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宗法制度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宗法制的影响

古代中国社会,是一个靠“宗族血缘”关系维系的社会。绵长悠久的父系社会系统,“一夫多妻”的社会制度,使得同一个生命体繁衍的后代,数目众多而体系庞大!源于“父系社会系统”的中心地位,这些“子子孙孙”,都“听命”于血缘地位最高的那位“先祖”,一旦“先祖”逝去,他的儿子们将替代他的位置,继续统领着他的孙子们、他们的儿子们,而在这个“统领儿孙们”的关系中,作为“统领者”的“儿子们”,更多时候,会推选出一个“总统领者”,这个“总统领者”,将带领他父亲传下的子子孙孙,继续在家族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这种“继承”关系,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不难体会到,“遗产继承权”、“皇位继承权”,便是一种集中的“父权制度”的体现。到了现代社会,奴隶社会时代的“遗产继承权”、封建时代的“皇位继承权”,早已随着社会的更替而远去。但是,久远的历史,对于中华大地的浸染、包围,并没有也不可能随着某种制度的逝去就远离!“父权”系统,对于现代的中国社会,依然在以一种“若有若无”的形式,影响着中国的万千子民,这当中,最好的阐释者便是——

宗法制度!

在现代中国,宗法制度依然在以一种“先祖魂灵”、“先祖遗志”的观念,在精神上统领着民众。这样一种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是与生俱来的,是自小便开始“耳濡目染”的!它强烈而纵横万千地影响、指挥着“子孙们”的灵魂与思想,从各方各面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民生气息:

一.强大的家庭凝聚力:

能够形成“宗族”的家庭,都可谓“人口众多,数目庞大”!

这么一个“庞大”的家族,没有一套系统化的方法来管理,一旦稍有差错,那没准就要酿成“奇天大祸”!可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宗族史”、现当代社会的“宗族关系”,他们日常的生活、管理,都有条而不紊!在现当代社会,早已没有了“皇位的传承”,也没有了“诸侯的传继”,宗族内部,也没有了所谓的“传位制”,即使有,恐怕现当代的年轻人,都已经不会太稀罕,但是,宗族,却不管是大,还是小,其内部的运转,还是井井有条的,其向心力还是很强的!这当中,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力量?

——那便是,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在现当代社会,一般说来,宗族都有一个“统领者”。这个“统领者”,继承着“先祖”的遗训,以“大公无私”的心态,统领着先祖所有的子孙。这种“大公无私”,是绝对化的——他们相信冥冥中,先祖会“在天有灵”,会在天上看着他的子子孙孙,会看透一切,看透所有的真诚与虚伪,没有任何人能够欺瞒得了先祖!这种在精神上形成的观念,其约束力可是要比法律要有效得多!实效得多!

“统领者”是这样一种心态,“被统领者”则相信,“统领者”的任命,是先祖的遗命,得靠他,全族才能走向兴旺;他们也坚信,“统领者”是在履行着先祖的遗命、是按先祖的意思行事的,只要他们跟着他走,一切便都会在先祖的保佑下,宁静而平和地走向永远……

于是,整个家族,就这样,在一个以“先祖遗志”为中心的圈子中,坚定而无所疑地,持着同一个信念,在家族的土地上,世世相濡,代代以沫。

二.根底归属感:

物质相当发达的现当代社会,已经有太多太多人迷失在“灯红酒绿”之中!“及时享受”、“及时行乐”的观念,已经深深地驻扎在他们心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共产党”等概念,在少数人的歪曲、曲解下,已经完全“变了型”,使得某种与人生观有关的信念,离现代人越来越远,玄乎又玄!飘渺而不实际!

这样的一种生存状态,其直接结果,便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不知所以”、“茫茫然”!可以说,在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中,重新找回自我、找回一种信念,是支持人生的一道必不可少的方式!

“祖国”、“人民”、“共产党”离他们遥远,但是,“宗族”离他们不远!宗族祠堂里的那一尊尊先祖的遗像离他们不远!那一面面牌匾离他们不远!那一条条族规离他们不远!管理着整个宗族事物的老族长,离他们不远!一年一度的宗族祭祀,小时是盼望,盼望那一份热闹、盼望那一份份族人派发的“利是包”、盼望那一阵阵鞭炮燃放的“爆炸声”;而长大后,那祭礼当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步骤,却已是“耳熟能详”、“深埋于心”、“挥之不去”的了!

于是,一种自小就“身浸心染”的“宗族”氛围、一种“宗族”管理的法度,在物质弥漫、在心灵就要迷失的时刻,适时地包围了他——他知道他来自哪里,他知道他可以往哪里去,他知道他该做些什么!

