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大家谈 2015福建高考作文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大家谈

2013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

  根据一首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这首诗为: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点评一:

诗意是如何流逝的

  --2013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简评

福州一中王兆芳

  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福建已经连续四年出这种题型,可见该题型有一定的生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出学生临场审题的能力。

  这道题以一段浅显的现代诗为材料,先表达诗人担心失去引力的“惊恐”,再以漂浮在天宇的的流星和扎根土地的树根作对比,得出诗人自己的观点:拒绝自由,扎根实地。语言浅显,主题不新,考生可以不必“惊恐”。

  不过,从题目所选用的这段材料来看,有几个问题尚需斟酌:

  其一,流星是失去引力而成为流星吗?首先,任何物体都受引力所制,地球失去引力,允许假设,但流星恰恰是某优游状态下的星体受到另一星体的引力牵引而脱离原有轨道,划过天空,为我们所见,才称为流星的,所以“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成为流星”一句不合事理,甚至语义相反。

  其二,在天宇中漂浮的自由,和扎根土地的扎实,并非一对相反的概念。“自由”和“限制”相对,如诗中的“引力”的牵制所示;而“扎实”和“轻浮”相对,如诗中的“漂浮”所示。这样本诗的主题就包含了是自由与限制、脚踏实地和轻浮漂浮两组关系,而“我要拒绝这种“自由”/我愿意做一段树根”一句就逻辑不清了。

  其三,假如有考生认为,我就是要追求没有引力、没有限制、无牵无挂的生活,不可以吗?虽然这种生活难以达到,但不能羡慕、不能追求吗?庄子不就在追求一种“无所待”的“御风”境界吗?所以,本诗“我要拒绝这种自由”的立意指向让那些不苟同材料观点的考生畏葸不前,有强人所难之嫌。

  等等。

  本题选用一段现代诗为作文材料,本来可以使国人为之一亮,希望在无趣、无情的高考试卷上留下一点久违的诗意,不料,这段不知出自哪位名家高手的诗歌,不仅极其浅白、缺少诗味,而且还有学理上的缺陷,令人难以卒读,哪里还能写出什么诗意呢?

  点评二:

  这首诗出自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如果把诗歌题目也给同学,个别同学可能免不了会因为题目而偏离诗歌的主旨,写成了“杞人忧天”。而学生最后在立意的确立上又万万不能受2010年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干扰。所以如果从流星无依无附,四处飘行的特点和树根扎根地层的特点对比,并分析原因大地母亲的引力,或是拒绝自由,我想,确立出正确的立意并不是件难事。但如果抛开诗文,去檃栝以往的范文,或是断章取义,那就谬以千里了。

  这个题目似乎也有一定的时代性,已有不少学子留学(微博)海外,他们最终是成为那看似美妙的自由流星,抑或是回到祖国,扎根大地,这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人生一种艰难的抉择。

点评三

福建省语文学会副会长、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特级教师陈成龙老师:

  “从提供的材料看,今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仍然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察。”陈成龙老师说,从审题上看,今年的高考作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善于抓关键词语,进行挖掘、提炼,把握材料的内涵和主旨,选择最佳切入点。

  陈成龙老师认为,这种材料作文有一定的开放性,至少能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但把握主旨仍是关键。比如,从关键词“惊恐”、“引力”、“飘行”、“拒绝”、“自由”、“扎根”等词语中,考生可以选取的角度有:“人要有追求”;“面对纷繁复杂的万千世界,要勇于拒绝各种各样的诱惑”;“若想成就一番作为,需要脚踏实地”等。

点评四

泉州五中沈曦林老师:

  这首诗出自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如果把诗歌题目也给同学,个别同学可能免不了会因为题目而偏离诗歌的主旨,写成了“杞人忧天”。而学生最后在立意的确立上又万万不能受2010年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干扰。所以如果从流星无依无附,四处飘行的特点和树根扎根地层的特点对比,并分析原因--大地母亲的引力,或是拒绝自由,我想,确立出正确的立意并不是件难事。但如果抛开诗文,去檃栝以往的范文,或是断章取义,那就谬以千里了。这个题目似乎也有一定的时代性,已有不少学子留学海外,他们最终是成为那看似美妙的自由流星,抑或是回到祖国,扎根大地,这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人生一种艰难的抉择。

2013福建高考作文背景及立意解析

  作者背景:

  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本次考试网友们大呼文艺的《忧天》选自顾城的《顾城诗全集》。

  立意:

  今年作文题一出来,就有许多考生大呼“怎么破!”“好文艺!”我们特别收录以下权威名家及网友提供的立意以供参考。

  权威名家怎么看?

  著名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

  今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题材很好,能引领扩展考生的人生境界。

  “文章是主体情感的体现,不是只有观察生活就够了。”孙绍振对记者说,一味地模仿现实不好,太写实的内容,会变成机械唯物主义的惯性,窒息考生的想象力。

  @雾满拦江:

  这篇作文的直线思维,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最要紧。浅一点的这里是自由的法则与代价,或者说自由更多的隐喻着制约。深一点的是直线思维拓展--直线思维拓展就是最好的创意与突破--要点是不做无根的浮萍,要学厚重的大地,厚德载物。

  网友怎么说?

  另有许多网友提出,这篇作文与此前一次北京的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十分相似,人究竟要仰望星空,飘飘飞起,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所成?

