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以讹传讹的习惯说法



(0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最初的说法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坚贞的女人嫁了乞丐就跟乞丐过一辈子,嫁了老头就跟老头过一辈子,绝不三心二意!至于美女们嫁了此乞泡彼乞,嫁了此叟惑彼叟,是否违反游戏规则,当时还太小的俺就真的说不好了!

(0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最初的说法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中国古代将“副将”称“裨将”,“臭裨将”当然是指那些不太能干的“裨将”了;原意是:当主帅拿不定主意又不便请示诸葛亮时,可召集三个以上的副将开个民主生活会,只要将大伙的智慧集中起来也就相当于诸葛亮驾到了;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不知是“发音相似”还是“便于大众化”竟将与诸葛亮毫不相干的“臭皮匠”取代了“臭裨将”,至于历来就有的小秘们是否参加此类民主生活会还有待考证!

(03)春冷冻死牛------最初的说法是:春冷冻死拗,“拗”泛指所有固执的人士;大意是:春冷时本应增加衣服,而总有一些脾气“拗”强的人士,偏不这样做以至因冷冻而生病,事实上每年春冷时节也是各医院工作的繁忙期;后来竟讹成了“春冷冻死牛”,其实牛在春天被冻病冻死的现象极为罕见!

(04)狗屁不通------最初的说法是:狗皮不通;狗皮与其他动物皮不同之处是:没有汗腺,俺们在炎炎酷夏中看到狗的最常见姿势是:伸着长长的舌头喘气,就是为了有效散热;其实包括狗屁在内,所有成屁的前提都是一个“通”字,但不知为何竟讹成如此结果!

(05)空穴来风------最初说法是比喻:有门有路、有行有踪、有根有据,与铁证如山相似;谁知讹到今时今日竟成了毫无根据、凭空掐造、无中生有的代名词!

(06)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最初的说法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意思是说要想打到狼,就得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子,原因是狼这种猎物生性狡诈、体格强壮、能奔善跑,一旦感到危险不是东躲西藏,就是在一瞬间逃之夭夭;大凡猎人能逮着条狼,都要翻不少的山越不少的岭,这可是相当费鞋子的事情,加上古人穿的多半是草鞋很不耐磨,所以古代猎人往往要磨破三几双鞋子才能捕捉到一条狼,就这样“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的俗语就得以诞生并广泛流传;不知是否我国部份方言中的“鞋子”与“孩人”发音相似,讹到今日竟成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仔细想想这句话,颇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为打到一只狼不惜用自家孩子的性命当诱耳,是否太残忍、代价太大了点?当然,如果这只“狼”是“美国野心狼”或日本“白眼狼”又另当别论了!

(07)对簿公堂------最初是比喻被告,应传讯在衙门(法庭上)接受审讯、核实文状(起诉书)之类,显被动状态;现却讹成:原告主动到法庭起诉被告,并在法庭上与被告当面对质,显主动状态!

(08)一知半解------最初的说法是:一枝半解;大意是要深入了解一根竹枝,最好的办法是从竖的方向将竹子劈开,这样就能里里外外都看个究竟了;讹到今日竟成了“一知半解”,一字之差意识就大不相同了!

(09)恢复疲劳------最初的说法是:恢复体力,解除疲劳;其含意简明易懂、不言而喻;讹到今日竟成了“恢复疲劳”,其字面意思与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完全相反,好在俺们都不会因此而耽误什么!

(10)拔苗助长------最初的含义是:在插秧或栽树时若将苗儿适当地向上提一提,可理顺根须与泥土的关系,有助于苗儿的存活和生长;讹到后来却用来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1)不见棺材不流泪------最初的说法是 :不见亲棺不流泪,古时的“亲棺”包括“亲人的棺”和“自己的棺”,意思是:见到亲人的棺材总会流下伤心的泪,见到自己的棺材总会流下恐惧的落,而见到其他人的棺材就不一定会流泪了;讹到后来竟成为“不见棺材不流泪”,从字上说就是“一见棺材就流泪”,看来俺中国人的泪腺是越来越发达了!

(12)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最初的说法是 :掉进黄河洗不清,意思是说:因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带入的大量泥沙使黄河水变得极为浑浊,一旦掉进黄河就难以洗清了;讹到后来竟成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其思意变成了:由于事情被弄得太复杂,即便您跳入黄河也洗不清了,这里的“洗不清”常是“说不清”、“无法说清”、“有口难辩”之意!!

(13)不到黄河心不死------最初的说法是 :“不到乌江心不死”,因为楚霸王项羽被刘邦打败后,一直逃到乌江才自刎;讹到后来竟成为“不到黄河心不死”,两种说法都是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或“不到走投无路时决不放弃”!