就算他不知道他该做什么才是对国家、对人民、对党有益的,但他至少知道,他得做什么才是“光宗耀祖”的、才是“光明正大”的、才是“不负先祖”的!中国久远的儒家文化思想、教诲,早已形成了一种“集体利益”的是非观!可以说,正是这样一种“宗族指引”、“宗法管理”,才让许许多多人,在千万人流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具体可及的信念!

而这样一种信念,除了在宗族内部、在国土内部起到它的“地心引力”的作用外,对于海外的侨胞们,同样发出了巨大的“吸引”力——

海外的侨胞们,在远离国土之后,在远离宗祠之后,在远离老父老母之后,他们对故国的思念,勿宁说是对宗族、对祠堂、对血缘关系的挂念!小时候成长的水土、人情、管束他们的宗法制度,在他们心中,种下的根,该是何其紧、何其深!在他老来的时候,那小时候的记忆犹如暮春时吹进夏初的一缕微风,轻柔,细腻,而又撩人,撩起了他的乡情、他的浓于水的血缘关系!于是,在外飘泊已久的他,在某个垂柳飘扬的早晨,想起了母亲送别时他的那一幕,想起了宗族里的父辈们在祠堂里为他祷告的情节,不经意间,再一转身,看到了镜中“白发先斑”的自己,于是,一种“时间逝如流水”的慨叹之情滑过心胸;再后来,一滴清泪滑至掌心:那棵垂柳还在否?老母还在否?祠堂的先祖们,还认得他否?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此时不归,归期将逝……

于是,一种对故土、对母亲的思念,便紧紧萦绕在那一方人的心头;回到故土,便成了那一方人最后的夙愿;而回到国土,便等于已经是半只脚踏在了故土上……

一种对故土的思念,便大而化之:在彼岸的那一群人,遥望这边的土地,便生发出了种种的慨叹——只要回到这一方土地,便有与他有着共同肤色的人,便有与他有着共同语言的人,便会有人认领他了!

这样一种根底归属感的寻求,除了“宗族”、“宗法”,没有哪一种教育能够达到这种成效!

三.宗族制度的限制、管理,衍生出对族人的种种法律上的、道德上的普遍约束力: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儒家思想统治了几千年的中国来说,犹为如此!

大凡所有的宗族,都会立下一系列的规定,以约束族人的行为、作为族人的行为规范。我们得承认,族规中不免会包含有违背现代文明之处,例如“父母包办婚姻”、“野蛮的惩罚制度”、“三纲五常”的遗孽等,但相对而言,族规里的规定,都缘于传统的制度、传统的统治思想,一般说来,都与传统道德、与法律规定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先祖魂灵”的敬仰、畏惧,让所有的子孙都“行事小心”、“言语谨慎”。这种“小心”派生出的行动与意识,便是对法律的遵从、对道德的遵从。这是一种从根本上实施的“德育教育”、“德育警诫”,它比任何在课堂上实施的“说教德育”的范围都广、深度都深!当然,我们也得看到,这样一种“约束”,没准会抹杀青少年的一种创新意识,但换一个角度想,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一种创新意识、是一种创新型人才,这样的一种社会要求,势必与宗族族规中的“光宗耀祖”一条相吻合!吻合的结果,便是在合乎法度的前提下,追求发展、追求奋进、追求创新!任何“限制”、“抹杀”的约束力,便不攻自破!

于是,一种无需花费太多才力、精力的“德育教育”、一种对“法律约束力”的认知教育,在所有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便业已形成!

四.浓厚的文化底蕴:

宗族的形成是由来已久的;宗族的管理体制是系统化的;宗族的祭祀制度是系统化的……

这一切的一切,都从一个角度印证了:宗族的底子是深厚的!又因为,宗祠、宗谱、宗法的“传继”,是一代接一代的,甚至是永恒的,所以,“宗祠”、“宗谱”、“宗法”的修定、整理,都必然要由有文化、有修养、有教养、有文笔、有才华、专业的人士来完成!这样一来,现今社会看到的有关宗族的一切,都必然浸淫了历代先祖的心血、历代能人的功夫才情!在历史长河的细流猛击中,时间与才情又发生了相互作用:时间,赋予了才情史蕴;才情,赋予了时间淳厚……

于是,在时间与才情的相互关系中,越积越厚、越积越浓的,是宗族的底子、是宗祠的神圣、是宗法的严慈,这种精神与外在的存在、积淀,最终的受益者,便是千千万万的子孙,他们一生下来,血液里,便浸透了历代先祖骨子里的灵气,之后,以他们的灵气,在历代先祖生活过的土地上,成长、成才、成人!

可以说,宗法制度,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利,也有弊!但经过了历史的洗刷与社会制度的改革,宗法制度在当今社会的表现,相对而言,都是正面性的!所以,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该做的,也许便是——学会面对、学会使用这一笔宝贵的遗产!

我看宗法制度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宗法制的影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524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我看宗法制度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宗法制的影响》为网友诗的颈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