  也有网友提出,落叶归根是一个很好的选题,谈到人不论流浪到何方,终归要回归最初的那一片土壤,不论是具象的,抑或是心理的。

  4.小编观点:

  分析关键词:失去引力,成为流星,无依无附,拒绝这种“自由”,(原因)---愿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结果)

写作时当点出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重点在“愿变成树根,扎时地层”,而不在“流星式的梦想”。通过理想与现实的思辨,联系生活,如青年就业,可立意:勿要浮华梦想(浮躁、诱惑、精致的利已主义等),宁做扎根现实的自我,论据材料:青年争报公务员,不顾现实的“自信”,等等,或反驳,或找原因都不是错的行文选择。

媒体:

  福州新闻网讯 今年我省高考语文卷,要求根据顾城的现代诗《忧天》,写一篇作文。昨日记者在福州三中、屏东中学等考点采访时,大部分考生都表示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不难。今年的作文题有什么新意和特点?考生们如何立意才能得高分呢?记者采访了我省语文权威专家及高三一线名师。

  考生发挥空间大想拿高分要说真话

  省语文学会会长、福州三中特级教师王立根

  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性的散文。这道作文题在写作形式多样化的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中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的思考。学生对文化类的散文并不陌生,这道作文题也符合我省高考作文命题思路,即体现一定的思辨性、文化性和哲理性。

  要写好作文,关键在于审题。要知道“仰望夜空”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惊恐”,又为什么要“深深地扎进地层”,考生要从这些文字中读出哲理和韵味。如,“仰望夜空”可以代表自己对理想的渴望,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在努力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或诱惑,从而感到“惊恐”,这时候只要实实在在地做事,即“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打好基础,就有可能将梦想变为现实。

  根据题目所给的内容,考生有很多角度可写,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考生应先在充分理解原材料含义的基础上,将材料里的内涵升华、联想,再根据人生体验、阅读体验进行写作。

  高考作文想打动人,就要说真话,而且文章一定要是原创、诚实、真挚的,能充分地展示自己心中的秘密、生命的经历、心灵的感受,再加上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文采飞扬,这样的文章就能获得高分。

  文章是否有深意关键是审题和挖掘材料内涵

  省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程刚

  题目所给的材料是一首现代诗,其主旨十分鲜明:宁做一段树根,也不做无依无附的流星。

  当然,加引号的“自由”也许更吸引眼球,让广大考生就此展开“自由”与“不自由”关系的议论。

  要想写出有深意的作文,认真审好题、挖掘材料的内涵是关键。考生若能洞悉材料中的“树根”与“流星”的特质,就能领悟出:树根虽然明显受制于地球的“引力”,似乎不那么“自由”,但却能根深叶茂、充满勃勃的生机,而失去地球引力的流星却如同行尸走肉,结局只有坠落和毁灭。

  如果写议论文,“生命的要义”也许是一个好题目。无论你如何写生命的高度、厚度和亮度,都不能脱离所谓“自由”的限度。

  如果写记叙文,考生们由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蜕变,何尝不是在“遵纪守法”的轨迹上一路走来,并逐渐演变的。青春的乐章是依循规则或规律而谱就的,从青涩莽撞的昨天到成熟睿智的今天,中间栽了多少跟头、受了多少羁绊、悟出多少道理,考生们有很多体会,就看你的作文是否具体生动、主旨突出了。

  应该说,今年的作文题不难,但要想得高分,还是要看考生平时的积累和临场的应变。

  首次以诗歌为材料倾重考查思辨能力

  福州三中高级教师陈丽琴

  今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首次出现以诗歌为材料的形式,出题新颖,且选择的诗歌平实易懂,没有在审题上给考生设置太多的障碍,让考生容易入题,写作空间较大。

  以顾城的《忧天》作为材料,用诗歌简练的语言反映深刻的内涵,是今年语文作文题的点睛之笔。一般来说,诗歌的语言和思维都比较跳跃,但这首诗导向明确,诗中出现的“自由”“扎根”等关键词,以及“不能”“拒绝”“我愿”这样有明显感情倾向的字眼,能让考生较快找到切入点。审题没有设置太多障碍,能让考生将更多的时间发挥在写作上。

  这道作文题倾向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也是体现高考能力区分度的一个关键。如果学生从诗的后半段切题,写追求、坚守、信念、扎根、底线这样单方面的文章,立意就比较普通,不够出彩。如果考生能够从全诗着眼,写到“仰望夜空与立足脚下”“自由与坚守”之间的辩证关系,立意会更深刻。

  今年作文材料的价值观导向也很明显,主题比较传统,能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让学生都有话可说。

  总体来说,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侧重考查思辨能力,写作空间较大,有一定的区分度。

延续“闽派语文思辨性”特点

  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杨建成

  近年来,我省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往往思辨性较强,这一特色也得到了全国认可。今年的高考作文虽然仍是“给材料作文”,但延续了“闽派语文思辨性”的特点,思辨性强、写作空间大,考生能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的理解来立意布局。

  单纯从诗的字面来理解,应该是:不能追求失去地球引力的自由,应该要深深地扎根地层。进一步来说,就是要有踏实认真的人生态度,这也是这道作文题的亮点。

  如今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难免会出现一些浮躁的风气与心态。考生平时如果能够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思考,写作时也可以针对现实生活来阐述“我们应该避免这种浮躁,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这样写作就会有深度。

