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福建省 - 简称闽 位于中国华东地区 依山傍海 九成陆地面积为 穿越之依山傍水
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千米。
福建以侵蚀海岸为主。潮间带滩涂面积约20万公顷,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海坛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
福建常住人口3748万人,2013年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21910亿元,增长11%[1] ;2013年福建省公共财政总收入实现3428.76亿元。
福建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省全省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高达65.95%;福建海岸曲折,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千米。[2]
中文名称福建
外文名称Fujian Province
别 名八闽、八闽大地、海西
行政区类别省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福州、 厦门等
政府驻地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
电话区号0591 -0599
邮政区码350000 - 365000
地理位置中国东南部沿海
面 积12.4万平方千米
人 口3748万人(2013年)
方 言闽语、客家语、吴语、赣语、畲语等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武夷山,清源山,开元寺,鼓浪屿,土楼,湄洲岛,三坊七巷等
机 场福州长乐机场、厦门高崎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等
火车站福州站、厦门站等
车牌代码闽
省 会福州
著名高校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
经济总量21910亿元(2013)
财政收入3428.76亿元(2013)
最高山峰黄岗山(2157.8米)
最大平原漳州平原
最大岛屿平潭
历史名城福州、泉州、 长汀等
历史名人吴夲、 柳永、 朱熹、 李贽等
省委书记尤权
省 长苏树林
主要河流闽江、九龙江
民间信仰妈祖、保生大帝、关帝、开漳圣王
目录
1历史沿革
2行政区划
3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水系
4自然资源
土壤
森林
矿产
植物
5人口
数量
民族
6交通
铁路
公路
水路
7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8社会
卫生
科技
9教育事业
10文化艺术
语言
饮食
11旅游
景区景点
特产
12著名人物
1历史沿革
福建,在周朝为七闽地,春秋以后为闽越地。秦置闽中郡,中央政权始达于福建。汉初为闽越国疆域,闽越北迁之后,自汉始元二年(前85年)汉承认冶县、置东部都尉开始,中经东部都尉从冶县迁到章安(回浦),留下候官管理冶县,到设立南部都尉,再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正式成立建安郡止,福建都在王朝军事管制之下。
三国时属吴国,设建安郡,辖建安、南平、将乐、建平(建阳)、东平(松溪)、昭武、吴兴(浦城)以及候官、东安(南安、同安)共9县。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为建安、晋安两郡,到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又从晋安郡分出一个南安郡,辖兴化、泉、漳等地。自晋宋至齐梁,福建初属于扬州,至普通六年(525年),福建属下的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又归东扬州管辖。陈朝永定时(557~559年),陈武帝为羁縻陈宝应而设“闽州”,这是福
福建——安溪.中国茶都(12张)
建历史上第一个省级建制。州治设在晋安(今福州),下领建、晋、南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还属东扬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把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合并为一,称建安郡;原设置的15个县裁并为四(即闽县、建安、南安、龙溪)。郡治由建安(建瓯)移至闽县。唐武德初年,设泉、建、丰三州,下辖10县。州数和县数均为隋代的二至三倍。
唐景云二年(711年),立闽州都督府,领有闽、建、泉、漳、潮五州。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福建经略使开始时专管军事,后来发展为福建观察使、福建节度使,统管福建全省军事、民政、财政,取代道一级,成为地方最高长官。都督府虽然尚存,实际已无权力。唐末,由节度使领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属江南东道。5州计24县,其中,望县1个,紧县3个,上县7个,中县2个,下县11个。此外,还有9场、3镇,为以后县的增设准备条件。[3]
海滨城市——厦门(25张)
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先后为闽、殷、南唐、吴越各国所据,区划名称几经变迁。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称东都,领福、泉、建、汀、漳五州。北宋时期,置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府、州、军实际是同一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福建号称“八闽”。这时,福建全省有42个县,成为东南全盛之邦。
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攻破宋都临安(今杭州),宋帝赵显被俘。益王赵昰、广王赵昞逃到福州,陆秀夫、陈宜中等拥立赵昰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力图恢复宋室江山。后因王积翁叛变,南剑州失守,福州被元兵攻破,帝昰由朝臣拥戴渡海去广东。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福建境内同时设立福州、泉州2个行省。嗣后撤复不定。元代
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泉州(45张)
中叶,全国分为11个行省,福建境内设8个路,归江浙行中书省管辖。直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恢复福建省。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福建全省八路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成化九年(1473年),恢复被废为县的福宁州,直隶于布政司。终明一代,福建设八府一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下南京,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杀。郑鸿逵、苏观生等迎唐王朱聿键来闽。六月,朱聿键在福州即皇帝位,建元隆武,改福建为福京、福州为天兴府。翌年,隆武政权覆灭。
清代,福建区划继承明制。省下辖有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建宁、邵武、汀州八府及福宁州。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成功改厦门为“思明州”。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后,改台湾为东都,设承天府,置天兴、万年两县,又在澎湖设安抚司。郑经治理台湾时,把东都改名东宁,升天兴、万年两县为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增设台湾府,属福建统辖,下设三县一厅。雍正二年(1724年),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龙岩两县为直隶州。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府单独设省。到清末统计,福建省共设有9府、2州、58县、2厅。省与府之间还设4个分道作为派出机构:宁福道驻福州,辖福州府、福宁府;兴泉永道驻厦门,辖兴化府、泉州府、永春州;汀漳龙道驻漳州,辖汀州府、漳州府、龙岩州;延建邵道驻南平,辖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 此外,清代在福建设置闽浙总督(驻福州或杭州)和福建巡抚。督、抚原属临时设置,可是后来迄未取消。由于督、抚权力很大,成为全省最高军事、民政长官,原来正式的省一级长官——布政使、按察使,反成属官。另外,清朝还设置管领满洲驻防旗兵的镇守将军,原和地方行政无关,却兼管海关和粮储道、盐法道,遂也成省级官员。
