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doc 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1、生命的起源的学说: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化学进化论。P2-5

生命起源观点地球生命来源于生命发生的条件

自然发生论非生命物质(非生物体)随时自发地发生,可以在短时期内完成

生生论生物最原始生命的来源是求知的(有神创论的色彩)

宇宙生命论生物(外星上)在宇宙中长期演变形成

化学进化论非生命物质(无机分子)在原始地球条件下长期演变形成

2、生物进化:进化论认为,生物在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发生变化,即是生物进化。P6

3、化石记录显示: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其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9

4、地球上的生命史:前寒武纪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每个时期的生物有哪些?P12-13

5、自然选择学说:经过许多代以后,微小的有利变异在物种内积累起来,一个更加适应环境和生命力更强的新物种形成,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17选择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P18

6、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P23

7、人类进化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P24-25人种: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P25

8、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除遗传和变异的因素外,还有自然选择,隔离,迁徙和人种混杂等因素的作用。此外,人类祖先制造使用工具和进行劳动,既是人类求得生存的手段,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人类本身。P26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1、生物的分类: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的生物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P30瑞典科学家林奈,在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P35

2、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①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水环境中的主要植物,它们的光合作用效率约占全球绿色植物光合效率的90%,不仅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充足的食物氧气,而且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P39-40

②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大都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非常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植物界的拓荒者,也是先锋植物之一。P40-41

③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溪沟田野的阴湿环境里,有根茎叶等器官,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P42

④种子植物:基本特征:⑴休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⑵能产生种子繁殖。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并有许多珍惜树种,如银杉,水杉,秃杉。被子植物是植物中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与人类最密切的植物类群,分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P43-44

3、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分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①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P49-54

②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55-60

4、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位于特定的区域内。有些细菌有能够转动的鞭毛,可以使细菌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还有荚膜,有保护的作用.细菌是以分裂方式进行生殖。细菌的作用,对人类有益的,如:腐生细菌,苏云杆菌,甲烷菌,乳酸菌等.P62-63

5、真菌:真菌个体差异大,有单细胞的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真菌(磨菇),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营寄生或腐生生活,主要进行孢子生殖。P63

①酵母菌:酵母菌与细菌的结构不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缺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称为酒精发酵。如:葡萄酒,水果酒,米酒都是通过酵母菌发酵作用酿造出来的。P63

②霉菌: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细胞呈分叉的细丝状,称为菌丝,营养方式:营腐生,进行孢子繁殖。P64

③磨菇:蘑菇由许多菌丝组成,菌褶能产生孢子,进行孢子繁殖。营养方式是腐生。P64-66

6、病毒:病毒是超显微结构的非细胞生物,由相似的两部分构成:一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一是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根据病毒宿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P66-67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在地球上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一个生态系统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绿色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和土壤等。P71-72

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①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P75②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关系,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关系,称为食物网。P75③能量流动: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P77④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P79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P79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84②在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P84③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P85
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doc 人教版

第24章人与环境

1、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人口的过量激长,会对粮食,淡水,土地,能源等的需求不断加大,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出生率是控制人口的惟一选择。实行计划生育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口的出生率。P93-97

2、发展生态农业,是治理农村环境的唯一策略。P112

3、室内环境质量的恶化,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防治室内环境恶化,一方面要求房屋建筑时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每一个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改善室内环境。P112

第25章生物技术

1、生物技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P114

2、发酵技术:①发酵食品:动植物产品为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可以生产出人们所喜爱的风味食品和饮料。通过乳酸菌发酵发酵:酸奶,泡菜等。通过酵母菌发酵的:米酒等。面酱是米曲霉将面粉中的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P114-119

②沼气发酵: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燃烧,不污染环境,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制成沼气的过程,叫做沼气发酵。P120-121

③工业化的发酵产品:抗生素,氨基酸,甜味剂,食用有机酸,酶制剂。P121-122

4、转基因技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P125转基因的应用:P12-128

5、克隆技术:无性生殖。在遗传上与原来生物一模一样的新个体。P12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4368.html

更多阅读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1、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2、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板块一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八年级历史上册1——18课)一、侵略与反抗一、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的

八年级生物下册 期末复习提纲

第21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2.生物性状的变异由环境条件引起,而不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叫不遗传

声明:《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doc 人教版》为网友夜梦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