  此外,考生也可以抓住“自由”与“约束”,辩证地谈“自由”“创新”。如,考生可以说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不能只“中国制造”而要“中国创造”,以“反弹琵琶”的思维写出新意,这种文章容易出彩,易得高分,但考生要把握好尺度。作文不能只追求华丽的语言,应该追求深度。

  今年作文题能较好地体现高考的区分度,写好了就能体现考生的思维能力、思想的闪光点,写不好则可能出现空谈。

  值得一提的是,“仰望夜空”这几个字可能给考生带来误导,由于前几年北京高考卷就出现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我省也出现过类似的题,这很可能误导考生出现偏题、套题现象。

东南网:

一线教师解读福建高考作文:题目存在特殊性入题容易高分难

  东南网6月7日讯(本网记者谢添实颜财斌实习生陈玮铭)今日上午,福建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本网第一时间发布作文题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各大微博、论坛也是议论纷纷。那么,今年的作文题目难吗?该如何入手呢?怎么写才能得高分呢?来听听考生、一线教师及广大网友是怎么说的吧。

  考生:题目理解较容易

  今年福建高考作文是根据顾城的诗《忧天》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这首诗为: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考试结束后,对于今年的作文,考生们也在进行交流。记者在福州屏东中学、福州三中随机采访一些考生,不少考生表示,今年作文题目意思较好理解,入手也比较容易,但写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要取得高分也非易事。

  三中考场一位考生说,从字面意思上看,没有“扎进地层”的“自由”,是不行的,那样会“无依无附”,因此还是要打好基础,不能追求空中楼阁式的“自由”。

  “这个题可能需要比较多的例子来衬托,再加上一些名人名言可能更好。”另一位考生说。

  题目:所给材料清晰明了

  “今年高考作文题,一般考生很容易抓住‘深深地扎进地层’而忽略‘拒绝这种自由’、‘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等关键词句。”泉州第一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高三语文教师李陇耕认为,试题取材于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诗句语意晓畅明了,有两层意义:一是失去引力,会变成无依无附的流星,这告诉考生没有了“引力”的“自由”是不可取的;二是不能接受这种无引力的“自由”(为了更好地活着),愿意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底层。

  “不过,我觉得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并不理想,存有特殊性。作文材料关键句是‘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而这二句却是违背客观现象与客观规律。但略为可以弥补该缺点的是作文要求中有一句‘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考生可以依此审题立意。”李陇耕老师说,2010年、2011年、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都很适合中学生写作,是不错的高考题目。但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可能让学生较难去把握要点。当然,假如有学生可以发现这个材料的特殊点,那应该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因此,可以说今年作文考题对考生来说入手并不难,但是得高分并不容易,不过关键还得看今年高考的评卷点是什么。

  在泉州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一级教师阴智强老师看来,今年高考作文题目以诗歌来考察,是不常见的。从2010年的“格林童话”到今年的作文题目,一直延续了材料作文的形式,但所给的材料意思越来越清晰,考生审题和构思需要花的时间相对减少,能有更多的时间充分进行写作。他认为,顾城是一位朦胧派诗人,但考题选择的《忧天》这首诗并不显得特别的“朦胧”,也较好理解,并没有太多不同的解读。此外,今年的作文题目对考生来说审题难度降低,不容易出现离题情况。要想写得深刻且出彩,关键要从现实角度出发,深刻理解材料,还要注重文章中素材的人文性、新颖性和典型性。

  解题:自由与扎进地层辩证看

  在对题目的审题和写作切入点上,李陇耕老师表示,综合整首诗的意蕴来看,诗句表达了一种坚决地拒绝无引力的“自由”,愿意变成扎根地层的树根的人生态度。这也暗示着一种人生应该要的追求,实实在在的才是归依,不能被所谓的“自由”诱惑。考生如果从“人要有高远的追求”、“面对纷繁复杂的万千世界,要拒绝各种各样的诱惑”、“世事纷杂,要会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等角度入手,也是很好的写作立意。

  此外,如从第一层语意,考生可以选取的角度有“人生没有绝对的‘自由’,引力无时无刻地约束着你”、“适当的约束与无依无附地飘行的辨证关系”、“莫让‘自由’遮慧眼”、“天下无绝对的自由,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担当责任”;而从第二层语意,考生可以选取的角度有“美好生活,需要脚踏实地”、“人生因实干而不同”、“若要成功,既要有高远的理想,更要深深地扎进地层,汲取营养,孜孜不倦”。

  阴智强老师则认为,诗歌的前半部分是为后半部分做引述的。“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这句诗形象地说明人要有所依附,有所托,扎根于现实的土壤的,考生审题时需要抓好关键词“扎进地层”,也可围绕“自由”来做文章。“自由”不是绝对的,要在哪儿扎根?或者融入某个环境,才不会使自己脱离这个世界。他建议,立意可以从自由和约束,人要有所依附等角度来构思作文。

  他认为,文章的写作应抓住日常生活来构思,注意真情实感的表达,和素材的选择。如,庄子追求“逍遥游”,追求绝对的自由,庄子认为“逍遥游”与万生万物都没有关系。其实万物都是有所依托的,大鹏要高飞,需要依托大风,可从庄子的寓言中类比,题目具有很强启发性,如选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进行立意就很好写了。

  从写作手法来看,他建议,写记叙文要以小见大、呼唤真情,不要矫情和编故事,应根据材料把生活中真实感人的人和事,体现在文章中。若写议论文,要注意议论的规范性,材料要用好、分析要到位、思路要清晰,议论结构要清楚。