(14)无毒不丈夫------最初的说法是 :无度不丈夫,来自民间的谚语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这本是个很完美对仗之句,将阳刚有力、胸怀坦荡、有理有节、人见人爱的男人汉形象跃然纸上;可惜竟被讹成怂恿男人做坏事的“无毒不丈夫 ”!

(15)富在深山有远亲------最初的说法是 :富在深山有送亲,意思是说:有的父母愿将自己的女儿,送进深山给素不相识的富豪当老婆,无情的揭露了“拜金主义者”的丑陋灵魂;也许是“手抄本”中的手写“送”与“远”很相似,讹到今日成了不三不四的“富在深山有远亲”!

(16)鞭炮------最初的说法是 :爆竹,中国古人新年 正月初一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事先制好的竹节放进火里烧 ,用竹节在火中的爆裂声即常说的“爆竹声”驱赶妖魔鬼怪、祈求新年的幸福与吉祥,后来也用于各种庆典活动,在几千年的讹称中也有“爆仗”、“炮仗”、“爆竿”、“纸炮”、 “响鞭”、“响炮”等说法,讹到今日的正式学名是“鞭炮”!

(17)曾几何时------最初的意识是说:刚过去而已,也就是没过多久,对时间来说是个“很确定”的说法,讹到后来的意思竟成为:不知已过去多久了,对时间来说反成了“难以确定”的事情!

(18)王八蛋------最初的说法是 :忘八端,古时的八端是指:考、悌、忠、信、礼、义、廉、耻,所谓“忘八端”说到底就是忘记了做人的根本,长而久之以讹传讹变成了“王八蛋”;被骂“王八蛋”者多为:不孝父母的、不尊兄长的、不忠朋友的、奸诈欺骗的、不守诚信的、无礼无理的、背信弃义的、偷人养汉的、寻花问柳的、偷鸡摸狗的、忘记祖宗的、妻子外遇的等等!

(19)吃不了兜着走------最初的典故是:一个卖包点的小老板不思改进包点的质量 ,反而用: “吃不完,可装在兜里带走”的方法去说服客户多买,和现在的“打包”带走相似,其结果可想而知;讹到后来的意思竟成了:惹出事来有你好看,多用于提醒或恐吓!

(20)

莫须有------最初的口语说法是:“莫须,有”,大意是“无须问,一定有”!讹到后来竟成了“也许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等着瞧,会有的”、、、、、、其实,只要稍加分析就可得知,所有这些解释都不符合秦桧居高临下的身份和专横跋扈的性格!

(21)七月流火------最初的意思是:天气正在转凉中,详细道来就是说:夏历七月,已是夏秋之交,炎热渐渐缓解,每当黄昏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大群的火星从西方落下;后人竟望文生义,硬要理解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以貌取词往往搞错!

(22)娑婆世界------属佛教名词,意思是:大千世界,与极乐世界、世外桃园相对立;根据佛教的说法,我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语的音译; 但在平常的言谈书写中,“娑婆世界” 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正所谓: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23)走鬼-----原是非法“无牌流动小贩”逃避执法人员时相互招呼的“暗语”,大意是“鬼来了,快走呀”,这里的“鬼”当然是指各类执法人员了;后来讹成了“无牌流动小贩”的代名词,近来竟讹成了“流动小贩”的代名词,有牌无牌都包括在内,如报端有称:香港的“走鬼”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零售市场,直接影响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又如在某些地区已出现合法的“走鬼一条街”,再如有的人大代表提出“鼓励大学生毕业从‘走鬼’做起”,以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4)床第之私------最初的说法是:床笫之私,特指夫妻之间床上枕边的私语或房事,也许是“笫”与“第”比双胞胎更为相似吧,许多时候竟被讹成了“床第之私”,难怪近代的夫妻关系是越来越难相处了!

(25)电饭煲------最初的说法是:电饭锅,“电饭煲”只是电饭锅的粤语俗称,也许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伯伯的那个圈画在广东并在形状上与广东人的“煲”相似吧,讹到现在习惯称“电饭煲”的朋友也许比称“电饭锅”的朋友还要多一些了!

(26)肥崽------最初的说法是:胖子,“肥崽”只是胖子的粤语俗称,著名的相声大师马季在相声段子中还有“肥崽肥崽,一肥了就宰”的搞笑说法;讹到现在“肥崽”的说法已红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27)不可小视------最初的说法是:不可小觑,意思是不可小看,常用于提醒好友重视那些表面看来似乎不大重要的小问题,以免遭受重大损失;不知是“觑”字笔划过多,还是“觑”与“视”意思相近,讹到后来就多为“不可小视”了!

