不好的预感:牺牲的人是杜永红。

从拉萨出发前,杜永红曾跟他说,他的那位和他谈了好几年恋爱的未婚妻,最近写信来要和他分手。原因很简单,她总也不能见到他,总也不能和他“谈”恋爱。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是靠通信维持关系的。杜永红有些难过,他跟王 玉琨说,他想好好和他聊聊,还想给他看看他未婚妻写的那些信,让他分析一下还有没有挽回的可能。信一共有四十多封.进藏时他把它们全背进来了,他走到哪儿信就带到哪儿:他试图用这种方式留住爱情。

但他们没有谈成。出发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两个人都是作业组长,时间实在是不够用。分别时王玉琨对杜永红说,等我们完成了这次任务,一定找机会好好聊聊。

可没等完成任务,杜永红就牺牲在了岗位上。

王玉琨说,我真是非常后悔,当时无论如何该和他谈谈的,哪怕不睡觉,不吃饭,也该和他谈谈的,让他说说心里的委屈,吐吐感情上的烦恼。我是他最好的朋友啊,可我却让他带着心事走 了,他永远也没机会向人诉说了!

王玉琨讲到这里时,眼圈红了。往事在38年之后依然折磨着他的心。如今他已是年过花甲的人了,他说杜永红如果活着,也该年过花甲了。早已离开了部队的他,依然忘不了当年丈量世界屋脊的那些日子,那些艰苦而又光荣的岁月。他把它们写成了一篇日记体的报告文学,让我看。而前面这个小故事,是在他讲述中不经意提起的。但恰是这个小故事,像根针一样一下子刺进了我心里。我知道我若不把它拔出来,心就—直会汩汩流血。

王玉琨是那个日子的第六个内疚者,也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写到他,故事似乎应该结束了。但我却忽然想到,这世上还应该有一个为那天感到内疚的人.虽然她和西藏相隔遥远,虽然她对那天一无所知。她应该是第七个内疚的人。

她就是那四十多封信的作者,杜永红当年的未婚妻。

尽管同为女人,我十分理解她无法承受的孤单和寂寞:但仍是同为女人,我推断她一定会为自己在他临死前提出分手而深感内疚。说得残酷些,哪怕她晚说一个月,或者信在路途上耽误一个月.杜永红赴黄泉路时就不会那么孤单了。

王玉琨告诉我,杜永红死后并没有被授予什么称号.因为在他们测绘队,因劳累艰苦而牺牲在岗位上的人很多。但我想,有这样一些为他感到内疚的人,就足以让他不死了,他永远活在他们的内疚里。而内疚,也是一种思念。

活在思念中的人,比获得称号更能够永垂不朽。

摘自《读者》2003年第7期

背景资料

他为两个国家谱写国歌

我国一位作曲家谱写了两个国家的《国歌》,他就是著名作曲家晓河。他谱写了非洲大陆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和佛得角共和国的《国歌》。据悉,中国作曲家中为外国谱写《国歌》的人只有晓河。这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很罕见。

晓河还有许多的名曲,如《刺刀歌》、《军民团结向前进》、《三杯美酒敬亲人》等。授予他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是当之无愧的!

晓河从未进过音乐学院。用他的话说,他有三个老师:第一是优秀的抗日救亡歌曲——青年时代就受其深刻的影响,初学作曲时,这些歌都是他摹仿的范本。第二是民族民间音乐——在他的创作中吸收了人民群众的音乐语言,形成了多彩新颖的风格。第三是广大群众和部队指战员——他和战士一起参加战斗,一起过艰苦的连队生活,他的歌曲只要写出来,首先到基层(包括连队)去亲自教唱,修改,直到群众满意、自己满意为止。若是艺术歌曲,他常与同行专家、独唱演员反复推敲,力求达到艺术上的完美。他的《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台湾》,就是他在亲身参加了第一次炮击金门的战斗后创作出来的。

晓河不仅是杰出的军旅作曲家,而且还是工农大众的歌手。他那家喻户晓的《勘探队之歌》,上世纪50年代就在广大地质工作者和青年学生中流传。晓河还创作了不少支援亚非拉人民革命斗争的歌曲,还有流传最广的《风雷之歌》。特别应该提到的是《独立之歌》,确定为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两个共和国的《国歌》。

九州同唱地质之歌

——“心连心”《地质之歌》慰问演出后记

(2004年6月16日)

 

 

刘维田雪莲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5月20日,在黄海之滨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现场,豪迈的歌声响彻天宇。这是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带着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深切嘱托,为全国地质工作者献上的大型慰问演出——《地质之歌》的开场戏。

《勘探队之歌》唱遍大江南北50多年来,一首脍炙人口的《勘探队之歌》唱遍了神州大地的山山水水,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荒滩还是高山峡谷,地质工作者的脚步走到哪里,歌声就响到哪里。50多年来,地质工作者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截止到2003年年初,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58种,建起了1万多个国有大中型矿山企业、24万多个小型矿山、300多座矿城;查明了我国地下水天然资