  同时,李陇耕老师还就近几年省质检卷与高考卷做了分析。他说,近几年,省质检的题目难度高于高考,有时候甚至让考生没有任何写作思路。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虽然比省质检简单,但比往年难度有所增加,且存在特殊性,因此学生得高分相对较难。李陇耕老师也建议,命题小组在考虑高考试卷题目时应多考虑学生特点,出一些更精彩且适合中学生的题目。

  网友:找准关键词立意写作并不难

  对于今年福建的高考作文题目,众多网友也是见仁见智,从自身的理解去解读高考作文。

  外省网友“妄想避光避风”认为福建的作文题出得蛮好的,可以写出点有意义、内涵的东西来。

  高中毕业两年的网友“挚爱_Mrs-Zhang”,每年都会关注高考的作文题目。他认为应该抓住“惊恐”、“飘行”、“拒绝”等关键词。如果让他写,他会把面对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要懂得拒绝诱惑作为文章的主旨。

  在网友“雾满拦江”看来,这个作文的直线思维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最要紧。浅一点的哲理是自由的法则与代价,或者说自由更多的隐寓着制约。深一点的是直线思维拓展,直线思维拓展就是最好的创意与突破,要点是不做无根的浮萍,要学厚重的大地,厚德载物。

  一位据称有两年高考改卷经验的网友“平仄谁家”说,这个题目必须扣紧几个关键词:“自由”、“失重”、“恐惧”、“无依无附”、“扎根大地”。核心的立意应当是人内心必须有所依存,绝对的自由,只会使心灵在真空中失重,面对未知的浩瀚宇宙,产生恐惧。

  网友“林丹周-字仲暄”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诗人的想象力是无比丰富的,我仰望夜空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地球会失去引力。按照老师教我的审题方法,这个材料切入点还是很多的,他会选择“安全感的自由”作为论点。

《被“做自己”做掉的年轻人》

作者:东东枪

  最近,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想跟“希望工程”一样,发起个社会行动。名字我想好了,叫“冷水行动”。

  这个冷水行动,主要是负责给那些满怀梦想的年轻人泼冷水的。泼冷水不是为了毁灭青年,而是为了拯救青年--已经有太多人在各种励志畅销书里忙着给热血青年们喂糖刷蜜灌迷汤了,在我看来,很多青年反倒就是让他们的励志秘笈给毁了。那些励志秘籍每天都在告诉大家心态决定命运,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要相信自己,要相信未来,要相信奇迹,要相信心灵的力量……还说是要随时给自己正面暗示,比如说要经常对自己说“我可以!”以及一句比“我可以!”更恶毒的傻话--“做自己!”仿佛不管自己本来是个什么状态,只要继续百无禁忌地任性下去就一定能白日飞升。

  我在几个电视选秀节目里见过这种被“做自己”做掉的青年--他们以破锣嗓子五音不全地唱着他们的原创歌曲,以扭捏做作的姿态摆出各种舞姿,信心满满,觉得自己马上就会被惊为天人,几个月后就能上春晚,明年准能在工体开个唱,最多一年半肯定是要参演斯皮尔伯格的新片的。而当他们被评委淘汰,他们会当即流下泪来,面对镜头他们会哽咽着说:“我不会灰心的,我会继续做我自己,我坚信只要我执着、坚持,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唉。说真的,看着可够让人心疼的。

  如果这种心态叫做“自信”的话,那自信可真是个危险的东西。廉价的鼓励激起了太多此类毫无来由的自信,与大多数困难障碍相比,它们都更加凶险。让他们相信这些,与那些使别人相信每天按时祈祷就能促进人类进步世界和平,或是只要拥有坚定信念粮食亩产就能达到十万斤的人,是没有区别的。

  我倒不是建议专门找人负责手执狼牙大棒,瞧见一个有梦想的青年人就当场击毙。也不是说我们该早早告诉所有年轻人,放弃吧,你的梦想不会实现,你的愿望必定落空,你注定了要做个loser。我只是说,告诉青年人“你一定能成功!”和告诉他们“你一定得失败!”同样是不靠谱儿的。这就跟感冒药似的,一个黑片儿一个白片儿,黑加白白加黑,就成黑白无常了。

如果真要给那些心怀梦想的人一点建议,我自己的看法是:告诉他们命运不只由心态决定;告诉他们未来和奇迹都不值得相信,有时候你对世界微笑世界也有可能会啐你一脸唾沫;告诉他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当然可以,但如果没有适当的努力,也只好白白坚持着;告诉他们如果起初就是南辕北辙,那么执着不懈也什么都成就不了;告诉他们对自己说“我可以!”之余还得仔细想想怎么让自己可以,“做自己!”之前先得弄明白目前这个“自己”值不值得做;告诉他们SteveJobs不是靠对每个人微笑赢得成功的,毛泽东也不是靠每天跟自己说20次“我一定行!”当上的国家领导人;告诉他们付出未必就有收获,坚持未必就是胜利;告诉他们机遇不是按需分配给每个做准备的人的,有的人准备了一辈子也是白搭,不是每只青蛙都有机会变成王子,有的灰姑娘真的擦了一辈子地板。

束缚让我如此美丽

  美丽,不是外表的光彩照人。那么是什么呢?也许你会禁不住这样问。是灵魂?May be yes may beno。对于美丽这样复杂的字眼,我有自己的诠释,不一定是独到,但一定是专有。

  人们永远渴望自由,渴望飞翔,主张人权,自然而然地,束缚便成了人们厌恶的字眼。他们一度认为当灵魂获得自由而飘飞,他们的美丽也随之升华。我不以为然。

  束缚--在我看来是一种修养,你相信吗?

