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创始人之一、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老没有来过兴安,否则,他会说:“一个人是可以同时踏入两条河流的”。呵呵,笑谈,言归正传,听我道来此话的缘由。
秦帝国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征南之战开始得并不顺利,岭南越人凭借崇山峻岭的地势顽强抵抗秦军,当时,发源于兴安的漓江和湘江各自向南北而去,并无沟联,崇山峻岭之中的秦军粮草运输只能凭借水路抵达湘江源头,无法直接下至漓江并进入珠江水系。
史禄建议在湘江和漓江之间修一条运河,打通湘江和漓江水路,实质上就是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联通起来,运输船便能从秦国腹地四川粮仓出发,沿长江、湘江、漓江直达珠江,则岭南大片土地尽入秦帝国囊中。
这条运河就是兴安灵渠,她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正在进行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古迹,由此可知小小灵渠之大,伟大!古人们在没有航拍、卫星的时代就拥有如此精确的地理知识,从而建造了灵渠,令人既惊讶又赞叹。因而,我们要感受灵渠之伟大,必要的历史和地理知识是需要的,否则,即便站在灵渠旁,也是很难理解“不到灵渠岸,无由识秦皇”之感叹的。
灵渠由铧嘴、天平、渠道、秦堤、陡门等工程组成,对她各项工程的细致了解是参观灵渠时的学习功课。即使没有到过灵渠,只要浮光掠影地了解一点铧嘴和天平,你也必定会从心底对古人的智慧生出真挚的叹服。
我所在的位置就是铧嘴,它的作用是将南来的湘江水一分为二,三分进入南渠(图片右边),变为漓江之水;七分向北继续留作湘江水(图片左边)。江河之水起起落落,地势高低不平,要实现“三分漓水七分湘”,这件事情即使现代的工程技术处理起来也并非小菜一碟,但2200年前的古人做到了,感叹!好奇心驱使着我对她探秘的详情自然没有必要在这里进一步叙述,各位有心人自己去查找专门的资料吧。
由上可知,铧嘴之下,便是湘、漓分流点,一脚踏下,岂不是“同时踏入两条河流”吗?
铧嘴附近“湘漓分派”的石碑
2000年前用于工程测量的石柱
天平,所谓“天平”是一座堤坝,因其能起到自动调节水量,配合铧嘴、陡门一起共同实现湘水“三七分流”的作用,故名曰“天平”。天平自动调节水量也是对非常精巧技术设想的工程实现,此不赘述。
天平是用长条石叠砌构成,条石层层相扣,紧密结合,2000多年来岿然不动,可谓真正的“精品工程”。整体上看,天平似鱼脊,条石似鱼鳞,故又称条石为“鱼鳞石”。
有人沿着天平趟过湘、漓二水
我也渡过了湘、漓二水,坐船,呵呵。迎着阳光看清澈的河水漫过天平,浪花飞溅、白光闪耀,很美。
灵渠旁的小山包上有一座阁楼,名曰:临源楼。
登上“临源楼”,远处的兴安城、近处的灵渠尽收眼底。
由于旅游开发的缘故,现在的灵渠铧嘴、天平、秦堤、陡门等设施已经被围住成为了“灵渠公园”,门票50元。
灵渠公园里还有一些古老的碑刻、奇石
四贤寺。纪念与广西兴安有关联的秦代史禄、汉代马援,唐代李渤和鱼孟威四人。前面我乘坐的渡船取名叫做“鱼孟威号”。“四贤”均为鼎鼎大名之人物,他们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兴安。
尽管“灵渠公园”里汇集了不少颇有价值的文物,但最令人赞叹不已的文物自然还是灵渠,各位务必前往一看。
从湖南永州沿“衡枣高速”进入广西,在全州下高速后的国道是广西境内路况较差的一段,广西大部分地方的国道路况还是很不错的,县乡道路则时好时坏。
广西全州秋收后的农村
兴安县城,秦始皇雕像
我们在此停车吃饭,然后前往灵渠参观。菜的味道不错,在附近远眺城外,风景这边也好,这是在秦始皇雕像所在的三角地带旁边,很好找。
灵渠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