辛亥革命后,历届中央政权均置福建省。民国2年(1913年),废除府、州制度,分设东、南、西、北四路观察使。民国3~16年(1914~1927年)改设闽海、厦门、汀漳、建安4个道;合并闽县、侯官为闽侯县,建安、瓯宁为建瓯县;改永春州、龙岩州为永春县、龙岩县;废除厅制,改平潭、云霄为县;析出同安县的厦门岛成立思明县。经过改革,全省计有4道、61县,仍然是省、道、县三级建制。民国23年(1934年)末,废除道的制度,成为省、县两级制;设10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分别驻长乐、福安、南平、仙游、同安、漳浦、龙岩、长汀
福建三大中心城市(4张)
、邵武、浦城等地。这是福建划分专区的开始。经过一段试行,又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在这前后,对县、市也作了调整。民国17年(1928年),从龙溪县划出华安县;民国22年(1933年),改思明县为厦门市;1934年,把光泽县划给江西省(1949年划回);民国29年(1940年),从沙县、明溪、永安县各划出一部分设立三元县,从建瓯划出一部分设水吉县;民国34年(1945年),柘洋(原属霞浦)、周墩(原属宁德)两个特种区改建柘荣、周宁二县;民国35年(1946年),把闽侯县的鼓楼、南台、仓山等地划出设立福州市。这样,从民国35年(1946年)至1949年解放前夕,全省共分7个行政督察区、2市、67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人民政府驻福州市,直辖福州、厦门2市,分设8个专区、67县。[3]
1950年4月1日起,将第一至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冠以各该署驻地之县名,即将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建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南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福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原林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闽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晋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龙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永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龙岩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1年,设立泉州市、漳州市,分别划归晋江专署和龙溪专署管辖。建瓯专区改名为建阳专区。
1953年,原由晋江专署领导的泉州和龙溪专署领导的漳州二市改由省辖。
1956年设南平市,为省辖市;撤销闽侯、永安、建阳三专区。原闽侯专区所属闽侯县改由省直辖,原闽侯专区所属闽清县改归南平专区管辖,连江、长乐、罗源三县改归福安专区管辖,福清、永泰、平潭等三县改归晋江专区管辖。撤销永安专区,将所辖明溪、三元二县改归南平专区管辖,大田县改归晋江专区管辖,永安、宁化、清流改归龙岩专区管辖。撤销建阳专区,将所辖建瓯、浦城、邵武、建阳、崇安、松溪、政和、光泽、水吉九县全归南平专区管辖。撤销水吉、柘荣、宁洋三县,并将三元、明溪二县合并改称三明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泉州市划归晋江专署管辖,漳州市划归龙溪专署管辖,南平市划归南平专署管辖,闽侯县划归福州市管辖,同安县划归厦门市管辖。[3]
1959年,恢复闽侯专区,辖闽侯、闽清、连江、长乐、罗源、福清、永泰、平潭等八县,专署驻闽侯县。
1960年,设立三明市,由省直辖,设立清宁县,撤销清流、宁化二县。撤销南平县,将其并入南平市。
1963年设立三明专区,三明市划归三明专署管辖。
1970年,原南平、福安、闽侯、晋江、龙溪、龙岩、三明等7个专区改为地区。
1971年,闽侯地区改为莆田地区,行署驻莆田县;福安地区改为宁德地区,行署驻宁德县;南平地区改为建阳地区,行署驻建阳县。
1973年,莆田地区所属闽侯县,划归福州市管辖。
1975年恢复柘荣县,属宁德地区管辖。撤销松政县,恢复政和县、松溪县,属建阳地区管理。
1981年撤销龙岩县,改为龙岩市(县级),由龙岩地区行署代省管辖。
1983年4月撤销莆田地区,扩大福州市的管辖范围。原由莆田地区管辖的闽清、永泰、福清、长乐、平潭五县和宁德地区管辖的连江、罗源二县划归福州市,加上原辖的闽侯县,福州市共辖8个县。9月,设立莆田市(地级),原莆田地区管辖的莆田、仙游二县划归莆田市领导。撤销邵武县设立邵武市(县级),划归建阳地
福建省行政区划变迁(14张)
区行署代省管辖。
同年,还撤销三明地区,三明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原由三明地区管辖的永安、宁化、清流、明溪、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大田10个县划归三明市管辖。
1984年9月撤销永安县设立永安市(县级),划由三明市代省管辖。
1985年,漳州市升为地级市,撤销龙溪地区;龙海、云霄、漳浦、诏安、长泰、东山、南靖、平和、华安县划归漳州市。泉州市升为地级市,撤销晋江地区;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县划归泉州市。1987年新设置石狮市、厦门市湖里区两个县级行政机构;厦门市的郊区更名为集美区。
1988年,建阳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由建阳县迁至南平市,并更名为南平地区。南平行署仍辖南平市、邵武市、建阳县、建瓯县、顺昌县、浦城县、崇安县、松溪县、政和县、光泽县。撤销宁德县,设立宁德市(县级市)。为宁德地区行政公署驻地。
1989年8月21日,撤销崇安县,设立武夷山市(县级市)。11月13日,撤销福安县,设立福安市(县级市)。
1990年8月15日,撤销漳平县,设立漳平市(县级市)。12月26日,撤销福清县,设立福清市(县级市)。
1992年,撤销晋江县设立晋江市(县级);撤销建瓯县设立建瓯市(县级市)。原行政区划均不变,亦不增加机构和编制。
1994年,撤销南平地区,设立南平市(地级市)。撤销南平市(县级市),设立延平区。撤销长乐县,设立长乐市(县级市);撤销建阳县,设立建阳市(县级市);1994年,全省共设地级市7个,2个地区;县级市15个,48个县,18个区。[3]
2行政区划
福建省行政区划表地区
车牌号
下辖地区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电话区号
常住人口
面积(平方公里)
共设9个区市、26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44个县。2010年末常住人口3689.4万人,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福州
闽A
鼓楼区
东街街道
350000
0591
671.54万人
11762.54
台江区
后洲街道
350000
仓山区
金山街道
350000
马尾区
罗星街道
350000
晋安区
岳峰镇
350000
福清市
玉屏街道
350300
长乐市
吴航街道
350200
闽侯县
甘蔗街道
350100
连江县
凤城街道
350500
罗源县
凤山街道
350600
闽清县
梅城镇
350800
永泰县
樟城镇
350700
厦门
闽D
思明区
厦港街道
361000
0592
353.13万人
1651.98
海沧区
海沧街道
361000
湖里区
禾山街道
361000
集美区
集美街道
361021
同安区
祥平街道
361100
翔安区
新店镇
361100
漳州
闽E
芗城区
东铺头街道
363000
0596
490万人
12873.66
龙文区
步文镇
363000
龙海市
石码镇街道
363100
漳浦县
绥安镇
363200
南靖县
山城镇
363600
云霄县
云陵镇
363300
平和县
小溪镇
363700
华安县
华丰镇
363800
长泰县
武安镇
363900
诏安县
南诏镇
363500
东山县
西浦镇
363400
泉州
闽C
丰泽区
丰泽街道
362000
0595
812.85万人
11245.00
鲤城区
江南街道
362000
洛江区
万安街道
362000
泉港区
山腰街道
362100
石狮市
湖滨街道
362700
晋江市
罗山街道
362200
南安市
溪美街道
362300
惠安县
螺城镇
362100
安溪县
凤城镇
362400
永春县
桃城镇
362600
德化县
浔中镇
362500
金门县
金城镇
362000
三明
闽G
梅列区
徐碧街道
365000
0598
250.34万人
22928.79
三元区
城关街道
365001
永安市
燕西街道
366000
明溪县
雪峰镇
365200
清流县
龙津镇
365300
宁化县
翠江镇
365400
大田县
均溪镇
366100
尤溪县
城关镇
365100
沙县
凤岗街道
365500
将乐县
古镛镇
353300
泰宁县
