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舒伯特 (Schubert、FranzPeter1797—1828) 奥国作曲家.生於维也纳近郊的教师家庭, 最初在父兄的教导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十一岁时被送入免费寄宿的神学院合唱团, 过了五年被舒伯特称为`牢狱'的艰苦生活, 唯一可慰藉的是, 他在这里不但较系统地学习了作曲理论, 而且担任了管弦乐队的指挥, 为他的音乐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813 年离开神学院后, 为避免兵役, 在父亲的学校里担任了义务服务的教师工作, 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三年服务期满后, 由於他抛弃了感到烦恼的教师职业, 引起父亲的愤怒与他断绝了关系.舒伯特在极度穷困下, 以私人授课来度日, 开始了独立的音乐生涯.的作品仍渊源不绝地从笔下流出.他鄙弃贵族式的社交界和有钱的资产阶级, 他的作品仅在以他为中心的关心艺术的青年小圈子里流传和欣赏, 并以此为乐.
1822 年经朋友调解, 与父亲关系和好, 回到家中.但在两年后又独自迁到维也纳过着清苦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他创作了数目惊人的优秀作品, 但得不到当时社会的承认, 偶而出版几首作品, 又受到出版商的盘剥, 最后在贫病交迫中, 於1828 年11 月19 日逝世, 年仅三十一岁.
舒伯特的创作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 同时广泛地吸取了民间音乐的因素, 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他的不少作品都鲜明地反映了在梅特涅反动执政时期,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压抑和渴望摆脱压迫的心情.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在死后才陆续被发现和出版的.现流传於世的有六百多首歌曲、八部交响曲、六首序曲、二十四部室内乐、二十一首钢琴奏鸣曲和许多钢琴曲、四首小提琴奏鸣曲、十九部歌剧以及许多舞曲和合奏曲等.
[作品简介]
![管弦乐曲《未完成交响曲》-舒伯特 舒伯特第九交响曲版本](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45638t0151bf12b9219f2a9c.jpg)
舒伯特一生共创作过十三部交响曲, 但因他生前是一位社会地位很低的作曲家, 很多作品在他生前都因没有出版、流传或演奏而被失落, 因此至今流传於世的只有八首.1838 年 (他死后十年) 由舒曼发现了他的《C 大调交响曲》, 并由门德尔松第一次指挥演出, 根据当时已知有六首交响曲, 故将该曲定为第七交响曲.因此, 1865 年由当时有名的指挥赫贝克发现并演出的《b 小调交响曲》, 遂顺排为第八交响曲.由於作品只有两个乐章 (第三乐章只有部分草稿) , 人们都称其为《未完成交响曲》.
舒伯特为感谢格拉兹市音乐协会聘他为名誉会员后, 为该会创作了这首交响曲, 作者给该会理事长的信中写道: `为表示我由衷感谢, 兹将我所作的交响曲一首, 不揣冒昧地献与贵会, 藉表敬意'.而这部作品正是在理事长的家中发现的.
《未完成交响曲》写於1822 年, 而《C 大调交响曲》完成於1828 年, 这说明他完全有时间完成, 作曲家为什么没有完成, 至今还不清楚.
作品的第一乐章是悲剧性的, 有奋起的意念, 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但这一切都破灭了, 乐曲是在悲痛的挣扎中几乎濒於绝望而结束.第二乐章是对美好生活的描述, 或是精疲力竭地挣扎后的喘息和投身到大自然的休息.这些意境和思想也正是舒伯特对梅特涅残酷统治的反映.他愤恨而欲反抗, 但又感到徒劳无望, 他向往的美好生活也只能在忆想中在田野上去寻求.因此, 也可以说, 这两个乐章已完整地体现了他这时期的思想, 实际上已是一首完整的作品, 是完成了的《未完成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