  束缚并非枷锁与牢笼的代名词,着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关系,我从来不把这两者相互挂钩,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束缚是存在于我们思维中一种理性。帮助我们克制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组一个积极的人。

  面对社会上各类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充斥着的诱惑与贪婪,我知道sayno,我懂得拒绝;比起那些身着西装革领却因放纵自己的私欲而堕落的脆弱者,我是不是闪光了呢?他们美丽,西装革领;我不否认。但那只是表面的浮华。就像一朵香花,花朵的艳丽不过是点缀,绿叶下面才是重点。而这些人的重点已经毁于一旦。我的美丽不在我身上,而来源于这类人的衬托在他们的堕落里,我有如鹤立鸡群不是吗?只因为我会束缚。

  我会束缚,与此同时我也自由。因为我对自由的理解是:束缚=自由。

  歌德就曾对伟大诗人拜伦的死作过这样的评论:“毁灭拜伦的是他放荡不羁的性格。”

  是的,拜伦甚至曲解了自由,然后他随波逐流,那不是自由,他觉得一切都太逼窄,最后走向另一个极端。他撒下的是苦籽,怎么可能结出甜果呢?

  自由不是冲动,更不是放任;束缚同样也不是死板的压抑,强硬的克制。

  考试将至,棉队朋友的盛情邀请,我婉言谢绝。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捧着红光闪闪的荣誉证书,那些在台下因考试前一天彻夜玩耍而落榜的朋友,会黯然失色。我约束自己收获硕果--当留念相机“喀嚓”的一刹那,我微笑,因为我知道此刻的我最美。等考试结束,我放肆地闹,大声地喊,但我仍旧不会因一时兴奋而把“再接再厉”抛诸脑后。我仍旧约束自己,束缚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我自由的同时。

  于是,束缚与自由同在,自由与美丽同在,束缚与美丽同在。

  后记:月亮高挂天际的夜晚,站在《星空下》,自言自语:“我知道即使在《一千年以后》,束缚依然让我《不得不爱》,没有《一万个理由》只以为,束缚你竟让我如此美丽。”

束缚你的绳是你的生命之根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没有看似是牵绊、是束缚,却能支撑我们的生命得以长存的绳子呢?

  自由和约束(辩证分析)作文修改稿三篇

1、自由和约束

  自由?每天想着自己能象鸟一样在空中飞翔。

  但是社会里没有绝对的自由。每个人在拥有自由的同时也要接受相应的束缚。

  学过政治的人都知道,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前提。自由也一样。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必须遵守各种各样的规则,如果不遵守规则,不仅自由随之泡汤,而且人还会受到更多的让人觉得“不自由”的惩罚和淘汰。

  有的学生说,给老师和家长管着一点自由都没有。如果没有家长和老师管着,一天的生活会变成怎样?天天在打游戏、看电视,干着自己想干的事情。这样看起来很“自由”,但“自由”的结果是荒废了学习,这样一直“自由”地玩下去,人一到社会就成了什么都不会的废人。

  西方的一位教育家说,过度的自由实际上是在提倡野蛮,此言有理。

  在人们心里,美国是一个民主而且自由的国家,公民的权利能够得到最大的保护。比如枪支的使用。只要有持枪牌照就能购买枪支和使用枪支,这是比中国自由。但美国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枪击案发生,人的生命的自由得不到保障;而在中国,公民不得私自持有枪支,这种限制让一部分人觉得很不“自由”,但结果是我们很少听到社会有什么校园枪击案发生,“不自由”的枪支管理让生命的“自由”存在得到保障。

  又比如美国经济。胡佛担任美国总统的时候,实施自由放任经济。在自由放任的政策下,整个市场一下子“繁荣”起来,但发展的结果却是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再往后的结果便是美国和资本主义国家承受的长达十年的经济危机。而最近的美国金融海啸,始作俑者就是美国的房贷政策的“自由”,降低贷款买房的门槛,使得穷人也可以“自由”的贷款买房,结果是整个房利贷和房美贷的亏空,多来米骨牌效应产生,美国经济开始雪崩和海啸。

  看来,过度的自由不是一件好事,过度的自由可能会带来许多不好的后果。

  自由是需要约束。如果没有法律,这个社会会变得不安定,人类将变得跟野兽一般,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可以为所欲为;老师和家长的约束并不是要扼杀你享有自由的权利,只是为了保证你不误入歧途。

  约束虽然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人的自由,但在另一些领域给予人更多的自由。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正因为遵循了艺术法则,所以才能够步入正确的艺术轨道;而那些艺术大师正是因为在遵循法则的基础上出神入化的运用某些法则,才突破了众人的规矩,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树立了新的风尚。

  自由和约束,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方面的兼顾,才可以获得更好的自由。

  大自然的动物们生活的多么自由,但是它们之间依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规则。

  自由其实跟一匹野兽有着类似的地方,人的欲望让其无所约束而四处暴虐,但加上适当的笼嚼并加以驯服,野兽才能为人服务,造福于人。

  自由是需要约束。没有约束的自由会让人觉得可怕,有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2、适度自由,保持自由

