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遍的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九叩礼
1.沐浴、更衣:对往生者之尊重
2.遮神:丧喜有别
3.拼厅:落叶归根
4.举哀:为孝道教育之表现
5.门制:对外告白,并表明逝者之身分
6.置脚尾物,烧脚尾纸:突破真灵
(1)道教认为人死后,魂升于天,魄归体中五脏,人之生禀以精气神,气散则亡;为使死者早脱迂腐之苦,借以火光之气,使魄丧倾。故曰:「突破真灵」
(2)亦为事亲孝道之表现。
7.持念往生咒,以仗道力而超拔。
【二】入殓
1.入殓:亦称「入木」,应置灵堂及供品。
2.灵堂:道教仪上之特色
(1)灵旛
(2)魂帛(神主)
(3)感神旛
(4)魂身
(5)金童玉女
(6)安奉七星元辰灯
【三】早晚拜饭表现孝道精神,并以身教准则。
【四】一~七之忌 /俗称做旬,教仪称[届丁旬,开通冥路]
(1)亡人一七 / 冥府第一宫,泰素妙广真君,秦广冥王。
(2)亡人二七 / 冥府第二宫,阴德定休真君,楚江冥王。
(3)亡人三七 / 冥府第三宫,洞明普静真君,宋帝冥王。
(4)亡人四七 / 冥府第四宫,玄德五灵真君,仵官冥王。
(5)亡人五七 / 冥府第五宫,最圣耀灵真君,严罗冥王。
(6)亡人六七 / 冥府第六宫,宝肃昭成真君,卡城冥王。
(7)亡人七七 / 冥府第七宫,泰山玄妙真君,泰山冥王。
(8)亡人百日 / 冥府第八宫,无上正度真君,平等冥王。
(9)亡人周岁 / 冥府第九宫,飞魔演化真君,都市冥王。
(10)亡人三年 / 冥府第十宫,五灵威德真君,转轮冥王。
*亡人百日,称哭卒;周岁称小祥;三年称大祥;故大祥吉毕,称宝华圆满天尊。
偈曰:「天尊哀悯救群速九夜幽魂尽出离 径上南宫感受度 普皆同会入无为」故须做忌,开通冥路,超度亡人,来登福境。
一、临终前之准备
仪节简要说明:
1.拼厅与铺水铺:
病人自知将终,皆会指定以大厅为其「正终」之所,因此病人危急之前,子孙应先将大厅打扫干净,准备铺放水铺,俗称「拼厅」。拼厅后即要铺水铺,以厚木板一张(六尺长三尺宽左右)用椅子垫高置于厅旁,勿紧靠墙壁,男移龙方(进门之右方),女移虎方(进门之左方),或以神明牌位之方向,男左女右,头里脚外。
2.寿衣:
人死穿以入殓的衣服称为「寿衣」,当病人危急之前,家属即应为他准备好。台湾地区之习俗,寿衣算层而不算件(即上衣有里子即两层),上衣通是六件七层,裤子二件至三件,白袜黑布鞋。
3.遮神:
病人以大厅为正终之所,大厅供奉有神明、祖先,一旦气绝,要沐浴、更衣等,怕对神明祖先不敬(俗称见剌)必须用米筛或红纸遮住神明及祖先牌位,俗称遮神,大殓入棺后再除去。
4.宗教信仰之配合:
一般民间信仰,人死后灵魂乘轿(车)赴阴间要在脚尾供脚尾饭,脚尾灯、烧脚尾香与纸,这些宗教物品等,不须在去世前即准备在家中,但须有所计划,以免事出仓促,有所失误,空留遗憾。
二、初终之仪节
(一)仪节流程:
随侍在侧→举哀→帷堂→阖扉→子孙变服→陈设脚尾物→易枕→盖水被→示丧→为邻居挂红→守铺→关猫→买布制孝服→孝志→择日→办理死亡登记→报丧→买棺→成立治丧委员会→宗教法事→哭路头→奔丧(二)仪节简要说明:
1.随侍在侧:
病人移至大厅水铺之后,子女即必须随侍在侧,不可单独留病人在大厅,以免病人去世不知是几时咽气,徒留遗憾。
2.举哀:
病人一旦断气死亡,依俗须于门口焚烧一顶纸轿(车)供灵魂乘用,俗称「烧魂轿」以海碗为香炉,焚香拜亡灵,全家大小始举哀恸哭,儒家重视人伦感情,故以哭泣辟踊以尽其哀,佛教界人士则以为死者去世八小时之内,意识未完全脱离形体,子孙不可移动,不可哭泣。
3.易枕与盖水被:
子孙用石头或一支大银纸做为尸枕,传说如此子孙才会「头壳硬」(聪明之意),实则将头垫高后尸首才会收下巴,不致张口吓人,而且较不易腐臭。尸身棉被须去除,改罩水被(一大块白布中缀红布),用意除覆其形外,也是避免盖棉被容易发臭。
4.陈设脚尾物:
脚尾处依俗须陈列脚尾饭一碗(露天炊煮),用大碗盛满,越满越好,饭上放一粒熟鸭蛋并正插一双竹筷,供死者享用以便上路,另置脚尾火(油锜仔)、脚尾炉(用碗公盛砂做香炉),并烧脚尾纸(小银),供死者做盘缠,应慢烧,以免室温升高。
5.变服:
初终尚无孝服,唯为宜悲志哀,全身改穿素色衣服。
6.帷堂与阖扉:
惟堂俗称「吊九条」,即以一全匹白布,用竹竿架吊起,弯九次后将尸床围起来,目的在隔开内外;同时须将门扉关一扇,以防日月光照射到尸身上。
7.门外示丧与邻人挂红:
家有丧事应于门外张贴告示,以白纸黑字写明「严制」或「慈制」或丧中「长辈尚在,晚辈去世时用之」。红色春联应以撕除。为敦睦邻居,应为附近邻居大门贴一块红纸,以示吉凶有别。红纸于出殡日启灵后始撕除,并由道士洗净,贴上净符。
8.守铺与关猫:
亲人死后,子孙哀恸不忍,必须小心看守,孝男夜则席地而眠,称为「守铺」,守铺除了哀伤亲人之死不忍离开寸步之外,尚可预防亲人因休克「死亡」复活而乏人急救,有亲友来吊时不致无人照应,同时也防止肉食性猫科动物之毁损尸体。
9.请人买布料、制(租)孝服与孝志:
丧事所用布料以白布为最多,孝服若是自制,则须采购五服(麻苎、蓝、黄、红)布料。
10.择日与办理死亡登记:
丧事重忌讳,入木(大殓)、转柩、落葬等均须选日选时。一般是先看入木时辰,然后才看墓地,后再看出殡之时日。家属持死亡证书向户政事务所办理死亡登记,始能入殓。
11.报丧:
入木时辰看好便可报丧,父丧要报伯叔、姑母等,母丧则要通知外家俗称「报白」,母舅以外的亲戚,可以央人代为报丧,或用电话通报。
12.买棺:
俗称「买大厝」,父丧由伯叔一人陪孝男去,母丧由外家一人陪孝男去,另外可请一位懂木材之邻友做陪。棺木,土葬与与火化所用不同。
13.哭路头与奔丧:
出嫁女闻耗丧回家,离家一段距离即须号哭,且有哭辞,声极凄洌,俗称「哭路头」。凡长辈咽气时未随侍在侧之子孙,自外地奔丧回去,必须匍匐入门,表示自己不孝,奉养无状。
14.宗教法事:
初丧未入殓请道士或僧尼念经,称「念脚尾经」;或者俟入殓时再一并举行,称「入木法事」。
15.成立治丧委员会:
本身或子女当中具有崇高社会地位者,死后应由其朋友或长官、同事、僚属组成治丧委员会,讨论及安排治丧事宜。
三、大殓与停殡
(一)仪节流程:
成服穿寿衣(套衫)→沐浴→乞水→接板→碛棺→放板→乞手→尾钱→宗教→仪式→拼脚尾物→布置孝堂→捧饭→封钉→打桶→大敛→棺中布置→辞生→做七→喜丧灯之制作悬挂→讣闻→撰印→寄送→香奠→答纸→守灵(二)仪节简要说明:
1.成服:
昔日有成服仪式,今多省略。客家则至出山前做功德之前才举行成服礼。
2.放板:
运棺木到丧家,俗称「放板」。
3.接板与碛棺:
寿板运到离丧宅几十公尺远时要暂停,孝男等穿孝服哀号来跪接,俗称「接板」。接板时为首带一袋米(内放铜币,今改用红包),一副桶箍篾,一支新扫把,米与桶箍放在板上,俗称「碛棺」,新扫把则用来扫棺,同时孝子每人孝服衣裙都佩许多卷好的银纸在棺前烧,烧完,棺木才抬进家门,抬棺入屋,要头先进,俾便入殓时头内脚外。
4.乞水:
接棺后随即乞水,子孙全部穿孝服往大圳沟或河川,为首带瓦钵、香、四方金、两枚硬币、抵水滨,烧香向水神祷告因某人去世,向水神乞水以便沐浴、舀水,不可逆流,尤忌重舀,今人住于都市嫌河水脏或离河太远,也有人以水桶装自来水置于露天处以行乞水之礼。
5.沐浴:
乞水返家,旋即举行沐浴、穿衫辞生,分手尾钱仪式。沐浴,由长子或「土公」以白布沾乞自河川之水,由头到脚做一比画,比画时「土公」须念吉利话。
6.穿寿衣:
今人大多于未断气即为死者穿上寿衣(前已略叙),少数地区仍循古礼于沐浴后行之。为死者穿衣,古代有「套衫」仪式,今已无。死者之穿着,贴身一重必须用白色棉布衣裤,日后捡骨骨色才会洁白,中层随人穿,外层则昔多用长衫马褂,今已有人穿西装。
7.辞生:
此为尚看得见死者容貌最后一次之祭奠,也是死者辞别「生人」阶段最后一次祭奠,故名「辞生」。须准备六至十二碗食碗,陈于死者面前,长子站在竹椅子,余人跪于尸旁,由道士或土公用竹筷代死者夹菜每夹一道便念一道吉利话。
8.乞手尾钱:
「辞生」后即乞手尾钱,把预放在死者衣袋内的硬币分给子孙,每人一枚,用白布或蓝布穿孔系于手腕,父死系于左手,母死系于右手,带至换孝为止,象征死者爱护子孙,留下财产分给众子孙,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责任之传承。
9.大殓与棺中布置:
大殓即将尸身置入棺内之称。通常人咽气后廿四小时内择吉时入殓。入殓时子孙环视,有的子孙亲自为之。长子用白布自尸腰提起,其余子女抱其头与足,小心放入棺内,此时民俗忌「人影」被压住,故须注意灯光之光源方向。下垫棺席上盖水被,加枕(中白两旁红内装银纸、狗毛、鸡毛之菱角枕,表示鸡啼狗吠死者才能知晨昏),库钱、生前物品、过山裤及桃枝等。棺底最好先铺蓪草、茶叶等以吸尸汁,亦有置七星板。右脚踏银纸左脚踏金纸(部分地区正好相反)。
10.封钉与停殡:
尸体安置好后,固定不会移动,并经子孙亲友最后一次瞻仰遗容,随即加盖封钉,父丧由「族长」主钉,母丧由「母舅」主钉,谓之「封钉」。棺钉分四角四支长钉,天头中间一支小钉缠五彩布,长钉要整支打入,小钉只略钉一下,即由孝男用口咬起置于香炉。钉钉时要念吉祥话。如隔三天以上才出葬,停柩在堂,等待出殡,则须「打桶」以防臭味溢出。
11.拼脚尾物、布置孝堂与捧饭:
打桶后要将脚尾饭,脚尾纸等移走,俗称「拼脚尾物」,然后在柩前布置孝堂,以白布遮柩,设灵帏,架遗像,亡者衣服鞋袜置于椅子,置灵桌,供奉魂帛,魂幡,置一对蜡烛、鲜花,设香案、果品、灯火日夜不熄,备亲友之吊唁。自入木起每天要捧饭,有人捧三餐,有人捧二餐,早、晚要捧水供亡亲洗手面、洗脚手。
12.宗教仪式:
大殓系丧礼中之重要仪节,大部份人家都会衡酌自已经济情形,宗教信仰敦聘宗教人士到宅举行宗教仪式。若举行宗教仪式则魂帛、魂幡等即委请道士僧尼制作书写。
13.做七:
「头七」由儿子办理,「二七」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儿负责,「四七」也是小七,「五七」为出嫁孙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七七」又称「满七」或「圆七」由儿子办理有始有终,功德圆满。现代人由于工商业发达工作忙碌,有将七七四十九天缩短的情形,以缩为二十四天为例,其方式为「头七」与「七七」各七天,中间每隔二天为「七」即为二十四天,在居丧期间未出殡前不过节,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