源量多年平均为923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为8837亿立方米,全国地下淡水可采资源量多年平均为3527亿立方米,保证了一批能源、化工等重点建设项目的供水需要和部分地区的农田灌溉、人畜饮用水需要,并解决了许多高氟地区和地方病高发地区的饮用水问题……温家宝总理说:“地质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先行,贯穿于长期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地质工作者的劳苦功高,由此可见一斑。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质工作似乎处于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人们心安理得地挥霍着矿产资源,却忘却了用智慧和汗水找到这些资源的地质工作者们,地质人的失落感难以言状。在这种背景下,“心连心”艺术团选择在能充分体现我国当今地质工作水平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现场进行慰问演出,就具有了格外深远的意义。

5月23日,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在整个地质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全国各地的许多地质单位纷纷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会,谈感想,表决心,他们说,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事业的重视,对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关心,温暖了地质人的心窝,昂扬了地质人的斗志。正如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在致辞中所说,这台精彩的演出,必将极大地鼓舞和激发广大地质工作者发扬“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的精神,为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一场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慰问演出。从最初的申报、策划到后期的制作、演出,国土资源部宣教中心的同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部领导非常重视这次活动,孙文盛部长强调,要把“心连心”慰问演出作为今年部工作的一个亮点,要把亮点拨亮,并明确由副部长寿嘉华,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王世元负责筹备。中国地质调查局也抽调人员,组织观众,协调演出现场事宜。

演出现场场面壮观,上万名观众组成了规模庞大的方队。在这些观众中,有很多人是专程从外地赶来的。国土资源部在京直属单位派出数百人参加演出。他们乘坐14个小时的汽车赶到科钻现场,第二天就参加彩排,其辛苦可想而知。

《勘探队员之歌》下载 勘探队员之歌 mp3
演员阵容庞大,彭丽媛、殷秀梅、阎维文、关牧村等著名歌唱家在排得满满的日程中挤出时间,参加这场没有出场费的公益性演出,为全国地质工作者奉献上精彩纷呈的节目,讴歌了地质事业和地质人。

探索地球奥秘成为地质工作者的梦想

“上天入地”曾是国人祖祖辈辈的梦想。而今,“上天”梦已实现,而破解地球之谜——“入地”似乎要比登天还难。直接观察陆壳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迄今人类唯一能获得地下深处真实信息和图像的方法。它是一项集科学与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也是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集成,它对人类认识自然、探索未知领域的重要意义不亚于载人航天。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一井2001年8月4日在江苏省东海县开钻以来,钻探工程中心60多位科学家和钻井工人们用自己研究开发的液动锤+螺杆马达+金刚石取心钻进工艺方法,获得了主孔3665米的连续、新鲜、定向、珍贵的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编制了一系列垂向剖面,为人们展示了数以千计的地表不能看到的接触关系,揭示了孔区精细的地壳结构和地质信息,取得了科研的重大成果。前不久,科钻中心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演出过程中,主持人文清的一席话打动了场内场外所有观众,她说:“这次来到科钻现场,我才对我们科钻人员的辛苦有了那么一点点的体会。……大家看这个高高的钻塔了吗?那么高,上边、中间、下边,那儿都有钻工师傅们在操作、在工作的。脸仰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需要长期地接受烈日的暴晒,接受风雨的洗礼,接受沙尘的侵袭。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他们每一张生动的脸庞。其实谁不是都晒得黝黑黝黑的?每个人都有抬头纹,很深很深的,眼角的皱纹也是深浅不一的。那如果是在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冬天呢?你们想象得到吗?他们的脸上是结着冰花的。为了方便操作,很厚很厚的防寒服他们不敢穿,因为没法操作,所以他们的身上也是结冻的冰霜,外面是冰冷冰冷的,里边也是透心凉。我们问问在场的工人师傅们,多少青壮年人,他们都有着长期的胃病和老寒腿……”如果在这之前,人们对地质工作者的辛苦缺少真实的体会,那么文清这一番发自肺腑的话,以及现场职工们每一张被烈日暴晒、被风沙侵袭因而皱纹丛生的脸庞却能让人感同身受。

地质工作的内容极其广泛,把目光从钻塔移开,人们能够在祖国的沟沟壑壑中发现地质人的汗水、泪水,以至血水。可这又算的了什么?我们百万地质大军秉承着“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信念,始终默默地奔波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他们劈山斩岭,艰难前行,在他们面前,是无垠的荒凉,在他们身后,却是一片繁华——矿山机器轰鸣,楼房鳞次栉比,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但他们从不流连于此,他们的目光始终投向更远的杳无人烟处,他们的生命充满了奔波劳碌。可是有多少人了解这一切呢?