  有人说,自由的天空是辽阔的,因为雄鹰可以振翅;有人说,自由的大海是无边的,有鲸鲨可以穿梭;有人说,自由的大地是广袤的,有猎豹可以驰骋。而我说,自由的人们,在过度自由时便会失去自由,最后获得的是监狱牢房一般的生活。

  适度自由,保持平衡。

  美国亚利桑那的体态优雅白尾鹿长期以来与当地的草原及其天敌美洲狮、狼处于一种平衡状态,鹿群数量维持在4000头左右。1906年,为了“保护”鹿群,当地政府开始执行一项捕杀其天敌的计划。鹿群则以每年20%的速度增殖,到1925年时鹿达到了25万头,是自然状态数量的60倍。这时,意想不到的“自由繁殖”的结果出现了:许多鹿被饿死,另一些鹿长得很小或不健康。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饥饿的鹿越来越靠近人类的居地。它们吃农作物、菜园里的蔬菜、灌木等,直接影响依靠这些植物生存的鸟类和小动物,生物的链条开始紊乱,生物群的平衡被打破。

  人们很喜欢这些体形优美、漂亮敏捷的鹿,多数人不希望看到这些鹿遭受饥饿或疾病的折磨。可是人们啊,不是你们给予路的繁殖的过度自由,反而使得鹿群失去了平衡,导致鹿群自身和生物群之间的生存危机吗?

  看来,适度的自由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上。自由和束缚的相对平衡。

  适度自由,保持心态。

  风筝很自由,可以翱翔与天地之间,它飞得稳稳得,不像燕子,它可以停在空中。风筝身上连着一条线,风筝线使得风筝在线轴的牵引下平稳地飞翔,不至于飞走,可是,当这根线拉得太紧的时候,风筝便会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无目的的左冲一下,右滑一下;完全没有了线的牵引,失去平衡的风筝会很快从天上掉下来。风筝的自由,建立在线的束缚和牵引上。所谓适度的自由是让事情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上,不至于太多,或者太少。线放多了,风筝由于风力不够飞不起来,而线少了呢,风筝又无法在风的作用下飞上天。没有线的风筝更不行。以此来比喻我们对生活自由的态度,那就是既不要过度束缚自己,也不能过度的放纵自己,更不能认为束缚是自由的天敌,而彻底舍弃它。在生活中,面对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颗善于平衡的心,一种健康的心态,这样才能够获得真正自由。

  适度自由,获得最大的自由。

  生活中的人们,总是累个不停,从这件事累到那件事,累个没完。其实,太累了,就该修整修整,调整状态。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保持休息就保证了健康。也有一些人,碌碌无为,荒废光阴,整天打着哈欠睡觉,他们的螺丝太松了,这时候该紧一紧了,不然,生活的螺丝就报废了。适度自由,这是工作的一大准则,张弛有度,生活才有滋有味。适当的约束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也就是我们渴望的最大的自由。

  适度自由,收获美丽人生。

  翅膀的两端,是生活的自由和束缚,用心去挥动翅膀,才能在生活中平衡的飞翔。

3、自由的深意

  当自由的微风轻柔拂过,我们自然心旷神怡;当自由如狂风恣肆刮过,我们难免深陷灾难。自由,关键在于适度。

  适度的自由,显现自由存在的真正意义。

曾经有一所学校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让学生们体验一个月“完全自由”的生活,没有作业,没有监督,没有管教,让学生们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于是,有夜不归宿行踪不定的,有打架斗殴住进医院的,也有违法乱纪而被拘留的……这个月的自由体验,让许多人认识到:自由,关键在于适度。可见,只有适度的自由,才能让人们真正拥有,才能显现它存在的真正意义。

适度的自由,让我们的生活愈加美好。

  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微风轻柔地拂过,我们感到心旷神怡;当阳光温柔地洒在我们身上,自然无比舒服;当秋叶似蝴蝶翩翩,飞舞于林间,自然无限美丽;当冬雪轻盈飘落,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但是,我们须知这都是地球的各种因素适度自由的范围的调配,才让我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现在的地球因人类的活动打破了自然的某些平衡,产生了;了温室效应,气候正在发生某些变化,从而使某些地方的季节的美丽正在消失。所以,我们要明白自由的深意:适度自由,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富有诗意。

  过度的自由,会造成失败或酿成灾难。

  行星自由地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则相安无事;而若过度自由地运行,不守规则,则一定会相互碰撞。小草在庄稼地过度自由地生长,就让庄稼颗粒无收。夏天雨水过度自由地降落,堤坝就会因承载不了太多水量而决堤,田地就会因承受不了太多水分而成涝。冬雪过度自由地飘落,冰封世界,那么就会中断交通,影响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总之,过度自由,让我们得不到真正的自由,而只会造成失败或者深陷灾难。

  自由,关键在于适度。

  因为有适度的自由,风筝才能在线轴的牵引下平稳地飞翔;

  因为有适度的自由,溪涧才能在山谷的约束中自在地流尚;

  因为有适度的自由,我们才能在法律的保障下幸福地生活。

  适度的自由,为我们的生活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适度的自由似和煦的微风,似淙淙的溪流,值得我们真正地拥有。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浅见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仍延续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说明这种题型有一定的生命力。材料出自顾城的《忧天》,看来福建命题喜欢拿名家说事,几年前是《格林童话》,去年是冯骥才,今儿到顾城了。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地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虽然是诗歌,但语言浅显,诗人表达的是“拒绝自由,要扎根现实”,据此立意当然可以,可以写自由的限制;当然,有人说乍看似乎与以前北京市《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有点像,然后就写要“踏实”,我认为,这样不会离题,但是不会高分,太多雷同立意了,那要怎么写呢?