杉城镇
354400
建宁县
濉城镇
354500
莆田
闽B
城厢区
霞林街道
361100
0594
277.85万人
4119.02
涵江区
涵东街道
361111
荔城区
镇海街道
361144
秀屿区
笏石镇
361144
仙游县
鲤城街道
361200
南平
闽H
延平区
紫云街道
353000
0599
264.55万人
26280.54
建阳区潭城街道354200
邵武市
昭阳街道
354000
武夷山市
崇安街道
354300
建瓯市
瓯宁街道
353100
顺昌县
双溪街道
353200
浦城县
南浦街道
353400
光泽县
杭川镇
354100
松溪县
松源街道
353500
政和县
熊山街道
353600
龙岩
闽F
新罗区
东城街道
364000
0597
255.95万人
19028.12
漳平市
菁城街道
364400
长汀县
汀州镇
366300
永定县
凤城镇
364100
上杭县
临江镇
364200
武平县
平川镇
364300
连城县
莲峰镇
366200
宁德市
闽J
蕉城区
蕉北街道
352000
0593
282.19万人
13452.38
东侨新区
闽东路
352100
福安市
城北街道
355000
福鼎市
桐山街道
355200
霞浦县
松城街道
355100
古田县
城东街道
352200
屏南县
古峰镇
352300
寿宁县
鳌阳镇
355500
周宁县
狮城镇
355400
柘荣县
双城镇
355300
平潭
闽K5-8
潭城
潭城
350400
0591
40.1万人
371.91
苏澳
苏澳
350400
流水
流水
350400
澳前
澳前
350400
北厝
北厝
350400
平原
平原
350400
敖东
敖东
350400
福建省2013政区图[1]
说明:
1、福建省平潭县先已经升级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与9个设区市并列。实际上平潭县已经不属于福州市管辖。平潭县由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辖[4] 。
2、福建省的金门、马祖地区,具体包括金门群岛(金门县)、马祖列岛(连江县马祖乡)、乌丘屿(莆田市秀屿区湄洲镇乌丘村)等区域,实际由台湾当局管辖,并分别于金门岛设立“福建省政府”,其行政区划分别为:金门县、“连江县”(限马祖地区)、“乌丘乡”(由金门县代管),一般通称为“金马地区”。[5]
3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
福建风景(9张)
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以侵蚀海岸为主,堆积海岸为次,岸线十分曲折。潮间带滩涂面积约20万公顷,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港湾众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湾等6大深水港湾。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平潭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原有的厦门岛、东山岛等岛屿已筑有海堤与陆地相连而形成半岛。[2]
气候特征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长。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2]
水系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河网密度达0.1公里/平方公里。全省河流除交溪(赛江)发源于浙江,汀江流入广东外,其余都发源于境内,并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交溪、汀江5条。闽江为全省最大河流,全长577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5.7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由于属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2]
4自然资源
土壤
红壤、黄壤为福建省主要土壤类型,砖红壤性土与砖红壤化红壤也有分布。
森林
2013年福建的森林覆盖率为65.95%,保持全国首位。拥有1.15亿亩的森林面积,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超过了全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为全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的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如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三明莘口格氏栲保护区及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福建林区可分为中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东部亚热带季风雨林区。
矿产
福建省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知矿产116种,其中金属矿产53种、非金属矿产63种,发现矿产地4836处(含矿床、矿点及矿化点)。截至1990年底,全省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0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33种,非金属42种,地下水及地下热水、矿泉水3种。累计列入省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地634处。全省已探明大型矿床51处,中型矿床81处,其中居全国前5名的矿产有19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中,占重要地位的有钨、铁、锰、钼、铌、钽、铅、锌、稀土矿以及叶蜡石、重晶石、高岭土、石英砂,花岗石、萤石、石灰岩(含水泥灰岩、熔剂灰岩、化工灰岩)和煤等。其中优势矿产资源有钨、钽、叶蜡石、萤石、石英砂、高岭土、花岗石和重晶石。它们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已被大量开发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的矿产有铁、锰、石灰岩、地下热水和砖瓦粘土等,金、银、铜、铅、锌、锡、稀土等矿产具有潜在的优势。磷、石膏以及陆地上的石油、天然气等为短缺的矿产。[6]
植物
福建地处泛北极植物区的边缘地带,是泛北极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以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区系成分较复杂。全省植物种类有4500种以上。全省木本植物共有1943种(含变种153种),分属142科、543属,约占全国木本植物种的39%,科的81%,属的55%。木本植物中,裸子植物有9科、31属、61种和2变种。以中国特有的马尾松为主,海拔1000米以上出现黄山松。杉木广布全省,还有柳杉、福建柏、油杉等,是构成常绿针叶林的主要成分。被子植物以壳斗科和樟科种类最多,其中许多种类是省内森林植被的建群种、优势种或主要树种。金缕梅科、山茶科、茜草科、木兰科、蝶形花科、苏木科、含羞草科、桑科、大戟科、紫金牛科、山矾科、五加科、蔷薇科、桃金娘科、芸香科、野牡丹科、杜英科、安息香科、山龙眼科、夹竹桃科、石楠科等与森林植被的组成关系较为密切。壳斗科在福建有6属、60种;樟科有12属、66种、9变种和1变型;木兰科有9属、35种;金缕梅科有11属、20种、6变种;桑科有8属、40种;蝶形花科、苏木科和含羞草科也有一定的种类。
5人口
数量
常住人口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福建省常住人口为3689421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471483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179381人,增长6.28%,年平均增长率为0.61%。
家庭户人口
2010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1206844户,家庭户人口为3339766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3人减少0.55人。
年龄构成
2010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705674人,占15.46%;15-59岁人口为26976145人,占73.12%;60岁及以上人口为4212397人,占11.4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912140人,占7.8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6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8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