(28)汉奸------最初的意思是:汉族的败类;经过几千年的讹来讹去并引伸至今,“汉奸”一词成了中华民族中一切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出卖祖国利益的无耻之徒的代名词,所以,汪精卫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大汉奸!

(29)墨守成规------最初的意思是:称赞墨子守城有方,并告诫守城将士,只要按墨子的守法去守城,一定是固若金汤的;讹到现在是批评相关人士:思想保守、不思进取、守着老规矩不愿变通等!

(30)炒股------最初的说法是:买卖股票,其核心内容是通过证券市场买入与卖出之间的股价差额实现套利目的;讹到今天都习惯说“炒股”,刚才下班的路上有一同事还问俺:“牛市了,炒股吗”?

(31)炒鱿鱼------最初只是菜色的称号,如:时椒炒鱿鱼、荷兰豆炒鱿鱼等等;讹到后来将老板开除/解雇员工也称作“炒鱿鱼”,讹到今天许多员工将自离/辞职再称作“炒老板鱿鱼”!

(32)香港------最初只是指香港岛而已;讹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习惯上已将“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包括在内;现在的“香港”不但包含“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还包括周边262个大小岛屿,

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厉害不?

(33)拍拖------最初意思是南方人指: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讹到今天北方人的“谈恋爱”、“谈朋友”、“约情人”、“情人出双入对”、“谈婚论嫁”等都乐意说成拍拖了!

(34)二奶------最初意思是南方人指:男人瞒着妻子养的外室;讹到今天几乎包括所有婚外恋中的女性,甚至还有将小白脸也称着“男二奶”!

(35)明日黄花------最初的说法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中:“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据考究这里的“黄花”指菊花,大意是:重阳节过后的菊花也逐渐萎谢了,后人多用“明白黄花”来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或许有的才人觉得,“明日”还未到怎么就过时了呢?便想当然地将“明日黄花”讹成了“昨日黄花”,可怜九泉之下的苏先生:有苦难言、投诉无门也!

(36)美轮美奂------最初的说法源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中新落成一所房屋 ,晋国大夫张老前去祝贺时说到:“美哉轮焉 ,美哉奂焉”!这里的“轮”主要是指当时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这里的“奂”可集众多、盛大、光鲜、灿烂、华丽于一身,此成语原意是赞美房屋建筑的高大、巧妙、华丽;后来竟讹至无边无际之处,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睡姿都用“美轮美奂”来形容,更有甚者有时还将“美轮美奂”讹成了“美仑美奂”,可怜晋国大夫张老的在天之灵:上哪说理去?

(37)一杯黄土------最初的说法是:一抔黄土,“一抔”即一捧也,借指坟墓,也用作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渺小的势力;或许是“抔”与“杯”太相似了,许多人就讹成了“一杯黄土”!

(38)振聋发聩------最初的意思是:为唤醒糊涂之人,不得不发出极为响亮的吼声,俺想至少也是狂吼一声吧,其吼声之响亮,既使天生的耳聋人也应听得到;讹到后来竟被误作“听力太差”,例如:“这老汉振聋发聩,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

(39)无商不奸------最初的说法是:“无商不尖”,典出于售米商铺:旧时卖米以升斗作量器,卖家按惯例在量米时会用一把戒尺沿顶部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确;聪明的卖家会在已削平的米上另外加些米以示优惠,增加回头客,这时的升斗上便会鼓成一撮米“尖”;“无商不尖”是说:成功的商人都是拔“尖”人物,纯属褒义;可讹到后来的“无商不奸”却成了100﹪的贬意;其实,话也不必说绝,“奸”与“忠”是相对,有“奸商”就一定有“忠商”,怎么会“无商不奸”呢?!。

(40)打的------最初的粤话说法是:“搭出租车”,也就是“乘出租车”的意思;后来“出租车”统一使用了英文发音为“的士”的“小汽车”,“搭出租车”也就顺理成章地讹成了“搭的士”;再由于“的士”采用的营运方式:“扬手即停”的粤语说法是“打手即停”,“搭出租车”又讹成“打的士”,最终讹简成“打的”!

(41)巴士------最初的说法是:客车,因客车的英文发音为“巴士”,客车在粤语中首先出现“巴士”的说法,并将“大客车”讹成“大巴士”、“中客车”讹成“中巴士”、“小客车”讹成“小巴士”,至今又简称为“大巴”、“中巴”、“小巴”!

(42)不忍卒读------出自清代《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原意是:文章情真意切、悲惨恸人,让人不忍读完;讹到今日常被用来形容“文章写得不好”,如:“此文丢三落四、错字成堆,让人不忍卒读”!