这篇作文要求考生要能用辩证的态度去思索人生、思考世界。从审题上看,找准最佳切入点要有整体意识,并能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和词语,从而领悟其内涵和主旨,再进行拓展和挖掘。从整体上看,诗人对“会成为流星,无依无附地在天宇漂浮”感到恐惧,因此要“拒绝这种自由”,把根“深深地扎进地层”。从关键词看,应落在“扎根大地”上。这样才能体现诗人的思维。

题目为“忧天”,难保有些阅读量大的考生据此就写“杞人忧天”,不过命题者并没有给出《忧天》的诗题。立意得抓住要旨,切不可抛弃材料,断章取义,写“做一颗流星”,或套用考前准备的“梦想”、“中国梦”之类,或者想当然地套写旧作,那就危险了。

我们可以抓住原因去分析,诗人为何“感到一阵惊恐”,是担心“我就会成为流星,无依无附地在天宇漂浮”,因此诗人说“拒绝这种自由”,如果立意为“自由的代价与规则”应该是切合题意的;当然写作更多的是体现写作者的思维,不必拘泥于顾城的诗意本身,反向立意也未尝不是一种突破,我认为,担心会“无依无附”的“忧天”式的担忧不正是对当下缺少“自由”价值,缺乏“自由”精神的一种写照吗?如果能思辨看待“自由”,进而呼唤“自由价值”的回归,只要不是那种虚无缥缈的无根浮萍,而是“有所待”的一种价值观,写自由的尺度,自由的规律等。这种立意肯定会超出大众。

另外,写《接地之美》也可以。而从没有依附的流星,联想到没有精神魂灵的人,这种思路也不错。

当然,能否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考生是否具备对材料意义的认知能力以及对当下意识的一种关怀和忧思,如果天马行空,就自由而自由,或者,通篇“脚踏实地”,却无典型事例支撑论点,更无思辨色彩,那样的作文是不可能获得阅卷者的青睐的。

一线教师解读福建高考作文:题目存在特殊性入题容易高分难

东南网6月7日讯(本网记者 谢添实 颜财斌实习生陈玮铭)今日上午,福建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本网第一时间发布作文题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各大微博、论坛也是议论纷纷。那么,今年的作文题目难吗?该如何入手呢?怎么写才能得高分呢?来听听考生、一线教师及广大网友是怎么说的吧。

考生:题目理解较容易

今年福建高考作文是根据顾城的诗《忧天》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这首诗为: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考试结束后,对于今年的作文,考生们也在进行交流。记者在福州屏东中学、福州三中随机采访一些考生,不少考生表示,今年作文题目意思较好理解,入手也比较容易,但写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要取得高分也非易事。

三中考场一位考生说,从字面意思上看,没有“扎进地层”的“自由”,是不行的,那样会“无依无附”,因此还是要打好基础,不能追求空中楼阁式的“自由”。

“这个题可能需要比较多的例子来衬托,再加上一些名人名言可能更好。”另一位考生说。

题目:所给材料清晰明了

“今年高考作文题,一般考生很容易抓住‘深深地扎进地层’而忽略‘拒绝这种自由’、‘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等关键词句。”泉州第一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高三语文教师李陇耕认为,试题取材于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诗句语意晓畅明了,有两层意义:一是失去引力,会变成无依无附的流星,这告诉考生没有了“引力”的“自由”是不可取的;二是不能接受这种无引力的“自由”(为了更好地活着),愿意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底层。

“不过,我觉得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并不理想,存有特殊性。作文材料关键句是‘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而这二句却是违背客观现象与客观规律。但略为可以弥补该缺点的是作文要求中有一句‘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考生可以依此审题立意。”李陇耕老师说,2010年、2011年、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都很适合中学生写作,是不错的高考题目。但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可能让学生较难去把握要点。当然,假如有学生可以发现这个材料的特殊点,那应该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因此,可以说今年作文考题对考生来说入手并不难,但是得高分并不容易,不过关键还得看今年高考的评卷点是什么。

在泉州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一级教师阴智强老师看来,今年高考作文题目以诗歌来考察,是不常见的。从2010年的“格林童话”到今年的作文题目,一直延续了材料作文的形式,但所给的材料意思越来越清晰,考生审题和构思需要花的时间相对减少,能有更多的时间充分进行写作。他认为,顾城是一位朦胧派诗人,但考题选择的《忧天》这首诗并不显得特别的“朦胧”,也较好理解,并没有太多不同的解读。此外,今年的作文题目对考生来说审题难度降低,不容易出现离题情况。要想写得深刻且出彩,关键要从现实角度出发,深刻理解材料,还要注重文章中素材的人文性、新颖性和典型性。

解题:自由与扎进地层辩证看

在对题目的审题和写作切入点上,李陇耕老师表示,综合整首诗的意蕴来看,诗句表达了一种坚决地拒绝无引力的“自由”,愿意变成扎根地层的树根的人生态度。这也暗示着一种人生应该要的追求,实实在在的才是归依,不能被所谓的“自由”诱惑。考生如果从“人要有高远的追求”、“面对纷繁复杂的万千世界,要拒绝各种各样的诱惑”、“世事纷杂,要会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等角度入手,也是很好的写作立意。