城乡人口
2010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1064429人,占57.0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5829787人,占42.9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6632419人,乡村人口减少4453038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5.52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
2010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而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11074527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830446人。具有外省户籍的迁入人口为431360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5163304人,增长87.35%,具有外省户籍的迁入人口增加2168334人,增长101.08%。
福建省人口常住地区分布情况地区
人口数
比重(%)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福建省
36894216
100
298
福州市
7115370
19.29
581
厦门市
3531347
9.57
2078
漳州市
4809983
13.04
373
莆田市
2778508
7.53
673
三明市
2503388
6.78
109
泉州市
8128530
22.03
720
南平市
2645549
7.17
101
宁德市
2821996
7.65
210
受教育程度
2010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8467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1937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977607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99477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967人上升为836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602人上升为1387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708人上升为3788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8317人下降为29801人。福建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9984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00503人,文盲率由7.20%下降为2.44%,下降4.76个百分点。[7]
民族
福建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6097361人,占97.8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96855人,占2.1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962607人,增长5.75%;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16774人,增长37.37%。
福建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有54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58.38万人,占福建省总人口的1.7%。其中:畲族人口37.51万人,占福建省少数民族人口的64.3%,占全国畲族人口的52.9%,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回族人口10.98万人,占福建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8.8%;高山族人口477人,约为大陆高山族人口的10%,是祖国大陆高山族人口较多的省份。福建省少数民族人口万人以上的县(市、区)19个,千人以上的乡(镇、街道)150个,有18个民族乡(其中:畲族乡17个,回族乡1个)和一个省级民族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555个少数民族村。
6交通
铁路
1950年代起,由于地形多山并长期处于战备状态,福建铁路发展步履艰难。21世纪头以来,按照“构筑高速铁路,加强出海通道,贯通区域线路,完善海西路网”的总体思路,海峡西岸经济区将着力构建“三纵六横九环”的海峡铁路网。按照规划福建省铁路运营里程将达6000公里,进出省通道在10个以上,将形成九个设区市的快速铁路环线,相邻设区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福建省所有县(市、区)一小时内上快速铁路。一个系统、完善、先进的海峡西岸铁路网将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到2015年福建福建省铁路网规模争取达到4800公里,届时,福建的交通将更加方便快捷。
截止2013年12月,福建省已建与在建铁路有:峰福铁路、鹰厦铁路、赣龙铁路、梅坎铁路、漳泉铁路、温福高速铁路、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向莆铁路、厦深铁路等已经建成,基本形成铁路网。
其中在建铁路有:合福高速铁路(在建)、南三龙快速铁路(在建)、浦建梅高速铁路(在建)赣龙铁路复线(在建)、衢宁铁路(在建)等。
公路
古时候,福建与中原交通闭塞,开发较晚。见诸记载的,在秦汉以后才有与邻省的通道。三国孙吴五次进攻福建,促进福建道路的开辟。唐乾符五年(878年),黄巢率部入闽“刊山七百里”,为闽浙开辟一条新通道。唐宋时期,福建驿道发展,邮驿制度渐趋完备;到了清代,形成较完善的陆路交通网。但由于境内高山连绵,河谷遍布,始终未能发展为车马大道。
辛亥革命后不久,许世英任福建巡按使,开始筹建福州城区马路,于民国5年(1916年)修成由水部门经王庄至台江福新街的福州第一条马路;并组织官商合办的延福泉汽车公司,计划修建南平经福州至泉州的汽车路,于翌年修成福州西门至洪山桥的5公里,为福建省修筑公路的先声。当时闽南沿海一带,爱国华侨热心桑梓建设,多由海外侨胞及当地绅商,发起修筑公路。民国8年,开始兴筑漳浮公路,为全省第一条公路。然而因军阀割据,连年战乱,公路建设深受影响,终北洋政府时期,全省仅修公路412公里,且多限于闽东南一
厦门高崎机场(2张)
带。30年代,福建公路开始有了发展,国民党政府为了军事需要,修筑了闽粤、闽赣、闽浙等省际公路干线。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建内地虽仍有新建公路,但通海干线及沿海公路多被破坏。解放战争后期,又因国民党军队败退时沿途破坏严重,且又长期失修失养,到1949年解放前夕,全省仅存破烂不堪的公路3384公里,能通车的仅有945公里,而且标准低,路况很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为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50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一方面,要完成华东支前公路修建任务,以支援解放大业,巩固海防;另一方面,又要全面恢复被破坏的公路,以支援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至1952年底,胜利完成了支前、恢复时期公路重点建设任务。1954年底,已全面完成原有公路的恢复改造任务,公路技术状况明显提高,公路面貌焕然一新。1955年,开始进入大规模的新线公路建设时期,至1957年底,全省通车里程已达6034公里,不通公路的县份只剩下5个。这是福建公路发展的高峰年代,它奠定了福建公路的基本骨架。1958年,在贯彻执行“全党全民办交通”和“地群普”(即依靠地方、依靠群众,普及为主)修路方针中,县乡公路迅速发展,年底便实现了县县通公路。1960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3269公里,使80%的人民公社(乡镇)和55%的生产大队(村)有了公路。1966年至1976年,公路建设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处于曲折发展状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公路交通事业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执行,进入开创新局面的时期。公路工作从过去单纯抓专业养护管理转变为抓整个公路行业管理;从封闭式的靠养路费投资转变为开拓式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集资修筑公路;从过去比较单一发展公路网转变为重视向外辐射发展与铁路、水运、航空等综合运输联网。逐步形成以厦门经济特区、福州—马尾经济开发区、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为中心,向沿海和内地辐射的新公路网。据统计,改革开放11年来,全省新增公路10921公里,新建桥梁2553座,74273米。截至1989年底,全省通车里程已达40030公里,比1949年解放时的945公里增长42倍多。全省平均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32.43公里,名列全国第五位,使福建由一个陆上交通十分闭塞、落后的省份,建成一个以省会为中心,连接全省各地市县、工矿基地、主要港口、旅游胜地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8]