(43)危言危行------典出《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最初的意思是:正直的言行,这里的“危”乃“正直”也,即:说正直话,做正直事;但在使用中常被讹成:“危险的言行”,如:“近日来,个别不怀好意者危言危行,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

(44)不赞一辞------典出《史记·孔子世家》 :“至于《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最初的意思是:文章写得太好太全面,想改一句或添一句都是不可能的;讹到现在成了:文章确实太差,想恭维恭维都难以启齿!

(45)五风十雨------ 典出《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这里的“五”与“十”应是约数而不是定数,原意思是:风调雨顺、气象万千;讹到今日成了:经常刮风下雨,烦为烦?真烦!

(46)不刊之论------最初的意思是:文章或言辞精准得当、无懈可击、不容改动,这里的“刊”是指“消除刻错的文字”,而“不刊”则是说“不容消除或修改”;讹到今天多成了“不可刊登的错误言论”,如:“这都是不刊之论的无稽之谈”!

(47)罪不容诛------ 最初的意思是:罪恶极大、罪该万死、十恶不赦、死有余辜,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在当时人们的眼里这样的罪犯一定是杀定了;但讹到今日“罪不容诛”似乎成了“罪不当死”了!

(48)久假不归------最初的意思是:长期借用仍未归还,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同理“假人之手”的“假”也作“借”的意思;讹到今日在大伙的概念里似乎是“长期请假,至今未归”了!
戏说以讹传讹的习惯说法

(49)屡试不爽------典出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道上,屡试不爽”, 古语中的“爽”含“违反”、“错误”、“失约”、“不履行”等意思,如李商隐《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郭伋还州,尚不欺於童子;文侯校猎,宁爽约於虞人”?再如《水浒传》第四十二回中晁盖对公孙胜道:“、、、、、百日之外,专望鹤驾降临,切不可爽约”;所以“屡试不爽”的原意是:屡试不错,蛮好的!

也许现代人多将“爽”理解成“过瘾”、“带劲”、“有趣”、“开心”等意思,讹到今天就成了“多次试验都不成功”!

(50)作壁上观------典出《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最初的意思是:站在壁垒上旁观交战双方交战,决不协助任何一方;讹到今天,站累了的旁观者们都习惯了“坐壁上观”!

(51)文不加点------最初的意思是:文章思路敏捷、一气呵成,写作技巧纯熟、不假思索,难以删改;这里的“点”即“涂”,表示删除、改动、修正等;讹到今日反成了“文章不加标点符号”了,如:“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52)蹉跎岁月------最初的意思是:白白耽误时光的那些日子,即:虚度的年华、浪费之青春也;讹到今日常被误解为“艰难困苦的岁月”,如:“在抗日战争的蹉跎岁月里”!

(53)不速之客------典出《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这里的“速”是“召唤”、“邀请”之意;茅盾 的《锻炼》中也有:“但是他也瞧得出当前这两位不速之客大概并非等闲之辈,他就不敢使出这最后的一手来”;讹到今日不少人将姗姗来迟的客人称作“不速之客”,还有个以“不速之客”作谜底的谜面竟然是:“蜗牛赴宴 ”!

(54)不识一丁------典出《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最初的意思是:劝和平年代的年青人,还是多点读书识字的好,原文中的“一丁字”即“一个字”;讹到今天成了“一字不识”!

(55)逃之夭夭------最初的说法是:“桃之夭夭”,用来形容桃花“竟相开放、争奇斗艳、富贵吉祥、茂盛华丽”之情景,典出《国风·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讹到今日成了“逃之夭夭”,常作诙谐之语,形容某些人:事情还没发生或敌人还没来,就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56)始作俑者------典出《孟子·梁惠王上》中: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最初是比喻带头做某种坏事的人;讹到今天统称“带头做某种事的人”,至于是好事还是坏都无所谓了!讹得可以不?

(57)打破沙锅问到底------最初的说法是:“打破砂锅璺到底”,意思是砂锅打破后其裂纹会一直裂到底部;后来被谐音讹传为“打破砂锅问到底”,表示遇事刨根问底、穷追不舍!

(58)有眼不识金镶玉------最初的说法是:“有眼不识荆山玉”,典出《韩非子·和氏》中说:楚人卞和于荆山得青石一块,因认定石中含宝便献给楚厉王,而宫中玉工说只是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便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楚武王继位时卞和再次献玉,又被砍下右脚;多年来卞和抱青石哭得泪尽血滴,楚文王继位后派人查问此事,卞和说:“我悲伤的不是双脚被砍,而是无人识得美玉”,楚文王便命剖开石头,果然有稀世之宝,这就是人所共知的“和氏璧”;“有眼不识荆山玉”比喻有眼无珠、不识货、小看人;讹到今天竟成了:“有眼不识金镶玉”!