此外,如从第一层语意,考生可以选取的角度有“人生没有绝对的‘自由’,引力无时无刻地约束着你”、“适当的约束与无依无附地飘行的辨证关系”、“莫让‘自由’遮慧眼”、“天下无绝对的自由,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担当责任”;而从第二层语意,考生可以选取的角度有“美好生活,需要脚踏实地”、“人生因实干而不同”、“若要成功,既要有高远的理想,更要深深地扎进地层,汲取营养,孜孜不倦”。

阴智强老师则认为,诗歌的前半部分是为后半部分做引述的。“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这句诗形象地说明人要有所依附,有所托,扎根于现实的土壤的,考生审题时需要抓好关键词“扎进地层”,也可围绕“自由”来做文章。“自由”不是绝对的,要在哪儿扎根?或者融入某个环境,才不会使自己脱离这个世界。他建议,立意可以从自由和约束,人要有所依附等角度来构思作文。

他认为,文章的写作应抓住日常生活来构思,注意真情实感的表达,和素材的选择。如,庄子追求“逍遥游”,追求绝对的自由,庄子认为“逍遥游”与万生万物都没有关系。其实万物都是有所依托的,大鹏要高飞,需要依托大风,可从庄子的寓言中类比,题目具有很强启发性,如选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进行立意就很好写了。

从写作手法来看,他建议,写记叙文要以小见大、呼唤真情,不要矫情和编故事,应根据材料把生活中真实感人的人和事,体现在文章中。若写议论文,要注意议论的规范性,材料要用好、分析要到位、思路要清晰,议论结构要清楚。

同时,李陇耕老师还就近几年省质检卷与高考卷做了分析。他说,近几年,省质检的题目难度高于高考,有时候甚至让考生没有任何写作思路。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虽然比省质检简单,但比往年难度有所增加,且存在特殊性,因此学生得高分相对较难。李陇耕老师也建议,命题小组在考虑高考试卷题目时应多考虑学生特点,出一些更精彩且适合中学生的题目。

网友:找准关键词立意写作并不难

对于今年福建的高考作文题目,众多网友也是见仁见智,从自身的理解去解读高考作文。

外省网友“妄想避光避风”认为福建的作文题出得蛮好的,可以写出点有意义、内涵的东西来。

高中毕业两年的网友“挚爱_Mrs-Zhang”,每年都会关注高考的作文题目。他认为应该抓住“惊恐”、“飘行”、“拒绝”等关键词。如果让他写,他会把面对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要懂得拒绝诱惑作为文章的主旨。

在网友“雾满拦江”看来,这个作文的直线思维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最要紧。浅一点的哲理是自由的法则与代价,或者说自由更多的隐寓着制约。深一点的是直线思维拓展,直线思维拓展就是最好的创意与突破,要点是不做无根的浮萍,要学厚重的大地,厚德载物。

一位据称有两年高考改卷经验的网友“平仄谁家”说,这个题目必须扣紧几个关键词:“自由”、“失重”、“恐惧”、“无依无附”、“扎根大地”。核心的立意应当是人内心必须有所依存,绝对的自由,只会使心灵在真空中失重,面对未知的浩瀚宇宙,产生恐惧。

网友“林丹周-字仲暄”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诗人的想象力是无比丰富的,我仰望夜空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地球会失去引力。按照老师教我的审题方法,这个材料切入点还是很多的,他会选择“安全感的自由”作为论点。

我看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南安市诗山中学 洪培欣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仍延续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这对考生临场审题能力的检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选用的材料为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地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从审题上看,找准最佳切入点要有整体意识,并能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和词语,从而领悟其内涵和主旨,再进行拓展和挖掘。从整体上看,诗人对“会成为流星,无依无附地在天宇漂浮”感到恐惧,因此要“拒绝这种自由”,把根“深深地扎进地层”。而,从关键词看,应落在“扎根大地”上。这样才能体现诗人的思维。

因此,可以选择的角度有:

自由的代价与规则;

成功需要束缚;

根深才能叶茂,实现理想要扎实去努力;

没有绝对的自由。

反向立意也是一种选择,诗人惊恐失去“引力”会变成“无依无附”的“流星”,这种担忧不正是对当下缺少“自由”价值,缺乏“自由”精神的一种写照吗?那些选择了接受“自由”,甘愿化作流星,在宇宙中随意来去的人,不也能够领略到更美好、更丰富的风景吗?

还可以从从自由和坚守入手。“仰望星空”,给人提供了另一个精神的维度,让灵魂超越宇宙空间;“扎根大地”,则呼唤“自由价值”的回归,不做无根之浮萍,不建无基的楼阁。既要异想天开,又要脚扎根大地。只要是从诗中产生出的感悟和联想,应该也是可以的,应该给考生更宽泛的理解。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大家谈 2015福建高考作文
这类作文要求考生要能用辩证的态度去思索人生、思考世界。个人认为,不必用科普的角度去纠缠诗人的科学素质,保留一点诗歌的文学性和浪漫色彩,不要让浪漫变得太现实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4551.html

更多阅读

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答1 2015北京高考语文试题

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答(1)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时也

2013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第20题赏析 2016上海高考物理试卷

写在前面:2013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第20题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以两条拖轮拖动一艘驳船为背景。但是图示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似乎应该是拖船拉力的方向,而不是拖船航行的方向。如果拖船航行方向如图所示,两艘拖船之间就会越离越远,揽绳

声明:《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大家谈 2015福建高考作文》为网友晨敛清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