2012年,公路通车里程94660.86公里,比上年增长2.5%。其中海西高速公路网3500公里,增长29.2%。
2012年完成货物运输量情况:完成货运量59430.78万吨,比上年增长13.1%;完成货物周转量771.0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9%。
2012年完成旅客运输量情况:完成旅客发送量75044.16万人,比上年增长2.4%;完成旅客周转量368.5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3%。[2]
水路
福建背山面海,港澳萦环,岛屿错落。海岸线北起福鼎沙埕之南山关,南延诏安宫口之西端,直线长度535公里,曲线长达3324公里,沿海岛屿达1400多个。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形成众多的优良港湾,其中可供5~10万吨轮船通航的港湾有沙埕湾、三都湾、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港、东山湾等处。沿海港湾航道的潮汐主要有半日分潮和日分潮两类,浮头湾以北属正规半日潮区,以南属不正规半日潮区。[9]
7经济
综述
2011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10.6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167.54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6632.06亿元,增长8.6%。
福建省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0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这是福建省GDP增速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55元,比上年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9967元,比上年增长13.5%,均超过GDP增速。[10]
2013年福建省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759.64亿元,同比增长11.0%。据统计,2012年福建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36.31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达11315.30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508.03亿元,增长9.6%。从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及拉动情况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3.2%,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达63.6%,拉动增长7.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达33.2%,拉动增长3.7个百分点。[11] 2013年,全省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3428.76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完成2118.67亿元,同比增长19.3%。2013年全省公共财政支出3056.48亿元,同比增长17.2%。2013年全省财政用于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达到2205.29亿元,占比达72.2%。根据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省级超收支出方案,2013年省级财政超收的26.7亿元。[12]
农业
1961~1965年是福建经济调整时期。根据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六十条)”,前2年放宽农村经济政策,经济开始复苏;后3年进行经济调整。纠正“左”的错误,调整农村政策,农业生产力逐步得到恢复。各专区(市)、县恢复设置农业技术推广站、病虫测报站、种子站、果树站等服务性机构,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科研方面也取得一批实用性技术成果,如育成水稻良种“陆财号”等。到1965年全省农业总产值回升到18.8亿元,比1962年增长26.9%,超过1957年的水平。
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农业处于长达10年之久的滞缓发展时期。省农业科学院和福建农学院被撤销,农业行政管理机构和技术推广机构处于瘫痪状态,机关干部、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教师等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农垦事业也遭到摧残,国营农场下放或解散。在此期间“左”的思想路线和政策对农村的干扰破坏十分严重,在所有制上大搞“一大二公”、“穷过渡”;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在农田基本建设上,搞“大兵团作战”,无偿调用社队劳力和物资;在种植业上,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备战备荒”,把发展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对立起来,大砍经济作物,把社员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在垦殖上“学大寨”、“赶大寨”,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4.3%,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仅占15.7%。由于成立4级农科网和广大科技干部下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加强农业第一线的技术力量。推行单季改双季、间作改连作和高秆改矮秆的技术革命,1970年比1965年粮食增产102.5万吨,单产提高30公斤,全省粮食总产突破500万吨,是历史上增产最多的一年;茶叶、蔬菜生产也尚稳定。但1977年农业总产值比1965年仅增长41.6%,年平均增长3.78%。出现许多贫困村和大批“吃粮靠返销,资金靠借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户和平原地区的“高产穷队”。[13]
2011年,福建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32.65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分别增长4.8%、6.8%、2.6%和3.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4.3%。全年粮食总产量672.80万吨,比上年增加10.91万吨,增长1.6%;水果产量687.81万吨,增长7.0%,茶叶产量29.60万吨,增长8.6%,食用菌产量81.98万吨,增长7.5%;肉蛋奶总产量223.96万吨,增长0.8%;水产品产量603.91万吨,增长2.8%。[10]
工业
