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片姜黄、莪术、郁金都是常用中药材,来源于同科同属植物。在形态、性状、成分及功能作用方面有某些相似,又因产地、加工和药用部位不同及用药习惯的差异,所形成的商品名、处方名、别名很多,不少是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
一、姜黄
1.名称、来源姜黄,别名黄姜、色姜黄、毛姜黄、黄丝郁金。姜科黄属植物(CurcumaLongal)的根茎。产于闽、粤、台、桂、川、云、贵,江南各省均有栽培。
2.采集、加工 冬季或初春挖取根茎、洗净、煮熟晒干或鲜时切片晒干备用。
3.性状呈不规则卵圆形或纺锤形,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有皱纹及明显环节。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至金黄色。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4.性味、归经 辛苦温、入脾、肝经
5.功能、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瘕、风湿肩臂痛。跌扑肿痛。
二、片姜黄
1.名称、来源片姜黄,别名片子姜黄、温莪术。姜科姜黄属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C.Ling)的根茎,中药大辞典记载为同属植物郁金(Curcuma aroma ticaSalisb)与药典规定的非同种植物。主产浙江,江南各省有栽培。
2.采集、加工 冬季或初春挖取根茎,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切片,晒干。
3.性状呈不规则片状,长3~6cm,宽1~3cm,厚0.1~0.4cm,外皮灰黄色,粗糙皱缩,有时可见环节及须根痕。质脆而硬,断面灰白至棕黄,气香特异,味微苦而辛凉。
4.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经。
5.功能、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血滞经闭,行经腹痛,胸胁刺痛,风湿痹痛,肩臂痛,跌扑损伤。
三、莪术
1.名称、来源莪术别名:文术、蓬术、羌七、山姜黄、绿姜、黑心姜。姜科姜黄属多种植物的根茎。药典95年版规定三种: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
莪术(Cu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F Liang)。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Y.H.Chen etC.ling)。温郁金与前述片姜黄属同种植物,此外尚有中药大辞典、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全国中草药汇编等文献记载的莪术〔Curcumazedoaria (Berg)〕Rosc、郁金(Curcumaaromaticasulisb),此二种与药典规定的不同种。产地桂、川,温莪术主产浙江,福建、江南各省均有栽培。
2.采集、加工秋冬挖取根茎,洗净,蒸熟晒干除去毛须及杂质,在浙江将原植物温郁金采挖后取当年下种生出的根茎蒸熟晒干者为温莪术。次年以上的根茎趁鲜切片晒干者为片姜黄。
3.性状 多具椭圆形,直径1~3cm,外表灰黄色,切面黄绿或棕褐色,内皮层环纹黄白色,质坚硬,断面角质性,味苦辛。
4.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经
5.功能、主治 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四、郁金
1.名称、来源郁金,别名温郁金、广郁金、黑郁金、黄丝郁金、白丝郁金、绿丝郁金。为药材姜黄、片姜黄、莪术及同属植物的块根。药典95年版规定的原植物为4种:温郁金(Curcumawenyujin Y.H.Chenet C.Ling)。姜黄(Curcuma Loug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蓬莪术(Curcumapheaocaulisval)。中药大辞典、中药学、中药鉴定学记载的二种与前者不同:a郁金(Curcuma aromaticasal-isb)。b莪术〔Curcuma zedoaria(Berg)Rosc〕。产地与姜黄、片姜黄、莪术同。
2.采集、加工 在采收姜黄、片姜黄、莪术时摘取块根,除去须根,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晒干。
3.性状长圆形或椭圆形。两端渐尖,长2~7cm,直径1~4cm,表面有网状皱纹,断面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依色泽可细分三种:a.姜黄的块根具亮黄色,名为黄丝郁金,b.片姜黄的块根具黄白色,名为白丝郁金,c.莪术的块根具棕褐或暗绿色,名为绿丝郁金。
4.性味、归经 辛、苦、寒、入肝、心、肺经。
5.功能、主治 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姜黄(个)姜黄(片)片姜黄片姜黄
莪术郁金(个)郁金(片)
上述姜科姜黄属植物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其共同特点是有粗大的根茎和末端膨大的块根。其块根均作郁金入药,而根茎分别作为姜黄、片姜黄、莪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