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一位老职工在看过节目后,感慨地说:“我们老一代地质工作者是满怀报效祖国的热情,唱着《勘探队之歌》走进地质队伍的。生活异常艰苦,正如歌中唱的,背起我们的行装,包括:两个馒头、一把咸菜、一个水壶、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矿样袋。但是我们每天都充满了豪情,充满了希望。我们盼望能为伟大祖国寻找到地下宝藏。”这就是我们的地质人,他们从不计较得失,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都无法泯灭那颗拳拳的报国之心。就在慰问演出的同时,又有多少地质工作者正跋涉在荒山野岭间!他们给中央电视台、给部领导、给有关方面打电话,表达他们的激动心情,纷纷要求将实况重播。

这次在科钻现场进行的“心连心”慰问演出活动无疑十分有益于年轻人正确看待地质事业、积极投身地质事业。科钻工程总指挥王达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科钻现场的年轻同志特别激动,这是他们参加工作以来,头一次经历如此大的场面,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对于促进年轻人热爱专业,推动年轻人参与地质事业,有很好作用。

在这次慰问演出中,中国地质大学组织了200人的方队参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殷鸿福校长毫不避讳地说,这些年轻的天之骄子们,虽然在高考时选择了地质专业,但很多人只是将其当作权宜之计,并未准备真正投身于地质事业,在他们心中,搞地质,不仅辛苦,而且不为人所重视,没有前途。然而当他们来到科钻现场,参加了“心连心”慰问演出,灵魂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中国地质大学学生叶荷在参观了科钻现场后,向记者表达了她内心的激动之情:“看到CCSD钻塔,感觉非常自豪,非常激动。参观了科钻基地,看到许多校友,我为他们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我们新的一代——将来的地质工作者,应该像我们的前辈一样,将我们的一生献给地质事业!”

地质工作是一项永恒的事业,一代代的地质人互相传承着不灭的火把,攀援在崇山峻岭间,穿行在瀚海戈壁中,寻找着资源矿藏,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这是一支永不熄灭的火把,它提供的不仅是寻找矿藏的方向,还有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有对后来人的殷切希望和深切寄托。近年来,地质院校招生曾经出现困难的情况。现在,殷鸿福校长不无兴奋地说,地质教育情况已开始回暖,一是对地质专业学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已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二是学校的报考情况也年年好转。他说这次慰问活动对今后的地质教育工作肯定有推动作用。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我国的地质事业蒸蒸日上,投身地质事业,将会大有可为。

用忘我的工作谱写新的地质之歌慰问演出实况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中国地调局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局属单位纷纷组织职工座谈,畅谈感受。在发展研究中心座谈会上,青年职工刘畅的话极富感染力:“当看到旷野中耸立的巍峨钻塔,想到钻塔下面更有深达几千米的浩大工程时,我很激动。我对地质事业充满了信心,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有很多科研内容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这些老学者们心系地质,用流逝的岁月和呕心沥血的工作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地质之歌。王达告诉记者:“许多老同志认为这次慰问演出是我们地质行业领域中规模最大、最好的慰问活动。”

著名矿床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先生说:“这次中央对我们地质工作进行了宣传,是第一次,对全国的影响不小,效果不错,让人们知道了地质工作者的辛苦和奉献精神。”话语无多,却令人感受到先生话语之外的无尽感慨。然后,先生以学者的责任感认真地说:“今后还应更加广泛、全面地进行宣传。这次演出宣传显得不够全面。对老百姓来讲,他们需要了解地质工作的东西太多了。地质工作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应该让人民知道地质工作的重要。”这位搞了一辈子地质的老学者,用近乎憨直的语言道出了对地质事业的期望:他希望全国人民都能了解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他希望地质事业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于许许多多地质人已经奋战在野外,尽管中央电视台应要求将《地质之歌》慰问演出在6月7日重播了一次,但在高山峡谷间风餐露宿艰难求索地球奥秘的地质工作者,因为时间、设备等原因,仍然没有收看的机会,但他们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兴奋不已。当记者与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张克信电话联系时,他告诉记者,他在野外已经很长时间了,不知道慰问演出的事,更没能看上转播。对这次慰问演出,他感到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的光荣与自豪,更激发了野外地质工作者的斗志和为祖国地质事业、为祖国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决心与信心。他说,等到从野外回来,一定要找录像看一看,在歌声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党和国家对地质事业的关怀与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3965.html

更多阅读

《和谐拯救危机》文字版 陈大惠和谐拯救危机

专辑: 7集大型系列公益访谈节目《和谐拯救危机》下载版(08年正式发行版)【推荐您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观看心平气和坚持看完受益匪浅!】主持人导语:欢迎收看这个特别节目。我们建议您,如果您有时间,应该心平气和地把它全部看完,因为它回答了现

《年轻的战场》MV 年轻的战场mp3下载

这首歌曲真的很好听的!!大家来听听!!也很符合现在的我们!!今天我终于站上这年轻的战场请你给我一束爱的光芒今天我将要走向这挑战的远方我要把这世界为你点亮我的梦想在每个醒来的早晨敲打我的心房告诉自己成功的道路还很漫长我的梦想在每

孙楠《木府风云》主题曲净土 mp3下载 木府风云主题曲歌词

40集民族历史剧《木府风云》将于6月20日亮相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档,剧中因主演《回家的诱惑》为观众熟知的韩国艺人秋瓷炫扮演一位纳西族姑娘。孙楠搭配礼帽长裙为《木府风云》献唱主题歌《净土》。孙楠《木府风云》主题曲【净土】mp3下载

声明:《《勘探队员之歌》下载 勘探队员之歌 mp3》为网友勋不变的信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