2011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5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增速比上年回落3.0个百分点。从当月增速看,1-2月增长20.6%,3至12月的增速分别为23.8%、18.8%、17.8%、17.4%、16.7%、16.1%、14.2%、14.2%、17.1%和17.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6.6%,重工业增长18.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4.6%,集体企业增长12.9%,股份制企业增长20.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5.3%;分行业看,37个行业大类中有33个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以上;三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15.22亿元,增长17.3%,其中,石油化工增长14.3%,电子信息增长22.6%,机械装备增长16.4%。产销率为97.56%,比上年下降0.28个百分点。[10]
8社会
卫生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福建后,即在福州、厦门等城市成立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并以随军部队卫生人员为骨干先后在各地接收了国民党政府遗留的卫生机构。当时,福建面临多种传染病的严重威胁。1949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卫生厅成立,加强了对卫生行政的领导。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和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逐级成立防疫委员会,由各级党政负责干部参加领导,重点抓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疫病的防治,加强海港检疫工作,真正行使国境卫生检疫主权;推广新法接生为中心的妇幼保健工作,保护母婴安全;颁布个体开业医管理暂行规则,初步进行卫生基层建设,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开展卫生宣传,并加强医学教育工作,培养各类急需卫生人才。接着,接管了教会办的医院和护士、助产职业学校等,实行新的卫生管理体制。1952年,在抗美援朝中,为响应毛泽东提出的“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全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省、地、市、县政府普遍建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吸收各有关部门参加协同作战,认真贯彻执行“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各地(市)、县卫生科、局也于50年代初陆续建立。同时还鼓励本省大型企业部门创办职工医院,极力扶持侨办医院,为进一步开展卫生工作打下基础。由于采取领导、专业人员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又吸取了已有的防疫经验,很快就消灭了古典型霍乱和天花,控制了鼠疫的流行。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是历史上所有政府所不能做到的。
到1988年底,全省城乡共有各种卫生机构28327所(包括村卫生所16967所,个体开业医诊所6484所),卫生技术人员共计141095人(含村卫生员30906人),其中高级职称达2208人。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全省卫生状况已大大改善,发病率、死亡率已大大下降,孕产妇死亡率为5.1/万,婴儿死亡率为30.74‰。疾病谱、死亡谱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肿瘤、心血管、脑血管疾病上升到前几位。各种传染病已从50年代的首位,下降到第十位,平均期望寿命已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70.75岁,人民健康水平已大为提高。[14]
2012年全省卫生机构总数7584所(不含村卫生室),比2011年底新增299所。其中:各级各类医院519所,比2011年底新增3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3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15所),比2011年底新增2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9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增13所);乡镇卫生院880所(中心卫生院223所,一般卫生院657所),比2011年新增7所;门诊部和诊所5270所;卫生监督所82所,妇幼保健机构87所,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5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6所[15]
科技
福建省位于祖国东南沿海,兼跨中、南亚热带,山多林茂,水系发达,有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海岸曲折,多良港。
居住在这里的先民留下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就已呈现原始技术的萌芽。商周时期的出土文物中,有代表性的是几何形印纹陶器。秦汉以后,中原文化逐渐传入。晋代以至隋唐,大批中原人民入闽,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艺。宋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福建的科学技术,和全国同时进入发展的高峰,尤其在桥梁建筑、水利工程、航海造船等方面具有特色。明清两代的多次海禁,束缚了福建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但福建在数学、博物、医学等学术领域仍有很多成就。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不断传入。福建成为中西文化交汇的前沿,造就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由于帝国主义侵略以及政治腐败,腹地交通闭塞,资源不得开发,知识分子无用武之地,福建的科学技术也因而停滞不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科学技术事业十分重视,在经济恢复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培养了科技人才,组织了科技队伍,建立了科研机构,制订了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开展群众性农业科学实验和工业技术革新运动,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改革开放以后,福建经济迅速发展,科技事业也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6]
9教育事业
2003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教育厅,根据社会认可度,教学实力,科研贡献向社会公布确立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集美大学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07年增录闽南师范大学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3年福建工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增录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其中除厦门理工学院外其余高校一律由福建省重点高校专项基金安排。福建省重点高校为区域教育以及建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福建高等教育的领军团体,将会促进福建省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2014年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支持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17]
截止到2008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中,有96名为福建人,在全国排名第5。福建省有小学8566所,在校生247.15万人,每万人口小学在校生690.17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99.97%,福建省普通中学1963所,初中在校生151.29万人,高中在校生74.88万人。福建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83所,其中:本科院校29所,高职高专院校55所(其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50所,高等专科学校5所);在校研究生2.71万人,本科、专科在校生56.26万人。