14.守灵:
未出殡前子孙须在灵帏守灵,夜间则在柩旁敷席而眠,俗称「困棺脚」。及因生前晨昏定省,不忍让死者遽尔孤零。
15.香奠与答纸:
死者亲友通常会送钱给丧家买银纸烧与死者,俗称「香奠」或「楮敬」金额必须单数,切忌双数,以免重丧。丧家收到香奠,必须答谢,俗称「答银纸分」。目前以答毛巾最为通行,而且是收到香奠当时随即答谢。
16.讣闻之撰印及邮寄:
大殓后,家属或治丧委员会应撰好讣闻付印,并斟酌情形邮寄有关的至亲好友,不应滥发。
17.喜丧灯(大灯)之制作与悬挂方式:
一般家庭在厅堂上悬挂两盏喜灯。遇丧事加两盏丧灯。
悬挂方式及意义:
喜丧灯(俗称大灯),乃悬挂在厅堂之外以示区别,喜丧灯之悬挂目的乃在分别1.停柩在堂2.出殡后。
四、出殡前之准备工作
(一)人员之分配
1.大规模丧礼特聘总干事一名:秉承主人意思办理出殡当天事务。
(1)会计组:奠品受礼处、亲戚受礼处、来宾受礼处。
(2)接待组:签名处、公奠登记处、贵宾接待。
(3)总务组:礼堂会场之布置、文书、各项应用物品之准备布置与整理、奠里后会场之清理、物品采购、订购、丧服缝制人员、餐饮管理组。
(4)奠礼组:司仪、礼生二名、报告生平事略一名、致谢词一名、音响灯光及摄(录)影及录音、点钉者、压柩位:请父母双全者或福禄双全者为之。
(5)行列组:督导员及交通维护员一至数名、开导队、抬柩组及各项仪杖、花车之督导。
2.小规模的丧礼其治丧人员可精简如下:
(1)聘总干事一名兼办总务。
(2)受礼处兼办签名工作:一至数名。
(3)奠礼组:礼生二名及司仪一名。
(4)布置组:视实际情形二至数名。
(二)奠礼堂之布置:
会场以设于殡仪馆最为理想,假如是利用丧家附近空旷场地或巷道等则须预先搭蓬,依亲友人数多寡与地形宽广而决定会场的规模。唯灵堂设户外应避免妨碍交通观瞻,奠吊时不得制造噪音及妨碍邻居安宁,在会场入口处正上方即俗称「牌楼」,必须有标题,标明逝者之姓名以便宾友办认,上书字数须依「生老病苦」之例。
◎轴幛之布置:以布置在会场左右两旁为宜。
(1)亲戚之灵旌:
布置在「龙方」由宾友视线为起线,高约一丈,垂直悬挂,其长幼尊卑的顺序依亲戚上香之顺序由内而外(2)各界首长与公司机关及民意代表之「挽轴」:
直式者悬挂两旁、中间部份悬挂长官挽额,只要简单几副即可,其余尽量布置在两旁,如数量多可分上下两层。以柩为主尊,按中央级、省级、县市级、乡镇级,由内而外排列。
(3)挽联以相对偶为联句采直式布置,其尊卑大体上依配偶、儿(媳)、女(婿)、父母、胞兄弟、侄、孙(媳)、孙女(婿)、曾孙、同乡、治丧会等顺序而排列。
(4)特殊长官之挽额,恭悬在礼堂正中前方。
五、葬日仪节
(一)仪节流程:
家奠→转柩→公奠→安钉→启灵→葬列→放栓→安葬→辞客→祀后土→点主→祭墓→返主→安灵(二)仪节简要说明:
1.转柩:
一般由宗教师(道佛人员)指挥,并由抬柩人员抬之,视丧家场地大小而有三种方式:
(1)直接将灵柩移至礼堂灵案内。
(2)移柩至礼堂灵帏之后面。
(3)若礼堂空间狭小无处可放,则只由抬柩者轻轻移动一下象征移柩。
由儿子与长孙各执杖与招魂旛恭请灵位与香炉、安灵位于灵堂前中央位置,会场人员应肃立恭迎。原来停柩处置一木炭火炉以除湿取旺,放碗筷若干把(一个儿子一把),另置一桶水内放钱币,以祈「钱水活络」,并置一圆形竹器内盛发粿及十二粒丁仔粿(闰年加一粒)以求添丁发财。或加一把箍桶篾以警愓子孙须团结。
※奠礼前之准备:
观念:
◎奠礼应庄严肃穆,故孝眷不宜在奠礼进行中嚎啕大哭,以致影响奠礼的次序。依「国民礼仪范例」第十七条:亲友之丧,应临吊展奠,道远者得函电致唁;奠吊时,应肃穆静默。故奠礼进行当中不论任何人(包括宾客、葬仪工作人员、乐师等),不可聊天、走动、吸烟,以表示对逝者之尊敬,只有灵前香烟缭绕。
◎所有约雇乐团与阵头只是供行列用,绝对不可占用奠礼进行的时间与妨碍肃穆感,不应有「假哭」或「请人代哭」的现象,更不应要求家属在地上爬行。
◎奠礼务必依讣闻内所定时间进行。不可称「告别式」(日语),亦不可谓家祭(除服之日始日祭)、公祭(先圣先贤,对国家社会有功之人士始用之)。
◎各项工作人员各就岗位及敦请宾客就位,家属除儿子与长孙在柩边准备引炉外,其余子孙应在奠礼十分钟前进入会场的最前方席位入座(准备参加宗教仪式)。
◎司仪人员宣布奠礼开始时间、家奠礼进行时间、公奠礼开始时与礼成发引时间,以便让亲友与工作人员心理有准备。
2.家奠礼仪式:
◎家奠礼时间按内亲外戚人数多寡而定,通常以二十分钟至四十分钟为宜。
◎依「国民礼仪范例」第四十八条家奠礼其仪式如下:
(1)奠礼开始。
(2)与奠者就位。
(3)奏哀乐(不用乐者略)。
(4)上香。
(5)献奠品(献花、献爵、献馔)。
(6)读奠文(不用奠文者略)。
(7)向遗像或灵位行礼(本款之行礼指鞠躬或跪拜,直系卑亲属家奠时行跪拜礼)。
(8)奏哀乐(不用乐者略)。
(9)礼成。
※家奠礼中每一个单元皆以此仪式行礼,既庄严又隆重,每一个单位的奠礼时间约一分钟。
3.公奠礼仪式:
「国民礼仪范例」第四十九条:亲友奠吊应向遗像或灵位行礼,并向其家属致唁,团体拜奠得参照第四十八条所定之仪式办理,亲友行礼时,家属于案侧答礼。
公奠开始 奏乐(不用乐者略)治丧会公奠(无治丧会者免)
(1)奠礼开始:
(2)主奠者、与奠者就位肃立。
(3)奏乐(不用乐者略)。
(4)上香。
(5)献奠品(献花、献果、献爵)。
(6)读奠文(不用奠文者略)。
(7)向遗像或灵位行三鞠躬礼(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8)奏乐(不用乐者略)。
(9)礼成。
(10)家属答礼。
(11)请复位。
◎报告故人生平事略。(含致感谢词)。
◎各机关团体公奠(仪式照治丧会公奠程序进行,第5项献奠品可省略)。
◎自由拈香(如人数过多或时间迫促时,可推举代表一人拈香,其它来宾就原地起立敬礼)。
4.安钉礼:
入殓后在灵柩四端各钉一长钉谓之「封钉」,因入殓当天族长或母舅未必到场,乃直接由棺木店仵作为之,而于出殡日另外再安排一场「安钉礼」,请族长或母舅执斧点钉。安钉意义:昔时因没有医生开具死亡证书及检察官制而人命关天通常由亲兄弟审视后,才封钉或启灵,免得当子媳被误会为草草收殓,其至被认为忤逆不孝或虐待死亡等。
5.启灵、葬列与辞客:
(1)启灵:
依古礼启灵有启灵奠祭,仵工人员(俗称土工)绞柩完毕,将「蜈蚣脚」与杠杆均衔接好,以八人~十二人或十六人、廿四人抬起,另一人立即将「柩凳」踢翻或提走,谓之「启灵」灵柩往屋外「灵车」处移动,子孙要迅即跟着爬起来,通常子孙应紧拉住灵车或绋带,其意乃舍不得父母亲如此快速离开。
(2)葬列:
依国民礼仪范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其次序如下:
前导(标明○○○○○之丧)→仪仗(不用仪仗者略)→乐队(应用国民礼仪乐曲)→遗像→灵柩→灵位→重服亲属→亲属→送殡者。
(3)辞客:
出殡行列启灵一段路后,应择适当地点让灵车暂停,家族子孙向后转,向送殡亲友跪下或鞠躬,并婉辞他们请留步,叫做「辞客」,孝春俟长辈牵起始能继续前进。
※注意事项:
1.送殡亲友宜着素色或深色服装,并佩带黑纱或素花,除至亲好友外,家属可于启灵后恳辞。出殡奠礼于○○年○月○日○午○时○分起预计○时○分启灵发引,○时○分入圹,均须守时。
2.开导汽车前悬横布标明「○○○○○之丧」或「○府」即可,保持一定速度,机车队及轿车队可悬小花圈或系红布安在行列中。
3.在○○地方辞客,在○○地方上车,灵车继续前进,家族陆续上轿车,跟随灵车后前进上山。沿途遇交通繁杂及灯号地段,督导人员应加派交通维护员。
6.安葬 / 祀后土 / 点主 / 祭墓:
(1)安葬:
灵柩到达墓地,置于圹旁,子孙于柩前再次举哀,于下葬之前必须请仵工将柩尾一块小木塞打掉,使空气能够流入,尸水流出,以便肉身腐化,俗称「放栓」依据择日师所择时辰将灵柩小心移下去,柩下窆后,地理师持罗盘审定方位,无所偏差;各房子孙均无异议,乃将绳索解除,并将红布铭旌铺在柩上,洒以米酒,掩土之前,孝男等须以麻衣盛土撒入圹穴,并喊:「阿爸(母)起来喔!」以示葬亲人之肉身而不葬其魂,而撒土入圹,则表示是孝子亲手葬其亲。掩土成坟,立墓碑及墓桌,立后土,然后进行祀后土。
(2)祀后土:
所谓后土即土地神,祀后土的意义,在祈求土地神保佑亡亲所居之阴宅(墓地),祀后土多半由宗教师或地理师指导丧家子孙进行。
(3)点主:
祀后土后乃行点主礼,所谓「主」是指神主,以父亡为例,上写「显考○公讳○○一位之神主」(字数合生老病苦),现在点主,大部分改为由道士,僧尼或地理师在墓地举行仪式时,顺便点一个形式。
(4)祭墓礼:
点主礼成,乃行祭墓礼,将神主(魂帛)置于坟上,子孙一人持黑伞遮之,墓前供五味碗、发粿、饭、酒、银纸等,宗教师举行简单之念经仪式,子孙及所有送葬者,皆至墓前燃香拜墓。接着由地理师(或由宗教师兼代)举行呼龙仪式,意谓此墓风水极佳,具有龙气,可佑子秀孙贤。
7.返主:
◎灵柩安葬完毕送葬行列自墓地将神主牌位迎返供奉,即古代所谓「送形而往,迎精而反」。
◎殡葬行列仍依去时顺序,但减少了灵车及墓地烧化物品以及灵旌。
◎长孙换了干净衣服,端坐「魂轿」中捧斗(神主安放在米斗中),恭请神主返家供奉。
◎出殡行列去时「丧灯在前,喜灯在后」,返时恰巧相反。
◎接灵:「魂轿」距家门尚有一段路时,未送山的家人或亲友要出迎神主入门。
8.安灵:
设灵棹排香案遗像,供物(祭品)等,如有做灵厝时也置放之。子孙就位,由长男当主祭者行一香礼,献一对花、献果行三鞠躬礼,以后每日晨昏二次捧饭至满七或至百日,也有到对年。
六、葬后之仪节
(一)仪节流程:
巡山→完坟→做七→除灵→做百日→做对年→合炉→新忌(做忌)→培墓→扫墓→捡金→做风水(二)仪节简要说明:
1.巡山:
安葬之翌日或数日后,孝眷至墓地查看坟墓有无异状,称之为「巡山」又称巡灰,目前已不流行陪葬金饰,且政府推行公墓公园化,有管理员负责管理,已无巡山的必要。
2.完坟:
又称「完山」亦叫「谢土」,于坟墓筑成后,择一吉日为之。
3.做七与除灵:
做过「满七」(散饭)后(不论有否缩减做七日子)子孙以供品祭拜后,即可以理发修官,并感谢治丧亲友,子孙带孝者可以是日换幼孝。
4.做百日:
逝世当天算起一百日所做之祭祀,应举哀,称「做百日」,子孙于满七未换孝者,是日须换孝。部份地区亦有提前做百日,即依男儿的人数加上长孙,由「百日」的日数扣除之。
5.做对年(小祥):
逝世一周年所做的祭祀,应举哀,称「做对年」逢闰年则提前一个月,子孙亲友到墓地,家中或利用公共场所举行追悼会,称为「祭礼」。孙辈带孝一年,是日脱孝,换红毛线带三日后即除去。
6.合炉:
即把魂帛烧掉并将其名字写在祖先牌位上,将炉灰取一小部分至祖先香炉中,叫「合炉」。合炉古代在二十五个月时举行,现今改为对年后选择一吉日为之,有的其至在「对年」当天行之。
7.培墓与扫墓:
亲坟完坟后三年内要「培墓」:子孙须要备酒肴、三牲五果祭拜第一年开墓头要在清明前择一日,第二年在清明当天,第三年在清明后择一天。此后每年在清明前后率子孙带水果冥纸去扫墓。
8.新忌、做忌:
即「逝世」后第二次逝世纪念日,此后年年以此日做忌日。
9.捡金(捡骨)(洗骨):
「检金」本为古代几个少数民族及地区所特有的现象,台湾地区由于移民社会的特性,加上气候等因素,葬后若干年开棺洗骨,将骨骸另装在一只陶瓮中,安奉于纳骨塔。
更多阅读
社交场合的宴会礼仪 公共场合社交礼仪ppt
社交场合的宴会礼仪——简介宴会是国际国内社会交往中一种通行的较高层次的礼仪形式。一般把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举办的有一定规模的酒宴,称为宴会;私人举办的规模较小的称为筵席。 宴会常用于庆祝节日、纪念日,表示祝贺、迎送贵
面试过程中的基本礼仪 日常基本礼仪常识
在现实生活中,服饰打扮、举止言谈、气质风度、文明礼貌,无一不在影响着你的形象,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由于举止得体,面试获得了机会,这个机会是工作机会也是学习机会,你将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反之,如果在职场中不注重礼仪,本来很
转载 自古英雄出少年~~~盘点中国古代的少年英雄(*^__^*)六一 自古英雄多寂寞 电影
原文地址:自古英雄出少年~~~盘点中国古代的少年英雄(*^__^*)六一快乐!作者:林育容元帅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遥想当初,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就懂让梨谦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
电视剧“中国地”的真实历史故事 真实的历史电视剧
“中国地”的真实历史故事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3NzIwNjc2.html来源:四川广播电视报 0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中国地》,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传奇故事都让观众无比着迷,剧中主角——抗日传奇人物赵老嘎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的真
中国商界的八个神秘圈子 中国商界九大神秘圈子
核心提示:「娱乐是个圈」众人皆知,商界其实更是个圈。虽然我们无从考证圈子的价值到底有多大,但在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的中国,圈子的价值毋庸赘言。像华夏同学会这样的企业家组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影响中国经济的力量。「娱乐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