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无损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由陈刚、何占豪创作于1959年,首演《梁祝》的是当年年仅18岁、还在上海音乐学院上学的俞丽拿,演奏一举成名。
俞丽拿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唱片发行量多达一百多万张,是中国器乐唱片发行量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唱片,为此她获得了中国首界金唱片奖,为中国作品演奏风格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该曲首演后曾得到音乐界一致好评,并在世界各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广泛演出。此曲被多名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演奏过,盛中国、吕思清、薛伟、西崎崇子等。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产生,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是借用西洋乐器的优势来表达中国古典乐曲的一次有利的尝试,它充分体现了洋为中用的可行性。此曲即发挥了西洋乐的优势,又充分地发挥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是有别于西方交响乐的。直到现在西方国家的一些著名的乐团想把《梁祝》演奏得非常到位、非常得体也绝非易事。因为它是在西洋乐的框架下注入了中国文化的营养(越剧)。这部绚丽多彩、真挚感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作品,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和成功的尝试,被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1960年第3次全国文代会上,与其他一些文艺杰作被誉为:“是一个阶段,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该曲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化协奏曲形式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名作之一。
如今《梁祝》已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成为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绚飞的彩蝶。
乐曲内容源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
4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农村祝家庄,聪明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妆赴杭城求学。在这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个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依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用奏鸣曲式写成,取材于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其美妙旋律与忠贞的爱情故事,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1.呈示部
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出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展示出一副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主部(相爱),在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的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微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
结束部,音乐采用惋惜的慢板,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作曲家在结束部巧妙地运用了两个休止符,抒情而徐缓(B微调,4/2拍子)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细腻地描绘出英台面对前来送行的山伯感慨万分、欲言又止的复杂心情。缠绵的旋律,缓慢的速度,带着无限的伤感与惋惜,使人宛如看见梁、祝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而在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2.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慌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F微调,4/4拍子)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和惊惶。这是展开部的第二主题。此主题中的乐句采用强烈的切分节奏,同时配合很强的力度,表现了英台誓死抗婚的场面。作曲家此处运用恰当的节奏、力度,使音乐内容得到深化,以达到更富感染力的效果。展开部的第一、第二主题交替出现,并不断激化,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节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形成了抗婚的悲壮场面,掀起了全曲矛盾冲突的第一高潮。终于,强大的封建势力占据了优势,音乐突然转入了慢板,独奏小提琴奏出如泣如诉的音调,乐曲由此转入“楼台相会”部分。
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前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烈封建势力的重压。
楼台会,B微调、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诉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哭灵控诉,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切分节奏,激情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张(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的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哭灵投坟:音乐突然急转直下,弦乐采用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小提琴以散板的节奏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运用了京剧倒板和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描绘了英台扑倒在山伯的新坟前呼天号地泣诉的情景。此处,小提琴吸取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地运用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悲痛欲绝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接着,鼓、板、锣、钵齐鸣,英台纵身投坟,向黑暗的封建势力做出了最后的反抗。
这里,小提琴吸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徊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3.再现部
化蝶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彩虹万里百花开,
花间彩蝶成双对。
千年万代分不开,
梁山伯与祝英台。
更多阅读
曹操《观沧海》赏析 曹操的观沧海
【古典诗词欣赏(六十六)】《观沧海》赏析窦凤才【原作】观沧海——[魏]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
吴碧霞演唱《山鬼》赏析 楚辞山鬼赏析
吴碧霞演唱《山鬼》赏析莲花王子2009.12.3
转载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的致橡树
原文地址:舒婷《致橡树》赏析作者:蓝田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苏轼《赤壁赋》赏析 在赤壁赋中 苏轼用
苏轼《赤壁赋》赏析《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画栏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赏析,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鹧鸪天 中秋
作者:gushiju 来源:www.gushiju.com 日期:2011-8-19 11:26:46 人气:26标签:李清照“画栏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赏析,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