福建省本科院校序号
所在地
学校名称
办学性质
1
福州
福州大学
福建省、教育部共建(211工程、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独立学院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独立学院
2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省、教育部共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公办独立法人高校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独立学院
3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省(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4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省、农业部(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独立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独立学院
5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省(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6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省(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7
闽江学院
公立
8
福建警察学院
公立
9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私立
10
福建江夏学院
公立
11
泉州
泉州师范学院
公立
12仰恩大学
私立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独立学院
13
闽南理工学院
私立
14
华侨大学
国务院侨务办办公室直属(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厦门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独立学院
15
厦门理工学院
省教育厅
16
厦门大学
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17
集美大学
省教育厅(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独立学院
18
漳州
闽南师范大学
省教育厅(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独立学院
19
莆田
莆田学院
公立
20
宁德
宁德师范学院
公立
21
南平
武夷学院
公立
22
三明
三明学院
公立
23
龙岩
龙岩学院
公立
资料来源于福建省教育厅[18]
[19]
福建高职学校名单
地区校名
福州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教育学院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厦门演艺职业学院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
泉州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泉州海洋职业学院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黎明职业大学
漳州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南平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武夷山职业学院
三明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宁德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龙岩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莆田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10文化艺术
语言
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五--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和官话方言。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福建境内现存的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过程。从总的方面说,就古民族和古方言的源流而论,福建方言是多来源的;就方言差异的积存和共同语的影响而论,福建方言是多层次的;就内外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论,福建方言是多类型的。[20]
饮食
秦汉以前,福建土著居民喜欢傍水而居。在饮食方面,新石器时代的昙石山人以采集贝类及海生软体动物为食物主要来源,如《逸周书》所载:“东越海蛤”。在福清东张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粟粒和稻草的痕迹,说明谷类粮食在当时的食物结构中也占重要地位。
到了秦汉时期,福建农业生产有了发展,稻米是主食,鱼、蛤、果品类为副食,《史记·货殖列传》
武夷山(2张)
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杧蠃蛤”。“楚越”即包括福建。时人粮食略有剩余,用于酿酒。
汉代以后,中原汉族陆续迁徙入闽,他们带来了中原的作物及其食俗,麦子成为主要食品之一,人们还种植大豆等作物。唐宋以后,随着福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上贸易的繁荣,福建饮食品类大大丰富,菜肴的烹调也讲究起来。明代中后期,甘薯从海外传入,成为福建部分地区的主食之一。
明清以后,闽菜逐渐形成特色。风味小吃更以花色多、品味佳而享誉国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地区特色。
在待客习俗方面,福建人以热情好客著称,除请客喝茶外,煮蛋请客也是共有的习俗。在宴席习俗方面,近现代以来,渐趋奢华,且有诸多规矩。在民间,还流行不少饮食禁忌。在福建饮酒品茶已有数千年历史。特别是饮茶,已成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以来,“斗茶”之风甚盛,闽南的“茶道”和客家的“擂茶”至今享誉海内外。[21]
11旅游
景区景点
福建的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独特。武夷山、厦门鼓浪屿—万石岩、泉州清源山、福鼎太姥山、泰宁金湖、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平潭海坛、连城冠豸山、屏南鸳鸯溪等9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色奇异秀丽。[22]
福建省著名景点城市
著名景点
福州
三坊七巷、鼓山涌泉寺、福州仓山旧领事馆区遗址、福州西湖、马尾船政学堂、福州熊猫世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石竹山、青云山、海坛岛
厦门
鼓浪屿、环岛路、集美、胡里山炮台、同安影视城、园博园
漳州
南靖土楼、东山岛、三平寺、马銮湾、火山地质公园、抽象画廊、云水谣
宁德
白水洋、太姥山、白云山(世界地质公园)、翠屏湖 、临水宫
龙岩
古田会议会址、冠豸山、永定土楼(世界文化遗产)
泉州
五里桥、清源山老君岩、崇武古城、清净寺、洛阳桥
三明
桃源洞、天鹅洞、狐狸洞、泰宁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
莆田
广化寺、湄洲岛
南平
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万木林及归宗岩风景区
特产
福州特产:寿山石、牛角梳、橄榄、福桔、龙眼、闽姜、芙蓉李、茉莉花茶、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等。
莆田特产:盛产鳗鱼、对虾、梭子蟹、丁昌鱼等海产品,龙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驰名中外。
龙岩特产:连城地瓜干、连城白鹜鸭、连城兰花、龙岩花生、长汀豆腐干、上杭萝卜干、武平猪胆干、永定菜干、河田鸡等。