(59)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最初的说法是:“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意思是说:不因大夫之尊就可免除刑罚,不因平民之微就除文明之外;讹到今日竟成了面目全非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60)两肋插刀------最初的说法是:“两肋岔道,义薄云天”,说的是秦叔宝冒充响马去救程咬金,恰到两肋庄三岔道时,收到老母亲的求救书,明知三岔道上的一条路就可直接去救老母亲的秦叔宝,还是义无反顾地按原计划去救程咬金了,从此就有“两肋岔道,义薄云天”的说法;讹到今日却成了“两肋插刀”!

(61)混帐东西------最初的说法源自蒙古族 , 蒙古族习惯于群居的游牧生活,遇上有水草的地方便支起帐篷即蒙古包暂居一断时间 ;白天男人们出去放牧,老人和妇女负责看守帐篷和孩子 , 因种种原因留在家中的帅哥们,便乘机混进姑娘的帐篷里、、、、、、并被戏称为“混帐东西” ;讹到今日“混帐东西”竟成了骂人专用语并与“混进帐篷里的帅哥”毫无关系了!

(62)呜呼哀哉------ 典出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古人常用于祭文将要结束时的感叹即:唉,好悲哀呀;讹到今日直接指:人的死亡或事物的完结!

(63)寿终正寝------典出《封神演义》第11回:“你道朕不能善终,你自夸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最初的意思是:享尽富足的天年之后体面地老死在自己的正房寝床之上;讹到今日常用来幽默、讽刺人或事物的死亡,至于死亡原因就一概忽略不计了!

(64)浩如烟海------最初的意思是: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之多,要多丰富有多丰富;讹到今天也用来形容文献、资料之外的事情了,如:我们的农场真大呀,一望无际、浩如烟海!

(65)顶力相助------最初的说法是“鼎力相助”,用于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属敬词;讹到今天常被误用于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如:“每当我们困难的时候,都得到他们的帮助,现在他们遇到了困难,我们一定要顶力相助”!

(66)身无长物------最初的意思是:除自身外再无多余的东西,比喻贫穷之极;讹到今天常被误用于形容没有特长,如:“本人碌碌无为、不学无术、身无长物”!

(67)汗牛充栋------“汗牛”是指:运书太多累得牛也出汗了,“充栋”是指:藏书充满栋宇、房屋,最初的意思只是:“形容藏书非常多”;讹到今天常被误用于书之外的其他事情,如:“将军们身经百战、汗牛充栋、功勋赫赫”!

(68)望其项背------最初的意思是:已能望见前边人的颈项和背脊了,再加把劲是完全能够赶得上的,与“望尘莫及”恰好是反义词,多用于否定句,如:俺与他们无法相比,难以望其项背;讹到今天多成了望尘莫及的同义词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4045.html

更多阅读

养成一个能让男人想你的习惯

2015-04-08习惯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它让你不知不觉就沉溺在其中,它在的时候,你没有多大感触,一旦它突然间没有了,你就开始想念。很多人说老婆就是这样一种习惯,每天见面没觉得,突然间不见就会觉得空落落的。这是个很好的习惯。但是这个人有

转载 看相?基本八九不离十的面相说法 看相

看相基本八九不离十的面相说法这是一个我有一点点研究的事项,我看手相和面相也很有一套的,基本能说个八九不离十,偶尔看到这个,觉得真全啊,比我了解得全面啊,转过来留着:耳:主個性、壽考、排行、1歲至14歲行摺命門:主訊息。髮際:主心智、排行

陈雅倩之《哎,这改不掉的习惯》

哎,这改不掉的习惯五(四)班陈雅倩最近,我家厨房里的水龙头“闹了毛病”:里面流出来的水都是发黄的污水。我们只好暂时使用卫生间里的水龙头。可是,因为我们家的人都用习惯了“老前辈”,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所以闹出了不少笑话呢!周六的

关于旭日阳刚王旭车祸的不同说法 旭日阳刚王旭妻子简历

关于旭日阳刚王旭车祸的不同说法彭学明前几天我的一篇《旭日阳刚王旭车祸说明了什么》的博文在新浪首页仅仅推出一天,点击率就过了24万,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说明了广大网民旭日阳刚的喜爱和关心,说明了旭日阳刚依然很有号召力。只

声明:《戏说以讹传讹的习惯说法》为网友我已不年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