泉州特产:各种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乌龙茶(安溪铁观音)、老范志万应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饯、泉州木偶头、永春漆篮、人造花等。
漳州特产:水仙花、茶花、兰花等“三大名花”和青梅、芦柑、荔枝、天宝香蕉、龙眼、平和蜜柚、菠萝等“七大名果”;还有各种海产干货、片仔癀牌片仔癀、八宝印泥、片仔癀珍珠膏、珍贝漆画饰板、水仙花牌风油精,布袋戏等。
厦门特产:各种亚热带瓜果、馅饼、鱼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厦门珠绣、漆线雕、厦门彩塑、厦门瓷塑、香菇肉酱、厦门药酒、海产干货等。
南平特产:武夷岩茶(大红袍)、竹笋、香菇、莲子
宁德特产:茶叶、食用菌、四季柚、槟榔芋、晚熟荔枝、晚熟龙眼、油柰、无核柿、板栗等畅销海内外,宁德还盛产大黄鱼、石斑鱼、对虾、二都蚶、剑蛏等海珍品。
12著名人物
古代
宋代前:陈元光、董奉、王审知、欧阳衮、陈宝应、百丈怀海、黄檗禅师、本寂
宋元:朱熹、李纲、宋慈、苏颂、蔡襄、蔡京、曾公亮、章惇、吕惠卿、柳永、刘克庄、张元干、杨亿、吴激、郑思肖、谢翱、萧德藻、黄升、黄公度、敖陶孙、严羽、郑樵、袁枢、杨时、游酢、胡寅、胡安国、胡宏、罗从彦、蔡元定、蔡沈、陈普、真德秀、陈淳、郑文宝、吴充、黄潜善、章得象、曾慥、杨载
明代:李贽、郑芝龙、郑成功、郑经、俞大猷、叶向高、杨荣、黄道周、张瑞图、边景昭、王慎中、曹学佺、何乔远、谢肇淛、陈第、郑善夫、何朝宗、隐元
清代:洪承畴、施琅、林则徐、李光地、蓝鼎元、黄慎、伊秉绶、华岩、上官周、余怀、梁章钜、郑孝胥、沈葆祯、陈宝琛、陈衍、林云铭、张际亮、林昌彝
近现代
林纾、严复、辜鸿铭、林觉民、方声洞、冰心、邓拓、林语堂、郑振铎、林徽因、梁遇春、萨镇冰、萨师俊、马约翰、林森、林祥谦、郭柏荫、黄乃裳
当代
武夷山(8张)
科教/政治领域:陈至立、邓子恢、刘亚楼、卢仁灿、杨成武、庄聪生、卢嘉锡、陈景润、陈锦城、侯德榜、萨本栋、林兰英、吴孟超、唐仲璋、唐崇惕、张钰哲、林同骥、王世真、郑作新、沈元、刘应明、林巧稚、高士其、陈嘉庚、王永庆、石开、李陆大、林绍良、郭鹤年、黄如论、许荣茂
文人学者:余光中、舒婷、郑敏、蔡其矫、杜运燮、彭燕郊、鲁藜、汪国真、郑天挺、蔡尚思、谢冕、刘再复
娱乐/体育领域:吴奇隆、姚晨、陈赫、李炜、张静初、叶一茜、卓依婷、林丹、何雯娜、黄珊汕、张国政、张湘祥、石智勇、陈忠和、欧豪、郑硕希。[23]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福建省行政区划变迁(14张)
福建风景(9张)
武夷山(8张)
厦门高崎机场(2张)
福建三大中心城市(4张)
武夷山(2张)
福建——安溪....(12张)
海滨城市——厦门(25张)
东亚文化之都—...(45张)
福建风景(8张)
福建景区图册(59张)
福建图片(2张)
福建景点图片(20张)
默认相册(1张)
2010 福建东南(7张)
福建土楼(1张)
精彩图册(1张)
福建旅游风景相册(6张)
词条图片(2张)
1/7
福建省行政区划
省会福州市
副省级市厦门市
地级市泉州市莆田市三明市漳州市南平市龙岩市
宁德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划
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上海市
省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
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
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
甘肃省青海省台湾省
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参考资料
1. 福建省2013最新政区图 .福建省人民政府网.2013-5-1[引用日期2013-12-4].
2. 八闽概况 .福建省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2014-01-17].
3. 第四节 建置与行政区划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2014-02-21].
4. 平潭行使设区市管理权限 .网易新闻.2013-7-26[引用日期2013-12-4].
5. 金门县概况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3-12-4].
6. 一、矿产资源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2014-02-21].
7. 福建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福建日报[引用日期2014-02-21].
8. 道路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2014-02-22].
9. 第二篇 水 路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2014-02-22].
10. 2011年福建省国民经济运行简况 .福建省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2014-02-21].
11. 2013年福建省GDP同比增长11%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02-3].
12. 2013年福建省公共财政总收入实现3428.76亿元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01-19].
13. 概述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2014-02-21].
14. 概 述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2014-02-22].
15. 2012年福建省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福建卫生厅[引用日期2014-02-22].
16. 科技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2014-02-22].
17. 建设高水平大学论证会举行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4-05-22].
18. 福建省内本科院校 .福建省教育厅[引用日期2012-11-5].
19. 高校名单(福建) .学生信息网[引用日期2014-06-9].
20. 语言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2014-02-21].
21. 饮食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2014-02-21].
22. 一 概述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2014-02-21].
23. 人物志 .福建省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2014-02-21].
词条标签:
中国地理行政区划福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划福建省行政区划省份 , 地名
更多阅读
已越狱iOS6.1.2的iphone4s如何升级IOS7? 4s6.12越狱升级ios7
已越狱iOS6.1.2的iphone4s如何升级IOS7?——简介随着ios7越狱的放出,越来越多的果粉们经受不住ios7的诱惑,想要升级了。但是已越狱的手机怎么样才能直接升级ios7呢?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备份、升级到iOS7和恢复数据的全过程,希望对想要升级
不机械城攻略——关卡1-2 城堡破坏者关卡攻略
不机械城攻略——关卡1-2——简介游戏《不机械城》和《机械迷城》类似,都属于解密通关型游戏,比较需要耐心。游戏控制方式,空格是吸附,方向键是行走。不机械城攻略——关卡1-2——工具/原料配置较高的pc一台不机械城游戏?不机械城
鬼泣4通关攻略第二关 1-2:2
鬼泣4通关攻略(第二关)1-2:[2]——简介《鬼泣4》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动作游戏,本教程的宗旨在于带领大家快速通关,由于笔者双手操作游戏,还要寻找机会按快捷键截取精彩图片,所以战斗的过程并不十分华丽,大家不要在意这些细节。鬼泣4通关攻略(第
苹果iso8正式版降级到ISO7.1.2教程 ios10正式版降级
苹果iso8正式版降级到ISO7.1.2教程——简介(该办法已经关闭,现在已经没办法了。)9月18日ISO8正式推送,憧憬着开放输入法等功能,凌晨五点就升级了。本人4S,升级之后,略有些卡,不习惯,便尝试着降级,结果真成功了。瞎猫碰到死耗子。苹果iso8正
大笑看影视1722《乱马1/2剧场版:昆仑大战》英文名《らんま·~
大笑看影视1722《乱马1/2剧场版:昆仑大战》(英文名《らんま· ~中国寝崑崙大決戦!掟やぶりの激闘篇!!》)大笑观感(2012年7月18日):故事是讲述麒鳞王